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光藝境
-
2 # 依楓的微博
女中豪傑——蕭太后
由草原文化與農業文化交流融合而培育出來的一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她攝政期間,遼朝進入了歷史上統治中原二百年間最為鼎盛的輝煌時期,為各民族融合做出突出貢獻。
楊家將的故事大家一定都聽說過,那裡面有個叱吒風雲、殺伐決斷的蕭太后,把“楊無敵”楊繼業打得是落花流水;京戲《四郎探母》中也有一個蕭太后,那就是楊四郎的丈母孃。這個蕭太后,名叫蕭綽,是遼景宗封的皇后,也就是遼聖宗的母親。
現在在內蒙古赤峰市民俗園內、左旗、寧城縣都有蕭綽的雕像和生平簡介。遼景宗繼位時,面對遼朝混亂的局面,儘管想勵精圖治,大幹一番事業,但由於自幼身體不好,軍國大事除了依靠蕃漢大臣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蕭綽,這就為她登上遼國的政治舞臺創造了便利的條件。
景宗35歲在出宮打獵時,在途中病死,臨終時他留下了遺詔:“梁王隆緒嗣位,軍國大事聽皇后決斷”。隆緒是蕭綽的長子,當時才12歲,而皇太后蕭綽也只有29歲,年輕的寡母,無知的幼子,為了能挺過這改朝換代的驚險,她委身於進宮前的情人韓德讓(漢人),讓他無所避諱隨時隨地出入蕭太后的帳幕之中,過著事實上的夫妻生活,遼聖宗對韓德讓也以父稱之,並同意母后改嫁,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少見的。在韓德讓的忠心輔佐下,蕭太后終於控制了局面,這些做法說明這位蕭太后智慧確實過人。
蕭綽上臺後,將遼國從奴隸制國家進一步向封建制國家轉變,創新推出了一國兩制的策略,整頓朝廷綱紀,嚴懲貪官汙吏,新修法令,她勵精圖治。文化上,任用漢人,沿用漢族的科舉考試,透過這種途徑選舉官員;農業上,積極減輕農民的稅收負擔,鼓勵農民墾荒耕種;軍事上,嚴明軍紀,賞罰分明。經過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遼國迅速發展壯大起來,這些創新措施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說到這裡我想起了清代的皇太后慈禧,同樣是輔佐年幼的皇帝處理國政的少數民族皇太后,二人治下的國家卻是大相徑庭,一個走向繁榮,一個趨向沒落。
歷史上的蕭太后也是一位傑出的女軍事家。在大遼與宋軍的對峙中,蕭綽身為一國太后,輕裝上陣,憑藉她的軍事才能,平定內亂,抵禦宋軍,活捉宋軍頭領楊業,並將他的頭顱割下以振軍威。之後又與北宋大戰,蕭綽審時度勢,與北宋議和,達成“澶淵之盟”,維持遼宋兩國原來的疆域,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宋每年向遼提供三十萬金帛,結束了多年戰爭局面,進入一百多年的相對和平和穩定時期;也是人民安居樂業,經濟和技術快速發展,民族高度融合的時期;呈現出歷史上清明上河圖宋遼繁華昌榮的景象,現在我國北方各地現存的遼塔和寺廟以及人文古蹟,遼文化所佔的比例就是最好的證明。
自從這次戰爭之後,蕭太后無論是在遼國還是北宋王朝之中的影響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除小說戲劇裡對蕭太后形象的塑造,從現在遼上京(赤峰市巴林左旗鎮)、遼中京(寧城縣)、遼寧義縣、遼陽等地修建的博物館或建築雕像就看出,遼代蕭太后在當地人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形象。現在的資料對歷史中契丹族消失的研究,沒見到對該地區民族同化的調查報告,筆者判斷大部分當地人的祖先都是民族融合的血脈。
由於身體情況蕭太后最後把權力交還給了遼聖宗,結束了她長達幾十年的攝政生涯。於1009年12月29日,蕭太后因病身亡,為她光輝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
3 # 常棣tandy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承天太后,即遼景宗皇后蕭綽,小字燕燕,北府宰相蕭思溫之女。景宗自幼得病,沉痾連年,常不能視朝。《契丹國志·景宗孝成皇帝》說:“燕燕皇后以女主臨朝,國事一決於其手。大誅罰,大征討,蕃漢諸臣集眾共議,皇后裁決,報之帝知而已”。
景宗曾在保寧八年(976年)指示史館:今後凡記錄皇后之言也應稱“朕”和“予”。這也印證景宗之政確有皇后之助。景宗死時,她以皇太后攝政,年僅三十,次年群臣上尊號為承天太后,有關楊家將戲文裡出現的蕭太后就是指她。遼朝皇后都選自蕭姓,蕭氏貴族世任宰相之選,在遼朝的地位僅次於皇族耶律氏。
一、蕭太后前的遼國曆史
遼景宗前任皇帝遼穆宗,是個嗜酒無度,晝寢夜飲,國人稱之為”睡王”的昏庸皇帝。他性喜畋獵,不恤國事,遼朝出現了“政昏兵弱”的中衰局面。
而他本人則喜怒無常,動輒虐殺左右男女侍從,斷手足,爛肩股,折腰脛,劃口碎齒,炮烙鐵梳,無所不用其極。應歷十九年(969年),他在遊獵途中,歡飲大醉索食不得,又要殺庖人。當晚,近侍和庖人們搶先下手,憤怒殺死了這一昏暴之君。
遼穆宗無子,繼位的耶律賢是穆宗兄弟,此即遼景宗。景宗在位勤於政務,初步扭轉了穆宗中衰的局面。
其主要舉措有三:
其一,任用蕃漢賢臣。契丹大臣蕭思溫、耶律賢適,漢族大臣韓匡嗣(韓知古之子)、室眆、郭襲,都是一時之選。
其二,健全法制建設。例如恢復穆宗所廢的登聞鼓院,讓百姓可以擊鼓鳴冤;派賢臣去各地平反冤獄,處理積訟;對犯罪的寵臣也繩之以法。
其三,爭取皇族支援。他對穆宗時期參加過謀叛的皇族也採取比較寬鬆的政策,因而上層相對穩定。
在對外政策方面,景宗仍採取不主動南侵、僅聲援北漢的方針,只是在宋太宗挾滅北漢之餘威親征幽州時,他才遣將決戰高梁河,挫敗了北宋的攻勢,保住了燕雲的州縣。
景宗在位十四年,乾亨四年(982年)去世,時僅三十五歲。史稱他“任人不疑,信賞必罰”,他選拔的人才和進行的整頓為聖宗之治準備了條件。
二、鞏固統治地位的蕭太后
景宗長子耶律隆緒繼位,年僅十二歲,此即遼聖宗。聖宗是遼朝在位最長的皇帝,在位共四十九年,其中前二十七年由其母承天太后攝政。
攝政之初,蕭太后的父親早已被害多年,後族無可依靠。而宗室諸王權重兵眾者遍佈朝廷,對聖宗皇位構成莫大威脅。南面邊境遼宋戰事正不可開交。
故而她哭泣道:“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景宗的顧命大臣韓德讓和耶律斜軫寬慰她說:“只要信任我們,何慮之有?”於是,承天太后命他倆參決大政,而把遼宋戰事委託給耶律休哥。
韓德讓是韓匡嗣之子,《遼史》本傳說他“重厚有智略,明治體,喜建功立事”據說,燕燕少時曾許配給他,未及成禮而被選入宮。有這層關係,皇后蕭綽代決政事,已倚重德讓。攝政以後,承天太后私下對韓德讓說:“我曾許嫁給你,願諧舊好。現在幼主當國,也就是你的兒子。”
在不排除感情需求的同時,承天太后似乎有意利用先前的那重微妙關係。路振《乘軺錄》以為蕭太后說那番悄悄話,是因為自己少寡,韓氏世典軍政,權在其手,恐不利於孺子。”這只是一種猜測,但韓氏自韓知古起三代都居要職,已成為漢官勢力的代表人物,如今又是託孤大臣,為讓他竭盡自己的才智、實力和影響,為鞏固孤兒寡母的統治而效忠盡力,其中權謀成分與情感因素似乎是同時並存的。
她命韓德讓以南院樞密使總宿衛事,使母子倆獲得一種安全感。在韓德讓的建議下,承天太后撤換了一批大臣。命宗室諸王各回自己的府第,嚴禁私自宴請往還,還相機行事奪了他們的兵權,聖宗的皇位才算穩固。
而後,承天太后秘密派人鴆殺了韓德讓的妻子,德讓就毫無避忌地出入太后的幕帳,共同處理政務,食同案,臥共帳,成為事實上的夫妻關係。德讓在統和元年(983年)兼政事令,統和十七年,在耶律斜軫死後兼任北院樞密使,總知南北面兩院事,拜為大丞相,至此,他位兼將相,總攬遼朝軍政大權。
其後,他受賜國姓“耶律”,賜名隆運,並特許置斡魯朵宮帳(遼制僅皇帝和太后才有此特權)。
三、起用韓德讓
韓德讓在遼朝蕃漢群臣中是輔政最久,權位最高,影響最大的重臣,是聖宗之治的直接促成者。他曾獲賜鐵券誓文,由聖宗親筆書寫,齋戒焚香,在北斗星下向蕃漢群臣宣讀,其中自有他的心機。但在承天太后死後,卻未蹈前代權臣為繼位君主忌憚誅除的覆轍,聖宗始終敬事若父,恐怕決不是一紙空頭誓文所能保障的。
史書說他“克敵制勝,進賢輔國”,”孜孜奉國,知無不為”,"鎮服中外,無有邪謀”,他個人的品德和作為起了很大的作用。連宋人所編的《契丹國志》都嘆為”千載之逢而非常之遇”,除了韓德讓個人因素,承天太后和遼聖宗絕無那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民族排外心理,也許更至關重要吧!
四、蕭太后攝政
承天太后攝政,親自抓了三件事。
其一,著意籠絡大臣。她利用幸第問疾、加官進爵和為近臣在景宗御容殿繪像等手段,與群臣建立信任感,願意竭盡忠誠,報效死力。
其二,親自審決滯獄。她在統和元年十二月頒敕:凡刑獄有冤屈者可以赴御史臺上訴。接下來三年,她年年親自臨決滯獄,緩解了社會矛盾,贏得了人民好感。
其三,大膽擢用漢官。除了韓德讓,她還任用了室防、張儉、邢抱朴、馬得臣、王繼忠等人。任用漢人是承天太后順應潮流之舉,既是契丹社會漢化的必然結果,也是她決心進一步封建化的組織措施。
緊接著,承天太后就與遼聖宗、韓德讓一起進行了全面的封建化改革,這一改革絕大部分在承天太后攝政的統和時期已經開展,部分在其後仍由聖宗繼續向前推進。
其一,重新編制部族。即既把原先隸屬宮帳的奴隸戶改編為部族,又把原來處於奴隸地位的舊部族經改編增置為平民性質的新部族,還規定新徵服的各族人戶不再編為奴隸宮戶,這些措施極大削弱了契丹社會的奴隸制成分。
其二,實行科舉取士。統和六年(988年),遼朝首開科舉雖僅取一人,卻意義重大,標誌著漢族士人可以藉此進入遼朝統治階層,也意味著遼朝統治基礎的擴大。
澶淵之盟以後,取士名額激增至二三十名,到聖宗後期已達七十餘人。到遼朝晚期,契丹族也設科考,漢族文明已使契丹族高度漢化了。
其三,推進法制漢化。契丹舊例,契丹人與漢人共案同罪時,重處漢人,輕處契丹人,同罪異判現象十分嚴重。為調整民族關係和階級關係,實現蕃漢同律法制漢化的改革,同時剝奪契丹貴族和奴隸主的某些司法特權,逐步推行蕃漢貴賤同罪同判的司法原則。
其四,全面整頓吏治。韓德讓建議以任官好壞作為考課標準:他本人以任賢去邪為己任,深受承天太后的嘉許:“進賢輔國,真大臣之職”。
其五,改革賦稅制度。其主要內容一是將燕雲地區推行的封建賦稅制度擴充套件到其他頭下州軍地區,一是把穆宗朝以來脅迫為部曲的奴隸都改為向朝廷納稅的編民。
在對宋和戰上,承天太后也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她習知軍政,先是擊退了宋太宗的雍熙北伐,而後又迫使宋真宗簽訂了澶淵之盟。
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承天太后不再攝政,將權力移交給遼聖宗。這年十月,這位遼朝最傑出的女政治家在行宮去世。
五、後世的評價
史書稱她“明達治道,聞善必從,故群臣鹹竭其忠”;又說她“神機智略,善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都是讚頌其政治才略的。關於其為人,史書稱她“好華儀而性無檢束”。華儀有二解一是漢人的妝飾,一是華美的妝飾,若是前者則說明她嚮往漢族文化,若是後者則表明她作為女性的另一側面,都是不壞的評價。至於性無檢束,唯其如此,她才會為了自己和國家下嫁給韓德讓。
歷來小說戲文對她醜化為多,究其原因就是她率領遼軍大敗了宋軍,而澶淵之役更令漢人的臉面沒地方擱。這裡,倒需要有一種大氣去省視這段歷史恩怨。對遼朝而言,承天太后無疑是推動其前進的有著巨大貢獻的歷史人物,她不僅鞏固了遼朝的統治,扭轉了世宗、穆宗以來的中衰局面,還積極有效地推動了契丹的封建化改革,迎來了遼朝的鼎盛時期。
《遼史》以為“聖宗以來,內修政治,外拓疆宇。既而申固鄰好,四境又安。維持二百餘年之基,有自來矣!”她與聖宗在遼朝歷史上的地位,令人聯想起北魏文明太后與孝文帝,她與文明太后都是中國歷史上兄弟民族貢獻的傑出的女政治家。
(正文完)
遼聖宗耶律隆緒母后蕭綽(乳名燕燕)攝政達27年之久,軍政方面都有建樹,幫助其子遼聖宗實現了遼朝的盛世。特別在張家口和大同一帶留下不少歷史遺蹟和傳說……
回覆列表
蕭太后因傳統評書《楊家將》而名揚天下、婦孺皆知;她是契丹族的女英雄,傑出的政治家。
蕭綽小字燕燕,是遼北府宰相蕭思溫之女。969年二月,遼景宗登基,十七歲的燕燕被選為貴妃,沒過三個月,又被冊立為皇后。二年後,燕燕生下皇長子耶律隆緒。
景宗在位十三年,於982年九月病逝,遺詔由梁王耶律隆緒繼位,軍國大事聽命於皇太后。十二歲的皇子耶律隆緒即皇帝位,是為遼聖宗。新君尊母后蕭氏為皇太后,剛剛三十歲的蕭太后奉遺詔攝理國政。
蕭太后執掌遼國朝柄之時,國內外形勢並不樂觀,大遼處於如何發展、走向的歷史關鍵時期。就國內而言,遼國經過景宗十三年的治理,剛剛走出暴虐荒政、嗜酒耽樂、號為“睡王”的穆宗所造成的困境,初現轉機,但宗室有二百餘人手握重兵,掌握大權,其心之向背,一時難測,孤兒寡母的又沒個信得過的幫手,能否鎮撫得住雄強的族屬,還真是個大問題。國外的形勢對遼國也是不大妙,960年正月,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了趙宋政權,結束了禍亂中原五十多年的“亂五代”時期。又經過二十年的南征北戰,大宋蕩平了各個割據政權(十國),天下歸於一統。遼國借中原戰亂、從中漁利、大發橫財的好光景一去不返,它面對的是一個虎視眈眈一直想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強大而統一的帝國,遼、宋之間隨時可能發生戰爭,故日子也不大好過。
年輕的蕭太后所面臨的就是這樣一個內憂外患的困難局面。蕭太后畢竟是位不同凡響的女性,攘外先安內,內安則自強。母寡子弱的蕭太后母子首先得到大遼重臣、忠臣、能臣耶律休哥、耶律斜珍、韓德讓的鼎力支援、衷心擁戴,蕭太后讓斜軫、德讓參決大政於朝廷,休哥總領南面軍務於燕京,推心委任,大膽使用,搭建起可靠高效的管理框架;同時她還加強了對宗室的約束與吏民的管理,有效地穩定了政局,邁開了中興遼國堅實的第一步。轉年六月,小皇帝率領群臣上母后尊號為“承天皇太后”,以便於攝行國政。蕭太后大赦天下,同時改國號為“大契丹”,一個“大”字,盡顯太后的雄心與氣魄。
986年二月,宋太宗以曹彬、潘美為統帥,分東西兩路大舉攻遼。宋軍勢頭勁猛,連戰連捷,不到三個月,攻佔了十多座城池,而且各地漢人也紛紛起而反遼,局勢對遼國極為不利。蕭太后見前線吃緊,趕忙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增援,組織反擊。五月,耶律休哥大破曹彬於岐溝關(今河北涿州市西南),斬殺數萬宋軍,東路全線崩潰;西路的潘美失去策應,只好退軍南撤,驍將楊業敗死,遼國收復所有失地。此一役,改變了宋遼的軍事格局,大宋自此失去對遼主動進攻態勢,攻守易勢,大契丹國反倒佔據了軍事主動,不時侵擾大宋邊境,蠶食宋土。
由於蕭太后御駕親征,籌劃有方,不但擊退強敵,收復失地,而且取得戰略優勢,太后的威望益加崇高,群臣皆願為之竭忠效力,因而她的統治益發牢固。擺平了南線戰事,遼國基本上排除了外患,蕭太后便開始專心治理起國政。太后明達治國之道,而且廣納雅言,聞善必從,故而頗多善政,為提高契丹的文明程度和國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遼國一直存在民族歧視,蕭太后改變了這一狹隘的民族政策,廢除不平等法律,改善了契丹族與漢族的關係,選賢任能,任用大批漢族官員。蕭太后還仿效漢制,於988年開始設定貢舉,選拔人才。民以食為天,糧為安之本,蕭太后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招募民眾耕墾荒地,同時禁止妨礙農時的畋獵。蕭太后也很體恤民情,關心司法,減輕賦稅,厚撫老人,嚴禁奢靡,察懲貪官酷吏,疏浚河渠減少水患。這些善政惠施對國計民生、吏治清明、經濟發展、國力提升起到了積極作用。
遼國內部穩定,國力、軍力大增,便不斷派兵四出東攻西略,幾年下了,打得周邊諸國或部族紛紛歸附納貢。女真、西夏、高麗、回紇等均臣服於大契丹;最大的收益是於1005年初迫使宋朝簽訂了“澶淵之盟”,遼國得到了每年銀絹三十萬歲幣的好處,其後,宋遼雙方一百二十年間基本無戰事。
晚年,遼聖宗又率領群臣加蕭太后尊號為“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承天皇太后”。遼統和二十七年(1009)十二月,蕭太后逝世於行宮,享年五十七歲。諡號為“聖神宣獻皇后”;1052年,其孫遼興宗改諡“睿智”。
蕭太后以自己的傑出能力與人格魅力,深得臣心、軍心、民心,內治外略均見功效,攝政二十七年,開創了遼國的全盛時期。其子遼聖宗能成為遼國英主、盛主,多賴母后培養教導有方。蕭太后是位優秀的政治家,堪稱“無冕女皇”中之出類拔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