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雲嵐風輕

    個人感受相比2015年要多,明顯的感覺就是股票市場發行的新股越來越多,而且公司規模都是10-30億左右的公司居多,而且上市公司的上市熱潮的程度在降溫,這都說明了 市場缺少資金,同樣的這些上市公司IPO說明也缺錢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市場缺少資金說明參與的散戶投資者沒有錢,如果經濟形勢很好 工資性收入,第三產業 服務業收入都會增加 投入股市的資金自然會多!

    一葉知秋,看現在A股的表現就知道中小型企業的現狀了,它們才是中國經濟晴雨表的最大組成部分!

    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 2012年提出 這幾年從股災後已經進入了尾聲,也就是一個高潮結束了!中小企業大量倒閉就是謝幕演出結束了!

    不過在產業結構調整後,新的五年大幕即將拉開帷幕,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 或許在第二季能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畢竟導演組第一季沒有編排好這個事情,第二季的五年一定會竭盡全力把這一章搞好!中小企業也會再次大量復甦,

    股災連續2018年的開局也說明就是一群豬在搞改革深化

  • 2 # 九公子001

    我自己的經濟收入下降嚴重,周圍朋友同事也是的,我原來的公司是一家行業翹楚,08年開始騰飛,一年做了100億的銷售額,但是到了14年公司才做到150億,08的時候,行業黃金期我們工資非常高,一年差不多可以拿12萬左右,但是15年後,行業不景氣,消費者轉向,競爭激烈,公司為了節約成本,搞大經銷商制,我們這些基層員工差不多都失業了,只留一部分領導層,15年開始失業,中間轉型,你曉得什麼行業都不行,我們那一批還有人在掙扎的,我面前在一家很小的公司做業務經理,小公司非常難做,沒有保障,收入水平直線下降,現在老婆要生孩子了,每個月還要還房貸,現在的生活質量很差的,我打算啊,孩子出生後,我去蘇州那邊打工啊,苦熬啊。

  • 3 # 年近四十看風景

    中小企業倒閉的非常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1響應大眾創業,但是對公司經營缺乏認識和經驗。很多行業供大於求,樂觀估計市場。導致企業經營不下去!

    2政府鼓勵創業稅收很多實際沒有減少。現在創業大部份是服務性行業。沒有進項發票導致稅收增加。同時還有最低稅負率的壓力。

    3房租,人員成本大幅增加,成本壓力過大!

    個人認為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源優勢(資金、人脈等)還是建議35歲後經過理性思考及擁有豐富經驗在進行創業。

  • 4 # 使用者6442949523

    以我身邊傢俱行業來看,倒閉一小部分,很多還是不放棄不拋棄,繼續支撐下去,過去近兩個月斷電關停經濟損失倒是很多,一個30人的小廠,出不了貨,基本直接損失50萬左右,客戶流失後造成的損失更加不可估計,甚至有些廠因為臨時搬廠,一邊是高價房租進入工業園區,一邊是原來的廠房剛交房租就不要了,一來一回損失上百萬就很平常了,中小企業估計倒閉潮應該在過年前,馬上旺季了,苦撐一下,掙點是點,拖延一下供應商貨款和工資什麼的,看情況跑路吧!

  • 5 # 江上端午

    經濟下行背景下壟斷大企業優勢明顯,外圍中小企業如秋風掃落葉必然紛紛散去。壟斷加三高,高稅賦、高利率,高房價下活著的就是佼佼者,不過自古一將功成萬骨枯,墊背的企業就會很多。幹個三百人的企業不如炒一套房的示範下,老闆辭職去打工去炒股炒房的自然增多。

  • 6 # 天高地闊000

    倒閉的很多。但是,看看中小企業的發展歷程,就知道現在倒閉的企業多,是正常的現象。中小企業的大發展時期,是有幾個關鍵條件的支援:80年代90年代,趕上物資短缺,生產出來就不愁賣;2011年之前,趕上了低成本時代,人工、材料、能源價格都便宜,不用關心環境,還能偷稅漏稅,雖然銷售的壓力增大了,但也能過的很滋潤;這時期,很多企業不用研發,抄襲就行;拿關鍵資源或者大客戶,行賄就行;品質不好,佔低端市場就行;管理不提升,也沒什麼感覺不好,反正產品能賣出去就行。2011年之後,低成本生產的時代過去了,生產成本增加;人民收入高了,低質量低價格的產品沒有市場了;靠抄襲行不通了;行賄沒人敢要了;有人轉型做金融,其實就是搞高利貸,被套住了。這樣的企業不死,才是沒天理。有一大批中小企業,關注客戶需求,重視研發,積極提升管理水平,關心員工成長,尊重法律,他們現在活得就非常好。優勝略汰,是永恆的法則。這批大浪淘沙之後,原創、研發、工匠精神才會真正迴歸。不用懷疑,未來會更好!

  • 7 # 無傭網

    法國總統馬克龍9月底簽署《勞動法改革法案》重振法國中小企業,街頭工會阻撓、罷工抗議等強大壓力讓這個透過投票上臺的總統退卻,他旨在解綁中小企業主經營壓力和增加失業者就業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反思。法國國家統計局日前也表示,將法國今年的經濟增速預期修至1.8%,此前為1.6%,同時新增22萬多就業人員。包括我國在內,中小企業的產值佔據每一個市場經濟體至少半壁江山,但自最低工資法推出後,失業人員在增加,中小企業生存也日艱。好在也能看到各地區一般都會微調執行力度應對這些負面因素。

    一、自由市場

    1.自由就業市場

    在自由就業市場,對求職者來說,誰給的錢高跟誰幹;若違反雙方的協議,可以辭職或核算成本與收益來尋求正當賠償。若企業經營效益佳而加薪,僱員也會獲益。或者有企業加薪而同業不加薪,僱員另會選擇薪金高的企業就業,其實就是透過市場中“工資”價格來“倒逼”著企業主加薪,否則企業主就會關門或者留不住人才。

    當經濟形勢不好企業效益下滑時,企業主會尋求降薪而僱員也會同意老闆這麼做,因為別無他處比現在的企業給的多,或者換工作的成本高不如同意降薪,與企業一同渡過難關。若僱員有更好的去處可以拿到比降低後薪金更高的機會,僱員是可以辭職的。

    2.自由僱傭市場

    在自由僱傭市場,對企業主來說,誰要的錢少就僱傭誰;若違反雙方的協議,可以解除合作協議甚至直接開除違反協議的僱工。僱主與求職者在“工資價格”上達到一種市場均衡,這是按照市場需求量而制定的工資價格水平,這種自然公平想必大家都是同意的吧?

    若企業效益不錯,僱工可能會要求加薪或者減少工作量,企業主在市場同類企業主的競爭中會適當同意這麼做。僱主若不答應,僱工可能另覓高薪的企業,僱主一般都會核算員工另換工作的成本與加薪的付出成本,核算後一般會挽留而加薪。

    若並非企業整體經營能力問題,而因經濟環境差(或非人工價格大幅上漲)造成企業及同業效益均不好,僱主可尋求降低僱工薪金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來保持產品市場的競爭能力,從而保證僱主和僱工都能有收入並活下去。僱工若沒有更好的選擇(即另尋他處可獲得不低於原收入的機會),可以與僱主一起尋求企業在艱難的經濟環境中生存下去。

    3.自由商品市場

    一個行業內,會存在不同技術能力的企業生產質量高低不一的同類商品,這就保證了在該行業內生產能力不同的求職者可以找到適合自己技術能力的工作,不至於會產生失業。

    假如一位每月只能生產1000元產品的求職者,可以找適合這個水平的企業或者工序進行求職,總能找到相應的工作。若一位每月能生產10萬元產品的求職者,可以找適合該水平的企業或者崗位進行求職。

    在自由市場中,求職者與求職者競爭工作收入機會,僱主與僱主競爭收入的機會,這兩類市場的均衡點是各自生產的產品,產品的質量高中低不一價格有別,但都能夠實現充分的就業與生產,社會不會產生浪費。

    二、非自由市場

    4.工資價格被幹擾後果

    但在糊塗的最低工資法下,僱主不再僱傭低於最低工資法水平的求職者,或者想辦法解僱達不到最低工資值的僱工,這會造成這兩部分人失業。通常在政治描述中,這兩部分人被稱為“窮人”,但科學是不講窮富的,只講原因。若沒有最低工資法不會產生失業,有了最低工資法失業發生了。很多生產商品質量低的企業只好關門,因為最低工資法抬升了企業經營成本,甚至讓企業產生虧損,只要關門大吉,這類企業的員工在市場中恐怕也找不到生存的機會了。

    站在產值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僱工角度看,這類僱工當然喜歡多拿。僱主若允許這類僱工多拿,就很可能從其它貢獻大於最低工資值的僱工收入了抵扣,這會造成分配問題。僱工的努力當然尋求收入上漲,而因努力生產還要補助貢獻不大的僱工,僱主乃至企業運營上都會成本升高。最好的辦法就是僱主想辦法解僱那些低值的僱工,再也不招收低值的僱工。這兩部分人都最低工資法的存在而真的失業,連工作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可能也不會有。

    5.社會整體利益受損

    從整個社會生產總值的角度看,最低工資法會造成行業內低於最低工資值的僱工完全失業,也會造成低於最低工資值的求職者完全失業,這兩部分人都可能在該行業不再有就業的機會。除非這兩類人能夠多學點本行業的技能,或者另謀他就轉行業,那些中小企業會因而倒閉或者轉行業。轉行業的話,很多人也許也要再重新學習新技能。無論從哪種角度說,最低工資法造成了社會成本的增加,總體社會收益的減低,對社會總體上沒有多大用處。

  • 8 # 幸福文化

    相當多,隨著企業轉型升級,淘汰落後產能,安全環保的嚴查,原來好多手續不完善的中小企業關閉了一部分。由於前幾年經濟處在快速增長期,政府招商和銀行扶持政策的促進,好多企業膨脹太快,隨著產品市場和管理競爭的激烈,資金鍊出現斷裂又關閉了一部分。

  • 9 # 坐看雲起於此時

    很多!而且隱形的更多。我最近三年連做了兩家,都是這種隱形的,欠薪、欠債,生產要死不活,幾乎停滯;銀行利息都靠借錢來還,供應商的錢壓著,經銷商的錢不付,員工工資不給;老闆整天就是躲債還債,借新債換舊債,用新高利貸還舊高利貸,已經完全喪失了自身的造血功能了。這樣的企業,早死早超生,不死害死人!

  • 10 # 市盈率

    多,而且這兩年越來越多,一線城市成本越來越高,很多小企業已經被逼出市場了,製造業的企業除了巨頭行業或者是跨國公司,中小企業是很難熬的 看A股就知道,為什麼今年中小盤股票走勢很差 中小盤很多都是中型企業 業績很多下滑嚴重 A股上市的中小企業都是如此 沒有上市的規模更小的就更不用說了

  • 11 # 創業套路

    實際情況也不是很樂觀,最近去寫字樓發現很多房子都空出來了,問了一下租房的中介,說今年的空房很多,各種型別的房子都有的選,越大面積的房子越不好租。有的房東房子空了大半年沒有租出去,很著急,房租下降付款方式都有的談。這些情況不是往年的常態,應該是從側面說明今年中小企業的倒閉情況。

    從門面的情況來看,疫情結束剛復工的時候,有不少門店關門倒閉了,一些SHOPPMAII的店鋪也是重新裝修。後來這些店鋪都陸續重新開張,生意好壞參半,有的已經又在轉讓了。今年有一些行業是徹底沒戲,與境外交流密切的出境旅遊、留學諮詢、航空客運等等,倒閉是必然的。一些線下的培訓機構因為上半年歇業,也倒閉了不少,娛樂業也是危機重重,很多明星無戲可拍都加入直播帶貨的行列。

    小企業倒閉的不少,大企業情況也不樂觀,很多大企業包括國企都在收縮,大房子換小房子,多店面的撤銷,我知道的一家國有大藥房,門店一減再減,看來是做好過冬的準備了。

    今年對傳統企業來說是非常困難的,面對網際網路的衝擊,傳統企業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如何利用好網際網路 ,讓網路為自己所用,成為中小企業下半場競爭的戰略方向。中小企業想要發展,必須要在原有的市場競爭中,做模式的創新,轉變盈利點和複製盈利點。 再好的時代都有做敗的企業,再艱苦的時局都會爆出黑馬,中小企業更要學會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 12 # 奶爸聯盟社群

    中小企業倒閉的一直都很多,隨便舉一組資料:2014年,全國新登記註冊企業365.1萬家,同時登出300萬家,全國企業總數:2257.9475萬家。中小企業因為自身並不完善,很多沒有度過生存期,企業發展變數比較大,因此,每一年有很多新公司註冊成立,也有很多公司登出倒閉。

    今年因為疫情,可能倒閉的數量比往年會多一些,有人預計今年中小企業倒閉數量會超過全部企業數量的20%,也就是有可能達到450萬左右,這個資料還有一個月才會出來。

    今年的倒閉潮是本身企業自身的問題,和疫情造成的影響最終形成的疊加效應,但中國的中小企業倒閉的內在是有其必然的原因的:

    中國式合夥,埋下隱患

    中國人開公司,往往喜歡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者朋友一起開,開的時候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公司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機制,當公司出現問題的時候,才去找相關的法律條文或者公司規章,但很多卻描述不清,結果大家處理起來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辦,最終公司沒有了朋友也沒得做了。

    過度依賴某些資源

    很多人合夥,有資源就可以進入,並在公司可以佔比較大的股份,但是資源無法量化,最終沒有給公司帶來實際的價值,但又掌握了公司比較大的股份,最終的結果就是不歡而散。

    過分相信空降兵

    很多企業老闆迷信空降兵,認為只要找到一個牛人,就可以帶公司走出低谷,很多時候牛人來了以後,老闆往往成了甩手掌櫃,結果要不就是牛人只是一個“偽牛人”,根本沒有該公司帶來什麼價值,也可能這個人真牛,最終把老闆架空,竊取了公司的勝利果實,老闆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面子毀了公司

    很多中國老闆覺得做老闆就要有個做老闆的樣子,豪華辦公室,豪車一樣都不少,漂亮的前臺也不能缺。團隊人員也要多,這樣看起來有氣勢,結果造成各種投入成本過高,而最終業績不佳,企業虧損,最終因為面子而毀了公司。

    浮躁害了公司

    中國的很多老闆往往喜歡賺快錢,一些慢慢去培育的市場沒有耐心,今天追這個熱點,明天又迷信那個模式,最終到頭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沒有踏踏實實去做企業,最終使企業走向滅亡。

    沒有長遠考慮,資金鍊就會斷裂

    在國外很多企業賬上都會有很多的現金,日本的一個企業主曾經說過,即使我們公司2年沒有收入,我們的現金也足夠應付企業的日常開支。但中國的很多企業,投入資金比較少,基本上只要幾個月沒有什麼營收,公司的資金鍊馬上就斷裂,公司只有破產倒閉。

    貪大求全撐死

    中國絕大多數企業都不是因為企業太小而死亡,而是企業在小的時候發展的還不錯,結果企業負責人頭腦發熱,盲目擴張,當年史玉柱的巨人大廈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結果擴充套件的業務單元太多,造成資金鍊拉的太長,最終小馬拉不動大車,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因此,只要現在的企業存在以上的這些問題,即使沒有疫情的外部因素的印象,每一年也會有大量的中小企業倒閉,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中小企業的日子就更難了。

  • 13 # 紅旗渠的少年

    多,非常多。

    我個人在兩年內就創立了三家公司,都沒有堅持到底,有疫情的原因,有自己的市場瞭解不夠,盲目進取引起的。

    自己中間也是緩了很長一段時間 ,閒下來的時候,需要總結,沉澱。

    也為自己以後的創業,哪怕是臨時工作,都有一定的幫助,至少自己不會那麼盲目,做事情自己需要考慮自己的優勢,自己的發展方向。

  • 14 # 森鑫媒介

    2017年中國約有100萬家中小企業倒閉,平均每分鐘就有2家企業倒閉。

    通常見的一些小微創業公司的基本特點:一、公司規模小靈活

    二、小微公司面臨的生存危機

    2、其他行業的誘惑

    3、招人以及案例經驗難

    4、難以持續堅持

  • 15 # 井哥聊生活

    回到題主關心的問題,中小企業倒閉的多嗎?這個問題真的不太回答,主要是沒有準確資料支撐,就算有這個資料夠不夠“乾燥”,未知。透過所在地觀察,特別是今年做外貿的中小企業確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國內部分跨境貿易公司如秋季樹葉,生產型企業銷售轉型,嚴重減員增效。小編曾經工作7年玩具公司建立27年在今年未能外貿衝擊的厄運,近500人工廠短短6個月銳減不足百人,當然食不果腹,經協商我與公司也解除合同,從此走向另一條艱苦的創業之路。

    至於企業是新增還是倒閉的多;這個要用經濟貢獻來衡量,如新增殭屍企業,除了資料有弊無利;透過優勝劣汰,淘汰一些高能耗低產出的企業,未免不是一件好事;只有透過政策紅利,不斷最佳化,企業勇於創新,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科技發展、提升生活品質,解決新複合型民眾就業,也一件幸事。

  • 16 # 三優大叔

    現在中小企業倒閉的太多了,更重要的應該追問為什麼中小企業倒閉的多?

    疫情的出現確實是客觀原因之一,不用多說,都清楚。

    應該著重提及的是,沒有疫情到來,也有許多企業經營不善,處於倒閉邊緣,為什麼?

    新創業者,剛下水,一般都會被淹,第一次創業多數失敗,不足奇。

    而是那些商海搏擊多年,現在也不會玩了,為什麼?

  • 17 # 苕國土魚

    市場經濟本來就是大浪淘沙,企業倒閉本來是正常現象,我所見到的中小企業倒閉的情況確實很多,問題也各不相同。

    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本來就不長,我記得10年前我看相關雜誌上說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約4年,現在的相關研究結果是有2.5年左右。

    據前幾年的美國《財富》雜誌報道,美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而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美國每年倒閉的企業約10萬家,而中國有100萬家,是美國的10倍。不僅企業的生命週期短,能做強做大的企業更是廖廖無幾。

    進入中等收入社會以後,人們的消費觀念等變化,中小企業本來就有一個逐步變少,大量退出市場的過程。

    從南韓的經驗來看,大中城市的麵包店、雜貨店之類的逐步被大型品牌連鎖代替,小型的生產企業也是這種趨勢。因為消費者更喜歡在這些大型連鎖店消費,也更喜歡購買品牌商品。

    我們國內現在的情況還有電商的無情衝擊,對零售業的影響很大,電商成本相對較低,連西方較高的配送成本我們也較低,這對實體零售店的生意影響很大。服務業也有影響,因為透過生活類app下單後,把餐飲等的消費價格也給拉得較低。

    2020年初的疫情和後期的零星爆發情況,多少也影響人流,對中小企業較多的服務業影響較大。

    成本的上升是中小企業的痛點。由於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在位,議價權被前後的大型供應商和客戶掌握著,微薄的利潤很容易因為原料成本上升、產品價格下降和房租及人工成本上漲而陷入虧損,堅持不了多久就得倒閉。

    中小企業本身也有問題,企業主在大幅多年增長的模式中習慣了順風順水,遇到現在的經濟增長放緩而無法應對的情況也很多。甚至很多企業是利用原有體制上的某些缺陷生存,而在相關缺陷被修補後自然失去市場。

    雖然中小企業倒閉是正常現象,但由此導致的失業等社會問題還是很不好解決的。

  • 18 # 明燈社群

    今年的倒閉企業是最多的了,其中一個省聽說就幾十萬的小微企業倒閉的。

    沒有現金流,小微企業倒閉太快了。小微企業一般都是看大企業活著的。有的是代加工,有的是產品銷售。

    一個小微企業在市場上拼不過大的企業的。只能是倒閉。沒有了資金鍊,不倒閉等著幹什麼呢?

    也有一些,沒有網際網路思維。導致沒有顧客。慢慢的也就倒閉了。

    這個時代獲取客戶的方式變了,生意的模式變了。傳統企業進入網際網路,說句心裡話。不會就是不會。這個東西不是因為線下會做生意就能在網際網路把生意做好的。需要學的東西很多的。

    傳統企業應該換換思維了。思維一變,前途一片。

  • 19 # 生活愛特君

    非常多,特別是今年疫情影響。雖說鼓勵大眾創業,但是成功幾何?如果你是一個有夢想的人,那就不能怕失敗,因為這些都是經驗。沒有失敗過,又怎麼能成功呢。加油!

  • 20 # 祖佬爺

    不太多,也不少!

    縣裡很多,到處門面關門,有一條街關了大半,市區好些,大多數利潤下降,但仍能維持,關了的又有人補上,空門面仍然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升級了MIUI9的夥伴們,你們的手機體驗怎麼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