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醒

    主要目的是提前結束戰爭。原子彈確實起到了這個效果。與毀傷效果相比,更大的心理效果。8月6日、9日原子彈爆炸後,盛傳8月12日將在東京投下原子彈。裕仁天皇認為既然敵人使用了這種武器,繼續戰爭已無意義,決定結束戰爭。

    丘吉爾說,認為原子彈打敗了日本,是錯誤的。日本法西斯的失敗,在其發動戰爭的那一刻就註定了。丘吉爾的這句話是正確的。但是原子彈的使用戰爭結束時間得以提前,從而美日不必在日本本土決戰,避免了數以百萬計的人員傷亡。

    使用原子彈還有附帶效果:1、檢驗原子彈實戰能力,至今核擊日本仍是使用原子彈僅有的戰例。2、向世界展示武器威力和美國實力。

  • 2 # 嘟嘟嘟雄起丫

    謝邀。太平洋戰爭逐漸收復了東南亞各國後,美國以穩操勝券。但在向日本本土進軍的過程中逐島爭奪使美國牲犧極大,特別是沖繩戰役中日本軍民的狠不畏死的拚命精神,使美國對攻佔日本本土時可能發生的殘酷犧牲心中生畏。當時原子彈剛研發成功不久,其巨大恐怖的威力讓美國人自己都不願將其投入戰爭。但日本戰局的殘酷曰本人的武士道精神,美軍登陸將面對的巨大傷亡都讓美國領導層將目光投向原子彈,原子彈爆炸的巨大毀滅性威力成為了將日本精神徹徹底底擊潰的唯一武器選項。這一切支援了美國政府在人類首次使用原子彈的決心。

  • 3 # 留研

    1、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美國總統羅斯福宣佈對日宣戰,美國投入二戰,強大的國家機器轉入戰爭的軌道,二戰的局面在迅速的傾斜轉變。2、1945年美國利用其強大的戰爭機器步步推進緊逼推進到日本本土,遭到了越來越強有力的頑強抵抗,雙方為此付出了慘烈的代價。美國預判,美國要徹底征服日本,佔領日本本土,需要再付出幾十萬軍人的生命代價。美國最高當局選擇在8月6日在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8月9日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原子彈的巨大威力造成了日本近廿萬人員的巨大死亡。8月10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結束…

  • 4 # 那一曲花瓣雨

    當時,日本並沒有打算投降。一來,在中國戰場,仍佔據絕對優勢,日本還是想保留佔領中國。二來,日本本土尚有過億人口。所以,日本當時出臺了玉碎方案,試圖讓盟軍出於對士兵生命的重視,妄想和盟軍進行和談而不是投降。盟軍曾經進行過估算,要透過武力徹底打垮日本,至少還要付出30-50萬士兵的傷亡。因為美軍在奪島戰的時候,即使佔據了絕對優勢,還是充分領教了日寇的瘋狂。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士兵的犧牲,投放了原子彈。

  • 5 # 萬歲1148858845

    事實上根據戰後解密的大本營檔案顯示,日本已經計劃在最後時刻撤退到中國滿洲繼續抵抗,利用滿洲的鋼鐵,糧食以及巨大的縱深來堅持戰爭,維持當時的日本駐蘇聯大使佐藤尚武積極與蘇聯交涉試探延續條約的可能,日本外相則與蘇聯大使馬利克竭力溝通,戰爭結束前三個月還在舉行六大臣會議試圖獲得蘇聯支援,雖然這些企圖都遭到了可悲的失敗,但是試想如果日本真的將政府,軍隊,天皇撤退到滿洲,但是隨後在蘇軍打擊下投降,那麼日本無疑必然被蘇聯控制,這樣的話美國曆經四年苦戰就會為蘇聯做嫁衣,美國當然不會這麼笨,所以必須在日本撤退到滿洲前促使日本投降,既然如此就要用巨大的威懾來恫嚇日本,於是核武器就是最好的選擇

  • 6 # 無所謂213478592

    美國在日本投放原子彈,其目的希望早日結果戰爭,減少美國士兵傷亡。琉璜島、沖繩等登陸戰爭,日軍拼死激烈抵抗,造成美軍巨大傷亡。所以,對將要登陸日本本土作戰給美軍傷亡將是難以想象的,為了早日結束戰爭,減少美軍傷亡,美國下決心動用原子彈。

  • 7 # 馮瑋

    根據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負責人格羅夫斯中將的證言,“美國早已將日本作為原子彈攻擊物件”。那麼,“美國為何非要向日本投放原子彈”?

    一些美軍要員承認,美國並不是為了使日本投降而“非要向日本投放原子彈”。二戰時任美國新設定的總統參謀長的威廉·丹尼爾·萊希上將表示,“在廣島和長崎使用這種野蠻兵器,對於我們對日本的戰爭並無實質性幫助。由於有效的海上封鎖和成功的傳統性轟炸,日本早已被擊敗並已準備投降。”二戰時指揮太平洋盟軍、戰後任駐日盟軍總司令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上將在1960年表示,“1945年使用原子彈,從軍事上講沒有任何必要性”。盟軍最高指揮官、負責制定二戰時盟軍在歐洲和日本大多數軍事計劃的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也在1963年11月11日出版的《新聞週刊》表示:“日本人已經準備投降,沒必要用這種可怕的東西攻擊他們。”

    既然如此,“美國為何非要向日本投放原子彈”?根據迄今為止國際學術界的研究,主要有三項理由。

    第一,1947年,時任美國陸軍部長的史汀生髮表了《投放原子彈的決定》。這篇文章提出,投放原子彈直接促使日本投降,不僅避免了發動對日本本土的登陸作戰可能造成的盟軍士兵的傷亡,而且拯救了在“本土決戰”中必將喪命的數以萬計的日本人。這是美國“為何非要向日本投放原子彈”最初的解釋。

    第三,驗證原子彈的實際效能,也是投放原子彈的目的。正如威廉·丹尼爾·萊希上將所表示的,“科學家和一些其他的人們想要進行實戰試驗。因為這個計劃耗費了總計20億美元的經費。”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原子彈尚未試爆成功的1945年4月,美國“曼哈頓計劃”的負責人和陸軍航空兵專家就組成目標選定委員會,當時考慮的投放地標準是,目標城市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以方便事後評判原子彈的威力。同時,投放的時間選在上午8:15即人們上班時間。因為,這個時間很多人都在室外上班途中,更有利於“驗證”。

    圖:原爆受害者櫻井哲夫

  • 8 # 國家人文歷史

    美國投放原子彈,被日本認為是主要敗因,但事實真是這樣的嗎?二戰時任英國首相的溫斯頓·丘吉爾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若假定日本的命運是由原子彈來決定的,那實在是一種錯誤。在第一顆原子彈投下之前,它的失敗早已成為定局。那是壓倒性的海權所造成的。專憑海權,即可奪佔日本用來發動最後攻擊的海洋基地,並迫使其國內陸軍自動投降。因為,它的海上航運早已被摧毀。”從這段話就可以看出,其實用不著投原子彈,日本也已經敗局已定。二戰時指揮太平洋盟軍、戰後任駐日盟軍總司令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上將也在1960年公開承認,“1945年使用原子彈,從軍事上講沒有任何必要性”。

    7月26日,美、英、中三國發布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7月28日上午,日本各大報紙均對公告作了報道。然而在7月30日,首相鈴木貫太郎在記者會上表示:“我認為三國公告重申了開羅會議精神。政府並不認為它有什麼價值,因此予以‘默殺’。我們將朝著繼續進行這場戰爭的方向邁進。”見日本態度如此強硬,美國決定對日本實施核攻擊。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對戰後格局的考慮。現代歷史學家以及國際關係學家在對當時的狀況進行評估與研究之後,很多人都認為,美國投放原子彈或許更因為想要震懾蘇聯。了不讓蘇聯參戰和威懾蘇聯。這一觀點在丘吉爾的回憶錄中能夠找到依據:“美國不願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確實,原子彈實驗成功前,美英兩國都曾強烈要求蘇聯參戰,但原子彈實驗成功後,美英兩國無意讓蘇聯分享對日戰爭勝利成果。事實上,由於蘇聯軍隊佔領了東歐大部分地區,杜魯門急於想在蘇聯參戰之前使用原子彈,不依靠蘇聯結束太平洋戰爭,以便日後在解決東亞問題時掌握話語權。

  • 9 # 前進觀察

    在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武器的問題上,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有過這樣的記述:“我們似乎是突然地感覺到東方可以對於屠SA獲得一種仁慈的避免,在歐洲也可以獲得遠較光明的前途。我確信我的美國朋友們在內心裡也有這樣的想法。不管怎樣,對於原子彈是否應該使用的問題,我們是從未作過一分鐘的討論。只需付出少數爆炸的成本即能表現壓倒性的威力,足以避免巨型和無限期的屠SA,結束戰爭,帶給世界以和平,對於受苦受難的人類伸了撫慰的手來。在我們已經受過的一切艱苦和危險之後,這簡直似乎是一種解脫的奇蹟。”

    從丘吉爾的回憶錄中看,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是為了儘早結束戰爭,現在流行的也是這種說法,但事實是這樣嗎?

    丘吉爾的這段回憶主要記述的是1945年7月14日發生的一些。這一天,丘吉爾,杜魯門和斯大林在波茨坦舉行會議,期間,美國陸軍部長遞給杜魯門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嬰兒順利出生”。意思是原子彈已經在前一天,也就是在7月13日獲得成功。杜魯門看到訊息後立即邀請丘吉爾進行會商。會商內容丘吉爾在回憶錄沒有明說,但對於丘吉爾所說的他們沒有對原子彈進行過一分鐘的討論,這可信嗎?

    丘吉爾又說:“7月4日,即在這次試驗舉行之前,英國人即已在原則上對於此種兵器的使用表示同意。現在最後的決定就是以杜魯門總統為主,因為他是兵器的主人;但對於這個最後決定將是什麼,我是從未表示懷疑;同時我也絕未懷疑他的決定是否正確。在當時是否應該使用原子彈壓迫日本投降的決定,甚至於可以說根本不成為一個問題。歷史的事實的確是如此,雖然其功過是應留待後人來評判。在當時環繞著我們桌子旁邊的人都是一致、自動、無疑義地表示同意;我沒有聽到有任何人曾作一點我們不應這樣做的暗示。”

    丘吉爾上述表述至少有兩點還是誠實的。一是英國人早就知道美國在研製原子彈,他們也商討了是否使用原子彈,只是丘吉爾沒表態,他認為這個決定權應該留給原子彈的主人。二是丘吉爾承認對日本使用原子彈不是為了壓迫日本投降。事實也是這樣的。

    早在1945年2月,日本就向蘇聯提出要求,希望蘇聯能以中立國的身份,促成日本與西方盟國的和平,但是斯大林對此根本就沒在乎,也許是出於自己的小算盤,沒有替日本傳達這個訊息。直到美國向日本投下原子彈之前的3個星期,在波茨坦會議期間,斯大林才向丘吉爾說日本有求和之意,而後丘吉爾向杜魯門轉述了日本的這個意願,並建議同盟國應適當修改對日本“無條件投降”的要求,以減輕日本政府的壓力。

    日本的求和意願,美國在此時才知道嗎?其實,1944年末,美國情報機構就已經從一位日本外交官那得知,日本以鈴木貫太郎為主的主和派將會在來年7月代替現在的內閣政府,到時他們將進行求和活動。

    這一訊息後來被證實是準確的。1945年4月1日,美軍登陸沖繩,日本震驚,再加上蘇聯此時告知日本要廢除與其在1941年簽訂的中立條約。日本內閣4月5日垮臺,鈴木出任新內閣首相。

    盟國早已經知道日本必定是要投降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那麼為什麼還要使用原子彈?除了表面的聽起來好聽的原因是加速日本投降減少美英人員傷亡外,還有兩個原因:

    一是美國想使用原子彈避免蘇聯對日本作戰。之前美英一直鼓動蘇聯對日宣戰,可是斯大林始終無動於衷。但是到此時,形勢完全改變了,誰都想分一杯羹。斯大林要對日本宣戰,在波茨坦會議上了明確要求要分享對日本的佔領,這個要求讓美國十分不高興,美國知道蘇聯想恢復在遠東的利益。在此情況下,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是希望避免這種情形的發生。對此丘吉爾說得更直接,他在回憶錄中說道:“我們應該可以不再需要蘇聯人。對日戰爭的結束已經不必再依賴他們陸軍的參加……我們不需要再求他們幫忙。非常明顯的,在目前美國是不願意蘇聯人參加對日本的戰爭。”

    二是一些研究原子彈的專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想要驗正原子彈是否取得了真正的成功。正如美國海軍上將李海所說:“科學家和一些其他的人們想要作這次試驗,因為在這個計劃上已經耗費了大量的金錢。”這個計劃花費了20億美元,一位與原子彈研究密切的美國高階官員也表達:“這顆原子彈是必須成功,因為在它身上已經用了許多的金錢……當這顆原子彈完成並投下之後,所有一切有關的人員所感到的安慰真是非常巨大,真有如釋重負之感。”

    至此,我們終於明白,美國向日本投下原子彈的真正意圖了。

  • 10 # 唐老師daletang

    1945年,二戰接近尾聲,德國宣告戰敗,亞洲戰場的日本已經鼓掌難鳴。但日本帝國是人類歷史罕見兇殘的帝國。日本軍方明知敗局已定,但為了不上軍事法庭,叫囂著要進行‘本土決戰’,揚言‘一億玉碎’。

    日本在自己領土沖繩等地瘋狂抵禦,進行自殺式襲擊,造成盟軍大量傷亡。當時美軍很多將領主張對日本發起史無前例的兩曬登陸作戰。先對日本本土大規模轟炸,之後強行登陸。但美軍估計這種作戰方式將對美軍帶來100萬的傷亡。美國在已經穩操勝券的情況下絕對不願意付出這麼大的人員傷亡。同時為了加速日本的投降,並且在戰後起到震懾他國的作用,美國選擇向日本投放原子彈。

    事實上,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應該是拯救了日本。當時,蘇聯研製了一款體型和威力都十分巨大的航空炸彈,代號‘斯大林炸彈’,是當時威力最大的一種常規武器。蘇聯計劃用500顆以上的巨型‘斯大林炸彈’去轟炸富士山。這將足以引起富士山火山的噴發,然後引起日本本土一系列惡行災難。地震和海嘯會接踵來襲,最嚴重的結果,可能是日本各島完全沉入太平洋!

    美國的兩顆原子彈,震懾了日本,讓日本投降,而並沒有傷到日本的根本。而且當時如果不是美國,日本要面臨多個戰勝國的高額賠償金。

  • 11 # 曉偉的生活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三天後又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這兩顆原子彈促使日本無條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透過電臺,正式向全世界宣佈無條件投降。

    那麼美國為什麼要向日本投放原子彈呢?

    減少傷亡

    在沖繩島戰役中,美軍傷亡慘重。在這次戰役中日軍使用神風特工隊,用自殺式方式和美軍交戰,只求和美軍同歸於盡。雖然美軍最終勝利,但是最後陣亡48000人。日軍的自殺式攻擊給美軍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沖繩島戰役已經讓美軍吃盡了苦頭,要是進攻日本本土,那麼美軍面對的將是日本的全民皆兵,這種代價是美國不想看到的。

    二、戰略利益

    在波茨坦會議上,蘇聯已經表示要對日本宣戰。對於美國來說如果蘇聯出兵擊敗日本,那麼在戰後蘇聯在亞洲的勢力將進一步擴大,這對美國來說是不想看到的。為了維護美國在亞洲的利益,無亂如何都要搶在蘇聯參戰之前,迅速讓日本投降,只有這樣才能奪得戰後話語權。

    三、日本抱有幻想

    根據《波茨坦公告》日本政府立即解除武裝,戰犯交付審判。主權只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以及盟國指定的島嶼。日本政府必須尊重人權,保障宗教,言論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裝作戰的工業,但容許保持其經濟所需和能償付貨物賠款之工業,準其獲得原料和資源,參加國際貿易。當日本看到這樣公告,極度不滿,覺得有損尊嚴,要殊死一搏。日本本來就想求和,希望蘇聯能夠從中調解,可惜最後的希望破滅了。

    最後的結果我們都知道,美國在1945年8月6日在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三天後又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隨著日本無條件投降而宣告結束。

  • 12 # 使用者高原山鷹

    美對日投原子彈意圖有三:一是促日投降,二是對美軍傷亡過大的報復,三是為美國未來戰略服務。兩枚原子彈原計劃投向東部工業區和廣島居民區,只是天氣原因,投向長崎,造成目標雷門。將來美國再次使用原子武器,原因也不外乎是這三點。

  • 13 # 古今外傳

    我認為有三方面原因:

    1.常規進攻損失太大。向日本投放原子彈之前,盟軍就已經達到沖繩一帶,不過日本在沖繩等地表現出玉碎的軍國主義精神,頑強抵抗,導致了大量盟軍官兵傷亡。當時美軍已經制訂了在九州和關東地區登陸的"冠冕"行動和"奧林匹克"行動計劃,這些計劃如果實施,戰爭會更加激烈。美國人也對此計劃做出估算,預計會有100萬盟軍官兵陣亡,這樣的結果美國很難接受。

    2.早結束日本問題,避免蘇聯參戰,搶奪美軍在日本的利益。當時蘇聯已經在向遠東地區運輸兵力,又在1945年8月8號對日宣戰。蘇聯的參展,搶奪了美軍利益,使得美國更加著急,儘可能的讓美軍利益最大化,對日本使用了原子彈。

    3.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核武大棒——原子彈。在當時,原子彈是個新生武器,從未使用在戰場上,也只有美國一家有原子彈。這樣,在日本使用後可以達到美國對全世界的核威懾作用。向世界展示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爭奪戰後秩序的話語權與主導權。

    總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是美國為了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結果。

  • 14 # 大提琴心聲

    說明美華人對日本民族非常瞭解,美國通過幾場在太平洋上島上和日本軍隊正面交戰後,徹底明白了日本大和民族是絕對頑固不化和不怕死的一支軍隊和民族。如果再不採取措施手段,二戰盟軍將付出更多的人員傷亡和物質代價。所以羅斯福總統決定投放原子彈,美國國會以全票立即透過。於1945年8月4日和9日分別把原子彈投在廣島和長崎。就此徹底讓日本天皇宣佈投降。

  • 15 # 錘吻鏡

    以史為鏡,換個角度看歷史,我是小潘看歷史。(配圖為中國應該派兵駐紮的地方,可惜!可惜啊!)逼迫美國對日本投放原子彈肯定有多重考慮,那些說為珍珠港什麼的報仇之類的話,可以剎住了。

    我覺得最大的因素只有兩個字“利益”。“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日本當時的失敗,是必然的,已經看出了趨勢,但是日本作為當時的強國,臨死反撲,自殺式襲擊,造成了極大的傷亡。而廣島和長崎這兩個地方是重要的軍事基地。

    另外一點就是,如果美國再拖下去的話,還有一個超級大國就要進入日本了,到時候你怎麼辦?

    二戰後按照規定,中國是可以在日本常駐兵的,只是,可惜,可惜啊!

  • 16 # 代號鐮刀

    人類歷史唯一兩次在戰爭中使用原子彈,就是在二戰後期的對日戰爭中。但是奧本海默和愛因斯坦都非常後悔創造出這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因為在核爆區域內的所有生物均無法倖免於難,而很多人和生物都是無辜的。所以奧本海默這種想法完全是出於人道主義,他也勸誡美軍高層和總統杜魯門,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使用原子彈。

    而此時,美國海軍航空兵已經訓練投彈半年之久,他們的訓練很單調而且乏味。每一次出航,只攜帶一枚炸彈,定點投放,要求投彈點精度極高而且要求炸彈在一定高度必須引爆。參與訓練的航空兵,必須高度保密這些訓練內容,甚至每一次都是跟著其他航空兵混出去執行訓練任務。

    另一方面,隨著塞班島的失陷,南雲忠一自殺,日本大本營制定的絕對防禦圈也已被美軍撕開了數道口子。源源不斷計程車兵和物資向東亞湧來,在中國戰場,日本陸軍依舊深陷泥潭無法自拔。聯合艦隊的實力也已不堪一擊,幾乎名存實亡了。日本大本營卻還在鼓動民眾參與本土防衛作戰,並且日軍在太平洋與美軍島嶼爭奪對抗時,讓美軍吃盡了苦頭,每一寸島嶼都會有很多生命因此犧牲。

    另外在硫磺島戰役中,天才陸軍中將慄林忠道放棄了日本自殺式衝鋒那種二到家的打法,要求每個日軍士兵必須殺死十個敵人才能去死。他們躲在坑道內,匍匐在灌木叢裡,放棄了灘頭陣地,把美軍一點一點引入伏擊圈。雖說美軍勝了,但是傷亡與日軍不相上下。美華人是很在乎人的,而最雪上加霜的是,在沖繩島戰役中,巴克納中將被日軍一炮轟死。美軍最高參謀部推斷,如果照此打下去,進攻日本本土,死亡計程車兵將會達到一百萬人。杜魯門把這些情況說明給奧本海默,才說服他,使用原子彈。

    所以,美國使用原子彈是因為愛惜人力,不願意讓本國士兵與日本精神病拼命。後來還有那麼一種說法,說蘇聯準備轟炸富士山,讓富士山這座活火山猛烈噴發,毀滅日本本土。但是這種說法可信度不高,因為蘇聯當時的國力已被納粹德國打殘了,雖然有所恢復但是經過大清洗和蘇德戰爭後,蘇聯是否有這樣的人才可以利用。而且,在後來的冷戰中,蘇聯再沒有叫囂使用此戰術讓日本甚至美國屈服。炸翻富士山需要的TNT當量是非常大的,而當時的核武器體型非常龐大,輕量化做的不好。使用轟炸機投放,危險係數也是很大的。即使今天的北韓已經掌握了核武器輕量化技術和火箭助推技術,也沒有敢叫囂轟炸富士山,毀滅日本。最重要的一點,蘇聯隨著蘇德戰爭的演變,已然把所有國力投入到了T34坦克的製造,你覺得斯大林可能有這樣的能力去這樣做嗎?

  • 17 # 千佛山車神

    減少進攻日本本土的傷亡!迫使日本儘快投降!

    在1943年後,美日在太平洋戰場展開了激烈的廝殺。雖然在中途島之戰後,美軍逆風翻盤。但是面對日本變態般地殊死抵抗,美軍也是傷亡慘重。

    (二戰中最經典的戰地照片)

    1945年2月19日到3月26日打響地硫磺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後期最激烈的戰鬥,守島的23786名日軍殘寇孤軍奮戰,十分頑強,十分倔強。

    美軍在佔有海空優勢的情況下,費時一個多月才將其攻克。整場戰役中美軍共陣亡6821人,而日本除了1,083人被俘之外,其餘全部陣亡。

    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而進攻開啟日本大門的沖繩之戰更為慘烈美軍投入18萬兵力,300艘軍艦,2108架戰機參與此次登入戰役。

    日本12萬守軍則是據島死守,利用地形優勢,與美軍寸土必爭。

    日航空軍第8飛行師團與第6航空軍更是向美海軍發動了7次神風特攻攻擊,出動了超過1500架戰機,擊沉擊傷大量美軍艦艇。

    (美國碉堡山號航空母艦受到神風特攻隊攻擊遭受重創)

    最後美國在付出了12513人陣亡或失蹤,72012人受傷,372輛坦克報廢,763架軍機報廢,260艘軍艦沉沒或報廢,368艘軍艦受損的慘痛代價後才拿下衝繩諸島。

    沖繩失手之後,日本開始在本土備戰美軍來犯。

    從1944年末起,眼見太平洋戰局節節敗退。日本軍部開始制定“決號作戰”計劃。

    到了1945年中旬,日本已經在在本土集中53個師團、22個獨立混成旅團、2個坦克師團、7個獨立坦克旅團、4個高射炮師團,總計陸軍225萬人,海軍130萬人。

    加上預備役,日本動員全國男性成年,總兵力達713萬人。

    準備1萬餘架飛機用於向美軍發動自殺性進攻。

    日本政府還下令,日本所有15-60歲男人及17-45歲女人,共2800萬人,編成“國民義勇戰鬥隊”,全員參加“1億總特攻”。

    (日本“決號作戰”計劃概略圖)

    面對如此瘋狂的日本法西斯,美軍方預計若想拿下日本本土,美軍至少要付出150萬人傷亡的代價,這個數字是美國政府和民眾所不能承受的。

    而此時,在1945年7月16日,美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試爆成功。

    美國政府為了減小美軍和日本平民的戰爭傷亡,在挑選了多個城市之後,最終選擇1945年8月6日在日本的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遭受核爆後的廣島如臨末日)

    見日本還是不同意無條件投降,美國又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日本政府的心裡防線徹底被擊潰了。

    1945年8月15日中午12點,昭和天皇在錄音講話中首次向日本民眾發表《終戰詔書》,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美、英、中、蘇四國投降。

    (昭和天皇想臣民宣讀《終戰詔書》

    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 18 # 青松臘梅602

    美國在1945年的8月6日和9日分別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各投了一枚原子彈。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二點。

    1.直接原因: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襲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珠珠港。使美損失了8艘戰艦、4艘巡洋艦和260餘架飛機。

    2.根本原因:由侵略擴張,爭奪利益而產生的矛盾。①.日本侵略中國危害了美國在華利益。一戰後,美國為了阻止日本獨佔中國,在華盛頓會議上支援中國代表團提出收回山東權益的要求。同時提出了所謂“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並簽訂《九國公約》。打破了日本獨佔中國的局面。消弱了日本在華勢力。②.日本佔領中國大片領土後,擴張野心日益膨脹。妄圖建立包括東南亞、南亞地區的“大東亞共榮圈”。挑戰了美國在此地的利益。與美國的擴張相沖突。③.日本向太平洋擴張變本加利,威脅美在太平洋的利益。

    由以上原因引發了各種爭鬥。如美對日石油禁運等。最終導致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 19 # 魁拔1986

    1945年美軍在太平洋戰場已取得絕對優勢,盟軍節節勝利,戰場逼近日本本土。中美英蘇四國達成《波茨坦公告》,督促日軍投降,然而日本拒不接受,叫囂本土決戰,丟擲一億玉碎計劃。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傷亡,使美軍清晰的認識到日本的戰鬥力和犧牲精神,在日本本土決戰的評估中預計會傷亡150萬,這是美軍無法接受的。恰好美國研製開發了原子彈,於是毫不猶豫的在廣島投放原子彈,日本無動於衷,三天後美軍在長崎投放原子彈,日本天皇被迫頒佈終戰詔書,宣佈投降。

  • 20 # 雙馬尾班長

    我是軍事妹子,日本人搞得什麼“一億玉碎”是美華人痛下殺手的主要原因。

    在沖繩戰役結束之後,美國就制定了登陸日本本土的“小王冠計劃”以及“奧林匹克行動”。然而,在當時並不是所有的美華人都認為使用登陸是解決日本問題的最好辦法。在沖繩戰役統計傷亡和收集報告時美國就已經發現,美國的觸手離得的日本越近,日本的抵抗就要越強烈。

    圖為沒落行動

    為此,美國海軍以及陸軍航空兵都主張使用戰略打擊摧毀日本的生產能力,切斷日本的海外補給並消磨日本的意志使其投降。這樣,美國就可以以最小的代價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為此,美國海軍第38特混艦隊已經臨時擴大到了96艘航母的龐大規模以對日本進行徹徹底底的封鎖作戰。

    圖為美國第38特混編隊

    與此同時,沖繩前線機場的建立也使得美國的戰術偵察機可以對日本本土的軍力部署有著更直觀的瞭解。在當時,美國已經有很多情報顯示日本將不惜一切代價的動員1億國民和美國決戰,偵察機多次拍攝到的日本民眾修築掩體工事也印證了這一情報。日本本土的鐵桶防禦足以讓美國付出高達50萬的傷亡代價,這使得戰略打擊派逐漸佔了上風。

    圖為美國投下原子彈

    然而,長時間對日本的封鎖也同樣會使得美國很難在亞洲分出精力用來解決歐洲蘇聯崛起的問題。所以,美國在無法承受傷亡,又無法接受長時間封鎖所消耗精力的情況下。最終放棄一系列的登陸計劃和戰略摧毀計劃而選擇使用原子彈解決就並不奇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屠龍勇士最終變成惡龍”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