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奇幻電影世界

    《千與千尋》

    它是唯一一部同時斬獲奧斯卡與柏林金熊獎的動畫電影,107萬人打出豆瓣9.3分的高分,是宮崎駿作品中評分最高的一部。

    千尋搬家的途中,和家人一起誤入了奇怪的另一個世界。她的父母卻被桌上的美食完全俘獲,貪心地大快朵頤,完全忘記了自己最初的目的。

    因為貪心和慾望,千尋的父母變成了豬。

    原來這個世界的執行規則是:不努力工作,吃了這個世界的食物就會變成動物。

    為了救父母,千尋獨自踏上了冒險之旅。

    她必須找到一份工作,必須吃下這個世界的食物,才能不消失,不變成動物。

    可是,如果吃下了湯婆婆的食物,為她打工,就相當於出賣自己的靈魂,甚至會逐漸忘記自己的名字。

    小時候我們會想,一個人怎麼可能會忘記自己的名字呢?

    後來發現,原來忙著和世界融為一體,忙著成為別人眼中還稱職的大人,真的會慢慢忘記自己本來的樣子。

    最終千尋還是找回了自己的名字。

    即使身邊滿是對黃金趨之若鶩、嘴臉醜惡的人,她也靠著孩子的直覺、善良生活。

    其實,《千與千尋》完全不是一部給小孩子看的動畫片。

    有人說,宮崎峻一生只拍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愛與成長。

    他就像一個老朋友,把那些生命中最難能可貴的純真與善良,都一筆一畫的畫出來,展現在你面前。可我們看到的,那一幀一幀的畫面裡,早已暗示了每個人的人生。

  • 2 # 黑非白

    《大聖歸來》與《千與千尋》各有各自的看點,雖然都是動漫電影,兩個故事的背景,側重點都有很大區別。

    《大聖歸來》眾所周知,這部電影可以說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最後上映也並沒有多少宣傳。

    當初我之所以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完全是在微博上被自來水安利的。

    對於國漫電影,可能不少人跟我一樣,處於一種半信半疑的態度。畢竟能讓人耳目一新的國漫電影不多。

    而我國的動漫電影還屬於一個不斷進步得上升期。

    《大聖歸來》整部動漫的畫風,結構屬於比較完整。

    我個人感覺,整部電影到最後的部分,稍稍有些急促,總覺得缺少點什麼。

    《千與千尋》是宮崎駿大師的成名作,也是最輝煌的作品。

    這部電影記得很早有朋友推薦,一直沒看,後來是在網上看的。

    日漫是做的比較成熟,《千與千尋》沒有炫麗得打鬥,而是用徐徐道來的方式講了整個過程。

    是一部十分細膩,讓人能靜下心來慢慢看的電影。

    《大聖歸來》和《千與千尋》我個人都十分喜歡,都是看過多次,沒有什麼更喜歡哪部。

  • 3 # 鎧鎧講動漫

    點映看了這部號稱國產動畫電影業界良心的3D動畫片《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第一感受是:的確,這是一部可以被稱作當代國漫分水嶺的影片。1961年,《大鬧天宮》上集在國內上映,這部真正紮根、飽浸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擁有中國民族裝飾特色風格的動畫所帶來的,不僅是視聽上雙重的享受與震撼,其輕重緩急的節奏唸白、京劇般細緻入微的一唱一打,堪稱是藝術與娛樂的完美結合,同時更代表了中國動畫在當時,以濃墨重彩的先鋒之姿,登上了世界動畫藝術的王座。

      

    可惜,這部《大鬧天宮》還證明了:當代中國動畫是衰退了,而不是一直這麼差,在半個多世紀前,我們曾經輝煌。而當代中國動畫,給人感覺則是既尷尬而又寒冷,不僅嚴重缺乏藝術性,而且故事低幼,甚至會出現不少毀三觀博眼球的投機行為。中國當代動畫電影市場,的確需要一部金石之作來一鳴驚人,而《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也的確是做到了。  

    一方面,《大聖歸來》有心去致敬和發展《大鬧天宮》。很多時刻,我們可以聽見其採用了不少《大鬧天宮》的經典配樂,在劇情轉折的同時會常常以傳統配樂來強化。在人物造型及場景設計上也秉持傳承了不少中國民族工藝美術的特點,混搭上大量鮮明大膽的CGI特效,在繼承的基礎上也能打破常規,保留這部動畫片民族風格,更大化面向全年齡觀眾群,也進行了走向國際動畫大片的嘗試,已屬不易。  

    在我看來,《大聖歸來》的3D景深效果、畫面構圖、色彩調配、場景設計等技術方面已經達到了和好萊塢動畫電影一樣強大的地步,是當代國產動畫的新典範。只要進入電影院,當燈光暗下正片開始的那一刻,你就會發現,這是一部和別的當代國產動畫都不一樣的電影,換言之,這是一部在技術上最為成熟也最為用心的當代國產動畫。它的大氣磅礴的畫面氣氛和畫風氣場,都不是其他同時期的國漫可以與之並論的。《大聖歸來》在技術上唯一的缺陷,是人物在造型上的雜亂不統一和缺乏原創力,而這對全片的影響並不太大。  

    另一方面,《大聖歸來》的故事情節也對小孩子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坐在我身邊的家長不停地告訴自己孩子要堅強、要勇敢,但實際上其劇作在藝術性上還是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和其技術相比,在劇作這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也使得全片有所遜色。比如虎頭蛇尾的結尾太倉促,轉折不夠豐滿,人物行為時而缺乏鋪墊和邏輯,笑料也偶爾會出現生硬刻意之感。技術不缺了,缺的是如《冰雪奇緣》、《瘋狂原始人》、《千與千尋》一般的,故事的創新性和對細節的想象力。但是,瑕不掩瑜,《大聖歸來》的劇本依然已經算是當代國產動畫中的翹楚之作了。  

    《大聖歸來》的故事開始於山妖肆虐的長安城。在動亂中失去了父母的江流兒(幼年唐僧)被老和尚收養成長,他對齊天大聖傳說有著執著的迷戀。與此同時,真正的齊天大聖於五行山下封印未醒。日食之日即將來臨,妖王要偷城中童男童女祭祀,江流兒搭救一位陌生的小女孩,逃入山中,誤打誤撞解放出了齊天大聖孫悟空,而此時其法術封印仍在,孫悟空不過是一隻會拳腳功夫的猴子。  

    見到傳說中英雄的江流兒仍將其奉為偶像並緊緊相隨,給了曾經落魄中的齊天大聖勇氣與信心,雖然沒有了超能力,卻依然能威風凜凜地去解救被妖王抓走的孩子們。在與妖王的決戰中,江流兒以己之身保護他人,悲痛至極的孫悟空爆發能量突破封印,恢復齊天大聖之身,而電影亦戛然而止。  

    我很喜歡《大聖歸來》裡,反覆強調齊天大聖孫悟空“打不死”和孫悟空布偶“失而復得”的這兩個概念,它們象徵了每個人的童年的簡單信仰,也象徵了隨著時光的老去,中國傳統經典的不死。我們每個人都是看著、聽著孫悟空的故事長大的,每一代中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孫悟空,儘管對他已經無比熟悉,但依然會滿懷情感。  

    聽說《大聖歸來》會拍三部曲,希望後面兩部可以在保持並發展第一部技術的同時,擁有更加圓潤的故事和更為飽滿的人物。也看到片尾說這部動畫做了八年,前五年自費,後來靠眾籌才做完,不由地有兩點感慨:一是做良心動畫的不易,二是這麼多年來中國動畫技術的成熟。

  • 4 # 工一影視

    第一,《千與千尋》是我最早看的一部日本動漫電影,是由宮崎駿製作的,說來看《千與千尋》也是一個機緣巧合,那是我上八年級的時候,我的英語老師給我們放的電影。講的是一個叫千尋的小女孩,在搬家的過程中因誤入一座神廟,來到了另一個世界,大街上荒無人煙但是街上有很多的美食,她的父母經不住誘惑,最後吃成了豬,後來天漸漸的暗了下來,大街上出現了很多的妖怪,於是千尋踏上了拯救父母的道路。這部劇講述了人性的貪婪,醜陋,和千尋遇到了悽美的愛情。

    第二,《大聖歸來》是一部國產的動漫電影,這部電影是2015年在大陸上映的,最後的累計票房9.57億,電影的情節引人入勝,整體的畫面和特效絲毫也不遜色迪士尼的電影。電影講的是大聖被封印五百年後的事, 在長安城內有妖怪橫行,不論男女老幼哭聲一片,正當危機時刻,由一位行腳僧人撫養長大的江流兒就下了一位小女孩,可是救下小女孩的同時妖怪也在後面窮追不捨,經過一番的追逐江流兒無意的解開了大聖的封印,壓抑了五百年的怒火,大聖在妖怪的身上好好的釋放了一番。只因為封印還沒有完全解開完,大聖不得不先護送他們回長安,可是在這途中又遇到了妖王,與此同時在降妖除魔的同時大聖和江流兒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催人淚下的畫面。電影中不僅讓人看到了善良,信仰還讓人意識到生與死的重要性。讓每一個人看過之後都有一種熱血澎湃的感覺。

    《大聖歸來》不僅小朋友可以看,大人一樣可以看,因為它是很有教育意義,可以讓人們明白一些道理。這就是我更喜歡《大聖歸來》這部電影的理由。我希望沒有看過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

  • 5 # 小涵漫剪

    《大聖歸來》和《千與千尋》之中我更喜歡《千與千尋》

    《大聖歸來》是根據我國傳統故事《西遊記》拓展和演繹的國漫,而《千與千尋》是由宮崎駿執導的日漫。

    熟悉我的人可能知道我是一個國漫愛好者,一般都不會去看日漫,但是這一次,我站《千與千尋》,我先宣告一下,我並沒有說《大聖歸來》這部國漫不好,而是《千與千尋》實在是太好了。

    《千與千尋》裡描述的是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獵奇,但不失於現實,每處看似無厘頭的劇情都能在現實中找到其對應的情節。

    《千與千尋》的主線是少女千尋從離開父母的困惑、恐懼和奔波,害怕在這個神奇的世界裡生活和工作。千尋總是努力面對世界。儘管她被奪去了自己的名字,被各種慾望侵蝕,但她仍然沒有忘記自己。這種不忘初心的精神正是當代青年值得學習的地方。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是千尋,無臉怪就是社會對自己的考驗,在他拿出那一堆金子時,你是否能夠保持內心的純淨呢?一部動漫如果能引人思考現實,而不單單只是引人發笑時,這部動漫註定就不會平凡。

  • 6 # 好姑娘對你說晚安

    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口味與個人見解。將電影《大聖歸來》與《千與千尋》相比較,我更偏好《千與千尋》,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千與千尋》相較更適合全齡段觀影。

    目前動畫片市場早已不是兒童的專屬,因為孩子終究要大人帶領才會到電影院觀影,所以為了抓住重點顧客,影片越來越照顧成人的喜好。對於個人而言,看到片頭就已經猜到結尾的電影終究會讓我自己興趣稀缺。

    《大聖歸來》是國產經典《西遊記》改編而來的動畫片,影片以宣揚真善美為主題,雖然透過豐富人物細節刻畫與情節創新,使傳奇人物更貼地氣,形象更飽滿。但是簡單的情節,當電影開始時已經註定了結局。

    有一種動畫叫做宮崎駿,拋開民族成見,豆瓣評分9.2,《千與千尋》確實是不可多得的長篇動畫,號稱三代共賞的“銀幕必看”經典。雖然我還沒有看完,但是已經看哭了我兒子,未卜的故事情節始終吸引著我想知道結局到底如何。

    二、不能觸動觀眾情緒的電影不是好電影。

    一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好動畫,不能只停留於故事表面與事物的美好。經久不衰的好電影應該是能從內心打動觀眾的,讓觀眾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或輕鬆愉悅,或感涕零淚,或驚悚懼怕。

    經過實驗論證,《大聖歸來》雖然吸引我兩歲兒子可以全程無淚點(當然也無笑點)看完,但是《千與千尋》才四十分鐘就已經突破孩子防線兩次(一次父母變豬,一次白龍哥哥的離開),所以忍不住為《千與千尋》加一分。

    《千與千尋》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成長和生活的故事,小女孩千尋經歷的事情見到的那些鬼怪,很多都和我們現實中遇到的人和事相似,他(它)們有的善良,有的麻木,有的貪婪,有的……不得不說,小孩子看了會覺得宮崎駿的動漫好奇妙,而看懂了電影的大人很多都會感覺到自己致鬱了,久久說不出話來。

    如果讓我做一個選擇的話,我更喜歡《大聖歸來》

    因為這是中國四年前的良心之作,作為中國人當然要給自家人鼓掌打氣,這樣中國動畫才能更好地發展和創新!

    那麼對於你來說你更喜歡哪一部動漫電影呢?

  • 7 # 蠟筆小新鉛筆

    《千與千尋》 簡稱“ 千 ”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簡稱 “ 西”。

    故事梗概: 千:片長124分 西:片長90分 千:4"30同父母入隧道——11’16見到白龍—(快切 小高潮 排比)—12父母變豬 —(同白龍一起跑 動作 小排比)—23‘10見到鍋爐爺爺——28’37見到小玲——35‘15見到湯婆婆——47’40再見變成豬的父母49‘25吃飯糰爆哭51’03無臉男出現52‘18繁忙快切的排比——53’03見到無臉男——55’08見到河神—69‘55夢到見父母——72’33救白龍見到錢婆婆——97前往沼底 ——108再次見到錢婆婆——114白龍想起名字——118救出父母告別白龍——120走出隧道

    西:齊天大聖大鬧天宮故事——4’遇山妖父母亡——5‘流兒遇師父—— 7’皮影戲 ——7/45劉兒扮齊天大聖搗蛋 ——8‘30和師傅同行——9’56戰山妖 ——11‘10劉兒救女娃戰山妖 ——14’24土地公伴流兒摘桃——15‘18流兒再戰山妖 ——15’28入山洞見封印 ——16‘46 救齊天大聖戰山妖——18’09大聖出世戰山妖——20‘04大聖見天日——21’32再現土地公公——21‘45流兒粘大聖(笑點)——24’20二人站山神——27‘57山妖開會——28’39大聖流兒聊天——31‘流兒廟裡見八戒——37‘見白龍——41’48三人住店戰山妖——55’10臉譜大王抓走女娃——56‘20流兒大聖分開——61’流兒入洞穴見師傅救女娃——65‘白龍現身——66’大聖出現戰臉譜男——77‘大聖變身——80’結束

    分析: 重新刷過一遍,才發現,倆片除了都是動畫電影外,其實完全不是一回事。《千》就是一小清新愛情片《西》則完全一動作片。既然全然不同,自然無法比較,就說說各自特點。

    《千》是講了一個奇幻的故事,動力就是救父母,情節的鋪陳就是 :救父母前要先活下來,活下來的方法是工作(所以有鍋爐爺爺小玲湯婆婆簽約和河神)可是之後在救父母這點上,小千似乎只存希望於藥丸上。此時因為救白龍,白龍和湯婆婆交換條件,最終救出父母。 這些關鍵情節點都不是單獨,每個關鍵點的前前後後都纏繞無數細節。細節之間慢慢滾動關聯,然後快速滾動成關鍵點,關鍵點再慢慢滾動細節走向下一個關鍵點。情節始終是滾動向前。

    另外,正反派是在一個空間裡糾結,正反派在立場上是有糾纏的。

    《西》的難處大概是這是個所有人熟悉的故事,人物的框架不能改。講的是流兒救女娃,然後遇見大聖一起戰山妖的故事。沒啥情節的巧妙設計,始終來來回回穿插在山妖中。最後大boss KO. 細節有也算動人,但太少。 總體在情節鋪陳上其實很多地方經不起推敲。比如最開始,交代流兒父母被害一段,目的是什麼?如果是交代流兒身世,完全可以在後面誰的口中兩句話帶過。太浪費。 而和山妖來來回回追殺糾纏的段落,更是太多重複,簡直不忍看。更別說人物的前後呼應。 還有住宿那場戲,又是為什麼?憑空出來的倆妖怪,前無鋪陳後無接應,是幹嘛?

    比起《千》,勝在鏡頭的衝擊力,以及情緒的把控更親切吧。

    情緒變化: 笑點 哭點

    千:千尋情緒變化 清淡無奈不樂意懨懨——驚嚇驚恐——救命稻草一把抱住——七上八下鼓起勇氣——再次鼓起勇氣——委屈哭泣——清淡惆悵——小開心——惆悵黯然 其實哭點好幾處,笑點似乎沒有。偶有點小驚嚇,情緒起伏不大。始終籠罩在一種哀傷中。 西:細想好像也想不出什麼變化。無哭點,有兩個小小的笑點,幾乎無起伏。幾乎全程都是小輕快。

    線索: 千尋有清晰的線索:誤入湯屋,救父母,救出父母。有始有終,有勇有謀。

    西 則找不到,如果是救女娃,找師傅,那中間的遊山玩水是什麼?

    場景 人物

    千:非常完整豐富的場景,有宏觀有細節,有內有外,有黑夜有白晝,有歌舞昇平有安靜祥和。人物鋪陳都是前後呼應,都有功用性。 西:人物形象很現代,場景很少,大部分只是山林。人物經常莫名其妙,白龍到底作用是啥?打醬油?

    鏡頭 千:鏡頭中近多,節奏總體緩慢

    西:鏡頭很多樣,總體節奏偏快

    細節 千:太多,開始的走樓梯,吃白龍的飯糰,見錢婆婆的電車 西:能想起來的似乎只有流兒和大聖的一段對話 比較 其實有個細節很有意思,就是都有人變鳥這個小環節,千尋裡是湯婆婆一步步走出來 圍上圍巾 然後張開雙臂飛走。 《西》裡就是一個鏡頭飛走是人飛回就是鳥 都有個無臉男或者叫臉譜男,形象有近似,但角色全不同

  • 8 # 彼岸影視

    作為一名華人,支援中國產動漫,而且《大聖歸來》也代表了中國動漫的迅猛發展,具有里程碑的作用。而且這部電影傳承了中國的古典文化的同時,還加了新的東西,給人熱血沸騰的感覺,是中國產動漫不可多得的創意和技術先鋒,很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和精妙的再創造。

    我想,如果可以帶孩子看電影,非要在這兩部中選擇一部的話,作為看過這兩部電影的人,我會選擇《大聖歸來》。因為這部電影更中國,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和理解,也更加熱血正能量。

    當然,我不是說《千與千尋》不正能量,而是這部電影太艱澀難懂了,我們成人看還要看看別人的解析和影評,更何況孩子了,可能小孩看的話,只會關注情節,而不會考慮那麼深刻吧。

    當然,《千與千尋》是一部動畫電影的鉅作,各種獎項、評分和評價足夠讓它名留青史,成為不可超越的經典。但是我站在華人的立場上,會選擇支援中國產動漫,也相信中國產動漫會有更大的突破。

    文化不分國界,偉大也不分國家。但是,作為一名家長,我更傾向於《大聖歸來》帶給小朋友的直觀影響和感受。等到孩子稍微大一些,理解能力好一些,我會帶孩子重看《千與千尋》。

    支援的背後也有個人情懷,因人而異。畢竟,愛與不愛本來就是個人化的選擇。

  • 9 # 博泰歷史

    說到《大聖歸來》跟《千與千尋》更喜歡哪一部,個人比較喜歡《千與千尋》當然大勝也非常棒,大勝也讓我看到了國漫進步的很快。

    《千與千尋》當之無愧的動漫影史巔峰之作:從表面的成績看,該片不僅是全球唯一同時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電影”和“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電影,更是亞洲唯一一部一舉超越迪士尼、夢工廠的作品,也是21世紀國內外評分第一的動畫電影。

    從更深的層次看,僅是優異的成績不足以完全說明它的價值。《千與千尋》代表的是宮崎駿和其帶領的世界一流動畫工作室吉卜力的巔峰水平。

    你將看到一個極具想象力、獨一無二的奇異世界:它融合了日本傳統、日本近代、歐洲維多利亞等多元風格,碰撞出獨屬於《千與千尋》的神秘世界,能夠讓每一個人沉浸其中併產生無盡幻想;

    同時,除了公認優質的故事外,你還將看到一個動畫大師的“匠心”:宮崎駿製作該片時已經60歲,但仍堅持親自手繪,對動畫的每一個細節都絲毫不放過:例如千尋的母親在吃飯時,有“手肘下垂貼著身子”的習慣。這是他在細心觀察了身邊朋友後加上的精心設計。《千與千尋》中每一個人物都充滿靈魂,甚至是人物的一次眨眼都是獨一無二的巧思。

    這些連資深影迷也難以計數的細節,將在影院被放大數倍、卻又格外精巧地呈現在觀眾眼前,為觀眾帶來無數驚喜。

    宮崎駿對作品近乎苛責的追求,賦予了影片極高的藝術性。大銀幕,才是欣賞這個“藝術品”的最佳形式。

    對於已經看過《千與千尋》的觀眾,此番上映是重新認識這部作品的最佳時機。

    有影評人評價其為“一部電影看完一生”。影片濃縮了人們一生中成長中所遇到的一切人和事物,因此在每個人不同年齡段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少時被迷人、充滿想象力的世界吸引;長大後再看,卻總能發現處處隱藏著深意——這是經歷成長才能看懂的體會。

    自影片首次問世至今已經18年,這剛好也是一個人“成年”的時間。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我們需要再看《千與千尋》,因為它讓我們回到了最初的自己——純真、勇敢、未來充滿可能。

    “希望每個人都能保持女主角千尋那樣的活力和朝氣”是宮崎駿對所有即將長大和已經長大的孩子們的祝福。“少時看的動畫,現在帶著孩子去看”,能在影院看《千與千尋》,實屬難得。

    《千與千尋》不愧於它的所有獎項和美名,也不辜負時代更迭中人們對其不變的喜愛。不少國內的影評人表示,不只是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千與千尋》也理應收穫中國觀眾的讚美和認同。無論是第一次看還是重刷補票,《千與千尋》都非常值得你走進影院。

    作為亞洲唯一一部超越迪士尼,夢工廠力奪奧斯卡金像獎的動畫片,《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曾說“在宮崎駿面前我是小學生”,蔡康永甚至因為影片“狂哭”。此次內地上映,可謂18年來獨一無二的絕佳機會,宮崎駿本人也曾說過“我的作品是為大銀幕而創作的”。對於觀眾來說,無論曾經是否看過,都有充足的理由走進電影院。

  • 10 # 追劇閒散人

    我更加喜歡《千與千尋》

    這二部動漫電影,我都帶著女兒一起看過!女兒最近又看了一次《千與千尋》,表示很喜歡!

    《千與千尋》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很勵志的!任性膽小的小女孩,透過在神靈世界的歷練,成長為勇敢堅毅有擔當的人!自己生存下來了,救了自己的朋友,最後還救回了自己的爸媽,一起回到了人類的世界!劇情精彩紛呈,腦洞大開,完全超出了意料之外!老少咸宜!經典中的經典!

    所以我更加喜歡《千與千尋》

  • 11 # 黃澎澎

    作為一個80後阿姨級別的動漫和漫畫迷,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談談我的感想。

    八零年代,對於現在的90後、00後,他們應該覺得挺落伍的時代,我們那個時候沒有像現在的網路那麼發達,電腦沒有普及,能接觸到電腦的途徑,1學校電腦課,但是隻限上課無法上網,2花錢去(網咖)但作為還是學生的我沒錢,沒有智慧手機,用的是藍色畫面手機,最早出現的應該是BB機,網路2G.

    我那個時候,看到的第一部宮崎駿的作品並不是《千與千尋》,是更充滿夢幻色彩一些的龍貓,那個時候電影院,不像現在的那麼好,當時不知道有沒有引進《千與千尋》,千尋應該是2001年上映的,時隔已經18年了,我當時看的時候是看碟片,也就是那個時代的特有物品DVD,也就是光碟,當時有出租的光碟片。

    看宮崎駿爺爺的作品的時候,我覺得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感覺自己非常能融入他的作品當中,像走進了一個夢幻的世界,每一個故事都能夠讓人,想到些什麼!感悟到些什麼!《千與千尋》之所以被稱為最好的動畫電影,就因為激發了人們的共鳴。《千與千尋》的故事很簡單,十歲女孩千尋跟父母出遠門,誤入一個怪異的小鎮。父母由於貪吃,被變成了大胖豬。為了自救,也為了救父母,千尋在異世界展開了一場冒險。

    我們都經歷過告別。對過去的依戀、感傷,和麵對未知環境的恐懼和惶然,是每個人都有的。一開始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笨拙但努力地適應新環境,是不是和現實中的我們有點像?只有揮別過去,才能更好迎接未來的幸福。人生就像一輛列車,車上乘客來來往往,有些人可以陪伴著我們走過一段路程,卻終須一別,自己的路還是要自己走。

    成長,也意味著告別,最終我們要依靠自己的堅強和善良, 成長為勇敢、敢於擔當的人。

    宮崎駿表示,這部動畫是給“10歲小朋友們”的故事。電影上映時正值2001年,這一代的孩子被稱為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之後“迷失的一代”。

    這部電影寄予這些走向新世紀的孩子美好的祝福。

    接下來我來說說《大聖歸來》,對於大聖我更多的是期待 高興和歡喜,等待那麼多年,終於出現一部中國自己製作的大型動畫電影,我當時的心情是多麼的激動,從小大部分好看的都是外國的迪斯尼動畫和日本的動漫,在這裡宣告不是崇洋媚外,是因為當時並沒有那麼多的中國產動畫電影,大聖我是和閨蜜一起到電影院,而且還是萬達影院觀看的,當時剛看開頭的時候還是蠻有興致的,但是到了中間的時候,我的閨蜜已經熟睡在電影院內,總的來說是有一點點的小失望吧,因為期待值太高了,大聖總得來說,從人物的設定,畫風,色彩,音樂,其實都是很不錯的,但是在故事的節奏,還有情感的渲染,方面是個人覺得做得不夠的,所以說看到一半以後就會覺得有點累,整個故事感覺還是比較適合小朋友觀賞,像我們這種漫迷的話,還是抱著支援中國產動畫的心態去看這部電影比較好,因為我知道之後會有更多更好的中國動畫電影會出現。

    總結以上兩部動畫作品,對於《千與千尋》我是比較喜歡的,對於中國產的動畫電影,更多的是期待吧!期待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現。總之不管是什麼動漫,只要他宣揚的是正面的,積極的向上的,我都喜歡。蘿蔔鹹菜,各有所愛吧!

  • 12 # peace丶丶

    我是一個90後,但真實狀況我並沒有看過《千與千尋》這部影片,這幾天鋪天蓋地的都是關於再上映的訊息,也想著去觀賞一下這部影片。

    先說一下《大聖歸來》這部動漫吧,可能由於不是在電影院看的緣故,視覺效果沒有多爆炸,但情節還是可以的,至少不會存在無厘頭,作為救世主形象的大聖一直活在少年的心中,最後也成功拯救了這個世界。或許自我們打小開始,孫悟空也一直活在我們的童年裡吧,哪個少年不追夢,哪個少年不曾幻想自己擁有蓋世神通。我想更多的還是在為少年的情懷買單吧。

    沒有《千與千尋》,所以我並不瞭解其中的情節故事,但那個應該是叫無臉男吧,我的前女友,前前女友(其實是同一個人),在大學時期送了我一個無臉男的面具,有關於童年的回憶?有關於愛情的啟蒙?抱歉我不知道……我會去看電影的,我很愛她,雖然經歷分分合合最終還是沒能在一起,但我還是希望她能夠過得好,過得比我要好……

  • 13 # 不止愛影視

    更喜歡《千與千尋》

    《千與千尋》是宮崎駿先生一生中的巔峰作品,是一部適合全年齡段觀看的影片。

    劇中人物設計、角色設計、場景畫風設計、背景音樂運用都是精益求精,每個畫面都力求真實、每個情節都寓意深刻。也許就是這種匠心精神才征服了無數觀眾,無不體現宮崎駿先生對作品的態度。

    有人說《千與千尋》講述一個冒險的故事,有人說講述一個關於友情、親情、愛情的故事。

    以我看來《千與千尋》還講述了一個人向善的本能和純真的故事,以及在這物慾橫流的年代,內心乾淨比什麼都好。

    一開始就說過《千與千尋》是一部適合全年齡段看的動畫電影,因為從這部電影能讓成人從小孩身上找回他們遺失的東西——向善的本能和本該有的純真。

    其實向善無需外尋,只是我們在這物慾很流的年代、總是走得太快,它沒跟上而已,而推動我們快跑的魔鬼就是,無止境的攀比和越長越大的虛榮心。其實成人的你只需回頭看看曾經的自己、勿忘初心便可以善良與純真,只要你願意回頭等等。

    純真之所以可貴,或許是因為它執著,一心不為外界環境所改變,變的只是人。其實在孩子純真的心裡,整個世界都是真實表現的,快樂就笑、悲傷就哭、活得真切,無需攀比、無需偽裝、無需敷衍、無需強顏歡笑。

    活得簡單,所以幸福。

    就像千尋就算身處慾望之中,本就善良的她,用一顆純真的童心就引導她走出了迷惘。

    所以迴歸善良,需要勇氣,更離不開發自內心的純真。

    所以說《千與千尋》是兒童的電影,也是成人的電影,這就是我喜歡《千與千尋》的原因。

  • 14 # 詼線條

    昨天帶著兩歲兒子去觀影《千與千尋》。因為兒子的多愁善感,電影沒看完,就已經出來了。從開始看到小女孩父母變成豬,沒人保護小女孩時,兒子還能勉強支撐著默默抽搐,而後又遇到一個白龍哥哥,當白龍哥哥也消失時兒子徹底全線崩潰哭成了淚人。

    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口味與個人見解。將電影《大聖歸來》與《千與千尋》相比較,我更偏好《千與千尋》,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千與千尋》相較更適合全齡段觀影。

    目前動畫片市場早已不是兒童的專屬,因為孩子終究要大人帶領才會到電影院觀影,所以為了抓住重點顧客,影片越來越照顧成人的喜好。對於個人而言,看到片頭就已經猜到結尾的電影終究會讓我自己興趣稀缺。

    《大聖歸來》是中國產經典《西遊記》改編而來的動畫片,影片以宣揚真善美為主題,雖然透過豐富人物細節刻畫與情節創新,使傳奇人物更貼地氣,形象更飽滿。但是簡單的情節,當電影開始時已經註定了結局。

    有一種動畫叫做宮崎駿,拋開民族成見,豆瓣評分9.2,《千與千尋》確實是不可多得的長篇動畫,號稱三代共賞的“銀幕必看”經典。雖然我還沒有看完,但是已經看哭了我兒子,未卜的故事情節始終吸引著我想知道結局到底如何。

    二、不能觸動觀眾情緒的電影不是好電影。

    一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好動畫,不能只停留於故事表面與事物的美好。經久不衰的好電影應該是能從內心打動觀眾的,讓觀眾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或輕鬆愉悅,或感涕零淚,或驚悚懼怕。

    經過實驗論證,《大聖歸來》雖然吸引我兩歲兒子可以全程無淚點(當然也無笑點)看完,但是《千與千尋》才四十分鐘就已經突破孩子防線兩次(一次父母變豬,一次白龍哥哥的離開),所以忍不住為《千與千尋》加一分。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鑑於沒有將《千與千尋》看完的遺憾,我一定要找個時間再彌補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醫學類碩士或者博士是做學術好還是臨床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