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360丙肝圈

    乙肝病毒在國內可能說讓人聞風喪膽,但是對於丙肝大家可能不是特別瞭解,根據2017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資料,因為感染丙肝死亡的人數已經遠超艾滋病,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丙肝就真的那麼可怕嗎?得了丙肝就只能等死嗎?

    一 對丙肝的重視程度不夠

    患者發現時已經為時已晚,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國內也沒有對丙肝進行普查。很多人得了病自己都不知道,在肝功能出現問題之後才會考慮進行肝炎的篩查。

    二 丙肝潛伏期太長

    丙肝病毒進入體內,小於20%的人會轉為急性,然後自愈,有80%的人會轉為慢性潛伏期長達20年。中國在90年代後期才開始對丙肝病毒開始篩查,所以大批90年代獻血或輸血的人都有風險。

    三 丙肝病毒RNA病毒變異快

    大家都知道乙肝有乙肝病毒可以預防乙肝病毒,但是為什麼丙肝病毒一直遲遲不能研製出疫苗進行預防呢?原因是病毒特性導致的。乙肝病毒是DNA病毒丙肝病毒是RNA病毒,RNA病毒是單鏈核酸變異速度會比DNA病毒快了很多。

    那麼面對這麼高的致死率我們應該如何發現感染丙肝病毒呢?

    體檢發現轉氨酶偏高請主動諮詢醫生

    1 有無不良嗜好,導致酒精肝或者脂肪肝。

    2 對五種肝炎進行篩查

    3 對自免肝進行篩查

    如果發現自己患有丙肝也不要慌張

    1找到醫生諮詢

    2透過醫生了解丙肝如何不會傳染給其他人

    3 瞭解丙肝的治療方法:

    一 丙肝在國內普遍採用利巴韋林加干擾素療法。

    二 國際上普遍使用DAA藥物進行治療。

    這兩種治療方式好藥哥比較推薦第二種DAA藥物治療

    好藥哥結語:丙肝病毒並不可怕,只要我們重視起丙肝病毒,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丙肝病毒。丙肝的治癒率還是很高的。

  • 2 # 肝病醫生閆傑

    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種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這類病毒主要是經輸血、針刺、吸毒等傳播,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據權威部門統計,目前全球HCV感染人數約為1.6億,每年葬身在HCV魔掌下的人有25萬之多。在中國,這種資料也是逐年攀升,目前,中國約有4000萬名丙型肝炎患者,人群丙型肝炎感染率高達3.2%,每年新發病人突破10萬。

    HCV之所以這麼猖獗,主要是丙型肝炎大多發病隱匿,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它不像乙型肝炎那樣“備受矚目”,披著“明星的外衣”。早在2007年由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發起的丙型肝炎認知調查顯示:僅有1%的人對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預防措施等有正確的認識;僅有5%的被調查物件進行過丙型肝炎病毒篩查。

    丙型肝炎:肝臟的隱匿殺手

    丙肝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狗特務”,它默默無聞地潛伏在人體內以待時機,更為厲害的是,病人不會出現任何症狀。但其慢性化程度非常之高,只有不到20%的病人靠自身免疫力自發清除病毒。如若不治療,大多數病人將終身與HCV為伴,體內永久性存在HCV病毒。

    隨後,慢性丙型肝炎會悄無聲息的緩慢進展,約10-20%的病人在20年內出現肝硬化。一旦進展為肝硬化,病人的5年生存率就會下降為50%,換句話說,每5年就會有一半病人因為丙肝肝硬化死去。而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癌年發生率也高達1-4%,也就是說每100名丙肝肝硬化患者中每年將會有1-4人出現肝癌。

    丙肝病毒就這樣默默在人體內破壞肝臟,當病人出現症狀表現時,早已邁入了肝硬化甚至肝癌晚期的門檻了。因此,同其他原因的肝炎相比,丙型肝炎決不能單靠症狀來發現,而是更應強調早期篩查。

    丙肝傳播的途徑

    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透過輸血傳播,中國自1993年對獻血員篩查抗HCV後,使丙肝病毒的傳播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目前,丙肝的主要傳播途徑是經破損的面板和黏膜來傳播,其中以靜脈注射毒品是導致HCV傳播最為常見的一種形式。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針頭、未經嚴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內鏡、侵襲性操作和針刺等也是經血傳播的重要途徑。一些可能導致面板破損和血液暴露的傳統醫療方法(如針灸)也與HCV傳播有關;共用剃鬚刀、牙刷、紋身和穿耳環孔等也是HCV潛在的傳播方式。與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亂行為者感染的危險性較高,同時伴有其他性傳播疾病者,特別是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者,感染HCV的危險性更高。感染HCV的母親也可以在分娩時傳染新生兒。

    “雙面”丙肝

    慢性化是丙性肝炎的最主要的特徵,據統計,大約60%-80%的成人感染丙肝病毒後可發展為慢性丙肝,其慢性化的比例遠遠高於感染乙肝的比例。丙肝若得不到及時、正確、合理治療,有10%—30%可發展為肝硬化;丙肝肝硬化患者中,又約有3%—10%可演變為肝癌。

    其實,丙肝對人類還是比較“照顧”的,它和人們談之色變的乙肝的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乙肝的治癒率很低,目前只有3%—10%的病人可以治癒,其餘大部分只能控制。但丙肝的治癒率卻很高。

    以往,丙型肝炎的標準治療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擾素α聯合利巴韋林。這種治療方案是一種不錯的方法,它能治癒50-60%以上的丙肝病人。但美中不足的是,由於干擾素的副作用比較多,致使很多病人難以完成療程,加之肝硬化是干擾素的禁忌症,如此一來又有大量已經進展為肝硬化的丙肝病人就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為了更好地治療丙肝患者,歐美國家新近上市了一種直接抗病毒藥物(DAA),這種藥物透過直接抑制HCV的蛋白酶、RNA聚合酶或病毒的其他位點而發揮強勁的抑制病毒複製的作用,從而使丙肝的治癒率提高到95%以上,也就是說當今的丙型肝炎已經是一種可以根治的疾病了。新藥的副作用極小,而且還可以用於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療。目前在中國也已經上市了一個新藥組合:阿舒瑞韋、達拉他韋,這個組合目前只用於治療基因1型的慢性丙型肝炎。

    肝功正常的丙肝病人也需要治療

    正因為丙型肝炎已經成為可以治癒的疾病,因此在治療人群的選擇方面更為廣泛,只要丙肝病毒核酸(HCV RNA)檢測陽性就需要積極治療。而不像乙型肝炎那樣,對於肝功正常的所謂“健康”攜帶者不需要立即治療。

  • 3 # 中華醫學科普

    暴露於HCV後1-3周,在外周血可檢測到HCV RNA。急性HCV感染者出現臨床症狀時,僅50%~70%抗-HCV陽性,3個月後約90%患者抗-HCV陽轉。大約最高50%的急性HCV感染者可自發清除病毒,多數發生於出現症狀後的12周內。病毒血症持續6個月仍未清除者為慢性感染,丙型肝炎慢性化率為55%- 85%。不論是否清除病毒,抗-HCV可長期存在。HCV感染慢性化的預測指標:男性、感染時年齡>25歲、感染後無明顯症狀、種族(非洲裔美華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患者。宿主的一些遺傳背景可能影響慢性化,IL-28B基因、人類白細胞抗原1類分子HLA B57、II類分子HLA DRB1和DQBI的等位基因多型性可影響HCV清除。例如,IL-28B基因在rs12979860位點cc單倍體有利於病毒清除,而TT型病毒清除率則很低。

    HCV感染進展多緩慢,感染後20年,兒童和年輕女性肝硬化發生率為2%-4%;中年因輸血感染者18% - 30%;單採血漿返輸血細胞感染者約1.4%~10.0%:一般人群為5% -15%。感染HCV時年齡在40歲以上、男性、嗜酒(男性50g/d以上,女性)、合併感染HIV並導致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促進疾病進展。肥胖、胰島素抵抗、合併HBV感染、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臟高鐵載量、合併血吸蟲感染、肝毒性藥物和環境汙染所致的有毒物質、遺傳因素等也可促進疾病進展。基線時肝組織炎症壞死程度,以及纖維化分期是進展為肝硬化的最佳預測因素。

    HCV相關HCC發生率在感染30年後為1%- 3%,主要見於肝硬化和進展期肝纖維化患者,一旦發展成為肝硬化,HCC的年發生率為2% - 4%。上述促進丙型肝炎疾病進展的因素及糖尿病均可促進HCC的發生。輸血後丙型肝炎患者的HCC發生率相對較高。肝硬化和HCC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死因。肝硬化發生失代償年發生率為3%~4%。一旦發生肝硬化,10年生存率約為80%,如出現失代償,10年的生存率僅為25%。HCC在診斷後的第1年,死亡的可能性為33%。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看過的育兒書,對你啟發最大的是哪一本?影響了你哪些固有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