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永海

    沒有發射陣地,四處巡邏,隨時待命,隨時發射,核潛艇被稱為海底幽靈,它只所以成為戰略武器,就是它的隱蔽性和不確定性,它能保證自身的安全,卻處處威脅著別人。

  • 2 # 魂舞大漠

    作為國家第二次核反擊力量,戰略核潛艇的打擊,可以隨時隨地,不用趕至發射陣地,它攜帶的洲際導彈射程至少達到8000公里,平時以其部署海域,可以實現對全球目標的覆蓋。

    戰略核潛艇,至今為止,只有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所擁有,大體都發展了四代,美國正在聯合英國展開對第五代“哥倫比亞”級的研究,現在所使用的14“俄亥俄”級,以其所攜帶的彈頭數量和射程,被公認為最強大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唱響“三叉戟”DV,最大可發射24枚計288枚射程7800公里的W76分導彈頭,一艘開出去,即有毀天滅地的能量。

    當然,俄羅斯“北風之神”一點也不弱,其搭載16枚RSM-56“布拉瓦M”,每枚可搭載10枚15萬噸當量的分導彈頭,射程也達到了8000公里。8000公里就是絕對的硬指標,部署在水下,藏得深,成為最是危險的大殺器。做為國家重器,都在渴望提高靜音水平,攜帶彈頭數量,射程,打擊精度,指揮水平等方面,得到最優先順序發展。

    在網路上也每見排名不斷,排名的結果,以前總奉“俄亥俄”為第一,其實“北風之神”自有絕學,潛得深,安全性高,“俄亥俄”還是比不了的。致於彈頭數量,“北風之神”雖說比不了,但戰略級核潛艇,首在安全性。俄心領神會,“北風之神”做得一點也不差,且要力壓“俄亥俄”一頭,乍出半臂來。

  • 3 # 孔乙己亂彈

    潛艇-submarⅰne

    又稱為“潛水船“潛水艇”從誕生就以“來無蹤去無影”-“海底幽靈”二戰時期發揮了巨大威懾力和殺傷破壞力、二戰後被各國海軍列為重點發展的武器裝備。

    隨著科技進步、核動力成為了大型艦船動力之源。

    1954年代核動力潛艇問世、潛艇的高續航力、機動性、躁音低、隱蔽性強更是如虎添翼、核潛艇+潛射彈道導彈構成了巨大戰略威懾力。

    潛射導彈武器系統是將戰略攻擊潛艇技戰術效能(隱蔽性、高航速、深潛度)+遠端彈道導彈的威力組合在一起。

    潛艇+潛射彈道導彈具有:突擊性強、生存能力強、機動靈活的特點成為了軍事強國移動的戰略打擊和核反擊的重要手段。

    勘稱:“國之重器”。戰略攻擊型潛艇(核動力、常規動力)攜帶潛射彈道導彈、尤如水下“移動的發射場”、來無蹤去無影、神出鬼沒戰略威懾力巨大。

    (潛艇水下發射導彈)潛射導彈分“乾式”發射和“溼式”兩種基本模式、突擊性強、突然性強、發射區域廣泛、佈置作業機動靈活。(戰略攻擊型潛艇導彈發射筒蓋開啟模式)

    (潛艇的基本看家本領“水下發射魚雷)

    綜上所述:潛艇是一型具有水下航行特性的作戰武器裝備、其特殊性就在於:神出鬼沒、海底幽靈般機動靈活性、戰略攻擊型潛艇就是一座水下移動的“導彈發射場”。

  • 4 # 江淮聖手

    現在世界各國都有了海基核力量,對比空基核力量和陸基核力量,戰略核潛艇更具威懾力,因為現在的魚雷技術並沒有導彈技術那麼發達,而且在海里的隱蔽性也更高。現在各國都在發展潛射彈道導彈,甚至一些小國家都在研發,而中國的巨浪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海基核武器之所以被稱為最重要的一環,是因為出其不意的打擊能力。所以說是不可能跑到發射陣地發射的,只有陸基核力量才會有所謂的發射井,不過現在大多都是移動式打擊平臺,很少採用固定發射裝置了。因為這種固定發射裝置生存機率實在是太低。

    戰略核潛艇是核潛艇中的一種型別,也就是用核反應堆來推動武器的潛艇,核潛艇水下續航能力超過20萬海里,自持力能夠達到60~90天,世界上第1艘核潛艇是美國的鸚鵡螺號。在1954年1月開始試航。這時候各國開始試航自己的核潛艇。核潛艇按照任務與武器裝備的不同,可以分為攻擊型核潛艇以及彈道導彈核潛艇。所謂的攻擊型核潛艇就是搭載魚雷和潛射反艦導彈,主要目的是用於攻擊敵方的水面艦船和水下潛艇,但到導彈核潛艇是以洲際彈道導彈為主要的武器,裝備自衛是魚雷,這種核潛艇用來攻擊戰略目標。

    世界上第1艘彈道導彈和動力潛艇是喬治華盛頓號,這個潛艇的出現和核戰略導彈的運用,讓潛艇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裝備有核戰略導彈的核潛艇是一隻水下威懾核力量,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搭載洲際導彈全球巡航,所以成為各個國家核威懾的利器,因此是不可能跑到基地裡面去發射的。

    洲際核導彈就裝在戰略核潛艇背部的發射桶裡,主要目的是用於在戰略上實施二次核打擊,戰略核潛艇的最重要優勢就是不容易被發現,常見的手段包括長時間前行,鋪設銷聲瓦,戰略核潛艇為更加隱蔽大多都是在水下直接發射彈道導彈的。這種潛射彈道導彈通常在水面以下50米的深度進行發射,核潛艇發射以後會加速離開這個地區,具體的發射方式是打開發射筒的蓋板,導彈筒上有一層隔水層,按下發射按鈕後,發射桶裡的液壓拋射光智慧將數10噸的導彈4破隔水層丟擲水面。

  • 5 # 華豎

    戰略核潛艇發射洲際導彈,是不需要到發射陣地發射的。

    武器發展都有一個過程,也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我們都知道炮兵有炮兵陣地,導彈有導彈陣地,洲際彈道導彈也有發射井等發射陣地,即使是解決了移動的問題仍會設定數個預設陣地,這主要是武器的屬性所決定的。導彈需要加註燃料,需要電,需要進行測試,更重要的是需要大地的座標,這個座標如果不精準,導彈發射的誤差就會很大,就會差之千里。

    在早期,世界上沒有導航定位系統,導彈的飛行是靠慣性制導,必須預先知道已方和對方的座標,經過計算才能發射,如果是在陣地發射,本方的經緯度是已知的,加上陣地有現成很多通訊、能源及燃料保障,不用臨時再去進行大地測量,這樣把引數一裝訂,會大大提高發射的效率,縮短髮射時間,要知道時間越短,就可能先敵發現,就可能生存。

    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全球導航定位系統就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解決武器基準的問題,這就給機動性提供了可能。同時液體加註變成了固體燃料,一個發射車加上電源車、通訊車和雷達車便可組成一個發射陣地,隨時展開,隨時發射。

    戰略核潛艇作為國之重器,目地就是悄無聲息地給敵人一擊,它可以長年遊弋於大洋深處,艇上有能源,有導航,有通訊裝置,一個潛艇就是一個發射單元,而大洋處處都是陣地,處處是戰場,這樣才配得上海中幽靈的稱號,否則如果依賴於預設陣地,不但出擊效果一般,還有暴露的可能,召來敵人打擊。

  • 6 # 威吶解析

    戰略核潛艇簡單的說是指能夠搭載併發射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執行二次核反擊任務的一種肩負特殊使命的核潛艇,從其任務特性就可以得知戰略核潛艇必須擁有隨時隨地進行核反擊的能力。在己方遭受核打擊或者接受到對敵方進行核打擊的指令後,不論戰略核潛艇身處何地,必須能夠在儘量短的時間內將潛射洲際導彈發射出去。因此,戰略核潛艇並不需要有特定的發射陣位。戰略核潛艇發射洲際導彈效果圖

    全球範圍內裝備戰略核潛艇的國家目前還只有聯合國的五個常任理事國,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是裝備核潛艇數量最多、技術水平最先進的兩個國家。美國目前有14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每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可以攜帶24枚射程超10000公里的“三叉戟IID5”潛射洲際導彈,而每一枚“三叉戟IID5”導彈可以搭載8-12枚W88/W78分導式多彈頭,“俄亥俄級”是目前世界上載彈量最多、威力最大的一型戰略核潛艇。俄羅斯目前現役有1艘“颱風級”(訓練、試驗用)、7艘“德爾塔III/IV級”以及3艘“北風之神級”共11艘戰略核潛艇,規模僅次於美國,但在潛艇本身和潛射洲際導彈的質量上與美國的差距要遠高於規模上的差距。全球戰略核潛艇分佈(忽略右下角2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戰略核潛艇是“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中最為重要的一環,由於核潛艇所具有的隱蔽性和超強的核打擊火力,其重要度要高於路基洲際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因此,各核大國都在不遺餘力的發展戰略核潛艇部隊,英、法兩國結合本國自身條件甚至將全部核打擊能力集中到其分別裝備的4艘“前衛級”和4艘“凱旋級”戰略核潛艇上。法國“凱旋級”戰略核潛艇

    戰略核潛艇在平時採用分批次進行戰鬥巡航的方式保證本國的二次核反擊能力,當然,戰略核潛艇的巡航路線和時間安排都是高度機密,除了本國少數首腦人物外不會透露給其他任何人。雖然戰略核潛艇進行核打擊不需要像路基洲際導彈那樣有固定的發生陣位(路基機動發射的洲際導彈除外),但是由於其巡航路線基本上是事先設計好的,從某種程度上說戰略核潛艇的發射範圍也是一定的。“三叉戟IID5”潛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試驗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尤其是制導方式和控制手段的不斷進步,洲際導彈的發射流程已經極大簡化和靈活化,可以根據導彈所在不同位置在短時間內實現目標資料、燃料管理和彈道設計等發射前的準備工作。可以預見,不僅戰略核潛艇,包括路基機動發射的洲際導彈等都將實現無固定陣地發射,甚至未來會實現程式設計化發射及中段機動、變軌等。從目前的發展趨勢判斷,未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戰略核潛艇的重要地位是無法撼動的。096戰略核潛艇發射“巨浪3”洲際導彈想象圖

  • 7 # 河東三叔

    做為國家戰略核打擊潛射平臺,要求的是隨時隨地向目標發射導彈,大家都知道真到發射洲際導彈也就意味著核大戰的爆發。如果作為主動攻擊方當然可以選擇更適合的位置發射,以達到更理想的射程、隱蔽路線實現最大打擊效果。但是做為被打擊方的核反擊力量,以目前各國裝備情況來看留給自己的預警和反應時間相當少,再來討論選擇陣地發射就不大可能了。

    通常戰略核潛艇攜帶彈道導彈射程基本超過8000公里,而且彈道導彈具有分彈頭,作為各國三位一體核打擊潛射平臺相當關鍵,也是二次核反擊的主要力量。平常部署在不同海域,隨時接收指令對全球目標進行精確打擊,也就是說只要接到正確指令可以隨時隨地發起攻擊。

    世界範圍內裝備戰略核潛艇的國家就是五大常任理事國,包括美國俄亥俄級、俄羅斯颱風級/德爾塔III/IV級/北風之神級、中國094型、法國凱旋級、英國前衛級等。特別是美俄兩國在該領域實力出眾,美國裝備射程超10000公里的“三叉戟IID5”潛射洲際導彈,俄羅斯裝備的RSM-56“布拉瓦M”也有超8000公里射程,再加上多彈頭的設計威力超大。

    還是談到發射陣地的問題,大家對於戰鬥民族的強悍可以有更多瞭解,我們平常看到的畫面可能都是普通大洋中發射導彈。不過俄羅斯由於地理位置的問題,也可以見到在冰天雪地中發射彈道導彈,在特定情況下還得穿透冰層執行發射任務,這也證明了發射陣地全球都是沒有制約。

  • 8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早期潛射彈道導彈的射程較短決定了基地部署和發射陣地。20世紀60年代末,射程4600公里的北極星A-3被部署在美國的戰略核潛艇上,這比北極星A-1的1900公里射程有了很大的改進。A-3有三枚彈頭以一種模式落在單一目標周圍。俄羅斯揚基級戰略核潛艇最初裝備了2400公里的R-27 (SS-N-6)潛射彈道導彈。美國在基地安排上比蘇聯好得多。由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美國擁有許多基地,美國核潛艇被永久部署在關島、蘇格蘭、西班牙,導致前往蘇聯附近巡邏地區和發射陣地的時間很短。每艘戰略核潛艇有兩組輪換的潛艇艇員,大約三分之一的美國戰略核潛艇隨時都可能在巡邏區。

    而蘇聯基地在北冰洋的摩爾曼斯克、太平洋堪察加半島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這就要求他們的核潛艇進入發射陣地需要長途跋涉(透過北約監控的大西洋水域)到大西洋中部巡邏區,以威懾美國大陸。這導致蘇聯海軍在任何時候巡邏區域比美國小得多,這也是蘇聯發展遠端潛射彈道導彈的巨大動力,這將使它們能夠在靠近其基地的地方巡邏和佈置發射陣地,這些發射陣地有時被稱為“深海堡壘”。蘇聯新型潛射彈道導彈導彈是SS-N-8,SS-N-18,SS-N-23,裝備於專案667B、667BD、667BDR和667BDRM(德爾塔一級至德爾塔四級)。

    SS-N-8的射程為7700公里,於1972年在揚基級甚至還沒完成之前就在第一艘德爾塔一級上服役。1972-1990年間,共有43艘各種型別的德爾塔級戰略核潛艇投入使用,其中SS-N-18裝備於德爾塔三級,SS-N-23裝備於德爾塔四級。新型導彈增加了射程,並最終增加了多枚分導核彈頭(MIRV),每枚都能擊中不同的目標。德爾塔一級有12枚導彈,其他核潛艇各有16枚導彈。所有德爾塔級都有一個高聳的“駝背”來容納大型液體燃料潛射彈道導彈。

    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海神(C-3)導彈進入服役,每枚導彈可以攜帶高達14枚彈頭的分導彈頭艙。像蘇聯一樣,美國也希望擁有遠端導彈,允許彈道導彈基地設在美國本土,發射陣地部署到沿海,處於自己的海空軍掩護下。20世紀70年代末三叉戟一導彈裝備到12艘裝備海神導彈的核潛艇上。 1981年,美國和蘇聯都委託自己的工業部門為新導彈設計了更大的戰略核潛艇。美國是俄亥俄級,也被稱為“三叉戟核潛艇”,擁有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核武器,裝備24枚導彈,射程12000公里,最初是三叉戟一,但為其建造了更大的三叉戟二,導彈於1990年投入使用,到2000年初,全部都改用三叉戟二。

    蘇聯的戰略核潛艇是專案941颱風級,颱風級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潛艇,裝備了20枚射程為8000公里的新型SS-N-20導彈。1981-1989年間,有六艘颱風級服役。

  • 9 # 魑魅涅磐

    戰略核潛艇作為三位一體核打擊中最有優勢的一位,因為其相比傳統的陸基和空基有著更強的隱蔽性和生存能力,所以海基戰略核武器發射平臺---戰略核潛艇一直被作為核武發展中的首要發展,特別是像英國和法國更是放棄空基和陸基核武器發展之路,只專注於生存和隱蔽性更強的戰略核潛艇一條腿走路。當然說起戰略核潛艇我們大家也都知道戰略核潛艇之所以能夠相比傳統陸基和空基戰略核武而言有優勢,核心點還是在於戰略核潛艇可以藉助地球上超過71%的海洋麵積航行到全球絕大絕大海域,並且藉助自身搭載的潛射彈道導彈對全球任意地區實施戰略核打擊任務的同時,核潛艇的屬性和全球超過71%的海洋麵積也賦予了其天然的隱蔽性,使得其在日常戰略巡航期間可以長時間潛航隱蔽自身行蹤。那麼作為戰略核潛艇,其最核心的職能就是根據作戰需要朝目標地區發射彈道導彈,這個發射前是隻要接到發射命令隨便在哪都可以發射呢?還是必須航行到預定海域才能發射呢?的確從戰略核潛艇所處的環境來說,全球超過71%的海洋麵積背景下,朝任何地區發射導彈表面來看的確都一樣,只是面對不同作戰目標發射方位不一樣罷了,而且只要射程足夠在哪發射並不存在影響啊,就像不管是從家東邊很遠的地方能夠回到家和從家南邊很近的地方一樣能回到家一個道理,也可以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所以咋看下來戰略核潛艇表面上身處海洋中,在接到發射命令後只需要上浮到發射深度後朝目標地區發射核導彈即可。但是現實情況卻是,在接到核導彈發射命令後,戰略核潛艇首要需要和潛艇上留存的核發射金鑰進行對比以判定核導彈發射命令是否正確,必要時刻更需要直接長波通訊聯絡以判定該發射命令沒有任何問題。然後戰略核潛艇會關閉與外界的所有通訊聯絡並下潛後,根據事先測定好的海圖發射位置朝最近的預定發射點航行過去,達到預定發射地點後才會上浮至發射深度向目標地區發射潛射彈道導彈。所以從現實角度來說,戰略核潛艇並不是隨意想在哪發射導彈就在哪發射導彈的,而是在戰略核潛艇海圖上有一份涉及到該戰略核潛艇所有航行海域中事先設定好的發射座標標註。而且平常戰略核潛艇的戰備巡航路線也是基本沿著這些核武器發射地點航行的,只不過為了保密並不會一塵不變,而是會隨機在潛航離港前確定好戰略巡航路線,並且在中途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改變戰略巡航路線,但是不管怎麼改變航行地點依然會在這些預先設定好的發射點附近經過。這就好比我們乘坐的公共汽車一樣,雖然公共汽車可以做到隨意在任何地點上下乘客,但是實際上公交車首先會根據預先設定好的駕駛路線航行,雖然有的時候可能根據車流量等外在因素改變車道,但是最終依然會經過預定站點一個道理。而且在行駛途中如果遇到乘客需要緊急下車,公交車司機依然會堅持選擇在最近的站點停靠一個道理。而戰略核潛艇的戰略核導彈發射路線和發射地點選擇也基本就是這麼一個模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豬和牛一個場區兩個圈舍飼養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