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喬鞅人物誌

    假如王倫是宋江,毫無疑問會張開雙臂盛情歡迎林沖上山入夥,因為宋江胸懷大志,要把梁山做大做強,需要招納四方英雄好漢,但很遺憾的是,王倫不是宋江:第一,王倫胸無大志,不想招納英雄好漢做大做強梁山;第二,王倫忌憚於林沖的威名和武藝,認為他將會成為自己最大的威脅;第三,王倫心胸狹隘、嫉賢妒能,認為難以駕馭林沖這種英雄好漢。

    第一,王倫胸無大志,不想招納英雄好漢做大做強梁山

    王倫是落第秀才出身,落第後和杜遷一起曾投奔柴進。柴進留著他們住了不少時日,他們臨別前,柴進又贈了不少銀兩。

    王倫和杜遷輾轉到了梁山上,開闢梁山作為打家劫舍的落草之地,在柴進不斷的資助下,又得到杜遷、宋萬和朱貴的鼎力相助,王倫做了梁山之主,吸納了七八百名嘍囉。

    王倫領導下的梁山,日子可謂過得富足,平日裡靠這七八百名嘍囉下山打家劫舍,得來的錢財供養寥寥幾個頭領綽綽有餘。

    王倫作為落第秀才,本來通常的出路多是去做鄉村教書先生,那是僅夠養家餬口的職業,哪裡比得了如今他這梁山之主呢?不但日子富足,還是個稱霸一方的土皇帝。

    王倫對這種現狀非常滿足,胸無大志,壓根不會想著要把梁山做大做強,也不會想著梁山更長遠的發展前景。所以,在他看來,壓根不需要招納什麼英雄好漢上梁山入夥。

    第二,王倫忌憚於林沖的威名和武藝,認為他將會成為自己最大的威脅

    王倫之所以不想招納什麼英雄好漢上梁山入夥,除了他胸無大志,對梁山和自己的現狀極為滿足之外,王倫還有一個私心:不能容忍任何對他構成威脅的人在梁山上存在。

    林沖殺了陸謙、富安等人,自知天下之大已經無處容身,只能聽了柴進的建議,拿著柴進的舉薦信上了梁山,要投奔王倫入夥。

    但王倫對林沖的到來卻滿是恐懼和懷疑,他認為林沖是名滿天下的“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有著卓絕的武藝,也有著出色的才幹,梁山上無人能及,如果林沖上了梁山,那將會是自己最大的威脅。

    王倫想到了自己只不過是個落第秀才,文才尚且平庸,更別提武力了;至於杜遷、宋萬和朱貴,也只是普通的江湖好漢,論本事,誰也和林沖相差太遠。

    王倫認為,如果讓林沖上山入夥,今後萬一林沖發難,要奪了他梁山之主的位子,那將無人能敵,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他必須拒絕林沖上山入夥。

    第三,王倫心胸狹隘、嫉賢妒能,認為難以駕馭林沖這種英雄好漢

    論出身,王倫只不過是個窮鄉僻壤的出來的人,還是個落第秀才;而林沖則是名滿天下的“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就連柴進這樣富貴的大官人都對林沖仰慕已久。王倫怎麼比得了林沖?

    論見識,王倫一個落第秀才,又出身低微,見過最大的陣仗就是曾經投奔過柴進莊上;而林沖作為“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接觸和見識過的大人物不少,見過的大場面也不少,王倫怎麼比得了林沖?

    論文才,王倫一個落第秀才,也只不過是普普通通的人物,林沖在這方面未必就比他差;

    論武力,王倫作為落第秀才,其實也就是手無縛雞之力的一介書生而已,怎麼能和武藝卓絕的林沖相提並論呢?可以說,一旦林沖發作起來,梁山上無人能敵。

    王倫不論從哪方面和林沖比,都毫無優勢可言,對於心胸狹隘的王倫來說,林沖的到來,能不激起他嫉賢妒能嗎?他能容忍林沖上山入夥嗎?這種比他強過太多的英雄好漢,他怎麼駕馭得了?

  • 2 # 文化一家人

    嚴格講,這道題不應劃為文化領域,而應劃為職場領域。你看,一個領導者,對於新加入隊伍的人,是希望他的能耐比自己大呢,還是希望比自己小呢?這就看出了領導者的素質,志向,心胸。結合當下職場領域的實際情況,是能說明很多問題的。

    站在王倫的志向和身份的角度上考慮問題,王倫無疑是作了以下思考:

    一、自己地位受到威脅。

    比領導的能耐大,當然對工作有好處。可還有比工作更重要的,就是領導者頭上的烏紗,如果把帽子弄丟嘍,還談什麼工作?新人比領導的本事都大,那領導往哪擺?長此以往領導的威信就會降低,還怎麼領導別人?尤其是一個小單位,就杜遷宋萬這兩人能上來臺面兒,至於朱貴就是個看大門兒的可以忽略不計。在這樣的環境下,弄個京城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來摻乎裡邊,無疑是打破了平衡,說不準哪天把我這個領導者取而代之,豈不是引狼入室,追悔莫及......

    二、對自己的遠景規劃沒有好處。

    至於說山寨的發展,還發展什麼?這就已經不錯啦,要吃有吃要喝有喝,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稱分金銀。即便缺了吃喝,臨時下趟山就啥都來了。打不過硬的還打不過軟的麼,沒有林沖照樣過快活日子。有了林沖反倒整天擔驚受怕被篡權。作為領導,必須高瞻遠矚有長遠眼光,不能只看眼皮底下這點事,而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失足成千古恨,當斷不斷必有後患,所以無論如何不能留下林沖這個喪門星。王倫也不是傻子,這當然就是他的小算盤。

    三、引火燒身得不償失。

    最重要的一點是,林沖殺了高俅的人,是高俅的仇人。高俅是朝庭重臣,一言九鼎。高俅日後一旦追究下來,必定來清剿水泊梁山。原先梁山雖然也是佔山為王打家劫舍,但畢竟是小打小鬧,朝庭根本沒放在眼裡,撐破天也就是下邊的州府衙門來清剿,那種規模的畢竟好對付。而留下林沖,態勢就變了,一旦朝庭出動重兵圍剿,憑梁山現有這幾個人幾條槍,如何能抵擋往強大的官軍。所以,留下林沖就等於留下了一個禍患,等於是引火燒身,自討麻煩。

    四、與自身安危相比,柴大官人的人情畢竟好回報。

    至於柴進那邊的人情,那個好說。經濟方面可以給與補償。過後向他解釋其中的苦衷,柴大官人是個心胸開闊的明白人,不會計較這些小事的。

    結語:

    根據上述分析,如果換位思考,站在王倫的角度講,當初不留下林沖的想法是完全正確的。由於楊志路過和林沖比武給打了岔子,把事情給攪合了。結果,當晁蓋等人上山後,王倫終於還是吃到了苦頭。王倫這是自己配藥給自己吃,最後把自己的腦袋弄丟了。

  • 3 # 鄧眼看世界

    王倫忌憚林沖武藝高強,一旦被林沖

    識破了他的“廬山真面目”,這梁山上第一把交椅恐怕就難以坐下去了。所以,他想方設法要送走林沖。後來楊志來了,王倫雖然動了一點兒小心思,想留下楊志來限制林沖,可是楊志沒有留下也從來沒有答應留下,一切條件沒變,林沖竟然被留了下來。這事情傳得沸沸揚揚,不用說就在水泊裡打魚的阮氏兄弟想去“哪怕是過一天這樣的日子”而不敢想,就是遠在二龍山的林沖徒弟曹正也知道這件事情。是什麼原因讓王倫改變了主意,最後留下林沖了呢?

    林沖上梁山,先來到了朱貴的酒店。他這個人是在京城裡長大,到滄州服刑時間不長,可以說是根本就沒有江湖經驗,所以就一個勁兒地打聽梁山泊,喝多了酒,又寫下了詩,把自己的身份意圖暴露了個明白。虧得這個朱貴是梁山上的情報官,聽說過林沖的事情,又知道了是柴大官人介紹,就發了一隻響箭,要了一隻船,上岸後引林沖來到聚義廳上。

    林沖是拿著柴進書信來的,這個柴大官人可不是一般人,王倫應舉落第不得意的時候,柴進資助過他。這可是王倫人生最低沉的時候,所以說,這柴進對王倫有恩。因為這層關係,王倫是一邊看著信,一邊問著柴進的近況。就在這問答之間,王倫猛然間尋思道:“我卻是一個不及第的秀才,……又沒十分本事,……他是東京禁軍教頭,必然好武藝。倘若被他識破我們手段,他須強佔,我們如何迎敵?”因此打定主意,不收留林沖。至於柴進臉面上好不好看,“忘了日前之恩,如今也顧他不得。”於是藉口山寨小、糧食缺少、還沒有房屋,就要把林沖打發走。林沖趕緊搬出柴進,再表忠心,結果是毫無用處。朱貴不知道王倫是什麼心思,人是他送上來的,趕緊的給林沖講情。山寨糧食少,可以借;房子少,可以蓋;至於說山寨小,林沖是來出力的,不是白吃飯的。杜遷、宋萬也跟著一起說。手下一共三個頭領,全都給林沖講情,王倫沒有了理由,只好說不知林沖的底細,假如他是來探虛實的,我們怎麼辦?也難怪王倫名落孫山,找了這麼一個蹩腳的理由拒絕人家,實在是既沒有水平又不合常理。林沖便說,我都是一個犯了死罪的人了,還有什麼相懷疑的。王倫沒有了招數,只好搬出梁山的“山規”,要林沖把一個“投名狀”來。時間限定三天。

    投名狀就是殺一個人,表明你是真心入夥,從此以山寨為家,再也不會三心二意。林沖已經沒有了去處,答應下來。俗話說,人要是倒黴,喝口涼水也塞牙,林沖兩天竟然沒有遇到過一個單身客人。王倫這回有了理由:“若明日再無,不必相見了,便請挪步下山,投別處去。”第三天,好不容易遇見了一個人,還沒有等到林沖下手,那個人扔下擔子,一溜煙兒跑了個無影無蹤。接下來引出了楊志,兩人打鬥了三十個回合不分勝敗。本來這事是要分出一個勝負的,可是王倫看到,把他倆止住了。這是王倫動了心思,他要留下楊志,與林沖作敵。

    楊志一門心思要回東京一趟,用這擔子不知道是怎麼弄來的財物去走門子打點,好使自己官復原職,於是堅持要走。楊志最終並沒有留下來,林沖所截財物也還給了他。也就是說,林沖並沒有拿到投名狀,也沒有這一擔財物的見面禮,作敵的人還是沒有,一切條件和他剛上山的時候並沒有變化,王倫為什麼會留下林沖呢?根據王倫對高俅的瞭解,他知道楊志不會官復原職,混不下去了,還會來找他。

    王倫曾經到京城趕考應舉,近距離地聽說過高俅的為人。他清楚地知道,“高俅這廝安得不是好人”,現在又掌握著兵權,如何肯容楊志?因此得出一個結論:憑楊志這點兒財物,能不被追究責任就不錯了,想恢復原職,不可能。假如真是這樣,楊志一旦混不下去,財物又沒有了,楊志會回來的。他自信,憑他發還楊志財物這般“大方義氣”,置酒款待相迎相送這般熱情,混不下去的楊志沒道理不回來。後來事情的發展也正是如此,高俅果然不用楊志,楊志也只有變賣祖傳的寶刀作為盤纏尋找出路。後來,楊志失了生辰綱,也曾經想到過上梁山,只是覺得有失面子,才沒好意思來。像王倫這種讀過幾天書的人,雖說是讀得不精,沒有什麼大見識,但也不是什麼白痴,對於楊志回東京的結局是能夠料到的。他的根本問題,不在於見識,而在於器量,這是他不能容人,最終為人所不容的原因所在。

  • 4 # 小狠解讀

    林沖武藝高強,但王倫卻嫉妒心作祟,容不下他。其實這是很多人都認同的書裡面的答案。不錯,書中寫王倫是落地秀才,本身沒什麼武藝,依靠杜遷宋萬坐上了這個梁山之主,也知道曾經受過柴進的資助。但我不想把原因想的這麼簡單,有沒有更深層次的,更新穎的角度來思考這件事呢?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間想了一個新的觀點:這其實是王倫和林沖是兩個不同群體的人,王倫講的是人情世故,而林沖講的是江湖道義。兩人認知的矛盾決定了王倫不會收留林沖。

    王倫講的是人情世故

    王倫上山,坐了梁山的這把交椅。其實是把梁山當作了自己的財產。這話其實也是對的。畢竟梁山是自己和杜遷宋萬打下的江山,這是我的家,我喜歡留誰,想趕誰走還不是我說的算的事情嗎?

    這就是王倫的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講的是和為貴。講的是我的利益,我的底線和社會的交集。以我的利益為先。

    王倫既然把梁山當作自己的財產,自然是想方設法去保護。所以不光是林沖上山遇阻,凡是對他有威脅的人,他都要設法去攆下山。因為我的家我說的算,我的財產需要我來保護。

    所以當王倫覺的林沖有威脅,武藝太高強,自己控制不住的時候。他就要想辦法了,但還要考慮柴進的面子呢,還要從人情世故出發,講他的和為貴呢。這時候王倫想出了納投名狀,設了個門檻,你達不到,那不好意思,不是我不留你,而是你達不到要求。咱們也不至於撕破臉。

    你看,王倫還是充分顧及了柴進的臉面和恩情,我是要留林沖的,可是他達不到條件自己走了呀。他要的是這個結果。

    同樣的,晁蓋等人上山,王倫連投名狀都沒有納,門檻都沒設下,直接送錢就讓他們下山。因為我跟你沒交情,也沒有熟人中間人情要顧慮。我送你金銀,已經很給面子了,我的家不留你,你自覺下山最好。

    按理說王倫所思所想也沒有什麼不對,可為什麼卻遭到了林沖的火併,連命都搭上了呢?這裡就要看看林沖,晁蓋等人的梁山屬於什麼性質了。

    林沖,晁蓋等人講的是江湖道義

    江湖道義是水滸傳中的一個特色,是屬於江湖中人的,不是好漢大都不瞭解。王倫自然更不瞭解,他只是一介書生,落第秀才。

    水滸中的江湖道義講的是義字當先,兄弟走投無路,那是一定要兩肋插刀,肝膽相照的。

    同樣是書生,宋江是懂得江湖道義的,跟王倫大大不同,這也是宋江受人愛戴的原因,並不單單是他仗義疏財的結果。宋江在救晁蓋等人的時候,晁蓋是怎麼說的呢?

    晁蓋道:虧殺這個兄弟,擔著血海也似干係,來報與我們。---水滸傳第十八回

    宋江雖然講求的是小義,對晁蓋來講,這個兄弟結交的就不冤枉,是十分講江湖道義的,所以後來晁蓋也彙集整個梁山來劫法場救宋江,因為義字當先,有恩必報,這是江湖人要講究的規矩。

    明白這個道理,整本水滸傳讀起來就頗為順暢。朱仝為什麼寧可自己散家財,受牢獄,也要放走宋江,雷橫。魯達為什麼要救林沖,武松為什麼幫助黑社會施恩打蔣門神。柴進為什麼要養著這幫社會閒散等等問題便迎刃而解了,因為這是江湖中人講究的道義,兄弟走投無路,至少要儘自己所能幫助才算義氣。

    所以在林沖的眼中,身處江湖,無處藏身的時候,我來求救於你,至少要收留於我。這樣才算江湖道義。可見王倫的認知與林沖的實在是不一樣。

    兩人的認知矛盾最終無法調和,才引發林沖火併了王倫

    到了晁蓋要上山聚義這裡,王倫的表現更是惹怒了林沖,晁蓋等人義氣深重,這幫豪傑你不收留,怎麼能說的過去呢?不想在江湖混了嗎?

    晁蓋和王倫盤話。但提起聚義一事,王倫便把閒話支吾開去。吳用把眼來看林沖時,只見林沖側坐交椅上,把眼瞅王倫身上。---水滸傳第十九回

    這時的林沖是以江湖道義來衡量這件事情,認為樑上收留幾個豪傑是應該應分的事情,自己上山的時候可以忍,為了兄弟義氣,江湖道義,林沖是不能忍的,這時節的林沖的表現,已經隱隱有些不耐煩了。但王倫卻是按照人情世故來處理的,先拿幾錠大銀,然後委婉說辭,不傷了和氣:

    三四個人去不多時,只見一人捧個大盤子,裡面放著五錠大銀。王倫起身把盞,對晁蓋說道:感蒙眾豪傑到此聚義,只恨敝山小寨,是一窪之水,如何安得許多真龍?聊備些小薄禮,萬望笑納,煩投大寨歇馬。---水滸傳第十九回

    這是把梁山當作自己的買賣,不願意別人摻合,攆人走的說辭,但是還不想傷了和氣。

    林沖是知道王倫的理念的,所以不能容他,定要火併了他

    林沖怎麼會知道王倫的理念呢?怎麼會知道王倫講的是人情世故那一套,而不是江湖道義那一套呢?林沖有段自白:

    林沖拿住王倫罵道:你是一個村野窮儒,虧了杜遷得到這裡。柴大官人這等資助你,綢給盤纏,與你相交。舉薦我來,尚且許多推卻。今日眾豪傑特來相聚,又要發付他下山去,這梁山泊便是你的!----水滸傳第十九回

    林沖這話有幾個意思:

    王倫沒什麼本事,靠杜遷得到這裡。按武藝道義也輪不到你做山寨之主。柴大官人資助王倫,王倫卻忘恩負義,不講義氣推脫。我也就罷了,晁蓋這些豪傑你也不講江湖義氣,要打發人家走王倫把整個梁山泊當成自己的財產了。

    林沖還是從江湖規矩這方面談起,先說梁山泊不是一個人的,是有德居之。無論哪方面王倫也沒資格當寨主。對我不講義氣也罷,對晁蓋等人也不講義氣就說不過去。

    而相反方面也印證了,王倫還是那一套人情世故,把梁山泊當自己的私人財產了。

    最後就是林沖為了江湖義氣為重,火併了王倫。

    結語:林沖火併了王倫是因為兩人的觀念大不相同,一個是人情世故,一個是江湖道義。結果林沖最後火併了王倫,反方向看,王倫容不下林沖也是正常的。

  • 5 # 夕陽下濁酒一杯

    水滸傳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但是人們只看到水泊梁山好漢的表面文章,卻很少了解其中的爾虞我詐,水滸人物一百單八將其實是各有千秋,這些人聚義在一起,難免會發生不一樣故事。水泊梁山最早佔山為王的不是宋江和晁蓋,而是白衣秀士王倫,王倫是落第秀才,是柴進扶植起來的,想做賊頭,沒有靠山是不行的。當林沖和楊志因緣巧合的聚在了梁山之後,王倫笑迎楊志卻黑臉攆林沖,這是為什麼呢?

    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那是朝廷的命官,雖然被奸臣高俅父子陷害,落魄到此,但是林沖畢竟是朝廷的緝拿的兇手 。收了林沖等於養虎為患,所以王倫絕不會幹這樣的傻事。但是事與願違,林沖的一意孤行最終導致王倫不得不委曲求全,留林沖暫時待在梁山。可萬萬沒想到,這個林沖卻是日後要他命的人。王倫的算盤沒有打好,反到引火燒身,毀了自己,最終被林沖殺死,失去了寨主的位置。

    楊志不一樣,他是五侯楊令公之孫、武舉人、曾做制使的楊志身份也不低。在押送生辰綱被晁蓋等人劫了之後,被朝廷制裁,最終流落江湖,無家可歸,走投無路才想到投奔水泊梁山。

    楊志在丟失生辰綱後,對曹正等說道:王倫當初苦苦相留,俺卻不曾落草,如今臉上又添了“金印”,卻去投奔他時,好沒志氣。因此躊躇未決,進退兩難。” 兩相比較,可以說林沖雖武藝不輸於楊志,甚至還有可能略高於楊志,但在志氣上卻輸了楊志一籌。

    其實說白了,王倫不願留林沖也是怕日後林沖有所作為,就林沖的名氣和地位想超過他那是綽綽有餘,所以王倫怕日後自己的地位不保,所以對林沖是百般刁難。

    而對於楊志,王倫就有點肆無忌憚啦,楊志雖然也是朝廷的一個小吏,但不至於功高蓋主,更何況楊志的想法只是尋個出路罷了。

    因此王倫想留楊志也不會留林沖。

  • 6 # 小小牧童2

    林沖綽號“豹子頭”,在梁山108單將中排名第六。林沖在被逼上梁山之前,是大宋80萬禁軍教頭。林沖不但武藝高強,又很有膽識和謀略,他剛上梁山時,正遇“白衣秀才”王倫執掌梁山,王倫是一個落第秀才,文武都一般,而王倫卻為人心胸狹窄,看不得別人比他厲害,加之那時梁山還不成氣候,王倫的手下也是一些見識不高,武藝不強之輩,因此當文韜武略都勝王倫百倍的林沖上梁山投靠王倫時,王倫怕林沖危及自己的地位,因此儘管有柴進等人的推薦,但王倫還是百般刁難林沖,要林沖拿什麼“投名狀”來入主樑山,其目的就是想消除林沖對他的威脅,讓林沖知難而退,到最後落得個機關算盡,兩手空空,在自家兄弟面前丟了命的悲慘結局。正應了一句話:“寬待他人,也就是寬待自己,路越走越寬;害他人,也就是害自己,雞飛蛋打。”

  • 7 # 715457390177張建軍

    主要是王倫對自己是否能在梁山長期當大當家的底氣不足,王倫是個落地秀才,憑藉投機鑽營,加上有點文化,投了梁山後代替了杜迀做了大頭領。當了大頭領後,他深知,在梁山這個地方,大頭領的位置是可以更換的,誰的能力強,本事高,誰就有可能當大頭領,自己當年不是就是靠讀過幾年書當了大頭領的嗎?因此,他對比自己強的人格外警惕。林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高,本領強,如果收留他,過不了多時,其威望勢必會超過自己,這是他的真心想法。所以,當林沖投奔梁山時,即便有柴進書信舉薦,他仍推三阻四不願收留。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王倫本人心胸是比較狹隘的,目光也不夠長遠,膽量也不夠大,例如:他擔心林沖是朝廷兇犯身份,擔心禍及梁山,等到遇到是朝廷犯人的楊志時,他又百般挽留,最為重要的是,他缺乏馭人術,其實在中國古代,人們受傳統思想影響,忠君忠誠觀念還是很強的,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人加入到一個組織、團隊,還是非常推崇乖擁護這個組織、團隊創始人領導地位的,叫先入為主,只要這個領導者能容人、馭人,勤於理政,善於管理,寬宏大度,自己是不需要擔心被篡位,也不必要事事都強於部下,如果王倫能做到這一點,梁山大頭領位置肯定是不會換的,即便是後來108將都到齊了。

  • 8 # 瘋狂的大狗子

    關於問題“《水滸傳》林沖武藝高強,又有柴進的推薦,王倫為何不願把林沖留在梁山?”

    回答: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梁山108好漢各自身懷絕技,聚在一起,定會有所作為。

    那麼,梁山最開始的頭領白衣秀士王倫面對“武藝高強又有小旋風柴進的推薦的林沖”為什麼不願收留呢?

    原因:

    一,林沖乃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朝廷命官,而他白衣秀士王倫乃是一介草寇,自古正邪不兩立!

    二,林沖乃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自然高強,而他白衣秀士王倫一介書生,倘若林沖不服管教,王倫豈會有好果子吃。

    三,林沖乃是囚犯,還是因為得罪了高俅太尉,高俅怎麼可能輕易放過林沖,如果朝廷領兵來犯,他王倫哪是朝廷軍隊的對手,擔心招來禍端。

    四,眾所周知,王倫為人心胸狹隘,面對武藝高強,心思縝密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深知自己不是對手,擔心日後林沖功高蓋主,強了王倫山寨頭領的位子。

    所以,因為這些原因,王倫不願意把林沖留在梁山。

  • 9 # 綠野萍蹤01

    白衣秀士王倫並非不願把林沖留在梁山,而是因為林沖自身的原因,讓王倫心生疑慮,從而婉拒林教頭入夥。多少年來,幾乎所有人都譴責王倫而為林沖抱不平。認為王倫心胸狹隘,嫉賢妒能(林沖之言),不能容天下好漢。對此,綠野老道有不同看法,王倫不收林沖,絕不是林沖所說的那樣,而是事出有因。

    王倫是一個怎樣的人

    林沖在滄州山神廟殺了陸謙、富安和管營差撥,逃到了柴進莊上。柴大官人便寫了一封舉薦信,讓林沖去投奔梁山。柴進說,王倫綽號白衣秀士,在梁山上聚集了七八百小嘍囉,打家劫舍。

    所謂白衣秀士,是沒有功名的讀書人,也是生活比較窘迫之人。說白了,王倫就是一個窮酸的小知識分子,生活艱辛的無產者。林沖也罵他是“村野窮儒、落第窮儒”,這便是王倫的境遇,經歷過富貴的林沖,一萬個看不起這等小人物。

    林沖逃到朱貴酒店,所聽到的情況與柴進講的差不多:王倫當初不得第之時,與杜遷投奔柴進,多得柴進留在莊子上,住了幾時。臨起身,又齎發盤纏銀兩,因此有恩。白衣秀士走投無路,不得不流落江湖,四處投奔。

    朱貴把林沖帶到聚義廳,王倫顯得很客氣,吩咐擺酒款待林沖。這時,王倫有一段內心獨白,其中提到了自己的身世:“我卻是個不及第的秀才,因鳥氣,合著杜遷來這裡落草。”離開柴大官人莊園,王倫與杜遷分手,各奔前程。杜遷先上了梁山,王倫後來“因鳥氣”,便“合著”杜遷上山落草。

    一直以來,都認為梁山總共有三位寨主:王倫、晁蓋、宋江。其實,杜遷才是第一任梁山寨主,王倫是在杜遷草創了梁山之後,才“合著”上山的。“合著杜遷來這裡落草”,與“合著時代的節奏”的語法一樣,先有時代的節奏,然後眾人來合。庖丁解牛“合於桑林之舞”,同樣是這個用法。

    林沖殺王倫時,也證實了這一點:“虧了杜遷得到這裡”。沒有杜遷草創梁山,王倫也做不成梁山寨主。

    作為梁山第二任寨主,經歷過一次權力更替,強者為王,這是江湖潛規則,王倫“驀然”婉拒林沖,無可厚非。

    王倫為何要拒絕林沖入夥

    林沖到了聚義廳,朱貴便首先向王倫介紹了情況:因被高太尉陷害,刺配滄州,那裡又被火燒了大軍草料場。爭奈殺死三人,逃走在柴大官人家,好生相敬。因此,特寫書來舉薦入夥。

    當時,王倫拆開柴進的舉薦信,很客氣地請林沖坐了第四把交椅,反倒把朱貴擠到了第五位。這樣的舉動,證明此時的王倫已經按照柴進的舉薦,接納了林沖入夥。接著,擺開宴席款待四寨主。席間,王倫與林沖閒聊起來,動問起柴進的情況。說著說著,王倫忽然想起自己的身世能力,假若讓林沖入夥,今後若是識破這幾個人武藝低微“他須占強,我們如何迎敵?”於是,王倫便決意打發林沖下山,讓他另投別處。

    林沖武藝很高,又有柴進推薦,王倫拒絕他入夥,是不是因為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呢?

    如果以此來說王倫心胸狹窄、嫉賢妒能,恐怕說不過去。林沖殺陸謙等三人後,逃到柴進莊上,柴進也不敢收留。當時,林沖說:“既蒙大官人仗義疏財,求借林沖些小盤纏,投奔他處棲身,異日不死,當效犬馬之報。”林沖如此一說,柴進立即同意,便說了梁山這麼個去處,寫了推薦信,讓林沖前去入夥。

    柴進原本十分敬重林沖,也非常善待江湖好漢,尤其是過往配軍。但是,林沖的罪實在是太大了,又直接犯到了高俅頭上。林沖從草料場出逃後,官軍四處搜捕,風聲很緊。林沖自己也感到在柴大官人莊上呆不下去,便想法投奔一個更安全的去處。柴進便順水推舟,動用自己的資源,把林沖推給了王倫。

    江湖險惡,世道紛亂,人人都尋求自保。無論是誰,都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再來談江湖義氣,再來講心胸襟懷。林沖可以這樣做,柴進可以這樣做,王倫難道就不能這樣做嗎?

    王倫其實也是一條好漢

    朱貴將林沖帶進聚義廳的時候,施耐庵是這樣描寫當時場景的:“中間交椅上坐著一個好漢,正是白衣秀士王倫,左邊交椅上坐著摸著天杜遷,右邊交椅坐著雲裡金剛宋萬。”

    好漢一詞在《水滸傳》中似乎被用濫了,似乎是個男人都可以叫“好漢”。但是,好漢並沒有用到反面人物頭上,史文恭、曾家五虎、祝氏三傑等就沒有享受這個待遇。欒廷玉是一條好漢,因此人武藝高強,沒有做過壞事,只是與梁山打了仗而已。施耐庵把王倫也稱作好漢,也是有道理的,王倫原本確實也是一條好漢。

    柴進說:“那三個好漢,聚集著七八百小嘍囉,打家劫舍。多有做下迷天大罪的人,都投奔那裡躲災避難,他都收留在彼。三位好漢,亦與我交厚,嘗寄書緘來。”

    王倫是不能容人之人嗎?絕對不是,在柴進眼中,他就是一條好漢,收留了很多做下彌天大罪之人。這一點,與柴進很相似,所以,柴進一直與梁山有往來,交情很深。

    晁蓋等人前來投奔時,王倫接到了朱貴的報告,連夜做了很周到的安排。書中寫道:

    過了一夜,次日早起,朱貴喚一隻大船,請眾多好漢下船,就同帶了晁蓋等來的船隻,一齊望山寨裡來。行了多時,早來到一處水口,只聽的岸上鼓響鑼鳴。…… 再說一行人來到金沙灘上岸,便留老小船隻並打魚的人在此等候。又見數十個小嘍羅,下山來接引到關上。王倫領著一班頭領,出關迎接。……山寨里宰了兩頭黃牛、十個羊、五個豬,大吹大擂筵席。

    這樣的接待規格,能講王倫不是一條好漢嗎?能說王倫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嗎?很多讀者聽信了林沖的話,忽略了林沖、晁蓋投奔之時的情節,沒有深究王倫為何拒絕林沖、晁蓋入夥的原由,可謂屈殺了白衣秀士這條好漢。

    白衣秀士胸無大志

    王倫連秀才的功名都沒有,落草梁山也僅是找一個安身立命之所而已,根本就不夠造反的級別。甚至,連打家劫舍都算不上。“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何況王倫?

    吳用到石碣村說服三阮撞籌的時候,阮家兄弟你一言我一語,講了梁山的情況。阮小二說:

    那夥強人,為頭的是個落第舉子,喚做“白衣秀士”王倫,……也不打緊。如今新來一個好漢,是東京禁軍教頭,甚麼““豹子頭””林沖,十分好武藝。這幾個賊男女聚集了五七百人,打家劫舍,搶擄來往客人。我們有一年多不去那裡打魚,如今泊子裡把住了,絕了我們的衣飯,因此一言難盡。

    林沖沒入夥之前,王倫幾個人沒有霸佔水泊。因而,“也不打緊”。林沖來了之後,梁山開始大幹起了打家劫舍,劫道搶擄的勾當,還霸佔了泊子,絕了附近漁民的衣飯。可見,王倫根本就不是造反,只是想安安穩穩的窩在梁山,靠著水泊做點營生,連周邊的漁民都不禍害。

    即便是如柴進所言,王倫也幹過打家劫舍的勾當,估計也是小打小鬧,官府也只是把他們當做強盜來緝捕,與朱仝雷橫他們捉人差不多,朝廷根本就不理睬這等毛賊。

    王倫的志向就是如此,不敢大弄,只是安身立命而已。林沖殺了高俅的人,官府四處緝拿,讓林沖入夥等於引火燒身。以杜遷、宋萬的本事,五七百小嘍囉能與大隊官軍抗衡嗎?

    晁蓋做了寨主後,也與王倫一樣,不敢與官府作對。不得已抗擊了黃安的進剿,但卻不知如何處置被俘的黃團練,活活的把他關死了。晁蓋曾在聚義廳上宣佈:“我等初到山寨,不可傷害於人。”晁蓋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宋江送花榮他們上山之前,晁蓋果真沒做過什麼大事,一個人都沒招攬上山。晁蓋可是財主,在東溪村做保正時,卻是“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

    晁蓋不願意造反,不願意跟官府作對,不願意招惹更大的事。所以,在吳用的設計下無奈上了梁山。做了寨主便像王倫那樣,不思進取,安穩度日。若不是吳用再度用計,策劃了大鬧江州劫法場行動,梁山便不會有如此精彩的故事。

    晁蓋胸無大志,卻博得了喝彩。王倫不願意做大梁山,卻被指責為心胸狹窄,嫉賢妒能。《水滸傳》有雙重標準嗎?沒有,只是有無數種讀法,於是,也就難免雙重標準了。

    因而,作為老闆,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生意規模,也有權力根據自己的發展需求,招攬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更有權力在險惡的江湖中謀求自保的安全環境。王倫不願收留林沖,絕無可以指責之處。

  • 10 # 自說文史

    在梁山108將中,除了宋萬、杜遷和朱貴這第一批梁山元老外,其他人都可以說是後來者。但是,絕大多數人上梁山都還算容易,有些人本是在其他地方落草,後來順應大勢,歸順梁山,比如武松、魯智深所在的二龍山;也有的人是直接投奔梁山,比如楊雄、石秀等等。只有林沖例外,他上梁山最不容易。

    大家都知道,逼上梁山這個詞,其實就是說林沖,因為他一忍再忍,高俅還是不放過他,只能上梁山落草。其實,林沖初上梁山時,王倫並不肯留他,還一直找理由想把林沖趕走,林沖差點被“逼下樑山”。

    可問題是,林沖明明已經走投無路,而且武藝高強,還帶著柴進的推薦信,為何王倫不肯讓他留在梁山呢?僅僅是因為王倫心胸狹隘嗎?

    其實,王倫心胸狹隘不是關鍵,是王倫的眼光和格局不夠。

    書中,作者在旁白中多次說過,王倫心胸不夠寬廣,這是王倫最大的問題。但是,王倫心胸狹隘,不代表他容不下人。

    最初的時候,王倫是和杜遷一起佔據梁山的,梁山也沒幾個人。後來,宋萬上山,朱貴也來落草,這就是梁山最初的班子。柴進也說過,許多人做下彌天大罪後,都去投奔梁山,王倫都收在梁山。從那以後。梁山規模逐漸大了起來,小嘍囉多了,又開發了三道險關,中央大寨,許多房屋等等。

    這麼一看,王倫也收了不少人在梁山,並不是容不得人。事實上,王倫容不下的,是本領比他高強的人。

    杜遷和宋萬,本領一般,宋萬後來更是死於亂軍之中,可見武藝不咋地。朱貴更是沒多高的武藝,而且在梁山腳下開酒店。至於其他人,都是無名之輩。

    由此可見,王倫所收留的人中,沒有一個比他厲害,這就是王倫的心胸。

    當王倫知道林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時,第一時間的表現是什麼?不是高興,而是懷疑。我們看三國會發現,真正的雄主,碰到那些有本領的人,都是想辦法弄到自己身邊,或直接招攬,或者勸降,甚至威逼利誘。比如曹操,因為得到典韋、郭嘉而開心;劉備得到趙雲後,也是以誠相待,他們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做大事的。

    如果曹操、劉備等人,看到典韋、趙雲武藝高,看到郭嘉、諸葛亮謀略強,就想盡辦法制衡他們,或者擔心自己弄不過他們,會被他們算計、殺死就排斥他們,甚至殺死他們,那他們永遠也不可能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

    王倫與曹操、劉備的真正差距是什麼?就是眼光和格局。

    很多人說,王倫文也不行,武也不行,他有自知之明,所以防備別人也是正常的。這話也不對,曹操武藝比不上典韋、許褚,謀略也不比荀攸、荀彧、賈詡強;劉備武藝不如關羽、張飛、趙雲,謀略不如徐庶、龐統、諸葛亮,他們為何沒有處處防備、排斥身邊的人呢?還是因為格局不一樣。

    換個角度想,王倫如果從始至終就以誠對待林沖,視如親人,情況會是什麼樣?如果晁蓋等人一上梁山,王倫就能與之結義,視為兄弟,情況又會是什麼樣?至少不會被殺吧。

    從今天的角度來說,職場中遇見比自己優秀的人,要麼向他學習,要麼與之結交,這都是有好處的,至少沒有壞處。如果因為對方比自己強,就處處防範,甚至還想把人擠走,以保住自己的位置,結果只會害了自己。

    因為強者恆強,而弱者不肯進步學習,又不肯找高手輔助自己,只會被淘汰。

    王倫就是弱者,他看到林沖強,先是想到林沖會奪自己的位置,接著就想趕走林沖。結果自己所有的態度都表出來了,林沖也看出他的心思了,又勉強同意了把林沖留在身邊,這不是自取滅亡嗎?

    綜合而言,王倫是個沒有眼光和格局的人,他擔心林沖奪位,擔心林沖謀害自己,所以處處防備林沖,想方設法要把林沖趕走。

  • 11 # 一哥於一

    一哥“俗人讀水滸”之——

    王倫是個明眼人

    王倫不留林沖,人多言其行事為人窄狹、妒賢嫉能及“心術不定、言語不準、難以相聚”之原因,當然這個是公認的,但從王倫一方的利益考慮,王倫也真是個明眼人啊。

    先看王倫這個人的來歷,王倫是哪裡人?犯了什麼罪?不得而知,是眾好漢中少有的沒有來頭的幾位,俗人認為,倫哥有可能是東京汴梁開封府人,因其跟楊志對話時說過“小可數年前到東京應舉時,便聞制使大名”。考舉人這事是全省招生,不屬於全國招生,看來王倫和同鄉杜遷應該是開封府人了,犯了什麼事,也沒說,只知道“因鳥氣,全著杜遷來這裡落草”,這事說的也夠隱晦的,應該不是什麼殺人放火的大事,也不是什麼俠肝義膽的美事,或許施公想隱瞞什麼啊。

    再看王倫這個人的才能,要說這個王倫還是有點本事的,合夥杜遷選址開辦了水泊梁山搶劫總公司,又合了宋萬、朱貴,生意紅火,一是選準了投資專案,大宋將亡、此類專案各地開辦甚多,屬於利潤豐厚、投資前景看好的專案;二是專案選址好,八百里水泊繞山,山石密林深處設立公司總部,水泊外設分部,易守難攻、便於隱蔽、隨時可以撤退;三是後臺老闆及專案合夥人選擇也行,柴進是後周皇室後裔,社會名望很高,杜遷、宋萬、朱貴本領不大,但很忠誠,在江湖上也算得上中下人物;四是公司主營業務明確,大額買賣就是直接搶,王總一錘定音,小生意用個麻醉藥殺個落單客,朱貴分部有權自理;五是主店分店聯絡方式巧妙,畫鵲弓聯絡總部分部。這樣下來,溫飽是可以解決的,吃喝是沒有問題的,發展還是有希望的。

    三看王倫的心態,這個王倫上山的人生理想是什麼?顯然沒有晁蓋英雄聚義的霸氣,也沒有宋江忠心招安的大氣,就是個小富即安的“賊窩裡的隱士”,只想著有酒有肉有點小權力,從此在梁山了此殘生,沒想過如晁蓋的英雄聚義對抗朝廷,也沒想過招安出將入相、封妻廕子,這或許也是當時不仕文人常有的心態,是個賊窩裡的真“隱士”,這種心態決定了其不會留下太多“強人”的。

    四看王倫識人的眼光,這個王倫在林沖的問題上還真有識人之明,林沖是身子裡的窩囊與骨子裡的傲氣並存的一個人,正如其在柴進莊園一招打敗洪教頭一樣,集全力於一瞬,也如火燒草料場相同,一旦爆發勢來可擋,常言說“文怕陰、武怕悶”,悶葫蘆一旦爆發會來個玉石俱焚的,其實林沖身上的奴性是在身子上的,個性是在骨子裡的,較之於楊志,則奴性要少得多了,因而王倫留楊志是真心的,牽制也是好辦法,可人家楊志不幹啊。在林沖的問題上,王倫看得真準,因而也就不顧及後臺老闆柴進的面子了。至於後來晁蓋幫上山,來了個白麵陰謀家吳用,王總小命難活矣。

    總而言之,王倫也算是個識人之人,王倫之敗,敗於人生格局太小,農村話說的是“一個跳蚤實在頂不起一個臥氈”啊。

  • 12 # 中孚鑑

    林沖在《水滸傳》中人一位重要人物,他武藝高強,是禁軍教頭。本來他的日子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過的還是不錯。然而因為高俅的陷害,從而後來被迫落草去了梁山,後來林沖就成了梁山的重要一員戰將立功無數。

    本來林沖去梁山之前,是由柴進推薦去的。柴進是柴氏嫡派之後,因柴氏曾有陳橋讓位之功,為表其功,故而柴氏有一塊丹書鐵券,此時則在柴進家中。柴進不僅有些高貴的身份,而且還喜愛結交英雄好漢,幫助了不少人。

    而柴進之所以推薦他去梁山,是因為那時梁山之主王倫也是在柴進的幫助下,才得以為梁山之主的。然而就算如此,當林沖去投梁山上,王倫還是不願意收留林沖,為了拒絕林沖的加入,就刁難林沖。最後王倫還是迫於無奈,只得勉強留下林沖。

    那在《水滸傳》中,林沖武藝高強,又有柴進的推薦,按理說王倫應該願意留下林沖,但是王倫心裡為什麼不願林沖留在梁山呢?

    王倫之所以不願留武藝高強的林沖在梁山,是和王倫的為人性格有關的,簡單的說就是王倫嫉賢妒能、心胸狹隘、目光短淺,他怕林沖蓋過自己,有損自己在梁山的地位。

    因為王倫雖然為梁山之主,但是他卻是書生,手無縛雞之力,沒有什麼武藝可言,他能成為梁山之主還是因為柴進的幫助。林沖未上梁山之前,王倫雖然武藝不高,但那是的杜遷、宋萬、朱貴武藝也不高,同時還算是他的心腹之人,所以他梁山之主的位置感覺沒有收到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王倫只想做個簡單的梁山之主,並沒有想招賢納士、擴大勢力,此時已經頗為知足,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自身實力,若有厲害的人前來,可能他梁山老大的地位就不保了。

    林沖武藝高強、為禁軍教頭,名滿天下,林沖額的到來讓王倫頗為顧忌,王倫認為若留林沖在山上,一則因為他有柴進的推薦,重要的是他武藝高強,比自己強太多,那就會蓋過自己。如此厲害的人物林沖又怎麼會甘居人下。同時那時梁山的頭領也沒有強過林沖。

    換句話說,留林沖在梁山,就會對他的地位構成嚴重威脅,所以王倫才會百般刁難林沖,不願留林沖在梁山。當然林沖雖然受到刁難,後來還是得以留在梁山,只不過卻是受到王倫的壓制猜忌的,所以過得也並不開心。

    不過正是因為王倫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他也因此付出生命的代價,後來因為晁蓋等英雄好漢前來投靠梁山,王倫又是嫉賢妒能不願留他們,和林沖上梁山時的情景差不多,此時林沖再不能容忍王倫所為,結果就火併了王倫,推晁蓋為梁山之主。為以後梁山的壯大奠定了基礎。

  • 13 # 步武堂

    小說《水滸傳》當中,白衣秀士王倫是一個出場很早,但是死的也很早的人物。這是一個考場失意,對讀書人的仕途之路心灰意懶而“行走江湖”的落魄文人。小說的描述是“不第的秀才”。

    對科考失望的王倫,並沒有像絕大多數的“不第秀才”選擇給官服當個僱員(比如宋江當個縣衙的押司),也沒有自謀生路當個教書先生(比如吳用就在東溪村當個教書先生),他選擇的是“闖蕩江湖”。先是到滄州的小旋風柴進柴大官人莊上當了一陣子門客,基本上也就屬於“騙吃騙喝”的性質。也許是自知不會長久,乾脆就夥同杜遷到水泊梁山落草為寇了。按照王倫自己的話說就是“因一口鳥氣”而選擇了落草,成為了水泊梁山的第一任寨主。

    王倫的這口“鳥氣”,大約就是對科考不第的怨氣。但是,王倫的“落草為寇”並非“扯旗造反”,甚至是與官府作對的心思和膽量都沒有。王倫的落草其實就是找一個“山高皇帝遠”的地方,和幾個有著一樣心態兄弟帶著一幫小嘍囉依靠小規模的對零散的客商和路人“攔路搶劫”,過一種無拘無束的“逍遙自在”的生活罷了。

    這種心態,不僅王倫有,當時的另外兩位頭領杜遷和宋萬也有。與官府相安無事,其實對於王倫這些人來講挺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是當時的水泊梁山生存的基礎。以王倫,杜遷,宋萬這些傢伙的能力和當時水泊梁山的實力來看,他們根本不可能是官府的對手。所以,王倫的選擇客觀的講是比較的現實和理智。

    瞭解這樣的王倫和這樣的水泊梁山的前提下,王倫對林沖的態度就比較好理解了。

    很多人覺得王倫這個人“嫉賢妒能”並且“胸無大志”。這樣的評價如果站在“英雄好漢”角度上來看,似乎也有道理,但是,王倫不是。從另一方面來講,不知道投奔水泊梁山的林沖有何“賢能”?王倫怕林沖應該是一種本能,尤其是本事不如林沖的情況下,坐著第一把交椅的王倫,對林沖的“忌憚”的心態要比杜遷宋萬以及朱貴之流要強烈的多。

    王倫對於林沖的態度,其實是“情緒”大於“行動”。在確認了林沖“無害”之後,王倫還是接納了林沖,在晁蓋等人上梁山之前,王倫和林沖之間大約至少是在表面上“相安無事”。但是,相安無事的後面,林沖和王倫的心態卻完全不同。王倫覺得收留了林沖,這一篇就“翻過去了”。但在林沖的心裡卻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一旦條件成熟,馬上就會“迅速的結出復仇的果實”,這中間沒有“花期”,無需醞釀。

    林沖投奔水泊梁山落草,絕對的是“走投無路”了。林沖的遭遇,是小說《水滸傳》的核心思想之一“逼上梁山”的典型。

    林沖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應該是“婦孺皆知”,不再贅述。而他的走投無路的原因也是非常的簡單:他怒殺了奉高俅之命追到滄州欲置林沖於死地的陸謙,富安以及差撥。這就是著名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一段曾經是高中的課文(節選)。

    殺了三位“朝廷命官”,在主流社會林沖基本上是“死路一條”。還好有小旋風柴進得出手相救,林沖算是暫時躲過了官府緝拿。但以他身負的重罪,就是號稱廣納天下好漢,手握鐵卷丹書的“前朝皇親”的小旋風柴進也是不敢讓其久留,他也沒有能力保護林沖,所以他手書一封把林沖推薦到了水泊梁山王倫這裡,說明林沖已經成了一個“麻煩”,落草為寇是他的唯一選擇。

    這樣的一個“麻煩”,或者說是本領高強的“麻煩製造者”,如果白衣秀士王倫這個很怕“麻煩”,又對自己的本事沒什麼信心的“苟且偷生”的山大王會“欣然接受”,倒是不合情理了。

    在是否接納林沖入夥的問題上,王倫的意見和杜遷宋萬以及朱貴的意見是有分歧的。杜遷宋萬以及朱貴是歡迎林沖入夥的。林沖的本事顯然是這幾位“混江湖”的“偽好漢”需要的,就是林沖坐了頭把交椅也無所謂。林沖的加入是能夠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底氣和“攔路搶劫”的能力的和效益的。事實上也真的如此。

    在吳用到石碣村遊說(撞籌)阮氏三兄弟入夥搶劫生辰綱的時候,說到水泊梁山,阮氏三雄其實是既害怕又羨慕。尤其說到了“聽說來了個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本事好生了得,這片水泊更沒人敢打魚了”。

    但是,在王倫的眼裡,林沖不僅僅是個“麻煩”,更是一個“威脅”。林沖的麻煩在於他的“殺人犯”特別是殺了朝廷官員的“欽犯”的身份。這個身份極容易“引火燒身”。按照王倫的說法就是:這是個朝廷通緝的要犯,一旦官府知道林沖在水泊梁山,如果真的為了抓林沖而圍剿山寨,那可真的就是“大禍臨頭”。這算是為山寨的安危著想。

    而林沖能夠威脅到的,就是王倫本人的地位了。王倫自知本事不濟,其實王倫和杜遷宋萬加上朱貴的本事(主要是武功本領)綁在一塊也不抵林沖的十之一二。所以,王倫的恐懼其實是有道理的。江湖上的規則當中肯定有“拳頭硬的是大哥”這一條。王倫害怕林沖“取而代之”應該是在情理之中。

    對“麻煩”和“威脅”感到實實在在的恐懼的王倫,甚至要不顧對自己有收留和資助之恩的“柴大官人”的面子,不肯收留林沖,說明王倫的確是感受到了來自於這個“本領高強的亡命徒”的極大的威脅。

    這就是王倫不同意林沖入夥的根本原因。其實算不上“嫉賢妒能”,只能勉強的算是“心胸狹窄”。王倫並不嫉妒林沖,只是害怕和厭惡林沖而已。但是 王倫還算是比較“民主”。他其實最終還是採納了杜遷宋萬以及朱貴的建議,但是為了宣示自己老大的地位和權威,他還是很認真的為難了林沖一把。

    讓林沖“納投名狀”,,既是為難林沖也是試探林沖。或者說是透過為難林沖來試探林沖的“危害性”。試探的結果就是:王倫確認了林沖的性格上的懦弱,以及對走投無路的恐懼。

    在確認了林沖沒有取代自己的想法和膽量的前提下,王倫收留了林沖 。從這一點來看,王倫這個人並不是個壞人,他心眼小,本事不大,但並不陰險,也不狠毒,更談不上兇殘。

    但是,王倫讓林沖坐第四把交椅,就完全是找死。因為第四把交椅對弈林沖來講,就是極大的侮辱。王倫這個“不第的秀才”,“落魄的文人” ,不僅僅是心胸狹窄,而是徹頭徹尾的“愚蠢”,無論是情商還是格局都不配當水泊梁山的老大。

  • 14 # 雨夜構想

    正是因為林沖武藝高強王倫才容他不得。

    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有萬夫不當之勇,因生得“豹頭環眼,燕頷虎鬚”,人稱豹子頭。

    經過風雪山神廟以後被柴進推薦上了梁山,剛一上山王倫就發現林沖這人氣場在自己之上。就憑王倫這種領導能力根本就領導不了林沖,日後自己位置一定會被林沖取而代之。所以王倫就各種理由要林沖下山,但有柴進的面子在那擺著自己又不能強趕林沖。

    那就想點別的辦法吧!叫林沖納投名狀,就是下山去殺人劫財。有了收穫之後才能留下他,林沖接連下山三次也沒能完成任務,最後一次遇到楊志二人大戰不分高下。林沖引楊志上山以後,王倫看到了機會他要拉攏楊志入夥制衡林沖,被楊志拒絕。王倫迫於無奈勉強收留了林沖,也結下了林沖和王倫二人之間的隔閡。為了晁蓋日後當上寨主打下了基礎。不久晁蓋吳用等人上了梁山,經過預謀林沖當眾殺死王倫,大家推薦林沖做山寨之主。林沖不從,最後由晁蓋做了第一把交椅。

    之所以王倫容不下林沖,理由是林沖武藝高強,王倫自認自己駕馭不了林沖。林沖出身朝廷命官自帶優越感王倫知道自己當不了林沖的老大。還有就是王倫根本就沒有當老大的才能,他作為一介書生對梁山的未來沒有遠景規劃,只是一個小富即安的市井小民。林沖作為禁軍教頭對與山上的隊伍必然會有建設性建議和規劃,這些建議和規劃勢必和王倫的領導方針造成衝突,到那時王倫和林沖還是勢如水火。王倫是早想把林沖打發走,免得日後起衝突。沒想到林沖上了山死活不走了,直到把晁蓋等來,動手殺了王倫才了結了他和王倫的這段仇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講一個你壓箱底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