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漩渦鳴人yy
-
2 # 謝金澎
這個問題問的天真淳樸,孫權、劉備都已經割據,被曹操把持的漢朝廷視為了叛賊,曹操都出動八十萬大軍征討了,還想要朝廷發工資?確實腦洞有點大,想的有點多。
雖然劉備、孫權割據後,沒有馬上稱帝,明面上還是承認自己是漢朝的臣子,但是當時的漢朝皇帝已經是一個徹底的傀儡,他的工資都要看曹操的心情才能決定能不能拿到,哪裡還有錢給劉備、孫權發工資?
再者,曹操說了這兩個是叛賊,漢獻帝敢不為其背書?他老婆是咋死的?曹操當著他的面絞死的。
他到是想劉備、孫權立即高舉義旗,前來勤王,把他從水火之中解救出來,舒心的真正做一天皇帝,問題是,他也只能想想而已。
所以,劉備、孫權承認自己是漢朝的臣子原本也不是真的,也就是拉虎皮扯大旗,借漢室的殼為自己渲染一些正義色彩而已。
當然,漢朝廷也根本不承認他們是合法臣子的自我表述,他兩要是忠臣了,你讓高居於廟堂的曹操如何自處?
因此,他二位在朝廷是沒有俸祿的,更不用說每個月按時發放了。
-
3 # 空洞趣史
在孫權、劉備、割據一方時,當時的天子在曹操手中,作為死對頭,就算是天子有錢,曹操也不可能讓天子給,畢竟天子生活在曹操的屋簷下,他做什麼事,曹老闆都是看的一清二楚。
首先董卓進京後把持把持朝政,弄的天下怨聲載道,於是十八鎮諸侯便組織聯軍清君側。最終董卓的敗退長安,聯軍取得勝利,但是他們不禁沒殺掉董卓還把天子也逼到苦寒之地。
其後天子在長安住不下去了,又得逃回洛陽去,在後有追兵的情況下,忠於漢的大臣天子一路狂奔,到達洛陽後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當天子步入大殿坐在昔日的王座上眼淚狂奔而下。
此時他是多麼希望自己是個普通人,都說天子是九五至尊,看看自己這是上輩子造了多大的孽,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將是自己一生的幻想。
等到孫權、劉備割據一方時,天子被曹操玩弄與股掌之間,天子從長安回來後身無分文,此時更是仰仗曹操過日子。
此時此刻的漢已名存實亡,所謂的朝廷也是“戲子”。天子的一切開銷都需要曹操,又怎麼可能給孫劉二人發工資。
-
4 # 教育踐行者
《三國志·孫權傳》記載:朝廷認為孫策遠在江南,卻能按照職責,遵行古禮,向朝廷進獻貢品,於是派遣使臣劉琬向孫策頒賜爵服等。
從孫策的史料中可以看到,孫策在196年,初步平定會稽郡之後,就開始向朝廷貢獻禮物。
曹操派遣議郎王浦攜帶詔書給孫策,任命他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
建安三年(198年),孫策攻佔了丹陽後,又向朝廷貢獻禮物,規模是建安元年的兩倍。於是,朝廷任命他為討逆將軍,封為吳侯。
由此看出,孫策年年給朝廷進攻,不僅僅是個態度問題,朝廷的確也需要這些貢物過日子啊。漢家朝廷給你蓋個章發個照護就不錯,就別指望還再給你發俸祿。
此時的朝廷,連賣官鬻爵的資格都沒有啦,尊重朝廷的,事後上個表,舉薦某人出任某職,不尊重朝廷的自己任命了官員,連個表奏都沒有。
-
5 # 有話我要說153519311
天下大亂時,諸侯割據。朝廷已經名存實亡,對各地都失去了控制。在這種情況下,錢從何處來呢?沒有錢又拿什麼發俸祿?因此,軍閥們肯定也不會再去指望朝廷發什麼俸祿,自己憑實力招兵買馬,壯大地盤,收刮錢財,以圖天下。倒是名存實亡的朝廷那幫人堪憂,沒有了各地的稅收,生活都成了問題。所以曹操憑著手裡的軍隊,輕易控制了皇帝等人。王公大臣們也審時度勢支援曹操,不然飯都沒得吃。
-
6 # 浮生若夢61730796
這個很簡單,你劉備、孫權先得按時繳納賦稅,盡了臣子的義務,朝廷才能履行給你發俸祿的義務啊,要不拿什麼給你發??
-
7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其實東漢政府自從漢靈帝去世之後,地方官就沒有再發過俸祿了,因為漢靈帝去世後,朝廷就開始了一系列激烈的政治鬥爭,直到打得兩敗俱傷,朝廷淪為傀儡為止,朝廷是既沒有能力發,也沒有實力發俸祿。
就是漢靈帝在位時期,由於黃巾起義和羌人叛亂,已經耗盡了東漢政府的所有收入,再加上漢靈帝又是昏庸無能的皇帝,在位期間只知道賣官鬻爵,把整個天下的官職明碼標價,還可以討價還價,以這個方式來聚集錢財,而且還不管天下百姓和官吏的死活,怎麼可能指望他還繼續發俸祿呢?
東漢末年形勢圖
漢靈帝去世之後,大將軍何進與宦官開始了激烈的政治鬥爭,何進仗著自己有兵權,想把宦官一網打盡,一個不留,何進代表了外戚集團,雙方發生了激烈的火拼,何進殺了宦官蹇碩,而何進本人又被其他宦官所殺,袁紹、袁術以及何進的部下又殺死了所有宦官,直到董卓進京控制了朝政。
但董卓是個地方軍閥,是東漢的地方官,同時董卓這個人又太過殘暴,廢立皇帝,毒殺太后與廢帝,殘殺百姓與官吏,算是兩漢幾百年歷史上最殘暴的掌權者,立馬就引發了整個天下對他的反對,以袁紹為盟主的關東聯軍組織起來一起討伐董卓,但雷聲大,雨點小,關東聯軍大多都是隱藏自己的實力。
何進
這個時候已經是天下大亂了,朝廷的俸祿發放是來自地方各界的稅收與進貢,現在天下都亂成一團,各自為政了,地方的稅收全部被地方官截斷為自己所用,而地方向朝廷的進貢也被取消了,所謂的朝廷在當時只不過是董卓控制下的傀儡王,所以根本不可能還向地方官發放俸祿。
東漢末年的亂世,與秦朝末年的亂世,和西漢末年的亂世是完全不一樣,秦末是反秦農民大起義,一呼百應,西漢末年是反王莽的農民大起義,主要領導者是劉氏皇族,而東漢末年的亂年,是朝廷失去權威,被軍閥控制,然後各個地方上的官吏各自為政,儼然成為獨立王國,東漢末年的戰爭其實就是東漢地方政府之間的戰爭,這是秦末和西漢末是反政府的,是完全不一樣的。
曹操
東漢在亂世之前,地方政府上的人事任命、經濟權、軍事權都是歸東漢中央朝廷掌控的,在家天下的前提下,都是皇帝的財產,也是國家的財產,但亂世一開始,地方官就成為地方上的最高統治者,把國家的官職變成自己的官職,把國家的地盤、人口、軍隊、經濟、錢財全部據為自己所有。
比如劉表和劉璋,劉璋的父親劉焉是第一任益州牧,劉焉去世後,把益州牧官職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劉璋,這要在和平時期,是不可能的,益州牧人選是由朝廷任命的,並不是劉焉私自可以傳給兒子的,另外,劉焉還在益州私自建造了皇帝的車駕,這在和平時期就是謀反的罪名,劉表也是,劉表被董卓任命為荊州刺史,董卓只給了劉表一張任命書,一個兵也沒有 ,劉表依靠襄陽當地的豪強勢力,剷除了地方上的反叛力量,控制了荊州,然後劉表去世後,也把荊州牧的官職傳給自己的兒子,他們都已經不把朝廷放在眼中了,朝廷當然也不可能給他們再發什麼俸祿了。
劉表
況且,當時的朝廷自身都難保,自從董卓立劉協為漢獻帝后,漢獻帝就一直是傀儡,董卓被殺後,漢獻帝被王允控制,王允被殺後,漢獻帝又被李傕和郭汜控制,當時由於戰亂,再加上自然災害,連皇帝都吃不飽,哪裡還有什麼俸祿發給地方官。
漢獻帝在當皇帝時,曾經開啟糧倉救濟百姓,並讓侍御史侯汶取米豆煮粥救濟百姓,還被侯汶給貪汙了,漢獻帝最後責打侯汶五十廷杖處理此事,後來漢獻帝為了逃離李傕與郭汜的掌控,帶著一幫大臣逃到洛陽,當時可是非常艱苦的環境,整個朝廷文武百官全部沒有吃的,都要自己負責找吃的,很多大臣都跑到野外挖野菜,餓死的也不在少數,怎麼可能還有俸祿呢?
後來還是曹操率軍前來護駕,並將漢獻帝和整個朝廷迎立到許都,給他們提供住的地方,給他們吃的,好不容易才勉強建立一個像樣的朝廷,給了漢獻帝皇帝了尊嚴,從這個時候開始,東漢傀儡皇帝漢獻帝以及朝廷班子才像個朝廷的樣子,不過仍然得依靠曹操而活著,朝廷需要的一切費用都是曹操提供的。
曹操與漢獻帝
皇帝雖然在,但在當時,地方上的官吏都是陰奉陽違,有的會給朝廷進貢,有的不給朝廷進貢,比如劉表和孫策,就分別給朝廷進貢,即使他們給朝廷進貢,朝廷也不會給他們發放俸祿,根本原因就是劉表和孫策這樣割據一方的軍閥,需要拿地方上的稅收自己養軍隊,如果沒有這些,孫策和劉表他們也不可能在亂世中立足,而孫權的政策則與孫策一樣,同樣是給朝廷進貢的,但不會把賦稅上交朝廷,也沒有得到朝廷的俸祿。
再說了,他們也明白,向朝廷進貢的東西,還不是曹操拿去了,曹操負責整個朝廷的費用,進貢的東西自然由曹操支配,他們當然不會傻到要把自己地方的稅收和糧食提供給曹操,同樣的道理,曹操也不會給他們發放什麼俸祿,簡單地說,就是各顧各的。
劉備與孫權
而劉備的情況則跟更為特殊,劉備首次有地盤是在赤壁之戰之後,在這之前,劉備沒有一寸土地,自然也不可能給朝廷進貢,這都需要錢和糧食的,劉備在赤壁之戰前還是劉表的僱傭軍呢,劉備還需要劉表提供糧食呢,怎麼可能進貢,劉備應該是一輩子沒有給以漢獻帝為首的東漢朝廷有過進貢,因為赤壁之戰後,劉備就開始著手奪取益州,前後用了四年時間才拿下益州,打仗是需要花錢的。
後來劉備又打了兩年多的漢中之戰,幾乎是在漢中之戰結束的時候,又發動了上庸之戰和襄樊之戰,後來又有夷陵之戰,所以劉備政權是三國中最晚建立的政權,也是打仗最多的政權,花錢的地方太多,不可能給毫無意義的朝廷進貢,而朝廷就更加不會給他們發放俸祿了,都是自己顧自己的。
-
8 # 方圓論壇
所謂的俸祿就是古代朝廷中央給臣子發放的工資。俸祿制度誕生於戰國時期,確切的說是在戰國中期。大家都知道,在之前朝廷一般都是不給各級官員俸祿,而是以分土地和食邑的形式來供養各級官員。到了戰國中期,事實上各諸侯國的領土意識和統一合併的意思越發的強烈,因此各諸侯國開始放棄以分土地和食邑的形式供養官員,反而變成了以糧食錢幣或者黃金等貨幣來供養各級官員。此時這種模式就是俸祿制度。
東漢末年孫權劉備等割據時候,朝廷還會給他們發放俸祿嗎?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們接下來簡單分析一下。按理來說,朝廷給官員發放俸祿,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東漢末年雖然是亂世,但畢竟天下還是大漢朝的天下,孫權和劉備等諸侯還是大漢朝的官員。所以朝廷給孫權劉備等人發放俸祿是一定的。但事實卻存在很大的偏差。別說東漢末期的亂世時期了,漢朝到了漢靈帝時期,事實上很多官員就已經領不到朝廷的俸祿了。
漢靈帝作為漢朝的倒數第二個皇帝,他對於漢朝的滅亡還是需要負一定責任的。為何我要說漢靈帝時期很多官員就拿不到俸祿呢?首先漢靈帝時期買官賣官已經成為了常態。那些買官的人花費大價錢買下官位,說白了就是想著去上任撈回本的。這些被外派的買官者,他們到了地方自然會大貪特貪,官員貪腐自然影響給朝廷上稅,朝廷沒有稅收自然也無從給官員發放俸祿,這實際上是一個迴圈。還有自從廢史立牧制度執行後,各地刺史州牧都成為了一個個割據軍閥,他們怎麼可能還會給朝廷繳稅,自然朝廷也就無錢給他們發放俸祿了。自能讓各地官員自己籌措。
漢靈帝死後漢朝中央更加的悲慘,外戚和宦官爭鬥導致漢朝權柄喪失,董卓亂漢更是讓漢室中央權威喪失殆盡。此時的漢獻帝還漢朝中央都掌控不了,還談什麼給官員發放俸祿。董卓專權時,或許在京城的京官還可以領到俸祿,但各地官員基本上已經不可能領導漢朝中央的俸祿了。畢竟董卓不可能自掏腰包給漢朝朝廷出錢。
再後來漢獻帝被曹操傀儡,此時漢朝已經是名存實亡了。整個中央政權由曹操掌控。曹操怎麼可能掏錢去給自己的敵人發工資呢?頂多藉著漢獻帝的名義給你個官銜頭銜之類的。想要俸祿,那基本上就是妄想了。所以孫權和劉備,基本上就沒有領到過朝廷的俸祿。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他們也不指望那個生活。
-
9 # 混跡於網路的胖子
俸祿?劉備還算領過俸祿,那還是劉備在許昌的時候的事,至於之前以及之後,劉備的吃喝就得自己解決了,而孫權則肯定沒有領過了。
這問題問的是劉備、孫權割據一方的時候,那恐怕就是赤壁之戰之後的事了,這俸祿就別想了,即使曹操丞相肯給,劉備和孫權也不能要啊。
劉備與曹操就一直尿不到一個壺裡,雙方在荊州、漢中連番大戰,曹操早就代表漢室朝廷宣佈劉備是叛賊了,通緝劉備還差不多,哪裡會給俸祿。
孫權更不用說了,在赤壁之前就是割據一方了,根本就看不起那點俸祿,曹操也不會認為給一份俸祿就能籠絡孫權,更何況赤壁之後,曹操和孫權也是連番大戰,哪裡還會給俸祿。不過孫權在後面曾經向曹丕稱臣,估計會象徵給一點俸祿,但這時候即使有也是曹丕給的。
更何況漢室朝廷哪裡能養活自己啊,全是曹操給養著的,指望曹操給劉備和孫權俸祿,曹操心胸再大,恐怕也沒有這麼大。
最重要的是,曹操與劉備、孫權是互相敵視的,哪怕真給俸祿,請問怎麼給?每個月派人送一回?劉備和孫權也得能讓曹操的人每個月來一次啊,這根本就不現實。
-
10 # 靜夜思160519196
劉備被“群下推為荊州牧”、自領益州牧、進位漢中王。有曹操掌管官員審批工作,劉備的官職只能是自說自話,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朝廷的承認,自然也得不到漢獻帝頒發的委任狀。所以在當時的朝野上下,多半人都認為劉備的荊州牧益州牧漢中王,都基本可以算冒牌貨。而“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是劉備實實在在的官職和爵位,但是漢朝官員沒有品級,所以只有糧食給你當做工資,當然你有了封地就可以在封地上收錢收糧食,朝廷是不會收你的稅的。但是你每年要給朝廷上貢,而且必須是黃金,而且成色要足。劉備的祖先就是因為在上貢的時候弄虛作假被剝奪了爵位。劉備的爵位屬於關內侯,按要求是可以到宜城亭收地租,但是前提是他要住到那裡去,但是那是曹操的地盤,打死劉備都不敢去的。所以這個地租也是收不成了。至於豫州牧是一個空銜,純粹就是曹操忽悠他的,所以也是沒用的。最後就只剩下左將軍了。劉備稱王以後還保留了左將軍的頭銜,設立左將軍府,諸葛亮就是左將軍府大總管。沒這個頭銜,諸葛亮還看不上劉備。但是就是這個左將軍朝廷也沒有一粒糧食給他。劉備都這樣了就別說孫權了。
-
11 # 西門小魚
這個嘛,首先佩服你的腦洞。問這個問題的角度很刁鑽,但是這麼告訴你吧,我們討論一下俸祿的意思,說白了是工資對不對?工資是老闆發的對不對?你說東漢末年的老闆是誰?雖然董事長是漢獻帝,但是曹操是職業經理人,劉備和孫權自主創業,自主創業會有工資嗎?當然不會有。所以只有曹操會領俸祿。
-
12 # 豹眼看歷史
呵呵,這是個好問題,給你劉家打工,你得發工資哦。
你不納稅、朝貢,哪來的錢給你發工資呢?
當初,獻帝回到了洛陽,給呂布下詔令他迎駕。由於沒有足夠的糧食,呂布無法出兵。於是,呂布派遣使者上書謝罪。獻帝體諒呂布的難處,沒有怪罪,還任命呂布為平東將軍,封平陶侯。
獻帝回到洛陽,連糧食都沒有,飢腸轆轆。河東太守張揚派遣數千人揹著糧袋子,等候獻帝車駕,為其解決吃飯的問題。
呂布因為沒有糧食,不能勤王,就憑一個態度,就封了將軍封了侯,還指望朝廷給你發俸祿嗎?
再看一下,當時孫策是咋辦的吧?
《三國志·孫權傳》記載:朝廷認為孫策遠在江南,卻能按照職責,遵行古禮,向朝廷進獻貢品,於是派遣使臣劉琬向孫策頒賜爵服等。
從孫策的史料中可以看到,孫策在196年,初步平定會稽郡之後,就開始向朝廷貢獻禮物。
曹操派遣議郎王浦攜帶詔書給孫策,任命他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
建安三年(198年),孫策攻佔了丹陽後,又向朝廷貢獻禮物,規模是建安元年的兩倍。於是,朝廷任命他為討逆將軍,封為吳侯。
由此看出,孫策年年給朝廷進攻,不僅僅是個態度問題,朝廷的確也需要這些貢物過日子啊。漢家朝廷給你蓋個章發個照護就不錯,就別指望還再給你發俸祿。
此時的朝廷,連賣官鬻爵的資格都沒有啦,尊重朝廷的,事後上個表,舉薦某人出任某職,不尊重朝廷的自己任命了官員,連個表奏都沒有。
總在說漢室如何,自從董卓之後,漢家皇帝唯一剩下的就是蓋個章,給個封號。最悲催的是連那個蓋章的石頭疙瘩也搞丟了,害得袁術得到這個東西以為好使,就幹起了皇帝的勾當。沒想到僅僅兩年多的時間,就折騰得玩不下去了。
看一下桓靈二帝賣官鬻爵的行情吧。
漢桓帝時就開始賣官鬻爵,到了光和元年(178年),靈帝在其母董太后及常侍們的唆使下,又開始賣官。
朝廷公開宣佈,關內侯以下至光祿勳下屬虎賁、羽林等部門職位都可以花錢買到。
具體規定是:地方官比朝官價格高一倍,縣官則價格不一;
官吏的升遷也必須按價納錢;
求官的人可以估價投標,出價最高的人就可以中標上任。
除了固定價格以外,還根據求官人的身價和擁有的財產隨時增減;
這個制度看起來還很人性化,有錢的讓他們多出點也是合理的,油水大的地方,就該定的指標高一點。考慮的很全面、很周到哦。
一般來說,官位的標價是以官吏的年俸來計算的,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標價是二千萬錢,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是四百萬錢。這個也很合理,官大油水大,就該多花錢買,合情合理。
像段熲、張溫等人雖然功勞很大,聲望也很高,還是先交足了錢,才登上三公位置的。
之後,官吏調升、晉升、新官上任都必須先交納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官價,才能上任。
不要看到許多人棄官走人,似乎多麼高尚,其實,很多是交不起這個費用,不得不棄官。
交足了錢上任後,就靠自己的本事弄錢了,朝廷是不會給你發工資的。
朝廷自己還需要這個法子弄錢,哪有閒錢給你發俸祿。
說到這裡,實在是無趣了,再說也沒啥意思啦。漢朝這個樣子,還有必要存在嗎?
也就不必去說朝廷是不是給劉備、孫權發工資的事。
曹操、劉備、孫權屬於不同的公司,而且還是競爭對手,獻帝是曹魏集團名譽董事長,他哪來的錢去給劉備、孫權發工資哦。
即便獻帝從自己的零花錢裡面省一點出來,也不敢給他們花哦。
現在都習慣說,你花的是納稅人的錢。納稅人不交錢,獻帝用啥發工資呢?
吃曹操的、喝曹操的,還給曹操下絆子,有失公允不?
-
13 # 最後的騎兵90
劉備孫權雖然割據一方,至少未稱帝時,名義上還是漢朝的臣子,為朝廷工作,按理說朝廷應該支付俸祿,實際上別說這倆人,就是其他人也難以從朝廷拿到俸祿。
東漢靈帝時期爆發了黃巾起義,為鎮壓叛亂,朝廷下放權利,允許各地自行募兵平叛,一時間,各地官員以及英雄豪傑藉機崛起並擁兵自重。
緊接著就是,漢靈帝不幸病故,大將軍何進謀誅宦官失敗,董卓受邀入京並快速控制朝廷實權。
朝廷威望一瀉千里,根本號令不動地方,這個時候別說發放俸祿,連朝廷都自身難保。
當漢獻帝從董卓餘部手裡逃出時,號召天下勤王,結果呢?
皇叔劉備不知道躲在哪裡,劉表等漢室宗親更無一人響應,實力最強的袁紹,更是充耳不聞,唯有不被看好的曹操勤王救駕。
各地諸侯不去勤王救駕,正說明了朝廷僅僅是個名義上的存在,各地諸侯都是自己想辦法有兵有糧有錢,朝廷的那點俸祿根本看不上。
劉備孫權自始自終也都是自己想辦法搞糧餉,朝廷就算想發俸祿,又從哪裡來的收入?
-
14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不發,因為朝廷沒這個心也沒這個錢。
東漢官員的俸祿比之西漢官員要全面一些,不再全都是糧食,而是錢糧兼有,但不管是哪種,前提都是中央政府有相對健全的職能,收到足夠多的錢糧,這樣才能給官員發放俸祿。
東漢末年中央政府權威不再,各地軍閥並起,朝廷根本收不到地方的稅收,加上戰爭導致經濟嚴重破壞,貨幣嚴重膨脹,一斛谷糧五十萬錢,沒有人發得起這工資。
漢獻帝在長安的時候,為了解燃眉之急,把京畿三輔地區的公田按原俸祿等級給予百官,讓他們自己收取租稅,經過魏晉南北朝的改善,成了後來的職田制。不過在漢朝,這只是曇花一現。
等到漢獻帝被曹操迎到許都,東漢朝廷其實就掌控在曹操手裡了,中央政府運營的全部費用都由曹操承擔,這顯然不包括給曹操的潛在對手——其他軍閥發俸祿。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為了增加收入用於統一戰爭,在自己的地盤豫州和兗州進行了稅制改革,把綿、絹當做貨幣進行徵收。建安九年(204年),漢廷正式確立戶調令,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按戶口收稅的政令,戶調與田租一併成為正式賦稅制度。
收上來的東西自然被曹操自己用了,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拿來發俸祿了,不過不是發給漢廷的官員,而是曹操自己的屬官。
雖然曹操的屬官也是漢臣,但想想都知道二者的立場並無完全相同。在經過轟走楊奉、剷除董承等幾次行動,曹操已經把漢獻帝身邊的漢臣剷除得差不多了,朝廷政務都是他的屬官在處理,這些屬官看似地位低,實際權力比漢廷官員大多了。
事實上,劉備、孫權過的也是這種生活,自己賺錢自己花。只是他們沒有皇帝在手,任免官職不能隨心。孫策為了討封號還需要數次給朝廷進貢,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的朝廷很窮,對孫策這種態度很滿意。
-
15 # 肉肉的三國故事
不會。
他們還需要給皇帝繳稅。(但是,沒人繳稅)
收稅的錢,都入了自己的勢力府庫。
真的很亂的,我可以保證,沒有俸祿。
漢獻帝東奔時,練粥都沒得喝,還給這些割據軍閥發工資???
-
16 # 老陳0685
應該不會了。這時候曹操已經實際上掌控了北方的政權,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的朝廷只是擺設,自己的開支還要操魏政權撥給。劉備跟孫權作為割據政權有自己的財政收入。
-
17 # 大愛無恨劉成
東漢末年,由於黃巾起義,朝廷下放了兵權給各地的刺史、州牧和太守,於是形成了一大批大大小小的軍閥。
這些軍閥割據一方,自己招兵買馬,紛紛征戰殺伐,搞得東漢江山搖搖欲墜,朝廷也是動盪不安、朝不保夕了,所以自然就無法給孫權、劉備這樣的軍閥發放俸祿了。
朝廷不但不能給地方官發放俸祿了,而且自顧不暇,皇帝經常連一頓飽飯都吃不上了。應該說,自李傕、郭汜之亂開始,朝廷也需要軍閥來供養了。曹操因此就把皇帝迎接到了許都,來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為什麼能挾持天子,不就是一方面能保證天子的人身安全,一方面又能保證天子頓頓能吃飽飯嗎?
說到這裡,肯定會有人要問了:“曹操平白無故地去養活朝廷一大幫閒人,不是浪費軍糧嗎?曹操這不是自尋煩惱嗎?”
這個問題問得好啊!袁紹就是這樣想的,所以袁紹就沒有去迎接漢獻帝。袁紹在權衡利弊、猶猶豫豫中,曹操捷足先登了,把皇帝接走了。
於是,曹操讓劉備攻打袁術,劉備不得不出兵前去,從而丟了徐州;曹操讓劉備殺掉呂布,搞得呂布和劉備反目成仇;曹操讓孫策提供糧草,孫策不敢違背,也提供了十萬擔糧食……
總而言之,曹操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有了合情合理又合法的理論根據,再也不用忐忑不安地矯詔行事了。曹操攻打任何一個軍閥,都可以居高臨下,是為了統一天下,匡扶漢室;而其他軍閥之間的軍事行動,就變成了要麼是對抗朝廷,要麼就是爭權奪利……
官渡之戰,袁紹說是奉“衣帶詔”討伐曹操。曹操則立即把漢獻帝拉到陣前,讓在場的所有人看看:誰才是奉詔討賊的?誰才是師出有名的?
地方的財政收入和稅收不上繳朝廷,皇帝自然沒有錢給地方大員發放俸祿了。各地軍閥基本都是過著自給自足的日子。他們靠自己統治區內的稅收來供養官僚和軍隊,再不夠就掠奪別人的,這樣就內戰不休了。
皇帝不能給地方大員發放俸祿,不代表皇帝一點用都沒有了。皇帝這一稱號還是很有號召力的。有皇帝在,就證明有朝廷在。地方州牧和太守經過朝廷的任命,就更加顯得名正言順。像陶謙把徐州讓給了劉備,劉備雖然掌握了徐州的牌印,但是還不是正式的徐州牧。經過朝廷的聖旨命令劉備為徐州牧,劉備就正式上任了。有了朝廷的任命,做事就更加名正言順,更加理直氣壯。
這其實就是儒家忠君愛國思想的影響。再者,漢朝的政治體制,決定了官員出息士族大家。而士族大家大多是西漢建國時期的貴族,大多都是擁護漢朝的。即使某些士族大家趁天下大亂,趁機撈取各種利益,壯大自己的勢力,但是他們還是不會反對皇帝的。
極個別人野心勃勃、實力膨脹,自己想要當皇帝,立即招致災禍,被其他軍閥討伐。袁術就是這樣,他蠢蠢欲動,準備稱帝的時候,曹操就計劃討伐他。
袁術稱帝以後,即便是反覆無常如呂布這樣的人,也立即同他劃清了界限。曹操組織討伐袁術,呂布、孫策、劉備都立即響應和支援;袁紹作為袁術的兄弟,也不敢幫助袁術。曹操輕輕鬆鬆地就打敗了袁術。
這些軍閥無論怎麼打得頭破血流,殺得屍積如山,但是還是要積極標榜自己是忠臣。為什麼呢?就是一個“忠”字。
忠,是一個大臣的最高節操,最寶貴的品質。軍閥表現的對皇帝忠,才可以樹立榜樣,讓自己的下屬也對自己忠。否則,如果自己不忠於自己的君主,卻要讓屬下忠於他們的主公,這不是南轅北轍嗎?
所以,各大軍閥一方面佔領漢朝的土地,一方面高喊自己是漢朝的忠臣。因為,他們打得還是漢朝的旗幟啊?我還是漢朝的忠臣,只不過是替皇帝看守這塊土地而已。所以,各大軍閥欲蓋彌彰,在自己的統治區裡事實上行使著最高權力。皇帝對軍閥只有任命權和獎賞權(當然,皇帝已經拿不出什麼東西獎賞了,只能獎賞空頭爵位了),徹底喪失了罷免權和處罰權。
沒有罷免權和處罰權,就等於說是沒有了威嚴。沒有了威嚴,就無法保證政令暢通,就逐步失去了領導天下的權力和地位。試想,如果一個人犯了錯,卻不能處罰他,那麼你怎麼去命令他?即使命令他了,他服從或者不服從完全取決於自己,那麼你還能領導他嗎?所以《管子》雲:
“讓人赴湯蹈火而奮不顧身,是因為刑罰嚴明的緣故。”
東漢末年,皇帝已經失去了領導天下的權威,淪落成軍閥之間爭權奪利的一個工具。所以,皇帝已經沒有必要給各地軍閥發放俸祿了。各地軍閥財政已經完全獨立,也根本不在乎那點俸祿;軍閥們已經不再是給皇帝打工了,而是給自己或者是更大的軍閥打工。
像劉備給劉璋打工,幫助守葭萌關防張魯。劉備向劉璋討要兵源和糧餉,結果劉璋給了他五千老弱病殘。劉備大怒,以此為由,開始發動攻取四川的戰爭。
對於這樣軍閥之間的戰爭,皇帝是沒有任何權威調解的;漢獻帝自己其實也不過是在括囊守祿,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而已。至於各地軍閥們的俸祿從何而來,漢獻帝也無權干涉了,自然也懶得去理會了……
回覆列表
肯定不會!
講道理到了東漢末年,其實皇帝的日子不好過,中央政府的日子也不好過!
在東漢末年董卓亂政以後,實際上中央政府基本上已經自顧不暇了,你比如說董卓本身就是一個耗錢大戶,他的很多糧食財富,都還不夠用呢,這個時候還想著他給一點兒糧食或者金錢給那些地方大員給俸祿,想得美!
其實早在東漢末年之前,當時就已經出現這種情況,尤其是漢靈帝的時候,那個時候流行的是什麼呢?買官!就算你想當官,你也必須得付一定的錢,你才能夠當官,否則你這個官,中央朝廷是不會給你發的!週末想想這些大太監在外面朝這些當官的要錢,還是中央給的法定的聖旨哦!
開句玩笑總體來講,這種買官賣官的方式無一不證明的一件事情就是中央朝廷缺錢!而且還是賊缺的那種官員當官肯定是要拿憤怒的,這個憤怒中央朝廷缺錢給不了怎麼辦?只能你自己去撈!但是你要怎麼才能夠撈到錢了?就好像電影《讓子彈飛》裡面一樣,你買過關嗎?我告訴你買官必須要和當地的豪紳一起合作你才能拿的到錢,到時候由這些人牽頭,當地百姓一起捐錢,毫升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成!
就這樣不停地增強了地方勢力的影響力,尤其是那些地方的氏族大家!
到了東漢末年,這種情況簡直就是屢見不鮮的事情!中央政府缺錢到什麼地步?董卓接管了中央政府以後實在沒錢了,他把秦始皇留下來的12金人都給融了,然後住的那個小錢!這錢的質量賊差,但是董卓沒得辦法必須要這麼做,因為他開不起軍費了!
沒錢!中央政府都沒錢,在這種情況之下,地方大員別想要到錢,你要憤怒,中央政府承認你有多少憤怒,但是不會給你錢,你有本事自己到地方上面去撈錢,你如果能撈得到錢那算你本事,如果撈不到錢呢,對不起中央朝廷概不負責!
所以在東漢末年的時候,我們就會經常聽到一件事情,就是單騎上任!比如說劉表劉焉,都是單槍匹馬,上任他們哪來朝廷俸祿全都是靠地方上面各位大員給面子坑上那口飯吃,否則哪輪得到他們去說了算!
發生這種事情大家當然都不想的嘛,但是中央朝廷實在缺錢用錢也很多,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所以地方上面只能夠自求多福地方上面收上來的錢量,如果你給了起了那你就給中央,如果你給不起的,那你可以直接留下這個純粹看臉!
你比如說漢獻帝為什麼要跑到曹操那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沒糧食吃了關中之地,雖然看起來十分的險要,而且複數,但是經過董卓這麼一折騰,關中之地早就已經不復當年的氣派,此時的觀眾之地窮的一塌糊塗,哪來的糧食去養你這個天子,所以天子沒得辦法,只能夠跟著曹操走,為什麼她要吃飯呢,所以漢獻帝跑到許多,其實說白了兩個字要飯!
這個時候朝廷有曹操管著曹操不缺糧食不缺錢,這個時候能不能發一點兒俸祿給劉備和孫權呢?
也還是不能!首先三方勢力基本上維持著一種軍事分界線,不是那種正統的國境分界線,軍事分界線是什麼呢?就是雙方之間不可能互通有無,二者之間是打死不相往來,誰如果趕到邊境上面去晃悠,一下子有可能背後插滿了鍵,而且箭來自的勢力都不一樣!
這個時候一個普通官員的俸祿,這不是單槍匹馬就能夠攜帶的,更何況那些地方大員的俸祿,而且如果劉備和孫權接受了曹操給的憤怒,那就證明他承認曹操不是漢賊,那他們割據一方跟曹操作對,究竟圖個啥呢?這種事情經過曹操這麼一宣揚,那大家就認為原來你們割據一方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正統仍然還是曹操,因為曹操有天子啊!
接受俸祿,反而更加不利於自己以後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