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礦泉水163550980

    滿足彈體硬度、強度(可承受一定高溫不易變形)所需儘可能輕(越輕越好)的輕型彈體材料,可持續長時間燃燒的彈體推進燃料,可持繼燃燒時間越久推進距離越遠,包括可多級推進方式(會增加推進結構複雜性和成本),從簡單易用角度考慮彈體推進燃料最重要,如能發明創造出可更長時間燃燒的新型燃料則最佳。要想製造出比現役導彈重量更輕、射程更遠的新型導彈有賴於新材料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謝謝!

  • 2 # 隨雨飄渺

    用高強度碳纖維做導彈的身體載具,減輕了重量後,同樣的裝燃料組合,所消耗量大大減輕了自身重量負擔,自然就飛得更遠。

    隨著科技創新能力的發展,新材料新工藝等技術創新,導彈自身重量輕,但強度與耐熱度並沒有降低,因此導彈會更輕,發射速度更快,射程更遠。

  • 3 # 老啤423

    二種辦法提高射程與減少導彈體積。一是研究提高爆炸火藥單位重量的爆炸當量,可以不用TNT炸藥,而用同比TNT有更大當量的材料來替代。二 推進劑與高效小型火箭發動機上的研究,提高單位推力下的推進劑的研發,是改變導彈射程的重要途徑!

  • 4 # 一葉楓流

    射程遠近的決定因素是發動機和攜帶燃料的數量。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發動機型別、燃料比例、都是確定的。射程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只有提高燃料效能,或者增加燃料量,才能提高射程。

    想減小重量,卻增加射程,除非有更新型的發動機。

  • 5 # 魔王之王

    事先給它一個加速度。用無人機攜帶助跑一程就行了。

    譬如本身300公里,無人機可帶它跑個500公里。加上發射時的慣性,可以超過800公里了。

  • 6 # 周正雲0490669466

    我認為導彈要做到如下幾個方面才可射程增加:

    A.導彈彈體材質比重小而且強度高,如採用鈦合金,碳纖維,高強度的新材料,以降低總重量而強度不變或提高強度;

    B.研發的要量輕小的發動機,要重量輕而推力大(推重比高)的發動機;

    C.燃料效率要高,效能高,採用重量小而動能高的燃料,從而做到多帶燃料,增加射程;

    d彈上各類感測器和操控系統重量輕,靈敏度高的器件,如整合度高,體積重量輕而效率高的器件。如採用集式度高電子積體電路器件,減少器件總數與體積從而降低重量,選用能量密度高的電池等技術措施減重增程;

    E.採用能量密度高的高能炸藥,降低戰鬥部總重,從而做到降低重量,增加爆炸當量。以達到射程增加,而打擊力度增加的目的。

    F.優良的氣動外型可以減少飛行阻片,可獲得高的速度減少攔截可能,也可降低能量消耗,這也是關健的獲得高速增雅的重要參量;

    以上幾點我是從平時在按裝除錯修理各類機電各類機器時工作所想到的,以及各類設計實驗工作經驗,接解到國內外各類機器,一直在低層動手工作,這是一個退休電工工人透過四十多年工作經驗所想的,在中國我們這樣工作者叫工人,在國外叫機電枝師或工程師,中國是用文憑加以區別,因為從老式的到現代數字控制卻實踐參與想到這些。

  • 7 # 自主的人生自由的靈魂

    從結構來看,導彈由戰鬥部,制導系統,發動機和彈體4部分構成。其中戰鬥部是導彈攻擊目標的核心部件,決定導彈的威力。發動機為導彈飛行提供推力,決定導彈的射程,普通說法就是決定導彈打多遠。

    在保持導彈威力不變的前提下,要使導彈射程更遠,要麼增加發動機的推力,要麼減輕導彈自身的重量。增加發動機的推力,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增加發動機內部的裝藥,必然要增大發動機的體積和重量;另一種方式就是使用新型的效率更高的裝藥。減輕導彈自身的體積和重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減少發動機內部裝藥的體積,減輕裝藥的重量;其次就是使用新材料在保持彈體的自重。

    由此可見,在保持導彈威力不變的情況下,要使彈體越小,重量越輕,射程更遠,就要同時使用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使導彈體積變小,質量變輕,但發動機的推力更大,戰鬥部的威力更強。

  • 8 # 微塵162063

    彈頭 彈體用碳纖維材料 就可以做到自重輕 在做好隔熱 彈頭內要是沒有穿甲物 笑果也不好 看用途 對空 對坦克 對固有目標要求都是不一樣的

  • 9 # gmmy

    高度的整合,比如,很多以前需要一個板子才能實現的功能,現在一個晶片即可,多個電路板,一個系統整合實現,節省的地方發動機裝藥,以打的更遠。還有就是新興材料的應用,重量有所下降。

  • 10 # 軍武最前哨

    這三點看似是對導彈技術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又存在一定的矛盾性。

    比如更遠的射程和更輕的重量;在我們的直觀感受下,一個高速運動物體的穩定性與自重必然存在一定的關係:自重大的相對自重輕的更穩定!

    尤其是在運動物體本身沒有動力系統的情況下,舉個簡單的例子:同一個人分別向外投擲石塊和羽毛;必定石塊在飛行距離和穩定性上更勝一籌,羽毛不僅飛行距離短,而且擲出後飛行軌跡也會飄忽不定。

    當然,與投擲單純依靠慣性動力不同的是,現階段的導彈都會自帶動力系統,而這也正是它們能夠打擊數百、數千甚至上萬公里目標的根本保證。

    另一方面,減小導彈體積、減輕導彈重量這兩點其實跟增大導彈射程並沒有必然的聯絡,主要還是取決於動力系統的效能。 比如同樣依靠火藥燃燒產生動力的子彈和炮彈,後者無論是在體積還是重量上都要比前者大,但射擊距離一定是炮彈更遠!

    不過相比子彈和炮彈,自帶動力系統的導彈會根據任務定位的不同設定相應的射擊距離,體積和重量對射程的影響進一步被弱化:重量、體積更大的彈道導彈不一定就比巡航導彈打的更遠。

    最後需要說的是:導彈體積和重量的減小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戰鬥部裝藥的多少,進而影響導彈的殺傷威力;但這也是武器裝填仍使用炸藥的固有侷限性!除非發生類似熱兵器替換冷兵器那樣的歷史性變革。

    所以說,導彈目前除了在射程方面仍有提升的必要外,在不影響殺傷威力的情況下,對於彈體大小和重量的降低似乎已經遇到了技術瓶頸!

  • 11 # 鋼鐵保衛者

    一:使用強度更高,重量更輕,更耐高溫的彈體材料。重量輕了,一方面是節約導彈推進劑,另外可以減少用在克服彈體重量的發動機動力,將更多的動力用在向前的推力上。

    二:使用新型的高比衝推進劑。比衝越高,導彈的體積就可以做的越小,相應的也就是射程也就越高。

    三:在推進劑一定,最大推力不變的前提下,選擇工作時間越長的發動機,可以有效增加射程。原因是發動機工作時間越長,動射程(發動機從開始工作到工作結束旗艦的射程)也越長,導彈存速越高,後期的無動力射程也就越長。這樣,整個導彈的射程就越遠。

    四:採用空氣阻力更小的氣動佈局(在滿足一定的氣動佈局升力的前提下),這樣一則可以在動射程階段節約推進劑,增加動射程的距離,也可以增加無動力射程的距離。

    五:採用動力可調的發動機,儘可能讓導彈動射程階段平均速度在滿足基本的戰術要求的前提下減慢(這有個閾值,並不是越慢越好,具體閥值計算很複雜,也不會被輕易知道),這樣可以節約大量的推進劑,同時在動射程末期,加大推力提升導彈的存速,進而增加導彈的最大射程。舉幾個例子:俄羅斯S400有一種射程達到400公里的遠端防空彈—40N6E,其最大速度只有3.2馬赫(見下圖1)。

    基本上採用上面一種或多種方法並用就能極大的增加導彈的射程。比如中國的紅旗16B就透過第1,2,3項措施,大大地提高了最大射程,其射程從原紅旗16A的40公里提高到了70公里。

    PS:小小見解,請大家斧正,最後求粉!

  • 12 # aircraftone

    如果要做到體積小,尺寸小,速度還要非常快的導彈。那隻能是爆炸模式的推動製劑材料。當然,這種做法很危險。用可產生爆炸動能的火藥和炸藥必須配製相當的合理。不然是非常危險的固體推進燃料。

  • 13 # 航天兔

    改變導彈的燃料和發射方式!導彈其實就是一種飛行器,和飛機一樣全程都需要受到大氣密度的影響(地球的大氣層是很厚的,根據最新研究結果證明,地球大氣層甚至覆蓋至月球,所以即使是彈道導彈在“自由段”飛行階段也會受到大氣層的影響,只不過因為高度的關係影響相對較少而已)

    所以導彈想要飛的遠,最關鍵的技術就是“減阻”,只有儘可能的減少飛行阻力才能提高導彈的射程,所以導彈設計的相對較小是有利於提高射程、減小阻力的,但是導彈如果設計的太小話,又必然會壓縮導彈燃料的體積,減小導彈燃料的容量,這樣在導彈“主動飛行階段”(動力助推階段)的時間就會減小,那麼導彈飛行的距離就又會變近,所以就需要新的高密度、高能量燃料來替代傳統的導彈燃料,以彌補導彈體積減小後的燃料損失。▲一般來說,火箭發動機燃料要佔導彈全重的66%左右、戰鬥部佔比約10%、其餘則有彈體、制導飛控等部件組成(有些導彈比較特殊,比如美國三叉戟系列彈道導彈,其固體燃料的質量佔比最高可達95%)而導彈發動機燃料佔比越高導彈自然射程越遠。

    所以既想導彈體積小又想保證射程的傳統做法,就是在減小導彈體積的同時,提高導彈發動機燃料的佔比,比如美國的愛國者PAC-3、SM-3這些反導攔截彈,就是將導彈戰鬥部從破片殺傷戰鬥部換成直接碰撞殺傷戰鬥部或者增強型破片殺傷戰鬥部,用減少戰鬥部體積的做法提高導彈發動機的佔比。▲美國著名的標準-3(SM-3)攔截彈,它與標準-2採用同樣的MK72助推器和MK104雙推力火箭發動機和操縱控制段,但是標準-3用第三級火箭發動機(TSRM)取代了標準-2的爆炸破片戰鬥部,並在上面加了一個小的第四級碰撞殺傷戰鬥部,這樣在採用同樣彈身的情況下,標準-3的射程(大於500千米)遠大於標準-2的185千米(SM-2 BIockIV增程型)

    但是這些都是傳統的導彈增程做法,雖然可以用替換戰鬥部的做法增大燃料佔比,但是會影響到導彈的威力和作戰效能,尤其是像反艦導彈或者彈道導彈這些需要高威比戰鬥部的導彈就不適合這樣做了。▲替換戰鬥部以增程的做法一般都只是適用於反導攔截彈,用在反艦導彈或者彈道導彈身上就不太適合,因為戰鬥部威力小了其破壞力也就必然減少,作戰效能自然也會大幅衰減,所以這些導彈都不採用這種方法。

    那麼這些導彈想減小體積以增程的話,就只能用新的高能燃料去替換傳統燃料來曾加比衝,現在導彈與火箭基本都是奔著這個思路去的。▲比衝是一個描述火箭發動機效能的重要物理量,其定義為單位重量的推進劑能夠帶來的動量的改變數。相同重量的燃料,比衝越高,能夠提供給的動量越大,一般來說中程彈道導彈固體推進劑比衝每提高1秒,其射程可以提高70千米、洲際彈道導彈固體燃料比衝每提高1秒,其射程可以提高100千米。

    而洲際彈道導彈的固體燃料從早期的XLDB配方(美國三叉戟1型)再到中期的NEPE配方(三叉戟||型)再到現今美國的CL-20配方、歐洲的HNF配方、俄羅斯ADN配方(白楊-M、圓錘)都使彈道導彈在體積相對減小的同時射程有了顯著的提高。

    而除了多采用固體燃料的彈道導彈之外,使用液體燃料的火箭也從最開始的液氧/酒精、液氧/煤油發展到了後來的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聠再到現在的液氫/液氧、液氧/甲烷燃料。

    但是無論導彈和火箭的燃料如何發展,這些導彈和火箭其實都還是以化學能助推為主,雖然可以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增加燃料的比衝,但是燃料本身仍然要佔據巨大的體積,所以想有效減少導彈的體積,最根本的做法還是要用先進的發射手段去替代傳統的化學能發射方式,好把大量的燃料重量節省下來。

    而現在最有前景和希望的新興發射方式,就是電磁發射技術,利用電磁手段直接發射導彈,這樣導彈就不再需要大量的化學燃料來助推,自然就可以大幅縮小導彈體積了。▲大家不要以現在的眼光看待電磁發射技術,認為電磁發射技術現在發射個十幾千克的制導彈丸也就只能打幾百公里,更別說發射洲際彈道導彈了……但實際上以美國在九十年代的規劃來看,初步成熟的電磁炮可以將制導彈丸直接發射到3000-5000千米距離,而成熟後的電磁炮完全可以把制導彈藥發射到10000千米的跨洲際距離上,並且採用電磁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可以大幅減小體積重量,像燃料質量佔比高達95%的美國三叉戟系列洲際彈道導彈,如果採用電磁發射技術發射,其可以節省95%的質量,僅留制導與戰鬥部等關鍵部件即可,一發洲際彈道導彈在未來只有不到3000千克,這是非常大的技術進步。

    所以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的戰場環境會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我們現在所認知的各種作戰模式可能都會改變。

  • 14 # 戰武奇兵

    這個“簡單”!總結起來一句話: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這話說著簡單,做起來可就難咯,下面由軍武奇兵從各方面帶給您詳細分析。

    導彈的“原產”國家是德國,相信大多數人都瞭解就是V-1/2導彈,它們都是出自導彈之父馮·布勞恩之手,世界上發射的第一款導彈叫A-1,成功後才有的V-1、V-2導彈。實際上現在各國努力的方向不僅是導彈的小型化、輕型化、靈活化,在這基礎上更要力求研製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精度更高的導彈。

    即便是洲際彈道導彈也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要讓導彈個頭小,射程更遠僅這一點還算簡單,需要新的發動機和高純度燃料就行,但是要讓其威力大這就勢必要增加其戰鬥部,炸藥和核武器的發展基本已經到了臨界點,所以這是唯一的辦法。目前來看所有型別的導彈其射程、威力都是與大小成正比,通俗的講法就是越大的導彈它的威力就大,射程也較遠。

    用大炮的話來說“口徑即為真理”,有什麼事不是一頓炮擊解決不了的。

    當然大口徑火炮早已退出歷史舞臺,它已不適應現在戰爭,遠端彈道導彈傳承了它的“衣缽”。不過很明顯目前各類導彈主要追求的不再是大小和射程的問題,因為它有更需要完善的地方,這就是隱形能力、精確打擊能力、生存能力。這些問題才是導彈在現代化戰場上需要進步的方向,這些問題將牢牢的與導彈飛控系統產生聯絡,它的機動變軌能力、抗干擾能力都會切實影響到導彈本身。

    精確制導才是導彈的“看家本領”,沒有這項基礎,做的再小,飛的再遠都是無用的。

    導彈主要由彈體、戰鬥部、控制系統、發動機構成,也就是說導彈的核心就是控制系統,沒有了導向就成為“盲彈”。導彈可以根據其制導方式和傳送媒介分為雷達制導、慣性制導、紅外製導、電視制導等等,根據不同的制導方式也可以更靈活的運用於各種不同功能的導彈中。目前除了彈道導彈之外,其他型別先進導彈的精度基本接近了100%,也就是說拋開干擾和攔截,基本意味著“發現即摧毀”。

    當然在實戰中這些傢伙的可靠性可就難說了,人員、雷達系統、複雜的戰爭環境、各種故障都會直接影響著導彈的命中率。

    從二戰後期,導彈的發展已經開始小型化,德國率先開始研製地空導彈、X-7反坦克導彈,X-4有線制導空空導彈,這樣為後來導彈的多元化發展打下了基礎。到了現在,最讓正規軍苦惱的各種單兵反坦克導彈、行動式防空導彈充斥著戰場,它們可以在野外和巷戰中發揮巨大的戰力,而且對這種小型導彈的攔截成功率非常的小。不過我相信要出現單兵武器就能打遍全球的時代還尚早,我們就不必擔心了。

    要讓一枚反坦克導彈去攻擊100公里以外的坦克? 我看還是省省吧,這樣做只能把自己累死,這種活還是交給武直比較靠譜。當然如果未來某一天這樣的導彈技術達到了,那麼我相信也早已不是今日的戰場。
  • 15 # 軍武資料庫

    答案是不能!

    理由很簡單——基本的物理定律,過小過輕的導彈根本就飛不遠。

    導彈能夠高速的飛行,主要在於動量守恆定律在起作用。在單位時間內拋射出去的物質越多,最終的速度就越快,同時拋射出物質的速度越快那麼最終的速度就越快。

    因此最終導彈射程遠的導彈都是往大了做。以至於目前載重量最大飛行距離最遠的火箭——土星五號已經做到了3000噸的起飛重量。

    回過頭來看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不是更換不同的燃料提高噴射速度導彈就能射得更遠了呢?也不是——目前人類所找到的所有化學能火箭材料基本上已經找遍了。

    目前在火箭上用到的比衝最大的燃料 就是液氫和液氧了,當然這兩種材料並不是最有效能的火箭燃料但是絕對是目前最安全的火箭燃料。燃燒的的本質就是一種氧化反應,我們只用到了氧族元素,而鹵族元素還沒有用到呢。

    但是 基本上發射一枚導彈天上下20噸的鹽酸這樣的事情傻子都不會去搞。

    所以說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有極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益生元是什麼,有什麼作用?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