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叮叮噹噹52
-
2 # 透世穿塵能洞天
我們講“孩子的好成績是靠自己學出來的,不是靠老師和家長教出來的,”是建立在孩子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的基礎上,而這種學習能力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而是透過老師的教育,家長的輔導而培養出來的。因此,家庭輔導孩子學習的方法尤為重要。這裡重點說說幾個方面的輔導方法。
1、如何檢查孩子的作業。
小學生需要老師或家長把好檢查作業這-關,失去有效的檢查,那麼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難以提高的。家長要學會正確的檢查方法,以培養孩子仔細認真、獨立思考的能力。我的做法是:
孩子讀-、二年級時,重點檢查字跡是否寫端正;做完作業時發現有不正確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體錯誤之處,而是說出大體範圍,如“做得不錯,但這個題有些不對的地方,你再看看。”或者在有問題的地方畫上-個小圓圈,讓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確的地方,以改之。若孩子找出來了,就稱讚孩子聰明、能幹。
三年級以後,重點檢查孩子做題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確,而計算的結果一般不檢查,由孩子自已確認。如果計算結果錯了,老師批改或考試時,判了xx,就讓孩子自己去心疼、後悔,家長還裝著深表遺憾、同情的樣子:“真可惜,這兒錯了一點,沒得滿分。沒關係,下次注意一點,會考好的。”
檢查語文作業,發現錯別字,只在下面畫個小圓點,由孩子自己查字典糾正;這樣就能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任、認真仔細的學習品質。由於長期堅持這個理念及方法,兒子便養成了自已確認對錯的習慣,考試時不急不躁,準確率都很高,考完後心裡都是有數的,能估計到自已的考分。有趣的是高考時,他估分682,與結果-分不差。
2、不要盯著孩子寫作業。
我看見有的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做作業,一旦發現有問題,或字寫錯、寫歪了,一邊幫著孩子塗擦,一邊批評、埋怨、責怪孩子:“怎麼搞的,又做錯了,總是改不掉。” “說過多少遍,就是記不住,氣死人的!”我們可以想象孩子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他學習的興趣和能量之門還能開啟嗎?這個時候,家長再怎麼說教,他是聽不進去的,也是改不過來的。
我的做法是,首先過問一下有多少家庭作業,然後叫孩子自己去做,我們輕手輕腳地做自己的事,不輕意打擾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上述方法檢
-
3 # 康恩媽媽111
我家孩子今年剛上一年級,每天作業不太多,也不太難,偶爾有幾個不會的,我也不是直接告訴他答案。
首先讓他自己多讀一遍題,很多題目不是不會做,而是不太明白題目的意思,多讀一遍兩遍的就能明白題意,自己就會了。
然後給他一堆積木,根據題意自己用積木擺擺,添添去去幾次也能自己明白。數學問題基本上就解決了。
語文就先教他查字典,字形字意、字詞筆順都可以查到。最難的是看圖寫話,這個要告訴他方法。
-
4 # 微笑的赫本
你好,對於家長怎樣輔導孩子作業,君翰教育專家為大家提出幾點建議
一、試著換一種說法。有時孩子會說:“這麼多作業,煩死了!”如果我們換一種說法:“嗯,確實有點多,一天學習下來也累了,要不你先休息一會兒,吃點東西再做?”這時,孩子大多能平靜下來。因為孩子覺得父母理解他,給了他心理上的支援。
二、給孩子選擇的空間。讓孩子先休息一會兒或小玩一會兒再做作業,還是先做作業再玩、再休息,可由孩子自己定,適當的放鬆有利於孩子靜下心來學習。
三、讓孩子有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比如孩子學習時,父母最好也能靜下來學習或做家務。
四、需要家長指導。一方面,可以及時對她不懂的知識點進行輔導,另一方面,也能培養孩子跟父母之間的感情。”
五、別讓陪讀慣壞孩子。
父母監督孩子作業,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如今不少家長,把孩子的家庭作業當成自己的作業,難題解答不出來,甚至覺得自己也失面子,有些甚至還挺身而出幫孩子代勞。久而久之,鎖住了自己,也助長了孩子的依賴性。科學的輔導方法應該是啟發型輔導,以點到為止為好,讓孩子自己開動腦筋。
小學的作業在某些程度上需要家長配合完成,孩子的成長也離不開家長的監督,但絕不可過度過分。教育方式要慎之又慎,看準了方向再使力,不然的話矯枉過正,後果不堪設想。
-
5 # 付小平
當孩子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時,對小學的學習既新鮮又陌生,而對完成家庭作業不一定能很快適應。因此,在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內,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完成,如:做做小遊戲,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讀得好、記得快。這樣,既讓孩子在輕鬆的氛圍中完成作業,又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孩子剛入學時,我們就要注重培養他們良好的完成作業的習慣,讓孩子形成責任意識、任務意識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品質。更為關鍵的是,我們要在輔導孩子家庭作業的過程中,讓孩子逐漸具備自主完成家庭作業的能力、養成獨立完成家庭作業的良好習慣。
在孩子入學初期,我們可以適當陪同他做作業。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家長就必須逐步放手,慢慢讓孩子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透過家庭作業,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習者,應該是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時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在輔導的時候,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做作業始終是孩子的事,家長的主要任務是督促和檢查,絕不是代勞。
孩子讀—年級時,我們重點檢查字跡是否端正;做完作業時發現有不正確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體錯誤之處,而是說出大體範圍或者在有問題的地方畫上—個小圓圈,讓孩子找出不正確的地方,鼓勵孩子自已更正錯誤。
同時,我們還要幫助孩子養成回家後就自己先做作業、完成作業再玩耍的習慣。只有當家庭作業完成了,才能去做其他事情。一旦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孩子回到家開啟書包就會按固定程式操作,不需要父母的叮囑和監視,作業就可以自覺完成。
-
6 # 親子成長手冊
輔導孩子寫作業也是需要技巧的:
1、調整好時間-不要一放學就讓孩子寫作業,稍微休息玩耍一會兒,這樣孩子心情比較愉悅。預估一下作業量,制定好孩子寫作業的時間,不要讓孩子自己一邊寫一邊玩,養成拖拉的習慣,這種習慣很不好。
2、制定好策略-幫助孩子複習一下孩子的當日所學,看看孩子有沒有哪裡掌握的不紮實,但不要越俎代庖,要讓自己孩子自己操作,然後讓孩子對於掌握不紮實的知識鞏固和加強。不建議陪伴孩子寫作業,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你可以看看書,但是絕對不要在孩子面前刷手機和看電視。
3、檢查有方法-現在很多時候寫完作業都是需要家長簽字的,但我建議讓孩子自己檢查,如果孩子沒有檢查中錯誤可以指出,但如果孩子的作業潦草,一看就不是認真的寫的建議,讓孩子重新寫,這不是懲罰而是有做事應該有的態度。
-
7 # 職場雙寶媽媽
家長輔導孩子做作業分兩個階段:
一、一、二年級打基礎、習慣養成階段。
孩子剛從事無鉅細都交待清楚的幼兒園時期升上小學一至二年級時,我們要給孩子一個適應、緩衝的過程。這不僅是在生活上,學習上也一樣。
所以,一、二年級的孩子我們要逐條的給孩子檢查輔導。
1、先讓他自己做。
先讓孩子自己做作業,這樣可以檢驗孩子上課時的專心度、認真度、認識度等聽課質量。
2、家長再對著孩子的作業逐一檢查。
我們要細心地逐條給孩子檢查作業,低年級的孩子作業的準確率一般都達不到95%以上的。所以,家長要細心最為重要。就拿我家大寶昨晚給小寶檢查輔導作業為例說說細心的重要性。因小寶祟拜姐姐,他的作業如果我不是以姐姐是畢業生,功課也緊張,不要打擾姐姐的學習時間為由,估計小寶天天會纏著姐姐給他檢查作業。昨天因為是週末,姐姐做作業的時間相對寬裕,就隨了他,讓姐姐檢查。可今早6:00我起床準備做早餐時,想想有點不放心,於是我拿出小寶的作業出來一看,噢,一頁面紙均有一、二處地方是錯誤的。
二、三至六年級疑難解答階段。
經過了一、二年級的基礎知識的鞏固與習慣的養成後,到了三年級開始就不再需要我們逐條檢查了,確切來說,是孩子遇到不會的題才需要我們的指導與講解。
-
8 # 創新教育者叢叢
現在孩子上學都是家長跟著一起,很多家長朋友甚至說“感覺自己以前的學都白上了,現在重新開始吧。”看似很積極的心態,可是不談作業時母慈子孝,一談作業就雞飛狗跳。很多家長朋友對如何輔導作業就產生困惑了。
相信以下情景,很多人都不陌生:
1.孩子在做作業時,家長在做什麼?邊看電視邊監督孩子,嘴裡不停叨叨:“快點寫,別磨蹭!”
“不準看電視,好好學習。”
這類家長顯然是沒有進入要輔導作業的狀態。結果孩子不高興:“憑什麼你就可以看電視,我就不能,不公平!”
如果家長也能同時看書,不打擾孩子,讓孩子先安靜獨立處理作業,營造家庭學習氛圍,那麼輔導作業也會變的簡單。
2.孩子寫作業磨蹭、拖拉、不專心,該睡覺了也還沒寫完於是家長訓斥孩子,“你氣死我了,怎麼還沒寫完,一會不看著你都不行,趕緊寫!”
可是孩子並不著急,依然不緊不慢,甚至被家長吼的沒有思路。
與其這樣,不如嚴肅平靜地對孩子說,“寫作業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對自己的事負責,到了睡覺時間就去睡覺,至於沒有完成的部分,明天自己和老師解釋。”適當地讓孩子承擔自己的行為帶來的自然後果。
這樣情況,孩子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下完了,怎麼跟老師解釋呢?看來明天作業要快點寫了,當下都會抓緊起來。”
3.孩子作業寫得潦草,胡亂塗畫會不會第一反應就是發火:“怎麼寫的這樣亂,你就不能好好寫麼?”於是就不用提輔導作業的事情了額,因為作業本很有可能都被撕掉了。
正確的做法是堅定和善地與孩子說,“我已經說過了,寫字不工整需要重新寫。認真書寫是老師佈置作業的首要規則要求,不能破壞,所以儘管完成了也需要重寫。”
輔導作業該有的態度是讓孩子懂得“規定”的重要性,讓其有信心在家長培養輔導下,越來越優異。
-
9 # 達到進化論
關於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我們收到了無數家長的投訴,例如:
1、回家從來不主動寫作業,即使家長催也催不動;
2、寫作業時不專心、磨磨蹭蹭,時間都被耗散了;
3、如果遇到難的題目,就放棄了;
4、寫作業只是為了應付差事,老師不檢查、不用交、非書面作業,統統不完成;
....
總之,在孩子看來,作業就是一個任務,用全身的每一個細胞在排斥寫作業這件事。
學霸小孩寫作業:
媽媽:“孩子,吃點蘋果吧。”
孩子:“媽媽,你不要吵我,打斷我的思路了!”
其他小孩寫作業:
孩子:“媽媽,我肚子餓,想吃蘋果了!”
媽媽:“閉嘴,你才寫了兩分鐘!”
孩子為什麼那麼討厭寫作業?
在聊這個問題之前,家長們先思考一個問題:“你如何看待寫作業這件事?”
作業,在很多家長看來,是一個無意義的任務,一個煩人的任務。
尤其是幼兒園的家長們,老師每佈置一次作業,就頭疼一次,全身心的在排斥,為什麼?
因為幼兒園的作業大多是需要家長完成的。雖然老師佈置作業的本意是家長引導孩子去完成,或者親子共同探究完成,但是老師錯誤的估計了家長的輔導能力以及輔導耐心,因此大多時候,都是家長代勞。
所以你可以仔細觀察下,幼兒園老師佈置了作業,家長全身心反感排斥,硬著頭皮罵罵咧咧的在完成,孩子在一旁興高采烈催家長:
“媽媽,我的花盆做好了嗎?”
“媽媽,你的花盆做的好醜呀,你用點心好不好?”
“媽媽,你怎麼還在玩手機,快把花盆做好了!”
到了小學以後,就開始扭轉了,因為那時候主要完成作業的人,是孩子,家長成了監工。
於是...
“你作業做好了嘛?”
“你這題怎麼寫的?用點心好嗎!”
“你怎麼還在看電視,快去寫作業!”
發現沒,其實家長在作為作業主要完成人時,也是渾身心在排斥的。內心有種不得不作的情緒,這種情況下,沒有人能好好完成作業。
如果這時候,再遇上題目難、不喜歡的學科、不喜歡的老師佈置的...厭惡感就會更深,體現在行為上就是剛剛開頭家長投訴的那些現象。
家長遇到以上那些現象,顯然會有一種抑制不住的怒火,吼叫、打罵或是態度惡劣...於是孩子更加排斥寫作業這項“任務”,久而久之,對學習也就失去了興趣。
正確看待作業
在《教育大辭典》裡,把完成學習任務的作業分為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兩大類。
課堂作業是教師在上課時佈置學生當堂進行檢測的各種練習。
課外作業是學生在課外時間獨立進行的學習的活動,是檢測學生是否學會了課上的知識點的一種方法。
說簡單點,作業是幫助我們檢驗自己是否學會了,查漏補缺以及複習的,並不是無意義的存在。
寫作業,不是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而是孩子學習閉環裡的一部分。家長不是老師派來的監工,監督完成“一個無良老闆佈置的無意義的工作”。
大家並沒有被壓迫。
那些說著學校老師作業佈置多又煩的家長和孩子們,知識點真的都掌握了嗎?默寫滿分了嗎?考試都對了嗎?
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如果從家長開始,都沒有正確的意識到作業存在的意義,那麼家長對於孩子的引導,自然會出現一些問題。
更何況現在家長那麼喜歡給小孩額外佈置作業,如果沒有了解清楚作業的真正目的,家長額外佈置的作業可能會適得其反。
在孩子寫作業的環節中,家長應充當什麼角色。
正如前文所說,家庭作業是學生在課外時間獨立進行的學習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獨立思考、自我檢測等。
孩子不會的題,不要吼,找出不會的點,耐心引導;
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適時鼓勵;
在孩子需要幫助時,引導孩子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
在孩子自控力不足時,適當提醒;
...
為什麼是適時?適當?
每個孩子、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並不相同,家長們不要擔心自己掌握不好那個引導孩子的度,從心出發,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當你能與孩子和諧相處時,就說明你已經把度拿捏得很好了。
如果不夠和睦,那麼加點耐心,
如果還不夠,再加點耐心,
如果還不夠,再加點耐心...
正確的看待作業這件事,用足夠的愛與耐心去引導孩子。
願
每一個家庭
不再為了作業雞飛狗跳
回覆列表
經常保持與你的孩子相互溝通,不要光是說教。對孩子所說的話要認真聽取,並要作出解答。回答孩子的問題時,不要總是反駁和爭吵(反駁使你的孩子情緒更對抗、爭論可能使你產生被動的局面);相反,應當用堅定和積極的態度回答孩子的問題。一般說來,不要讓孩子自由選擇做作業的時間。當你向孩子徵求什麼時候做作業的意見時,要注意說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