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你好我是肖老師
-
2 # 劉文廣
隋文帝楊堅(公元541-604年),是隋朝的開國皇帝。弘農華陰(今陝西省華陰縣)人,其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北周時官至柱國大將軍,封為隋國公,楊堅承襲父爵。其女為北周宣帝(天元帝)宇文贊皇後。公元580年。北周宣帝死,他在關西士族支援下,以外戚身份入宮輔助政,任宰相,總攬大權,進封為隋王。革除宣帝時的酷厲苛刻之弊,深得人心。公元581年2月甲子日,他廢黜九歲的北周靜帝宇文闡,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後改為長安,改年號為開皇。
在位期間,他勵精圖治,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諸如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度等措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開皇七年(公元587年)楊堅滅亡後梁,一年後下詔伐陳。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滅亡陳,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楊堅篡周代隋,將分裂了近三百年的南北朝歸於一統,清掃宇內,長驅突厥,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疆域遼闊,國力強盛世被尊為“聖人可汗”,可謂絕世梟雄。
楊堅兄弟共四人。楊堅為大哥。
二弟楊整在北周明帝宇文毓朝就以軍功獲賜爵陳留郡公,位開府、車騎大將軍。不過,公元576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率七路大軍伐齊,楊整從徵,在圍攻晉陽時不幸陣亡。其時楊整熱衷於軍事征戰,擅長於軍事,淡漠錢權名利,緊隨宇文邕征戰四方。與楊堅較疏遠。
三弟楊瓚,字恆生,一名慧。楊瓚在北周時因為其父楊忠的軍功而得封竟陵郡公,並尚北周武帝妹順陽公主成為駙馬,後進封邵國公。隋書稱楊瓚“貴公子,又尚公主,美姿儀,好書愛士,甚有令名於當世,時人號曰楊三郎。”北周武帝宇文邕 對其一直青眼有加。公元576年的伐齊之戰,基本所有王公貴族都跟隨參與了,北周武帝宇文邕喜歡和信任楊三郎,獨留他在家守衛都城,親暱地對他說:“六府事殷,一以相付。朕將遂事東方,無西顧之憂矣。”後北周武帝宇文邕平齊歸來,進封楊三郎為邵國公。周武帝崩,周宣帝即位,楊三郎又升任吏部中大夫,授上儀同的稱號。 楊堅入宮主政始讓兒子楊勇暗中通知楊三郎入朝襄助。楊三郎堅拒:“作隋國公恐不能保,何乃更為族滅事邪?”。楊堅沒有怪罪任相後升楊三郎任大將軍,不久,又升他任大宗伯,修撰禮法和典章,晉封上柱國,授予邵國公的爵位。楊三郎還是不配合,多次暗籌劃陰謀要殺掉楊堅。楊堅仍寬容,受禪稱帝后,對之以禮相待,還封他為滕王,任命其為雍州牧。兄弟私下裡相見,楊堅總是親熱地稱呼他為“阿三”,招呼他坐在一起。楊三郎受妻子順陽公主影響,還是對兄長篡周代隋之事憤憤不平,暗中施行巫蠱詛咒之事,詛咒楊堅早死,祈求北周復興。楊堅勒令楊三郎與妻子離婚,楊三郎拒絕了。不得已,楊堅將順陽公主從屬籍中除,並減少了對楊三郎的恩賜和寵信。 公元591年,楊三郎跟隨楊堅到慄園遊玩,喝了楊堅準備好的毒酒,暴薨,時年四十二歲。
四弟楊爽字師仁,小字明達。年幼時以太祖軍功封同安郡公。楊堅任丞相時,拜大將軍、秦州總管。轉授蒲州刺史,進位柱國。楊堅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後,立為衛王。遷雍州牧,領左右將軍。不久,遷右領軍大將軍,權領幷州總管,後轉涼州總管。開皇二年(582)五月,突厥沙缽略可汗聚集本部兵及阿波等4可汗兵共 40萬突入長城,十二月進至武威(今屬甘肅)、金城、天水、延安等地,掠奪而還。開皇三年,隋文帝命楊爽為行軍元帥,率軍分道反擊突厥。楊爽親率李充節等 4將打擊沙缽,大破沙缽略軍,俘千餘人,沙缽略可汗受重創潛逃。隋文帝賜楊爽真食梁安縣千戶。開皇六年(586),復為元帥,率步騎15萬出合川,突厥遁逃,返回。開皇七年病卒,時年25,追贈太尉、冀州刺史,諡號“昭”。
帝皇之家與普通人家大不同,其家中人人必被捲入政治的漩渦之中。楊堅亦然。為了自己的帝位鞏固,即使親兄弟親人間有時候也必須刀兵相見。可以看出楊堅雖然與親弟弟們關係不是很親熱,甚至毒死自己的親弟弟,但都是為了自己的帝位穩固,江山一統。這也有力說明了封建社會的落後愚昧與殘酷性。
-
3 # 楓葉0829
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 [1] -604年8月13日),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隋朝開國皇帝,開皇元年(581年)至仁壽四年(604年)在位。其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北周武帝時封為隨國公,楊堅承襲父爵。北周宣帝繼位,以楊堅為上柱國、大司馬,位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開皇。兄弟五人,楊堅排行老大,
二弟 蔡景王楊整,楊堅同母弟三弟 滕穆王楊瓚,楊堅同母弟四弟 道宣王楊嵩,楊堅異母弟五弟 衛昭王楊爽,楊堅異母弟二弟楊整北周明帝時,憑藉父親軍功,任開府儀同三司、車騎大將軍,襲封陳留郡公。建德五年,隨北周武帝攻打北齊,戰死於幷州。由於戰死較早,並未有與楊堅不和的史實傳出。
三弟楊瓚在北周時因為其父楊忠的軍功而得封竟陵郡公,並尚北周武帝妹順陽公主,後進封邵國公。隋書稱楊瓚“貴公子,又尚公主,美姿儀,好書愛士,甚有令名於當世,時人號曰楊郎。”史載楊瓚於隋文帝稱帝前害怕其篡位未成而株連同宗,因此曾數次陰謀圖害隋文帝。這個不和的原因就比較簡單了,楊瓚認為楊堅篡位會失敗禍害全族。
四弟楊嵩在北周時以其父的軍功而得封興城郡公,早卒。
五弟楊爽在隋朝建立後,由於從小被嫂嫂獨孤皇后撫養,所以深得楊堅寵愛和重用。被封為衛王,上柱國,擔任雍州牧,領左右將軍。不久,遷右領軍大將軍,權領幷州總管,後轉涼州總管。開皇初兩次領軍出征突厥,大勝而歸。587年去世,年僅24歲。
-
4 # 小魚讀史
史料記載隋文帝楊堅共有兄弟五人,分別是楊堅、楊整、楊慧(又名楊贊)、楊嵩、楊爽。581年,隋國公楊堅兵不血刃的奪了北周天下,實現了疆土南北統一,改國號隋,做了皇帝。隋文帝文治武功,開創三省六部制中央集權制度,科舉取士選拔人才,其子開鑿大運河,奠定了隋唐政經繁榮昌盛的基礎
隋朝疆域圖
楊堅吸取北周宇文氏沒有強根固本的教訓,楊堅封弟弟楊慧為滕王,另一個弟弟楊爽為衛王兼雍州牧,封兩個侄子楊靜和楊智積分別為道王和蔡王,老二楊整和四弟楊嵩在楊堅還沒稱帝時就戰死了。隋王朝成為楊氏的家天下。
隋文帝楊堅
從史書記載看:楊堅不但對兄弟很夠意思,而且還寬宏大度。
楊堅的三弟楊瓚在北周時,因受周武帝的喜愛並娶了周武帝妹子,後進封邵國公。史書記載,楊瓚在隋文帝稱帝前害怕他篡位不成株連到家人,曾數次陰謀圖害楊堅。
楊堅稱帝后,楊贊受妻子枕頭風的影響,對兄長篡周代隋之事憤憤不平,暗中施行巫蠱詛咒之事,詛咒楊堅早死,祈求北周復興。不得已,楊堅將順陽公主從屬籍中除,並減少了對楊讚的恩賜和寵信。公元591年,楊贊跟隨楊堅到慄園遊玩時暴薨,時年四十二歲。
有人說隋文帝楊堅與兄弟不和,大概就是說的和三弟楊讚的事兒。 就算平常百姓家,兄弟之間尚有遠近親疏之分,何況帝王家事,為了萬人之上的權柄,父子刀兵相見屢見不鮮,政見不同而兄弟鬩於牆,就更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兒。
老二楊整有三子:楊智積、楊智明、楊智才。由於父親生前與楊堅關係不是很融洽,母親與獨孤皇后矛盾很深,他謹慎處事,低調、喜靜,唯以讀書為樂,楊堅瞭解到情況,召他還京,不讓他擔任任何職務。楊智積在京師闔門自守,非朝覲不出。隋朝末年,楊智積從駕江都,鑑於隋煬帝疏薄骨肉,惴惴不安而病,不肯就醫。臨終說了一句:“吾今日始知得保首領沒於地矣。”
楊智積的弟弟楊智明、楊智才原本被楊堅封為高陽郡公,開封縣公。隋煬帝楊廣以“交遊”罪名,將二人奪爵。
楊瓚有子楊綸,楊爽有子楊集。楊綸和楊集也在隋煬帝朝遭到楊廣的猜忌,因憂懼,請術士為自己章醮以祈福,被人告發,雙雙被除名為民,遠徙邊郡躲災去了。 隋煬帝第三次東征高句麗時,楊綸曾上表請從軍自效,隋末攜妻子逃亡到了儋耳縣 (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後歸大唐,封懷化縣公。
-
5 # Eleazarchen
1.隋文帝楊堅兄弟三人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貌合神離的樣式不管不顧楊堅感受。
楊堅親兄弟三人是楊堅楊整楊贊,楊堅與楊整關係不好到妯娌之間也不合,楊堅夫人獨孤氏、楊整夫人尉遲氏,因楊堅輔政卻得到尉遲家岳父的反對,而楊整也是同路人,楊堅真的是恨楊整之牙癢,與父母當面說稱帝后刺楊整為“悖”逆,但從未這樣做還封其楊整為蔡景王(中國古代王爵之一),由楊整之子楊智積繼承爵位,做為大哥的楊堅還是心地善良。
2,楊贊人稱楊三郎與楊堅的不合,也可以說是阻擋楊堅仕途發展。楊贊去了南北朝北周時代工作,而且取得了軍功,順便取了周武帝(宇文邕第三位皇帝)的妹妹順陽公主,而且一路仕途光明高長,《隋書》講他真的高富帥級的男朋友,瓚少年時長得美姿儀,風度翩翩,又好書愛士,有令名於當世,人稱“楊三郎”。很得周武帝賞識成為北周附馬,楊贊對北周無二心緊緊跟隨,而且與順陽公主是帥哥美女的恩愛。而楊堅這邊的獨孤家女兒伽羅家世不錯,其姐姐明帝皇后,由於周文商宇文泰的姪子宇文護的做事極端,其楊堅的大姨姐夫明帝被殺,而且岳父獨孤信被奪兵權心裡抑鬱自殺,其做女胥的楊堅免為其難,與獨孤伽羅共度難關。
3.兄弟一場各有各自事業打理,互不幫忙,還不如獨自一人。楊堅曾說:“當時實不可耐,羨人無兄弟”。沒有兄弟,孤孤單單,看起來並不那麼美。怎麼講有兄弟比沒有好,如同現時代的獨生子已獨食習慣了,很少想到別人或怎麼樣……。做為大哥的楊堅也是做到了,因為畢竟是長子家庭擔當出面都是主角,雖然兄弟不合各有自己的事業打理,但在外畢竟是親兄弟,楊贊長的英俊瀟灑玉樹臨又好書愛士、姿態美。對楊堅稱帝非常不爽,百般阻礙還揚言殺害哥哥楊堅,周宣帝即位時楊贊在北周也被封吏部中大夫,楊堅入朝讓楊贊跟隨遭其楊贊拒絕,曾惡狠狠地說:“作隋國公恐不能保,何乃更為族滅事邪?”楊堅沒有計較兄弟之間矛盾,上任後讓楊三郎任大將軍,之後又升任為任大宗伯,修撰禮法和典章,晉封上柱國,授予邵國公的爵位。楊堅與其同父同母的的兄弟之間的分分合合,同父異母的兄弟不再去敘說了,楊堅父親共有九子,這些兄弟們是父親楊忠的堅強後盾,少年時的楊忠容貌俊美,身材魁梧,武藝絕倫,有將帥之略。楊三郎很隨父親的。
回覆列表
隋文帝楊堅篡周代隋,將分裂了近三百年的南北朝歸於一統,清掃宇內,長驅突厥,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疆域遼闊,國力強盛世被尊為“聖人可汗”,可謂絕世梟雄。
隋文帝楊堅的四個弟弟,也個個出類拔萃。
這四個弟弟中,老二楊整、老三楊瓚,是楊堅的同母弟,同為呂苦桃所生。
老二楊整在北周明帝宇文毓朝就以軍功獲賜爵陳留郡公,位開府、車騎大將軍。
不過,公元576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率七路大軍伐齊,楊整從徵,在圍攻晉陽時不幸陣亡。
也就是說,楊整並沒有看到大哥楊堅登位稱帝就掛了。
老三楊瓚倒是看到大哥楊堅登位稱帝了,但他是反對大哥楊堅登位稱帝的。為了阻止大哥楊堅登位稱帝,他還曾設計要殺害大哥楊堅。
楊瓚為什麼會有這樣“反常”的反應呢?原因是楊瓚少年時長得美姿儀,風度翩翩,又好書愛士,有令名於當世,人稱“楊三郎”,得北周武帝宇文邕賞識,娶了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妹妹順陽公主,成為了北周駙馬爺。
北周武帝宇文邕對楊三郎有多愛呢?
公元576年的伐齊之戰,基本所有王公貴族都跟隨參與了,北周武帝宇文邕喜歡和信任楊三郎,獨留他在家守衛都城,親暱地對他說:“六府事殷,一以相付。朕將遂事東方,無西顧之憂矣。”
北周武帝宇文邕平齊歸來,進封楊三郎為邵國公。
周武帝崩,周宣帝即位,楊三郎又升任吏部中大夫,授上儀同的稱號。
周宣帝崩,楊堅入宮主政那會兒,考慮到“打虎還要親兄弟,上陣尚須父子兵”,讓兒子楊勇暗中通知楊三郎入朝襄助。
楊三郎堅拒,惡狠狠地說:“作隋國公恐不能保,何乃更為族滅事邪?”
楊堅沒有計較,自己任相後,升楊三郎任大將軍,不久,又升他任大宗伯,修撰禮法和典章,晉封上柱國,授予邵國公的爵位。
楊三郎還是不配合,多次暗籌劃陰謀要殺掉楊堅。
楊堅終究是真命天子,對弟弟三郎非常寬容,受禪稱帝后,對之以禮相待,還封他為滕王,任命其為雍州牧。
兄弟私下裡相見,楊堅總是親熱地稱呼他為“阿三”,招呼他坐在一起。
楊三郎受妻子順陽公主枕頭風的影響,還是對兄長篡周代隋之事憤憤不平,暗中施行巫蠱詛咒之事,詛咒楊堅早死,祈求北周復興。
這就沒辦法了。
楊堅勒令楊三郎與妻子離婚。楊三郎拒絕。
不得已,楊堅將順陽公主從屬籍中除,並減少了對楊三郎的恩賜和寵信。
公元591年,楊三郎跟隨楊堅到慄園遊玩,可能是喝了楊堅準備好的毒酒,暴薨,時年四十二歲。
楊堅的四弟楊嵩比楊堅的二弟楊整死得還早,死前,憑藉父親楊忠的軍功封興城郡公。
楊堅稱帝后追封這位弟弟為道王,追諡為“宣”。
諸兄弟之中,楊堅與五弟楊爽感情最好。
楊爽出生於公元563年,楊堅受禪時,他才18歲。此前,他一直為楊堅的妻子獨孤皇后所撫養。
楊堅登帝位後,封這位幼弟為衛王、上柱國、擔任雍州牧、領左右將軍。不久,遷右領軍大將軍,權領幷州總管,後轉涼州總管。
楊爽長相英武,很有指揮軍隊的才能。公元583年,他曾任行軍元帥,率軍分道出擊突厥。他本人出朔州(今屬山西)道,在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大破突厥沙缽略可汗軍,俘千餘人。公元586年,復為元帥,率步騎十五萬出合川,大捷而歸。
以楊爽的才能,如果活到隋末,肯定會成為楊林一類匡扶王室的英雄人物。
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公元587年,楊爽因病逝世,年僅25歲,追贈太尉、冀州刺史,諡號“昭”。
隋煬帝這四位叔父,除了四叔楊嵩身後無子,其他都是有兒子的。那麼,這些叔父的兒子又有哪些不同的遭遇呢?
楊整共有三子:楊智積、楊智明、楊智明。
楊整在平齊之戰中陣亡,被贈柱國、大司徒、冀定瀛相懷衛趙貝八州刺史,後又追封蔡王,諡曰“景”。楊智積就承襲了父親這些功爵。楊堅登帝位,加拜他為開府儀同三司,授同州刺史。
楊智積由於父親生前與楊堅關係並不是很融洽,母親尉氏與獨孤皇后的矛盾也鬧得很僵,他謹慎處事,低調、喜靜,唯以讀書為樂,在人前不斷貶損自己。
楊堅瞭解到他的情況,深相哀憐,徵召他還京第,不讓他擔任任何職任。
楊智積在京師闔門自守,非朝覲不出。隋朝末年,楊智積從駕江都,鑑於隋煬帝疏薄骨肉,惴惴不自安,得病後,不肯就醫。臨終,非常解脫地說了一句:“吾今日始知得保首領沒於地矣。”
楊智積的弟弟楊智明、楊智才原本被楊堅封為高陽郡公,開封縣公。隋煬帝楊廣繼位後,以“交遊”為罪名,將此二人奪爵。
楊三郎楊瓚有子楊綸;楊爽有子楊集。
楊綸和楊集也在隋煬帝朝遭到隋煬帝楊廣的猜忌,憂懼不知所為,請術士為自己章醮以祈福,結果被人告發,雙雙被除名為民,遠徙邊郡。
楊綸率諸弟散徙邊郡。在隋煬帝第三次東征高句麗時,他曾上表請從軍自效,但被郡司遏阻住了。隋末農民起義領袖林仕弘起兵,楊綸攜妻子逃亡到了儋耳縣 (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南灘)。後歸大唐,為懷化縣公。
楊集則在天下大亂之際,不知所終。
所以說,隋煬帝楊廣在天下危亡之時,乃是獨夫寡助,最終身敗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