-
1 # 善責
-
2 # 斯圖嘉特
中國歷史上,皇權、宦官、朝臣的明爭暗鬥從未停止過……恰逢東漢末年,宦官得勢。宦官的勢力太大,而且經營了許多年。僅靠朝廷大臣的勢力,不足以動搖其根基。更何況皇權旁落勢危,皇上都被其玩弄於掌骨之間。此種情況下唯有依靠封疆大吏的武裝鎮壓了……只是沒考慮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董卓篡權,漢室江山更是江河日下罷了……
-
3 # o小爺他爸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說白了宦官這特殊性,他們屬於皇室,如果沒有皇帝的首肯你是動不了宦官的。少帝年幼所以要動宦官就必須經過太后同意。(如果你敢在宮裡殺宦官,或者帶兵包圍皇宮那就是造反。)當時何進在誅殺蹇碩後想徹底剿滅宦官集團。太后因為張讓他們曾經救過她的情義不同意就只能僵在那。後來實在沒辦法袁紹就提出讓四方領軍的將領提兵逼太后,其實這個很聰明,如果太后讓步了成功剿滅宦官集團,那何進高枕無憂。如果失敗了,法不責眾,一大群將領呢,你能都殺了?再說何進只要不親自動手,你就抓不到他的把柄。後來發生那些事全在他們的計算之外,才讓董卓鑽了空子。
-
4 # 秋山三國
何進並不是非要請董卓,而是董卓響應何進的號召入京。入京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殺幾個宦官,而是逼著何太后和漢少帝劉辯下決心廢除宦官干政,並誅殺宦官的首領。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在漢靈帝繼位後,爆發了黨錮之禍,大將軍竇武、太尉陳蕃、名士李膺等人被宦官一一冤殺,並且以士大夫結黨為罪名,實行黨錮,斷送了大量知識分子的政治前途。
十餘年後,經過黃巾之亂的洗禮,漢靈帝與宦官被形勢所迫解除黨錮,大量名士黨人再次被啟用,並且在平定黃巾之亂中做出了巨大貢獻,可是對於宦官和漢靈帝的恨意一直埋在骨子裡,諸如冀州刺史王芬等人就曾計劃政變另立新君。但這條路畢竟艱險,而且有違忠君,他們只能繼續忍著宦官弄權。另一方面,屠戶出身的何進依仗同父異母妹何皇后不斷向上攀爬,成為了新的大將軍。這股新勢力的崛起,讓名士黨人以及名門貴胄看到了扳倒宦官的希望。
在漢靈帝末期,漢靈帝依然信任宦官,組建西園八校尉,以大宦官蹇碩為上軍校尉,不僅居八校尉之首,而且大將軍何進也要聽從排程。不服的不僅有大將軍何進,還有其餘七個校尉,他們都是正常男人,尤其排名第二位的司隸校尉袁紹,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且長相英俊,怎麼可能甘於太監身下?於是何進與袁紹走到了一起。
袁紹憑藉政治智慧幫助何進化解了蹇碩的一系列陰謀,投桃報李,何進對袁紹也是十分信任。在袁紹的“感化”下,出身寒族的何進將自己昇華為了名士黨人的信徒,也將自己的幕府打造成了名士黨人俱樂部。
可是,當漢靈帝撒手人寰,何進整死蹇碩,卻依然不能扳倒宦官集團。為什麼呢?
首先,宦官集團也分派系。蹇碩是一派,張讓趙忠又是另一派。蹇碩支援劉協登基,與董太后是一夥的;張讓趙忠則堅決擁護何皇后與其子劉辨。大將軍當然也是支援劉辨的。在倒宦之前,何董兩家外戚就曾展開過殊死爭鬥。為了拉攏宦官,何皇后甚至把小妹還嫁給了張讓乾兒子。終於,何氏完勝董氏。
其次,何家也開始分裂。何皇后,現在是太后了。可是她不論成什麼,都與何進不是一個母親生的,而她還真有一個同父同母的哥哥——何苗(車騎將軍)。這對親兄妹是堅定站在宦官一旁的,長兄何進因為與名士黨人走的太近,而且主張與宦官分裂,故而他們兄妹之間的關係便日漸疏遠。
最後,名士黨人希望加速消滅宦官的進度,畢竟十幾年了,好不容易這次又有一個大將軍,而且是有軍權的大將軍站定他們一方,他們必須絕地反擊宦官,以報師友親人被冤殺之仇。可是欲速則不達,復仇心越大,宦官的警戒心就越大。雖然軍權攥在何進手裡,但是宦官死抱皇帝和太后大腿,龜縮宮中。何進和名士黨人也沒有辦法。
於是,袁紹給何進出了一個“高招”。號召四方豪強帶兵入京。
當時響應號召的人具體有多少並不太清楚,但是其中知名的就是西邊來的董卓,北邊來的丁原,東邊來的王忠。
他們帶兵來的目的是什麼?不是為了直接殺宦官,而是——“逼宮”。
何進他們的實際意圖是讓何太后知道,宦官不得人心,所以這四方的豪強們都帶著兵來京城想要清君側。趁現在他們這些野蠻人還沒有殺入京師,你還是上合天心,下應民意,趕緊懲治那些惡貫滿盈的宦官吧。
何太后遲遲沒有決定,可能覺得何進他們是在虛張聲勢。於是北方來的丁原,就一把火燒了洛陽八關之一的孟津渡口。此舉暗示何太后,我們不是玩虛的,趕緊接受條件。
得知孟津被燒,何太后還有宦官們都慌了,向何進多次表達和平願望,並希望何進讓步。可何進在名士大夫的挾持下,堅決不肯讓步。
最後,被逼急了的宦官,只能誘騙何進入宮,然後刺殺了何進,希望袁紹等人能夠樹倒猢猻散。可是宦官們卻沒有料到,恰恰是何進在阻擋著名士黨人中的激進派暴力逼宮!
何進頭一送到軍營,虎賁中郎將袁術就帶頭,率領著何進舊部殺入南宮,見到宦官就殺,而且一把火燒了皇權的象徵——南宮。
何太后這個寡婦算是嚇壞了,宦官們也知道她救不了它們,於是強行帶著天子劉辯跑路。為了確保已經瘋狂了的名士黨人不能做出另立新君的舉動,它們還把陳留王劉協一併帶上了。
這時,洛陽大亂,四方豪強其實並沒有得到入京的傳召。是董卓自己擅自行動,帶兵入京,並迎回天子。由於何苗是站在宦官一方的,董卓弟弟董旻夥同不滿何苗之人,以害死何進勾結宦官為藉口,殺掉了何苗並奪取了其部隊控制權。自此,洛陽被董卓鳩佔鵲巢。
-
5 # 昏淨樹
這是皇權於相權之爭導致的三方博弈的過程,最終產生的結果。當時朝政格局:皇帝死了,皇權被兩股勢利交鋒,太監作為皇帝的奴僕,卻是實力最強的甲方,佔據內庭優勢,力主幼子劉協繼任,以便於繼續竊取皇權利益。皇室外戚何進為首,作為乙方。力主自己外甥劉辯繼任,能奪取皇權控制權獲得利益。朝廷百官作為整體,為相權代表,作為丙方。雖人多,但是最弱,基本無發言權。三方人馬到齊,根據各自利益,最優選的策略:甲方太監,殺掉大將軍讓劉協順利繼任。乙方大將軍,聯合眾官員殺掉所有太監,讓劉辯繼位,一人獨掌大權。丙方百官,殺掉少數太監,激化太監集團於大將軍對殺,坐收漁人之利。
此時丙方內部又出現兩種意見:1袁紹提議殺掉所有太監。2曹操提議殺掉幾個太監頭子。1作為最弱的丙方百官,聯合乙方外戚攻擊最強的甲方宦官,這和乙方利益選擇是一致的,所以很容易結盟。2結盟後乙方必須盡全力攻擊甲方,否則就gg。所以乙方是認真履行結盟合同的一方。3丙方開始階段必須幫乙方何進重創甲方,但不能全部殲滅,否則乙方會反過來對丙方百官下手。結盟合同執行中丙方肯定會放甲方宦官集團,讓其反撲何進。4出現這種局面後 甲方宦官集團,乙方外戚何進。都會痛恨丙方,但是都不會去動丙方。5等到甲乙雙方兩敗俱傷,丙方收拾殘局消滅雙方。即可勝出。所以袁紹提出方案後,何進表現出:將軍大喜。曹操表態後,將軍斥罵:汝小輩,安知朝廷大事。
至此袁紹獲得乙方何進信任,並同時得到方案執行權。執行過程中,帶兵衝進宮中殺了蹇碩一人,便停手。跑去何進那裡說要殺光太監。故意放太監們,給他們爭取時間。太監們聞風跑到何太后那裡求情,何太后對對大將軍說:蹇碩要害你,他已經被你殺了,你怎麼要把別的太監殺光?不是這些太監的提攜,你我兄妹能有今天?何進妥協,到此偏離最優策略。乙方何進敗局已定。此時局面很微妙,長子劉辯繼位了。大將軍實力成為了最強的。太監們小動作不斷想扳倒何進,沒有得逞。何進想殺太監們,礙於何太后無法下手。形成僵局。 此時最著急的是丙方集團,無論你宦官專權,還是外戚干政。都沒我們什麼事啊?
必須打破僵局讓他們火拼。於是袁紹進言:您不是大將軍麼?讓地方政府帶兵逼宮,太后迫於壓力必定會同意殺掉太監。曹操又提出不同意見:說動靜太大,其事不密,事必不成。袁紹這個其實目的不是殺太監,就是要把動靜搞大,逼迫太監動手火拼,否則你們太監死路一條。不把外兵弄進來,太監們和大將軍還存在慢慢周旋的餘地。此招最終導致何進進宮時被埋伏暗殺。 太監們殺了何進,馬上宣佈聖旨:何進謀反,已被誅殺,其餘協從,一概赦免。這時候按法定程式,外朝官員必須聽命內朝決策,各自散場回家。但是袁紹,袁術,曹操為代表的下級軍官,率兵進宮,殺光了宦官。因為大家都看到了大將軍死於太監手上的時候,局勢就明確的逆轉了。收拾殘局機會到了,如果此時走了,局勢一旦穩定,勝機就沒有了。 至此皇權內朝兩大支柱,宦官和外戚同一時刻消失。皇室失了勢,最弱的丙方百官大獲全勝,獲得鉅額利益。
董卓什麼都沒幹能脫穎而出,也是因為實力最強。同時官位最高。因為當時他不僅是涼州地方軍政頭腦,還是朝廷前將軍。他前面的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都掛了。所以董卓可以是順理成章的主持大局的人。至於後面表現不好,那是後面的事,不能混為一談。
袁紹在這次丙方行動中表現很老道,不知道他是處心積慮,還是無意為之。反正一個人完成最弱勢丙方外朝百官陣營最優策略第一步,第二步。而且神不知,鬼不覺。相比此時曹操還太稚嫩。但是可惜獲取的鉅額利益卻被董卓白撿了。你袁家四世三公,可惜是文官無兵權。你袁紹是個下級軍官,還是個小字輩。朝廷出現大量職位空缺,大部分人都獲得升遷,原來罷免的也有了官職。袁紹不僅沒有獲得利益,還成了董卓打擊物件。當然這是後話了。
-
6 # 雲輝31
從本質上說,這就是中國知識分子最喜歡玩也最擅長的套路,利用別人的力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成者封侯拜相,敗者撇清自己。不過他們遇到的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流氓,劇情沒有按他們預想的發展,結果就悲劇了…………
-
7 # 陳柒朗
首先說的,何進請的不是隻有董卓,如丁原等其他外番也請的,只是董卓的速度最快,才成就了董卓。
其次,這是袁紹提出來的借外力來制閹宦,主要原因還是,對於皇權還有那麼一絲絲的敬畏,所以想借刀殺人而已
-
8 # 人生有味是清歡15
看了這麼多評論,大家都忽略了士族門閥這個最重要因素。何進外戚,出身寒微,這兩個因素使他得靈帝重用,與宦官共同成為皇權代表,制約外朝士族門閥。何進與宦官本為一體,他卻因靈帝去世野心膨脹想吃獨食,但他又不是白痴,他也知道一旦幹掉宦官,門閥竟能容下他這屠夫出身的寒門,因此想出一個借邊軍制約門閥的昏招。因此,召邊軍殺宦官是表,抗衡士族是裡。不然無法解釋何進一邊大張旗鼓召邊軍,一邊毫無防備被張讓幹掉。
-
9 # 醉劍書
請董卓是何進這頭豬犯的最大錯。
本來東漢王朝,有宦官,有外戚,有士族,三足鼎立,支撐著東漢屹立不倒。
突然何進召進董卓這個軍閥,打破平衡性。外戚何進叫宦官殺了。士族殺光宦官後,發現軍閥獨裁政權。東漢立馬崩潰了。
東漢末年,帝國三個支柱都玩不過軍閥。軍閥混戰,天下大亂。
-
10 # 有腔調的貓
引線是外戚與宦官之爭,這個我們宮鬥劇看多了也多少可以體會的到是什麼情況,黃巾平定後,大外戚何進就皇帝即位這個問題上自然支援自己的外甥少帝,而皇太后卻想立陳留王,也就是後來的獻帝。於是兩排互相爭鬥,加上十常侍這邊賣官鬻爵,本來就被士族不恥,何進為了籠絡士族加上自己的利益,必然要跟十常侍死磕,但因為朝內的力量雙方都有掌控並不能佔到優勢,就想借助外官來誅殺十常侍,事後很好甩鍋。有些人覺得為什麼不找劉氏的諸侯,這點很明顯,外戚 宦官 親王自來就是不能平衡的關係,外戚的何進怎麼可能找劉氏諸侯來中央立威跟他對峙呢。所以只能找根基不大朝中無人而且好背鍋的諸侯角色,但是他們選擇了一個人品極有問題且野心不小的董卓,釀成之後的大禍。
-
11 # 新知傳習閣
一
這件事說來話長,其中的原因很多,套路也很深。
如果呼叫京師兵士能不能除掉宦官呢?
答案是完全可以,宦官不過是依俯於皇權之上的一股勢力,是皇帝權力和意志的體現。其本身並沒有多大權力,也形成不了多大危害。
那為什麼不自己動手解決呢?這背後是大有深意的。
在東漢時期,為了平衡中央政府權力,皇帝喜歡利用外戚和宦官來制約三公和其它大臣。
這其中就形成了一個權力小三國,三股勢力相互聯合又相互鬥爭。時而外戚和宦官聯合,時而外戚與其它大臣聯合,或者宦官與其它大臣聯合。
這個問題一直持續到三國初期,當時年輕有為的政治家們都在思考如何破除這個亂象,重新整理時局,更新政治局面。
其中的袁紹和曹操就是傑出代表之一。
二
袁紹為什麼建議董卓來幫忙滅宦官呢?
因為袁紹們在下一盤大棋,把外戚和宦官清除掉,讓士族政治勢力走上歷史前臺。
也就是說,袁紹代表的不是一個人,一個家族,而是當時漢朝中央和地方一個大群體士族政治勢力。
第一步,引進董卓,讓他把外戚和宦官清除掉,然後再把董卓清除掉或化為自己陣營的力量。
第二步,氏族勢力進入中央,掌控全域性,不要外戚和宦官的干涉。
外戚和宦官確實是被清除掉了,但董卓的理想只是回到之前的政治格局中,自己象霍光一樣輔佐皇帝,其它人靠邊站。
三
袁紹一看,就急了,出走河北,靠自己的影響力,號召天下氏族勢力出兵來驅趕董卓出京城。
在當時氏族勢力已成為社會主流,於是三國演義中的十八路諸侯進洛陽的場面就出現了,只是實際上沒有那麼多路,小說中誇大了事實而已。
董卓也沒有小說中說的那麼強大,只有退往長安。而後被在長安的氏族勢力聯合呂布擊殺之。
在這時袁紹和自己的好哥們曹操也翻臉了。
袁紹認為氏族應該控制中央,曹操認為庶民士人也可以進入中央,他的想法比袁紹更大膽,更時髦前衛。這個想法直到隋唐興科舉時才真正實現,連他的接班人曹丕也不得不向氏族大家低頭。
這時三國大序幕才慢慢拉開,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路線的勝利和成功,氏族控制中央政治的步伐被打亂了。
但幾十年後又重新實現了氏族對中央政治的控制,因為就算是曹操,也改變不了歷史發展的方向。
-
12 # 不願透漏姓名的辛先生
原本只是找個平衡,董卓進京還能怎樣,讓董卓做大的不僅是他手頭的西涼兵,主要是袁紹這幫聰明人各自算盤打的太聰明瞭!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
-
13 # 我是趙帥鍋
從理論上來說,殺掉幾個宦官確實很容易,只需要何進袁紹等人帶著一夥人衝進皇宮,就可以將宦官們從肉體上消滅。但問題,等到把宦官全部消滅後,接下來該如何收場?要知道,宦官在東漢帝國的軍政地位,一直以來都是受到歷代皇帝的認可,大家可以翻看一下歷史,東漢多少皇帝是在宦官的幫助下才奪回政權的,光從這一點來說,宦官集團不僅是合法存在,而且也不是誰能夠輕易消滅的。
更何況,漢靈帝生前,一直倚重宦官集團,現在靈帝剛死,小皇帝還未成年,何進袁紹等人就率領大夥血洗皇宮,這是一種什麼行為?這不管放在任何朝代,那都是大不敬和造反。如果何進袁紹等人在沒有獲得地方軍政大佬認可的情況下幹出這種事情,那明天類似董卓之類的傭兵大佬,就可以打著清君側、保衛小皇帝等旗號,率領大軍進京勤王。如果這樣,何進袁紹該如何應對?
再者,就算何進袁紹等人不顧後果的衝進皇宮血洗宦官,就一定能成功嗎?難道就沒有可能被宦官給反清洗掉。對此,我們只要看一下當年竇武、陳藩打算清洗宦官集團,結果反被宦官給清理出局,就可知道宦官絕不是可以輕易清洗的。事實上,東漢的宦官,一直都是控制禁軍的主要力量,他們對禁軍的滲透已經是非常全面,在沒有完全擺平禁軍之前,想誅殺宦官,只會讓自己陷入進退失據的局面。
在這種背景下,何進袁紹等人主動邀請董卓進京,實際上是想讓董卓之類的軍方大佬表個態,總而言之,我們要屠殺宦官,想徵詢一下你們的意見,更希望你們都能夠積極參與。當然,對於袁紹等人來說,董卓進京從理論上來說並不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因為當時董卓只帶了三千士兵進入洛陽城,如果董卓想憑這三千士兵控制洛陽城,那無異於痴人說夢。
但問題是,等到袁紹曹操不顧一切屠殺完宦官後,洛陽城的禁軍,竟然在很短時間內,就集體倒向了董卓,袁紹曹操等人自然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過這也從另一方面證明,宦官在禁軍中的影響力有多深,想清洗他們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14 # 四川達州人
很簡單,東漢的政治格局是不同的。
宦官,外戚,世家,共同形成了東漢這個三足鼎。實際是互相制約的。
但在當時的情況下,經過黃巾之亂,初步清除蹇碩等極端宦官勢力,基本掌握首都軍隊的何進殺宦官其實不難,軍隊直接開進皇宮去殺光宦官就可以了。宦官的那點可憐武裝力量根本就不可能是成建制軍隊的對手。
但是何進沒這個魄力。
皇宮不是一般人敢進去的,何況派遣軍隊進去殺人。
軍人殺紅眼,難免誤傷其他皇族成員如皇子,公主,嬪妃。還肯定會發生宦官的垂死反抗,最終破壞建築,財物被順手牽羊或損毀。這樣的結果,是何進這個屠戶敢於承擔嗎?
那麼,能夠下達命令的,除何進之外就只有何進的妹妹,太后而已。
可惜,何太后並不認同這個觀念。
她當年當皇后,鴆殺王美人及後面的立足,都是依靠張讓等大宦官們的支援,多年的皇宮生活也是被太監所包圍,感情上就不願放棄。更是在潛意識裡有倚仗宦官力量來牽制外朝大臣,平衡中朝大將軍哥哥,以確保自己太后地位與兒子的地位。
這樣的情況下,何進怎麼選擇?
所以何進被居心叵測的袁紹說動,讓董卓丁原帶兵入京,讓外兵來承擔殺宦官的後果。出了什麼大問題也就殺幾個軍官而已。
顯然,袁紹策劃好了。外兵入京的訊息難以保密,依舊保有部分軍事力量的宦官必定密謀在皇宮設伏剷除何進。只要何進死了,自己就有充分理由直接出兵殲滅宦官。
宦官外戚同歸於盡,天下就是世家為王。
曹操就是看明白了局面,竭力反對調集外兵進京,並嘆息,亂天下者,紹也。不過袁紹猜中了前面卻沒有猜中結局。因為最大的軍閥董卓來了。
-
15 # 漩渦鳴人yy
這件事情得講到漢靈帝,我們都知道他有兩個兒子,第一個兒子是他死了以後繼承位子那個,然後第二個兒子就是漢獻帝劉協。
但是呢,漢靈帝這個人比較看得起的是劉協,而不是他那個正牌皇后生的那個孩子,並且他也明白自己的皇后的弟弟是掌管天下大軍的大將軍,手裡兵權賊大,如果說自己一旦死了,自己的剩下來這個兒子,那就孤立了,或者說問題就大發了,所以必須要增強這個孩子存活下來的資本。
在整個都城附近漢王朝設立了八個營,這八個營長官叫做八軍典尉,聽著這個名稱是不是有點耳熟,曹操跟袁紹曾經擔任過這個幾個營的營長,事實上,這個官職或者說這八個營是怎麼來的呢?本身部署在洛陽附近的大家都是御林軍,御林軍是負責整個皇宮大院的所有安定工作的,要說這個時候所有的軍隊全部在大將軍何進的手裡,這八個營,就是御林軍的一部分,因此漢靈帝就選擇不擴充這八個營,而是派一個姓蹇的太監,又從新打造了一個營,並且不同於其他八個營,這個營可以說得到了空前的增強。
事實上,話說到這裡已經很明白了,這個太監就是留給劉協的一道保命令牌,同時這個營,也是用來制衡大將軍何進的一種手段。
我們說道,由於這個太監是有軍隊的,所以太監手裡面實際上是有權利的,而且這個時候宦官集團和劉協實際上有同一個敵人,那就是大將軍何進。
所以大將軍何進的要求就是這一場戰鬥,我們必須要穩中求勝,不能夠出現任何差池,不能夠拿我那個侄子在那兒不當人。
並且當時何進的妹妹,何太后,之所以能夠成為漢靈帝的皇后,原因便在於他曾經賄賂過那幾個宦官,這個時候,婦人之仁就體現了出來,對於自己的弟弟,她要求就是,能不能讓自己別做那個無情無義的人,就是不要讓自家人去幹這件事情,這樣的話題像我無情無義了,何進想把這件事兒交給其他人去幹,你看交給其他人去幹了,這事兒不是我乾的,我不用揹負罵名。與此同時,我還能把宦官集團一局剷除掉我的御林軍就在後你們給你們搖旗吶喊加油上buff,多好的一件事情。
所以袁紹出了這麼一個餿主意,袁紹也有自己的考量,自己這個家族四世三公了,已經說做到人臣的最頂端,當然這個時候自己得想要一點兒其他的東西,靠什麼東西去爭取呢?降落混亂,這是天下英雄能夠登上舞臺的最佳方法,給天下來的混亂,我就能站在整個時代的最頂端。
所以大將軍何進聽了袁紹的意見,請外圍的軍隊自己是大將軍,能命令其他軍隊做任何事情,命令他們將整個經常包圍起來,並且對付宦官集團,所以這才把董卓給請了過來。
由此拉開了整個東漢末年戰亂的序幕。
回覆列表
首先要明確一點,何進請董卓入京不是為了殺幾個宦官,而是要消滅宦官集團,說白了就是兩大利益集團的政治鬥爭。
政治是什麼?政治就是統治階層為了管理被統治階層而採用的權利(利益)分割手段。懂政治(管理)的人都知道,要獲得更大更多的利益就需要吸引更多的人才,要穩固自己的地位就需要培養自己的親信,而這些人又組成了各自的利益集團。
東漢最有名的三股勢力(中央)集團分別是:宦官集團、士人集團、外戚集團。而在東漢末年,由於皇帝都不長命,往往都是由小娃娃當皇帝,而小皇帝們都是由宦官帶大的,自然比較倚重宦官,甚至能不能當上皇帝都受到宦官集團的影響。所以,在東漢末年皇權並無實際作用(小娃娃不懂也控制不了)宦官集團實際上是最有權勢的政治群體,基本掌控皇城、皇宮的軍隊守備,很大程度上也控制著高層的人事任免。所以,千萬別小看了這些太監,就算是士人集團和外戚集團聯合也不一定能消滅宦官集團(實際上袁紹就是士人集團的代表,何進是外戚集團的代表)。
所以,自己想消滅對方,但實力又不一定夠的情況下怎麼辦呢?請外援。請誰呢?請地方勢力集團(董卓的涼州兵團位置上離都城洛陽不遠,涼州騎兵軍團更是有超強的戰鬥力)。
只可惜,何進跟袁紹都沒有政治頭腦。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簡單的問題又複雜化了(要消滅宦官集團不太可能,但要打敗/控制宦官集團只需要殺掉十常侍就行。何進身為大將軍,手握軍權且有很多機會和理由接近十常侍,要殺他們並不難,畢竟宦官們雖有權勢但勇武方面似乎差點吧)。更何況請來的董卓即便幫你打敗了宦官集團,你又能否控制住董卓的西涼兵團呢?
更重要的是,何進、袁紹不僅沒有政治頭腦,甚至可以說政治智商為負數。他們在對付宦官集團的時候不是要打掉十常侍等領頭的,而是要徹底根除宦官(見到沒鬍子的都殺掉),這是把本來可以成為朋友的也逼成了死敵。兔子急了還咬人呢,結果沒等董卓進京,何進就被太監們給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