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深度揭秘
-
2 # 中孚鑑
首先,李世民愛子之情在帝王中是很少有的。太子李承乾因為害怕李泰威脅到自己,同時又有李恪。李承乾腿上也有疾病,心裡就有了自卑的心裡。
害怕歷李世民廢了他,於是挺而走險,準備政變,後來雖然失敗,李世民並沒有打算廢了太子李承乾。因為是他自己的兒子,廢了就等於殺了他。
直到後來事情再一次發生,才決定廢了太子李承乾,但是這一次也不想殺了他。同時又有李泰,李恪,他們三人之間的情況已經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李世民知道,他們三個人,無論誰當未來的皇帝,另外的兩個人都會被害。可是李世民又不想讓他們死,因為手心手背都是肉。這時想到了他的第九子李治。李治待人寬厚,他做上皇帝后,一定會善待自己的兄長。所以才立李治的。
其次,李治性格仁厚闇弱,但處理事情卻也是很有條理。只要有忠心的輔政大臣就可以無虞。
最後,李承乾,李泰和李治都是長孫皇后的兒子。太子既然因與李泰的矛盾而被廢,那就剩下李治了,歷來選立儲君都是立嫡立長的。
-
3 # 南朝居士
李世民的兒子裡,李治最弱,對他的威脅最小,
他先立李承乾為太子,但知道如果立一個太子,對皇權始終是個威脅,所以用魏王李泰制約太子。
這是宋朝以前的皇帝慣用的手段,最早應該是孫權這麼玩的。
孫權先立長子孫登為太子,後來孫登不明不白的死了,孫權就立三子孫和為太子,又用魯王孫霸制約太子,結果就是廢太子孫和,賜死魯王孫霸。立八歲的小兒子為太子。
其實,立七八歲的小兒子和弱勢皇子為太子可以看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漢武帝放著兩個年長的兒子不立,立八歲的劉弗陵,石虎立八歲的小兒子為太子,順治也是七八歲被立為太子,司馬炎放著正常的兒子不立,立一個傻子,
李世民也是一樣,立一個太子很危險,隋文帝楊堅立楊勇為太子,結果呢?經過太子東宮如入敵國,睡覺不敢脫衣服,生怕有變故,最後不得不廢太子,
而立一個太子,用另一個制約,實際也危險,他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篡位的,但又不得不這麼做,結果還是失敗了。
這種時候,就只能選擇前面皇帝的老路,立一個弱勢太子,這樣皇帝和太子才能相安無事,不至於父子兄弟相殘。
-
4 # 恆大生活超市
為什麼唐太宗最後選擇了晉王李治當皇帝?其實啊唐太宗不大喜歡李治這個兒子,因為李治這個人性情比較溫順,仁愛。太宗讓他接班,可以保證子孫自身安全,長孫無忌好控制他,所以他支援李治當太子,長孫無忌達到掌權的目的,李治這個人比較孝順,這對晚年的唐太宗是非常重要的,人到了老年,情感就有點脆弱和敏感了,希望有人去關心他。
-
5 #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
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別說,還真沒思考過這個問題。查了些資料,嘗試著解釋一下,為什麼讓李治這個病懨子加妻管嚴來統治這萬里河山。
唐太宗李世民千古一帝,在中國歷史上絕對可以排在前五的有德明君。自然,當皇帝老婆就多,老婆多兒子就多,那時候也沒有計生委,更不愁買不起房養不起。所以,老李共生了十四個兒子,女兒更多,這裡忽略不計了。
李承乾,正統嫡長子,長孫皇后所生。名字就有承領天下的意思。俗話說,老大聰明老二笨,這不假。承乾非常聰明,八歲就被封為太子。可惜,長大以後變壞了,好色而又喜歡東遊西逛,不務正業。他有點怵皇帝老爹,於是當面父慈子孝,忠肝義膽。剛轉過身就與一些宵小尋歡作樂。
他的腿有點小毛病,很怕因此被廢。正巧皇四子李泰,溫良恭儉,是道德模範,很受老李喜愛。李承乾有些嫉妒,而李泰也想入非非,於是乎,兩個人拉幫結派,各自暗中使絆子。最後,李泰勝出,誣告李承乾造反。可憐的老大被貶為庶人,本來是必死的,老李心疼啊,特旨發配黔州,兩年後病死在那裡。而老四也因此被廢,圈禁起來,三十五歲也死了。
這就倆完蛋的了。
老二李寬,過繼給了楚哀王,年紀輕輕就死了,也沒後人。
三個了!
老三李恪,文韜武略樣樣精通,連老李都說非常像自己年輕的時候。欲立為太子,但是長孫無忌反對,就是長孫皇后的哥哥。無忌看到倆外甥李承乾李泰都沒了,就想讓最後一個外甥李治當太子,誣告老三李恪謀反,於是,老三也死於冤獄。
第四個!
老五李祐,封齊王,領齊州都督。卻不務政事,天天跟街痞鬼混,最喜打獵。他的老師怎麼勸都不聽,老李煩了,派了個敢跟李祐翻臉權萬紀來教他。這下把李祐惹毛了,殺了老師權萬紀,造他孃的反了。不對,是他爹的反。結果兵敗被殺。
五個了!
老六李愔封蜀王,領益州都督,這個主喜歡在農田裡打獵,禍害百姓,欺男霸女,民怨甚高。後被貶為刺史,不改惡習,又被流放巴州,沒幾年就死了。
六位了!
老七李惲,安州都督,和老六一樣,只知享樂。為禍地方,後被人誣告謀反,害怕的自殺了。
第七個!
老八李貞,很有些才幹,可是品行不端,是個兩面三刀的小人,後與人合夥某反,被殺!!
前八個一個沒活,也是帝王家的悲哀!
老十李慎,膽小如鼠,整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老八李貞勸他一起謀反,他不去,最後還是被殺。
老十一李囂,老十二李簡,死的早。無緣帝位。
十四爺李明,在太宗晚年與人合謀造反,兵敗被貶,被地方官逼迫自殺。
可憐可嘆可悲,千古一帝十四個兒子只有倆個善終!
一個是十三爺李福,趙王。雖安安穩穩活到老,卻一輩子平庸無能。
還有一個就是唐高宗李治了,雖然他體弱多病,但是還是很有幾分才幹的。
諸位看官,你們覺得李世民有的選嗎??真是天家無父子。最恨生在帝王家啊!
-
6 # 歷史百家爭鳴
被唐太宗時期的歷史比較瞭解的人,或者看過隋唐英雄傳,以及《武則天》電視劇的人都知道,唐太宗立的第一個太子是李承乾,也是唐太宗的長子。
李承乾這個名字一看就有無比的深意,李承乾有承繼皇業,總領乾坤的意思,名字還是李淵給他氣的,說明不管是李媛還是李新民,都對李承乾寄予厚望。
李承乾也是八歲的時候,被冊立為太子,年少的李承乾聰明可愛,深得李世民的喜愛,但是長大後的李承乾腿有毛病,所以他變得一瘸一拐,從而影響他的身心也發生了變化,而李世民當皇帝時間也比較久,從前就對父親陽奉陰違,對師長也變得不耐煩,再加上李泰在後面一直想奪得太子之位,被兩個人交惡,最後在李泰的圍攻下,而李世民對李泰也表現出了喜愛之心,受不了的李承乾就與漢王李元昌以及侯君集等人勾結,打算起兵逼宮,結果事情敗露,按照大唐律,李承乾是謀反之罪,應當被處死,但是李世民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不想自己的兒子反目成仇,也不想殺自己的兒子,所以保住李承乾的性命。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被廢以後,你也在考慮到底以誰為太子,李世民也曾經考慮過李泰,作為一個父親,他深知李泰的性格,他知道如果李泰被立為太子,則李承乾和李治都會被殺死,但是如果李治被立為太子和李太和李承乾都會安然無恙。
而且李治也得到了長孫無忌的支援,李治本人也有孝心,頗有才幹,你曾經生了一個大毒瘡,李治親自用口吸了出來,一個有孝心又有才幹,又能為自己吸毒瘡的人,被立為太子,當上皇帝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事實上李治也不負眾望,在位期間,曾經是唐朝時基版圖最大的時期,也做出了永徽之治的功績。 -
7 # 四川達州人
李世民嫡子只有三人,廢太子承乾,廢魏王泰,還有晉王李治。
承乾久居太子位,腳有疾,性格偏急,為周圍人鼓動,試圖謀逆。魏王李泰聰慧,李世民及長孫皇后甚喜,泰也被周圍人鼓動奪嫡。承乾失敗被流放時揭發李泰所行。李世民查明事實後宣佈廢黜李泰。
嫡子這就只剩李治了,不選也得選。
-
8 # 伍哲鶴唳雲天
唐太宗為中國歷史上一代雄才大略的皇帝,堪稱千古一帝。他在選擇自己的繼承人時,並沒選擇和自己性情相似的李秦李恪等,而是選擇了當時看上去才情平平仁孝的晉王李治。
太宗一心在長孫皇后的嫡子中選擇。嫡子李承乾/李泰/李治。
李承乾八歲立為太子,年長後行為不端且腿有殘疾。忌憚深得父王寵愛且懷謀嫡之心的魏王李泰,在試圖謀殺失敗後,謀反逼宮,事敗充軍黔州,死於貞觀十九年。
魏王李泰。李泰象極太宗,為人才幹具備,深得大宗信任。貞觀十七年,太子謀反,泰為謀取信任,向太宗聲稱自己死後必殺兒子傳位李治。太宗在太子被廢后沒有選擇李泰,是不希望後世子孫看到儲君之位可以依靠所謂經營而得。貞觀十七年,太宗放棄李泰,而立晉王李洽為太子。事實上,太宗選對了。李治並不是一個人們認為的懦弱無能的人,他象太宗一樣,是個有作為的一代名君,只是身體略差,讓武則天鑽了空子,可惜。
-
9 # 山林騰勝
一,從出生來說,李治是嫡子。當時對嫡出還是庶出是很重視的。 唐太宗對嫡子也很偏愛 ,皇九子李治是長孫皇后所生,是嫡子。長孫皇后去世後,李治一直由唐太宗親自教導。二,朝中有大臣的支援,長孫無忌這些老臣是支援立李治為太子的。若立其它皇子,牽動利益太多,朝中大臣未必支援。所以權衡利弊立李治為太子。
-
10 # 妖鬼雜談錄
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
李治得位,也正是因為他“最老實”,更關鍵的是實權派關隴集團大佬長孫無忌的支援,讓他有機會“撿漏”
1、長孫無忌的支援保證了皇位只會留在長孫皇后的三子中李世民的十四個兒子中除了這三位,其他也有有才能者,為何除了李恪在太子之爭中露個面,其他都沒有被列入候選?
關鍵就是關隴集團大佬長孫無忌的支援
眾所周知,隋唐兩朝都是關隴集團中的代表人物所建立,唐朝建立之初,關隴集團的代表人物,比如長孫無忌、褚遂良、于志寧等,佔據著權利核心層,這就保證皇位必定會在代表著關隴集團的皇子中出現。
而關隴集團的代表人物中,又以長孫無忌最為位高權重,既是勳臣還是國戚,還當過宰相,位列三公
而其他諸子唯有李恪一度有望當選為太子,但是因為實權派大佬長孫無忌反對而作罷,更是在李治繼位後被長孫無忌構陷冤殺。
2、李治的“仁孝”不爭,讓他左手漁翁之利李承乾,這個名字一聽就知道是要繼皇位的主,可惜也許是當太子太久了,也許是因為李世民對李泰太過寵愛,所以讓李承乾有了危機感,總之,這位頗有才能的已經建立了自己“小朝廷”的太子謀反了,結果被廢。
李承乾被廢后,李泰感覺自己最有希望。於是趁機向唐太宗撒了個嬌,稱自己百年之後會“殺子傳弟”,皇位會給李治。
不過可惜這個拙劣的謊言被褚遂良戳穿,而李承乾跟李世民會面也交待出李泰涉嫌奪嫡。
於是李世民為了保住三個心愛的兒子的命,最終選擇了性格溫和的李治。於是有了上面一句點評,“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
-
11 # 愛笑的回憶
永徽之治知道吧!李治並不差只是李世民的光芒太強,說明李世民的眼光不錯李治比較寬厚待兄弟不會太苛刻加上能力強而內斂所以李世民就選了他
回覆列表
李治最厚黑。爭儲,自己不出面,讓他舅舅出面,讓李世民覺得這孩子厚道。上臺後,讓長孫無忌殺了他的全部政敵,自己置身事外。最後殺了長孫無忌,自己站到前臺,任何勢力都只能聽他的。至於他老婆的事,那時他已經死了,也管不了。他老婆雖然當了皇帝,但還是還給了他兒子,應該也是如了他的心願。
李恪很有能力,首先,長孫無忌極力打壓李恪,甚至李治已經登基了還要弄死李恪,說明李恪在大唐有一定的根基,試想一個默默無聞的庶子怎麼能夠和三個嫡出爭,但他卻讓長孫無忌忌憚要死。再者李恪不勝出和他是楊廣外孫有極大關係,李世民多次想厚賜李恪都是長孫無忌攔下,怕李恪宣告蓋過李治。楊廣是要能力的。有眼光的政治家。只是他太想改革。得罪了支援他的利益集團關隴集團。征服高麗。修運河就是為把北方的很多經濟移到南方來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唐朝以後中國經濟很多以後從北方移到南方。北方經常受到北方遊牧民族騷擾。南方沒有這個。可以發展經濟。唐朝以後南方經濟就開始繁榮。唐朝的繁榮和運河有很多的關係。其實唐朝和隋朝權利交接只是關隴集團內部交接。
貞觀初,關中發生特大旱災,前後持續一百五十天之久,田地顆粒無收,災民遍野,朝野震動。皇子李恪在老師的豈文字大推舉下,率領工部官員組織災民休建水渠三百多條,打挖水井一百多口,徵集糧食兩百多萬石,數十萬災民得到妥善安置。關中百姓無一人逃亡,持續近半年之久的特大旱災順利度過,使唐王朝又一次成功熬過了危機,蜀王李恪居功至偉,升遷吳王!李治不是能力最高,但確實是當時最適合的人選,作為天下局勢大體穩定下來的皇帝,最好的就是繼承前面的制度,不瞎折騰,使國家沿著良性軌跡發展,因為這時有能力的文臣武將還在,朝廷局勢又相對平衡,只要不做,國家就能繼續發展壯大,就怕來一個所謂的有能力的皇帝,折騰來折騰去,把國家折騰沒了,楊廣就是最好的反面例子。
史書由誰書寫的?如果李恪當皇帝,史書又得另寫。從李恪的名字看,他就不是要謀反的人,可李治和長孫無忌還是把他殺了,可見心胸之小,陰險至極。和他老子的才人偷奸,人品好色也好不到哪裡去!若不是長孫無忌,李治怎能當上皇帝?史書都是長孫一脈寫的,他可能把李恪寫好嗎?李世民除了這四個兒子以外難道沒有別人?李智在皇帝裡並不算出類拔萃那種,有他老子給他打下的江山和貞觀之治的輝煌,還有足智多謀的舅舅只要不是暴君都能善終。相反他眼力平平,李世民早就看穿武則天不簡單,並下詔讓她出家做尼姑,當然狡猾的長孫無忌也看出來了,可是結果呢?難道大唐沒有女人了嗎?能為一個女人而置社稷之不顧,可見他荒唐至極。
李恪開親王宰相兼任都督之先例,而以正史來看,整個大唐初期國土,李恪兼都督任職佔一半。李恪雖然被參受罰,但後來治理地方得當,許多歷史學者包括毛澤東在內都給出了佳評,這是以事實為依據的。至於為什麼太宗另立找長孫無忌,主要因為是以長孫無忌為主的關隴集團控制下如果達不到認可,會使太宗立下的政策以及朝局受挫,造成大的清洗。而結果被武則天完成,如是李恪那就提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