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書太多太雜,無所適從?有些書看著挺有道理的,為什麼對你的實踐卻沒有任何作用?是書的原因?還是什麼阻礙你的實踐?
6
回覆列表
  • 1 # 邦興諮詢

    正面教育是正在看的,不驕縱,不嚴厲。

    其實書只是一個思想,實踐還是要我們用心。

    育兒的過程,其實是父母的歷練。

    這個過程有奔潰有幸福,有高興有無奈。

    其實現在人們生活節奏如此快,作為父母的我們,都要經常把心理的負情緒釋放,這個過程需要我們有一個教練及時疏導和引領。

    這個正是正面教育過程的本質

  • 2 # 銘花爸爸

    孩子出生後我看了很多育兒的書籍,但是我感覺對我最有用,幫助最大,收穫最多的一本書是《卡爾威特的教育》。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牧師,人到中年才有了卡爾威特這個孩子,但是孩子出生後看起來沒有那麼聰明,和一般的小朋友比起來甚至有點欠缺。但是老卡爾威特決心想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才,他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和自己的獨到見解,最終他確實把小卡爾威特培養成了傑出的人才。小卡爾威特小小年紀就精通9國語言,14歲成為德國最年輕的博士,16歲成為教授,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哈佛女孩劉亦婷》的作者,也是受到了這本書的影響,把書裡的方法用到劉亦婷的教育中,把劉亦婷培養成了優秀的人才。我閱讀了這本書之後感覺對我的觸動很大,有很多觀點都是很有啟發意義的。

    1. 早期教育很重要。

    在小卡爾威特還躺在搖籃裡時,老卡爾就利用氣球、卡片教孩子認識顏色,讀古詩,讓孩子在很早就接觸文學,對孩子做了啟蒙。

    2. 教育方法很重要。

    老卡爾威特教育孩子絕不是採用教條的方法,他總是利用環境來教育孩子,效果顯著。他想教孩子學地理,就帶孩子到小鎮上散步,隨時拿出紙進行標記,回家再整理,把小鎮的地圖畫出來,讓孩子很快掌握地理知識;他想教孩子小說,就把小說編成情景劇,和孩子一起角色扮演。透過靈活的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學中有樂趣。

    書中還有其他很多獨到的見解,看過之後一定能收穫良多。

  • 3 # 春雨綿綿飛

    自從看了安妮鮮花寫的中國孩子英語啟蒙線路圖,一歲多的娃開始外語啟蒙。很喜歡這書,看了很多遍,孩子在正確的年齡用正確的方式輕鬆學習了英法雙語。而且對於學外語特別感興趣。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也很喜歡。

  • 4 # 西柚媽媽

    我看過的育兒書有,張思萊育兒系列,正面管教,西爾斯育兒,母乳餵養,小土的睡眠法,0—6歲育兒,0—6歲習慣培養,騎鯨之旅,瓢蟲姐姐教你如何放鬆,雙胞胎睡眠法等等。

    就小嬰兒方面我最喜歡的是《西爾斯》,他對我有以下幾點比較大的啟發:

    1,育兒要放輕鬆要相信自己,如果你想全乳餵養,多吸。

    2,相信媽媽的直覺,你想抱就抱,你甚至可以把他放進育兒袋揹著跟你一起,不用在意別人說的寵壞,不必在意或者過早訓練小嬰兒。

    3,所有新手媽媽會遇見的問題,我基本都能從這本書裡找到答案,遇見什麼問題都可以先翻翻書。

    4,他教會我,做媽媽不用太緊張,從容一些。

    還有一套是張思萊的,當寶寶上幼兒園後經常會感染細菌生病,很多兒科問題,張思萊奶奶書裡都有介紹,可以翻翻她的書聽聽他怎麼說,這樣心裡有個底可以判斷一下。

    再來說說,我覺得很不好的一本書是《雙胞胎睡眠手冊》,他一上來就讓我使用哭聲免疫法對小嬰兒進行睡眠訓練,我竟然相信了,因為他說你不讓他們哭回頭哭的是你們,當時還在月子裡,帶的精疲力盡的我試了三個個晚上,第一個晚上四十五分鐘後睡著,第二個晚上一個半小時後勉強睡一個,第三個晚上,一夜到天亮,每個寶寶出生就有他的特質,但是圖省事,或者太焦慮給寶寶使用哭聲免疫法的做法我覺得很不好,這本書我覺得十分不推薦。

    我覺得非常好,但是我試用後沒有效果的是小土睡眠法,一胎我還沒有接觸這邊書,哄睡簡單粗暴的,就是奶睡。再大點你睡不睡我不管我先睡。二胎雙胞胎,用不到,因為兩個寶寶總是相互影響,所以,這本書如果你們在看可以孕前買,先學習,寶寶生下來後實踐實踐,我是臨時抱佛腳,雖然覺得很有道理,但是我用了沒有成功。

    在大寶寶的育兒方面,我覺得正面教育這本書非常好。大寶的教育我們多鼓勵他積極應變,多嘗試,自己對自己負責,多鼓勵多表揚,多傾聽少干涉少批評。所以大寶目前雖然玻璃心比較敏感但是還算是比較自律。

  • 5 # 寧老師說

    最受啟發的是《養育男孩》這本書。

    作者是史蒂夫.比達爾夫。也是一位醫生和著名的心理學家。

    最受啟發的有兩點 。

    第一點,決定男孩特點的根本因素,是睪丸因素。

    依據他的這個理論,那我可以更好的去理解男孩,知道男孩、同時也幫助男孩兒的成長。

    第二點。就是男孩的大腦構造和女孩的構造不一樣。

    所以,男孩的智力和語言發育要比女孩晚一些。 這就讓我們更清楚的知道了為什麼,在幼兒園或者在小學階段,看到的許多女孩子,她們顯得聰慧,靈力。而且在班上出頭露面、在人前能歌善舞的,基本都是女孩。

    而且女孩兒還擔任著幼兒園老師信任的,小負責人的角色。擔任著小學的班長,中隊長,甚至大隊長,這樣的職務。

    而到再晚一些的時候,男孩子才追了上來。 所以我們面對男孩子語言的遲鈍以及其他的弱勢方面,都不要操之過急。

    通常,那不是他本身的意志品質問題,行為習慣問題,而是他的生理發育問題。

    同時呢,作者還提出根據這樣的情況建議男孩的入學年齡,最好推遲一年比較好。

    這對於男孩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很有好處。

    這一點我很同意。咱們國家的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早上學,甚至改動生日讓他趕在9月1號以前上學,其實這是很不科學的。

    對於家有男寶寶的家長, 我也給家長朋友們推薦這本《養育男孩》

    我是寧老師,專注幼兒和青少年教育,

  • 6 # 觀雲聽海

    現在育兒書籍多於牛毛,有工具類、成長經歷類、健康、養育類、情商類、財商類等等,如果讓家長都看,時間精力都不可能,而且很多書籍都是拼湊而來,或者只是憑自己個人經驗總結出來的,不具備普遍性。但不看書育兒,又會是盲人摸象,沒有方向感。推薦自己感覺還不錯的育兒書(不是廣告哦)。

    一:工具書:《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0~5歲》

    這是本枕邊工具書,這是美國兒科學會 根據大量美國兒童樣本研究出來的,知識點幾年會依據新的樣本進行修正,對嬰兒的身體發展情況,餵養情況,運動發展,認識發展等各方面進行專業指導。

    二:跟孩子溝通類:《正面管教》

    孩子的成長是每個家長關心的,但如何管教卻無從下手,要麼過於嚴厲,要麼就過於嬌縱,國內有很多書籍根據此書觀點改編而來。此書主要是根據兒童特點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用啟發性的問題讓孩子一起參與一些規則的制定,並對自己的行為造成的後果負責。這是本孩子前期習慣養成的經典書,牆裂推薦。

    三:心理溝通:《遊戲力》

    此書主要講解如何透過遊戲跟孩子進行溝通,每個遊戲背後孩子內心的需求,家長如何透過遊戲瞭解孩子心理,很多問題透過遊戲去解決。透過遊戲培養親子關係、培養孩子的自信、培養情緒恢復力等。

    還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兒童時間管理》等都還不錯。

    如果沒有時間看書,可以透過TM聽聽電子書。

    希望對您有幫助!

  • 7 # 大朵小兜媽咪

    我看過最好的一本育兒書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沒看之前就有幾個好友向我推薦,說是評價很好的一本育兒書籍,值得一看。

    看過之後我也極力地向朋友推薦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很受用的一本書,不管您有沒有孩子,都該看一看的,一定會對您有特別大的幫助。

    書中對一直以來的語文學習,說了自己的看法,顛覆了我一直以來對語文的理解,受教太多了。一本智慧,有深度的書!

    這本書差不多是我三年前看過的,但現在還印象深刻。書中的觀點完全認可,裡面好多育兒方法也很實用,對我醍醐灌頂。

    最後感謝尹建莉老師,您既是一個好媽媽,同樣也是我的老師!

  • 8 # 一熹爸爸

    李子勳的書籍《陪孩子一起成長》。本書從家庭治療師的視角,告知我們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庭裡發生了什麼問題、哪些問題是問題、哪些不是問題、如何去解決。本書還加入了大量的個案,涉及了一些後現代的家庭育兒與社會育兒的思想,並增加了對兒童智力培養的新觀點;同時設計了一些漫畫,使本書通俗幽默,增強了我們家長的記憶與閱讀的快樂。原來孩子的一切問題,都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親子關係的問題,大多數又是父母關係出了問題。父母關係是一,親子關係是二,有一才有二,有二能把孩子教育好,才能成為我們想他們成為的那類人。

  • 9 # 悅讀悅生活

    《父母的語言》

    第一個:共情關注

    父母用語言開發孩子大腦的第一步,是需要以共情關注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給予孩子迴應。

    第二個:充分交流

    多跟孩子交流。

    交流的目的不是零散的話語,而是為了讓孩子掌握分門別類的詞彙,並學會他們的使用方式。如果父母讓孩子接觸到廣泛的詞彙,長年累月後,孩子的語言水平會達到一個嶄新的高度。以下四個方式能讓父母大量增加孩子的詞彙輸入量。

    (1) 描述日常活動,(2) 不用代詞,(3) 訓練“脫離語境的語言”,(4) “擴句”

    第三個:輪流談話

    輪流談話不僅是親子交流的黃金準則,還是3T原則中最重要的一環,對於開發兒童的大腦起著決定性作用。

    第四個:關掉數字

    數字時代,螢幕正在搶佔人們的注意力,孩子也不例外。然而電子產品不能替代父母給予的互動和迴應。

    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就有一千億條神經元潛能,能轉化成諸多不同的潛力。但是,這些神經元需要關鍵性的類神經連線,如同無數個獨立的電話亭需要連線線一樣。

    每個人從出生到三歲時,大腦每一秒都會產生700~1000條額外的類神經連線。然而數量如此龐大的類神經連線如果長期保留,那麼大腦將不堪負荷。因此我們的大腦將透過一個叫作“突觸削減”的過程,削除不必要的類神經連線,淘汰較弱或不經常使用的部分。

    我們的大腦早早地就被所處的環境塑造完成,最好的例證就是語言的學習。嬰兒時期的我們是真正的“世界公民”。在神經可塑的鼎盛時期,嬰兒的大腦能夠區分每一種語言的語音,包括德語的母音變音、漢語拼音、馬賽族語的輕微內爆音等各種複雜細微的差別。然而在一歲結束之前,幼兒就已經顯露出對母語語音的忠誠性。

    孩子早期的語言環境,即父母提供的語言環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先天潛能的發揮。父母語言的神奇作用遠不止簡單的詞彙匯入。這是決定特定神經元迴路的優勢、永續性和修剪其他神經元迴路的必要刺激因素。

    根據父母對孩子說的詞彙量和父母對孩子說話的方式,父母的語言會對孩子的數學能力、空間推理、自身行為約束和道德品質等諸多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

    3000萬詞彙的差距是關於語言在兒童大腦發育過程中的重要性的一個隱喻。意識到語言的巨大力量是一個空前的機會,它能幫助孩子們消除成績差距,發掘潛力,笑迎人生。

  • 10 # shanewang

    父母自己就是一本“完美的育兒書”(前提父母要儘可能多花時間在孩子身上)。

    首先,每一個孩子的性格、愛好、習慣等不一樣,需要父母去發現,去認知。

    其次,在孩子很小時,多給幼兒說話,多介紹所碰到的一事一物。。。。。。

    最後,在孩子會說話後,多引導孩子認知身邊的事物(車標,車牌號碼等),多陪孩子讀繪本。。。。。。

  • 11 # 格格巫育兒

    導讀:讀過非常多的育兒書,說到對我啟發最大的還是要數《愛和自由》這一本,它真的讓我獲益良多。

    其中有幾個觀點,可以說直接改變了我原有的認知,讓我感覺闊然開朗,恍然大悟啊。

    一、教孩子可能是奴役孩子

    我以前一直覺得孩子不聽話,就是因為自己沒教好,責任都在於家長,在於老師,直接就否定了孩子他自身的存在。書裡面有個例子非常的貼切,小朋友穿鞋子,總會很經常穿反腳,左右的鞋反過來穿,而我們也總是會反覆的叮囑甚至斥責他,其實這件事情就說明了我們成人的過度干預。

    一個孩子他的成長,不管是身體還是思維,其實都是一個慢慢獨立的過程,旁人越是指導,反而會讓他們無法建立自我,很容易就變成了順從。如果他真的覺得鞋子不舒服,其實他們自己就會重新把鞋子穿好,而我們的介入,反而使得孩子喪失了自主探索的機會,也沒有了自我反省,自我否定的能力。

    二、智力的真正內涵

    我相信在非常多成人的眼裡,孩子的智力衡量標準就是考試成績,因為他們的觀念還停留在幾十年前,用他們固有的教育經驗來看待孩子,來教育孩子。而這本書讓我恍然大悟,其實一個人的智力體現,跟他的語數英學習考試成績關係不大,而是應該由他的人格、思想作為衡量標準,這比背書做題要重要得多。

    現在越來越多的神童,他們擁有著哪個年齡段所不應該有的知識,而很多人都認為那就是成就,那就說明了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對比他們很多平凡的孩子跟白痴一樣。事實上恰恰相反,這種壓榨出來的聰明,反而在毀了孩子,對於正在嘗試理解這個世界是怎樣的孩子,被灌輸了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來的知識,只是做好了就會被稱讚,扭曲了他們的身心。

    三、自由和規則的關係

    一直以來的我都覺得自由和規則是必然會對立的,要想遵守規則,那我肯定會失去自由,而我身邊的人,也總是這麼教育孩子的。然而這本書給予了我一個全新的觀念,讓我否定了以往的想法,其實規則的存在,恰恰是為了更好的實現自由,而沒有規則的自由反而是一片混亂。

    裡面有個例子說,一個小朋友向另一個小朋友借玩具,他可以有借的自由,但其它小朋友也有不借的自由,而規則就是你不可以搶,不可以傷害到別人。這種自由在規則下順利的進行著,不僅避免了孩子間的爭搶,還讓孩子在活動過程中學會了與人分享,和怎麼正確的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愛不是束縛

    大聲吼叫,甚至動手打,成了很多家庭教育孩子的慣用方式,甚至家長自身還覺得這是一種愛自己孩子的行為,是為了他們好,是對孩子負責,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也是這麼想的。從這本書我理解到,其實我們都忘了,應該讓孩子自己學會思考,學規劃自己的人生,不是聲音大,孩子就可以有進步的。

    現實中很多事情我們可以發現,越是正確的事情,越不需要大聲吼叫,只需要耐心分析,適當引導。而那些打著為你好為名義的命令,反而是一種無奈,是一種以愛為名對孩子的束縛,讓孩子無路可走,甚至因此而產生輕生的念頭,讓孩子學會獨立,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重要提示: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要停止學習,陪伴孩子成長,那我們自己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前進。

  • 12 # 一諾媽媽育兒

    自從當了媽媽後,讀了很多書,新手媽媽就怕養不好,很多地方照數養,啟發最大的就是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兒童敏感期》。

    這本書是專門針對0-6歲的兒童敏感期,21世紀最具影響的早教經典,這本書特別好,裡面有很多的例項,可以讓我們參考,明白孩子在各個階段我們應該如何關心他們,並且幫助孩子們順利度過敏感期。

    對於我作為新手媽媽,兒子身上出現的很多問題,我都不會感到迷惑和不知所措,看完這本書後,我開始理解孩子。

    剛開始按照書上的方法對自己的寶寶,遇到一些困難,尤其是奶奶爺爺的反對,我記得最深的那次就是孩子不能玩水,玩水身上都是髒的,衣服都溼了,爺爺奶奶不允許,但是我很堅持,給孩子自由和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年創業一年顆粒無收,是堅持熬下去,還是重新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