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
2 # 小曉醫生
做胃鏡取了活檢,病理結果腸化是什麼意思啊?
首先,什麼是腸化生?腸上皮化生指胃黏膜上皮轉變為小腸或大腸黏膜上皮組織,是胃黏膜上皮及其腺體在病理情況下轉變為腸黏膜上皮及腺體的現象,稱為腸化生。其主要的型別包括:完全小腸型、不完全小腸型、完全大腸型及不完全大腸型。常見於高齡患者,屬於人體老化的一類表現。腸上皮化生常合併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研究發現胃黏膜腸化生和胃癌的發生存在密切關係,但腸化生轉變成胃癌需經過相對較漫長的過程,不是所有的腸化生都會癌變。如果發現腸化生後,建議患者定期胃鏡隨訪,一般建議患者隔3-6個月複查胃鏡,以便及早發現異常,及早採取治療手段。
腸化生一定會癌變嗎?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較為多見,一般是隨著年齡增長髮病率增高,臨床研究發現:20~30歲之間檢查的比列為30%,50~60歲之間可高達80%,具體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確,可能與胃黏膜損傷和不能完全再生修復有關。幽門螺桿菌慢性感染在腸化生中起重要作用,與腸上皮化生也有一定的關係。
腸上皮化生不一定會癌變。小腸型化生或完全性腸上皮化生,上皮分化好,多見於各種良性胃病,如慢性胃炎。而大腸型化生或不完全性腸上皮化生,上皮分化差,在良性胃病中檢出率較低,而在腸型胃癌旁黏膜中檢出率較高,此型化生與胃癌的發生有一定關係。
出現腸化生了應該怎麼辦?從發現腸化生到發展為胃癌的病理變化為:正常胃黏膜→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不完全小腸型腸化→不完全大腸型腸化→異型增生→早期胃癌→進展期胃癌的過程。所以從出現腸化發展到胃癌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當發現腸化生後,應避予以正規的藥物治療及定期複查,且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注意飲食的調節,應清淡飲食,按時按量,規律飲食,戒菸戒酒,避免過酸過辣、生冷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對胃黏膜的刺激。如果腸上皮化生進一步發展至不典型增生,甚至出現高級別內瘤變,便需要在胃鏡下行電凝電切術,手術後可以完全恢復正常的。
-
3 # e醫路同行
張醫生為你解答:警惕胃黏膜的腸上皮化生。
所謂的胃黏膜腸上皮化生,通俗來講,就是在胃黏膜上出現了腸黏膜成分,也就是胃黏膜上皮轉變為含有帕內特細胞或杯狀細胞的小腸或大腸黏膜上皮組織,簡稱腸化。常見於慢性胃炎。
目前,腸化被認為是胃癌的癌前病變,需要引起重視!雖然慢性胃炎,或者是慢性胃炎伴腸化跟胃癌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疾病,但鑑於存在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伴腸化→異型增生→胃癌的演變規律,所以我們對胃炎伴腸化仍不能掉以輕心。
如果已經存在腸化,那首先要針對胃部基礎疾病進行規範的治療(如根治幽門螺桿菌),同時可以應用COX-2酶抑制劑(塞來昔布),這對胃黏膜重度炎症、腸化、萎縮、異型增生有一定的益處,輕度腸化甚至可以逆轉。同時,一定要定期複查胃鏡,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
最後,我們要儘量預防腸化的發生,其實預防腸化,就是預防慢性胃炎,胃病多跟“吃”有關係。我們要儘量做到飲食多樣化,避免偏食,不吃黴變、醃製、熏製、富含硝酸鹽以及亞硝酸鹽的食物,注意補充多種營養,多吃新鮮水果、深綠色蔬菜,避免過於濃烈、刺激、辛辣、粗糙的食物,戒菸酒!
-
4 # 心血管黃醫生
胃黏膜的腸上皮化生簡稱“腸化生”或“腸化”,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特別是在高齡人更為多見。腸上皮化生常常合併於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腸上皮化生與胃癌有密切關係。
那麼,什麼是腸上皮化生呢?腸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上皮細胞被腸型上皮細胞所代替,即胃黏膜中出現類似小腸黏膜或大腸黏膜的上皮細胞,是胃黏膜的常見病變,多見於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細胞來自胃固有腺體的頸部未分化細胞,這部分細胞是增殖中心,具有向胃及腸上皮細胞分化的潛能。正常時,它不斷分化成胃型上皮細胞,以補充衰老脫落的表面上皮;病理情況下,它可分化為腸型上皮細胞,形成腸化生。
目前對腸上皮化生作了一系列的分類。病理學上,按化生上皮細胞的功能,將腸上皮化生分為完全性腸上皮化生及不完全性腸上皮化生2型;按分泌物質不同,腸化生細胞可分為大腸型化生和小腸型化生2個亞型;按腸化程度輕重,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3級。腸化生一般首先出現在胃竇部,進而逐漸累及胃小彎,然後再向胃體前、後壁擴充套件。胃
黏膜腸上皮化生的確切原因尚不明確,它的出現可能與胃黏膜損傷和不能完全再生修復有關。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腸上皮化生也有一定的關係。
腸上皮化生不一定會癌變。一般說,小腸型腸化生或完全性腸化生的上皮細胞分化好,常見於各種良性胃病,尤其多見於慢性胃炎。且此類腸化生隨炎症發展而加重,故有人認為該型腸化生可能屬於炎症反應性質,與胃癌關係不大。而大腸型化生或不完全性腸化生,其上皮細胞分化差,在良性胃病中檢出率較低,但在腸型胃癌旁黏膜中檢出率較高,說明該型腸化生與胃癌的發生關係密切。
因此,對於完全性腸上皮化生或小腸型化生,不必過分驚慌;但對於中、重度不完全性腸化生或大腸型化生應高度重視,密切隨訪,建議每6~12個月做一次胃鏡檢查,以監測病情變化。除了必要的藥物治療及定期複查之外,最重要的是注意飲食的調節,宜清淡飲食,儘量避免菸酒、過酸過辣、生冷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對胃黏膜的刺激,從而減緩腸化生的進展。
-
5 # 小克大夫
胃鏡檢查加活檢病理分析是診斷胃部疾病的“金標準”,對於胃炎、潰瘍、息肉、淋巴瘤等胃部疾病在進行胃鏡檢查時無法判斷病變性質的情況下,胃鏡檢查醫生需要鉗取病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才能明確病變性質及組織來源,得出準確的診斷,有指導治療的重要意義。
在萎縮性胃炎時,胃黏膜的壁細胞和主細胞消失,被粘液腺代替,也叫假幽門腺化生,常見於A型萎縮性胃炎,這種胃炎發展成胃癌的可能性很小;胃黏膜的腺上皮被含有杯狀細胞的腸上皮代替,稱為腸腺上皮化生,常見於B型萎縮性胃炎,在腸上皮化生的基礎上病情控制不力,繼續加重會發生異型性增生,進一步發展成不典型性增生,其中大腸型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屬於癌前病變。對於萎縮性胃炎伴有腸上皮化生的患者來說,必須應用三聯療法殺滅幽門螺旋桿菌,然後持續服用果膠鉍、枸櫞酸鉍鉀、鋁碳酸鎂(適應於膽汁反流)等胃黏膜保護劑、莫沙必利等胃動力藥及胃蛋白酶、維酶素、胰酶片等助消化藥長期維持治療,並定期複查胃鏡(至少一年一次),瞭解治療效果及病情變化情況,以便調整治療方法。
-
6 # 汪醫生小課堂
透過胃鏡取活檢,病理結果顯示腸化說明患有萎縮性胃炎,且胃粘膜上皮有腸化的表現,腸化是指原本胃粘膜上皮變化為腸粘膜上皮,這是一種不正常的變化,是一種癌前病變,應該引起重視。
做胃鏡取了活檢,病理結果腸化是什麼意思?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不是一種好的現象,說明胃炎已經比較嚴重了,而且在向著胃癌的方向發展,腸化又分為輕中重度,重度腸化會發展為異型增生,最後發展為胃癌。
並不是所有的腸化都會發展成胃癌,雖然機率不高,也應該引起足夠重視。胃病在於養,需要持之以恆。要從減少胃粘膜的刺激,減輕胃的負擔做起,胃自己有自我修復能力,因此也需要它自己慢慢修復。在飲食生活中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接觸菸酒和胃損傷藥物,要吃營養易消化的食物。有胃痛胃脹的症狀時適當服用促胃動力藥和抑酸藥物治療。
回覆列表
做胃鏡取了活檢,病理結果腸化是什麼意思啊?
胃鏡是一種醫學檢查方法,也是指這種檢查使用的器具。它藉助一條纖細、柔軟的管子伸入胃中,醫生可以直接觀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腸的病變,尤其對微小的病變。胃鏡檢查能直接觀察到被檢查部位的真實情況,更可透過對可疑病變部位進行病理活檢及細胞學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斷,是上消化道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
隨著老百姓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胃腸鏡檢查也日益增多。對於胃腸鏡報告和胃腸鏡病理報告的結果,有很多人都存在不理解或是誤解,病理結果腸化是什麼意思呢?
腸化,稱為腸上皮化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是指胃粘膜上皮細胞被腸型上皮細胞所代替,即胃粘膜中出現類似小腸或大腸粘膜的上皮細胞。
腸化是一種胃粘膜常見病變,見於多種慢性胃病,特別是在高齡人更為多見,一般原因有以下幾種。
1)幽門螺桿菌感染:它和腸化的關係非常好,畢竟這個菌是胃裡發生炎症、萎縮的最大元兇。有科學家發現如果有長期的幽門螺桿菌感染,那麼出現腸化的機率會增加9倍。
2)膽汁反流:膽汁不僅可以讓胃出現炎症,而且可以讓胃出現腸道的環境,從而腸化也容易出現。
3)吃得不對:長期吃含亞硝酸鹽多的東西、吃得很鹹、吃得辛辣、缺乏維生素都會讓腸化容易出現。科學家們發現長期吃得辛辣會讓出現腸化的機率增加2.28倍。
4)年齡性別:大於50歲、男性更容易出現腸化。
5)胃癌家族史。
腸上皮化生常常合併於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由於胃病檢查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胃鏡的應用,早期胃癌的大量發現與研究,認為胃粘膜腸上皮化生與胃癌有密切關係。
腸化不一定會癌變,但需重視,建議1-3年胃鏡隨訪,具體隨訪時間經消化內科醫生評估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