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葫蘆文化

    孟子曰:“言無實不祥。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孟子·離婁下》

    意思說:“說話不符合實際是不好的,這種不好的惡果,應該由那些埋沒賢才的人承擔。”

    大概是說說話沒有實際性的內容,結果是不好的,就好像是把一個賢能的人壓制起來一樣,不選用他。這樣解釋會不會更好?孟子說“不祥”,那麼“不祥”的程度是多少呢?就像是一個賢人,被壓制了,故意不用他。這行為不好,和那個言無實的行為可以相提並論。說實話很難,有時候為了獲得利益去騙人,沒有被識破的時候,我們都認為他說的真話,可是當我們受騙之後,慢慢會發現都是騙人的,說的都是不實的東西。

  • 2 # 嘉洋希熱

    這句話選自《孟子》離婁篇無實章。

    翻譯是:孟子說:“人的說話不誠實,固然是不好,但這不過是小害。害中最大的,只有蔽塞賢人的讒言,才足以擔當呢

  • 3 # 玄鳥命理

    祥字,礻字旁本意是祭祀,羊是祭祀的犧牲。在祭祀祖先和神祇時,祭祀者與祖先或神祇的對話應該如實的述說,如果不能如實述說是為不實。

    賢字對應愚,蔽賢者就是賢被矇蔽的人,是愚昧的人。蔽賢者當之意思是“不如實述說的人是愚昧的。”

    全句告訴我們講話要誠實可信,人在做天在看。

    這是本人對這句話的理解,沒有參考任何資料,可能與他人的理解有出入,不妨交流互通有無。

  • 4 # 強哥情感語錄

    言無實不祥。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不符合實際的空話,是不吉利的,這種不吉利的後果,應該由陷害、遮蔽賢能人士的佞人承受。” 點悟:不實之言,假大空言,只能騙人騙己,害人害己,其非吉祥,毋庸置詞。

  • 5 # 琅公

    此語出自於孟子離婁下篇,第十七章,孟子曰:“言無實不祥,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

    意思是說:不按事實說話,謊話連篇,容易帶來禍端。那麼,這禍端造成的嚴重後果,應該由誰承擔呢,應該讓推薦庸者的人,或阻止講真話的人來承擔。

    孟子的這句話是真理,到什麼時候都適合。比如現在,冠狀病毒疫情擴散,如果有關部門,或有關專業的專家,早一點把真實情況報告給國家,不要先在國際上學術交流。另外,不要阻止李文亮等八位醫生的實情公佈,大家都明白,就不會出現今天的局面,李文亮醫生也不會離去。造成現在這麼嚴重的後果,孟子在兩千多年前就給出答案了,知情不報或者謊報實情的專家,還有阻止李文亮等八位醫生說實話的有關部門和有關人員,他們才是罪魁禍首,應該承擔這一切嚴重的後果。

  • 6 # 荷葉姐姐

    孟子曰:“言無實不詳,不詳之實,蔽賢者當之。”

    這句話選自《孟子》離婁篇無實章,大意為:“人說話不誠實,固然是不好,但這不過是小害,害中最大的,只有蔽塞賢人的讒言,才自己擔當呢。”

    再通俗一點來講就是,自己騙自己固然可以,沒有什麼大害,畢竟你自己知道真相是什麼樣子的。可怕的是別人對你的真實建議和意見,有助於你改變好的東西,你也遮蔽掉不放在心上。這將阻礙你的進步,你的成長,這才是最可怕的!。

    其實,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不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只是一味的以自我為中心,這樣的結果必然導致日後生活對我們的壓制!不聽取他人的正確勸告,往往受傷害的只能是自己。

    就拿這次疫情來講,國家明令禁止,禁止捕殺野生動物,禁止使用它們!可是呢,有些人就是偏生不聽,該吃吃該喝喝,從來不把這些話放在心上,導致現在全華人民和他一起抗疫,呆在家裡不能出門,工作無法開展,很多大中型企業面臨倒閉狀態,成千上萬人面臨失業狀態。真的太可怕了,當初如果能聽別人一句勸,今天的我們也不會是這樣的下場。

    所以,今後的我們是在生活上,還是在人處世上,好的建議和意見還是要聽取的。因為人不可能是完美的,人無完人。總有一些缺點是需要我們去改正的,是需要去聽取別人建議的,並不是每一條建議都是害你,好的意見和建議我們需要去聽,去改變,這樣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 7 # 李長諭

    孟子曰:言無實不祥,不祥之時,蔽賢者當之。這句話出自於《孟子》離婁篇無實章。

    意思是說:人說出去的話要有根據,不能信口開河,無中生有。禍從口出,不實之言,足以招禍。不祥之言,輕則損人害己,重則禍亂社會。

    孟子,名軻;字,子與。戰國時期鄒華人(今山東省鄒城市),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五聖人”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對後世中國文化的影響全面而巨大。

    張居正說:此以一身之吉凶。無關於國家之利害,不可的的確確,便謂之不祥也。

    求之的確為不祥之言,惟是那說邪小人。見之有善,輒猖疾之,使之不得見知於君;見人有機,輒排擠之,使不得見之於世。

    這種人欺上瞞下,真正是巧言足以亂德,利口足以覆邦,貽害遠而流毒深。

    《宴子春秋》亦言:國有三不祥,不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化,三不祥。

    古人以最樸實的語言,道出了無論是誰,說話辦事都要遵循事實求是這一基本原則,不能信口開河,不計後果,反之貽害無窮。

    我們應該從這些古語中吸取正能量,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自己堅持“事實求事”的思想路線,自覺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服務人民”的基本準則,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 8 # 木山文

    孟子曰:言無實不祥,不詳之實,蔽賢者當之。(孟子,離婁下)

    說話沒有內容,沒有作用,是不好的。這種不好的結果,將有妨礙賢者進用的人來承擔它。

    譬如說一個國家的官員講空話,無用的話,就會導致國家出現不良後果。(如果國家任用的是講有用的話的賢者,就不會出現這不良後果了。)不良後果的責任由妨礙進用賢者的人來承擔。.

  • 9 # 埝峬三農學者

    離婁章

    第十七節

    子曰:言無實,不祥。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

    譯文:言論談話無事實,是不吉祥。後果由那些埋沒賢良大才的人來負責擔當。

    “言”引深為:言論、言詞文字、文章等

    “實”引深為:真實、實際、內容完整性、果實、種子等,與虛相反,正邪相搏、反應明顯。

    “不祥”引為:

    不善的事或者是人、天下有不仁不祥者,

    不吉利、寡人錯 山見蛇 澤見蛇 謂不祥

    死的諱稱,今南荒,流離,忽有不祥,當喪事

    蔽賢

    埋沒賢能的人,有賢能,則以告。有而不告是蔽賢。一臣蔽賢,上下道壅。目的是 抑才竅位。

    判罪,意為處以相當的刑罰

  • 10 # 愛讀書的陽

    孟子曰:“言無實不祥。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

    意思說:“說話不符合實際是不好的,這種不好的惡果,應該由那些埋沒賢才的人承擔。”

  • 11 # 馬到船頭直

    孟子曰:“言無實不祥。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

    意思說:“說話不符合實際是不好的,這種不好的惡果,應該由那些埋沒賢才的人承擔。”

    講空話講假話的人,是蔽賢(埋沒賢才)之道,應該承擔責任!

  • 12 # 顏小二述哲文

    孟子“言無實不祥,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這句話是孟子才告誡人們,不實的言論會埋沒賢才,繼而導致不好的後果。這就是說,孟子這句話,一來是在強調重視賢才,二來,也是進一步指明,不實際的言論,往往會導致埋沒賢才的後果。

    為了更加清晰地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我們可以聯絡一下這句話的上下文,進行相對全面的議論。

    1、孟子心中的“博”與“約”:要想簡單闡述清楚問題,先必須廣博學習

    在《孟子.離婁下》中,記錄著這樣一句話:

    “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這句話是告訴我們,要想言語簡練而直擊要害,就需要先廣博地學習然後再加以詳細的闡述。

    也就是說,“博”和“約”實則是孟子心中的兩種境界。在學習中,要深入抓住問題的關鍵點,就需要先全面進行廣博的學習。所以,在能夠簡單明瞭地闡述清楚問題的核心以前,必須進行廣博的學習,這是一個由繁入簡的過程,也是賢才必須經歷的過程。

    成就賢才以後,得獲得人心,以此讓賢才能有用武之地。那麼,如何獲得人心呢?

    2、“以善養人”,才能真正地“收服人心”

    關於獲得人心,孟子又說:

    “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養人,然後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這是孟子在說,用自己的善來讓人折服,這很難真正讓人折服。如果用善來影響對方、教育對方,那麼可以讓天下折服。不能收歸天下民心還能成為天下共主的人,這樣的人是不存在的。

    在這裡,孟子在告誡為上者,想要服人,應當讓人心服,可以透過教育、感化的手段來達到“以善養人”的目的。而且孟子也說,“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也就是說,即便你是一位“賢才”,但是不可能不透過教育和感化,僅僅用自己“善”的名義讓人強制折服。還是需要透過改變對方的思想,讓對方獲得“善”的教育,以此讓對方打心眼裡和自己同歸於善。

    關於這一點,朱熹評價說:

    服人者,欲以取勝於人;養人者,欲其同歸於善。

    也就是說,真正可以獲得人心之人,不在於將人強制折服於自己身下,而是以善養人,用善來影響、教育對方,讓對方也能成為善的存在,繼而志同道合,同歸於善。

    但是,即便賢者能夠獲得人心擁護,可是也會遇到被阻礙的危險?這個危險來自於什麼呢?

    3、不符合實際的言談,會對賢者造成阻礙

    關於賢才被阻礙發展的的危險,孟子說:

    “言無實不祥;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

    孟子這是在說,不切實際的言論,會導致不好的結果,而這個不好的結果,往往應當由那些阻礙賢才的人承擔。

    也就是說,真正的賢才,往往是比較務實的,不會說不切實際的話。而不切實際的話,往往會因為脫離現實,繼而造成不良後果。同時,不切實際的話,往往也會用來攻擊賢良。所以,一個君主任用賢良,那麼聽到的話,大抵都是比較切合實際的,這樣的話,賢良的人才也不會受到讒言的阻礙。

    4、總結

    透過上述分析,我們大抵可以看出,孟子“言無實不祥,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這句話表明了孟子對賢才的重視。而透過聯絡上下文,也能看出一條孟子的邏輯線。首先,要成為一個賢者,則需要先透過廣博的學習,逐漸上升自己的學識,最後能夠做到簡明扼要地闡述問題。其次,賢者投入國家建設,需要老百姓配合自己,那麼,就需要獲得民心,也是就說,為上者想要獲得民心,用自身之“善”讓對方強制折服是不可能的,需要用教育、感化等方式讓對方同樣成為“善”的存在,繼而能夠更好獲得民心。最後,即便是獲得民心的賢者,也容易受到不實言論的阻礙,所以,重視賢者的為上者,要注意身邊人是否務實,避免不切實際的言論阻礙賢才的發展,繼而造成不良的後果。

  • 13 # 靈玉一休

    孟子換了一個角度繼續講一個公字。從言語的禍福角度,指出做人要樹公心。

    先說什麼是不祥之言呢?就是不吉祥、不吉利、招禍啟釁的話。

    “言無實不祥”就是說,如果說話不實在,不厚道,不公道,就會招惹災禍、引發爭端,這是不吉祥的行為。

    “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這句話不好理解,什麼意思呢?拆開兩個層次能夠打通。

    不祥之言有兩個層次,一個是單純的說話不厚道,不公道,招致災禍臨身,這種影響力限於一身的吉凶,不夠資格稱之為“不祥之言”;還有一個層次事關天下國家的言行,即使範圍再小點兒,在公家事務上如果說話不公道不厚道,就會造成“蔽賢者當之”的不祥後果。用現在的法律語言來說,“造成嚴重惡劣後果的”,其罪過大到大不吉祥的程度。

    如果事關天下國家,其行為足以用“巧言亂德,利口覆邦”描述,其影響涉及到生死存亡民族命運,大不祥。即使範圍小一點、區域性一些的層次,比如說某項事業,如果說話不厚道不公道,也可以稱之為不祥之言,因為其影響往往事關成敗得失之計。

    影響的關鍵在於“蔽賢”。

    蔽賢的蔽,指的是蔽塞,遮蔽和堵塞的意思。往下堵住了基層幹部的公議,往上遮蔽了領導的聰明,通俗說來就是不通了。蔽賢者當之,這樣的人將遭到詛咒和懲罰。怎樣的人呢?見到有德者,嫉妒了,雪藏他,不讓他見知於領導;見人有才幹,排擠他,不讓他見用於世。

    這就是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

    為了一己之利,說話不厚道不公道,所謂一己之利也是無從談起的。幹了缺德事,惡果最終自己受。

    做正直人,說公道話。

  • 14 # 小酒清茶

    孟子的“言無實不祥,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意思是不切實際的言談會對賢者造成阻礙,以善養人,才能堪當大任,真正收服人心。這句話表明了孟子對賢達善良人才的重視。孟子思想,要成為一個賢者,則需要先透過廣博的學習,逐漸上升自己的視野和學識,能夠做到簡明扼要又精準地闡述問題。其次,賢者投入國家建設,需要老百姓配合自己,那麼,就需要獲得民心,也是就說,為上者想要獲得民心,用自身之“善”讓對方強制折服是不可能的,需要用教育、感化等方式讓對方同樣成為“善”的存在,繼而能夠更好獲得民心。即便是獲得民心的賢者,也容易受到不實言論的阻礙,所以,重視賢者的為上者,要注意身邊人是否務實,避免不切實際的言論阻礙賢才的發展,繼而造成不良的後果。

  • 15 # 朱八戒CC

    “言無實不祥。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語出《孟子離婁篇下》第十七章。意思是說:說話不符合實際,言過其實,誇大其詞,這是極其不利而有害的。如果造成埋沒人才的後果,理應由當事人承擔責任。

    言無實不詳。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些人說話不加思索和考慮,信口開河,無中生有,禍從口出,造成很大的矛盾和危害。不實之言,輕則損人利己,重則禍亂社會。

    蔽賢者:往往是一些官在其位的小人之輩,偽君子。他們本該有進賢的義務和責任,但又畏懼賢人在得到重用之後,影響了自身的官位和利益。因而花言巧語,欺上瞞下,千方百計地阻止賢能人士的正當提拔和重要。然後認人為親,推薦無能平庸之輩,對所在行正事業單位帶來了很大的危害和負面影響。謊話連篇,帶來禍端,當然承擔嚴重的後果。

    孟子的話言之有理,無論在任何時代都實用。我們做人做事就是要一切從實際出發,老老實實做人,規規矩矩做事。實事求是是我們執政者的一個重要理念,是道德文明的建設,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標誌。

    一個人的為人處事就必須是實話實說,這是一個人高貴的品質,是生活中的一種理性,也是一種道德價值。可是做到實事求是並不那麼容易,這就需要一個人的嚴於律己,不斷地提升道德的修養,透過廣博的學習,增強自己的知識才幹。

    賢者欲以取勝於人,並不是強制要人服從於自己,而是以自己的善行感化於人,與人為善,見賢思齊。這樣就有很多人對自己的親近和尊重,從而獲得民心。行善並不是停留在言談上的空頭說教,而是以實際行動,以善良的社會行為規範,做出榜樣。讓他人受到啟發和感動,從而糾正自己的不足,達到自我完善。

    言無實不祥,至理名言。該是我們好好地反省和冷靜地思考,我們是生活在社會的大家庭,是相互依賴而生存。如果因為某個人的言而不實,造成嚴重的後果,必當嚴懲重罰。

    每天學點國學,豐富自己的修養境界,又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這才是人生價值的所在。

  • 16 # 使用者29中大獎

    意思是說在沒有掌握真評實據的面前不要胡說八道,添油加醋,無中生有臭白話,別信謠言,不傳閒話。不要埋沒人才人志,做君子不當小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程式設計能否用人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