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越說政史
-
2 # 居家的小男人
很多人都認為韓信的身份,是一介平民?別再被騙了,這才是歷史!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信杖劍從之”。從這一記載中,可以看到司馬遷認為韓信是布衣,即為平民百姓。
那麼,韓信果真是一介平民嗎?其實,韓信手中的寶劍,暗藏了一段身世秘密,司馬遷也忽視了!
按照春秋時期的習俗,往往是貴族才會、才有能力攜帶寶劍。《老子》稱貴族“服文彩,帶利劍”,《楚辭·九章·涉江》雲:“帶長鋏(寶劍)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從眾多史料之中,都能看到這一點。
韓信劍不離身,說明了他的身份,很可能是一個落魄貴族。聯絡到秦皇一掃六國,無數貴族淪為平民,大概能推測出韓信的身份:祖上是關東六國的一個貴族,國家滅亡之後,就流落到了淮陰,到韓信這一代時,家道徹底衰落,唯一能代表身份的就是那一把寶劍。
如果單憑這一點,好像也不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畢竟韓信也可能“裝叉”,攜帶一把寶劍耍帥。然而,再聯絡司馬遷對韓信這三點的描述之後,基本可以確定韓信是一貴族出身。
第一,韓信窮困潦倒,寧可四處混飯吃,也不願經商或找一份工作做,以至於遭到很多羞辱,後來是一個漂母幫助。然而,韓信手中的寶劍是青銅材質,古代貨幣主要就是銅,為何韓信不拿寶劍換錢,不願經商做工?顯然,韓信是貴族,生活習性深入骨髓,故而如此。
第二,在楚漢爭霸中,韓信用兵如神,可謂是百戰百勝,不可一世的項羽,都被韓信擊敗。然而,韓信軍事知識誰教的?從史書上看,韓信應該沒有老師。但大家可以想象,沒有老師,那就必然是家庭教育的結果。平民家庭可能培養出韓信嗎?顯然,韓信是貴族出身。
第三,韓信能忍胯下之辱,如果韓信是貴族出身,又如何能忍?其實,韓信遭遇胯下之辱,更說明了韓信的貴族身份。如果是平民,遭遇如此之辱,早就怒髮衝冠了,但韓信卻還能冷靜思考,手持寶劍忍受胯下之辱,這很能說明問題(且當街殺人,肯定要被法辦)!
把上面的疑點結合起來,可以看到這樣一個韓信,即:有過良好教育,雖然家道中落,但身上保留貴族行為習慣,所以即便吃飯都成問題,但韓信卻依然不找工作、不經商,每天隨身攜帶了一把寶劍,四處“混吃混喝”兼學習。所以,別再被騙了,韓信不是一介平民,而是一個落魄的貴族,這才是歷史真相!
值得一提的是,彷彿冥冥之中有天意,在秦末亂世之中,劉邦、蕭何是徐州人,河南人張良卻流落徐州,韓信估計是一流落淮陰的貴族,項羽是宿遷人。總之,秦末亂世的主角,基本上都聚集到一起了。尤其是劉邦和“漢初三傑”,幾乎就是鄰居,人才總是一窩一窩的出。
-
3 # 小冰愛影視
不是
因為
一、漂母的話
有人覺得韓信是貴族,因為史記中提到過韓信是“王孫”。
《史記》中記載韓信去河邊釣魚,有個洗衣服的婦人也在,到吃飯時間,這個婦人見韓信沒吃的,於是就把自己的飯分給韓信吃,如此竟然連續數十天。後來這個婦人幹完活要走了,韓信打算過去客套一下,順便打個口頭白條。但是估計韓信不怎麼會說話,竟然惹怒了這個漂母。
原文是: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從漂母生氣,我們大概猜測一下當時的語境,韓信表達的意思差不多是:“你這個漂母做得不錯,以後我會重重有賞”。這個語氣應該是高高在上的姿態,所以漂母生氣了,回話說:“這麼大個男人不能自食其力,我可憐你這個王孫而給你吃的,哪裡還指望回報!”(潛臺詞估計是:你牛什麼牛,估計你就回報不了,我也沒指望,就當施捨了)
問題來了,漂母說的“王孫”到底是什麼意思?因為這個“王孫”也是韓信身份不可多得的證據之一,所以尤為值得考證。
王孫,有多個意思。我查了一下,首先是指王的孫子,自然是貴族。然後可以用來泛指代表貴族子弟,也是代表貴族。最後一點,這個“王孫”在古代是一種尊稱,一般指陌生男子,意思大概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稱呼“先生”。
結合漂母的語境,這裡的“王孫”應該是先生的意思。因為如果真的是貴族,那這個漂母不可能憤怒,更不會用可憐這個詞彙。而且,如果韓信真是貴族之後,司馬遷在一開始就應該說明“韓信,貴族之後”。但是司馬遷並沒有說,所以也沒必要借漂母之口來故弄玄虛。
二、項羽因韓信是貴族而用他?
《史記》中記載,韓信在追隨劉邦之前,是給項羽當過一段時間“郎中”的。這個郎中的官職,大概相當於項羽帳中的秘書,應該有好幾個,因為不受重用,我們可以理解為“站站崗、端茶遞水、遞遞文書“之類。
項羽為什麼用韓信?是因為韓信的軍事才能嗎?如果是因為這,他又為什麼不重用他呢?亦或者說,項羽之所以用韓信,是因為韓信有貴族身份?
仔細讀《史記》就會發現,項羽之所以用韓信,只是因為韓信曾經在項梁手底下當過兵,屬於項梁舊部。項羽讓韓信當郎中,並非因為韓信有貴族血統,而是一種心理安慰,算是善待已經戰死的項梁的部下,也算是一種跟項梁叔侄之情的情感轉移。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項羽不重用韓信,韓信是以項梁殘兵的身份加入項羽麾下的,並非自薦或者表現優秀,因此他根本不瞭解韓信的本領!
三、佩劍是貴族的象徵?
有人說,韓信經常揹著一把劍,在當時的社會,只有貴族才有佩劍,所以韓信應該是貴族身份,而這把劍,也大概是他祖上留下來的。真是這樣嗎?
如果在西周時期,其實是可以這麼講的,因為當時青銅屬於貴金屬,隨身帶把青銅劍,確實是身份的象徵。但是到了春秋末期,尤其是戰國時代,戰亂不斷導致禮崩樂壞,加之冶煉技術的發展,劍也漸漸普及了起來,一般的平民百姓出行,也是可以帶劍的。所以,不能說因為韓信帶了把劍就說他是沒落貴族。韓信,應該就是一個平民身份。
四、關於韓信母親的墳墓
史書上還記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說韓信的母親死了以後,韓信把她埋在了非常開闊的高地,周圍可以安置萬戶人家。
為什麼這麼做?是因為韓信志氣非常高!他希望自己以後飛黃騰達,子子孫孫綿延不絕,所以規劃了一大片“祖墳”。但是也說明另一個問題,就是韓信家沒有祖墳,也就是說他祖上並不是貴族。因為如果他祖上是貴族,那應該有已經規劃好的大片祖墳,家裡人死後都要歸祖墳的。所以,韓信根本就不是貴族。
五、非實質貴族,卻是精神貴族,從以劍明志到戀母情結
韓信為什麼經常揹著一把寶劍?有兩重意思。
第一層意思很好理解,以劍明志!他希望這把劍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出人頭地,要往貴族的方向發展,不能自甘墮落成小人物。這也就解釋了他為什麼不屑於為了填飽肚子而勞作,卻整天劍不離身讀兵法。也解釋了他為什麼能拉下臉去蹭吃蹭喝而不在意別人的譏諷,因為他心有大志,志向大的人是不在意小人物的非議的。
第二層意思,這個比較有說頭!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戀母情結”。各位不要聽到戀母情結就聯想到子母之戀,其實戀母情結代表的是一種相似或互補。而且其本身有好幾個階段,是全人類都有的一種心理現象,並非個例,只不過每個人所處的階段不同。
不知道各位小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父母其實特別有錢,只不過她們一直隱瞞著自己?或者自己其實是被寄養在這個家裡的,親生父母是大富翁甚至國王!總之就是覺得自己的身份其實很高貴,但是一直被雪藏。沒錯,這就是戀母情結的一種體現,心理學上叫“第二戀母情結”。韓信很可能就是這種情況。
“第二戀母情結”一般發生在青春期,科學的解釋是“這個時期的孩子喜歡編造“身世幻想”,其特點是想象自己不是現在的父母所生,而是從小被領養的,“親生”父母比現在的父母要高貴得多”。或者“我的命生來就是不平凡的,上天給予了我特別的使命,我生而高貴”。總之,身世幻想和英雄神話實際上是第二戀母情結的反映。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韓信的情商看起來很低,到處順其自然地蹭吃蹭喝,把漂母的施捨當作理所應當。因為此時他的心理年齡應該是青春期階段,而且他自認為身份特別高貴,別人為自己服務是應當的。也解釋了他為什麼一直揹著一把劍,因為他骨子裡認為自己就是貴族。
總結一下,說完了以上五點,我們應該大體明白,無論從史書記載中看,還是從“隨身攜帶佩劍”去分析,韓信其實就是布衣出身,他祖上並不是貴族!
-
4 # 動畫導演娟哥
《史記淮陰侯韓信列傳》記載,韓信年少家境貧寒,父母早亡,他不善於經商謀生,也沒人推薦他出仕為官,只能靠到別人家蹭吃蹭維持生計,當時韓信經常到南昌亭長家裡吃飯,一來二去,亭長的妻子非常討厭他,每次韓信來之前,亭長的妻子就把飯做好,照顧全家人吃光,幾次之後,韓信覺察到亭長妻子意圖,就離開了。此後韓信來到淮陰城外淮水釣魚,可他糟糕的釣魚技術始終不能讓他填飽肚子。一次,韓信餓暈倒地,幸好一位在河邊洗衣服的老大娘把自己的飯分給他吃,一連數日都是如此,老大娘把自己活命飯分給他吃另韓信痛定思痛,非常感動,決心要出人頭地,報答老人家。
不久,項梁率領反秦義軍度過淮水,韓信便投入到項梁的麾下,未得重用。項梁戰死後項羽繼承兵權,他發現韓信是個軍事人才,然而項羽剛愎自用,韓信幾次獻出來計策,項羽一次也沒有采納,心如死灰的韓信又投奔劉邦集團,後來,在蕭何的引薦下,韓信被劉邦封為大將軍。漢王五年(公元前202年)韓信率領漢軍在垓下全殲楚軍,逼死項羽,最終成就一番大業。
透過對韓信的生平可以看到,韓信雖然貧苦出身,但憑藉自己後天努力,靠自己的軍事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漢朝的開國功臣,與蕭何、張良並稱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
5 # 電源介面卡專業戶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信杖劍從之”。從這一記載中,可以看到司馬遷認為韓信是布衣,即為平民百姓。
那麼,韓信果真是一介平民嗎?其實,韓信手中的寶劍,暗藏了一段身世秘密,司馬遷也忽視了!按照春秋時期的習俗,往往是貴族才會、才有能力攜帶寶劍。《老子》稱貴族“服文彩,帶利劍”,《楚辭·九章·涉江》雲:“帶長鋏(寶劍)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從眾多史料之中,都能看到這一點。
韓信劍不離身,說明了他的身份,很可能是一個落魄貴族。聯絡到秦皇一掃六國,無數貴族淪為平民,大概能推測出韓信的身份:祖上是關東六國的一個貴族,國家滅亡之後,就流落到了淮陰,到韓信這一代時,家道徹底衰落,唯一能代表身份的就是那一把寶劍。
如果單憑這一點,好像也不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畢竟韓信也可能“裝叉”,攜帶一把寶劍耍帥。然而,再聯絡司馬遷對韓信這三點的描述之後,基本可以確定韓信是一貴族出身。第一,韓信窮困潦倒,寧可四處混飯吃,也不願經商或找一份工作做,以至於遭到很多羞辱,後來是一個漂母幫助。然而,韓信手中的寶劍是青銅材質,古代貨幣主要就是銅,為何韓信不拿寶劍換錢,不願經商做工?顯然,韓信是貴族,生活習性深入骨髓,故而如此。
第二,在楚漢爭霸中,韓信用兵如神,可謂是百戰百勝,不可一世的項羽,都被韓信擊敗。然而,韓信軍事知識誰教的?從史書上看,韓信應該沒有老師。但大家可以想象,沒有老師,那就必然是家庭教育的結果。平民家庭可能培養出韓信嗎?顯然,韓信是貴族出身。
第三,韓信能忍胯下之辱,如果韓信是貴族出身,又如何能忍?其實,韓信遭遇胯下之辱,更說明了韓信的貴族身份。如果是平民,遭遇如此之辱,早就怒髮衝冠了,但韓信卻還能冷靜思考,手持寶劍忍受胯下之辱,這很能說明問題(且當街殺人,肯定要被法辦)!把上面的疑點結合起來,可以看到這樣一個韓信,即:有過良好教育,雖然家道中落,但身上保留貴族行為習慣,所以即便吃飯都成問題,但韓信卻依然不找工作、不經商,每天隨身攜帶了一把寶劍,四處“混吃混喝”兼學習。所以,別再被騙了,韓信不是一介平民,而是一個落魄的貴族,這才是歷史真相!
值得一提的是,彷彿冥冥之中有天意,在秦末亂世之中,劉邦、蕭何是徐州人,河南人張良卻流落徐州,韓信估計是一流落淮陰的貴族,項羽是宿遷人。總之,秦末亂世的主角,基本上都聚集到一起了。尤其是劉邦和“漢初三傑”,幾乎就是鄰居,人才總是一窩一窩的出。
-
6 # 平民王者榮耀
我們經常說名師出高徒,但小編認為這實在是不好說的,很厲害的人不一定就是很厲害的人教出來的,很厲害的人教出來的也不一定是厲害的人。讓我們說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劉備的老師是盧植,盧植是很強的,劉備也很強,所以這是符合這樣一個說法的,但是劉備有兩個學生,一個是劉德然,另一個是公孫瓚,公孫瓚的能力自然是沒的說的,然而劉德然就不盡人意了。
所以,這個例子表明,一個很厲害的名師教出來的也不一定都是高徒。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說的是關於韓信的故事,有很多人認為韓信可能是南韓貴族的後裔。為什麼有人這麼說呢?其實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猜測一下。首先,南韓在公元前230年被滅,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相隔只有21年,我們知道韓信出生在公元231年左右,也就是說南韓被摧毀時,韓信出生。
第二,韓信姓韓,而當時南韓貴族都姓韓,比如韓王成,韓非子,韓王信。而豐饒的劉邦,而劉邦所在的豐沛,有很多是南韓貴族為了避秦而遷徙過去的,而韓信家也可能是南韓貴族遷徙過去的。第三,韓信不會耕種,也不會做生意,就是因為是貴族後代,所以才不會這些,而且韓信在南昌亭長寄食,很有可能這個南昌亭長是南韓的故吏,所以才會讓韓信吃白食。
當時還有人說說韓信長得高大,好佩刀劍,顯然佩刀劍是貴族才會做的工作,那麼各種跡象表明,韓信就是南韓貴族後代,只是由於南韓被秦國所滅,韓信家境衰敗,所以沒有一門手藝,可是卻愛好配戴刀劍。那麼我們可以得知,韓信小時辰是有受到精彩的教育的,而韓信又愛好讀兵書,軍事,兵書,地理,天文方面的書籍。所以韓信主若是自學成才,固然,韓信的天資也非常的不錯,是百年一遇的軍事奇才。
-
7 # 小菸捲的爸爸
韓信沒有跟著劉邦的時候是個窮人 空有一腔熱血 自從跟著劉邦 被封為大將軍之後所向披靡 成為一代名將!從此之後才是貴族
回覆列表
韓信是不是貴族,史書中沒有記載,只說他年輕的時候落魄在淮陰街頭,但從史書中零星的記載推測,他應該是貴族。
第一,佩劍,韓信在受胯下之辱時,欺負他的那個少年說,你雖然又高又大,喜歡佩戴刀劍,其實是個膽小鬼(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透過少年的話可以看出,韓信年輕的時候是佩劍的。西周時期,只有貴族才能佩劍,雖然秦朝時,不如西周對佩劍的管制那麼嚴格,百姓也很少佩劍,一是沒那個身份,二是買不起,不如買點鐮刀鋤頭更實在。當時,韓信在已經落魄到去別人家蹭吃蹭喝的地步了,自己還要佩一把劍,只能說家裡面祖傳有佩劍的習慣,這可能是他作為貴族的最後一點尊嚴。亦如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第二,志存高遠,韓信的母親去世的時候,韓信給母親選擇了又高又寬敞的墓地,墓地旁邊可以安葬萬家,這一點司馬遷親自去淮陰考證過,無誤。說明韓信在年輕的時候就有封候拜相的雄心,這不是一般的百姓所能有。同時期的劉邦,看到秦始皇的儀仗也就是感嘆一下,大丈夫應該如此,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行動。陳勝吳廣之所以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說明那個年代王侯將相多數都是天生的。所謂龍生龍,鳳生鳳,不是貴族出身恐難有這樣的遠見。
第三,漂母飯信,韓信年輕時曾去河邊釣魚,漂母(洗紗的老婦)看他可憐,把自己的飯分給他,韓信跟漂母許諾以後要報答她。於是漂母說了下面這段話“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是可憐你們這些王孫才給你飯吃,豈是希望你報答,漂母口中的王孫可能是說韓信是貴族的後裔,當然也有可能是一種尊稱,即便是後一種解釋,也說明韓信有貴族的氣質。
當然,也有一些韓信不是貴族的佐證,比如,既然韓信是貴族,為什麼史書中沒有記載?同時期的貴族如:張良,項羽都是有明確記載的;又如《史記》記載韓信“始為布衣”。真相如何,恐怕永遠都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