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9
回覆列表
  • 1 # 情感博主阿呆

    啥?愚人節怎麼過?

    當然是整人了,整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招

    整蠱朋友

    “工作室來電話說,單元要發購物券,請咱們科的人員連忙已經往領。”“今天出差降臨你這裡,晚上一起吃頓飯。”……這類假訊息、蒙人謊話是每年愚人節必須具備的節目,但仍年年都照舊有人壽招。“整人專業人士”之所以屢屢成功,是因為他們相識同事或朋友的個性,針對他們如怕領導、課本氣等獨特之處,假造假訊息,讓其上鉤。

    整閨蜜的妙招:

    要是你的閨蜜有男朋友,你可以一大早給你的閨蜜發一條資訊,然後簡訊的內容就是:昨天晚上你男朋友跟我在一起睡得,真的很對不起,昨晚我們都喝多了,然後就稀裡糊塗的睡了一晚上,不知道我們都做了什麼,這條簡訊的威力很大,你的閨蜜一定會十分的傷心難過,然後她的男朋友就遭殃了,這時候你可以十分開心的樂了,然後最後等著請你的閨蜜吃飯吧,嘿嘿。

    整蠱同事:

    最好是把同事電腦上執行的程式全都退出,再按鍵盤上的printscreen鍵,再把你截的圖影印到PPT內然後再儲存為圖片放到桌面上,右鍵點你儲存的這個圖片,選擇“設定為背景”,設定好之後桌面背景,設定好背景後有些圖片有重影,同時這些桌面上的檔案和資料夾還可以正常使用。

    現在我們來設定最關鍵的一步,把桌面上的圖示隱藏起來:在電腦桌面空白的地方點滑鼠右鍵,“檢視”、“顯示桌面圖示”,把“顯示電腦圖示”前面的勾去掉,現在來看一下效,重影的沒有了,點桌面上的所有程式都沒有了,只剩下你設定的背景了。

    現在來設定隱藏的工作列,右鍵點工作列,選擇“屬性”,在“工作列”內選擇“自動隱藏工作列”,然後點“應用”或“確定”就可以了,現在你的整人小招就設定完成了,等著看同事抓狂吧。

    整同學的妙招:

    你可以一大早起來去上自習,然後回到宿舍說一聲,今天老師有事沒來,大家放假一天,然後所有的同學都不去上課了,這種樂趣十分的好,但是可別真的使用啊,因為要被老師和學校懲罰的,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讓大家都沒有任何準備,然後快到上課的時候你一句話說我是騙你的,相信他們一定措手不及,肯定被整到,上課的時候估計教室只有你一個人。

  • 2 # 好故事不違人心

    愚人節也稱萬愚節、幽默節,愚人節。節期為公曆4月1日,是從19世紀開始在西方興起流行的民間節日,並未被任何國家認定為法定節日。

  • 3 # 莫曉張

    這個有很多種說法的,我知道的就有三種:

    一種是說,在1565年,法國國王查理九世頒佈法令改以1月1日為一年的開端,改變了過去以4月1日為新年的傳統。一些守舊派反對該改革,依然按照舊曆法在新曆4月1日送新年禮,慶祝新年。支援新年改革的人藉此對守舊派大加嘲弄,在當天給他們送假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假聚會。從此在4月1日捉弄人的習慣便流傳開來。當有人上當受騙的時候,捉弄他的人就會高呼“Poisson d"avril(四月惡作劇)”。

    第二種說法是:據古羅馬殘籍記載:羅馬在每年四月初舉行“蔓姜會”,某年“蔓姜會”,農業女神刻瑞斯之女普洛塞庇娜在極樂園採摘水仙花時,遇見冥府王普路託,兩人一見鍾情,互相示愛,普路託便娶普洛塞庇娜為冥府王后,當他們兩個返回地府時,普路託乃差使地府中之鬼怪發出嗤嗤之笑聲,以愚弄刻瑞斯,而刻瑞斯果被愚弄,她乃循著聲音的來源尋覓。因此,他們便以每年之“蔓姜會”為“愚人節”。

    第三種說法是在“不列顛百科全書”裡面記載著:“愚人節”乃是公元十五世紀革命之後始出現的一個說謊節日。那時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曾經建立一個“異端裁判所”,只要不是天主教徒就被視為異端,在每年四月一日處以極刑,也就是死刑。臣民們感到非常恐怖,於是每天以說謊取笑為樂,來沖淡對統治者之恐懼與憎恨。其後,沿用日久,演變為今日“愚人節”。

    後來改革開放之後,隨著新一代年輕人熱衷於西方的新鮮事物,愚人節聖誕節之類的西方節日在國內流行開來,直到今天!

  • 4 # 玩具大觀園

    愚人節起源於歐洲,但是國家、時間等說法不一。

    比如有說法稱起源於法國,當時法國採用了新的紀年法格里曆,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守舊派仍然在4月1日這天慶祝新年,改革派就在這一天透過給守舊派送假禮物等方式愚弄對方,4月1日互相愚弄之風自此流行。

    也有說法稱愚人節是因西班牙王菲利普二世進行宗教迫害,行刑的日子是每年4月1日,百姓在這天互相取笑以沖淡恐懼(愚人節在法國流行也有此說法)。

  • 5 # 內丘白藍鴿

    愚人節的由來

    愚人節April Fools’ Day,也叫做All Fools’ Day。有些人相信愚人節是為了慶祝季節變更,有些人則相信這是因為年曆的變更才形成的節日。古代文化,比如古羅馬和印度文化,都在4月1日左右慶祝胡新年。

    愚人節起源於法國。

     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曆(即目前通用的陽曆),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曆固執地在4月1日這一天送禮品,慶祝新年。

    從此人們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這成為法國流行的風俗。

    18世紀初,愚人節習俗傳到英國。後又被英國早期移民者帶到了美國。

    在這些國家,人們常常為歡度愚人節而組織家庭聚會。用水仙花和雛菊把房間裝飾一新。比如,典型的傳統做法是佈置假環境,如把房間佈置得像過新年一樣,等客人到來時則祝他們“新年快樂”,讓人驚訝欣喜。

     愚人節傳說故事

     一:在亞當神話說法中,當年上帝以洪水來毀滅世界,卻僅僅留下亞當的第三個兒子的後代諾亞,他以一條人造的大船,就是那艘諾亞方舟,保全了一家大小的生命,在洪水稍退之後,他放出一隻白鴿,向探出一條洪水消退之後的陸地,因為正好是4月1號,所以後人認為在這一天做毫無意義的事兒,就好像一隻白鴿做了白工一樣,行為愚蠢,這便成為愚人節的起源。

      二:比較大眾的說法呢,是說愚人節起源於法國。在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了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曆”,就是通用的陽曆。以1月1日為新年的開端,改變了過去以4月1日作為新年開端的立法,而在新立法推行過程中,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中改革,堅沿襲舊制,反拒絕更新。有沒有清王朝的既視感呀——

    這些老頑固們呢依舊在4月1日那天互贈禮物,組織慶祝新年的活動,然後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表示了森森的不開森,為了嘲弄這些老傢伙,聰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這天會給頑固派贈送假的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假的慶祝會,並把這些受愚弄的人稱之為“四月傻瓜”或者是“上鉤之魚”,此後,由於他們在這天的互相愚弄,日久天長,便成了法國流行的一種風俗,到了18世紀,這樣的風俗習慣又流傳到了英國,後來又被英國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三:當然啦,愚人節的起源還有很多說法。比如,宗教說法中就說,愚人節是公元15世紀宗教革命之後開始出現說謊的節日,當時,西班牙王腓力二世曾建立了一個異端裁判所,只要不是天主教徒就被視為異端,在每年的4月1日處以死刑,臣民們感到非常的恐怖,於是每天以說謊取笑為樂來沖淡對統治者的恐懼和憎恨,此後,這種習慣沿用日久,就成了今天的愚人節。

      四:還有一種說法是,認為這一習俗源於印度的的“詮俚節”,該節規定,每年3月31號的節日當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相開玩笑,互相愚弄欺騙以換得娛樂。

  • 6 # 姜岸城

    愚人節盛行於美國,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最早愚人節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最先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曆,即陽曆!以元月一日為一年的開始,但一些舊派反對這種改革,依舊按照4月1日送禮,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對守舊人的做法各種嘲弄!於是有人就在這天給他們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年會,然後把他們稱之為四月傻瓜,或上鉤的魚,從此他們就相互愚弄!成為風俗!後來這種風俗傳到英國,又被英國移民帶到美國。現在也成為東方很多國家喜愛的節日!愚人節玩笑也只能開到十二點,過了點還找樂子的人就是更大的傻瓜。也有版本說上帝曾經以洪水來毀滅世界,亞當的第三個兒子慧德的後代諾亞,用一條人造大船保全了一家的性命,洪水退了以後,諾亞想探一下陸地,便放出一隻白鴿,這天正好是四月一日,所以後人認為諾亞做了一件毫無意義的事,為愚人節的起源!也有蔓姜會的版本!也有說是為了紀念耶穌受難的日子,紀念他被無辜活活釘死!

  • 7 # 都是雞腿惹的禍

    “愚人節”你需要知道什麼? “愚人節”如何表白?“愚人節”惡搞與防惡搞策略?

    1,“愚人節”的來歷和發展?

    “愚人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較為集中的分兩種,一種源於印度,主要是情侶之間相互戲弄;第二次是源自法國,這一天組織活動,接受新思想的人都去給守舊的人送假禮物,大加嘲弄。隨著發展與傳播,特別是有些地方針對“愚人節”的推崇、評比導致社會發生混亂,比如節日最初被傳到美國時,任何人都可以製造駭人聽聞的假訊息,而不用負責,並且給最能騙的人頒獎最終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現在人們已經比較理性,“愚人節”期間的愚弄和欺騙已經不會再像過去那樣離譜,而是以輕鬆搞笑為主題和目的。

    2,“愚人節”如何來表白呢?

    “愚人節”就是開著玩笑說真心話的日子!

    如果連“愚人節”都沒有人向你表白,那你就是真的沒有人喜歡了!借“愚人節”的名義送禮物表白、朋友都在場的時候表白、邀請他/她幫你買情侶禮物、發吸引人的簡訊(比如下面的)、買花或戒指讓他/她幫你看護、當然你需要付出真心。另外就是最好了解一下對方的性格,如果對方是一本正經的性格,你要小心,避免“愚人節”表白弄巧成拙。

    •有些玩笑,開著開著,就認真了。比如,我喜歡你。

    •你不在的日子裡,你都不知道這一天我是怎麼過的。

    •我覺得咱倆真的不適合朋友,你還是改行做我老婆吧!

    •有一種眼淚叫難以割捨,有一種凝眸叫不能忘懷,有一種深情叫心碎腸摧,有一種牽掛叫月下徘徊,有一種相思叫望穿秋水,有一個我叫愛你久久!

    •你瘦的時候在我心裡,胖了就在裡面卡著出不來了。

    •我不會和你道歉,我只會跟你表白。

    •我昨晚夢見你了,不知是你想我了還是我想你了。

    •你過來!我有場戀愛想跟你談一下!

    •喜歡是放肆,但是抱歉,我對你只能剋制。

    •你為什麼這麼庸俗,老是發自拍,害我看了好幾遍,手都酸了。

    •你最可愛,我說時來不及思索,但思索之後,還是這樣說。

    •你幹嘛還這麼自戀呀,老發自拍,害得我老想看。

    “愚人節”惡搞與防惡搞策略?

    每到這一天,總有那麼一些人,不是被人整,就是在整別人的路上,注意: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多看整蠱攻略,多一些防範意識!

    •如果當天有人請你吃口香糖,你得注意了,這有可能是塊橡皮泥......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要是當天你發現有個人形一樣的垃圾,你得淡定。它有可能是假的~

    •把你朋友的桌面截圖設定為桌面,把桌面上所有圖示全部隱藏起來,然後 看著他抓狂的重啟電腦吧!

    •當你準備睡覺時打開臺燈,發現有隻小強在裡面...嗯,這可能是假的。可能...

    •夾心餅乾:把夾心餅乾拆開,擠點牙膏/芥末進去,然後做出悠哉悠哉的樣子,與大家共享即可

    •雞湯浴:去超市買一盒濃湯寶,去浴室擰開花灑的蓮蓬頭,將濃湯寶放入蓮蓬頭,保持鎮定,耐心等待

    •假手指頭:準備一根假的手指頭,故意讓人去碰,然後就假裝斷掉了

    •不動人,自己裝扮成假人,隨時整蠱,但這個需要表演能力

    •假意表白

    ……被整蠱的那個人,也要珍惜那個偶爾還會捉弄你的人啊!願意捉弄你是因為沒把你當外人啊!

    整人有風險,惡搞需謹慎!愚人節不要玩的太過火哦!不然...後果很嚴重!

  • 8 # 文案你要的

    每年的四月一日,是西方的民間傳統節日——愚人節(April Fool"s Day),也稱萬愚節。對於它的起源眾說紛紜:一種說法認為這一習俗源自印度的“詮俚節”。該節規定,每年三月三十一日的節日這天,情侶之間互相愚弄欺騙來娛樂。較普遍的說法是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曆(即通用的陽曆),以一月一日為一年的開端,改變了過去以四月一日作為新年開端的歷法。新曆法推行過程中,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仍沿襲舊曆,拒絕更新。

    他們依舊在四月一日這天互贈禮物,組織慶祝新年的活動。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聰明滑稽的人在四月一日這天給頑固派贈送假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假慶祝會,並把這些受愚弄的人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之魚”。以後,他們在這天互相愚弄,日久天長便成為法國流行的一種風俗。該節在十八世紀流傳到英國,後來又被英國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起初,任何美華人都可以炮製駭人聽聞的訊息,而且不負絲毫的道德和法律責任,政府和司法部門也不會追究。相反,誰編造的謊言最離奇、最能騙取人們相信,誰還會榮膺桂冠。這種做法給社會帶來不少混亂,因而引起人們的不滿。人們節日期間的愚弄欺騙已不再像過去那樣離譜,而是以輕鬆歡樂為目的。[1]

    愚人節這天玩笑只能開到中午12點之前,這是約定俗成的嚴格規矩。過了中午還找樂子的人是一個比被他取笑的人還大的傻瓜。過了鐘點還開玩笑的人會立刻碰釘子,自找沒趣兒。有一首小詩是這樣描述的:愚人節已過十二點,你這個大傻瓜來得晚。待到來年愚人節,你將是最大個的大笨蛋。

  • 9 # A怡居

    愚人節是個幽默節,西方社會民間傳統節日。日期是4月1日。這一天,人們可以開玩笑愚弄周圍的人。上當者知道受愚後恍然大悟。引起大家會心的笑聲。但也不能過頭!

    愚人節的起源眾說紛紜:一種說法認為這一習俗源自印度的“詮俚節”。該節規定,每年三月三十一日的節日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開玩笑、互相愚弄欺騙以換得娛樂。

    較普遍的說法是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曆,即通用的陽曆,以一月一日為一年的開端,改變了過去以四月一日作為新年開端的歷法。新曆法推行過程中,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仍沿襲舊曆,拒絕更新。他們依舊在四月一日這天互贈禮物,組織慶祝新年的活動。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聰明滑稽的人在四月一日這天給頑固派贈送假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假慶祝會。以後,他們在這天互相愚弄,日久天長便成為法國流行的一種風俗。

    該節在十八世紀流傳到英國,後來又被英國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起初,任何美華人都可以炮製駭人聽聞的訊息,而且不負絲毫的道德和法律責任,政府和司法部門也不會追究。相反,誰編造的謊言最離奇、最能騙取人們相信,誰還會榮膺桂冠。這種做法給社會帶來不少混亂,因而引起人們的不滿。人們節日期間的愚弄欺騙已不再像過去那樣離譜,而是以輕鬆歡樂為目的。

    還有個時間限制,中午十二點前,此後就不能再開玩笑了。

  • 10 # 蜜糖貓咪

    16世紀中葉,法國一直以4月1日為新年。但是從1564年起,法國宣佈採用改革後的新年記法,規定1月1日為新的一年的開始,但是這一曆法受到一些守舊者的強烈牴觸,他們無視新曆,依舊把4月1日看作新年。於是,改革派對這些守舊者大肆嘲諷,為了捉弄他們,專門在這些天送給他們假的禮品,邀請他們參加招待會,並稱他們為“四月愚人”,所以,久而久之,愚人節!

    想問一下,今年誰過了愚人節,也許是2020經歷了太多,大家好像都在夢中一般,本身已經很難了,與往年虛假的,希望看到別人騙後的失落感而特意編造謊話的小歡喜不同。

    我更記住的是屬於張國榮的4月1,還有2018年26名,2019年19名還沒來的及過愚人節,生命終止在前幾天的消防英雄......一路走好!

  • 11 # 大師之聲致敬經典

    說到愚人節父輩肯定是不感興趣的,但是對於我們這輩來說都很感興趣,下面說說愚人節是如何來的。愚人節是從西方過來的,法國國王查理九世採用新紀年法的時候,以元旦作為新的一年的開始,而不是原先的四月一日。那些守舊派反對改革,依然在四月一日送新年禮物,革新者就會作弄這些人,稱為四月之愚。也是四月初的惡作劇,好多人都在這一天送假禮物,邀請去假的宴會,從此4月1日變成了法國流行的節日。後來愚人節就這樣從外國帶到了中國。愚人節到中國後很快被傳開,愚人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樣的,不過愚人節也給那些沒有勇氣表白的人創造了機會,趁著愚人節表白一下,答應就算答應了;不答應也算是過愚人節了,以後見面不會尷尬。就衝著這一點講我感覺愚人節還是很不錯的,你們覺得呢?提前祝大家愚人節快樂,愚人要適度尺寸把握好,更祝願那些愚人節表白的都能成功。你們認為呢?

  • 12 # 為青春Fight

    轉眼間,又準備到了一年一度的愚人節啦,愚人節是每年的四月一日,大家知道,在愚人節這天,人們都會以多種方式開周圍人的玩笑獲得歡樂,但大家知道愚人節是怎麼來的嗎?

    關於愚人節的由來,在學界上可謂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是說愚人節這一習俗源自印度的“詮俚節”。該節規定,每年三月三十一日的節日這天,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互開玩笑、互相愚弄欺騙以換得娛樂。

    另一種是較普遍的說法,是說“愚人節”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以一月一日為一年的開端,改變了過去以四月一日作為新年開端的歷法。但在新曆法推行過程中,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仍沿襲舊曆,拒絕用新法。

    在四月一日這天人們互贈禮物,組織慶祝新年的活動。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聰明滑稽的人在四月一日這天給頑固派贈送假禮物,邀請人們參加假慶祝會,並把這些受愚弄的人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之魚”。故愚人節也稱“萬愚節”、“幽默節。”以後,人們在這天互相愚弄,日久天長便成為法國流行的一種風俗。該節在十八世紀流傳到英國,後來又被英國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流行於西方民間節日,但並未被任何國家定為法定節日。

    在愚人節這天,許多人都會想到以多種方式開周圍的人的玩笑,當上當者得知是愚人節後才恍然大悟,所以這一天總會引起許多笑話,這也應該是愚人節最歡樂的一點。不過有些人開的玩笑開得過大而引起人們的恐慌,也會讓人覺得心裡不舒服。現在,每年過愚人節,人們都會以輕鬆歡快的方式為目的,不再像過去那麼離譜了。

  • 13 # 小娛資訊

    愚人節(April Fool"s Day或All Fools" Day)也稱萬愚節、幽默節,愚人節節期為公曆4月1日,是從19世紀開始在西方興起流行的民間節日,並未被任何國家認定為法定節日。在這一天人們以各種方式互相欺騙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後才揭穿並宣告捉弄物件為“愚人”。玩笑的性質極少包含實質惡意,但個別玩笑由於開得過大而引起人們的恐慌,產生較大規模反響及衍生成為(傳媒)謠言和都市傳說,所以對於人們來說一般會加以避免如災難之事的玩笑。

  • 14 # 初氏易醫初天麟496

    每年4月1日,是西方的民間傳統節日——愚人節。這是個謊言的節日,所有的事實和假設都看起來那麼可疑。你聽到:“開會了”,或“我請你吃飯”,甚至“我愛你”,都要將信將疑地問一句:是真的嗎?否則,結果很有可能讓你大感意外呀!那愚人節是怎麼來的呢?

    愚人節來歷

    愚人節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曆(即目前通用的陽曆),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曆固執地在4月1日這一天送禮品,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聰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給他們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並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的魚”。從此人們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為法國流行的風俗。18世紀初,愚人節習俗傳到英國,接著又被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愚人節趣聞

    愚人節時,人們常常組織家庭聚會,用水仙花和雛菊把房間裝飾一新。典型的傳統做法是佈置假環境,可以把房間佈置得象過聖誕節一樣.也可以佈置得象過新年一樣,待客人來時,則祝賀他們“聖誕快樂”或“新年快樂”,令人感到別致有趣。

    愚人節宴會

    黃水仙,愚人節象徵

    4月1日的魚宴。也是別開生面的。參加色宴的請帖,通常是用紙板做成的彩色小魚。餐桌用綠、白兩色裝飾起來.中間放上魚缸和小巧玲瓏的釣魚竿,每個釣竿上系一條綠色飄帶,掛著送給客人的禮物——或是一個精巧的賽璐珞魚,或是一個裝滿糖果的魚籃子。不言而喻,魚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魚做成的。

    不過愚人節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互相開玩笑,用假話捉弄對方。有的人把細線拴著的錢包丟在大街上,自己在暗處拉著線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撿起錢包,他們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錢包拽走。還有人把磚頭放在破帽子下面擱在馬路當中,然後等著看誰來了會踢它。小孩們會告訴父母說書包破了個洞,或者臉上有個黑點.等大人俯身來看時,他們就一邊喊著“四月傻瓜”。一邊笑著跑開去。總之,每逢愚人節這一天,動物園和水族館還會接到不少打給菲什(魚)先生成萊昂(獅子)先生的電話,惹得工作人員掐斷電話線,以減少麻煩。

  • 15 # Devilliver

    每年的四月一日,是西方的民間傳統節日——愚人節(April Fool"s Day),也稱萬愚節。對於它的起源眾說紛紜:一種說法認為這一習俗源自印度的“詮俚節”。該節規定,每年三月三十一日的節日這天,情侶之間互相愚弄欺騙來娛樂。較普遍的說法是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曆(即通用的陽曆),以一月一日為一年的開端,改變了過去以四月一日作為新年開端的歷法。新曆法推行過程中,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仍沿襲舊曆,拒絕更新。 他們依舊在四月一日這天互贈禮物,組織慶祝新年的活動。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聰明滑稽的人在四月一日這天給頑固派贈送假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假慶祝會,並把這些受愚弄的人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之魚”。以後,他們在這天互相愚弄,日久天長便成為法國流行的一種風俗。該節在十八世紀流傳到英國,後來又被英國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起初,任何美華人都可以炮製駭人聽聞的訊息,而且不負絲毫的道德和法律責任,政府和司法部門也不會追究。相反,誰編造的謊言最離奇、最能騙取人們相信,誰還會榮膺桂冠。這種做法給社會帶來不少混亂,因而引起人們的不滿。人們節日期間的愚弄欺騙已不再像過去那樣離譜,而是以輕鬆歡樂為目的。[1] 愚人節這天玩笑只能開到中午12點之前,這是約定俗成的嚴格規矩。過了中午還找樂子的人是一個比被他取笑的人還大的傻瓜。過了鐘點還開玩笑的人會立刻碰釘子,自找沒趣兒。有一首小詩是這樣描述的:愚人節已過十二點,你這個大傻瓜來得晚。待到來年愚人節,你將是最大個的大笨蛋。

  • 16 # 陌生的蘋果

     相傳距人類始祖亞當之後約一千六百五十年間,上帝以洪水來毀滅世界,但僅留下亞當的第三個兒子慧德的後代挪亞,他以一條人造的大船保全了一家大小的生命。洪水稍退之後,挪亞便放出一隻白鴿,想探求一塊洪水消退之後的陸地,因為這一天正好是4月1日。所以後人認為,在這一天去做一種毫無意義的事,就好像一隻白鴿做了白工一樣,行為愚蠢。為“愚人節”之起源。

  • 17 # 哎呦我去027

    每年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國的民間傳統節日——愚人節。愚人節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曆(即目前通用的陽曆),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曆固執地在4月1日這一天送禮品,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 聰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給他們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並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的魚”。 從此人們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為法國流行的風俗。後來,傳到我們過國度,就這樣,四月一號就成了全世界的愚人節。

  • 18 # 笑笑31860

    愚人節是一個外華人的節日公佈我們中國真的沒有太大的關係。所以我不太清楚,我比較清楚的是中國傳統的節日起源。

  • 19 # 紫蝶213712185

    1582年,法國國王查理九世決定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高利曆(即通用的陽曆),以元旦為新的一年的開始,改變了過去以四月一日為新年的開端。但一些守舊派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的歷法在這天送新年禮,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把守舊派這些做法大加嘲弄,給他們送假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假的聚會。從此,在這天捉弄人便流傳開來。當人上當受騙的時候,捉弄他的人會大聲叫:“四月之愚”(“POISSON D’AVRIL”),意為“四月惡作劇”。聰明滑稽的人在四月一日就給他們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並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的魚”。 從此人們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為法國流行的風俗。18世紀初,愚人節習俗傳到英國,接著又被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 20 # 剛好是大叔

    “愚人節”是公元十五世紀宗教革命之後始出現的一個說謊節日。當時西班牙王腓力二世曾建立一個“異端裁判所”,只要不是天主教徒就被視為異端,在每年四月一日處以死刑。臣民感到非常恐怖,於是每天以說謊取笑為樂,來沖淡對統治者之恐懼與憎恨。其後,沿用日久,演變為今日的“愚人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旅行者1號一直向一個方向飛,若干光年後又飛回太陽系,能證明哪些科學理論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