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關於坦克,談論更多的是其反裝甲能力,這對於其研發的本意是不是有所偏離?或是現代戰爭中,反裝甲能力已經成為坦克的最重要指標?
56
回覆列表
  • 1 # 冬雨AK

    從近幾年的區域性戰爭中來看,坦克掩護步兵進攻和拆工事的作用不僅沒有淡化,反而在得到加強,至於你題目描述中所問的“反裝甲能力是否已經成為坦克最重要的指標”,我認為,機動 防護 火力三要素都很重要,但由於戰場環境的改變,坦克的防護性受到各國裝甲兵更多的重視!

    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大規模集中坦克在空軍的掩護下進行的閃擊戰所向披靡,步坦協同戰術貌似過時沒用了,其實不然,大量的裝甲運兵車攜帶步兵隨同坦克一起進攻,如果失去了步兵的保護,坦克會被步兵近身擊毀,而坦克則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和掩體防護,這在電影《狂怒》中有過精彩的描述。

    到了現代戰爭尤其是海灣戰爭表明,沒有了制空權的坦克就是活靶子,再加上反坦克導彈的發展,一度出現了坦克無用論,但近年來的區域性戰爭,例如敘利亞戰爭表明,坦克仍然是步兵進攻和防守的核心,尤其是在城市巷戰中,類似於悍馬之類的輕型裝甲車根本無法承受RPG之類的火箭榴彈的攻擊,專為城市巷戰設計改裝的坦克開始出現

    巷戰之所以殘酷,一是敵我短兵相接,重型火力優勢很難發揮,二是敵我犬牙交錯,彼此混雜!三是敵人躲藏在堅固樓房內,單兵破襲能力有限,因此需要重甲重火力的作戰兵器提供掩護和火力支援,坦克自然是不二人選!巷戰坦克,著重加強了防護能力,尤其是側後的裝甲防護,有些坦克兵還會土法上馬,將大量的廢棄鋼板甚至是鐵柵欄 磚頭石塊堆在坦克裝加上作為附加裝甲提高防護性。另外,遙控武器站也成為標配,步兵在這類重甲重火力的坦克支援下,才能在城市巷戰中進攻和破襲敵方工事!

    所以,現代戰爭中坦克掩護步兵進攻和拆工事的作用不僅沒有淡化,反而在得到加強。

  • 2 # 瘋狗的輕武

    當坦克拆工事,吊打步兵已經成為一項基本技能之後,就沒人會去關注這個基礎能力了...

    就這麼想,坦克一開始的目的就是為了免疫絕大多數戰場火力,突破防線,用火炮和機槍摧毀敵方火力點。這是坦克的基礎技能,好比說槍的基礎技能是能殺人,然後再去考慮人機功效、精度、可靠性。坦克也一樣,但凡是個坦克一定都能完成掩護步兵進攻,摧毀防禦工事的能力。

    (阿瓊這種自己開著就會趴窩的不算)

    然而除此之外的能力就是坦克指標的關鍵了,尤其是反坦克能力。

    一般會對坦克造成傷害的有哪些?扛筒子的步兵?這玩意需要坦克自身的觀測(比如紅外)能力、主動防禦系統、裝甲,這些對於現代坦克確實是個非常重要的指標,甚至不亞於反坦克能力。

    武裝直升機?炮艇?對地攻擊機?這玩意坦克還真拿他沒辦法,術有專攻,這事兒交給自走防空車他們更合適點。

    牽引式反坦克炮?這玩意現代都絕跡了,炮本身則是整合到了坦克上,所以怎麼打爆對面的坦克就成了重中之重。 所以說一方面坦克得增強自己的裝甲避免被對面打爆,一方面得增強自己穿甲能力保證能打爆對面。而掩護步兵、拆工事啥的任務無論啥坦克都能幹,比這個沒意思。

  • 3 # 國平軍史

    1916年8月,協約國的主力英國,將剛發明的18輛裝甲戰車運往索姆河前線時,出於保密的考慮,將其的名稱寫成了"水櫃","水櫃"的英語是“tank”,翻成中文就是"坦克"了,因此沿用至今。當“水櫃”這個鋼鐵怪物,出現在同盟國軍隊面前時,這玩意步槍、機槍子彈通通不吃,打在上面似乎撓癢癢,難擋其慢悠悠地爬過來,將步兵難以逾越的鐵絲網、塹壕、機槍組成的陣地碾於履帶之下時,就迅速摘取了“陸戰之王”的桂冠。自“水櫃”歷史性地投入戰場以來,都伴隨著步兵進攻和防禦,是攻城拔寨、或嚴防死守的銳利武器,即便到了當下,坦克仍然是機械化重灌部隊的絕對主力,沒有哪個國家的軍隊敢忽視坦克的發展以及坦克在地面部隊中的地位和作用。儘管反坦克導彈、武裝直升機等反坦克武器裝備大量運用,給坦克的在未來戰場上的生存帶來了非常嚴峻的考驗,但坦克在地面部隊中的作用卻毫不動搖,歷次規模較大的武裝衝突,不斷在實戰中驗證了坦克在戰場上的王者地位。現代戰爭,二戰時期的大兵團作戰模式、數百上千輛坦克大決戰的態勢,出現的可能性似乎越來越小了,戰爭的規模趨於小型化、空地一體戰、反恐戰和治安戰,當然也包括了血腥的巷戰,坦克仍然是軍中不可或缺的主戰裝備。坦克的作用,掩護己方步兵的進攻或防禦,用坦克炮摧毀敵堅固的野戰防禦工事,同時坦克本身就是反坦克的絕佳武器,如同潛艇就是最好的反潛武器一般,對付步戰車、越野軍卡等,自然都不在話下。只是坦克的戰場生存能力,受到了非常嚴峻的挑戰,除了敵方主戰坦克的打擊以外,地面發射的反坦克導彈、武裝直升機發射的空地導彈、火箭炮和榴彈炮發射末敏彈的灌頂反裝甲攻擊等,對坦克來說都是致命的。儘管反坦克武器越來越先進,但坦克仍然是陸戰裝備序列中,火力、防護和機動三大指標平衡性最好的武器系統;此外,坦克也並未在原地踏步,而是有了實質性的改進。除了運用陶瓷裝甲、複合裝甲等增強坦克的防護能力以外,有的坦克還裝備了主動防禦系統、鐳射對抗系統、炮射遠端導彈等,具備了對付直升機的手段,以此提高坦克的作戰能力,等於間接提高了坦克的戰場生存能力。

  • 4 # 魚的菸斗

    隨著大國間大規模戰爭的可能越來越低,代理人戰爭和治安戰的可能性越來越高,城市作戰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進一步考慮到社會越來越不能容忍人員傷亡。作為陸軍直射火力最強,防護最高的坦克越來越成為城市作戰的核心,無論在進攻端還是防守端。

  • 5 # 小草邊的蒲公英

    現代戰爭中坦克掩護步兵的情況還是有的,在巷戰中步坦協同會發生,但已經不是主要的協同方式,現在更多的是直升機協同步兵,效率高更安全。

  • 6 # 會游泳的熊爺

    1坦克效能一般評估三大指標,火力,機動,防護

    2對於坦克的使用強國,弱國,超級強國都有不同角色定位和使用定位,,沒有能力爭奪制空權的國家,或者制空權拿不到的國家面對弱國坦克還是老虎一樣的存在,在陸地上是非常強悍的,,但是對於強國和超級大國,作戰不是一兩種兵器的對抗,也不是一個維度的對抗,單兵反裝甲力量,武裝直升機力量,空軍力量,反坦克地雷,無人反裝甲力量等,,都要有對策,,那麼也會有盲區,,當坦克自身受外界威脅較弱或者敵人暫時沒有有效反制武器的時候,那麼坦克的優勢就出來

    3現在除了強國和超級強國還保持相當數量的新式坦克,,小國家就會提出坦克無用論,那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掩護坦克作戰,,但是坦克在大國手裡還是很有用的,,可以說同樣的坦克生在哪個國家,命運完全不同,,這裡面也包含戰術

    4坦克也是要不斷升級換代的,,沒有資金支援,技術支援,非常落後的坦克生存能力在強大對手面前當然不堪重負

  • 7 # guozhongren

    戰車具有攻擊、防護、機動三大特性,坦克是戰車三太特性最均衡、最出色的代表。

    許多人認為步坦協同戰術是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現在已開始沒落……

    首先這個認識並不完全正確!從戰車發展史角度考察你會發現,步坦協同戰術很古老,有幾千年的歷史。步兵與車兵都是最古老的兵種,在鋼鐵兵器替代青銅兵器和馬鞍發明之前,車兵牢牢佔據著軍中皇者的位置,是戰場上突擊和反突擊的唯一主力,戰時都是由戰車沖垮敵方軍陣或與敵軍戰車對沖,緊隨戰車的步卒或擴大戰果,或用種種手段破壞敵方的戰車,這種將步卒成建制與戰車共同編成一個戰術單位和戰術就是現代步坦戰術的雛形和基礎。

    僅從中國歷史看,車兵在戰國初期都只能由貴族子弟充當,配屬給車兵的步卒則由平民擔任,而衡量一個諸侯國國力的重要指標就看它有多少乘戰車,所謂千乘之國、萬乘之國,那都曾是令人仰望的存在。

    及至戰國中後期,馬鞍的普及,騎兵因成本低兼、戰役戰術機動性更強、適應性更好,又具有僅次於車兵的衝擊力,騎兵才開始嶄露頭角,透過漢武帝初期仍有“車騎將軍”的官職一事可知,車兵至此時還是帝國最重要的高階主力兵種,車兵與騎兵還被做為同一戰鬥建制單位混編管理,並且車兵地位還高於騎兵,否則戰鬥建制單位最高長官官職名稱就該叫“騎車將軍”了。

    到了漢武帝中後期,漢帝國囯力已不足以支援龐大的車騎兵,而戰爭需求和戰場地理條件限制,騎兵的地位開始反超車兵,從車騎單位中分離出來單獨編列成漢帝國主要戰場突出兵種,方始有了“驃騎將軍”官職。

    但這並不意味著車兵的沒落,強漢將之與步兵編組成新的戰鬥單位,在與北方草原民族的戰爭中仍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典型戰例就是李陵被迫率兵五千孤軍深入突擊匈奴,雖最終戰敗詐降,但李陵軍的戰果輝煌,整體表現仍是可圈可點的:出擊前李陵請求加派騎兵,漢武不允,後李陵請求增加車兵,漢武仍不允且強令催促發兵,李陵只得率本部進擊,但他仍盡最大努力超載攜帶了二十萬支箭矢,併發揮車兵可攻可守的特長,千里轉戰,獨抗匈奴數萬大軍,在大量殺傷敵軍後,因戰車盡毀、箭矢耗盡、斷糧、援兵無望且無法突圍的情況下被迫詐降,只不過原本就想根除李家的漢武帝……

    到兩晉時期,馬蹬雖助騎兵徹底取低了車兵成為唯一戰場突擊主力,但戰車並未因此而消失,在軍事領域仍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漢武后期出現的廂車,行車時可乘運,宿營和與敵遭遇時可結陣阻敵並組織反擊。後漢三國大量應用的各種攻城車輛,一直到明代,戚家軍還裝備了炮車等戰車。可見,在中國戰爭史上,戰車及戰車戰術始終圍繞步兵戰術在不斷髮展、演化著。

    西方國家在進入工業化階段之前,因為經濟因素,戰車在軍中的地位不彰,大部份時期處於從屬地位,裝備量少,在《荷馬史詩》記載的特洛伊戰爭之前,除蘇美爾文明期和古埃及時期以外有過少量應用。

    在進入工業化階段後,對於戰車也僅是有少量的探索性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為了突破戰場上密佈的塹壕和鐵絲網組成的防禦體系,裝甲戰車開始走上戰場,當時的裝甲戰車,更多的是具備自行火炮的特徵,法國生產的雷諾FT-17戰車是現代坦克的共同鼻祖,而對1918年4月24日在聖康坦發生世界上首次坦克間戰鬥的反思,使人們認識到坦克等裝甲戰車不能脫離步兵獨立作戰!步坦協同戰術開始成為世界列強研究課題,以英國富勒上校、納粹德國古德里安上校所著的書籍為戰役戰術級的研究成果,而蘇聯圖哈切夫斯基等人提出的大縱深作戰理論為戰略戰役級的研究成果,這些理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充分應用中得到了驗證和發展,在當代前沿的全域縱深作戰理論中,步坦協同仍是重要課題。

    二戰後的世界歷次區域性戰爭表明,離開步兵掩護的裝甲戰車,因為觀瞄受限,使它們無論是在野外戰場,還是在城市巷戰戰場,都是極其脆弱很容易被摧毀的目標,因此步坦協同戰術不會消亡,坦克與步兵相互掩護搞強拆的方法只會越用越多,越用越精妙。

  • 8 # 屬馬姓楊

    確實有變化。隨著時代發展,科技的進步,尤其是大量各種先進性武器的應用,以及現代作戰思路的變化,都導致了曾經無所不能的陸戰之王坦克的地位弱化。

    當年在1戰時期,雙方在前沿構築了大量的塹壕跟堡壘,部署了大量機關槍,每當雙方士兵發起衝鋒時,還沒看見勝利的曙光,就變成了槍下之鬼。

    恰在此時,坦克的發明與應用改變了這一切,雖然當時坦克效能並不是十分可靠,但是這個鋼鐵怪物的出現還是將戰場上的德軍嚇得半死,不管德軍如何射擊,都無法穿透坦克的裝甲,坦克也一馬當先為步兵進攻掃清了前進的道路。可以說坦克的出現不但改變了戰場事態,也改寫了1戰的戰史,為日後陸地作戰指明瞭方向。

    2戰期間坦克的發展方向有2種,一種是認為坦克應該是支援步兵的一個單位,因此需要編配到步兵部隊的隊伍中,協同步兵運動。另外一種的意見認為坦克應該要集中起來使用,利用坦克的火力、防護與機動力的三項特性作為戰場上突破與攻堅的主力角色。

    前一派的意見在當時佔了大多數,後一派則以德國代表。但是不管是哪一種,其職能依然包括掩護步兵與拆除工事的作用。

    其實在二戰期間,奪取制空權已經顯得非常重要,任何地面軍事單位,如果沒有空軍的保護,只能被動挨打,坦克也是如此。

    在海灣戰爭中,聯軍依靠強大的空軍,以及現在作戰思路,給了伊拉克上了生動一課。戰前伊軍擁有120萬正規軍,4000餘量坦克,近3000門火炮、裝甲輸送車2800輛,是中東地區首屈一指的軍事力量,開戰前薩達姆也是信心滿滿,妄圖與聯軍掰掰手腕,結果呢?地球人都知道,沒了制空權,再強大的地面部隊也是炮灰。

    此戰過後,傳統的作戰方式徹底灰飛煙滅,取而代之的就是全新立體化全方位打擊。空中力量經起到主導作用,坦克能做的諸如碰壞工事這種任務,空軍完全可以代勞,而且做得更好。

    所以說在現代戰場環境下,掌握制空權將越來越重要,也是先決條件,而坦克的作用就受到了侷限,不過仍然是陸戰之王的存在。掩護步兵進攻,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依然是它的主要任務,只不過整體地位弱化了。

  • 9 # 飛翔天奕

    戰爭發展到現在正在向多維化丶資訊化高度發展,空天立體高精度打擊讓坦克等傳統陸上力量被削弱。我個人認為坦克做為陸上中堅力量,其個體的力量被削弱,但其依的依託空天多維化和高度資訊化戰爭平臺作為地面突擊主力,其作用暫時還無可替代!美軍在兩次海灣戰爭及阿富漢戰爭已證明單靠空中打擊是不能徹底消滅敵人的,塔利班及美國所謂的伊期蘭極端組織依舊存在,而對佔領區的控制和對敵據點掩體的圍剿打擊依舊離不開坦克等重灌甲力量。戰爭打的是雙方的國力,國力又決定了其戰爭體系的先進與否。未來坦克裝甲力量也是要看使用國的戰爭平臺是否先進!當年的伊拉克就是擁有M1和豹2也是一樣會走向失敗。反之亦然!

  • 10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我個人並不認為坦克掩護步兵進攻以及拆攻勢的作用有所淡化,特別是掩護步兵進攻這一項。如果我們把它轉換成"步坦協同作戰"一詞大家就可能會更加理解。無論是中俄在軍演當中,還是美國在中東地區進行裝甲叢集作戰亦或是反游擊戰,都完全可以找到物產協同的照片。而之所以談論到坦克時,首先強調的是它的反裝甲能力,主要是因為作為裝甲突擊的前鋒,坦克最先遇到的也肯定是對方的坦克,所以為了儲存自己,就必須擁有能擊穿敵人坦克正面裝甲的能力。

    坦克作為戰場的先鋒,也是戰場上的多面手,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與步兵協同作戰。因為在進攻的時候必須跟隨步兵一起上去,不然就算打下了一個地方,沒有步兵佔領,裝甲力量也只能撤退或者再往前推進。不過和二戰時期步兵靠雙腿與坦克系統作戰不同,現在的布坦協同步兵主要是乘坐莊稼村跟隨坦克機動作戰,不然坦克突擊時速度太快的話,步兵兩條腿根本追不上去。而這樣的景象,我們常常也可以在朱日和演習當中看到。

    其實自二戰裝甲叢集作戰以來,坦克的反裝甲能力一直都是衡量坦克優劣的重要指標,每一型先進並且優秀的坦克都是以能擊穿對方主戰坦克正面裝甲作為技術要求。在穿甲和防禦兩個矛與盾的相互博弈當中,穿甲能力的發展往往要比防禦力量的發展要更快。而自從虎式坦克誕生以來開啟的重灌甲時代,坦克發展到了一個重甲時代,而盟軍的坦克發展都是往著能擊穿虎式作為技術要求來發展的,所以反裝甲能力一直都是坦克的重要指標,有時甚至可以放棄防禦,憑藉火力和激動的優勢來取勝。

  • 11 # 九品侍衛

    坦克本身掩護步兵進攻和拆敵人防禦工事的作用的確是有所下降,但這決不是坦克本身技能偏離,而是步兵本身在現代化的大潮中武力升級的緣故。我們都知道坦克的誕生是在一戰,然而坦克戰的巔峰則為二戰時。

    二戰期間蘇軍尤為突出,基本上都是一輛坦克上面坐了好幾名步兵,等待開始打仗時步兵就立刻跳下坦克作戰。可與其說是坦克在掩護步兵,倒不如說是步兵掩護坦克更多一些。畢竟到了戰爭後期大量單兵反坦克武器越來越多,而由於坦克的內部視野較為狹窄,更多時候還需要周圍的步兵為其清楚周圍的反坦克威脅。

    到了現代戰爭時節,原先的步兵已經自己擁有了不錯的載具,像是越野車或是裝甲車,基本上都可以安裝反坦克火力,而且就連步兵自己也可以攜帶反坦克火箭筒,所以現在的步兵完全可以單獨作戰,而步兵不再依賴坦克就導致了坦克本身的生存能力必須提高。

    也正是基於此理念,現在的三代半坦克總是在強調主動防禦系統,類似於中國99式的鐳射壓制,俄羅斯阿瑪塔的主動防禦等。也正是因為目前步兵完全有能力自己拆工事,所以坦克更多的用途還是在反裝甲上,也就是坦克打坦克。

    不過雖然坦克在現代戰爭的分工已經越來越小,但很多時候步兵依舊需要坦克的支援,因為裝甲車本身並沒有那麼強的裝甲,同時也沒有那麼高的火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選英雄介面卡住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