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凱農資植保
-
2 # 川東北陳哥
小麥鏽病主要是分為三個階段的不同發病,葉片首先從綠葉轉為斑點黃,然後慢慢全部變黃,導致根和莖慢慢發黃枯萎,其顏色像鐵鏽般,所稱為麥鏽病,這讓農民伯伯很頭疼。
對秋苗常年發病較重的地塊,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60~100克,每50公斤種子用要60克拌種。務必幹拌,充分攪拌均勻,嚴格控制藥量,濃度稍大影響出苗。
大田防治,在秋季和早春,田間發現病中心,及時進行噴藥控制。如果病葉率達到5%,嚴重度在10%以下,每畝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50克或20%粉鏽寧乳油每畝40毫升,或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每畝30克,或12.5%速保利可溼性粉劑每畝用藥15~30克,對水 50~70公斤噴霧,或對水10~15公斤進行低容量噴霧。在病害流行年如果病葉率在25%以上,嚴重度超過10%,就要加大用藥量,視病情嚴重程度,用以上藥量的2-4倍濃度噴霧。
以上實屬個人所得出的經驗,不喜勿噴。
-
3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小麥鏽病在什麼時間就不用打藥了?
這個問題覺得有點怪怪的,小麥生了鏽病就得抓緊防治,什麼時間不用打藥了,病害控制住了就不用打藥了;快收穫時也別再打藥了;因為已不具防治意義了,再一點從商品安全考慮,農藥有一定的安全間隔期。
簡單交流小麥鏽病的發生情況和防治問題;小麥鏽病屬真菌性病害,俗稱“黃疸病”,包括小麥條鏽病、葉鏽病和稈鏽病。
【病原】(1)條鏽病:病原物為條形柄鏽菌,擔子菌亞門柄鏽菌。(2)葉鏽病:病原物為小麥隱匿柄鏽菌,擔子菌亞門柄鏽菌屬。(3)稈鏽菌:病原物為擔子菌亞門鏽菌屬禾柄鏽菌小麥專化型,為轉主寄生的長環生活史型鏽菌。
【病狀】葉鏽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梢和莖稈上少見。夏孢子堆在葉片上散生,橘紅色,後期生成黑色孢子堆。
【發生特點】夏季在自生麥苗上繁殖,成為當地秋苗發病的菌源。冬季在小麥上停止生長,以休眠菌絲體潛藏於麥葉組織內越冬,春季溫度適宜再擴大繁殖為害。秋冬、春夏雨水多,感病品種面積大、菌源量大,鏽病就發生重,反之則輕。
【發病條件】適宜鏽病發生的氣候條件是4月至5月上旬高溫多雨,雨露日多發。
【防治指標】(1)條鏽:小麥抽穗前,普遍率達到2%以上。(2)葉鏽:小麥抽穗至乳熟期,普遍率達5%~10%。
【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種植抗病品種,小麥收穫後及時翻茬滅茬,消滅自生麥苗,自減少菌源。
(2)藥劑防治。播種前藥劑拌種,用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50g,拌種50Kg。大田防治,發現發病中心,及時進行區域性噴藥控制,如果病葉達5%,每畝用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30g,對水50~75kg噴霧。控制住後,不再發生就不用再打藥了。
-
4 # 雲眾地
在小麥的病害中,鏽病是常見且為害性強的一種病害,一旦發病需要及時用藥防治,否則會影響小麥的生長,導致小麥產量、品質下降。小麥鏽病主要有條鏽病、葉鏽病、稈鏽病三種,在小麥的全生育期均可發病。題主問小麥鏽病在什麼時間就不需要用藥了?唯有一種情況:在小麥鏽病輕發種植區,且小麥田未見鏽病發生,可不加防治鏽病的藥劑。
下面談談小麥鏽病的症狀特點、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以供大家參考:
1、小麥鏽病的症狀特點:稈鏽病的特點是病斑大,在莖稈上的分佈較為散亂,病斑周圍的表現以翻卷破裂為主;葉鏽病的特點是病斑散亂,夏孢子呈現出黃褐色、圓形、少許的葉片表皮破裂,在葉片上不規則分佈;條鏽病的特點是病斑成行分佈,在葉片上的排列方式為虛線狀。
2、發生規律:小麥條鏽病在漢水流域、黃淮南部和西南等地容易發生流行;葉鏽病在大部分小麥種植區都可發生;小麥稈鏽病在南方主要越冬區不間斷髮生,在風的影響下向北方小麥種植區擴散。
3、防治方法
①藥劑防治:在稈鏽病的感染率在1%-5%、葉鏽病的感染率在5%-10%、條鏽病的感染率在1%-2%時及時用藥防治,可選擇三唑酮、丙環唑、戊唑醇、烯唑醇等,嚴重發生田塊可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迅速剷除病斑,控制病害擴充套件。
②拌種,在小麥播種前,可選用三唑酮、烯唑醇等三唑類殺菌劑拌種。
④加強田間管理,要做到及時中耕,耕種之前做好翻地工作,以免存在未被去除的自生麥苗。要合理施肥,避免多氮肥少鉀肥、磷肥的現象出現,也可透過噴灑尿素來預防鏽病。
總之,要想保障小麥產量就必須及時做好小麥鏽病的防治,注意科學種植、科學使用藥劑。施藥後及時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送交農藥經營門店,不得隨意丟棄。
-
5 # 蝸牛愛吃麵
鏽病很嚴重,錯誤防治會錯失良機,造成損失!
首先,小麥鏽病是中國小麥上發生面積廣,危害最重的一類病害。不僅發生於北方冬麥區,南方小麥也受其害。
其次,小麥鏽病危害:
(1)小麥條鏽病發病部位主要是葉片,葉鞘、莖稈和穗部也可發病。初期在病部出現褪綠斑點,以後形成鮮黃色的粉皰,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較小,長橢圓形,與葉脈平行排列成條狀。後期長出黑色、狹長形、埋伏於表皮下的條狀皰斑,即冬孢子堆[2]。
(2)小麥葉鏽病發病初期出現褪綠斑,以後出現紅褐色粉皰(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較小,橙褐色,在葉片上不規則散生。後期在葉背面和莖稈上長出黑色闊橢圓形至長橢圓形、埋於表皮下的冬孢子堆,其有依麥稈縱向排列的趨向。
(3)小麥稈鏽病為害部位以莖稈和葉鞘為主,也為害葉片和穗部。夏孢子堆較大,長橢圓形至狹長形,紅褐色,不規則散生,常全成大斑,孢子椎周圍表皮撒裂翻起,夏孢子可穿透葉片。後期病部長出黑色橢圓形至狹長形、散生、突破錶皮、呈粉皰狀的冬孢子堆。
三種鏽病症狀可根據其夏孢子堆和各孢子堆的形狀、大小、顏色著生部位和排列來區分。群眾形象的區分3種鏽病說:“條鏽成行,葉鏽亂,稈鏽成個大紅斑。”
最後,小麥鏽病的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1)因地制宜種植抗病品種,這是防治小麥鏽病的基本措施。
(2)小麥收穫後及時翻耕滅茬,消滅自生麥苗,減少越夏菌源。
(3)搞好大區抗病品種合理佈局,切斷菌源傳播路線。
2.藥劑防治
(1)對秋苗常年發病較重的地塊,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60~100克或12.5%速保利可溼性粉劑每50公斤種子用要60克拌種。務必幹拌,充分攪拌均勻,嚴格控制藥量,濃度稍大影響出苗。
(2)大田防治,在秋季和早春,田間發現病中心,及時進行噴藥控制。如果病葉率達到5%,嚴重度在10%以下,每畝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50克或20%粉鏽寧乳油每畝40毫升,或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每畝30克,或12.5%速保利可溼性粉劑每畝用藥15~30克,對水50~70公斤噴霧,或對水10~15公斤進行低容量噴霧。在病害流行年如果病葉率在25%以上,嚴重度超過10%,就要加大用藥量,視病情嚴重程度,用以上藥量的2-4倍濃度噴霧。
-
6 # 冒藍火的小農民
小麥鏽病在什麼時間就不需要用藥了?
我記得在學習作物病蟲害的時候就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條鏽成行葉鏽亂,稈鏽是個大紅斑”,說的就是關於小麥的三種鏽病型別以及其發生狀態和規律,我想各位種植過小麥的農戶們應該都瞭解這個說法,如今正值3月下旬的開始,田間的小麥也處於拔節初期,目前的天氣狀況還不是小麥鏽病的重要發生期,但前期也一定要培育壯苗群體,減輕群體密度,提前做好防控措施。
小麥鏽病的發生時間及條件
三種類型的鏽病都是以夏孢子形式世代在田間小麥上侵染髮病的,所以常年發生鏽病的地區一定要多加防治。因為鏽病的發生條件是在高溫高溼的環境條件下,在每年的春末夏初最容易達到高峰期,當然這也受降雨的影響,一般雨水越提前,田間溼度越大,發生的時間就比較早,今年春季也主要是以暖溼氣流為主,氣溫上升的較快,所以我預感今年的鏽病發病的情況可能有所提前,還望農戶們能多去田間觀察,做到及時防治。
防治鏽病的原則——預防為主、綜合防治,這是本著防治農業病蟲害最基本的原則,也是最切實有效的原則
1.前期的預防工作主要是構建安全小麥群體,即控制田間旺苗的出現,同時又要保證基本的營養供應,據今年的農業技術指導員介紹說,今年的小麥長勢較好,一二類苗佔比較大,群體適宜,保持正常管理即可。
2.春末雨季來臨之前,提前做好田間的溝渠排水措施,配合中耕鬆土,適度減少田間墒情,也為後期防澇做好準備。
3.多去田間觀察,對出現鏽病的區域及時進行藥劑防治,市面上的三唑酮、戊唑醇、烯唑醇類製劑對鏽病的防控效果也比較好,發病初期每畝使用烯唑酮粉劑25g配水50公斤即可,但具體情況還要根據實際而定,參考當地農資店人員的指導。
4.噴施完了之後一定要記得檢查,對效果不好的區域一定要二次防治,但濃度可以減小點,以防藥害,同時遇到蚜蟲等蟲害問題時,可以配合吡蟲啉等藥劑,綜合防治,效果也不錯。
所以,總的來說,對於小麥鏽病什麼時候可以不需要用藥的情況,還得根據藥效的防治效果如何而定,噴施之後,病害顯著減輕,自然不需要管理,一般進入到了夏季抽穗之後,溫度高於30℃作用,鏽病的孢子就會死亡,發病的程度就會比較低了。
-
7 # 慶雙三農
【慶雙與三農同行】小麥鏽病在什麼時間就不需用藥了?──終身都需要用藥。詳情請看下文。
小麥鏽病是危害小麥莖葉最嚴重的、也是最常見的傳染性病害,伴隨小麥的整個生長期,即在小麥的整個生長期間都可發病。
小麥鏽病最早是從分櫱期後不久就開始發病,無論小麥地中土壤的含水量高低,鏽病都可發生。越冬前,在鏽病發生嚴重的地塊,整塊麥苗一片黃綠相間的顏色,造成絕收。筆者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有一年在旱地中播種的小麥“綿陽19號”,由於疏於管理,小麥從11月初開始發病,到冬季12月份就嚴重發病,整塊地的麥苗一片黃綠相間的色彩。由於鏽病嚴重,接連噴霧殺菌劑並加大用藥量都無濟於事。無奈之下,我將整塊地的病苗拔除。
小麥鏽病的發生較早,在發病嚴重的植株葉片上堆集著鏽病的孢子,傳播速度極快。小麥鏽病在冬季寒冷時停止蔓延,到翌年春暖花開時恢復生長。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小麥鏽病發病越嚴重。到小麥抽穗揚花時,植株的葉片上分佈著黃黃的鏽病孢子,一觸動葉片,孢子就四處飛揚。小麥的葉片呈黃綠色相間的條紋狀,嚴重影響光合作用,造成小麥減產,甚至絕收。而收穫的小麥,籽粒不飽滿,千粒重下降,品質低劣。
小麥鏽病是危害小麥終生的的病害,發病早,傳播速度快,而且危害嚴重。因此,在播種時要控制用種量,避免麥苗擁擠通風不良,加重病害的發生。在施肥時,不要用肥過多,偏施氮肥引起麥苗生長過旺,降低抗性。生產上要加強田間管理,發現病害要及時用藥,把病害消滅在萌發期。
在小麥鏽病發生初期,可用粉鏽靈(三坐酮)對水噴霧防治,連噴2─3次,把病害撲滅在萌發期。
回覆列表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你的問題。小麥鏽病在什麼時間就不需要用藥了?小麥如果發生鏽病就必須及時用藥治療,小麥不會自身就把鏽病治癒,必須透過藥劑治癒。小麥鏽病特徵:雖然最近幾年都在提升小麥的抗病效能,但在菌源充足和春季雨水多時仍有可能引起鏽病流行。小麥鏽病發生以後體內養分被吸收,葉綠素被破壞,發病部位是葉片、葉銷和穗部而分為葉鏽、稈鏽和條鏽三種,病葉正面出現近圓形橘紅色粉皰,病斑小,不規則散生,後期在葉背散生暗褐色橢圓形的粉皰,呈鐵鏽狀而得名。
防治辦法:當田間鏽病病葉率達5%時,可用20%三唑酮乳油30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50克等藥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