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跟著寶爸一起飛
-
2 # 好媽親寶寶
我很理解您現在的心情,為人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孝順。孩子的這種行為多少會讓父母感覺到一些心酸,但是孩子其實並沒有什麼錯,有這樣的表現估計和您平時的教養方式也大有關係。
愛是一種能力,需要學習和培養。如何讓孩子懂得感恩,給您分享幾點智慧小錦囊:
1.尊重孩子的天性。成人不要站在道德的角度去評價孩子,給孩子隨意扣上“不懂感恩”、“自私”的道德帽子。尊重孩子的感覺,一個孩子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才能學會愛別人。
2.享受分享的快樂。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比如,吃東西的時候,再好吃的東西也要大家一起吃。可以讓孩子去進行分配,人人有份。分配完後及時給予孩子表揚,讓孩子體驗到分享的快樂。而不是把所有好吃的都留給孩子,或者當孩子去分享的時候又拒絕掉。當孩子表達愛時,父母應立即給予孩子鼓勵,並愉快地享受。這樣能激發孩子的愛心,讓孩子體會付出愛的快樂。父母應給孩子一個表達愛的機會,這點非常重要。
3.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樣。“身教重於言傳”,孩子的成長從小就受到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長要時刻做好孩子的榜樣。作為家長要以身作則,堅持正面教育的原則,孝順長輩、關心親朋,逢年過節要抽時間回家看望老人,給老人買東西、送禮物,或者經常打電話慰問老人。父母的言談舉止,孩子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並且會不斷模仿。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感恩,學會關心他人。
4.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很多家長只要求孩子把學習搞好,其它的事情家長都一手包辦,導致現在很多孩子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根本體會不到父母的辛苦。您不妨從鍛鍊孩子自理能力開始,平時多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等,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在中國好像很多的父母都會教給孩子“孔融讓梨”的故事,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這樣的品質,寬容、大度、樂於分享。這跟中國傳統文化也有關係,東方的文化更多追求一種“大我”,不那麼強調自我,就像我們在很多家庭都會看到這樣的場面:一個孩子拿著好吃的分給長輩或者是客人,會被大家稱讚不已。也有一些成人經常會引逗孩子:能不能把好吃的給我吃?但是當孩子真的分享的時候,很多成人卻並不是真的想吃。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陷入道德兩難的境地,成人只是想聽到孩子符合道德但違背意願的聲音,聽孩子說一些甜言蜜語的話來取悅自己,最後卻跟孩子說:寶貝真懂事,我不吃,你吃吧。想必,當孩子真的給您吃大閘蟹的時候,您也不會捨得吃。
另外,很多家庭都採用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方式,也會逐漸養成孩子自私、唯我獨尊的性格特徵。家長只知道全心全意地給予孩子愛,卻沒有教會孩子在沐浴著愛的同時去細心體會愛、感受愛,使孩子在接受愛的同時培養起一顆感恩的心。俗話說“養兒防老”,但是一個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的孩子,長大了又怎麼會孝敬父母、關愛他人呢?
-
3 # 荒野女巫的傳說
父母愛小孩子是因為愛,小孩子不懂得感恩,是因為沒有教好,沒有讓小孩子跟著父母一起做家務,沒有讓小孩子看見父母的辛苦,沒有讓小孩子學會獨立自主,愛小孩子,也要教導他成長,教他學會感恩。
當然,作為父母也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
4 # 新世紀1572
自從自己長大成家後,生兒養女,作為父母親,有責任把子女培養教育好,但是,要把子女教育培養好,是並不容易的一件事啊?如果一味子依順子女,會把子女慣壞,養成怕苦怕累,貪圖享樂,相反害了子女,所以,作為父母親要正確引導,好子女一言一行,教育子女要好好學習,培養成不怕苦,不怕累,有上進性,有理想,有獨立自信的人,做一個對人民,對祖國有用的人。
-
5 # 聽歌炫舞廣場舞
這個是對的。因為父母的任務不僅僅是讓孩子長大成人,還要讓孩子學會做人。一味付出,只是做了一半,還有一半就是教育孩子學會做人。
-
6 # 被叫作黃老師的1948
這裡有二個定位含糊的:1、何為"一味付出"2、"只會養出"
大多數父母,對孩子是無保留的付出的。這包含了精神和物質。一個一味付出的家長,應該在孩子出生,就注重對他進行正確及時的家庭教育。現代家庭教育的難處,沒有學校、沒有系統教材、沒有老師等。需要家長為了孩子,做有心人。而這應當是家長為孩子的最大付出。如果這點得到保證,物質的好壞就不是很重要了。
有時物質的優越,反會成為敗壞孩子行為習慣的起點。這大概是立論的一個重點?
一個從小被父母,極盡全力教育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會是個怎麼樣的人?應當可以預料:孝順是起碼的,一個孝順的孩子會不懂得感恩?不懂得感恩父母?
-
7 # 愛課堂
家長一味付出,會培養沒有責任心的孩子,我認同本觀點。原因有三,一是從孩子成長規律看,每個階段都有其心理和生理發育的敏感期,比如邊界,責任,獨立等。如果家長沒有這種意識,錯過了關鍵期就很難再培養起來。二是家長一味付出,不給孩子勞動機會,剝奪孩子自我成長權利。孩子從小不用勞動,也不會勞動。長大也不愛,就永遠沒有勞動習慣。三是一個從來沒有承擔過責任的孩子,匱乏承擔意識,對家人,對國家,甚至對自己都不會有責任。其人生一定會是悲劇性的。
-
8 # 泓150744330
有話直說,兩個羊在一起,決對不會生出一個狼來,把一個嬰兒放在狼窩裡,他只是學會了狼叫和狼的生存技能,但他決不會吃人。
-
9 # 家有琳寶
那要看父母怎麼付出的,如果一直溺愛付出,慣的唯我獨尊,做錯了事都不捨得批評,養出的孩子不懂感恩那是很正常的。做父母,那個不為子女付出,疼孩子愛孩子。
-
10 # 故居行
只聽說感恩父母的,沒聽說感恩孩子的,怎麼到了這個歲月,本末倒置。孩子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羊羔跪乳,烏鴉反芻,假如他們沒有工作,你就得養活老人一輩子,人類就是這麼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俗話說,“養兒防老嗎!”假如有工作,老人有錢也應他們自己支配
-
11 # 教育之道123
父母一定是愛與規則,付出不代表包辦!愛不要溺愛!該讓孩子自己做的事情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做!愛孩子是讓孩子獨立!讓孩子學會感恩自己要做出榜樣!比如孝順父母,對兄弟有情,對朋友有義。都讓孩子看到感受到!
-
12 # 獨狼1964
有人說“父母一味付出,只會養出不懂
感恩的孩子”。你對此怎麼看?
這個觀念是正確的。
父母給予了孩子的生命與外貌特徵,
即外表;而孩子的性格、愛好、志
向、知識、風格、氣質等內在的東
西,即裡子都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一個新的生命降臨,如同自然界的萬
物一樣,生根、發芽、成長、開花、
結果,有其成長的規律性。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性格是慢慢
養成的,如同一張潔白的紙,如何描
繪成美麗風景畫,這需要畫師的準
備、佈局、精心的呵護、描繪、著
色、滋潤,方可成為流芳百世的不朽
之作。
同一家的孩子,放在不同的環境、採
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接觸到不同層次
的人、經歷過不同的磨難,培養出來
的孩子,其思維與處事方式則大相徑
庭,不足為奇了。
父母一味的付出,至始至終坦護、弱
愛孩子。孩子則有了依賴思想、始終
長不大呵;結果呢,飯來張口、衣來
伸手,從不有個人擔當。久而久之,
變成了弱智人、也就是荒廢了,實在
可惜喲。
反觀俄羅斯民族育兒方式,頗有新
意:
俄羅斯的小孩剛會走路,父母則會叫
小孩獨立行走,即使跌倒在地上,父
母站在附近觀察並鼓勵小孩堅強一
點,自己試著爬起來,繼續向前行
走。
這樣小孩知道了:跌倒了要靠自已努
力、不能指望別人;畢竟別人的幫助
是有限的,也是有代價的,自己努力
爬起來,向前行走,則是堅強與自信
的表現!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任何時候,作為
高階動物的人,獨立自主、堅苦奮
鬥;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是偉人
的教誨,也是鐵的規律,望年輕人謹
記!
-
13 # 馨悅2020
對於孩子感恩不感恩,我認為在於我們做父母的自己行為上。
有一句話說的好: 孩子就是我們自己的一面鏡子。要想讓孩子感恩,做父母的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每個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成人,父母是他(她)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每個孩子小的時候都像一張白紙一樣,他(她)的本性是善良、純真的。在他(她)成長的路上,你撒的善良種子越多,孩子越會變得善良與感恩。
比如,我們對待老人是尊敬的態度,那孩子也會看在眼裡,時間長了他(她)從心裡對老人也自然是帶著敬重。如果我們對老人不理不睬,那也不可能指望著孩子對我們孝順和感恩。
有句話說的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生命的輪迴裡,我們是父輩生命的延續,而孩子也是我們生命的延續。自從有了人類,我們幾千年的文明傳統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
所以孩子感恩不感恩,不能只靠我們對下一代一味地付出,主要是看我們對上一代感恩的回報。我們要在生活中對孩子言傳身教,告訴他(她)們: 我們孝敬父母是因為父母生養了我們,那是我們的義務。我們養育孩子,是因為那是我們的責任。這樣說大家同意不?
-
14 # 濛濛育兒家
總是聽到說父母一味的付出,養不出感恩的孩子,我覺得這和我們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很多父母都是自己咬牙撐起的生活的重擔,給予孩子的是一片寧靜的天空。殊不知,孩子在你的庇護下卻生活得很真空,不曾瞭解父母艱辛和不易,何來感恩的心呢?
1.父母適當的示弱,孩子才有機會撞破生活的真相,瞭解自己父母的生活艱辛,才會有發自內心的感恩和擔當。
2.適度把握好自己的原則,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溫和而堅定的拒絕,才能傳遞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3.父母毫無保留的付出,不應模糊了與子女應有的界限。
龍應臺說“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所有父母對子女的付出,不忍奢求感恩和回報,但也不希望活成子女遺忘的孤島吧!
附:在這只是粗略的觀點跟個貼吧!如果有和我探討家庭教育相關話題的朋友請關注
-
15 # 如龍得雲13333
這句話是對的。俗話說的好,家貧出孝子,國難出忠臣。養子不教如養豬,條件過於優越不一定培養出好孩子。無論貧富,父母都應該對孩子有所要求,要嚴字當頭,愛在其中。否則,一味地付出,就會助長孩子的索取意識,孩子不僅不會感恩,而且還會覺得父母的一切付出都是應該的。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是不可能有出息的。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的小說《高老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高老頭對待自己的女兒,不是教育她們如何做人,而是一味地付出和溺愛,導致他和兩個女兒的關係變成了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女兒只知道從他身上榨取錢財,揮霍無度,一旦沒有了金錢,也就沒有了親情,最後被自己的女兒所拋棄,孤獨地死去。這就是父母一味付出的典型後果。因此,父母一味付出,只會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
16 # 滁州金騰達教育戴老師
確實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一味付出一般會讓自己的孩子產生依賴感,以及與生俱來的任性,往往啃老的可能性很大。
父母有照顧撫養子女的義務,但必須有選擇性的,一切為了服務於孩子自我獨立成長為目標,必須有選擇、有原則。
中國的父母太累,也很盲目,確實需要調整認知和心態,一定從長久孩子發展角度考慮。
總之,孩子培養好了就是幫手,培養不好就是坑貨,這本身是由父母自己選擇和決定的。
身教永遠勝於言教,陪伴並和孩子一起成長吧!
-
17 # 遠方夢飛
有人說“父母一味付出,只會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你對此怎麼看?
常言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我們周圍常常有這樣的現象:從小受到父母百般溺愛的孩子長大後並不孝敬父母。而那些在父母嚴加管教甚至打罵聲中長大的孩子,反而能成為父母晚年的依靠。這其中的原因,發人深思。
在我們中國,很多家庭的子女教育都是以溺愛為主,從孩子出生那天開始,便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心頭之肉。尤其現在的八零九零後,基本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往往會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而且嬌慣他們的不只是父母,還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他們對孩子的任何要求,哪怕是無理要求都會無條件滿足,他們的宗旨是:絕不讓孩子受半點委屈,孩子犯了錯誤他們甚至連說一句都捨不得。
豈不知人的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如果你不在小時候就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那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他們甚至成年後都會重複著自己的毛病,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而且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往往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孝敬父母,不尊重長輩,從小到大在他們心裡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父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他們對父母沒有感恩,永遠都是索取。
於是,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抱怨,為什麼我為他付出那麼多,到頭來卻是個白眼兒狼。反觀另外一些父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嚴加管教,一旦孩子做錯事,他們會及時糾正。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從小就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他們絕對不會因為父母的管教甚至打罵而仇恨父母,他們孝敬父母,懂得感恩。這樣的孩子讓父母驕傲,也讓父母欣慰。他們非常幸福,非常滿足,因為他們的心血沒有白費,他們的付出有了回報。
兒女是父母前世欠下的債,所以很多父母都需要用一輩子去償還。
-
18 # 梓芬田園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一個故事,在中國的一個角落裡的,有一位男子,36歲了,要結婚,問自己的母親要幾萬的彩禮,母親沒有,他說:“彩禮都拿不出來,你咋不去死!”
結果他的母親真的跳樓了。
相信很多人看到過這個新聞。
這真的是一個大悲劇!
但背後的原因讓人深思!
一、父母的溺愛
故事中的男子,母親是百般的溺愛,這樣的故事卻是每天都在上演。
不是生活在深宅大院的王爺,但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卻讓人失去了自理的能力。
二、一直生活在溫室裡
很多的父母對子自己的孩子,非常寶貝,不捨得吃一點點的苦。
但是人生來本就是來受苦的。
如果一個不懂得生活的苦,不去親自體會這種苦,不管是心靈上的,還是身體上的。
怎麼能體會生活的甜。
人在沙漠行走,能喝一口水,都是覺得那水是天上的清泉,甘甜清爽。
在平時你能感覺到嗎?
三、父母的言行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潛默移化影響孩子的行為。
如果父母是個會感恩的人。
孩子又怎麼不會呢!
總之,培養孩子,是要花心血在裡面的。
而不是簡簡單單讓孩子自由發揮!
-
19 # 辣媽之佳人
習慣。父母捨不得孩子吃苦,大事小情都代辦,餐桌上,好的,孩子喜歡的都只給孩子,在外面,和朋友,同學有了小的矛盾,也一定要自己去找老師找家長解決,任何事情,一一代辦。久而久之,在孩子的潛意識裡,所有的問題就該父母解決,就像摁了開關燈就會亮一樣的理所應當。很多父母都會有“孩子是我的”這種思想,教育出來的孩子就變成了“父母是我的”,幹什麼都是應該的。我們總是會忽略那些我們都懂得大道理:孩子與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喜好。就算為了家庭有所犧牲,那也不應該是全部。
-
20 # 愛陪娃的熊叔
付出全部是教育的失敗
即便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也不能因此就毫無保留付出全部,的確有了孩子之後,我們的生活會有很大的改變,精力,財力,感情都會分出很多給孩子,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依舊應該給予自己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同時也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和時間。我們依舊要為自己活得更好而努力,家長永遠是孩子的榜樣,一個熱愛生活,珍愛自己的家長勢必會把這種理念傳遞給孩子。而且兼顧了自己,也能收穫愉悅的心情,而不是變成徹底的孩奴,自己身心愉悅了,才能把這種愉悅傳遞給孩子,而不是整天哀怨地說都是為了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付出從來不是為了孩子感恩和回報我們為孩子付出,從來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我們愛孩子,這種愛不計回報,不是討價還價的交易,既是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意願。而孩子感恩與否往往和我們付出多少沒有必然的聯絡,我們更不能用自己的付出去要挾孩子給予回報,不然就說孩子不感恩,不孝順。教會孩子感恩,不是用說教告訴孩子我們為他們付出了多少,他們欠了我們多少,所以要還債一樣反哺我們。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用榜樣的力量去示範,我們自己首先有顆感恩的心,有感恩的行為,比如我們孝順父母,我們對朋友的幫助真誠感謝,並善良地幫助他人,這些孩子看在眼裡,自然會受到薰陶和影響。
不將孩子視為私產孩子從出生就是獨立的存在,我們不要去設計和規劃他的人生,不要讓愛變成了負擔,親情應該是自然和輕鬆的,而不是對付出的記賬和對回報的索取。不要總是想用自己的價值觀複製給孩子,我們只需要盡到應有的義務,同時不虧待自己,愛孩子,也愛自己,這樣的愛才是完整的,健康的。
回覆列表
我個人認為這確實是家庭教育的失敗!這也是眾多家庭的現狀,家裡所有好吃好玩的都是孩子的。尤其是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從孩子能吃東西開始,家長就一直讓孩子吃獨食。孩子大一點,無論何時何地,孩子一上桌,就盯著自己喜歡吃的菜,鉚足了勁兒吃,直到吃撐為止。家長從不覺得有何不妥,更不會加以制止或教育。
孩子大一點,家長把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給他上各種興趣班,希望他樣樣精通,不輸於人。孩子只要成績好就行了,在家就是霸王,對父母吆五喝六的。家長在人前,毫不謙虛地誇讚孩子,對孩子的優點無限誇大,缺點卻視而不見。孩子更是沾沾自喜,自以為是,我行我素,目中無人。久而久之,孩子連自己是誰都不記得了,覺得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沒有一點感恩之心。
父母在養育兒女的時候,除了傾其所有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更要注意觀察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態。我們應教育孩子先成人,再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