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洪鐘財經

    這個國家汽車產業強不強,技術先不先進,銷量就能說明一切。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買車畢竟不像買衣服那麼簡單,就是買錯了,也就是再花百八十塊錢重新買一件。但是買車不一樣,便宜的車也要幾萬塊,貴一點的幾十萬上百萬。所以消費者車的時候會特別慎重,大浪淘沙之後,銷量好的汽車基本就是技術先進、實用耐用的汽車。

    下表是2019年12月我國轎車銷量排前15的轎車。在這15款練車中,只有一款是國產品牌——北汽EU系列和吉利帝豪,銷量合計近4萬輛。這裡銷量,是和排名第三的速騰相當,明顯低於軒逸和朗逸。

    在我國家用汽車市場,國產品牌的佔有率大概是在40%左右。這個40%的佔有率,主要還是MPV和SUV拉高的。教室單獨把轎車市場拿出來,我國的國有品牌市場佔有率不足20%。MPV和SUV市場佔有率相對較高,也是因為價格的原因,而不是技術的原因。尤其是MPV,國產車價格僅有合資的一半,甚至更低。所以,樂觀的說,競爭最為激烈的轎車市場,最能反映我國汽車行業的競爭力。

    在國產汽車品牌中做的比較好的,屬於長安、吉利、長城、比亞迪等品牌。他們的銷量很多都能超過百萬輛。100萬十個什麼概念呢?對於海馬、江鈴、江淮、奇瑞、眾泰來說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但是放在國際市場上來說,對於那些國際大廠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

    美國、日本、德國三個汽車強國就不說了。韓國這個後起之秀在他的汽車產業也要遠強於中國。2019年,現代汽車集團全球累計銷售719萬輛新車,其中現代汽車銷量為442萬輛,起亞汽車為277萬輛。

    國內方面,這幾年成長非常迅猛的吉利汽車,去年的總體銷量也只有136萬輛。這個銷量還不及韓國起亞汽車的一半。非常關鍵的一點是韓國的汽車銷量有一半以上是來自海外,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已經進入了歐美市場。和我國的汽車銷量90%的本土市場,技術出口也是銷往俄羅斯、拉美、非洲等國和地區,進入不了高階的歐美的市場。這一點,也能印證我國的汽車產業技術不行。

    我們大概可以這樣劃分國際汽車市場。美日德處於第一梯隊,英法韓瑞典等處在第二梯隊,我國頂多只能處在第三梯隊。

  • 2 # 毒舌財經

    最近幾年時間,我國國產汽車發展非常迅猛,憑藉著價效比比較高的車型,很多國產車每年的銷量都是非常大的,其中吉利,長城,奇瑞,長安這些頭部國產車企的銷量是最多的。

    比如2019年長安的全年銷量達到176萬輛,吉利全年銷量136.16萬輛,長城汽車全年銷量106萬輛,奇瑞全年銷量74.5萬輛。

    單純從銷量上來看,目前國產車企的發展還是挺不錯的,但是我們也看到目前國產車的質量總體來說確實是不怎麼樣的,很多國產車企都缺乏核心技術,更多的是一個組裝工廠,很多零部件都是從日美歐等地區進口,然後進行簡單的外表設計和組裝之後就把車賣向了市場。

    而在質量一般的情況下,最近幾年國產車之所以銷量這麼火爆,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價格都比較低,目前大部分國產車的定價都低於15萬,甚至低於10萬塊錢,這是很多普通老百姓都能夠承受得起的,所以最近幾年國產車的銷量非常火爆。

    但是國產車的質量相對來說比較差,這也是大家一個公認的問題,就連董明珠也出來炮轟國產車粗製濫造,對這種炮轟,可能國產車的老總們並不太認可,甚至有人認為目前我國的汽車製造量已經達到世界領先。

    但憑良心說話,目前我國的國產車跟世界頂級車企的差距仍然是非常大的,這種差距可能在短期之內會被銷量所掩蓋掉,而一旦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增強了或者是國外的車輛價格下降了,那麼國產車的質量差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比如2019年我國降低汽車關稅之後,國外的汽車稅費降低,對應的價格也降低,這對國內的汽車衝擊是比較大的,所以我們看到2019年大部分國產汽車的銷量都出現了比較大幅度的下降。

    下圖是2019年1~12月份我國上市車企的乘用車銷量排名情況。

    從2019年各大車企的業績表現來看,國內的車企銷量同比基本上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其中海馬汽車銷量下滑高達56.4%,長安汽車銷量同比下滑15.16%,比亞迪汽車銷量同比下滑11.39%,吉利汽車銷量同比下滑9.28%。而奇瑞集團的銷量相對來說比較好一些,同比只下跌了0.9%,這在眾多車企業當中表現算是比較好的了。

    可能很多人都會說,2019年眾多國產車企的銷量之所以出現較大幅度下滑,這跟總體需求環境有關,這個確實是重要的一個原因,但是即便是市場總體銷量不太理想,我們仍然看到有部分合資或者進口車的銷量仍然是保持增長的。

    比如下圖是廣汽集團部分車型的銷量情況。

    可以看出,雖然目前總體汽車銷量行情不太樂觀,但是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的銷量仍然是保持增長的,其中廣汽豐田2019年的銷量增速達到了11.88%,本田中國的銷量增速達到了12.62%。

    透過簡單的對比之後,我們可以發現目前國產車跟一些合資車還有進口車的差距仍然是比較大的,雖然目前我國的汽車產量和銷量都位居全球第一,但汽車的質量跟全球領先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在核心技術上跟國際頂尖水平的差距仍然非常大。

    目前國產車製造過程當中一些核心的技術,比如發動機、變速箱、電噴系統、固定鍵(螺絲)大部分都依賴進口,甚至連最簡單的外觀設計也要抄襲國外。

    由此可見,目前國產車的總體質量確實是比較差的,跟國際頂尖車企的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當然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後,我們也看到目前國產車的總體進步是比較明顯的,現在已經有不少車企掌握了自己的一些核心技術,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國更是處於世界的前列。

    在新能源汽車裡面,我國可以說是彎道超車,其中以比亞迪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所擁有的新能源技術更是處於世界先進行列,目前包括賓士,寶馬,還有日本的一些知名車企都跟比亞迪都有技術上的合作,可見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技術確實是比較牛逼的。

    雖然目前我國的汽車製造水平跟世界先進水平差距仍然比較大,但我們也看到了最近幾年國產車的進步所在,我們希望國內的汽車製造商們能夠正視這種差距,然後多花點精力,多花點錢去搞自主研發,而不是簡單的組裝,這樣才能不斷的縮減我國跟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 3 # 阿奇的每一天

    我來說一下我的觀點吧!現在已經2020年,雖然說國產車在核心技術上和質量穩定上與合資車有差距,但是也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大,因為現在汽車很多技術都是在共享,包括很多零配件都是在共享,只能說有些核心技術有專利,有專利的技術其實也不是不能用,收點專利費一樣可以用!而且現在主流的國產品牌以前主要是逆向開發肯定有質量不好的地方,但是經過多年的技術迭代現在已經慢慢成熟了!比如長安的藍鯨平臺現在就已經很成熟了,包括吉利,長城都有自己的平臺!再說現在造車的品牌都是組裝廠,豐田,大眾,BBA都是靠零配件供應商,所以我們國產品牌也是如此,也就可以理解為一臺車的車質量和可靠性就看品牌和供應商之間關係好不好了!據我所知現在國產品牌和現在全世界的汽車零配件供應商關係其實還是不錯的,所以現在不用擔心國產品牌的質量問題,只要是主流國產品牌都可以放心買!吉利,長城,奇瑞,長安都沒有問題,現在主要的差距主要是發動機和底盤調校問題和動力的匹配上有點差距,其他地方其實真沒有差距,質量問題上合資車難道就沒有質量問題,國產車有的毛病合資車依然會有,進口車也是一樣!要說國產品牌在國際上處於什麼水平,如果我認為豐田,大眾,BBA,本田,日產,福特算一線的話,那麼吉利,長城,長安,奇瑞,絕對算二線完全沒有問題,而且我認為現在主流國產品牌絕對可以和法系,韓系叫板,真沒什麼問題!所以我認為吉利,長安,長城,奇瑞,可以放心買!

  • 4 # 白雲歸處3

    別人愛怎麼比就讓他去比、愛怎麼說就讓他去說,我們就是相信國產物品、選擇國產物品、全力支援國產物品!特別是生活用品!

  • 5 # 百樂魚

    國產汽車品牌吉利、長城、長安和奇瑞的造車水平放到國際上是什麼水平呢,基本上算是中上水平,就技術而言,在某一些方面處於國際上游水平,如部分發動機水平,從銷量上來看,在國際上處於下游水平,因為國產汽車走出去的不多,基本上以國內銷售為主。

    國產汽車整體造車水平中上,但是如長安、長城、吉利的水平明顯要高很多,特別是長安,是最早進入全球汽車公司TOP20的汽車廠商,同時長安、長城和吉利也都是多年保持年銷量在百萬臺以上的國產汽車廠商了。所以從這個實力看出來,他們的造車水平基本上與合資車,以及國際大廠的造車水平相差並不遠。

    不過我們也是要看到差距的,國產汽車起步真的是太晚了,遠遠落後與國際TOP10汽車廠家,落後美德日韓,從技術提升來看,也就是近十年才有了正向研發的產品,有了自己的發動機,有了自己的變速箱,但是整車的設計能力和技術積累還是不夠充足的,但是造車的工藝已經很優秀了,都是一樣的生產線,一樣的自動化造車工藝。

    另一個方面,不得不說,國產汽車的品牌認知度還是非常低的,國人並不太認可國產汽車,雖然國產汽車有能力造出來更好的汽車,但是並不被市場認可,這才是讓國產汽車不敢大步向前的主要原因,國產汽車必須一步一步穩紮穩打才可以,所以現在國產汽車也開始了多品牌的戰略,向高階努力,向20萬高階汽車關口挺進,比如長城的WEY派,吉利的領克以及奇瑞的星途等。換品牌也就是為了擺脫,國產品牌低端的影響。

  • 6 # 開心果lgxdyh

    很多人一提國產車就會認為低端質量差,有這個觀念的人無論你怎麼說他都都很難改變,所以我也不想多說什麼,我開的奇瑞車所以肯定奇瑞的海外新聞看的多些,我發兩個截圖大家看下吧!

  • 7 # 老胡評車

    國產這幾個品牌技術水平差不多,造車水平也差不多。大家同級別的車價格差不多,就是說價效比是接近的,如果誰的造車水平突出,那它肯定可以脫穎而出,和更高一個級別的品牌競爭了。

    硬要排個高低、分個高下的話,那我覺得現在吉利比較突出了。領克有資格跟同級別合資車掰掰手腕,各方面實力均衡,跟合資車比的話素質有高有低,同樣是高階品牌,魏派的產品短點就明顯一些。

    長城的造車水平不低,我認為是自主品牌裡面最好的(不跟合資的那幾個品牌比),現在也不比吉利差。就是說同樣的技術水平,長城造出來的車可靠性、穩定性要好一些。長城當年能夠崛起,除了專心做SUV意外,產品口碑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以前長城的技術水平略低,畢竟它基礎差後來又只做SUV,不過這些年也趕上來了。跟他相對的是奇瑞,最早堅持自己研發的,技術方面有底子,也是一直領先其他自主品牌。不過他的造車水平就弱一些,而且企業有點工程師思維,很多產品讓人一言難盡,現在沒有當上老大,算是為當時決策買單吧。

    長安其實不應該過來比,畢竟他是合資品牌,不過長安品牌做得早,而且一直堅持走自主的路子,讓大家漸漸忘記了他的合資身份。長安造車水平可以,技術研發上舍得投入,未來是光明的,發展如何還是要看領導……

    這幾大自主品牌,如果拿到國際上跟其他品牌比較的話,無論造車水平還是技術水平都有一定的差距。按我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哈,一點不客觀),大眾豐田是一流,福特、通用、本田算第二檔,現代起亞、日產、標緻雪鐵龍等算第三檔,咱們暫時要落後一些。

  • 8 # 坤哥自媒體Vlog

    國產品牌放到國際上是什麼水平?

    奇瑞 江淮 長安 長城一次排名1234。它們在國外的銷量與口碑都不錯的。畢竟某些車企在國內營銷做得好。專門成立公關部黑其它車企做不正當競爭,但是他們的確成功了。但是他們還不足以在全世界這麼做實力不允許。靠著收購或者入股一些在國外混不下去的車企回國冒充高階。別人或許會給你一點技術。真的什麼都給你是不可能的,啥都給你了它就真的死了

    實事求是地說,我國的汽車製造水平還處於一箇中等偏下的水平上。全國可以說沒有哪個品牌的車輛是完全自主設計製造出來的,基本上底盤都是照搬或者逆向設計搞出來的,發動機變速箱更是如此,基本都是在模仿。合資品牌的車國產化程度越高質量水平越低,讓人很無奈呀。

    吉利:如今做到自主品牌首座,就像十年前的奇瑞,五年前的長安。吉利SUV、轎車都做的風生水起,發展較為全面。買買買,買來了一些真傢伙,目前看來是成功的。

    長城:放棄了轎車,專注SUV,如今已成為這個領域老大,小、中、大型車全囊括,紅標、藍標、黑標各顯神通。如今又開全新高階品牌魏派,闖出一片天地。

    長安:在國內外建有多個研發中心,擁有最為完整的研發體系,曾經擁有轎車、SUV、MPV最全的品系。這五年發展較為保守,戰略調整反應慢,不過後勁十足,保持長足穩健發展關鍵看領導,這是國企的特點。

    奇瑞:曾經自主品牌一哥,發動機、地盤調教、造車水平國內最好。曾經關注過車門,德系都是一體成型,日系韓系都是拼接,奇瑞轎車就做到了一體成型

    國際品牌的減配,降低成本,而國產品牌卻豐富配置,以強大的科技配置掩蓋了技術上還存在的不足。國產品牌想要超過國際品牌還任重道遠,還需要在基本技術上不斷的完善,我們只有正視差距,努力進取,才會在世界上與國際品牌同臺爭輝。

  • 9 # 愛次妞微

    超越這個超越那個,都是在國內吧,有國人供著,走出國門面向世界你會發現離韓系還差個西天取經的距離呢?現代起亞的世界影響不是用嘴可以磨平的!

  • 10 # 隅邊客

    國產車起步晚了,缺乏品牌價值。目前的研發能力和生產水平跟國外相比落後並不是很大了,差距是有,但不是很大了。

  • 11 # 汽車成本

    咱們的國產品牌的造車水平放在國際上是什麼水平,這個應該屬於中上等水平。很多人是不是感覺很詫異,全球汽車廠商中,有大眾,豐田,賓士,寶馬,奧迪,本田,日產,福特,通用以及現代起亞等等,這些我國的汽車品牌哪個能趕得上呢。確實,這些汽車品牌我認為我國自主品牌與他們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你要知道是世界上造車的品牌不止這些,有很多呢。

    咱們除了上面的品牌,可能聽到的就是印度的塔塔品牌,這個公司除了收購了捷豹路虎,還有什麼能拿的出手的車型,我國的汽車品牌最起碼每年出口上百萬輛,而塔塔集團自己的汽車都造不好,相當於中國10年前水平。

    我國建國初期的工業基礎是在當時蘇聯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後來繼承了大部分蘇聯資產的俄羅斯汽車工業基本上已經沒辦法滿足國內的需求了。俄羅斯的汽車品牌有莫斯科,伏爾加河,海鹽,拉達,尼古利,尼瓦,加斯等,可能有一些人應該聽說過拉達,現在這些汽車品牌生產的汽車很垃圾差不太多,咱們國內嫌棄的力帆之所以還能活下去,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出口一部分汽車到俄羅斯,這個說明了什麼就不用我再詳細說了吧。

    就算是汽車工業比較發達的韓國,他們汽車品牌除了現代起亞有自主能力製造整車,還有韓國雙龍、通用大宇、雷諾三星等,這些品牌看名字就可以知道是合資品牌,這些合資與我國10年前一樣,所有的技術都是外資提供,不像中國雖然有合資品牌,但是也有自己的品牌,例如上汽和一汽等等。

    之所以咱們感覺我國的汽車工業在國際上可能比較落後的感覺,主要是因為我們日常接觸和聽說的都是汽車界的巨頭,當然感覺我國的汽車工業落後,但是要知道還要太多的我們沒有聽過的汽車品牌,因此在國際上,我國的汽車工業基本上處於中上等水平。

  • 12 # 旭照荷塘

    我開過合資車,也開過國產車。沒有明顯的差別,國產車的配置更高。中國的造車技術已跟上了世界的步伐,未來會漸入佳境、越來越好。

  • 13 # 琢琪

    國外武器再發達,那是準備對付中國人的,國產落後,但是保衛國人的。同理,中國人要愛護支援中國名牌,不能吃裡扒外,吃爹罵爹。

  • 14 # 懶症發作ing

    我想說國產水平跟日系,德系,美系還有點差距,但不是很大。但超越韓系應該沒問題!個別國產車型,比如吉利領克系列,星銳,比亞迪漢等,已經可以比肩一線合資品牌了。

    希望我們國人應該摘下有色眼鏡,重新審視一下我們的國產品牌。多多給與支援,我們現在的已經不是以前那個水平了。日系車起步相對歐洲也是比較晚,現在不也是國際一線嗎?所以別說人家造車多少年曆史,我們造車多少年曆史!特斯拉才幾年時間????

  • 15 # 德俊338

    我來說兩句,中國的老百姓有錢了(土豪)就買進口的車,面子好看,沒錢了(借錢貸款)也要裝面子,說一千到一方,消費觀念不一樣,噴這個車,噴那個車,要相信國貨,外國的汽車發展多少年,不要剛會走,就要跑!國產的汽車這才發展多少年,合資的車現在看是最熊人的,現在的國產車不比以往,只有我們國人爭點氣支援國貨,很快就會超越外國貨!很快的!

  • 16 # 朝朝圖說

    首先在發動機技術上,這幾個企業都各自推出了自己研發的產品,有一些產品表現也很優秀,這也只是相較於我們以前的產品,與國際上先進的發動機技術相比,我們也許在某些方面有突破,但存在的不足也依然明顯。油耗經濟性,噪音控制,產品的穩定性等都需要繼續努力。

    變速箱更是中國產品牌的短板,雖然我們已經能夠自主研發生產各種變速箱,但在效能上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還很大,無論是平順性,可靠性都還有待提高。

    在底盤這一方面差距更大。大多數企業都是仿製,借用、購買的國外的底盤技術,雖然個別企業自己研發了自主的產品,但舒適性,穩定性都還不是很成熟。

    在整車的製造上,中國產品牌還顯得粗糙,機械的匹配也不是很好,整車的動力匹配,油耗控制,底盤調校,噪音控制都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這幾年,我們的中國產品牌在低價位市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主要是因為國際品牌的減配,降低成本,而中國產品牌卻豐富配置,以強大的科技配置掩蓋了技術上還存在的不足。中國產品牌想要超過國際品牌還任重道遠,還需要在基本技術上不斷的完善,我們只有正視差距,努力進取,才會在世界上與國際品牌同臺爭輝。

  • 17 # 金豪88525126

    中國產品牌吉利,長城,奇瑞等全部連發動機技術同日系最少相差二十年,底盤調教叔少相差三十年!不信你開一臺五年的中國產牛試一試,再開一臺五年的日糸車試一下!中國產的好似比人拉住只腳跑不快,日系的和德糸的開起想怎樣快就怎樣快!

  • 18 # 計程車64256403

    相差年代是有的,但是華人的造車理念和日系車比的差距是人家有精益求精的精神,而華人卻是原地踏步,人家是在沒有安裝車之前已經把發動機試了又試,而華人卻是安裝了以後賣出去,讓買車人去試,然後聽後續的意見,再改進,這就是差距,關鍵是精神!

  • 19 # 達州淘車邦

    我認為就一條資料可以證明中國產車至少在穩定性當面已經超越部分合資甚至進口車。那就是

    召回率!!!!!!!!!

  • 20 # 臨秀都江

    我就沒有搞懂,發動機,變速箱屬於機械精密構件,且對材料要求高,目前還比發達國家有差距正常,底盤純粹是剛結構件,也不復雜差距到底在哪,是怎麼衡量的,強度,調校也是也完全可以透過不復雜的實驗達到任何想要的結果,難度到底在哪呢,本人就做鋼結構的就是感覺根本沒有難度,為什麼說到差距必提底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武帝究竟是以法家路線治國還是以儒家路線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