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博65773938
-
2 # 網羅爬爬蟲
從真實歷史上說,蘇麻喇姑是太皇太后孝莊的侍女,與太皇太后孝莊的年紀差不多,皇太極死後,孝莊精心策劃讓其子福臨當上皇上,但宮中各大臣心不一,蘇麻喇姑隨孝莊嫁給多爾袞,宮中鬧過一場天花,宮中人都搬出宮外,其孫炫燁也就是後來的康熙也在宮外,孝莊秘密讓蘇麻喇姑傳授知識給炫燁,進而成了康熙的啟蒙老師。
但在《康熙王朝》中蘇麻喇姑卻是康熙的侍女也是玩伴,成了康熙的知己,康熙有什麼難題康熙都會問她,從而得到啟發,從電視劇劇情看,康熙喜歡蘇麻喇姑,蘇麻喇姑也喜歡康熙,但孝莊只讓蘇麻喇姑做康熙姐姐,後來孝莊讓蘇麻喇姑嫁給康熙,但蘇麻喇姑早已厭倦宮中的勾心鬥角,不想嫁給康熙,雖然中間蘇麻喇姑喜歡上了周培公,但只是喜歡他的才華,並不是真喜歡。最後,在康熙攻打葛爾丹時,生病。蘇麻喇姑寫了封信給康熙,就幾個字“蘇麻喇姑今生只愛過一個人就是康熙”,但寫完後有燒了,她讓李康地傳話給康熙,說她寫給皇上的信,又燒了,皇上自會明白。
歸根到底愛就是愛,蘇麻喇姑不嫁任何人。
孝莊死後第二天,蘇麻喇姑圓寂。
-
3 # 大史小談
蘇麻喇姑是孝莊的侍女,自幼跟在布木布泰(孝莊)的身邊,當年孝莊想為蘇麻喇姑找一個好的歸宿,可是蘇麻喇姑拒絕了,自此以後也沒有提過“出嫁”這個話題,所以一直到蘇麻喇姑九十多歲去世也沒有嫁人,這個也是正史中的蘇麻喇姑。
電視劇中的蘇麻喇姑有些太虛構了,最起碼年齡上和孝莊是差不多的,也就是康熙的奶奶輩,所以和康熙有的也只是親情,哪有那麼多愛情之說。電視劇看個熱鬧就好,不要當真,但是蘇麻喇姑確實是一個很傳奇的人,她跟隨布木布泰(孝莊)從科爾沁大草原,來到中原,最終在這紫禁城中去世,在皇宮中生活了這麼久並且被很多人尊重,蘇麻喇姑可謂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蘇麻喇姑一生有兩個怪癖,第一個是,她從不洗澡,只有在過年的時候用溼布擦一擦身體。聽起來是挺奇葩的,不過可能真實的情況並不是這樣,畢竟作為一個侍女整天要待在主子身邊,如果身上有異味也是不太好吧,所以可能平時的時候應該也是會用溼布擦一擦身體,可能不用浴桶洗吧。蘇麻喇姑很有節約用水的意識,畢竟她出身在科爾沁大草原一個貧窮的牧民家庭,那裡水資源缺乏,所以對於從小生活在哪的蘇麻喇姑來說,水是很寶貴的吧。
第二個是一生不吃藥,只有在皇帝下旨的時候為了不抗命才吃,當然很多時候皇帝看她如此堅持也就沒有強迫她,醫生沒有吃藥的蘇麻喇姑活到了九十多歲,也是很神奇呢。
當然蘇麻喇姑不是隻有這兩件事才被人記住,她的學習和創作自己為人處事能力也是很別人認可的,不然康熙怎麼會把十二子放心的交給蘇麻喇姑去教導,在蘇麻喇姑的教導下,十二子也成功的避免了以後得皇位的爭奪,成為了一位無憂高壽的皇子。
蘇麻喇姑的學習能力也很強,作為孝莊的陪嫁侍女,蘇麻喇姑很快的掌握了滿文,並且還是康熙滿文的啟蒙老師。還有就是蘇麻喇姑的女紅特別好,她設計的衣服新穎又合體,深得孝莊的喜愛。並且蘇麻喇姑的秉性很好,不與人爭,不與人搶,這也贏得了許多宮中人的讚賞。
-
4 # 西芒
蘇麻喇姑(約1612-1705.10.24),蒙古族人,初名蘇茉兒,或蘇墨爾,為蒙語的音譯,意思是毛制的長口袋。順治晚期或康熙年間改稱滿名蘇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
在康熙背後,除了祖母孝莊文皇后對他有著重要影響之外,還有一個女人不能不提,那就是民間傳說甚廣,富有傳奇色彩的蘇麻喇姑。在清初,真有一位叫蘇麻喇姑的蒙古女人。這個女人的出名,不是因為史書的記載和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叱吒風雲,而是因為近些年來影視劇的熱播,《康熙帝國》、《康熙王朝》等將蘇麻喇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歷史人物演繹得神乎其神,以至達到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程度。蘇麻喇姑在皇宮中的正式身份只是一名侍女,是孝莊皇后的貼身丫鬟,既與大清皇帝沒有血緣關係,更不是清朝皇帝的嬪御,卻與大清皇室有著非同尋常的關係,她一生經歷了大清的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五朝,她親眼目睹了大清王朝從開基立業到開創“康熙盛世”的全過程。她是清初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經歷者和見證人。從現有的資料推算,她應該比康熙皇帝大40歲,死後以嬪禮安葬在她的主人孝莊文皇后昭西陵東側的新城馬莊。
蘇麻喇姑與孝莊文皇后朝夕相處,形影不離,時間長達60餘年,兩人之間實際上早已超出一般的主僕關係。特別是在皇太極駕崩後,孝莊文皇后剛剛三十一歲,青春鼎盛便過上了孀居生活,很需要有一位知音相伴,而與她年齡相仿,一直獨身的侍女蘇麻喇姑,自然成了最佳人選。在公開場合她們是主僕關係,但在私下裡,情如姐妹,正因為如此,蘇麻喇姑在宮中的實際地位很高,頗受尊敬。孝莊文皇后稱她為格格,這是清朝皇室女兒的專用稱號;順治皇帝與她論平輩;康熙皇帝則稱她為“額涅”、“額娘”,即母親;康熙帝的眾皇子們,則尊稱她為祖母。而蘇麻喇姑卻很有自知之明,始終謙恭謹慎。她在孝莊皇后和康熙面前總是畢恭畢敬,小心侍奉,自稱奴才。她把康熙帝奉若神明。
蘇麻喇姑信仰佛教,她信仰佛教在一定意義上是為了報答皇恩。唸佛誦經是她晚年生活的主要內容。
蘇麻喇姑在生活上有兩個與人不同的特點:一是終年不浴,只有到年終最後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體,然後再把這些用過的髒水喝掉,二是終生不吃藥,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藥物。
-
5 # 趙佳巖律師瀋陽
我就知道蘇麻喇姑一輩子沒嫁,一輩子沒洗過澡……
所以不要再問嫁給了誰這個問題……
蘇麻喇姑是孝莊太后的貼身婢女,只比孝莊小兩歲。所以別信康熙王朝,那裡面的蘇麻不是歷史上の蘇麻喇姑,康熙能娶媳婦の時候,老蘇麻喇姑都得60左右了……所以,康熙不可能跟她有什麼男女之情!
至於老蘇麻為什麼沒嫁人?這個歷史沒有記載。不過在古代有很多女主人身邊的貼身大丫鬟沒嫁過人的!這些大丫鬟普遍受到主人家的重用,與主家感情深厚,如果老了病了,也由主家負責養老送終!所以,在古代,很多女性是選擇一輩子不嫁人的,成全了主僕情意是為忠!像蘇麻喇姑這樣不嫁人屬於正常現象!她也絕對不是因為暗戀多爾袞(孝莊秘史)而不嫁人的啊!編劇嘛,腦洞不大當不了編劇!
我們再來看看蘇麻喇姑前半生的經歷,蘇麻喇姑是個小女奴,家裡人都死光了,背還是小姑娘的孝莊救了,一直忠心耿耿的伺候著大玉兒(在這裡就不用布木布泰了,太難打),因為大玉兒既是她的主子,又是她的救命恩人!儘管蘇麻比大玉兒還小了2歲,但是她已經成為了大玉兒身邊最得力的助手,最忠心的奴僕!所以在大玉兒12歲嫁給大汗皇太極的時候,年僅10歲的蘇麻成了貼身丫鬟一同跟了過來!正是因為蘇麻才10歲,所以她其實是有機會跟著她家格格大玉兒一起學習的!歷史記載,蘇麻喇姑會蒙、滿、漢三種語言!想來應該是大玉兒學習的時候,她跟著陪讀的吧?大家想想啊,在那個時候的盛京皇宮裡,一個會滿蒙漢三種語言的女孩算的上才女了吧?大玉兒在最初跟著皇太極的時候,身份很高,相當於第二皇妃,僅次於皇后哲哲,只不過後來皇太極陸續又娶了幾個或情投意合,或地位尊貴的女人,大玉兒又遲遲沒生出兒子來,地位才有所下降!不過大玉兒地位下降的時候蘇麻喇姑都20+了,早都過了適婚年齡了!所以當蘇麻在適婚年齡時,大玉兒還是有很高地位的!我為什麼要強調大玉兒の地位呢?因為在古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下人身份的高低要看主子身份の高低!身為後宮二把手大玉兒的貼身大宮女,蘇麻的地位那是相當高啊,不是一般的小兵小卒能夠高攀的上的!這就造成了即便是大玉兒乃至哲哲都想給蘇麻找個婚事,這個選擇的面兒也太窄了!因為蘇麻和大玉兒的主僕情意,讓蘇麻嫁回蒙古,蘇麻肯定自己都不願意的!所以這人選啊,只能在近邊找!再加上蘇麻喇姑又讀過書,眼界也與尋常女子不同,這個就更難找了!更何況,那個時候的關外,皇太極整天帶著八旗兵南征北戰,那群八旗兵,沒幾個讀過書識字的,都是後來地盤越來越大,該立規矩了的時候,慢慢學起來的,乃至到順治帝親政的時候,朝堂上都能上演全武堂,死的皇帝哇哇叫!所以這個時候的滿族貴族是相當粗魯的!而且老打仗,死亡率也高啊!所以,蘇麻恐怕也是一直沒遇到一個合適的男人!當然,這裡有個大前提啊,就是蘇麻喇姑不願意給人當小妾,也不願意給皇太極當小妾!所以蘇麻喇姑就錯過花期嘍……
後來嘛,大玉兒的地位有所下降,雖然生了兒子,想來生活也不是那麼容易!蘇麻就更不會離開主人身邊了!再後來,孝莊就死了男人,當了太后,蘇麻的歲數也到了,徹底絕了嫁人的心吧。
康熙與蘇麻喇姑感情深厚,親切的叫她類似奶奶一樣的稱呼!而且蘇麻喇姑身為忠僕,一輩子盡心盡力,伺候走了孝莊後,又獨活了十幾年!康熙那個時候就把她當成自家老人一樣對待了!怕她晚年孤寂,還把十二阿哥交給她撫養!老蘇麻也教養的很高!康熙晚年的九龍奪嫡十二並沒有參與!也因此讓雍正重用!在雍正朝的時候一路升位份!
蘇麻喇姑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藏傳佛教),由於不知道她是從什麼年齡開始信佛的,所以前文沒有交代。不過如果她是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信佛的,那一輩子不結婚也就有了很好的解釋!蘇麻喇姑對於信仰非常虔誠,一輩子吃素,有病了也不吃藥,只念佛,一輩子也沒洗澡(不知道為什麼信佛不洗澡……),最後反而過了80幾歲,比孝莊還能活!當真是一個奇女子了!
-
6 # 淡定談娛樂
蘇麻喇姑,科爾沁左翼中旗人,蒙古族,她的真名是索瑪勒,來自蒙古語Somal,意為毛制長口袋。公元1625年2月,年僅13歲的布木布泰,即孝莊文皇后嫁給皇太極的時候,她做為布木布泰的侍女一同去盛京(瀋陽)。所以蘇麻喇姑與孝莊文皇后是同輩人,與康熙皇帝差兩輩。她不可能成康熙的姐姐,更不可能有婚戀之事。據《嘯亭雜錄》記載,蘇麻喇姑參與制定了清朝開國冠服。1599年努爾哈赤命達海在蒙古文的字母基礎上建立了滿文。蘇麻喇姑陪伴孝莊文皇后學習中,出色地掌握了滿文。後來,孝莊文皇后選取蘇麻喇姑為玄燁(康熙皇帝)“手教國書”,從此,蘇麻喇姑成了康熙皇帝的啟蒙老師。對於蘇麻喇姑,魏特的《湯若望傳》中記載:“一蒙婦攜帶一使女”,“這位蒙婦為人誠實”,“她說,她的女主人,就是皇帝的母親”。為了躲避痘疹,把不滿兩週歲的玄燁遷到福佑寺。當時,年已四十的蘇麻喇姑,每天騎馬,無論暴風雪雨奔波於慈寧宮與玄燁避痘所施教。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中,孝莊文皇后病故後,蘇麻喇姑當日圓寂。1687年12月25日,75歲的孝莊文皇后逝世後,痛失相伴六十多年的主人,蘇麻喇姑萬分悲痛,如果沒有接受孝莊文皇后託付,即撫養孝莊文皇后的曾孫,康熙皇帝的第12皇子胤裪,她可能隨孝莊文皇后而去。蘇麻喇姑先後侍奉過孝莊文皇后、順治皇帝、康熙皇帝和他的十二子履親王胤裪等四代。1705年,90歲高齡的蘇麻喇姑走完了她不平凡的一生,被安葬於清東陵風水牆外東南方向的新城。
-
7 # 歷史影像錄
蘇麻喇姑,原名索瑪勒,出生於科左中旗的一個牧民家庭,自幼在科爾沁貝勒宰桑家當使女。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作為隨身侍女,被孝莊文皇后帶到後金宮中。此後在皇宮中一住就是八十年。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以九旬高齡在清宮作古。
蘇麻喇姑雖然是侍女出身,但孝莊帶她如姐妹,把她當做格格一樣對待,康熙帶她如祖母一般,所以在宮裡威望極高,據說年幼時康熙識文練字都是她手把手的交。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七日,蘇麻喇姑逝世。康熙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將她安葬在清東陵風水牆外東南方向新城,其陵寢規格依照嬪的等級建造。
蘇麻喇姑一生未嫁,但她卻把一顆慈母之心獻給了清朝皇室,先後侍奉了四朝主人,幫助孝莊文皇后培養了一代傑出君王。
-
8 # 酒翁
從真實的歷史資料可以查到,蘇麻喇姑雖為孝莊老太后身邊的侍女,但年級已與孝莊老太后差不多大,蘇麻喇姑是隨著孝莊老太后一起進的宮,服侍著老太后的日常生活起居。
而蘇麻喇姑與康熙的聯絡,則是因為一次天花,康熙三歲時,不幸身染天花,現在來看天花不是啥,可在古時候,得了天花可了不得,大多數人最後都會因得天花而去世。
因此,當康熙,那時候還叫玄燁,在得了天花後,孝莊老太后特別緊張。
但天花也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假若你從天花裡抗過來了,那這一輩子也不用擔心再得一次。一輩子只會得一次。
當玄燁得了天花後,孝莊老太后非常恐慌,而這時,蘇麻喇姑給出了方案,在蘇麻喇姑的老家,有一種治療天花的方子,於是蘇麻喇姑將玄燁帶出宮外,悉心照料,最後,玄燁轉危為安,扛了過來。
玄燁登基後,蘇麻喇姑也就一直都陪伴在康熙身邊,蘇麻喇姑還識一些字,所以,在康熙學字的萌芽時期,蘇麻喇姑還曾充當過一段時間的老師。
所以,康熙從小並沒有將蘇麻喇姑當做宮女來對待,包括以後的日子,都一直當做一位長者,長輩來對待。
至於說蘇麻喇姑最後嫁給了誰,在史記中,並未有記載。
在這本書和電視劇裡,蘇麻喇姑曾對康熙的導師,伍次友產生過感情,只可惜最後兩人沒能在一起,而之所以沒在一起的原因有倆:一是因為伍次友是漢人,蘇麻喇姑是滿人,在清朝,滿漢是不允許通婚的。另一個是明珠,明珠在得知伍次友和蘇麻喇姑的事兒,使了個陰招,導致產生誤會,導致伍次友和蘇麻喇姑沒能在一起。
這也導致蘇麻喇姑痛下決心,發下誓言:此生不再嫁人,願帶髮修行,長年為孝莊老太后和康熙所祈禱。
所以,直到最後,蘇麻喇姑都未曾結婚。
-
9 # 經典影視之聲
她終身未嫁,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陪伴主人60多年,這就是信仰啊,孝莊死後,她又在宮牆之內度過了18個春秋,晚年於佛教結緣,不過既不是消遣或者排遣寂寞,也不是為了保佑自己,而是把信佛和忠於皇帝,報答皇恩結合起來,她說過:“自己存活一世,只是為主子唸佛祈福罷了”,值得尊敬
-
10 # 西堤讀文史
蘇麻喇姑是蒙古人,孝莊太后的陪嫁丫鬟,她算個宮女。蘇麻喇姑八成一輩子都沒嫁人。
為什麼這麼說,這跟清代的宮女制度有關。
清代宮廷選拔宮女是很嚴格的,只會從上三旗(正黃、鑲黃、正白)包衣的女兒中選擇,包衣就是專門服務於八旗貴族們的奴僕。這些奴僕家的女兒長到十三四歲,會被內務府強徵到宮內當差,有關係的上下打點一番,或許能免了這樁差事,當然大部分人是免不了的,當宮女是奴才們應盡的職責,沒錢沒關係還想矇混過關絕對沒門。
宮裡規矩很嚴,需要步步小心。內務府規定宮女不準隨便出宮,這個“宮”指的不是紫禁城,而是你服侍的主子所在的宮殿,如果因為不聽話到處亂跑,被其他主子抓到了,可以隨意處置哪怕是打死。而且就算是宮女受了主子吩咐出去辦事,也要再帶上一個宮女,絕對不允許一個人四處走動。
至於宮女要成婚,宮內更是不允許了。宮女在比較好的情況下,在宮裡挨個四到五年,混到十七八歲,便能出宮,再不濟的,二十五歲也能放出宮去。聽起來也正值青春年少,然而並沒有多少人願意要她們。因為她們在長身體的年齡入了宮,整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再加上營養又跟不上,久而久之便患上一種叫血鬱症的病。得了這種病的人,生育能力受到很大影響。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那個時代誰會娶生不了孩子的女人。
有些宮女知道出宮了之後日子也不好過,便選擇繼續留在宮中,主子看她們忠心,有時候會讓她們和太監成婚以表嘉獎。
蘇麻喇姑大半輩子都留在孝莊太后身邊,之後又幫助教育康熙和康熙的兒子胤祹,她終身都沒出宮,又如何能嫁人呢?
蘇麻喇姑因何不出宮呢
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她長期呆在宮中,也患上了血鬱症。誠然,孝莊太后對她是比較好的,但是主子對你再好,你要也把心態擺正,認識到自己的是個奴才,事事小心。長期的巨大身心壓力讓蘇麻喇姑身體出現病變,她明白自己這樣子出去,不會有人要了,還不如留在宮中好好侍奉孝莊,至少能吃穿不愁。
還有可能是孝莊太喜歡這個年齡相仿的陪嫁丫鬟。孝莊嫁給皇太極之後,並不受寵愛。她一個來自草原妙齡女子,本來自由自在,現在被拘束在皇宮中無人問津,內心寂寞和悽苦可想而知。這時候,只能和來自家鄉的蘇麻喇姑說一說心裡話,排解一下心中不快。蘇麻喇姑年滿可以出宮的時候,孝莊依然不捨得放她走,她走了,自己身邊連個可以推心置腹的人都沒有。
蘇麻喇姑是在死後才被人這樣叫的,生前別人都叫她蘇麻喇,“姑”在清宮裡指資格比較老的宮女。
-
1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蘇麻喇姑是清王朝一個出身低微的侍女,她去世的時候,康熙以嬪級待遇厚葬了她。那麼,她是否嫁人了,為何康熙會給她這樣的禮遇呢?
(蘇麻喇姑劇照)
康熙晚年曾說:“世祖章皇帝(順治帝)因朕幼年時,未經出痘,令保姆護視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
說起來,康熙雖貴為千古一帝,但他的幼年著實不幸。
清王朝入主中原後,不光時局動盪,還有一種疾病更是讓他們聞之色變,那就是天花。
由於古代醫療條件低下,哪怕是皇親貴胄得了天花,亦難逃一死。
所以,對於沒有辦法治癒天花的清朝皇室來說,所能做的,就是儘量防患於未然。於是,清朝的皇子在出生後往往被安排出宮避逗。
1654年5月,康熙生於紫禁城中的景仁宮。由於他的母親只是庶妃,再加上皇宮裡天花肆虐,年幼的康熙被安排出宮避痘,終日只能和乳母相伴。
可惜,康熙還是在2歲時染上了天花。
孝莊太后聽聞康熙染病,心裡焦慮萬分。又擔心保姆們粗手笨腳,不懂照顧,於是委派跟隨自己多年的侍女蘇麻喇姑親自去照料康熙。
可以說,蘇麻喇姑對年幼的康熙而言,不光是他和祖母孝莊太后的紐帶,同時還是對他影響深遠的啟蒙老師。
按說,清皇室是很重視皇子們的教育的,所以皇子的老師往往都是由儒學大師擔任。那麼,孝莊為何偏挑了侍女出身的蘇麻喇姑給康熙啟蒙呢?
(孝莊太后劇照)
其實,孝莊之所以這樣安排,的確是有道理的。
早在孝莊出嫁之前,蘇麻喇姑便是她的貼身侍女。後來在她出嫁時,又隨她不遠千里,到了後金都城盛京。
初入盛京,孝莊和蘇麻喇姑便面臨著語言不通的問題。
這可是大事,畢竟孝莊和皇太極是為了鞏固滿蒙友誼結合的政治婚姻。
但在嬪妃眾多的後宮中,想要鞏固地位,那不光需要得到皇太極的寵愛,還需要善於應對後宮中的種種問題。
因此,蘇麻喇姑做了孝莊的伴讀,開始學習滿文。
蘇麻喇姑天性聰穎,語言能力極強。沒過多久,她不但能操一口流利的滿語,還能寫一手讓人交口稱讚的漂亮滿文。
此後,蘇麻喇姑很快幫助孝莊鞏固了後宮地位,還在皇太極去世後,替孝莊和多爾袞之間穿針引線,為順治登基立下不朽的功勞。
另外,蘇麻喇姑對孝莊極為忠心。在孝莊孀居後,她亦僕亦友,既能幫孝莊出謀劃策,又能陪伴孝莊朝夕。再加上她文化修養極高,自然對康熙“手教國書”易如反掌。
此後,蘇麻喇姑每天騎馬來往於孝莊所住的慈寧宮和康熙所住的避痘所。一方面將康熙的病情詳細地告知孝莊,另一方面則按孝莊的要求對康熙因材施教。
由於蘇麻喇姑的潛心照料,康熙經過漫長的調養,天花之症竟慢慢痊癒。而他也在蘇麻喇姑的諄諄教導下,對讀書一直保持著很濃厚的興趣。以致後來他親政後,在處理完繁瑣的政務後,還不顧勞累,一定會抽出時間讀書。
(康熙劇照)
雖說多年後,康熙回憶童年,有“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的遺憾,但在他童年時,蘇麻喇姑的陪伴和“手教國書”的耐心,反而成為他終身難忘,最為寶貴的記憶。
因此,康熙自幼便把她視為“母親”,親熱地稱她為“額娘”,對她更是敬重有加。
康熙二十六年,75歲高齡的孝莊在慈寧宮溘然長逝。
此時蘇麻喇姑也是76歲的老人了,面對孝莊的離去,她悲痛萬分,從此孤身一人,深居於後宮一隅。
康熙唯恐蘇麻喇姑在孤單、寂寞和悲痛中也會一病不起,因此對她勤有探望。後來,為了排解她的寂寞和苦悶,康熙索性把定妃所生的皇十二子胤裪交由她來撫養。
也許我們不能理解康熙為何要讓一位垂垂老去的老人撫育皇子。但按清朝祖制,能有資格撫育皇子的,必須是妃以上的位份。那麼出身低微的蘇麻喇姑得到這樣的殊榮,等同於在康熙心中,不僅視她的身份顯貴,還意味著對她信賴有加。
蘇麻喇姑怎能不明白康熙的良苦用心呢,同時她也自覺責任重大,所以抖擻起精神,將全部精力和慈愛都傾注在小小的胤裪身上。
胤裪從小就很得蘇麻喇姑寵愛,再加上她的言傳身教,胤裪成年後非常優秀,一再得到康熙的讚揚。
康熙晚年,胤裪更是成年皇子中難得保持中立的一個,沒有捲入到殘酷的奪嫡爭儲的鬥爭中。
1705年,93歲的蘇麻喇姑無憾地離開了人世。
當時,康熙正在塞外出巡,得知訊息後,立刻下諭皇子,要求“祖母事出,留七日再淨身入殮。”隨後,他便馬不停蹄往京城趕,為的是再看她最後一面。後來他發現不能如期趕回宮,於是又下諭“再留七日”,可見蘇麻喇姑在康熙心中的份量何其重。
康熙回京後,下旨以嬪禮厚葬蘇麻喇姑,諸皇子亦自發前往守靈誦經。
蘇麻喇姑雖然一生未嫁人,但是康熙卻用這樣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她的敬重和親愛。
(參考史料:《清史稿》)
-
12 # 虎牙萬寶閣
蘇麻喇姑一生沒有出嫁。
蘇麻喇姑從少女時期就一直在服侍孝莊太后。一直到老死宮中,死後以嬪位禮制下葬。
按照道理說,蘇麻喇姑只是一個卑賤的奴婢,在清朝後宮那種等級森嚴的地方,一個奴婢能以主子的規格下葬,這幾乎是不可能事情。
但是蘇麻喇姑卻做到了。這個女人的一生都在為清朝後宮做貢獻。
首先她還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服侍少女時期的孝莊太后,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都一直在為清朝發揮最後的光和熱。
孝莊太后之所以名垂千古,蘇麻喇姑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其次,她見證了順治皇帝的出生,並且看著他繼承皇位。順治帝親政之前,孝莊太后和順治皇帝母子一直受制於多爾袞,蘇麻喇姑就在中間充當一個傳聲筒的角色,一邊安慰看不見自己親生孩子的母親,一邊安撫想念母親的順治皇帝,母子二人能共同走過那段艱難的時光,蘇麻喇姑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但是順治帝是個短命的皇帝,還有一說,為了董鄂妃順治皇帝出家做了和尚。不管怎麼說,孝莊太后中年失去了自己唯一的親生孩子,這是一個事實。能陪孝莊太后走過那段艱難歲月的,除了蘇麻喇姑,不會再有第二個人。
然後,蘇麻喇姑還以一個保姆的角色照顧了後來的康熙大帝很長一段時間。康熙皇帝出天花幾乎要喪命的時候,是蘇麻喇姑一直在他身邊照顧著。
可以說,蘇麻喇姑見證了兩代小帝王的誕生與成長。康熙皇帝和蘇麻喇姑的感情是很深的,深到什麼程度呢?
為了安撫晚年寂寞的蘇麻喇姑,康熙皇帝把自己的兒子分出來一個讓蘇麻喇姑撫養。就是後來自始至終沒有參與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十二皇子,這與蘇麻喇姑的教導也是分不開的。
至於說蘇麻喇姑為什麼沒有嫁給康熙皇帝,這純粹是因為被電視劇荼毒的不輕。
蘇麻喇姑是康熙的祖母孝莊太后從小一起長大的侍女,她跟康熙皇帝幾乎相當於奶奶和孫子的關係了,一個20歲的青壯男子娶一個60歲的老奶奶,鬧哪樣!
-
13 # HuiNanHistory
歷史上的蘇麻喇姑,其實並非《康熙王朝》中茹萍飾演的那個妙齡女子,沒有和康熙產生男女方面的感情。
蘇麻喇姑是孝莊太后的侍女,早在關外就隨孝莊嫁到後金的宮廷,是康熙的長輩。
蘇麻喇姑的名字,原本是蒙古語sumal,讀作“蘇墨爾”,這個詞的意思是“毛口袋”。
在滿語中,sumal被讀成sumala,聽起來很像是“蘇麻喇”。因此,蘇墨爾才成為了蘇麻喇姑。
蘇麻喇姑一直陪伴在孝莊身邊,經常為她出宮辦事。
例如,順治八年(1651)皇帝大婚後,孝莊派內大臣席納布庫之妻前去侍候順治的皇后。但席納布庫卻認為,妻子被派去侍奉皇后,實乃蘇麻喇姑向太后進讒言的結果。
於是,某日席納布庫就攔住出宮的蘇麻喇姑,質問她為何使壞。根據《順治實錄》的記載:
(席納布庫)將蘇墨爾捶楚幾死,賴皇太后仁慈寬宥,託言蘇墨爾墜馬,令醫調治,三日始愈。
蘇麻喇姑大難不死。這番記載,也透露出她和孝莊的關係是很密切的。
由於經常出宮辦事,蘇喇喇姑也在康熙因天花出宮“避痘”時,多次騎馬往來於紫禁城和康熙“避痘”之處,把康熙的病情彙報給孝莊。
不僅如此,蘇麻喇姑還是一位通曉蒙滿文字的女性,所以還擔任了康熙的啟蒙老師,教導他滿語。史料記載,康熙“賴其訓迪,手教國書”。
孝莊於1688年去世後,蘇喇喇姑繼續留在宮廷生活。
康熙對蘇喇喇姑非常尊重,稱其為“額涅”(eniye),意思是母親,還將自己的第十二子胤裪交給她撫養。
康熙的兒女們也尊稱蘇麻喇姑為“媽媽”(mama),意思是祖母,可見其地位之尊崇。
總而言之,歷史上的蘇喇嘛姑是康熙的長輩,倆人不可能發展出愛情關係。
-
14 # 五味社
看過電視劇《康熙王朝》的人想必都知道,蘇麻喇姑和康熙的關係非同一般,不僅救過康熙的命,而且還算是康熙的生活老師,一直在康熙身邊服侍、伺候。後來又撫養康熙第十二子愛新覺羅·胤裪,蘇麻喇姑死後,康熙按嬪禮為蘇麻喇姑辦理喪事,並將其靈柩與孝莊文皇后置於一處。
蘇麻喇姑不僅對於康熙,甚至對於整個大清朝都擁有一定的地位。對於蘇麻喇姑最後嫁給了誰,史書裡沒有記載。從電視劇中,我們可以發現,康熙對蘇麻喇姑產生感情,但是蘇麻喇姑喜歡伍次友,可惜伍次友是漢人,蘇麻喇姑是旗人(蒙古人),彼此是不能通婚的。
後來蘇麻喇姑發誓不再嫁人,並且帶發在宮中修行,常年為孝莊太后和康熙祈禱。
-
15 # 文史學生仵三源
封建社會的登基制度那麼嚴,尤其是皇家,除了愛新覺羅皇族,其他的任何姓氏都得自稱奴才,事實上,在皇家眼中看來,他們也就是自己的奴才。蘇麻喇姑不是皇族,沒有家勢顯赫的家族,只是一個陪嫁的侍女,僅此而已,她終其一生都住在宮中,那就是做了一輩子的宮人,自然誰也不能嫁。
在清朝,中央集權達到頂峰,康熙時候削除三藩就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標誌事件。在極高的權勢之下,主子是不允許任何人在他面前昂首挺胸的站著的,只能匍匐在地的跪著才可以,身份低賤的蘇麻喇姑也不例外,用皇家自己的話來說,宮中所有的太監和宮女都是奴才,都是他們家的狗。
可憐嗎?也許吧。按道理,宮女到了一定年齡後,是應該被允許出宮嫁人的,可惜蘇麻喇姑沒有,不知道使她自己不願意,還是哪一個人不允許,最後也只能老死宮中了,沒辦法改變的命運。
至於說到什麼順治、康熙、自己其他皇子阿哥們都尊敬她,我是不信,即使有,也是迫於孝莊太后的壓力。《白鹿原》中,黑娃父子只是白家的長工,白孝文就不允許他父子與主家同桌而食,看到了嗎,連一個桌子吃飯都不可以,這還只是長工,不是奴才,這還是在民國,不是在大清!
所有編制蘇麻喇姑的故事都只能是故事,也許她“克慎克儉”是真的,但是皇宮中哪一個奴才不是小心翼翼的活著?書中說她終年不洗,為了什麼?我猜,不過是讓自己骯髒而已,免得落一個勾引皇帝皇子的無端罪名;又說她從不吃藥,不過是順應天命,死就死了的無奈罷了。
可憐的蘇麻喇姑,一輩子都沒有自己的家庭,然而可憐的又何止她一人?無數的宮女太監致死都不知道埋骨何處,他們又哪來自己的家庭,哪來自己的親人?
平等,人人平等,不再有等級之分,擁有的時候請好好珍惜吧!
-
16 # 琅琊陌客
蘇麻喇姑是清朝後宮的傳奇侍女,也是中國歷史上地位最為尊貴的侍女。電視劇《康熙王朝》中蘇麻喇姑看上了伍次友,伍次友看出康熙帝也喜歡蘇麻喇姑,所以沒敢要。孝莊太后原本想讓蘇麻喇姑嫁給康熙帝為妃,但蘇麻喇姑以出家相逼,孝莊皇太后也無奈,下旨給她新建一座尼姑庵,讓她永久居住,帶髮修行。
-
17 # 一個多情的小二哥
蘇麻喇姑是清朝孝莊文皇后的侍女,出身於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隨孝莊陪嫁進入後金宮廷。她終身未嫁,始終生活在皇宮大內,晚年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
蘇麻喇姑比康熙大40多歲,所以他是不可能嫁給康熙的。根據二月河先生的小說改編的《康熙王朝》中,蘇麻喇姑不嫁給康熙的是因為她看透了宮廷內鬥和皇妃嬪們這些優秀女人悲劇生活。
-
18 # 史之策
蘇麻喇姑最後誰都沒有嫁,而且他還有一年只洗一次澡,生病從來不吃藥的習慣!
蘇麻喇姑出生在草原上,家裡面比較貧窮,在很小的時候被送到了貝勒府當丫鬟。後來作為陪嫁,跟隨布木布泰(孝莊皇后)嫁給了皇太極。在這之後,蘇麻喇姑陪著孝莊皇后經歷了一次次的皇位更迭。
Δ蘇麻喇姑
皇太極駕崩之後,因為死的太突然,還沒有留下任何的傳位遺書。所有有資格獲得皇位的人,全部虎視眈眈,其中最有資格獲得皇位的是多爾袞與豪格。他們分別掌握著八旗中的兩白旗與兩黃旗,然而皇太極駕崩的時候正是滿清入關的重要時刻。
為了保持滿清八旗內部的統一,鄭親王代善提議暫時由福臨(順治皇帝)接掌皇位。這其中全部都是憑藉著孝莊皇后在其中週轉,最後多爾袞也宣佈退出皇位爭奪。為了獲得這些掌權之人支援孝莊皇后母子,完全是憑藉著孝莊皇后自己來運作。
Δ孝莊皇后
後世之人甚至稱孝莊皇后與多爾袞有姦情,就是因為多爾袞突然的轉向。孝莊皇后在這裡面所受到的痛苦,唯獨可以與蘇麻喇姑傾訴。蘇麻喇姑從小作為孝莊皇后的貼身侍女,自從孝莊皇后嫁給皇太極之後,兩人完全是互相依靠。在蘇麻喇姑陪伴孝莊的幾十年裡面,蘇麻喇姑的地位已經不是主僕,在私底下與孝莊以姐妹相稱。
但是後來為什麼流傳出了蘇麻拉姑嫁給了康熙皇帝,這都是因為在《康熙王朝中》設定的情節。其實這些都是為了電視需要,蘇麻喇姑真正的年齡要比孝莊皇后大一歲,比康熙皇帝要大了四十二歲,康熙一直是把蘇麻拉姑作為額娘來看待。
從另一方面來看,蘇麻拉姑是康熙王朝裡面地位最特殊的女人之一。在地位上與孝莊皇后情同姐妹,還是康熙皇帝的啟蒙老師。所以沒有人可以配得上蘇麻喇姑的身份,她到死都沒有嫁。
在孝莊皇后薨天后,蘇麻喇姑悲痛萬分。康熙皇帝為了緩解蘇麻喇姑的情緒,將十二皇子交由蘇麻喇姑撫養。在康熙時候,皇子只可以由嬪妃地位以上的人才可以撫養,可見康熙對蘇麻拉姑的重視程度。
Δ康熙與孝莊皇后
蘇麻喇姑也瞭解康熙皇帝的意思,對於照顧十二皇子可謂是盡心盡力。在雍正登上皇位之前,皇子之間互相爭奪,十二皇子是少有的保持中立的人。在雍正登基之後,十二皇子非但沒有受到迫害,反而受到了封王。這其中離不蘇麻喇姑對他的影響!
等到十二皇子成人後,蘇麻喇姑也已經體弱多病,但是蘇麻喇姑一生生病都不願意吃藥,康熙皇帝急得團團轉。然而就在不久之後,蘇麻喇姑與世長辭。康熙皇帝將蘇麻喇姑以嬪妃的禮儀下葬。
對康熙來說,蘇麻喇姑是除了孝莊皇后以外,對他影響最大的人。但是蘇麻喇姑一直都認為自己是個奴婢,無論是服侍康熙還是孝莊都是盡心盡力,所以一生都沒有出嫁。其中還有個原因,與孝莊在一起經歷了皇帝更迭等等坎坷,不願意離開孝莊皇后,所以一直不願意出嫁。
回覆列表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蘇麻喇姑以九旬高齡去世。康熙按嬪禮為蘇麻喇姑辦理喪事,並將其靈柩與孝莊文皇后置於一處。
第一,從身世年齡看。蘇麻喇姑是蒙古族科爾沁部人,出身貧苦牧民之家。她名叫蘇墨爾,被稱為“蘇麻喇姑”。年僅13歲的孝莊嫁給皇太極,將年紀相近的蘇麻喇姑作為隨身侍女帶到盛京瀋陽。
康熙帝生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比蘇麻喇姑小40歲左右,他們應是祖孫輩分的關係。蘇麻喇姑聰明好學,也有悟性,通蒙古語和滿語。寫一手漂亮的滿文。孝莊選她為玄燁“手教國書”。玄燁幼時,“賴其訓迪,手教國書”。蘇麻喇姑是康熙帝的啟蒙老師。
第二,從主僕關係看。先講兩件事。其一,孝莊派隱瞞真實身份的“三位滿族婦女”,去向耶穌會士湯若望求醫,患者很快病癒。求醫病癒者就是順治帝的未婚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孝莊派蘇麻喇姑給湯若望送去厚禮表示謝意。其二,福臨大婚後,內大臣席納布庫對蘇麻喇姑不滿,路遇蘇麻喇姑,將她捶楚致傷,太后託言墜馬,令御醫調治。這說明蘇麻喇姑有時騎馬出宮,為太后辦事。
第三,從撫子經歷看。蘇麻喇姑不僅撫育孝莊的兒子福臨、孫子玄燁,而且撫養其曾孫、康熙帝第十二子履親王允祹(táo)將近10年。清后妃中嬪以上主位(含嬪),均可撫養皇子,蘇麻喇姑撫養皇十二子允祹,當是以嬪的地位行事。允祹生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生母是萬琉哈氏(享年97歲)。蘇麻喇姑先後照顧福臨、玄燁、允祹三代皇子,長達62年,是清宮早期一位身份和地位都很特殊的宮女。
第四,從情感稱謂看。孝莊寡居44年,身歷五朝,飽經風雨,蘇麻喇姑陪侍左右。福臨有時經月不見母親,玄燁住在宮外避痘,常由蘇麻喇姑前去照看。孝莊雖身為國母,位極至尊,但作為一位女性,不能沒有可訴衷腸之人,而聰穎伶俐、善解人意的蘇麻喇姑,則以一顆在情感上同樣欠缺的心伴慰著她,是孝莊可以無話不談的閨密和知己。時宮中稱蘇麻喇姑為“額涅媽媽”(“額涅”,是滿語“額娘、母親”的意思,也可用來泛稱年長的婦人)。還稱其為格格、額娘、母姑,如同家人。蘇麻喇姑的這幾種稱謂,體現出她同孝莊、玄燁及其兒女們之間的關係。玄燁稱其為“額涅”,皇子、公主們則稱其為“媽媽”,合乎情理。蘇麻喇姑沒有子女,她對照料多年的玄燁懷有祖母之愛。
從患病葬禮看。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八月末,蘇麻喇姑患“血痢”,日瀉十餘次,夜間五六次。康熙帝降旨:“著十二阿哥(允祹)日夜看護。”蘇麻喇姑去世後,被“葬以嬪禮,瘞於昭西陵側,以示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