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大城小醫徐醫生

    腸鏡又叫電子纖維結腸鏡,是醫生用來檢查結直腸內部病變的一種診斷方式。結腸鏡是一支細長可彎曲的儀器,直徑大約1釐米,結腸鏡透過肛門進入直腸,直到大腸,可讓醫生觀察到結腸和大腸的內部情況。原始腸鏡多用於檢疫,較現代腸鏡相比簡陋。現代腸鏡多帶攝像頭,且尺寸長,從而可以至更深處檢查病變等。

    腸鏡透過肛門插入腸,竟逆行向下,可以檢查到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聲結腸、以及回盲部、迴腸末端等多處腸道病變,同時還可以對部分腸道病變進行治療,例如大腸息肉等良性病變,在內鏡下可以直接切除,同時對腸道出血進行鏡下止血,對大腸內異物進行清除等。

    根據臨床總結以下疾病需要做腸鏡:

    腸道惡性腫瘤,表現有大便性狀發生改變、排便習慣改變、腹疼、腹部有腫塊等,透過腸鏡可以直觀檢視腸道和腸壁的情況,可以根據觀察到的情況確定腫瘤的大小和位置,然後取活檢就能確診腫瘤。

    腸梗阻是糞石或者腫瘤堵塞腸道引起的,做腸鏡可以確定腸梗阻的性質和部位,有助於診斷病因。

    炎症性腸病,主要包括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透過腸鏡可以觀察腸道炎症範圍的大小和炎症反應情況,也可以把腸道黏膜組織取出做病理檢查。

    腸結核是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引起,做腸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到病變,對疾病診斷的幫助很大。除此以外,對於不明原因的消瘦,貧血的患者也建議行腸鏡檢查。

    補充說明,下列情況的推薦做結腸鏡檢查

    1、原因不明的便血。

    2、排便的習慣改變:大便次數增多或便意頻數,但無糞便排出,或便秘。

    3、原因不明的慢性腹瀉。

    4、大便時有粘液或膿血樣液體。

    5、大便變細、變扁。

    6、腹部腫塊,不能排除大腸及迴腸末端病變者。

    7、原因不明的中下腹疼痛。

    8、疑有良性或惡性結腸腫瘤,經X線檢查不能確診者。

    9、疑有慢性腸道炎症性疾病。

    10、鋇劑灌腸或腸系檢查發現異常,需進一步明確病變的性質和範圍。

    11、結腸癌手術前確定病變範圍,結腸癌、息肉術後複查及療效隨訪。

    12、腹脹、腹痛等原因不明的低位腸梗阻。

    以上這些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感謝關注!

  • 2 # 麻醉醫生麻小花

    說到腸鏡,很多人並不陌生,但也有許多人只是聽說過,並沒有做過腸鏡,那麼腸鏡是怎麼做的?什麼情況下應該做腸鏡呢?今天就來介紹一下!

    腸鏡檢查是怎麼做的?

    我們通常說的腸鏡是結腸鏡,只能夠檢查大腸的情況,主要就是結腸和直腸。如果要檢查小腸,則要做小腸鏡。

    結腸鏡就是一根長約120-180cm的黑色管子,鏡子的前端有一個高畫質攝像頭,可以將腸腔內的情況反應在大螢幕上。腸鏡從肛門進入,然後依次經過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所以這些腸管的炎症、潰瘍、出血及息肉等都可以檢查出來,並且也可以做治療,如摘除息肉、止血等。

    患有哪些疾病需要做腸鏡?出現了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黑便、血便、大便潛血試驗陽性等),長期腹痛、腹瀉,發現腹部腫塊,以及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時,就要做腸鏡檢查了。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也需要做腸鏡來複查。患了腸息肉也要做腸鏡檢查;對於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在較小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做腸鏡檢查了,每隔兩年行一次結腸鏡檢查,發現息肉後開始每年行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如果有一級親屬(父母及兄弟姐妹)在年齡小於60歲時被診斷為結直腸癌或腺瘤,那麼自己就是腸癌的高危人群,在40歲或者更早就可以開始做腸鏡檢查了。腸鏡是一項安全的檢查,其提供的資訊是其他儀器無可比擬的。結腸鏡檢查被認為是結腸癌篩查和監測的金標準。結腸鏡可識別癌前病變和發現無症狀的早期惡性腫瘤,篩查可減低腸癌死亡率。

    總之,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檢查方式方式,做到既不忽視,也不過度檢查,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提高結直腸癌的發現率。

  • 3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提起腸鏡檢查,很多人會從內心表示拒絕,認為這項檢查既麻煩又痛苦。然而,腸鏡檢查是發現早期大腸癌的金標準。

    大腸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結直腸癌,是發生於腸道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僅次於肺癌和胃癌,近幾年,大腸癌的發病率逐漸上升,且有年輕化的趨勢。

    在中國,50歲以上人群接受腸鏡檢查的不足15%,權威雜誌《內科學年鑑》的一項大型研究也證實了這點,結腸鏡檢查與死亡率降低72%有關。

    有研究發現,95%的大腸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的,而大多數人在35歲的時候,腸道就會開始出現息肉增生,40歲左右,腸道息肉的數量開始增加,性質也會發生改變,因此一般而言,40歲左右的健康人群最好能儘快進行一次腸鏡檢查,此後根據自己的腸道健康情況定期複查即可。

    但是對於有些高危人群而言,過了30歲就應該儘快行腸鏡檢查了。

    1. 不良飲食

    高熱量、高蛋白、低纖維素的飲食極易誘發結直腸癌。因此,“無肉不歡”和不喜蔬果的人是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要儘早的進行腸鏡檢查。

    2. 有結直腸癌家族史

    癌症具有家族遺傳和聚集性,如果兄弟姐妹和父母等一級親屬中有人罹患胃腸道腫瘤的,都是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

    3. 吸菸、飲酒

    研究表明,吸菸者比非吸菸者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更高。有結直腸癌、結直腸息肉家族史的人每日攝入酒精大於等於30克,將增加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4. 有結腸息肉病史

    有結直腸息肉的患者也是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一旦發現息肉要及時處理,避免其癌變。

    5. 有炎症性腸病

    有炎症性腸病的患者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同樣容易發生結直腸癌。

    腸癌早期往往症狀不明顯或容易被忽略,除了上述人群外,如果出現以下症狀的人群,必須儘快進行腸鏡檢查。

    1.排便習慣發生改變

    如果原來規律的排便習慣發生了改變,經常排便次數增多或者便秘,甚至有時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就一定要警惕腸癌了。腸癌還會引起大便變形,可呈細杆形、扁帶形或茶褐色的大便。

    2.血便

    便血是腸癌早期最明顯的症狀,便血量一般不多,主要呈暗紅色。可與大便同時出現或在便後出現,同時伴有黏液。

    3.疼痛、腹脹、消化不良

    腸癌所引起的消化系統症狀一般表現為腹脹、消化不良等,疼痛的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有輕有重,主要是腸梗阻造成的。而腹痛或者是腹脹前期表現為間歇性疼痛,後期逐漸轉變為持續腹痛和腹脹。

    一旦出現以上訊號,往往病情已經不輕了,要儘快做腸鏡檢查。

  • 4 # 中醫科屈醫生

    腸鏡檢查是大腸癌篩查的常規專案,也是大腸癌診斷的金標準。現在可以作為50歲的中老年人的一個體檢專案來進行檢查。如果是高危人群,檢查的年齡可以提早到40歲。高危人群,包括生活在腸癌高發地區的人群,或者有些不良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的人。不良飲食習慣,包括喜歡高脂類食物,或者燻肉、臘肉、鮮醃菜等熏製品,或者嗜菸酒的人群,這些都屬於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的人群。還有患有腸道疾病的人群。

    腸鏡是對消化道用纖維結腸鏡或纖維腸鏡,進行檢查和治療的一種內窺鏡,其實胃鏡、食道鏡、十二指腸鏡、小腸鏡、結腸鏡、乙狀結腸鏡、肛門鏡都屬於腸鏡的一部分,臨床較常用的是胃鏡、十二指腸鏡、結腸鏡和肛門鏡。因為人體消化道是一個管狀的系統,有口和肛門兩個生理性的自然通道,透過腸鏡可以把消化道的各種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

    患有哪些疾病需要做腸鏡?

    1、消化系統發生問題,比如腹痛、嘔吐、進行性消瘦、大便帶血等,與過去情況發生明顯不同的消化道不適,並且透過其它檢查無法明確時,都建議做腸鏡;

    2、如果出現消化道出血癥狀,即大便帶血或者大便檢查潛血陽性,或者大便呈現黑便,也必須要做腸鏡;

    3、出現腸梗阻的症狀,即大便無法排出,出現腹痛、嘔吐、腹脹、大便秘結等腸梗阻的症狀,同時無法明確原因,也需要做腸鏡;

    4、如果有慢性腸炎也建議定期做腸鏡,因為腸炎長時間後可能發生惡變的情況;

    5、如果有家族息肉的病史,建議定期做腸鏡;如果家族還有腸道惡性腫瘤的病史,比如家族的親戚中有腸癌、胃癌或者小腸癌患者,也建議定期做腸鏡。

    6、如果有腸道腫瘤相關手術或者腸道切除的手術,也建議定期做腸鏡。因為腸道腫瘤切除術後有可能發生復發,即使不是惡性腫瘤,吻合口的潰瘍反覆刺激,也可能發生吻合口惡變。

  • 5 # 愛冬瓜的小麵包

    腹瀉,肚子痛,便血(含隱血),大便明顯感覺跟平時不太一樣等狀況,這些最好都查一下腸鏡,放心點。有的人出現這種情況一直拖著不去醫院或者認為自己吃了不該吃的東西,若長時間沒有改善,檢查結果基本就是痔瘡,腸炎,息肉,或者更嚴重上升到小腸就是克羅恩病等,所以若有不適,還是儘量早點看醫生,檢查結果即使沒毛病,心裡也安心了。

  • 6 # 胃腸醫生廖曉彪

    腸鏡檢查是為了瞭解腸道病變的一種內窺鏡檢查,什麼情況下需要做腸鏡檢查呢?

    一、腸鏡檢查指腸鏡從肛門進入直腸,直至大腸,醫生透過腸鏡可以觀察到患者結腸和大腸的病變情況,包括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盲腸以及迴盲瓣,適用於檢查下消化道出血、結腸腫瘤、腸梗阻和腹部硬快。

    二、如果患者有以下幾種情況需要及時做腸鏡,包括有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人群,經常腹痛、腹瀉、便秘或者出現其它大便異常的患者,有不明原因消瘦和貧血症狀的患者,有大腸癌症家族史的人群需要進行腸鏡篩查,以及結腸癌、大腸癌或者腸道息肉手術後的患者應該定期進行腸鏡複查。

  • 7 # 東腫結直腸陳海鵬

    對於腸鏡檢查,大多數人都是聽過沒做過,或者聽說腸鏡檢查很難受,產生了一種害怕、恐懼的心理,繼而排斥做腸鏡。

    但事實上,只要去大型綜合醫院找手法熟練的醫生,放鬆心情,是不會有過多不適的,且查一次腸鏡,如果沒問題,至少能管5年,為了安心建議儘早去做一次。

    什麼是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是用一條約1米左右長、可彎曲、末端有光源帶維信電子攝影機的纖維軟管,由肛門進入腸道,按順序依次觀察肛門、全結腸、迴腸末端的黏膜狀態,必要時對可以部位進行活檢,如果有體積較小的腸息肉,還可即時進行內鏡治療,如果不耐受,可選擇無痛腸鏡。

    哪些情況需要做腸鏡檢查?

    1、有腸癌家族史、腸息肉病史、腸癌術後等,需定期複查腸鏡;

    2、有下消化道症狀,如腹痛、腹脹、腹部包塊、裡急後重、肛門墜脹、腹瀉、便秘、大便變細等;

    3、食慾不振、莫名消瘦,且伴有貧血,大便常帶血,出現黏液血便、膿血便等;

    4、有不良飲食、生活習慣的40歲以上的人群;

    5、糞隱血試驗、腫瘤標誌物、鋇劑灌腸、CT等檢查,出現異常無法定性時;

    6、有炎症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血吸蟲病等,需定期腸鏡監測病變範圍,以防其癌變;

    7、有長期、大劑量盆腔放療史,需儘早腸鏡;

    注:因小腸發病率較少,如果懷疑小腸病變,多是在經過很多檢查,排除胃部、結腸、直腸等疾病後,有一定依據後才進行小腸鏡檢查,或者是腹部CT、全消化道造影、膠囊內鏡,在小腸部位發現佔位性病變、潰瘍、狹窄等,無法定性時,可做小腸鏡取活檢後病理或者治療。

    腸鏡檢查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1、腸道準備很重要,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復發聚乙二醇,直至拉出的糞便呈無渣、清水樣、無泡沫,好的腸道準備有助於發現腸道內微小病變。

    2、如果患者體形較胖、腹部手術史、便秘等,檢查時間會延長一些。

    3、檢查過程中,儘量呼吸平穩,放鬆身體,在醫生和護士指導下變換體位,大多患者可耐受。

    4、部分患者檢查後可能會有輕微腹脹、腹痛,1個小時內會有所緩解,排氣排便後會消失。

    5、如果腸道內有病變,需要活檢,可能會有少量出血,會自行停止,不要過度擔心、緊張。

    6、腸鏡檢查若操作不慎,可能會出現腸穿孔等併發症,若出現大量血便、腹痛,要及時就診。

    7、無痛腸鏡會增加麻醉風險、穿孔機率,要找經驗豐富的醫生操作。

  • 8 # 麥吉醫學科普

    根據您提供的問題初步分析如下,腸鏡檢查是指透過肛門插入腸,竟逆行向下,可以檢查到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聲結腸、以及回盲部、迴腸末端等多處腸道病變,

    同時還可以對部分腸道病變進行治療,例如大腸息肉等良性病變,在內鏡下可以直接切除,同時對腸道出血進行鏡下止血,對大腸內異物進行清除等。

  • 9 # 男科蘇玖雄

    下面這些情況需要做腸鏡

    凡是具有慢性腹痛、腹瀉、便血或捫及腹部包塊等症狀經過常規藥物治療未見明顯好轉的均可行腸鏡檢查。

    X 線鋇餐逆行造影不能確診或懷疑有腸道腫瘤者

    需要隨訪觀察的病變,如腸結核、克羅恩病、阿米巴腸等。

    腸鏡檢查示意圖

    需要內鏡下治療者,如異物取出術、止血、腸息肉切除術、腸道手術後複查等。

    家族中有大腸癌患者、生活中有長期食用高鹽食物或喜食紅肉食物者應每年行腸鏡檢查。結腸鏡檢查是結腸癌篩查和監測的金標準。一般年齡 > 50 歲推薦進行常規的結腸鏡檢查,以篩查結腸癌

  • 10 # 機靈不太懂

    腸鏡又名電子結腸鏡,是由一個細長可控,可彎曲的管狀攝像頭直連電腦螢幕進行檢查的儀器。

    腸鏡適用於腸管大腸段(包括直腸、結腸)的檢查,而不是全腸道。

    腸鏡的優勢在於,檢查相對直觀的、準確率高。且對於腸息肉、息室、惡性佔位性病變、腸炎、腸黏膜出血等疾病檢出率高且準確。對於有些疾病可以直接進行治療。

    患有哪些疾病需要做腸鏡?

    首先,腸鏡是一種檢查手段。除已確診的腸道疾病複查外。需要做腸鏡針對的是症狀。所以出現哪些症狀需要進行腸鏡治療呢?

    1、長期腹痛,經彩超檢查或其它輔助檢查無法明確病因。或對症治療後,症狀不緩解,或症狀反覆發作。

    2、長期腹瀉,稀便。

    3、不明原因的血便。

    4、排便習慣或排便形狀改變。

    5、經肛門指檢檢查後,發現佔位性病變。

    除以上症狀需要進行腸鏡檢查外,患有以下已確診疾病需要進行腸鏡檢查或治療。

    1、大腸黏膜良性腫物可直接透過腸鏡進行檢查或切除治療。比如最常見的腸息肉。術後需要定期做腸鏡複查。

    2、大腸內佔位性病術前取病理,主要是潰瘍性病變或惡性佔位性病變。

    3、下消化道出血,需要進行腸鏡檢查,如發現明確出血點,腸鏡可直接透過電凝止血。

    4、不明原因的不全腸梗阻。

    建議:

    身體不適或出現不良症狀及時就醫。

    關於疾病的檢查及治療到正規醫院的專科進行。

  • 11 # 醫學界兒科頻道

    結腸鏡檢查是結直腸腫瘤防治過程中最重要的手段,這項檢查的效果十分明顯,統計顯示結腸鏡早期篩查使結直腸癌死亡率下降53%。結腸鏡不僅能夠早期發現並移除處於癌前病變期的結直腸病變, 同時也能夠儘早避免腫瘤進展, 提高結直腸癌患者存活率亦或最終達到治癒目的。

    哪些人群需要做結腸鏡檢查呢?

    對於反覆發作的炎症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既往有結直腸腺瘤息肉史、既往曾做結直腸癌根治性切除手術史、直系親屬中有結直腸癌家族史或者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史以上高危因素人群應定期進行結腸鏡檢查,並且每兩次腸鏡檢查間隔不超過5年。

    對於下消化道出血、大便性狀改變、不明原因的下腹腫塊及疼痛、低位腸梗阻、50歲以上存在大便隱血陽性也應該儘快行結腸鏡檢查。

    醫學界作者 李土豆

  • 12 # 全科醫學線上

    腸鏡,是用來檢查腸道病變的內鏡。

    1.慢性腹瀉、便血、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形狀細長等,需要腸鏡檢查排除腸道腫瘤(結腸癌、直腸癌等);

    2.慢性腹脹、腹痛、血便、膿血便等,需要腸鏡明確是否有腸道腫塊、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等;

    3.慢性腹瀉、大便不成型,需做腸鏡排除惡性病變,如腸易激惹綜合徵的診斷。

    總之,腸鏡檢查就是直觀地觀察腸道,能發現細小的疾病。

  • 13 # 醫學健康守門員

    全科健康守門員為大家分享

    腸鏡檢查是西醫消化內科針對下消化道疾病最常用的輔助檢查之一,將一根帶有電子攝像頭的纖維軟管依次透過肛門、直腸、結腸等,從而更直接的、更清楚的瞭解患者腸道的情況。

    腸鏡檢查不僅能幫助醫生做出診斷,我們還可以在腸鏡幫助下,進行取活檢、切息肉、止血、給藥等。相信醫學發展的將來,下消化道腫瘤也能經腸鏡切除(讓我們拭目以待),這樣就免了開刀之痛。

    什麼人需要做腸鏡呢?1、有長期慢性腹瀉,腹痛的病人;2、有大便性狀改變、大便習慣改變的病(大便不成形);3、急性腹痛病人,排出腸道以外的疾病(肝膽胰脾腎等),也可以行腸鏡檢查。4、大便帶血的病人;5、有結腸癌、直腸癌家族史的病人,40歲之後建議每年檢查一次腸鏡。6、腸鏡下的治療:如息肉摘除、止血、取異物、腸扭轉和腸套疊的復位、腫瘤的治療等。

    以上便是全科健康守門員能想到的,希望大家能在評論中補充,共同學習。腸鏡檢查已經是消化科醫生最基本的技能,大家都能很好的運用,基本上沒有太多痛苦!所以,如果有以上症狀,請及時就診。別因為害怕,別因為聽別人說怎麼怎麼樣,而耽擱了做腸鏡的時間,貽誤病情!

  • 14 # 中老年保健雜誌

    哪些人需要做腸鏡檢查呢?一般認為,健康人50歲以上可以每年做一次大便隱血、腫瘤標誌物的篩查,最好做一次結腸鏡篩查,如果沒有問題就間隔3~5年做一次腸鏡。

    高危人群又該如何篩查呢?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如下個體:

    1. 一級親屬患結、直腸癌史,直系親屬中60歲前患過結腸腺瘤的患者,每1~2年需行1次結腸鏡檢查。

    2.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家族成員,應每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一旦有多發息肉應考慮預防性切除全結腸。這些患者50歲以後的癌變率很高。

    3. 大腸息肉(腺瘤性息肉),結腸鏡檢查如發現多發腺瘤或1個直徑大於1釐米的腺瘤,應內鏡下切除,並1~3年查一次腸鏡。任何大小的息肉均可癌變,息肉越大癌變的危險性越高,多數結、直腸癌是由腺瘤癌變而來。

    4. 患過結、直腸癌的患者,術後第1年進行一次全結腸鏡檢查,如結果正常,3年後再查;再次複查仍正常者,可每5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任何一次腸鏡檢查發現腺瘤,則應按腺瘤進行監視檢查。

    5. 炎症性腸病,多年不愈、病變範圍較廣的潰瘍性結腸炎,應在患病8年後,每1~2年檢查一次全結腸鏡;如病變僅累及左半結腸,可以在患病15年後進行監視檢查。

    結、直腸癌的發生有哪些相關影響因素

    飲食因素

    在結、真腸癌發病中飲食因素被認為是極為重要的因素。如高脂肪低纖維飲食,攝入動物蛋白、醃菜過多;攝入酒精;攝入油炸食品過多;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美國,20世紀50年代起倡導改變飲食習慣,使結、直腸癌發病趨勢下降,也證實了這一點。在中國,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的飲食習慣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在飲食中所佔的比重日益增加,這也是中國結、直腸癌發病率不斷上升的原因之一。

    大腸的某些良性病變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大腸腺瘤、家族性結腸腺瘤病、血吸蟲病、大腸息肉等,都屬於大腸的良性病變。患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超過10年者,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性較一般人群高數倍。這是因為,腸道內的反覆炎症,對腸道黏膜細胞是一種慢性刺激,這種刺激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黏膜細胞的生長失去控制,發生惡變。大腸息肉患者也一樣,其發生結、直腸癌的相對危險度是無息肉者的22倍,因為息肉本身雖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會惡變。

    遺傳因素

    據估計,約20%的結、直腸癌患者中遺傳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遺傳性大腸癌。研究發現,結、直腸癌患者的子女患結、直腸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高2~4倍,10%~15%的結、直腸癌發生在一級親屬中有結、直腸癌病史的人群中。

    職業因素與衛生習慣

    缺少體力活動可增加患結、直腸癌的危險性。但一般不認為結、直腸癌是一種職業病。

    只要我們能做到早期預防、早期發現,就能抓住最佳治療時間,預防腫瘤的發生。

    ——追隨您的心聲 提供專業回答——

  • 15 #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2018年6月28日 曾醫生有問必答)

    腸鏡的發明,能讓醫生的視野穿透腹壁,能更直觀地看到肚子內腸管病變,也讓一些腸道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來得更加簡便。

    腸鏡包括兩種:膠囊腸鏡、纖維電子結腸鏡。

    膠囊腸鏡經口吞服,可以看完整個消化道,能看到小腸的病變。但因吞服後不受人為控制,往往不能得到確切的診斷資料,適用於小腸病變的患者,以及不能耐受纖維結腸鏡的患者。

    纖維電子結腸鏡只能看到整段大腸,從屁股進鏡,可以人為控制,能看到大腸的各個角落。

    哪些人群需要做腸鏡呢?

    一、排除痔瘡後,仍反覆拉血便/粘液血便/膿血便的患者,排除是否有腸道腫瘤或潰瘍性結腸炎可能;

    二、反覆不明原因、定位不準確的腹痛患者,特別是中下腹部疼痛,考慮有低位腸癌,需要做腸鏡排除;

    三、有長期慢性腹瀉的患者,需要排除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克羅恩病、結腸息肉等;

    四、B超或CT檢查發現腹腔內不明腫瘤的患者,需要做腸鏡排除是否為腸癌;

    五、原因不明的腸梗阻,灌腸通便後,需要排除有無腸道腫瘤堵塞;

    六、曾檢查出有結腸息肉或曾做過結腸息肉切除的患者,應每年定期複查腸鏡;

    七、體檢抽血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並有類似腹部症狀的,需要做腸鏡排除有無腸道腫瘤;

    什麼病人不能做腸鏡檢查呢?

    一般來說,除非有腸梗阻、消化道大出血,要不膠囊內鏡是沒有什麼明顯禁忌的。

    有嚴重心臟、腎臟、肺臟功能不全的患者;早期腸道手術後的患者;有明顯腹痛等急性炎症期的患者;孕婦及月經期婦女;嚴重痔瘡患者。這幾類病人是不能或者暫時不能做腸鏡檢查的。

    以前的腸鏡是打空氣進腸管後,使腸管擴張後才進一步檢查,腸管擴張後的腹脹是相當辛苦的;但現在的腸鏡檢查改為注水擴張腸管,不要求腸管擴張很多就能看清楚,做完還可以把水吸走,沒有想象中的辛苦。實在害怕,頂不住,還有無痛腸鏡呢。

  • 16 # 知麻糖

    腸鏡是醫學儀器的一種,全場140cm左右,直徑約1cm,細長並可彎曲,末端裝有一個光源帶微型電子攝影機的纖維軟管。醫生會拿著腸鏡的末端慢慢的由肛門進入,透過直腸、乙狀結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主要檢查大腸部位有無病變,比如腫瘤或者潰瘍。提醒一句,腸鏡一般只能檢查大腸的病變,小腸疾病一般是檢查不出的。

    那麼,哪些疾病需要去做腸鏡呢?1、懷疑腸道有腫塊或腫瘤的,而其他檢查比如X線或者腹部CT不能明確診斷的。2、有消化道出血,並且懷疑是下消化道出血的。3、有腹部疼痛,特別是下腹部不明原因疼痛的。4、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瀉。5、懷疑有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6、透過其他腸道檢查或者唄劑灌腸發現有異常需要進一步檢查的。7、考慮腸梗阻而又找不出原因的。7、腸道病變治療後複查的。8、當然,現在體檢也是可以做腸鏡的,特別是推薦給40歲以上的朋友。

    BY:褲褲

  • 17 # 外科醫生Kris

    謝邀。由於腸鏡是一種直觀、清晰、且具有侵入性的檢查手段,透過它可以明確腸道病變的型別,明確診斷,所以你的問題其實可以解讀為“什麼樣的情況需要行腸鏡檢查”,即我們所說的“適應症”

    腸鏡檢查的適應症包括:

    1.存在明確指向消化道疾病的臨床症狀,如腹痛、腹瀉、腹部腫塊、大便習慣改變等,其他檢查手段無法確診時;

    2.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大便隱血試驗(+)者;

    3.不明原因食慾下降,消瘦,懷疑消化系統病變者;

    4.不完全性腸梗阻,需要明確梗阻部位及原因者;

    5.結腸癌術後,需隨訪腫瘤復發情況者;

    6.行腸吻合術後,需明確是否存在吻合口瘻或狹窄者;

    7.腸道息肉病需要手術切除並活檢者。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腸鏡對於操作者的技術水平、醫患雙方的配合均有一定的要求,且有一定的風險,所以並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適合行腸鏡檢查,即腸鏡檢查的“禁忌症”

    1.肛門、直腸存在感染病灶或痛性病灶,如肛周膿腫、肛裂等;

    2.各種型別的腸道炎症活動期,如感染性腹瀉、痢疾、潰瘍性結腸炎、放射性腸炎等;

    3.晚期結腸癌合併腸梗阻、腸穿孔,完全性腸梗阻,腹腔腫瘤結腸廣泛轉移者;

    4.凝血功能異常,血小板偏低,以及月經期婦女;

    5.患者合併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高齡、腹主動脈瘤等高危因素者,為腸鏡操作的相對禁忌症;

    6.兒童,精神障礙患者無法配合操作者。

  • 18 # 腫瘤何大夫

    腸鏡檢查是下消化道疾病最常見的檢查方法之一,包括纖維結腸鏡或電子結腸鏡。以下9種情況需要腸鏡檢查:

    1、長期便血、大便隱血陽性,未能確定為痔瘡或肛裂出血,考慮病變位置在結腸或直腸。或者反覆黑便而上消化道檢查未能發現病變者;

    2、反覆腹瀉,尤其是伴有粘液膿血便者;

    3、腹部觸控到包塊,尤其下腹部包塊或伴有不明原因的消瘦、貧血,疑有腸道疾病,需明確診斷者;

    4、大便習慣突然改變,如過去每日一便現在沒準,要麼腹瀉,要麼便秘,或者便秘腹瀉交替無規律,大便性狀變細等,這種情況尤其是中老年人,久久不能自愈,或者普通胃腸疾病無法解釋者;

    5、氣鋇灌腸或胃腸造影發現異常,需進一步檢查結腸或明確病變性質者;

    6、CT或者B超已發現結腸病變,但診斷不夠明確,或者需要內鏡下治療,應考慮經結腸鏡檢查與治療;

    7、結(直)腸炎、腸息肉反覆發作、久治不愈者;

    8、癌腫或息肉等的手術後或內鏡治療後隨訪複查。

    9、家族中有腸癌患者。

  • 19 # 淡如九月

    現代的腸鏡是一條長約140cm,直徑約1cm的可彎曲,末端裝有微型電子攝影機的纖維軟管,透過肛門進入直腸,直到大腸,方便醫生檢查大腸部位的情況。是目前診斷大腸黏膜病變的最佳選擇。

    腸鏡適用於大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慢性結腸炎、結腸癌等疾病診療。

    一般來說只要有下列症狀而無禁忌症的皆可使用腸鏡檢查 。

    1.反覆不明原因的便血;

    2.長期不明原因的腹瀉;

    3.不明原因的中下腹疼痛;

    4.不能排除大腸及迴腸末端病變的腹部腫塊;

    5.之前的腸系檢查發現異常,需要明確病變部位及病變範圍的;

    6.結腸手術前確定病變範圍,及術後複查;

    7.一些腸道疾病如腸息肉等需在腸鏡下進行治療的;

    8.不明原因的低位腸梗阻;

    9.健康體檢,特別是家中有結腸癌史的。

    腸鏡畢竟是一種侵入式檢查,也有很多禁忌,如;嚴重心臟病、高血壓、貧血;心肺功能不全、急性腹瀉、嚴重潰瘍性結腸炎、腹膜炎、妊娠、精神病、肛管直腸狹窄、肛裂、肛周膿腫、年老體衰,懷疑有穿孔、腸瘻或腹腔粘連者。

  • 20 # 杏花島

    近年來,人們的健康意識在不斷增強,腸鏡也逐漸成為了人們在體檢時篩查疾病的一項重要檢查手段。那麼,患有哪些疾病需要做腸鏡呢?

    1、經常或者間斷性便血,血液附著在大便表面或者與糞便相混合,呈鮮紅色或暗紅色,考慮病變在結腸或者直腸。這樣的患者需要腸鏡檢查,以明確出血部位和病因,有利於診治。

    2、總是腹瀉,並伴有黏液膿血便。這種情況下高度懷疑潰瘍性結腸炎,需要腸鏡來做最後的確診。

    3、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或不成形,排便不暢,懷疑腸道內長有息肉、腫瘤或者其它異物等。

    4、消化道鋇餐檢查發現腸道內出現病變,需要腸鏡檢查以明確疾病性質。

    5、腸息肉或者腫瘤患者在治療一段時間後需要定期複查腸鏡,觀察治療效果及疾病發展情況。

    6、不明原因的腹痛、腹瀉,伴有貧血、消瘦等症狀的患者,建議腸鏡檢查以篩查惡性疾病。

    7、40歲以上的人群,有腸道腫瘤家族史或者生活在腫瘤高發區的人,生活和飲食不規律的人建議每年定期檢查腸鏡,做到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

    近些年,由於生活環境汙染和工作、生活壓力的增加,以及飲食問題使結/直腸癌患病率在不斷增長,發病年齡在不斷降低。因此,結腸鏡檢查對於上述人群來說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在結/直腸癌早期一般沒有明顯的症狀和體徵,我們只能透過一些細小的線索再結合腸鏡檢查才能在早期發現疾病並加以治療。

    本期答主:宋豔琦,醫學碩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人求推薦水彩顏料,水彩紙,筆以及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