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史軼聞
-
2 # 模式主角
那個時代沒有高速費沒有景點門票錢只要你有匹馬就可以去,隨身帶點乾糧就行,那個時候人也沒那麼嬌氣,晚上困了找個破廟露宿就可以。如果沒錢了找戶人家化點吃的也好說話,民風質樸,至於錢真用的不多。
-
3 # 不要想象
苦行僧一樣的旅行,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粗茶淡飯野果子,只要能吃,就能整飽,喝山泉水,住破廟,各大景區都還沒有收門票,要是放到現在,走到景區門口看看就跑,因為你就是徐霞客他們也不會免票。覺得是那麼回事的點一下贊。不是那麼回事就當沒看到。
-
4 # lfasd
首先要從徐霞客的爺爺說起,徐俠客的爺爺當年就是和唐伯虎一起參加科舉的,同時他爺爺花錢買了考題讓唐伯虎做,兩人同時高中,但這件事敗露,兩人都被取消資格,永不錄用。想下徐俠客爺爺可以隨便買考題,肯定家裡很有錢。他爺爺被取消考試資格後勵志從商賺了很多錢,所以徐霞客是一個富三代。
-
5 # 瀚海長風
明朝可以憑官方介紹信在驛站白吃白住,很多官員開這種介紹信送人情,老徐也有這玩意,所以明末財政吃緊要裁撤驛站,結果裁掉了李自成。然而我依然佩服老徐,畢竟他去的地方多是荒無人煙虎豹出沒的地方。
-
6 # 帕格尼尼牆布木地板
徐霞客是個文人騷客,整天遊山玩水,至於出行費用,他家財萬貫,二代經商,能沒錢?小孩只要不若事,要錢遊玩他爺他爸能不給?所以他一路玩,一路記,一路寫,你還別說,歪打正著,還整出了一部《徐霞客遊記》。
-
7 # 老韓品香
徐霞客的七世祖徐頤就是當朝巨賈。曾支助山東兗州韓式兄弟神童考取進士(兄弟連袂,同朝進士)。韓智韓普都是在明朝有一定影響的官。徐家是鎮江 首富,到了徐霞客時已經差了很多,但還是挺富的。
-
8 # 四知先生
超級“驢友” “窮遊”之先驅
1607年的3月29日,徐霞客從家鄉的勝水橋頭第一次出遊,暢遊無錫惠山,泛舟太湖。
那一年,他20歲。
之後的34年間,他走遍了當時中國除四川之外的兩京十二省,明崇禎九年(1636),徐霞客經過縝密的安排,開始了他的西南之行。
1639年,他來到祖國的西南端——騰越州(今騰衝),這是他人生旅行的最後一站,也是他遊歷最遠的一站。
他真的是一個獨來獨往的揹包客?明末清初錢謙益《徐霞客傳》中所寫:“從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襥被,不治裝、不裹糧”。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作為一個能走遍全國的傳奇人物來說那樣的說法只是傳說而已,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如果說徐霞客是個古代“揹包客”,那麼他也是一個野外出行經驗極其豐富的老鳥,肯定會事先制定詳細的出行計劃,做好充足的準備。
結伴而行,良好的出行裝備、旅伴的互助、充足的盤纏、友人的照顧、有限的交通工具等都大大減少了徐霞客旅行中的困難,為他完成‘揹包之旅’創造了條件。有學者查閱古籍得出:
徐霞客早年遊名山大川之時,大多數情況下都有親朋好友相伴,如第一次遊天台山時有僧人蓮舟同行,同時有兩個僕人幫忙負擔行李;
第二次遊天台山和雁蕩山時有族兄徐仲昭同行;
遊安徽的白嶽山、黃山及福建的武夷山時有叔翁徐潯陽同行;
遊廬山之時有族兄徐雷門、徐白夫同行;
遊福建九鯉湖時有族叔徐芳若同行。
同時徐霞客每一次出行,都是僕人相侍,有時一人,有時兩三人。
後期的西南萬里之行中,啟程之時就有固定的旅伴靜聞和尚同行,另外還有兩個僕人王二和顧行。
據記載,在湘江遇盜之時,徐霞客被強盜搶劫的箱子就有“竹撞”、“皮廂”、“皮掛廂”、“大笥”等,其所帶物品主要有:
食品、生活用品;
書籍、資料;
書信、文稿;
碑刻拓片、抄錄碑刻;
沿途所採標本和禮物等幾類,其中還包括一些地方官員為他寫的推薦信。
可見,如此完善的裝備絕非一人之力可以攜帶的,所以說無論古今,出行能成功都是有計劃,有錢錢的!
那麼徐霞客泛遊萬里的經費何來?徐霞客早期的盤費主要來自家庭支出。
他家世殷富,母親經營有方,經濟基礎還是不錯的。
借貸,
地方官的資助,
同鄉、朋友的接待和饋贈,
以及沿途居民的免費接待和資助。
當中,麗江太守木增對他的幫助尤大。
所以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多個朋友多條路這句老話能傳到現在必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這個朋友這得到了幫助,那麼下一站去哪裡?一定是離這個朋友不太遠的地方,因為交通基本靠走嘛,那這個朋友也許會有親戚朋友在附近,對吧?
好了,朋友寫封信啊,拿個信物啊之類的叫下一站的朋友幫助一下咯,如此迴圈就一直走下去了。
當然別忘了人家老徐前期還是靠自家的家底遊的哦,後期嘛常在江湖飄,多少有幾個朋友了,也小有名氣了,才會如此順利的。畢竟,世上沒有輕鬆容易的事,有錢還多少危險在路上呢,何況“窮遊”?
所以現在還想窮遊的小夥伴可以借鑑一下老徐的經驗。
不要太天真,川藏公路上窮遊女搭順風車的種種遭遇聽得不少了吧?
-
9 # 鳳凰花兒開
第一,老徐有錢,人家是富二代。第二,人家有門路。明朝有驛站,就是政府招待所,有門路的人可以免費吃住,老徐就是有門路的人。第三,有贊助。經常有朋友,地方官給贊助。比如,你現在要跑步跑完全國,粉絲一千萬,贊助也是一大把。當時,人家老徐也是名人,沒你想象的那麼寒酸。
-
10 # 仲尼96942246
《粵西遊日記三十》記載,崇禎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徐霞客坐著轎子爬山涉水由於山高路遠,轎伕們苦不堪言,到了一個東山下的小村子的時候,徐霞客倒是悠然自得,但眾役夫因路途遙遠險峻,不堪其苦,突然扔下轎子,鬨然散去。
徐霞客怒氣沖天,趕緊下轎指揮家奴將轎伕都抓回來,家奴們煞費苦心,圍追堵截,終於還是抓住了一個轎伕,徐霞客命家奴用繩子捆綁後牽著進了眼前的村子。村中男子得知是徐霞客進村,早已嚇得逃進深山裡去了。
萬不得已,最後是一個老人出來招待徐霞客一行人,並忙解釋道:“這裡驛站的鋪司外出有事,我應該代替他為您尋找役夫,今天天色暗了,明日再啟程吧。”老人說完,為徐霞客準備了好酒好菜。徐霞客當晚記:我萬不得已只有答應了老人,撿到四處散落的行李,卻發現轎伕罷工四處逃竄的時候,丟失了兩隻雞。
次日下午,老人為徐霞客徵到了轎伕,轎伕們繼續抬著徐霞客主僕數人在山間那沒過頭頂的深草處行走,轎伕們感受到了路途的艱苦,便想辦法逃脫,他們嚇唬徐霞客說,前面山裡經常有盜賊出沒。邊說邊往東南山下走了半里,到一了一個山溝,轎伕們又像昨天那些人一樣棄轎而去,徐霞客無奈只好招呼家僕背了錢財下山,重回之前那個村子裡。
這時天色已經昏暗,躲到山裡的村民也還沒有回來。徐霞客擔心丟在山間的行李被人順走,只得帶領家奴在村子裡抓壯丁下苦力,但因村民早已逃到山裡藏起來,只搜到兩名婦女幫忙搬行李。
徐霞客命令老人做飯。後來徐霞客得意地在日記中寫老人如果不是擔心我會鞭責他的子孫,便不會言聽計從。吃過晚餐,吩咐老人找好轎伕,徐霞客便躺下休息。
-
11 # 與狼共舞1830212
徐霞客是正經的富二代!他媽媽的見識可不一般!讓徐霞客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豐富一個人的內心,才是富養的孩子!
-
12 # 我蝸牛前行
唉,想想思聰國民老公,哪來的金錢和時間又是創業又是娛樂圈紀檢委,而且桃花不斷,不就是因為富二代嗎,徐霞客人家是官二代加富二代,不想當官又不想經商,又喜歡旅遊,人家不是窮遊哦,帶著隨從的
-
13 # 於無聲處
徐霞客哪來那麼多錢旅遊?是自己家忒有錢?—錯了!徐霞客一路上大半都是公費旅遊,媷國家的羊毛、仗著身有“馬牌”的官威欺負老百姓,是他常乾的事情。1
我們不否認徐霞客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旅行家,但他深知明朝驛遞系統的好處,他在廣西從父親好友中軍唐玉屏那裡弄了一塊馬牌。
馬牌是什麼?這個含金量可就高了,馬牌是明代軍事人員給驛站出示的證明公務身份的證件,驛站見到馬牌後,就要負責好持馬牌者的一切食宿和出行工具!
所以徐霞客遊歷那麼多地方,很多時候自己根本不需要自己爬山涉水,他是成天騎馬或者給人抬著走………
2看看下面的例項:
崇禎十年(1637)秋,徐霞客在廣西旅遊。這是純粹是個人行為,不是公事,按理是無權免費使用公家驛傳系統的。
但是,憑著父親關係贈送的馬牌,徐霞客卻支使當地村民為他和僕人抬轎趕路。
主僕加上行李,動輒要使用多達七八個伕役。
村裡人手不夠時,還用“二婦人代輿”——讓婦女為他抬轎。
此外還要供他吃喝,“有魚有肉”、“煮蛋獻 漿”。
3在 《粵西遊日記三》中,徐霞客詳細記載了崇禎十年十一月下旬的經歷,更是讓人覺得可怖和無情:
徐霞客驅趕著伕役整天趕路,傍晚時分看看到了下一站的村子了,眾伕役開始逃散,徐霞客趕緊抓住一個捆上,牽著進了村。
村中男子已逃遁入山,徐霞客便領著僕人挨家挨戶地搜,搜出兩位婦女,命令她們去找人搬行李做飯。
被捆的人質和他的同伴們也大呼大叫,讓村裡人接班。過一會,負責驛傳事務的老人來了。
徐霞客說,老人怕我拿鞭子抽他的子孫,不得不來。這老人的兒子是個瘸子。
吃過飯,上了老人和婦人為他鋪好的床,“予叱令速覓夫,遂臥(我喝令快去給我找抬轎子扛行李的伕役,然後躺下)…………
徐霞客能夠周遊中國,能寫下宏偉燦爛的《徐霞客遊記》,說白了就是純粹的公費旅遊,就是這麼濫用驛站這麼一路走下來的。
後來驛站腐敗的太不像話了,帝國政府實在受不了,於是乾脆一刀切,大規模裁撤。
這其中,
有個驛卒下崗了,他——
叫李自成。
-
14 # 吳叔滇遊記
徐霞客的旅遊可以分兩個階段,最後四年的“萬里遐徵“算一個階段,之前的旅遊算一個階段,他的旅費也有不同的解決方式。
吳叔最近專注於寫作《徐霞客遊雲南那些事兒》,很願意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一、”萬里遐徵“之前遊歷旅費的解決主要靠自己:
徐霞客從自20歲遊太湖開始,前期旅遊歷時近30年,足跡遍及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河北、北京、陝西、山西、江西、福建、廣東、湖北等省市。這個主要是家鄉周邊省份。
這個時期徐霞客旅費的解決和我們今天的假日旅遊差不多,主要靠自己。徐霞客有個還算殷實的家,儘管家道中落,但還有是個小地主家庭、家裡面還有紡織作坊。尤其是有個支援他四處遊歷、又持家有方的偉大的母親。
所以,前期徐霞客旅遊旅費的解決主要靠家庭收入。
二、“萬里遐徵”是真窮遊,旅費解決主要靠朋友:
徐霞客從崇禎九年至崇禎十三年(1636-1640)為後期,完成了西南萬里遐徵。這個時候,徐霞客的母親已經去世了,他也是擔心年老再不遊歷恐怕再也完不成計劃,算是沒有怎麼準備好就上路了。
這次遊歷時間長、危險性大,尤其到的是蠻夷之地的西南地區,在交通、通訊都不發達的古代,困難太多了。就算有錢,也不可能帶著走路啊!更何況經歷了湖南衡陽的”湘江浩劫“之後,徐霞客用家裡的地租收入做抵押籌措旅費,家庭對他的資助已經指望不了。
接下來徐霞客在解決旅費方面的手段可謂是花樣百出。有佔公家便宜的時候,比如說在廣西利用官方朋友贈送的馬牌,沿途驛站接待的;有蹭吃蹭喝的時候,比如說徐霞客沿途到訪、住宿了很多寺廟,基本都是免費的。
當然,最多的是徐霞客以一種“因友及友”的方式,認識沿途的各種朋友,有鄉紳富戶、有文人名士、有官方新老故舊。這些各色朋友或者提供接待、或者贈送物品、或者資助金錢、或者介紹下一段行程的朋友,用這樣傳遞的方式維繫著徐霞客的旅遊。
難得的是,徐霞客身上有種獨特魅力,能夠和各路朋友、各色人物好好相處,獲得他們的幫助、友誼,甚至成為生死之交,比如說麗江木土司。
另外:
-
15 # 雷老師說歷史
徐霞客和那些揣幾千塊錢窮遊西藏的驢友可不是一個檔次的,要介紹徐霞客這個人需要從徐霞客的祖先徐經說起。
徐經是江陰富豪之子,他家富到什麼程度呢?徐氏在江陰廣置田產,有數萬畝土地,連綿數十里,旅人清早出門時,路邊是徐氏的田產,一直趕路走到天黑,路邊還是徐氏田產。
弘治十二年,已經名動天下的唐伯虎進京趕考。路上遇到同樣進京趕考的徐經,當時唐伯虎已經很有名氣,徐經對他十分崇拜,兩人結伴同行途中,徐經負責所有開銷,一路上唐伯虎吃好的玩好的,十分愜意。
徐經和唐伯虎兩人在客棧裡左等右等,並沒有等來高中的喜訊。而是一群手持鐐銬的差役闖進了客棧,他們二人因為涉嫌科場舞弊被下獄治罪。
經過一番打點運作,雖然沒有性命之憂。但處理結果是主考官革職還鄉。唐伯虎和徐經終生不得在參加科舉。
主考官程敏政革職回家不久後病死。唐伯虎仕途無望,開始了賣畫嫖妓的浪子生涯,而徐經回家焚燒了四書五經後繼承了家業,開始了他妻妾成群的大地主生活。
科舉案後88年,徐經孫子的孫子徐霞客出生於江陰徐氏。
大家都知道王石52歲登珠峰的事情,其實徐霞客出遊方式和王石類似,並不是一個人獨行。出遊的徐霞客不但會帶上僕人,還會採取贊助僧人的方式。僧人同樣喜歡遊歷山川,但苦於盤纏不足無法成行。徐霞客帶著僕人幷包攬費用,僧人充當嚮導隨行。
徐霞客並沒有遊歷全國,主要是在中南部地區,當時中國北方正在經歷戰亂,徐霞客最後一次出遊返家後病逝,三年後李自成打進了北京,崇禎在歪脖子樹上上吊,大明王朝就此而亡
-
16 # 布拉格在遠方
徐霞客將自己的大半生花在了探險旅行上,《徐霞客遊記》留給後世的不僅是中國地理地貌、風俗人情的多樣,更是展示了徐霞客探險故事的精彩。徐霞客,出生於1587年,明朝地理學家、旅行家,著有《徐霞客遊記》,後世將其尊稱為遊聖。徐霞客本名徐弘祖,江蘇人,字振之,號霞客。徐霞客出身於一個富庶之家,祖上可以說是書香門第。徐霞客的祖上修有一座萬卷樓來藏書,這給徐霞客博覽群書創造了條件。徐霞客對讀書十分痴迷,從小喜愛讀歷史、地理和探險、遊記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使他立志要遍遊名山大川。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以天為被、以地為床,足跡踏遍中國16個省。徐霞客的人生觀大多是受其父母影響,徐霞客的父親徐有勉,一生不願為官,也不願與權貴結交,喜愛到處觀山賞水。徐霞客受其父親的影響,很想外出去尋訪名山大川。十九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他想出去看世界的願望更加強烈了,但是按照封建社會的道德規範“父母在,不遠遊”,徐霞客因母親在世,所以壓制了自己的念頭。徐霞客的母親是個知書達理的女人,她鼓勵兒子:大丈夫應當志在四方。
徐霞客祖上是江陰望族,他高曾祖還可稱鉅富,到他爺爺這輩家道已中落。其父徐有勉戮力創業,徐家家業又有所恢復。但這份家業是否多到可以讓徐霞客從22歲開始出遊到55歲,幾十年旅行都不用考慮出行成本?筆者以為恐怕還到不了這個程度。
徐霞客友人晚明名士錢謙益在《徐霞客傳》中寫到,霞客“力耕奉母”。需要力耕的人,會有錢長期外出旅遊嗎?當然,錢謙益這“力耕”的說法可能有所誇張,但作為徐霞客的好友,也絕不可能毫無根據。再假使徐霞客年輕時有徐有勉留下的家底,但他幾十年基本不事生產,熱衷旅遊,到他晚年這份家業也用得差不多了。當他用生命最後4年進行最後一次也是最重要的壯遊時,經濟狀況已經捉襟見肘。讓我們透過《徐霞客遊記》的記載,看看他是怎麼解決這次出遊的旅費問題。
51歲的徐霞客遇到了靜聞和尚,和尚說他用舌血抄了一部《法華經》,要去雲南雞足山供奉,於是徐霞客便和他上路了。崇禎九年九月十九離家,當月三十入杭州。當日徐霞客記到:“是日復借湛融師銀十兩,以益遊資。”出門僅11天就開始借錢,可見他的旅費有多少。但先不要感嘆,讓我們往後看,還有很多錢等著徐霞客去借。
崇禎十年,徐霞客旅途中遇到了一次大挫折——湘江遇盜。是年二月十一,徐霞客與靜聞泛舟湘江,當晚盜寇來襲,徐霞客將行李拋入江中,赤身跳水逃走。強盜走後,徐霞客除了?e發的一枚銀耳挖,已經一無所有,只有用銀耳挖和鄰船戴某換了一套衣服,暫解燃眉之急。“鄰州客戴姓者,甚憐餘,從身份裡衣、單褲各一以畀餘。餘周身無一物,摸髻中猶存銀耳挖一事,遂以酬之,匆匆問其姓名而別”。只有衣服,旅行也沒法繼續。怎麼辦?借。
好在此處離衡陽城不遠,那兒有徐的朋友金祥甫。二月十三,棄舟登岸直奔金家。徐霞客本想透過今借幾十兩銀子度過難關,誰想金也沒錢。於是一直住在金家想辦法,其間還不忘出去玩了幾趟。直到當月二十六,金某從互濟會得銀百餘兩,這才借給徐霞客二十兩,代價是徐家20畝田的田租。“是日忽鬮一會。得百餘金,予在寓知之,金難再辭,許假二十金,予以田租二十畝立券付之。”至於後來金祥甫有沒有拿到田租,就不得而知了。
有了這二十兩,徐霞客又上路了。不幸的是靜聞和尚因為這次驚嚇,不久便病死了。徐霞客焚化了靜聞,決心一定要把骨灰帶到雞足山。
旅途中並不總是不順,當年十月在廣西,徐霞客得到了一個好東西,幫了他大忙。十月初十,中軍唐玉屏給了徐霞客一塊馬牌,“以馬牌相畀”。馬牌是什麼?馬牌是明代軍事人員給驛站出示的信物。中國曆代都有郵驛制度,驛站要負責供應傳遞郵件的人員、軍事人員以及部分官吏的食宿和出行工具。在徐霞客生活的明朝,驛站負責重要官員及有軍事任務人員的食宿、出行。在明初驛站管理非常嚴格,非軍事人員使用驛站是重罪。到晚明各種制度都有所鬆弛,但徐霞客這種自費旅遊人員,一樣無權動用驛站資源。可是有了馬牌,徐霞客就變身成了任務在身的政府公務員。
此後的一段時間,徐霞客利用馬牌解決了食宿問題。沿途驛站開始為他徵用民夫抬轎子,吃飯也有人供應。這個過程中,有民夫不願為他服務,出現了種種狀況。十月二十五,徐霞客來到一個山村,村民為了躲他都逃到山裡。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人,這個人還被他追得爬到房樑上。徐霞客強迫他下來,為自己搬行李。之後又勒令一位老婦人為自己做飯。抓到一個跛子為自己尋找抬夫。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十二月他進入南寧。
-
17 # 無筆
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一定有默默付出的女人,但在徐霞客背後給予他最大幫助的不是他老婆,卻是他母親。徐霞客19歲喪父,他跟老太太提出自己要去旅遊後,老太太居然欣然答應,據說七十多歲還曾陪他遊山玩水,是位開明的老頑童。
說起徐霞客,我們都很熟悉,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旅遊學家,歷史學者。從二十多歲開始出遊,遊歷過21個省和地區,還寫了《徐霞客遊記》,對後世研究古代歷史文化,當時的風土人情非常有用。同時,有很多人奇怪,徐霞客哪來的那麼多錢到處旅遊呢?
首先,他的家境肯定很殷實。徐家是一個有名的富庶家族,而且徐霞客的母親善於經營,徐霞客的祖上就是讀書人,他從小就受到家庭薰陶,熱愛讀書,尤鍾情於地經圖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22歲正式出遊。遊歷過21個省和地區。
其次,就是朋友的重要性了。雖然徐霞客歷史家境殷實,但是到他父親那一輩,就已經慢慢衰落了,但他父親兢兢業業,使家族有了一些起色,但是徐霞客並沒有繼承家族的產業,而是外出遊行,從二十幾歲到五十幾歲,一直在外面,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家境再殷實,也是無力承擔這樣的花銷的。事實的確是這樣。
在徐霞客的後半生的旅遊中,他已經沒有多少錢了,很多時候都是靠朋友的接濟。在前半段旅途中,徐霞客走遍大江南北,結識了很多朋友,所以他再次出遊,沒有錢後,就找以前結識的朋友。
還有一點是徐霞客的一個朋友給了他一塊馬牌。在那時,馬牌只有規定的官吏才能得到,但是明朝後期,馬牌管理混亂,徐霞客也就有幸得到了一塊。有了馬牌有什麼好處呢?馬牌可以保證徐霞客在所有驛站暢行無阻。馬牌可以為他提供免費的食宿,和免費的車馬。可以說,在他的出遊中,馬牌對他有很大的幫助。
像徐霞客這樣出遊相信有很多人羨慕,但是,長時間的出遊就代表不能照顧到家庭,那麼家裡的事也就不能如意了。我覺得徐霞客的人生還是有些地方不完美的。徐霞客有一個小妾周氏,徐霞客納周氏之前周氏就懷孕了,兩人成婚後,徐霞客就再次出遊了。
周氏後來生下一子。而此時徐霞客的妻子害怕周氏爭寵,就借周氏未婚先孕而將周氏趕出徐家,並將他們從徐家的家譜中除名。後來周氏改嫁於李家,所生的兒子也改名為李寄,寄,不言而喻,為寄人籬下之意。後來,徐霞客也並沒有將二人再次歸入族譜,有可能是在徐霞客心中,一個妾室,一個兒子並不算什麼。但是一個很戲劇性的結局是,是李寄整理出了《徐霞客遊記》,可以說,如果沒有李寄的整理,徐霞客根本就不會聞名於後世。
徐霞客幾乎在壯年晚年時期都在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還寫下了很多有利於現代研究的資料,為現代研究做出來很大的貢獻。但是,他的一生也並不是完美的,他也並不是沒有任何缺點的。據說,他非常的高傲,不體恤民情,還抓老年人為自己做工。
但是,我們要知道,哪個人是完美的呢?對於這些古人,我們的評價都是個人所見,我們所能做的,就只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罷了。
-
18 # 張生全精彩歷史
事實上,當我們在看武俠小說的時候,就曾有過這樣的疑問:那些俠客們整天不從事農活,也不經營商貿,但是他們經常在客棧或者飯店摸出一把銀子撒在桌上,就轉身瀟灑而去,他們哪來的這麼多錢啊?
當然了,我們都知道,武俠小說是小說,假的,不能當真。
但是,歷史上有個著名的人物徐霞客,他從22歲離開家後,就一直在外面遊歷,直到55歲生重病,被送回家,第二年便去世。也就是說,他在外面旅遊了足足33年。那麼,徐霞客又從哪裡來的錢,讓他在外面旅遊這麼長的時間呢?
(徐霞客)
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其實徐霞客家裡是很有錢的,他家是當地的富戶。雖然史料上對徐家的富裕程度,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不過我們可以從很多細節看出這一點。哪些細節呢?
一、徐霞客的母親鼓勵徐霞客出外遊歷。這一點其實是不太容易讓人理解的。因為古代有“父母在,不遠遊”的說法,但凡父母,都不願意兒子出去遊山玩水,除非是出去讀書求仕途,或者在外面當官。但是徐霞客放棄了讀書,完全是出去遊歷。因此,要理解徐霞客母親對徐霞客的態度,我覺得有幾點很重要。
其一,徐霞客母親的價值觀與其他母親不一樣。畢竟徐霞客的父親就是一個不願意做官,只願意四處遊歷的人。很可能這一點,對徐母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她覺得兒子做這件事,也是她能夠接受的。
再一點,古人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說法,這兩者都是治學的好方法。所以,徐母認為,就算沒讀書,遊歷也可以讓她兒子的學問得到很大提高。
(遊覽山水,圖取其意)
其二,徐霞客家裡的生計不需要徐霞客去考慮。再怎麼說,徐霞客都是一個男人,男人都是家裡的主心骨。一家老小的生計,都需要這個男人來考慮盤算。但是徐母讓徐霞客這個男人出去,就說明家裡的事情,有人在打理,根本就不需要徐霞客參與。
其三,徐母讓徐霞客出去遊歷,就說明家裡有足夠的錢給徐霞客當盤纏。要知道,母親肯定是最愛自己兒子的。如果她知道兒子在外面會吃苦,她怎麼還會讓他出去呢?
其四,徐霞客家裡的富裕程度可以延續徐霞客一生。徐母肯定會擔心她去世後,家裡沒什麼收益的話,兒子在外面一定很困難。這樣,她肯定會早早地把徐霞客喊回來。可是徐母從來沒做過這件事,說明徐家確實是不用擔心將來的生計的。
二、徐霞客家裡有專門的家庭教師。徐霞客的遊記,是由他的家庭教師季夢良幫他整理的。而且這個季夢良的學問還不低。能讓一個有很高學問的人當徐家的家庭教師,同時幫助徐霞客整理文稿,說明徐家確實是很有地位的人。
(整理遊記,圖取其意)
三、徐霞客家裡的田產不少。《徐霞客遊記》裡有一段話:“是日忽鬮一會。得百餘金,予在寓知之,金難再辭,許假二十金,予以田租二十畝立券付之。”說的是徐霞客向好朋友金祥甫借錢,金祥甫說沒有。但有一天,金祥甫得了“百餘金”,於是,徐霞客再向他借,終於借到“二十金”,並答應用家裡二十畝田的田租來償還。
大家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段話裡,其實是充滿調侃味道的。這種調侃的意味所要表達的,並不是徐霞客沒錢,恰恰是很有錢。隨便用家裡二十畝田的田租,就把這個吝嗇的金祥甫還上了,你幹嘛還不借呢?
由此可見,徐家田產確實不少。
當然了,事實上,就算徐霞客家裡不是很富裕,徐霞客其實在各處也都是很受人尊重的。畢竟他是很有學問的人,又在從事一項高尚的事業,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這樣的人,必定是一個名人,他到哪裡會找不到飯吃呢?這就相當於唐朝的李白,家裡也並不是很富裕,但是誰都會請他喝酒,誰都會以能請他喝酒為榮耀。徐霞客當然也能享受到那樣的待遇,他哪裡還愁盤纏呢?
當徐霞客55歲在外地生病的時候,是雲南的地方官用官方的車船把他送回老家的。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徐霞客能享受的待遇,實在不低。
(參考資料:《徐霞客評傳》《徐霞客遊記》)
-
19 # 考古者說
徐霞客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驢友,在沒有高鐵動車,汽車飛機的情況下,靠著11路(兩條腿)硬是踏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留下了惶惶劇作《徐霞客遊記》。
(怎麼看怎麼像葛大爺的徐霞客圖)
世界那麼大,我也想去看看,但是沒有錢拿了也去不了,這是從古至今沒有變過的道理。那麼問題就來了,徐霞客從哪兒來了這麼多錢,天天旅遊,天天在路上?
徐霞客的祖上,可是名門望族,鉅富,但是呢,到他這一代已經破落的差不多了,所以基本不可能全靠家裡資助,就踏遍山山水水。
怎麼樣才能籌到錢,出門旅遊呢,徐霞客有個好辦法,那就是借錢。比如,崇禎9年9月19日,在這個聽起來就不錯的日子,徐霞客再次踏上了旅途,並且在9月30日到達了杭州。然後他就在日記裡寫下來了:“是日復借湛融師銀十兩,以益遊資。”
這才剛出家門不到半個月就開始借錢了。而且注意一個“復”字,說明這不是他第1次借錢。至於以後還沒還也就不知道了。
除了借錢之外,徐霞客和充分利用公家的資源,享受了一把公費旅遊。
他在旅途中認識了一位叫做唐玉屏的軍人,兩人相交甚歡,後來分離時,唐玉屏給了他一塊“馬牌”(也就是明代官員出事給驛站的信物,可以利用信物,在驛站免費吃住,和徵用驛站馬匹)。
在明代初年的時候,驛站管理非常嚴格,不是誰都能進一站歇歇腳的。但是到徐霞客所處的晚明時期,制度鬆弛,徐霞客就鑽了制度的漏洞,動用驛站資源,享受公費旅遊。
徐霞客還有一個絕招——拉贊助。因為他長期在旅途上,逐漸在驢友圈聲名大噪,各地的名士也都聽出了他的事蹟。這使得他幾乎達到了“天下誰人不識君”的水平,所以到哪裡基本上都有人介紹接待,就這樣,徐霞客一直在路上行走了三十餘年。
-
20 # 新知傳習閣
徐霞客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驢友之一,因為李白等人也是。但徐霞客一定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驢友,這位老兄出生於當時的豪門家庭。平生不為科舉所累,唯一愛好就是行走天下,訪遍名山大川。
說到徐霞客,我們不得不說明一下明朝歷史上的一個知名人物唐伯虎。和唐伯虎一起去參加科舉考試的有一個舉子叫徐經,他們兩個人一起捲進了科舉舞弊大案,被判決革除了舉人身份,終生不能再參加科舉考試。
徐經回到自己老家後,痛定思痛,就告誡自己的子孫,從今以後再也不要參加科舉考試,並且永遠都不要涉足官場。反正徐家也不差錢兒,不當官照樣能過好日子。
徐霞客就是徐經的後人,祖上世代讀書,也可以稱得上是書香門第。但他們基本上都遵循祖訓,不願入朝為官,更不同權貴交往,過著閒雲野鶴的日子。
到了徐霞客這一帶,他也曾經飽讀詩書,但不以考取功名為目的。傳說他也曾經參加了童子試,但沒有考中。父親見他喜歡地圖和地方人物誌,也就沒有再勉強他去參加科舉考試。
在徐霞客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外出旅遊。但基本上都侷限在江南地區,比如紫金山、普陀山、雁蕩山、九華山。因為這個時候他的父親還健在,“父母在,不遠遊”的聖人語錄就像金箍咒一樣套在他的頭上。
徐霞客制定的旅遊計劃是,一年出去旅遊一次,但春節前後的幾個月必須回到家中去照顧父母。自從19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後,他的母親告訴他:男兒志在四方,當往天地間一展胸懷。
從這時起,徐霞客正是走上了窮遊的道路。說白了就類似現在的徒步旅遊,不過沒有現在的直播和影片,不能靠這個來賺取路費。為了節省開支,徐霞客非常艱苦樸素,基本上都是布衣出行,帶上一名小小的隨行童子。
就這樣徐霞客靠著自己的雙腳,走遍了當時大明的山山水水,每一層土地。1641年,徐霞客終於病倒,終年54歲。雖然他的壽命不算太長,但在外旅遊的年份也有近40年。
傳說徐霞客留下的筆記有幾百萬字,後人把他的幾十萬字整理出來一本書叫《徐霞客遊記》。這本書基本上也是歷史上第一次詳細記錄了中國的山川地理面貌,也被稱為是17世紀最偉大的地理學著作。
讀過《曾國藩日記》的人都知道,在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筆費用往往都是交通費。當時生產力低下,普通老百姓家裡邊一年到頭都吃不飽飯,根本就沒有閒情逸致去讀書。
能讀書還能到處走親訪友的一定都是土豪家庭,徐霞客家屬於中等偏下收入的家庭,因此地主家也沒有餘糧,更沒有那麼多錢供他去揮霍。
那麼問題就來了,在徐霞客將近40年的旅遊生涯中,他是靠什麼維持下來的?如果是現在就比較簡單,只要在自媒體網站上,把自己另有的影片貼出來就能賺到不少錢。
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徐霞客只有動用自己的家產,來支援自己的旅遊事業。在最初只是在江浙地區,開支並不大。後來徐霞客就走的比較遠,他曾經到過泰山、華山、衡山、嵩山、終南山、峨眉山、廬山、黃山等名山大川,同時他還到過黃河、長江、漢江、金沙江等大河湖泊。
檢視中國歷史資料,就能找到有些官員因為沒有赴任的經費因而放棄做官的案例,可見當時的出行費用有多高。那麼對於徐霞客來說,就有了第二個辦法,每到一地就走親訪友讓他們贊助,類似現在的打賞。
然而獲取的金錢仍然不足以支援他窮遊天下,那麼還有一個辦法就是以公謀私。當時在主要的官道上有比較完備的驛站體系,徐霞客就沾了不少光,免費住驛站,節省了不少開支。
因為驛站是官辦的,因此很多人都和徐霞客一樣來沾光,導致政府的驛站費用水漲船高。有一個叫劉懋的人就建議取消驛站制度,有一個叫李自成的驛兵走投無路就參加了起義軍,最後攻進了北京,滅亡了明朝。
因為當時的這些名山大川都沒有被開發成風景區,基本上都是無人區。狼蟲虎豹,到處亂竄,對於徐霞客來說,最大的一筆費用是導遊費,這個只能由他自己來出,畢竟危險程度太高。
有人覺得徐霞客不務正業、敗壞門風,但對他來說,功名利祿是糞土,生活不知眼前的苟且,還有適合遠方的田野。我們現在忙忙碌碌的很多人,都還不如徐霞客活得那麼明白透徹。
回覆列表
上高中時候,我看過陳建功先生上世紀90年代初的小說《耍叉》。裡面寫到一個在五星級酒店看停車場的老頭的困惑。老頭髮現總有揹著大包的外國人和住店的外國人搭話,然後住店的外國人就給揹包的外國人錢。後來老頭打聽出來,揹包的是來中國旅遊的,沒錢,跟住店的要錢。老頭奇怪,都敢出來旅遊還不帶錢,這是什麼事情。要錢居然還有人給,這更沒地方說理去。當年的我也不理解,這都是一幫什麼人?放到現在就不新鮮了,只是窮遊揹包客而已。
當年的我不知道,明代我國就出了一位窮遊的揹包客。他常常獨自旅行,或者只有一兩個旅伴。他倡導徒步出行,喜歡細細慢品,拒絕走馬觀花,他走遍了大半個中國。他說,“餘謂遊不必騎,亦不必同,惟指示之功,勝於追逐。餘之慾行者,正恐其同;其不欲同者,正慮其騎也”。這個人是徐弘祖,我們更願意稱呼他為徐霞客。他寫的《徐霞客遊記》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說徐霞客是窮遊揹包客有根據嗎?咱們看看他的朋友和他自己怎麼說。
徐霞客祖上是江陰望族,他高曾祖還可稱鉅富,到他爺爺這輩家道已中落。其父徐有勉戮力創業,徐家家業又有所恢復。但這份家業是否多到可以讓徐霞客從22歲開始出遊到55歲,幾十年旅行都不用考慮出行成本?筆者以為恐怕還到不了這個程度。
徐霞客友人晚明名士錢謙益在《徐霞客傳》中寫到,霞客“力耕奉母”。需要力耕的人,會有錢長期外出旅遊嗎?當然,錢謙益這“力耕”的說法可能有所誇張,但作為徐霞客的好友,也絕不可能毫無根據。再假使徐霞客年輕時有徐有勉留下的家底,但他幾十年基本不事生產,熱衷旅遊,到他晚年這份家業也用得差不多了。當他用生命最後4年進行最後一次也是最重要的壯遊時,經濟狀況已經捉襟見肘。讓我們透過《徐霞客遊記》的記載,看看他是怎麼解決這次出遊的旅費問題。
51歲的徐霞客遇到了靜聞和尚,和尚說他用舌血抄了一部《法華經》,要去雲南雞足山供奉,於是徐霞客便和他上路了。崇禎九年九月十九離家,當月三十入杭州。當日徐霞客記到:“是日復借湛融師銀十兩,以益遊資。”出門僅11天就開始借錢,可見他的旅費有多少。但先不要感嘆,讓我們往後看,還有很多錢等著徐霞客去借。
崇禎十年,徐霞客旅途中遇到了一次大挫折——湘江遇盜。是年二月十一,徐霞客與靜聞泛舟湘江,當晚盜寇來襲,徐霞客將行李拋入江中,赤身跳水逃走。強盜走後,徐霞客除了別發的一枚銀耳挖,已經一無所有,只有用銀耳挖和鄰船戴某換了一套衣服,暫解燃眉之急。“鄰州客戴姓者,甚憐餘,從身分裡衣、單褲各一以畀餘。餘周身無一物,摸髻中猶存銀耳挖一事,遂以酬之,匆匆問其姓名而別”。只有衣服,旅行也沒法繼續。怎麼辦?借。
好在此處離衡陽城不遠,那兒有徐的朋友金祥甫。二月十三,棄舟登岸直奔金家。徐霞客本想透過金借幾十兩銀子度過難關,誰想金也沒錢。於是一直住在金家想辦法,其間還不忘出去玩了幾趟。直到當月二十六,金某從互濟會得銀百餘兩,這才借給徐霞客二十兩,代價是徐家20畝田的田租。“是日忽鬮一會。得百餘金,予在寓知之,金難再辭,許假二十金,予以田租二十畝立券付之。”至於後來金祥甫有沒有拿到田租,就不得而知了。
有了這二十兩,徐霞客又上路了。不幸的是靜聞和尚因為這次驚嚇,不久便病死了。徐霞客焚化了靜聞,決心一定要把骨灰帶到雞足山。
旅途中並不總是不順,當年十月在廣西,徐霞客得到了一個好東西,幫了他大忙。十月初十,中軍唐玉屏給了徐霞客一塊馬牌,“以馬牌相畀”。馬牌是什麼?馬牌是明代軍事人員給驛站出示的信物。我國曆代都有郵驛制度,驛站要負責供應傳遞郵件的人員、軍事人員以及部分官吏的食宿和出行工具。在徐霞客生活的明朝,驛站負責重要官員及有軍事任務人員的食宿、出行。在明初驛站管理非常嚴格,非軍事人員使用驛站是重罪。到晚明各種制度都有所鬆弛,但徐霞客這種自費旅遊人員,一樣無權動用驛站資源。可是有了馬牌,徐霞客就變身成了任務在身的政府公務員。
此後的一段時間,徐霞客利用馬牌解決了食宿問題。沿途驛站開始為他徵用民夫抬轎子,吃飯也有人供應。這個過程中,有民夫不願為他服務,出現了種種狀況。十月二十五,徐霞客來到一個山村,村民為了躲他都逃到山裡。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人,這個人還被他追得爬到房樑上。徐霞客強迫他下來,為自己搬行李。之後又勒令一位老婦人為自己做飯。抓到一個跛子為自己尋找抬夫。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十二月他進入南寧。
除了借貸、馬牌,讓自己的名聲發揮最大作用,也是徐霞客解決旅費問題的重要手段。比如透過好友陳眉公介紹,在他入滇之後認識了昆明名士唐大來。唐大來和徐霞客很談得來,不僅資助了他旅費,還為他寫了不少“介紹信”,保證他在後面的旅程有人接待。這種一環套一環的朋友推薦,在相當程度上保證了徐霞客旅行的可持續性。
這種幫助一直延續到他旅行的最後一站雞足山。在雞足山徐霞客全身發疹塊,兩足俱廢,由仰慕他的麗江木土官資助路費並派人護送回家,歸家半年後死去。如果沒有木土官,徐霞客恐怕要客死他鄉。
能想到這麼多辦法,堅持旅行不輟,徐霞客算得上窮遊界的楷模了。現在社會發達,人出行比古時不知便利了多少。選擇揹包窮遊的人也不在少數,據說也頗有些人要做當代徐霞客。這固然是很好的,但我想徐霞客除了作為旅行家,還有一點極可貴。徐霞客事母至孝,年輕時不經母親許可不出遊,出遊也會如期回來,不讓母親惦記。古語云,“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當我們去實現自我,向下一個目的地進發時,也該盡到對家庭、對社會的義務,起碼不要讓父母擔心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