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知事
-
2 # 東方大狂俠
清末四大重臣有多種說法。有說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也有說彭玉麟的)。另有一說是曾左李張(張之洞)的。
曾國藩,練湘軍起家,以鎮壓太平天國受清庭重用,雙手沾滿農民起義軍的鮮血,雖嚴以律己,個人魄力驚人,但仍褒貶不一!
左宗棠,軍事上卓有遠見,最大功績是收復新疆。為人比較傲氣,在政治上多次碰壁!與人相處並不受人待見。但其實是一個耿直的人!
李鴻章,為人圓滑,工於心計,能屈能伸,多次以退為進,官至中堂(就是總理樣的職位)。外交上訂下了多起賣國求榮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因此國人對他幾乎沒有什麼好評!
張之洞,搞軍事重工、興辦學校,雖耗資巨大沒有創造經濟效益,但卻提升了軍工基礎,興辦的學校培養出不少人才,從長遠看還是成就斐然。官至軍機大臣,學識人品都是當時少見的。就一惡習,喜歡晚上辦公,讓多少同僚下屬無可奈何。可見,人無完人!不過在四大重臣中確實是遭受批評較少的一位!
-
3 # 秦右史
說出來大家可能會感覺有些詫異,最核心的一個原因是張之洞是清流派,雖然舉辦洋務,但辦的實際事務少一些。說的多,做的少,爭議也就小。故而,大家都去罵李鴻章“賣國賊”去了,沒有時間來批評張之洞。
張之洞也引領著當時士林的風氣和學術話語權,在朝野中也很多言官擁護,可謂是清流領袖,門生故吏遍天下,大家稱之為“香帥”。這與其他人三個人曾國藩、左宗棠而特別是李鴻章不同,他們皆是譭譽交加。真正辦實事的人,難以使得每個人都滿意,就不免得罪人於無形之間,大家就會詆譭他。梁啟超在其《李鴻章傳》中曾說道:天下之間,唯庸人無咎無譽。中堂大人李鴻章是晚清朝廷的裱糊匠而張之洞是官場明星和士林領袖。
張之洞更像是一個士大夫而不是實幹家,喜歡發表意見,打打嘴炮。流傳至今其著作林林總總,如《輶軒語》、《書目答問》等書。在他的名著《勸學篇》內,提出中體西用之說,可以說一時無兩,享譽後世。當然,張之洞出身高,形象好,短身巨髯,風儀峻整。仗義疏財,史稱蒞官所至,必有興作。務宏大,不問費多寡。同時文章辭句好,光緒皇帝曾誇獎他:持論平正通達,於學術人心大有裨益。而且他科考之路比較平坦,道光三十年(1850)縣試秀才第一名,1852年順天府鄉試舉人第一名,進士第三名及第,如願以償進入翰林院。同治三年(1864年),參加會試、殿試,中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編修。張之洞官運則相當暢通,為人八面玲瓏,愛才好客,名流文士爭趨之。可以說基本沒有遇到什麼挫折。張之洞與其他三人同列,其實是有些水的——當然,這並不是說張沒有貢獻,只是對比而言。
不僅如此,張之洞善於籠絡人心和安插門生。大家可能對於晚清派別有誤解,總覺得非此即彼,涇渭分明,實際上並非如此,像戊戌六君子中的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就出自張之洞幕下。
張之洞是傳統的中學知識分子,精通儒學和經學,主張“通經致用”和“經世致用”,一生想要振興儒學,也以衛道士自居。晚清《新聞報》稱他:若與歷代賢臣相比,張之洞不愧為諍臣、能臣、良臣。張之洞晚年與慈禧關係處理的很好,入軍機處,提倡新政,但是沒有實際操作,故而得罪人比較少。後來,章太炎批評過張之洞語多效忠清室語,其實名過其實。梁啟超更為激烈,認為張之洞的相關學說(特別是勸學篇中改良與中體西用思想),乃是:挾朝廷之力以行之,不脛而遍於海內,何足道?不三十年將化為灰燼,為塵埃野馬,其灰其塵,偶因風揚起,聞者猶將掩鼻而過之。
但是孫中山就說,張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可見,張之洞有人格魅力,沒有做太多有爭議的事情,而且更多是知識分子的角色,詆譭的人肯定就少了許多,為人不遭恨,門生故吏就會去不斷塑造他的光輝形象了。
而李鴻章在這方面就不行,其承受壓力太大、做的有爭議事情太多了,遭恨是必然的。
-
4 # 一枚明粉
有條政治鐵律:級別低,少說話多辦事;級別高,多說話少辦事。
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這條鐵律屢試不爽。
1、曾李的命運與路徑曾國藩處理天津教案,輿論壓力太大,當時人認為晚節不保。
(左宗棠)
李鴻章篳路藍縷,勉力維持大清現代化與各國外交,在士大夫眼裡就是漢奸、貪腐的極致。
就是這個問題,曾國藩、李鴻章也是科舉精英,都當過翰林,熟悉京師的行事方式,按照清流的路徑,基本就是鄉試考官、地方督撫、六部堂官、甚至入閣進軍機。
這也是科舉精英最佳的一條路。
但他兩遇到了三千年未有變局,內有寇亂,外有西洋入侵。在此情況下,內平叛亂,外和諸洋。
兢兢業業開展洋務,早日實現強大國家。
他們經歷過1850-1870大危機的人,忽視個人榮辱,把自己投身於國家。
(李鴻章)
2、張之洞的路徑張之洞相對於曾左李基本是另一代人,而且到他成為科舉精英的時候,國家是同光中興,蒸蒸日上。
漢族士大夫逐漸掌權的後果一是地方督撫權力增大;二是言官控制輿論,這和明末一樣。
張之洞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起來的,和張佩綸同為清流領袖。
張之洞: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時代環境與官場履歷,基本會確定他們一種狀態,名譽非常重要,事不成名譽得存,事成要大名譽。平時要著書立說,和朝廷、士林都要保持高度一致;適當引導士林,讓朝廷看到自己的作用。儘量不做驚天動地,解決一線事務的事。如此則可以“贏得生前身後名”。
張之洞就是如此,在京師積極發表時政言論。
(張之洞)
到了廣東贏得戰爭後,大搞洋務。
在湖北,搞漢陽鐵廠。
朝廷搞新政,也就接觸康梁。湖南巡撫陳寶琛和他都是著名清流。
朝廷練新兵,在湖北也編練自強軍。
在各地搞文化建設,在廣州創辦廣雅書局和廣雅書院;還積極寫書《書目答問》,尤其是《勸學篇》,內外一致讚揚。
當然私下也接觸唐才常等。
裡外裡通吃,能和朝廷保持一致,又和引領士林,還有私活。這種人才能享受千古名。
當然他在巔峰時期經歷了大危機,也可能會成為曾李。
總結:一個國家危難時期總得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人,他們能扛起大旗救亡圖存。
一個國家和平時期需要多說少做的人,他們可以保證穩定,引領思潮,保證文化方向。
前者可能無名、誣名;後者註定名滿天下。明代也是如此。
-
5 # 白馬嘯長安
張香帥是清流出身,年輕時就比較關注輿論。被慈禧提攜上來後,歷練官場,漸趨圓滑。能夠在保守派、維新派、自立軍等各方面打交道,在局勢明朗後才放棄維新派、自立軍。確實又傾心洋務運動,搞得有聲有色。能避開有損聲譽的任務。是高階職業經理人角色,面面俱到,無可指摘,就是比袁世凱缺點啥。
-
6 # 圓窗觀點
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其實張之洞在四人當中的名聲和地位高度,原來就不能是排第一,原本名聲最佳,地位最高,排頭名的是曾國藩。可惜曾國藩遇上了“天津教案”,這個曾老頭在處理天津教案時,還是有全域性觀的,他既不願把國家拖入戰爭,也沒怎麼昧良心。這麼做的結果,就只能是曾國藩他自己,逼入了絕路。任曾國藩怎麼努力,最後竟然落下個“外慚清議,內疚神明”的評價,把曾國藩幾十年積攢下來的好名聲,一下子就付之東流。
再看看李鴻章和左宗棠二人,出身的基礎就是靠打打殺殺,二人在軍中呆久了,做人做事都很囂張。特別是李鴻章,自從和慈禧搞好關係以後,他連光緒皇帝都不是十分尊重。更不用說去看重一下,那些把握天下公議的“清流”了。
可張之洞就完全不同了,張之洞不僅是個“會來事”的人,而且張之洞原本和寶廷、張佩綸、黃體芳四人,被稱翰林四諫,成為清流派的中流砥柱。他們四人擁戴軍機大臣、大學士李鴻藻(此人非李鴻章本家,只是名字接近而已,李鴻章的本家人是李瀚章)為領袖,而實際上張之洞,卻是清流派實際上的首領。清流派要自己人罵自己人就難,而且罵的還是自己派系大佬就更難,凡是總要會留些餘地。
如果再細看張之洞的為人做事,他做事情的方式和手段,是非常值得職場人士學習的,同時也是值得老闆小心的。比如最初的翰林四諫,有隻有張之洞藉此平臺登高位,其他三人,倒有兩個成為了墊腳石。這還只是開始。
張之洞任上做的大事情,當屬辦教育和開工廠,他選擇來做的事情都非常對,見識也比同時期的大部分同僚高。可當張之洞在選擇做什麼事情時,是管輕重緩急和是否火燒眉毛的,他都只做正確的事情。
至於和洋人開戰、和談已經一些大膽的改革,這些是有可能冒風險的事情,張香帥都是躲得遠遠的,比如他最接近戰場的一次,還是人在廣州,去接濟廣西前線的中法戰爭。距離是如此遙遠,以至於很多中法戰爭的歷史記載當中,根本就沒提到張之洞,但張之洞倒是記得很清楚。
張之洞對當時的中國進步,做到最主要的貢獻,毫無疑問就是辦工業,對這一點,大家都無可置疑,另外對辦教育也有貢獻,這些肯定不會錯的事情,張之洞辦的還是不錯的。
其實張之洞歷來的主要口號和主張,就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在和他辦工業這一點,倒是吻合得很好。 也的確做了些事情。到了張之洞的晚年,那是的他,也確實想做一些改革了,只可惜人也老了,力不從心了。張之洞
一輩子不做錯事,到了想做大事時,來不及了。
一個不做錯事的人,名聲當然會好,人緣也會不錯。慈禧對張之洞的能力和做法,其實倒是十分清楚,用這樣一個又能說,有不犯錯誤的人,來牽制和制衡一下其他洋務派,很好,至於其他方面,呵呵
-
7 # 小鯤論壇
張之洞受批評最少那是因為他為人處世懂得圓滑!為什麼這麼說呢?
清末時期,慈禧太后面對外強的入侵,以及內在的動亂,她可謂是每天晚上都睡得不安穩。知道此事的張之洞便送了慈禧太后一根“棒子”,至此慈禧太后每晚都睡得十分的香甜。
究竟是什麼“棒子”呢?竟能讓殺人如麻、作惡多端的慈禧太后睡得如此安穩。據說這件寶貝就是後來被孫殿英盜出慈禧墓的“翡翠降魔杵”。傳聞這“棒子”有降魔鎮妖的功能,當然這只是迷信的說法。而在今日我們看來,它的功能遠非如此,至於它還有什麼功能,你們大可發揮想象力。
改革派和保守派原本就是對立,那為什麼作為革命派的張之洞要送慈禧太后這根“棒子”呢?張之洞為人正直並且有浩然正氣,可是在他的任職期間,他得罪了慈禧太后身邊的得寵太監李蓮英。李蓮英經常在慈禧太后面前說張之洞的是非,所以張之洞莫名地被慈禧太后數落就是家常便飯的事情。為了討好慈禧太后,張之洞花重金購得“翡翠降魔杵”並送給慈禧太后,從而取悅她。俗話說:“得人手短,吃人嘴軟。”自從有了這根“棒子”,慈禧太后可謂是不怎麼找張之洞的茬了,反而還在皇帝面前讚揚他懂事。
張之洞處世如此的圓滑,被批評的少也是理所當然的。關於“翡翠降魔杵”,我想大家都懂其實質上的功效吧。對於慈禧太后來說,它已成為一種生活必需品了!
(愛生活,愛歷史。敬請關注:小鯤論史)
-
8 # 考貳拉
張之洞是清末大臣中學問非常好,做洋務也非常用心,至於受批評最少,可能是與他的清廉有關,最近讀孔祥吉先生《清人日記研究》 (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其中有一篇《出於汙泥而不染的張之洞——讀稿本<張文襄公辭世日記>感言》,專門討論張之洞的 廉潔自律。以下摘抄其中核心的內容:
臨終前自雲:我一生做人,志在正字、忠字,公忠體國,廉正無私,我可自信。此我之心術也。學術僅行十之五六,治術僅行十之六七。平生不樹黨,不殖產,自幼不爭財。
這是他自己說的,看看其他人怎麼說。此稿作者張曾疇雲:(張之洞身後)鄂中積虧太巨,總算一筆勾銷。京中尚有萬餘金欠款,現收奠分約有四草,……尚不敷喪禮也。這是張之洞的親信所說。
如果自己和自己人所說不足為憑,孔先生還找到了日本外務省檔案,其中有駐漢口的二等秘書瀨川淺之的報告:張總督為該國頗為少見的清廉之士,雖歷任大官,囊中常常空乏。以至有傳言,去年被債主所逼無法,從他人借財償還自家之負缺。
《清史稿》雲:光緒二十八年,張之洞再署兩江總督,“有道員私獻商人金二十萬為壽,請開礦海州”,張之洞不為所動,反而將這位道員“立劾罷之”。
據報載,大概是十幾年前,河北南皮張之洞幾個不肖晚輩,晚上挖開張之洞的墓,結果裡面空空如也。
相比之下,其他晚清重臣,比如慶王、榮祿、那桐等,哪個不是鉅貪?包括近來聲譽頗佳的李中堂。
-
9 # 歷史寶藏
清末四大重臣也就是中興四大名臣,即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這四個人裡面張之洞為什麼遭到的批評最少呢?
如果我們瞭解這四個人的身世就會發現,張之洞與其他三個不一樣,曾國藩為湘軍創立者、左宗棠是湘軍的重要將領、李鴻章是淮軍的創立者,這三都是有極大軍權且軍旅非常輝煌。張之洞卻不出身行伍,而是出身清流。清流是幹嘛的?就是批評別人的。張之洞是清流派非常顯眼的一個,當時張之洞、張佩綸、鄧承修等人以軍機大臣李鴻藻為後臺,紛紛站出來抨擊時弊,打擊中央大員和地方大吏。張之洞膽子大,敢說,而且刀筆功夫十分了解。光緒五年,審理數年的四川省東鄉抗糧案遲遲無法定讞,張之洞上奏言之此案“由於濫殺,濫殺由於誣叛請剿,誣叛請剿由於聚眾鬧糧,聚眾鬧糧由於違例苛斂。”一句話便將案件審理的死結開啟,濫殺無辜的湘軍將領李有恆最後被處斬,後人稱張之洞的奏摺“真無愧刀筆矣。”
張之洞之後曾任山西巡撫、兩廣總督等職,在任上,張之洞勵精圖治,能被人抓住把柄的事基本沒有。中法戰爭後,慈禧太后器重張之洞,老佛爺是張之洞的後臺。另外,從張之洞寫的《勸學篇》來看,“中體西用”的思想體現了張之洞中庸的特點,既是洋務派,又不丟掉中國的文化根基,也就是記不得罪洋務派,也不得罪保守派。張之洞遭受的批評少還有一個重要的客觀原因,那就是他長期並不是漢人在清廷中權勢最大的人物。洋人最看重的漢人是李鴻章。諸君試想,如果洋人點名那些賣國條約必須張之洞出面來籤呢?那張之洞也得和李鴻章一樣,被罵成“賣國賊”。
回覆列表
張之洞受批評最少,原因在於張之洞這個四大名臣之一完全是水貨。
所謂“譽滿天下,謗滿天下”,受表揚越多往往受批評就越多。哪怕今天看來完美的人,往後也未必會全是正面評價。
不做事就不會犯錯,另外三個被罵的多,恰恰是因為做的太少。
李鴻章辦理外交40年,一方面為晚清中國贏得了較為珍貴的發展機會,另一方面簽訂大量不平等條約也讓他背上賣國賊罵名。
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對清朝來說有功無過,但對後來的革命者,就是劊子手了。
曾國藩和張之洞完全就是兩個時代兩個領域的人,根本沒有可比性。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時,27歲張之洞剛剛被慈禧點為探花。曾國藩死在兩江總督任上時,張之洞才當了四川學政(省教育廳廳長)。
左宗棠,這個被刻意黑化的傳奇英雄,晚清有他在的地方,沒有敗仗。曾國藩當六部侍郎(副部長)時,左宗棠還是平民。左宗棠死的時候,張之洞才轉型成為“洋務派”,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左宗棠,平定太平天國,平定捻軍,平定陝甘回亂,消滅阿古柏叛軍,最後死在中法戰爭議和中。左宗棠是清朝最厲害的軍事天才,也是維護我國萬里江山金甌無缺的民族英雄。
張之洞,軍事上毫無建樹,這一點比起曾左李三人來差太多。
張之洞,洋務上千瘡百孔,漢陽鐵廠成為反面教材,幸好盛宣懷救場。
張之洞,教育上絕對專家,辦的學校確實都多,武漢人民感謝他。
張之洞,做官上十分失敗,直隸總督和兩江總督都坐不上,只能做湖廣總督這樣的冷板凳。
真想不通,張之洞是誰把他塞進四大名臣之中的,晚清三傑曾左李多好啊!
也許是因為張之洞的湖北新軍成為革命搖籃了,所以他名聲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