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alight

    分不分享,一看看孩子的意願,二是大人以身作則。首先,孩子有對自己東西的處置權,要確保這一點。孩子自己的東西都不能保護,也就不指望孩子是一個自信獨立的孩子。要知道,水滿則溢,其他東西也一樣,孩子感到滿足了,才有分享的可能。二是,大人在孩子面前一定做正面的榜樣,不能你都不愛分享,去要求孩子去做。她會很困惑。

  • 2 # 育兒百科分享家

    一提到分享,我們經常說的就是:“寶寶,你的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好吃的要分給小朋友一起吃。”聽到媽媽這麼說,寶寶就在心裡說:“哼,媽媽一點都不喜歡我!我就不給他,我還要打他呢。”這哪裡是分享,分明是剝奪嘛!分享教育究竟怎樣走入了誤區?又該如何讓分享教育富有成效呢?

    寶寶心裡解析

    2~3歲的寶寶常常顯得比較“自私”,他們不喜歡跟別人分享。其實,對這個年齡段的寶Bora說,他們的這種行為是很正常的。到了2歲左右,寶寶開始懂得擁有的概念,並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在他心目中,只要他喜歡的東西,就都是他自己的,更何況那些本來就屬於他的東西呢。因此,他容不得別人侵犯,只要他的利益受到一丁點威脅,他就會迅速行動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我的”“不”成了這個階段的寶寶經常掛在嘴邊的兩個詞。當然,每個寶寶都不太一樣,有的寶寶在這方面可能就顯得比較大度,但大多數寶寶都是佔有慾極強的小霸王。因為他們還沒有準備好分享,只能在父母的監督下與別的小朋友玩一些平行的或者平等交換的遊戲。

    4大錯誤方式

    1.強迫寶寶分享

    假定你在辦公室上班,老闆突然過來搶過你的膝上型電腦,並將它交給另外一個同事,你會對老闆感激涕零,並且心甘情願與你的同事分享嗎?同樣的道理,強迫小寶寶與小夥伴分享,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2.強求大的讓著小的

    大多數媽媽都會告誡哥哥姐姐將手裡的物品讓給弟弟妹妹,其實這是不公平的,沒法讓寶寶從這樣的分享方式裡獲得分享的快樂,更學不到分享的技巧。

    3.強迫寶寶輪流玩

    強迫寶寶輪流玩是最常見的分享教育策略之一,但是,在別的寶寶剛剛把玩具拿到手的時候,寶寶就急於將玩具奪回來。3歲以下的寶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時間的概念,因此輪流玩仍然不是有效解決寶寶之間爭端的好方法。

    4.搶走寶寶手裡的玩具

    當小寶寶之間因為玩具而起爭端的時候,千萬不要搶走一個寶寶的玩具交給另一個大聲哭鬧的寶寶。這無異於在向寶寶傳達錯誤的觀念,那就是隻要哭鬧就可以達到目的、只要動手去搶就可以解決問題。

  • 3 # 牽蝸牛去閱讀

    分享是一種很好的品質,這一點相信很多家長都是認同的,但寶寶有時候確實不願意分享,家長也很著急,甚至有人會對不分享的寶寶進行指責。我的建議是,孩子不分享,慢慢來。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不分享。其實孩子都有不分享的階段,那一段時期,他腦子裡的觀念是世界是我的我的我的,誰也不要拿走,之後才會知道除了自己的還有別人的,然後學著處理自己的東西,這裡面就包括分享。

    既然分享是處理自己的東西,那孩子就應該享有完整的自主權,不分享並不犯錯,旁人可以引導,但不能強迫。

    引導寶寶分享,可以從日常做起。像平常家裡人吃的玩的,不要說寶寶小就特殊照顧一切以他為中心,全家人平常就經常分東西,孩子的獨佔欲就不會那麼強。另外遇到孩子給大人東西,比如分吃的給大人,那大人就不要推著不要,而應該欣然接受並表示感謝,久而久之,寶寶就會覺得分享很好。

  • 4 # 半職媽媽育兒經

    分享是個好習慣,是成人的理念;但在3-4歲孩子的心中,佔有並支配自己的所屬物品,是早期自我的確認時期。個人認為這個時期,強制孩子養成分享的習慣並不合適,但是可以適當地引導。下面僅以自家孩子的成長和分享歷程為例進行分析。

    一、3-4歲時期家長強制分享沒有實際意義。

    兒子小班時每天幼兒園放學,我都會帶他在樓下玩耍,因為與很多小朋友不熟悉,所以我想讓他透過與小朋友分享玩具來加強聯結,與小朋友們加強熟悉程度。

    一次下樓前兒子問我:“媽媽,我如果帶很多玩具與小朋友分享,他們會不會就跟我玩兒了?”

    我說:“是的。”

    結果兒子帶了一大袋子玩具下樓,孩子們看到這麼多玩具漸漸圍了上來,可是兒子將玩具護得更緊了---他害怕玩具被搶走。

    孩子們看沒得玩就走開了,他觀察後發現一對雙胞胎玩兒的汽車很好玩,於是問我:“如果我分享一個玩具,可以和雙胞胎一起玩兒嗎?” 我說:“試試吧,應該會的。”

    於是兒子極其不捨地拿出一輛小汽車遞到雙胞胎媽媽手上,與雙胞胎玩兒了一會兒就提出不玩了要回家。

    事後思考我發現:兒子不情願地分享後,心裡還惦記著自己的玩具是否會被好好地對待,玩兒不開心,所以最後選擇不與小朋友們玩了。

    二、以“交換”來替代分享

    隨著年齡的增長,兒子發現換著玩兒可以讓自己安心且獲得較強的愉悅感。但是前提條件是雙方都喜歡對方的物品。這個時候家長無需提醒,孩子們自己就可以想出來換著玩兒的辦法,在交換的過程中加強了聯結、增進了感情。

    三、加強感情聯結是促成交換/分享的前提

    熟悉程度越高的孩子,越可能輕鬆且成功地分享。兒子上中班和大班後有了幾個固定的玩伴兒,大家在一起玩兒的特別好,漸漸地孩子們就萌生了好東西一起玩兒的想法。

    四、分享可以,不分享也可以,你可以自己做主,怎麼做媽媽都是愛你的。

    無論孩子是否分享,都要明確地告訴孩子,這個東西是你的,你擁有完全的處理許可權,分享很好,不分享也很好,你都可以自己決定,無論怎樣,媽媽都是愛你的!

    五、小時候不愛分享的孩子,長大後也會主動分享。

    在很多人眼中,我兒子小時候是一個“不喜歡分享”的孩子,比較“獨”。但是6歲以後我發現但凡是他喜歡的人,他想交往的人他也會主動分享自己的經驗或者玩具、書籍。但是他會有選擇地分享。不喜歡的人或者不想分享的東西依然堅決不分享。上小學後,管理自己的物品心中有數,也不會隨意丟東西。

    小的時候家長髮愁孩子不分享,上學後發愁孩子對東西不在意,丟三落四,其實都是因為沒有讓孩子確立好明確的物品主權。所以不要糾結,順著孩子的自然生長規律,一切都會很好的。

  • 5 # 遛街

    學會分享,就學會了生活;

    學會分享,也就收穫了快樂。

    ——暖繪本

    分享一個孩子媽媽的真實經歷先!

    “有一天,我和兩歲的兒子在公園玩。兒子騎著從家裡帶的腳踏車時,一個稍大的孩子也想要玩腳踏車,於是用命令的語氣跟我兒子說把腳踏車給他騎。兒子不願意讓他玩,兩個小孩子還差點打起來了。這時,那個孩子的媽媽過來對自己的兒子說:我想他媽媽沒教過他要分享東西吧。我很納悶,這輛腳踏車是我兒子的,他不給其他人玩也是很正常的,跟分享有什麼關係?”

    那麼問題來了,這兩位媽媽的做法,你支援哪個呢?

    在給出答案之前,我們先一起來聊聊“教孩子學會分享”的那些事。

    讓孩子從小懂得分享是寶媽寶爸們都很關注的方面,比如:在家裡,讓孩子知道把好吃的東西分享給家人一起吃;在學校,讓孩子能夠把自己的零食、玩具、甚至好看的書分享給其他的小朋友。

    曾經有一位媽媽給我說:“我家女兒在幼兒園,她自己的東西被別的小朋友拿去了,她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只會哭。我告訴她不能只會哭,而要會和其他小朋友說,要回自己的東西。”

    是啊,讓孩子懂得分享固然重要,但在孩子懂得分享的同時也應該學會保護好自己的東西,爭取自己的權益。

    所以,正確的分享觀應該是孩子自願的一種分享意識,這種分享能讓孩子感受到和別人共同擁有的一種快樂。正確的分享觀也理當培養成孩子一種良好的意識和習慣。

    那麼,問題又來了,在我們想要寶寶學會分享的同時,寶寶分享觀形成的過程和發展的階段你又瞭解多少呢?

    你可能會發現:寶寶1歲前對待別人很大方,會非常願意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可突然有天起,他變得很自私,什麼都不願意給了……有時候把玩具“給”別的小朋友,對方真的收下了,他又會非常沮喪(他可能只是想要得到獎賞,並不是真心要給出去)。

    遇到“不給不給不給”的媽媽們,別沮喪,你家寶貝長大了!來看看寶寶在不同年齡的“分享行為”:

    寶寶1歲內,將分享當成遊戲時,我們只需微笑對待他的行為即可,但不用沾沾自喜(因為人是會變的啊,親)。

    寶寶1歲後, 隨著寶寶漸漸形成“所有權”的概念,“分享”就變得艱難起來。為了保護自己的地盤和玩具,寶寶會表現出防備和不願,但這並不是自私,也不意味著“小氣”,而是一個發育階段,這個階段會持續至3歲以上,有的寶寶甚至會到5、6歲。

    你必須明白,不願分享是寶寶的天性。尊重他,而不是用哄騙的方式讓他“分享”。這種態度會讓寶寶有安全感,同時會鼓勵他變得大方起來——因為他不用帶著“可能被騙”的猜忌心來守護自己的東西。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用適當的方式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分享觀念,其中和孩子一起讀分享主題的繪本,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那關於“分享”的主題繪本您和孩子一起又看過多少哪?

    暖繪本中已出版的關於分享的繪本包括:《也許我們可以分享》、《我爺爺是聖誕老人》、《貓頭鷹的收藏》等等。

    還有一本我特別喜歡的《月光學校·深夜圖畫課》。

    你聽說過月亮小姐嗎?她可是月光學校裡最美麗的老師!

    每當夜幕降臨,在夜晚活動的小動物們就會到月光學校去上課。

    今天,月亮小姐給大家上了一堂畫畫課。可是,彩色蠟筆卻不夠用。小貓頭鷹想與其他同學合用蠟筆,可他們是怎麼想的呢?

    充滿哲理的故事,教孩子敞開心扉,學會與人分享並獲得快樂。

    學會分享,就學會了生活!

  • 6 # 小佳媽咪

    多帶孩子參與到兒童的集體活動中,給他們一個接觸同齡人的機會,相互幫助。

    在家庭教育中,做家長的就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這方面教育,多設定情景,遇到事情的時候,要主動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分享的快樂。

  • 7 # 山裡人2940200265

    要教會從小養成習慣。每當自己的小孩。買了什麼都要跟小孩共同分享。不光是小孩。我們大人也要做到。大人就是小孩的印象。也是大人教會陪伴小孩的成長。該知道小孩從大人那裡學會很多東西。特別是你爺爺奶奶一定要尊重。他們就學會很多東西。當年他她們以後也尊重老人。

  • 8 # 海綿媽媽育兒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形:孩子拿著自己的玩具玩,別的小朋友也想玩,於是跟這個孩子說,但是孩子拿著自己的玩具跑開了,不想其他小朋友玩。這是什麼原因呢?

    作為家長的我們,當看到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第一反應是不是會告訴孩子:把玩具給小朋友玩一會兒吧,甚至有時候會責備孩子不懂分享呢!糊塗的家長,快停住我們的說教吧,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並解決這個問題吧。

    2-3歲,孩子"物權"敏感期的萌芽

    在孩子2-3歲的時候,我們是不是經常會聽到孩子說這樣的話呢:"這是我的","我的"......孩子看到的每一樣東西,都會說:"這是我的"!彆著急給孩子貼上"自私,不愛分享"的標籤,這時期的孩子正處在"物權"敏感期,家長請接受孩子的"自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不要強迫孩子分享。

    3歲以後的孩子,幫助和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3歲以後,孩子的認知都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也預示著我們可以開始幫助和引導孩子學會分享了,那我們要怎麼做呢?

    家長的以身作則。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做出榜樣,不管是在物質上,還是感情上,父母都樂於與別人分享,難過的、高興的事情,父母之間都能互相傾訴,鼓勵孩子分享自己的情緒,孩子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分享。

    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告訴孩子,如果自己不分享東西給別人,別人也不會分享東西給他,當孩子為了玩其他人的東西時,就會分享自己的東西。當然,這個過程是一個長期的任務,我們不能期望孩子經過一次兩次這樣的"分享",就真正變成一個愛分享的孩子引導孩子和所有人分享。現在的孩子在家裡都是"掌中寶",家裡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恨不得都讓給孩子,家長們請打住這樣的行為,這隻會讓孩子永遠學不會分享。在家裡,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將好吃的東西分給所有家庭成員,當孩子主動做出這樣的舉動時,我們要給予孩子表揚,並對孩子說"謝謝",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受父母歡迎的,並且會受到鼓勵,從此就會繼續這樣的行為。利用交換的方式讓孩子學會分享。當我們鼓勵孩子分享自己的東西時,孩子手上的東西少了,孩子會變得不開心,這時候我們可以鼓勵孩子與其他小朋友進行交換,不管是吃的、玩的,甚至是繪本等,都可以鼓勵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交換,讓孩子體會到交換帶來的樂趣,從而樂於分享。不強迫孩子分享每一樣東西。孩子都有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比如:一個毛絨玩具等,對於這種孩子不願意拿出來分享的東西,我們不能強迫孩子,要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拿出自己願意分享的東西進行分享,體會分享帶來的快樂。

    引導孩子學會分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家長經過長時間的奮戰和努力,也需要不斷鼓勵孩子並一同堅持下去。

  • 9 # Zzb5918

    先問問自己會分享嗎?自己有1萬塊錢願意分享出去多少?自己週末有10個小時空閒,原分享出去多少時間做義工? 自己做不到就不要為難孩子!子所不欲,勿施於人,你如果能做到,你的孩子肯定也學著你能做到……咱們的社會也不是分享型社會,你要你的孩子做一個與整個社會對著幹的娃?

  • 10 # 甜媽餘雲

    孩子不愛和別人分享,要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前提下進行引導。

    大人的很多東西也不愛和別人分享,你願意和別人分享你的經濟嗎?你願意和別人分享你的愛人嗎?你願意和別人分享你得來不易的珍貴的物品嗎?很多不會。孩子的東西在大人的世界裡不算什麼?也不值多少錢?可是在孩子的世界裡,這些就是他們珍貴的、全部的家當,孩子不捨得分享,這是正常的。

    那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去引導?可以給孩子講故事,和孩子聊故事裡的分享故事。最重要的是學會尊重孩子,多問問孩子:“你現在不想拿出來分享,是嗎?”“那你是想玩一會兒再拿出來分享嗎?”“你準備什麼時候和小朋友分享?”“你來決定什麼時候和小朋友分享?”當孩子覺得自己是可以控制自己的物品的,他就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如果孩子暫時不願意分享他的物品,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去分享,這樣會加強孩子的不安全感。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孩子,家長要學會有能力和孩子做朋友。

  • 11 # F苗麻王彩彩

    現在家庭裡所有的大人都圍繞著孩子轉。有的孩子不願意分享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我覺得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分享東西的做法都要分開對待。

    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其實孩子還不懂分享的含義是什麼,所以越是在孩子不願意分享的時候,就越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孩子雖小,但也要尊重他。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不願意分享,我覺得可能孩子真的是對自己喜歡的東西不願意分享,這是人之常情,我們也都有很喜歡的東西,如若讓我們分享出去,我們也不願意。所以在面對孩子不願意分享的時候不要急於指責他,這樣對他不好,我們在日常生活裡,應該多詢問孩子是否願意,在他做出分享的舉動時要鼓勵鼓勵他,還要讓孩子看到父母分享的時候。讓他知道有時候分享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鼓勵他去做。如果孩子不知道怎麼分享,父母也要在有這樣的場合時候做給孩子看,讓孩子知道這樣做就能分享,以後也會學著做。

  • 12 # 夕媽育女

    孩子如果不愛跟別人分享東西,我覺得就不必強迫了。孩子不願意分享這個東西,說明這個東西對他來說特別珍貴,好像讓大人去分享他的金項鍊一樣,非常有難度的。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得讓他有安全感,我覺得比分享會更重要些。但隨著孩子年齡的越來越大,可以引導孩子分享。可以試著這樣跟他說:我們把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別人也會把他的玩具給我們玩,我們花一樣錢就可以玩到兩樣東西是不是很好啊?

  • 13 # 大果小果媽媽

    我認為不應該強迫孩子,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努力幫助他們建立“與人分享”的意識,而不是暴力強迫。

    具體方法:

    1、父母自己先做到“大方”

    曾經,去一個朋友家,她家孩子四歲,看到我們來了,主動把零食遞過來,問我們吃不吃?

    當時就覺得,這孩子太懂事了。

    問朋友,怎麼教出來的。

    朋友笑笑說,沒有特意教啊,可能是我們平時也經常會把一些零食水果之類的東西送給隔壁的阿婆,然後她自己有樣學樣吧。

    這就是榜樣的作用,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大。

    可以檢視我@育兒不煩惱 的文章《孩子不願分享是自私?強迫孩子分享,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瞭解具體的危害)

    2、分享之前多瞭解孩子的想法

    千萬不要把自己和孩子看成是一體的,認為孩子的東西自己可以隨意處理,畢竟,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

    當你沒經過孩子同意,就把他心愛的東西送人時,他會非常的傷心和不理解父母的行為。這樣做對孩子對我們父母都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在你打算把他東西送人時,可以提前和孩子商量,萬一那個缺了一條的機器人正是孩子的最愛呢?

    一個不被尊重物權的孩子,一個沒有屬於過“我”的東西的孩子,你讓他如何分享呢?

    3、讓孩子感受到分享的美好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分享。分享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是愉悅自己。

    讓孩子感受分享的溫暖和美好,孩子才會願意主動分享。

    吳京的老婆謝楠,在一期節目中,聊到孩子分享的話題時,表示:不會強迫孩子去分享,但是會引導。

    比如說:

    有次吳所謂,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謝楠就開導他說:“你可以說不,但是你要想一想,如果大家一起分享,大家可以研究出新的玩法,我們要不要試一試?”

    然後,孩子很欣然地就接受了。

    四、結語

    美國作家M·斯科特·派克說: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意願和感受,尊重他們做決定的權利。

    只有孩子擁有了物權安全感,才會逐步有自尊自主的意識,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力,也才能更好地分享。

    所以,從今天開始,把處理孩子物品的權利,還給孩子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劇《唐人街探案》哪些橋段致敬了電影中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