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極雲朵
-
2 # 人天文化談
對於這個問題,有靈感卻缺失文筆,每一個初學寫文章的人都碰到過,就是突然靈光閃現,很有想法,而筆下卻表達不出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想得從三個方面來做,即一是多寫多練,二是多讀書,三是增進社會實踐,勤加思考與記錄。
首先來說多寫多練。多寫就是勤奮寫作,毎有思考必動筆,將所有想法寫出來,記錄在案,由此一點點地集累,逐漸增強筆力,增強思緒的整理,達到將想法完整表達出來的效果,那麼以後有靈感就能記錄下來了。二是多練,多練是為了訓練思維表達能力,古人曾說:‘‘寫作維有多寫多練,無它’’。世界上著名的作家都經歷了非常辛苦的練筆,莫泊桑為了寫好人物,曾長時間在酒館裡觀察人物,並把他們寫到紙上,年長月久地練習,最後才寫成轟動世界的《羊脂球》。實質上,在這個小說發表前,他遭受了無數次的退稿,那些退稿許多都屬於他的練筆,沒有那些退稿練筆,就不會出現他後來的名篇,也不會成為影響世界的作家。
再說讀書與文筆的事。讀書與文筆是否好有很大的關係,優秀的書是前人總結寫作的例子,我們閱讀優秀的書,就是借鋻前人成功的寫作方法,和吸收他們的思想及美學意蘊的表達方式。古人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一篇文章的成功,都含有一定的美學表達成功方式,我們在閱讀中,就是要學習和借鋻這種方式,換句話說,就是學習和借鋻這種規矩來表達自己所想,也就是靈光乍現的呈現,形成文字得以表達。何況,在閱讀中可以進行知識的積累,眾所周知,知識積累最好的方法就是閱讀,當你閱讀了大量的書後,知識就會蟋豐富起來,不說是學門一貫古今、飽學之士,起碼也算是個胸有墨水的人。古人說:‘‘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吼。’’這裡說的‘‘吟’’就是寫的意思。意思是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創作,起碼也會編了。換句話說,就是會模仿,不得內涵也會學得個形似,得形再慢慢追求,自然會越來越好。古人又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說的都是讀書的好,透過閱讀,掌握大量的知識,再融會貫通,寫作時就自然能應用知識把想法表達出來。古人又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是這個道理。
接下來要說的就是増進社會實踐,勤加思考。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此處所說的行萬里路,不是指走了一萬里的路,而是指社會實踐多,遊歷廣,見識多,只有見過更多的事物和思考做了更多的事,才能積累更多的處事經驗和人情世故、知識,知識需要活用,再者書本的知識畢竟有限,更多的知識是在生活中。當我們在生活實踐中積累多了,自然也就有話要說,何況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用心用情去生活的,七情六慾攪動我們的生活,形成每個人不同的處世觀以及個體經驗,而這些恰恰是形成寫好文章的基礎。《紅樓夢》中曾有這麼一幅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然,為了練好文筆,不僅僅是生活實踐,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將觀察到的和思考的結果寫出來,那就是新的思想好的文章。
綜上所述,有靈感缺文筆並不可怕,多寫多練多讀書多觀察多思考多實踐,就一定會寫出好文章。
-
3 # 默玄吟雷
這便是典型的書到用時方恨少,因為平時讀書少,一些事情明明心裡有感悟,感受,卻不知如何述寫。無法描繪,形容。
這便需要人多讀書,開闊眼界,對文學知識,技術達到一定積累。對社會人生達到一定深刻,廣博的見識見解,再下筆時,便能展開思路,濃縮精華,如有神助了。
再有人寫小說不太會開展故事發展,這裡頭有個技術性問題,就是製造矛盾爭議,以延伸話題。這也有助於文筆發揮。
-
4 # 靜聽花解語
靈感是激起寫作的動力和慾望。靈感來了,文思泉湧,欲罷不能,於是,一揮而就,一瀉千里,即可成文。
有靈感卻缺失文筆的原因、做法如下:
一、讀書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一個人要想寫出優美的文章,不讀書,不進行海量閱讀是不行的。
古今中外,許許多多的文學名著都可以閱讀。不是有句話叫“讀完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要多讀書,勤讀書,讀好書。
書,讀多了,特別是文學類的書讀多了,詞彙積累到足夠量時,自己寫文章詩,一個個詞像一顆顆珍珠,自然而然從筆下湧出,用到文中恰當的地方。
每個人讀過的書都不會就饃吃完的。閱讀過程中,雖然不是有意識地記憶某些詩詞和優美句子,它們卻潛藏在腦海中。在你寫作時,它們會在不經意間冒出來,用在文章中,起畫龍點睛作用。
因此說,要想寫出好文章,必須進行大量閱讀,在閱讀中思考,揣摩,遇到優美段落,可以背誦。堅持讀書,時間長了,自己也會有寫作衝動,自然也能下筆千言。
寫得少寫作,寫作,就是要寫,而且要多寫勤寫,才能達到會寫。
只讀書不寫作,仍然不會寫文章。只有讀寫結合,才能學會寫文章。我剛開始寫時,感覺有許多話要說,一旦下筆卻只能寫三言兩語,而且前言不搭後語,連不成篇。連我兒子都笑話我詞不達意,顛三倒四。現在感覺寫一篇文章很容易,雖然不能和名家相比,但至少能把自己心中所想表達清楚。
熟能生巧,勤能補拙。每一位寫作者都是經過長時間練習的結果千錘百煉才能成鋼,多思多寫才能進步,寫出優秀作品。
寫作,不能總是空中搭橋,要著眼於現實。只有紮根於現實生活,把生活中學習老百姓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拿來為己所用,充實文章內容。這樣,語言樸實富有感染力,心理描寫準確,人物活靈活現,才能讓讀者深入細緻讀下去。
因此,寫作不能閉門造車,要深入生活,走到老百姓身邊,記錄他們的生活,才能寫出樸實,接地氣的好文章。
四、善修勤改俗話說文由心生。靈感稍縱即逝,初稿時想到什麼就寫什麼,記錄當時想法,然後再做一修改。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嘔心瀝血的結晶。一次性透過,不加修改的文章幾乎沒有,都要經過一修、二修、三修,甚至多次修改,才能得到不錯的文章。
初稿中,詞語用得不當,前後段落不銜接,人物把握不準確,事件描述不詳等等,不當之處都在修改中矯正、完善和修復。
能做到以上四點,並且堅持常年如一日地做下去,才能下筆如有神,寫出更多優美篇章!
-
5 # 花家名趣屋
你說的這個現象叫做“書到用時方恨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有時候看到一副很漂亮的很漂亮的美景,想把它描繪出來,如果用筆呢找不到合適的詞,寫不出心裡的那種感覺。
如果用畫呢,更不知道何從下筆,只有默默的拿出手機擺拍兩張傳到網上發一兩句平淡無奇的話“解解渴”,最後不了了之。
那麼要如何彌補和練習呢?
多看書給自己定個目標,每天堅持讀書多久,比如一個小時。身邊放一支筆和一個筆記本,把書中描述的句子,你覺得寫的很好的句子記錄下來,也可以記錄在電腦裡。
製作一個資料庫分類記錄各種優秀的句子,比如名言警句一類,景色描述一類,人物描述一類,生活一類等等,檢索的時候比較好找於,不至於在需要時候還要到處找。
製作的資料庫也需要三五兩天的翻閱一次,讓自己有些印象,要不然忘記了也等於白記錄了。
模仿文章俗話說“人不是生來都會說話的,是從模仿最身邊的人開始的”。寫文章也一樣,誰也不是生來就會寫文章的,那些牛逼的運用文字很溜的人也是從模仿別人開始的。
現在網路發達,如果你想寫景色,你就搜尋景色描述的文章,總有一個和你心意。然後模仿他的寫作手法,用詞造句,文章脈絡等等,寫出一篇自己的文章。
一次又一次模仿好的文章,模仿多了你就有了自己的套路,以後遇上同樣的情況,心裡就會嗖嗖冒出各種詞讓你在文字海洋裡“暢通無阻”。文筆也就不知不覺提高了。
參加專門的培訓古人從小會請老師教學,讓自己少走彎路,比如唐伯虎繪畫寫詩就是跟老師學的。
現代也有很多專門的寫作培訓,培訓的老師有著豐富的經驗,對於遣詞造句有些獨特的見解,畢竟看得多用的多研究得多。
你只需要跟著老師思路走,把你的靈感加上老師教給的方法描述出來就好。
堅持不斷的寫作寫作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能半途而廢,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每天都需要練習才行。
剛開始可以每天寫幾個句子,慢慢的寫一段落,最後寫一篇文章。
當你比較熟練了,你就每天寫一篇文章,不管長短重在練習和堅持。
在堅持和練習中,把它變成習慣,你的文筆就不知不覺提升了。
總結“書到用時方恨少”這種現象很普遍,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改變這種有靈感無文筆的方法就是讀書,模仿,練習,學習。
堅持不斷的模仿練習中,你也就提升了文筆。
-
6 # 謝雨軒
靈感是我們在生活中根據所見、所聽的事物,受到觸動,腦中瞬間產生的想法。這個想法可以算是一個點,當我們想要把想法變成一篇文章時,就需要把點延伸成面,成為一幅美麗的畫。
好的文筆,猶如畫上的絢麗色彩,讓人賞心悅目;文筆缺失,可能畫面就比較蒼白,或者顏色雜亂。那麼,彌補文筆的缺失,就猶如讓這個畫面生動、色彩運用得當,如何做呢?以下是我的建議。
1.多讀書我們想要提升文筆,首先得知道如何判斷文筆的好與不好,心裡有個標準。多讀書,是提升文筆鑑賞能力的最佳途徑。而且,要多讀經典作品、大家作品,這種經歷了歲月的沉澱之後的作品,標準不會低。
讀書的過程中,注意去留意作者使用的文句,細到每個詞的用法,時間長了,你會發現,每個字都有深意。眾所周知的例子,詩人賈島為詩句“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思索良久,反覆比較,這正是文筆中遣詞造句的範例。
透過這種方式的薰陶,提升了個人的文字欣賞水平後,就明確了方向,自己該寫什麼樣的文字,會在心裡變得清晰。
2.多練筆在明確了文筆的標準後,就需要寫了。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這就猶如我知道好看的畫是什麼樣的,我卻畫不出來,要麼畫的難看到自己都不想看。在我自己的寫作過程中,就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心裡清楚卻寫的並不是那麼回事。
比如寫一個女孩暗戀一個男孩,“她默默喜歡上了他,期待每天能看見他。”我們看看更好的一種表達:“從此,那個名字,在她心裡發了芽,在每一天的思念中,長成參天大樹,不可動搖。”
這種寫法的過渡需要多練筆,練習夠多,會發現自己表達的乾癟,慢慢提升。
3.擅用修辭修辭是潤飾文字的利器,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描述一朵花美麗,我可以寫“多美的一朵花啊!”可是這樣的句子不足以表達這朵花的美。那我可以再具體點:“這朵花有著紅色的花瓣,黃色的花蕊,惹人憐愛。”再加上修辭試試呢?
比喻:這朵花有著紅色的花瓣,遠遠看去,像紅彤彤的小燈籠。走近瞧,小燈籠裡面有著嫩黃的花蕊,小蠟燭一樣立在燈籠中間。
擬人:這朵花,像極了小姑娘。紅色的花瓣,是她的裙子,在微風中擺動著,想要告訴我們她的高興事。
-
7 # 龍哥創業日誌
有靈感卻缺失文筆,這是對於大部分寫作者來說,前期都會遇到的瓶頸。基於此我們可以先從源頭來解剖這個問題。
靈感是什麼?
靈感只是大腦對某個問題或者其他東西產生興奮,思維充分活躍後產生大量內容。這些內容還只是停留在大腦無數個神經元中,它的排列方式多數情況下是雜亂無章,真正需要向外輸出的時候,還是需要大腦進行二次加工、整理;
文筆是什麼?
文筆是寫出來的文字表現。而不同的寫手文筆風格也不盡相同,比如季羨林的文筆是簡練、直白的大白話,但是不影響其文字的價值;比如張愛玲的文筆浪漫細膩,吸引很多青春期情感萌芽的少男少女。而文筆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三個層次:文字、結構、主題。
靈感是停留在大腦階段,文筆是文字成文階段;而有靈感卻缺失文筆其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腦的思維能力;二是文筆功底;
之所以分開這麼說,思維能力代表大腦內部的運營能力,管理大腦如同我們管理企業一樣的道理,就一個字“思考”;而文筆功底就是代表我們實實在在的寫作動手能力,就一個字“練習”;
如何思考?思考的本質就是你看待世界的角度、分析世界的邏輯;在培訓行業流行這麼一段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高人指路”。
讀書、旅行、閱人、社交等等都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手段,都是通過了解別人是如何看待世界的,而不斷豐富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和維度,當你看待世界的角度多了,你會更客觀看待世界,有更清晰的思維邏輯。
如何練習?1、堅持每天拿出大腦最活躍的1小時時間進行寫作,先有量才有質;
中國靠寫作而實現收入過億的作家是怎麼寫作的?在十幾年前,他就固定每天上午9點半到12點時間寫作,每天雷打不動寫字5000字以上,一直堅持十幾年,最多的時候一年敲壞好幾個電腦鍵盤。就是靠著這樣的堅持,才有了唐家三少和盜墓筆記的傳奇。
2、堅持公開寫作,讓使用者幫你加速提升能力
網際網路是個放大器,它可以幫你快速收集使用者反饋,把你提升自己能力的效率變成以小時為單位;公開寫作後,你的寫作能力會進行快速提升通道,使用者的迭代倒逼會加速你的成長過程;
關於具體的文筆提高,其實現在有大量關於寫作的暢銷書,找個幾本讀讀就會建立系統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剩餘的就是沿著這條思考和練習這兩條提升軌道,積跬步至千里、積小流成江海。
回覆列表
寫作是一門手工藝術。是靠日積月累的,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日常該怎麼積累呢?
我曾發表過一篇小文,題目叫巜靈魂的化妝品》,裡面說到"學而思,思而悟,悟而通,通則達!"要不斷地學習,學習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當你在書中讀到一個好的句子,可以記下來,一個好的詞語,可以記下來……或者突想到好的字、詞或句,隨時隨地記下來。這可以說是字、詞、句的積累。
任何事情都是由易到難。可以由某個感興趣的詞語寫一句話或幾句話,然後自己反覆讀,看是否表達出自己想表達的意思。根據語法語境等加以修飾。到自己滿意為止。這叫訓練文字階段,錘鍊語言。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常有靈感,便會逐漸喜歡上文字,記錄片段,記錄日常,記錄下生活的點點滴滴。記錄是輸出,要輸出就得有輸入,這輸入便是你點滴的學習積累。在這樣的往返中,你會享受到徜徉在文字中的無限樂趣。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更有詩和遠方。"詩意緣於你的靈感。一朵花,一樹葉,在詩人的眼中,不只是花和葉,更有花和葉之外的靈氣。於是,你眼中的世界也不一樣了,正所謂心若向陽,走到哪裡都不會慌涼。
我們要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弘揚真善美,揭露假惡醜。這是提練生活階段。
生活屬於勤奮者。"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多觀察,勤練筆,邊學邊寫,不斷積累,就會不斷進步。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日出暮落中,樂此不疲,你一定收穫滿滿。進入綜合藝術應用階段。
生活不會虧待一個勤於播種的人。常能觸碰出靈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缺失文筆不會成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障礙,開始行動吧,朋友!
#泛文化寫作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