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廢卷大王

    過年那幾天和平常好像沒什麼不同。小年,和媽媽一起將家裡徹頭徹尾地打掃了一遍,爸爸貼上了新的春聯;大年二十九,爸爸媽媽妹妹一起去超市採購了年貨;除夕,媽媽做了一頓豐盛的飯菜,吃完後一家人圍著取暖器看著春晚。

    可以說,這又是一個孤獨冷清又麻木的春節。

    很多人看來,春節已經從令人期待又嚮往的神聖日子,變成了一年又一年的枯燥而又乏味的形式。除了和親朋好友們團聚,春節對我們來說好像已經沒有其他的意義了。

    在我的印象中,離上一個真正有年味的春節,已經過去了十一年。

    回想一下,我們以前是怎麼過年的呢?

    在我讀小學的時候,過年都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回鄉下奶奶家。

    離過年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候,媽媽就會把魚和肉醃好,給奶奶送去,放在火爐上面燻著,到了過年的時候,就可以吃到美味的臘魚和臘肉了。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聽到媽媽說:“快過年了,走吧,帶你去買過年衣。”衣服買回來以後,把它整理好放到衣櫃裡,以一天兩次的頻率問媽媽什麼時候可以穿新衣服。(現在依然可以清楚的感受到,當時的那種渴望。)到了大年二十七二十八兩天,就要準備收拾東西回奶奶家了。如果那個時候有人問我幸福是什麼,我一定會說,幸福就是可以一次性吃兩斤大白兔奶糖。除了採購食品,洗澡也是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項任務。媽媽會告訴我:“澡要好好洗,不能把身上的髒東西留到下一年。”(感覺每次的過年澡我都可以從身上搓下來兩斤髒東西哈哈哈哈哈哈)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就要出發去奶奶家了。出發之前要再三確認,我的大白兔和過年衣有沒有裝上。爸爸會把所有要帶的東西都裝進一個大袋子裡,用橡膠繩嚴嚴實實的綁在摩托車的後面。坐在摩托車上,手插在爸爸的口袋裡,凜冽的寒風颳過我的臉,可能是想回奶奶家過年的慾望太強烈,絲毫感受不到寒冷。

    除夕,一般四點多奶奶家就可以聞到臘魚臘肉的香味了。那個時候對我們所有人來說,吃年夜飯是一件隆重的事。在外面忙碌了一年的姑姑姑父,哥哥姐姐都會趕回來吃年夜飯。天色漸晚,飯菜基本上都上桌了。一大家子二三十人,其樂融融的圍在一起。桌上的火鍋咕嚕咕嚕的冒著熱氣,油幹在裡面煮開了,黃色燈泡散出柔和的光映照在每個人的臉上,喜氣洋洋。大家都舉杯慶祝新的一年,把過去一年的煩惱和不快都拋在一邊。因為喝過酒,大人們的臉上都泛起了紅暈。小孩們都在一旁跑著鬧著。火爐裡面的柴火已經快熄了。奶奶養的貓和狗在桌下找骨頭吃。八點左右,春晚開始了。家裡的人越來越多,都是來打牌的。大人們在一旁打著牌,小孩們一遍吃糖一邊在門外放炮。那個時候的鄉下,好像還不流行熬夜,也不流行放煙花,到了十點,大家都陸陸續續地睡覺去了。睡覺之前還是會忍不住摸一摸自己的過年衣,想到明天就可以穿新衣服了,興奮得久久不能入睡。夜真是靜啊,沒有煙花炮竹的喧鬧聲,靜到我可以清楚地聽到爸媽呼吸的頻率。

    大年初一的早上,家裡起得最早的人會去放開門炮,預示著新的一年新的開始。我穿上了心心念唸的過年衣,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給長輩們鞠躬,說新年好,然後羞澀地接過紅包。提著貢品,一大家子人去祠堂給老祖宗們拜年。伴隨著鞭炮聲,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向老祖宗們鞠躬,希望自己年年都有吃不完的大白兔。看著門外火紅的炮屑,每個人臉上洋溢的笑容,感嘆:原來新年真的已經到了啊!

    以前的春節,之所以有那麼濃厚的年味,是因為我們都懷著一顆虔誠的心來對待它吧!哪怕條件再惡劣,也一定要回家和家人們團聚過年;哪怕是再窮,過年也一定要吃上肉;哪怕是再忙,也要給家裡做大掃除貼春聯。雖然那個時候條件不是特別好,但是我們比現在更懂得滿足。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的長大,這種虔誠與滿足感也漸漸消失了。生活越來越富足,再也體會不到那種:“過年一定要穿新衣”的儀式感;生活越來越忙碌,過年的時候也不一定非要大掃除貼春聯;人們的觀念在變化,過年不一定要一大家子聚在一起過。就在這樣慢慢的變化中,我們的年逐漸地失去了年味。

    當然,奶奶老了,沒有力氣幫我們燻臘肉了;哥哥姐姐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也不會回老家過年了;日子過得好了,即使不是過年,也可以吃兩斤大白兔了。這些也是造成年味變淡的原因。

    年味之所以會變淡,是因為,我們的觀念、能力、生活方式等都在改變。這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可能,誰都無法改變。

    ——致我們 終將逝去的年味

  • 2 # 寶雞人在蘇州

    現在人平時生活就豐富多彩,而在以前,老百姓本身就貧窮,物質和文化生活都很欠缺,只有過年時,才殺豬宰羊,買新衣服。

  • 3 # 奔八老翁4211

    一一真以為:有福不會享了?

    ①環境改變了(樓上樓下);②人情淡薄了(老死不相往來);③煙花不放了(禁);④老街坊、鄰里們見面少了,逐漸疏遠了;⑤兒女們太忙了;⑥節目太爛了(沒老人們看的了);⑦老倆口年齡大了做不動了(攏不住人了);⑧小倆口卻不會做了(沒人願意學了);⑨如今各家各戶過了,會鬧騰的人沒熱情了;⑩吃什麼也不香了(吃膩味了);@穿什麼也不好看了(穿的太多了);@走路不穩當了……

    哈哈,總起來一句話:因為,平時生活在過往“發展規律”的支配下,一天比一天好,所以,“年”在許多人那裡越來越覺得淡了!

    一一來來來:有興趣再湊上幾個!

  • 4 # 浪宇

    應該說,不僅是感覺年味越來越淡了,而是感覺所有的節日味越來越淡了。

    記得小時候,希望過年,希望各種節日快點來。而現在感覺過年,只是放了幾天假,見了一些平時見不到的親朋好友,再也沒有那種期盼。原因有幾個:一、以前節日來了,家裡人多了,大人們殺豬嘮家常,孩子們聚在一起瘋玩。那時候多是族人聚居,過年在一起好不熱鬧。而現在多是一家一戶,人與人之間的空間感和親近感被拉大了;二、物質貧瘠的時代,過年意味著能吃上肉,穿上新衣,吃上一頓熱乎乎的年夜飯,晚上躺在床上期盼著母親偷偷地把壓歲錢放在枕頭底下。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服,歡天喜地地放鞭炮,那種感覺絕對是富足的。而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平時喜歡吃的、穿的都得到了滿足,反而失去了對過年的期盼;三、以前鄉下過年,有濃濃的儀式感,不管是壓歲錢也好,還是大年初一廟裡燒香祈福,都能讓人對新的一年產生美好的期待。而現在,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對傳統的儀式嫌棄,儀式感變得可有可無,年味自然也淡了。

  • 5 # 365情感諮詢

    春節感受不到童年時那種濃濃的年味了,這種感覺很長時間就有人提起過,其實救我本身而言感覺也是比較明顯的,因為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很多的活動都不用親自動手做了,少了參與感,比如說,之前進入臘月,臘八節,家裡提前回準備做臘八粥的食材,還有年前,要殺年豬,蒸年糕,蒸饅頭,扎燈籠,而且記得小時候很多的農村都會有當地的地方戲,相對而言,現在過年回家都是我在家裡看春晚了,然後絕大多數人士在打牌喝酒中度過的,所以就感覺不到那麼濃的年味兒了!

  • 6 # 新疆好物研究所

    不是年味越來越淡了,只不過是過年最快樂的人不是你了。

    小時候,總盼著過年,因為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的好東西,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得到壓歲錢,可以肆無忌憚的放鬆,三五成群在街上亂跑。

    因為對於那時的你,生活條件有限,最大的快樂便是和春節有關,吃上一頓一直惦記的美食,穿上羨慕好久的新衣服,

    長大後,身份轉變了,人長大了,經歷多了,過年也從以前變成走親戚的時候,會被問,學業如何、工作如何、收入多少、催婚等等,

    長大了,身上的擔子重了,父母老了,你也感受不到小時放肆的快樂,

    年還是那個年,只是少了當初的味道,年還是那個年,變了的卻是人心。

    不是年味淡了,是你對所謂過年的快樂不再滿足了而已!

  • 7 # 覃俊益

    年輕人過年年味濃,老人們過年忙前忙後使孩兒們過的愉快聊天開心快樂。年過年青人帶上自己孩子跟岳父岳母大人拜年。老人在家守護火爐。

  • 8 # 舟舟是個好人

    主要問題:

     

    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成本越來越低

     

    之前大家要相聚在一起,靠的是口傳的信任。

     

    “張三,說好了啊,明天3點,人民廣場不見不散。”

    “李四,你幫我帶兩塊你媽滷的牛肉吧,3點見哈,我們去吃光明路的牛肉麵!”

     

    在資訊溝通沒有那麼發的時候,大家見一面不容,相見以後有很多話可以說,憋了那麼久,當然親切感強了。

     

     

    科技的進步,大大降低了人們之間溝通的成本。

     

    再有,現在一家人聚一下不再是一個奢侈的夢想,交通的發達和移動影片聊天的普及讓你不再覺得跟任何一個人有距離感,這樣反而少了那麼一些期待。

     

    再有 最最最重要的 大家都很忙 人也都更務實 放假更多的是放鬆自己 而不是把自己累成傻狗

  • 9 # 山西味道叔

    過去條件差,吃的不好,娛樂少,只有在過年能夠吃好的,玩好的,所以盼著過年,現在不一樣了,想吃啥玩啥隨時都行,所以木有年味啦。

  • 10 # 手機使用者zhang866683

    主要是人的生活提高了,人的思想意識也有了改變,現在人生活的也比較現實,所以對過年也就沒有什麼感覺了。以前只有在過年時才能生活有了改善,就是吃頓餃子也是到過年時才能實現,人的思想意識也就只有互相幫助,誰家有困難就幫誰家,以前人的思想比較統一集中,現在都不一樣了,感情淡化了,所以過年的氣氛也大不如以前了。

  • 11 # 大國智庫

    中國年,吉祥年

    距離春節只有2周多的時間了,所以有關過年的話題再次成為熱點,大家感觸最多、吐槽最多的就是,現在好像“越來越沒有年味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以前臨近過年前,大家心裡都有那麼一種開心過大年的喜悅和衝動,所有帶動或者暗示馬上要過新年了的心理作用,主要來自於人們在一起津津樂道、家裡父母的喜悅心情、父母按照習俗買新衣、準備過年的糖果、鞭炮等年貨、殺豬宰羊、超市裡營造的紅彤彤喜洋洋的年節購物環境等,身邊到處都是馬上就要過大年的那種氛圍。

    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貼春聯,張燈結綵;鞭炮聲震耳欲聾,此起彼伏,從年三十一直綿延到正月十五;一家人一起團團圓圓吃個年夜飯,包著餃子看著春晚時,那種發自內心開懷大笑的喜悅心情;年後成群結隊走親訪友的那種親情等等,唉,現在想想都是滿滿的幸福感。。。。。。

    那現在過年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不滿和吐槽呢?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就要弄清楚到底什麼是“年味”?

    各玩各的,年味不再

    據資深食品營銷專家段華剛分析認為,評判過年年味最基本的條件就是:

    1、精神期盼;

    2、一家人團聚在一起;

    3、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看春晚、討壓歲錢、走親訪友拜大年

    4、豐衣足食,不欠別人的錢

    以上條件缺一不可,缺一項都是過年的缺憾。

    我們來逐條分析:

    1、精神期盼。過去中國長期處於物質匱乏的時代,缺衣少食,生活條件差,所以對過年有一種特別的期盼,特別是對於一些孩子。因為過年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的好吃的,可以穿平時捨不得穿的新衣服,可以放鞭炮,還能收到可以壓歲錢,所以人們都盼著過年。如今吃得好、穿得好,平時和過年沒有什麼區別,自然沒人盼著過年。年味也許可以算是那個物質匱乏年代的特殊產物。

    2、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隨著社會發展和社會分工的細化,為了生活,很多人不得不到外地打工,這其中除了年輕人外,還有中年人甚至老年人,然後有一些還把孩子也接到城市裡生活、學習,有一些孩子只能留在家中,由爺爺奶奶照看,成為留守兒童。每當過年的時候,因為車票難買,有一些工作需要人值班,路途遙遠,沒有掙到錢等原因,導致一部分家人很難全部團圓,造成過年時的缺憾。

    3、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看春晚、討壓歲錢、走親訪友拜大年。

    現在春聯不用寫了,到處都能買到現成的,但是有了視覺,沒有了鞭炮隆隆爆炸聲的聽覺和刺激,肯定是一種很搭的缺失;

    餃子是吃了,很多都是從超市買回來的成品,沒有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親手包著餃子,看著電視的那種氛圍了;

    再說看春晚,現在手機已經成為標配,社交遠遠高於影片功能。以前過年只能看電視,現在還有幾個看電視的?抱著手機的鑽進被窩專心的玩著手機,打麻將的利用過年的這幾天時間好好打幾圈,再好的電視節目也感覺索然無味。

    走親訪友,唉!說多了都是淚呀。大家都是集中那幾天回家,該相親的抓緊時間相親,該辦婚事的集中那幾天辦婚事,尤其一些住在城市裡的,來回又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馬上又要返程了,大家每天的時間都安排的滿滿的,哪裡還有時間和心情想著走親訪友啊,最多隻能用微信拜年了......

    4、豐衣足食,不欠別人的錢。這條在現在的家庭就更難成立了。這些年雖然生活提高了,收入好像也比以前多了,但是大部分家庭都購買了房子,高房價把父母輩甚至爺爺奶奶的棺材本錢都拿出來支援下一代買房買車,結果呢?儲蓄沒有了,還欠銀行一大筆貸款,然後大家辛辛苦苦打工掙的錢基本被銀行拿走了大半,剩下的要養家,養孩子,生活指數嚴重下降,哪裡還能放下思想包袱找到過年的開心感覺呢?

    其實,過年在傳統華人的生活中既是一個交融情感的渠道,也是一種文化的儀式。真正改變這一切的是現代化。在現代科技和交通條件的影響下,人們不再完全依託家庭來從事學業、工作。因此,所謂“年味”變淡的最主要原因,在於傳統家庭文化元素的改變,由此引發了倫理和情感方式的變化。

    從這個意義上講,“年味”是一種情感體驗,但也是一種社會文化。它不只屬於個體的感受,更是一代人的集體情緒,這就是“年味”變淡的話題能引起輿論場上不少人共鳴的原因所在。而且,很多人把“年味”狹義地理解為家庭生活與溫馨團聚,其實,過年的方式已經千變萬化,就像人們不再以收看春晚為唯一的娛樂方式,“年味”其實也有不同的變現方式。

    喝聚動果汁,過吉祥年

    家裡的老人喜歡在嘮嘮叨叨中期盼兒女回家;中年人即使在春節假期中也很難不想起現實壓力和工作挑戰;年輕人往往在手機上聊天、吐槽乃至玩遊戲之際,不知不覺就度過了春節。不同代際對過年的理解是不同的,對此應該有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尊重每一代人的文化觀念和選擇。

    不過,即便如此,如今在城市過年和農村過年的體驗也是很不同的。鄉土社會依然保留著較多的傳統風俗,而城市則更趨於現代化的過年方式。我們不能用簡單的好壞來評判它們,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表現方式,只要是符合人情倫理的,都是合理的、必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90後、00後對“年味”的新見解。這些消費主流人群沒有經歷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思想已經日趨多元化,年輕人對“年味”更看重真實的感受,對形式似乎不再格外重視。如果沒有老一輩的引領,他們甚至對過年無所謂,甚至還不如西方的一些諸如情人節、聖誕節那麼浪漫和儀式感,所以過不過年對於他們來說都是無所謂。

    感慨沒有年味的主要是七零、八零和九零,他們是社會的中堅力量,經歷了複雜的時代變遷,所以感觸最深。曾經無憂無慮的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了,再也找不回小時候的記憶,也不可能和以前一樣去街道上放鞭炮、追逐打鬧,也沒有了曾經的無憂無慮,有的是人情冷暖和繁瑣的事務,有的是生活的快節奏和巨大的生活壓力,很多人反而有些不願意過年。

    時光荏苒歲月不饒人,如今雖然有酒有肉,但是年味已經不再,其實說到底還是青春易逝。當然也有很多人喜歡過年,尤其是一些比較成功的人士和老人,成功人士可以攀比炫耀,老人們則是期盼兒女們能回來團圓。當然,還有那些不遠千里往家趕的打工者,他們千里迢迢爬山涉水回到陌生又熟悉的故鄉,只為了和家人吃一頓團圓飯,過年是他們心裡最真摯的期盼。

    祝祖國繁榮昌盛!祝各位朋友新年快樂,闔家幸福!

  • 12 # 文月奇

    物質生活的提高,和原先對過年的期盼是不一樣的。原先過年才能能夠大魚大肉的。現在每天都和過年一樣,而且現在的人得三高的人多,過年都想吃點清淡的飲食。所以年味淡了。

  • 13 # 凌峰清雪

    年味越來越淡,相信這並不是少數年輕人的感覺,今年我在親戚串門時身邊的老人們也這麼認為。那麼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為何在華人心中的熱度越來越低了呢?

    1.生活水平提高,年失去了特殊性

    小時候過年要早早買好新衣服,端端正正疊放在床頭,初一大早晨要在家吃餃子給親戚朋友拜年;現在有了全年無休的超市,再也不用費盡心思去囤年貨;不是過年也可以穿新衣,更不必等到初一再穿;年夜飯越來越豐盛,不侷限在吃餃子;我已不再是可以收紅包的孩子,而接受我祝福的老人已不在人世。過年的儀式越來越簡單,生活水平提高,年失去了特殊性。

    2.生活壓力增大,年徒增新煩惱

    許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在春節期間甚至找理由不回家過年,特別是單身一族。單身的怕被問什麼時候找物件,有物件的怕被問什麼時候結婚,結婚的怕被問什麼時候要孩子,有孩子的怕被問準備送孩子去哪裡上學......

    年味的漸漸淡去,也許告訴我們該到了從追求物質享受到追求精神享受的蛻變期了。

  • 14 # 德哥工作室V

    還記得小時候過年可熱鬧了,可有趣了。盼啊盼,終於盼來過年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大伯、二伯、小叔全都回來了,大家喜笑顏開,忙前忙後,置辦果點,家裡好熱鬧啊。家家戶戶張燈結綵,逛廟會,舞龍燈,吃餃子,吃年夜飯,守壓歲錢,放鞭炮,互相拜年,那個年味呀至今難忘。

    現在,可能是長大了吧,感覺年味越來越淡了。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許多城市禁止燃放煙花鞭炮;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點心、瓜果、年夜飯越來越沒有吸引力;隨著傳統文化的逐漸失落,舞龍舞獅越來越少見了;隨著手機、網際網路等科技的發展,人們人手一機,隨時隨地搶著紅包,玩著遊戲,聊著天,人們互相見面拜年也少了,年味也淡了。

  • 15 # 滄州路邊社

    好問題,因為現在人情味也淡了,尤其是城市裡鄰里之間互不往來,再有就是物質生活豐富天天過年,再加上過年不讓放鞭煙火,儀式感越來越差了

  • 16 # 原相

    年味其實還在,但是我們的興奮勁兒不再了,這也導致年味慢慢變味兒了。

    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大家的家庭都不太富裕,我們國家的經濟實力也不強,所以很多東西都留著過年用。我還記得媽媽說的新年才能上身的新衣服,錚亮的小皮鞋,過年才能吃到的鍋包肉,在商場裡肆無忌憚地裝在筐裡的糖果零食。那種興奮和幸福感是平時所體會不到的,想要的東西和願望似乎在過年的時候都能實現。

    現在就不一樣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國家也越來越強,似乎沒有什麼物質的東西再能讓我感覺到興奮幸福了。雖然現在的衣服動輒上千,但是我們再也不用等到過年再買。雖然現在有大龍蝦帝王蟹,但是平時我們的都可以吃到。過年更多的是大家的相聚,也就是父母親人朋友,然而就是這種相聚的感覺也不那麼一樣。

    小時候,我們都沒有錢,聚在一起笑聲不斷,大家在一起聊得東西也就是春晚啊趣事啊,家長裡短的熱鬧熱鬧。現在大家再聚在一起,差距就看出來了,互相開始聊得也變成了,收入啊,資產啊,結婚沒啊,考大學沒,孩子在哪個學校上學啊。壓力也就隨著這種相聚而產生了,甚至出現了因為害怕而僱男票回家的事兒。

    這種物質極大豐富,精神極大匱乏的反差越來越明顯,我們越來越富裕,也越來越難以開心快樂。導致了我們感覺的那種年味兒再不是那種興奮喜慶,就好像現在越來越有才的拜年微信反倒讓我無法感受發信人背後的感情,越來越豪華的餐廳也沒有讓坐在一起的人更加親近。奢華的東西往往都是冷冰冰的,追求金錢常常讓人冷血無情,所以我們的文化對錢是有戒心的。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傳統文化的流失。記得小時候爺爺會教我: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寫對子,二十五磨豆腐。。。從小年開始年味就隨著這置辦年貨的過程而產生,到了年夜飯大家上桌一句句吉祥話和隆隆的鞭炮聲讓年味達到高潮。

    現在我們忙,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相繼離開了我,再也記不得每天該做什麼,公司捱到快三十兒才放假,坐著搶了一個月才搶到的站票一路精疲力竭地到家呼呼大睡,起來了是同學的一個個聚會酒局,回到家一家人一人一個手機,確實找不到感覺了。因為也只有在搖紅包的時候大家步調比較一致,集福字的時候比較有共同語言。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這種年味變淡是相對於原來的那種年味而言的。我們要去適應新的年味!

    新的年味是同學群裡的紅包,是餐桌上越來越新奇的菜餚,是抖音裡越來越好玩搞笑的節目,是聯通到更多人而不僅僅是家人的愛。我們可以同時和更多的人聯絡,可以和遙遠的家人影片,可以聽到朋友的聲音,可以收到各大平臺的紅包,我們已經聯絡在一起了,這就是新的年味。

    或許形式不一樣,或許感受不一樣,大家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待永遠都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坐飛機的流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