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明朝有刑部,大理寺,司禮監,東廠,西廠和錦衣衛,它們好像都有執法權和司法權, 它們具體是怎麼分工的?還有個六扇門也是存在的嗎?它各自相當於現在的什麼部門?
16
回覆列表
  • 1 # 大秦書生學歷史

    在明代,刑部負責審理案件,大理寺負責複核,相當於法院、檢察院這類常設司法機構。

    而司禮監最開始權利沒那麼大,只是一個普通的太監部門,相當於皇帝的私人秘書,而在內庭,同樣的部門有十二個。

    而到了明朝中後期,由於皇帝懶惰,內閣報上來的奏摺大多由司禮監太監代替皇帝批示,有時候皇帝看都不看,不可避免的,司禮監逐漸成為權利最大的部門,甚至有內相的說法,而東廠當時也受司禮監管控。

    西廠是後來建立的,有監察東廠的權利,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東廠能管的,西廠也能管,東廠管不了的,西廠也要管。

    錦衣衛作為天子親軍,屬於外臣,是明朝最早設立的特務機構,相當於國安局,後來東廠成立,職責與錦衣衛重合,隨著太監權利的膨脹,錦衣衛逐漸受東廠管制。

    總結一下,大理寺屬於正統的司法機構,上面有內閣管控。而司禮監、東廠、西廠、錦衣衛都屬於特務機構,最初都是平行部門,後來司禮監大於西廠,西廠大於東廠,東廠大於錦衣衛,他們主要負責危害國家安全以及一些皇帝關心的案件。

  • 2 # 信陵小司徒

    有明一代,主管司法類的部門是很多的,其中又三法司的稱呼,包括刑部、督察員、大理寺。

    (一)司法複查 大理寺

    其中,大理寺是為大明的司法複核機關,也就是說刑部受理、審理案件後,想要進行判決,必須要送到大理寺進行復核一遍,複核透過,才可以實施。

    若是複核不透過,那麼則要重新審理,所以,到了明朝時期,大理寺的職能已經不同於唐朝以來的監察京官犯法,而是變成了司法複核。

    大理寺的最高長官叫做大理寺正卿,是為正三品,副長官是為大理寺少卿,分為左右少卿,為正四品。

    以下依次為正五品左右寺丞、正六品左右寺正、從六品左右寺副、正七品評事等,因此,有明一代,大理寺的權力,還是比較大的,類似於三省中門下省的封駁審議等。

    (二)飛魚繡春 錦衣衛

    錦衣衛,於明太祖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正式設立,是直接對皇帝負責的有權調查、審訊、逮捕、處決上至皇親國戚下至黎民百姓的國家監察、審理機構。

    當然,錦衣衛還有護衛之責與偵查、諜報之功效,大明開國二百七十六年,錦衣衛的確有著相當的權力與作為。

    錦衣衛分為南北鎮撫司,南鎮撫司是錦衣衛內部的監察機構,主管軍紀法度,核查人員,而北鎮撫司則是主要的外派機構與執行機構,有自己的專門詔獄,專職審訊、搜捕、行刑、處決等,權力至高。

    錦衣衛內部掌管為正三品指揮使一人,從三品副長官指揮同知二人,其下分別是正四品指揮僉事與從四品鎮撫使,正五品、從五品的千戶、副千戶,正六品、從六品的百戶、試百戶,正七品、從七品的總旗與小旗。

    (三)權勢滔天 司禮監

    而所說的司禮監,則是大明內宮管理相應事物與宦官集體的一個機構,最開始設置於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其中,司禮監有四大長官,可稱之為太監,分別是司禮監提督太監,長官禮儀、刑罰與管理各監內宦官。

    司禮監掌印太監與司禮監秉筆太監,這是司禮監權力最大的兩大太監,一個負責幫皇帝蓋章一個負責幫皇帝披紅,所以叫做掌印與秉筆,一般來說,做到這兩個職位,就是所有宦官的老大了。

    第四位是司禮監隨堂太監,相比於前三位,權力較小,但也是皇帝身邊的紅人,自從王振開始干政以來,司禮監的權力直線上升,劉瑾、馮保、魏忠賢、曹化淳等等,都是明代有名的弄權太監,但是,宦官就是宦官,不管他怎麼弄權,司禮監的權力對皇權的依附性相當的高,始終無法壓過皇權,只是個附屬、寄生權力而已。

    但是,司禮監子明英宗正統年間開始,其許可權與插手範圍,已經不僅僅侷限於內宮與宦官集團,更是透過皇帝的信任,隨意插手三法司與錦衣衛的審理、稽查、審訊等司法工作,有的錦衣衛指揮使甚至心甘情願效忠於司禮監,司禮監的權力,由此可見一斑。

    而且,除此之外,司禮監的權力還做用到了朝堂之上,與內閣、六部等文官集團相互制約,甚至出現了短暫的統領文官集團的時期,這都是明代皇權變異的一個結果,危害不小。

    (四)宦官觸角 東西廠

    而東廠,又叫做東緝事廠,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設定,是明代宦官集團的對外集體監察辦事機構過著說特務機構,司禮監想要插手司法與朝政,東廠則逐漸的成為了其延伸出去的觸角,其掌官稱之為東廠提督,也稱之為廠公。

    東廠與錦衣衛相同,直接對皇帝負責,有權監察、審訊、處置,不用經過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程式,直接緝拿東廠看中的任何“罪犯”,甚至說地位還在錦衣衛之上,與錦衣衛合稱為廠衛,而東昌提督也就成為了宦官集團的重要實權官職,有時甚至能制約司禮監掌印與秉筆太監。

    至於西廠,則是設定較晚,且存在時間短,或者說不固定,最開始是明憲宗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正月,朱見深以汪直為西廠提督,許可權達到了極致,不僅收攏涵蓋了錦衣衛與東廠的權力,還可以監察東廠、錦衣衛,編輯全國各地,都是西廠人員。

    最終在東廠與內閣等反對下,被撤銷,武宗時期又重設,後期又廢除或改名,因此,雖說西廠一度權勢滔天,但是具體影響明代的時間,遠不如錦衣衛與東廠。

    圖:網圖侵刪

  • 3 # 青年讀書說

    首先,我們來先說大理寺:明代的大理寺與刑部、都察院合稱為“三法司”,國家的重大案件,經常是由“三法司”會審。但是到中期以後,大理寺執法之權被奪,實際上只能核閱案卷而已。

    從“三法司”的名字可以判斷,那自然是與一個“”字有關,而明朝的司法權事實上是由兩個系統構成:

    第一個系統是屬於中央和地方司法機關,由文官系統組成。即中央的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地方的提刑按察司及其分司等,這些都是國家的常設司法機關,其官員任免及職責範圍都以行政法規為依據;而大理寺專管複核而不掌審判,最高審判權歸於刑部。

    第二個系統屬於被稱為“廠衛”的特別司法機關,即東廠、西廠、內行廠和錦衣衛(真正理審的是錦衣衛的北鎮撫司),這些機關直接聽命於皇帝,統領者一般為勳貴及太監,有著廣泛的偵緝和理刑權,不受國家正常機構及行政法規的限制。

    大理寺是司法複核機關,其官職設定一般為:設正卿(正三品)一人,左右少卿(正四品)各一人,左右寺丞(正五品)各一人,掌“審讞平反刑獄之政令。”下設左右二寺,各有寺正(正六品一人)、寺副(從六品)二人、評事(正七品)四人,分理京畿及十三布政司刑名

    其次,再說司禮監,司禮監,官署名,明太祖朱元璋時期設定。是明朝內廷管理宦官與宮內事務的"十二監"之一。分別有提督、掌印、秉筆、隨堂等太監。提督太監掌督理皇城內一切禮儀、刑名及管理當差、聽事各役。司禮監素有"第一署"之稱 。

    司禮監在明初至並沒有太大的權力,而且受到限制,朱元璋嚴禁宦官干政。而自從明朝中後期,由於皇帝怠政厭政以及幼衝等原因,皇帝經常讓司禮監代帝批紅。司禮監太監不斷擴大自己的權力,干預明朝的中央決策,給明朝政治、經濟、軍事、司法造成了惡劣的後果。雖然司禮監擁有如此大的權力,缺並沒有任意廢立皇帝。明代的司禮監始終受制於皇權,依賴於皇權。

    進而,錦衣衛,也是設置於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是明朝專有軍政蒐集情報機構,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後來,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

    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錦衣衛主要職能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 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秘密監視等活動。也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其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

    最後,東廠,西廠。東廠,明代官署名。即東緝事廠,中國明代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設置於明成祖朱棣時期,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地點位於京師東安門之北。 權力在錦衣衛之上,只對皇帝負責,不經司法機關批准,可隨意監督緝拿臣民,開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西廠,西廠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稱,全稱"西緝事廠"。明憲宗時為加強特務統治,於東廠之外增設西廠,權力在錦衣衛之上,與東廠及錦衣衛合稱“廠衛”,,其權力超過東廠,活動範圍自京師遍及各地。後因遭反對,被迫撤銷。西廠的職務是偵查民臣的言行,並可以對疑犯進行拘留、用刑,西廠又把監獄以及法庭混為一體,而且可隨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請。西廠作為一個短命的特務機構,前後只有兩任提督,分別是汪直和谷大用。

    透過對於以上機構的分析,可以大致的得出,大理寺是國家文官系統下,國家的司法機構,負責複核及與刑部和都察院共同審理案件,司禮監由太監掌管擁有批號紅權力,屬於皇帝身邊的近臣,東西廠及錦衣衛受命於皇帝,受統於太監,更是加強皇權的特殊渠道,這也說明明清時期皇帝加強皇權已經不能依靠正常國家機構,而是要依靠特務機構,來強化於皇權。這些機構之間的分工則是都是服務於專制統治,明顯以太監為集體的司禮監團隊在職權上高於大理寺,干涉國家政治。

    -----------------------------------------------------------------------------------------------

  • 4 # 疾風小兔

    1、明朝最典型的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在地位上沒有高下之分。相當於今天的司法部、最高法院、檢察院和公安部,大理寺主要負責進行復審。

    六扇門是三法司衙門的合稱。傳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朝廷為了處理有關國家大事的案件,專門成立了一個集武林高手、密探、捕快和殺手於一體的秘密組織。因為這個組織的秘密性,又因為總部大殿是一個坐北朝南、東南西三面開門、每面兩扇門總共六扇,所以叫做“六扇門”,組織成員因行動機密也叫總部為“六扇門”。“六扇門”一方面是朝廷之官,要接受正統的朝廷制度的約束,另一方面又要直接和黑道的江湖人士打交道,必須要熟悉江湖規矩。在民間傳說中,“六扇門”頗為神秘,但其實它只是官方協助辦案的機構。

    2、錦衣衛是皇帝侍衛機構,負責監察百官,不需要得到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流程,就可以參與偵查,逮捕、審問一系列的刑獄手段。

    錦衣衛設南北鎮撫司,南鎮府司掌管錦衣衛的軍紀和法紀,而北鎮撫司掌管刑獄,巡察緝捕之權,從事偵察、逮捕、審問活動,且不經司法部門。

    3、而東廠權力在錦衣衛之上,是有名的特務機構和秘密警察機構,也是隻對皇帝負責,一般都是太監作為首領,不經司法機關批准,可隨意監督緝拿臣民,跟錦衣衛並稱廠衛。

    西廠短暫存在過一段時間,其勢力一度超過東廠。

    4、司禮監,是內廷管理宦官與宮內事務的“十二監”之一,有提督、掌印、秉筆、隨堂等太監。明後期皇帝經常讓司禮監代帝批紅。司禮監利用機會,干預中央決策,給明朝政治、經濟、軍事、司法造成了惡劣的後果。雖然司禮監擁有如此大的權力,然而卻不能像唐代後期宦官那樣任意廢立皇帝。明代的司禮監始終受制於皇權。

  • 5 # 清水空流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這些機構都是明朝的實權機構,司法機關,特務單位和偵查部門,至於說“六扇門”根本不存在,是一個俗稱,泛指錦衣衛。

    大理寺,實際上就是明朝的最高法院,自唐朝以後基本上就確定了大理寺的職能。大理寺屬於中央司法機關,刑罰之事由刑部處理,大理寺是執行機構。大理寺最高長官是大理寺正卿(三品),職責是審理和判定案件。大理寺與刑部和御史臺,並稱三法司。但大理寺正卿與刑部尚書和御史臺大夫職責各有不同。職能和權力都是最低的。

    明朝最為後世詬病的就是特務統治,而管理和統轄明朝特務機構的就是太監組成的東西二廠,這又延伸出明朝又一個弊病宦官干政。而司禮監則是宦官群體裡面最高機構,明朝一個太監如果做到司禮監那真是最大希望,最高峰了。司禮監的相當於內相,其職權與內閣首輔相當,司禮監是替皇帝工作,司禮監又分為掌印和秉筆兩大機構和職責,秉筆太監負責代替皇帝“批紅”。就是代替皇帝在奏疏上批覆意見。掌印太監職掌皇帝玉璽和印章,就是秉筆太監負責簽字,秉筆太監負責蓋章,有最終的決定權。二人相互制約和監督,至於說二人誰的職權大,就看具體情況,但基本上來說,掌印太監是老大。而且掌印太監領導東西二廠。劉瑾,魏忠賢,王振,馮保。他們都是掌印太監。也是明朝其他太監的仰望的物件。

    做一個恰當的比如,東廠就是中統,東廠的全稱是東緝事廠,是明代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和秘密機關。明成祖時期設立東廠,由宦官擔任首領。 東廠權力巨大而且只對皇帝負責,不經三法司批准,可隨意監督緝拿大臣。而之所以用宦官。一是皇帝信任,二是身處皇宮,用起來比較方便。全稱為“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簡稱“提督東廠”。東廠的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公或督主,是宦官中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通常以司禮監秉筆太監或掌印太監親自擔任。

    西廠的職能和東廠一樣,全稱"西緝事廠"。明憲宗在1477年於東廠之外增設西廠,其權力超過東廠。但存在時間不長。也就六年的時間,但這六年西廠的權力遠遠大於東廠和錦衣衛。

    至於說六扇門,明清兩代都沒有六扇門這個這機構。實際上六扇門是司法機構的統稱,衙門就是現在來說就是政府機構,以門為名,門戶的意義無疑是極為重大的。封建時代的衙門有著嚴格的規定,任何僭越都是不可以的,具體來說,六扇門是指是中軸線上的大門、儀門、宅門,每門各安兩扇黑漆門扇,合計六扇,所謂“衙門六扇開”就這麼叫開了,很形象很好記。也是衙門口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也是這個起因。六扇門這個稱呼也就成為代稱了。

    錦衣衛就是明朝的軍統,屬於正式 的朝廷編制,他是明朝專有軍政蒐集情報機構,最初叫“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改置錦衣衛。是皇帝親軍十二衛之一。錦衣衛是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存在的 ,其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基本上是武將擔任。只對皇帝負責,不經三法司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錦衣衛與東西二廠合稱為“廠衛”。後世就代指特務機構。廠衛干預司法,是明朝一大弊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500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