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卡哇伊打哇

    因為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並且現在正處於一個經濟高增長階段。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像中國一樣的巨大市場,這樣的市場對於世界上任何國家任何企業來說都是相當有誘惑力的。現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時間就是金錢,快速搶佔印度市場就成為一個很必要的發展機會。

  • 2 # 國際莊環保踐行者

    一是印度人多,人多自然市場需求就大;二是印度落後,落後就產生很多市場需求,需要升級換代的需求就旺盛;三是印度人懶,勤奮的人到印度容易致富;四是印度官方語言是英語,由於受英國殖民很多年,普通人也能講英語,語言障礙比其他國家小;五是印度經濟發展算是比較快,比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要快很多,因此購買力增長快!六是印度本國的工業體系比較落後,很多產品都需要進口,本國的產品競爭力又差,因此生意機會多;七是印度相對而言並不排斥外國產品,外國產品容易打入印度;八是印度有些地方國際化程度比較高,印度人在美國、中東、南亞、非洲影響力比較大,貿易基礎好!

  • 3 # 阿銳國際油氣觀察

    印度有世界第二多的人口,且人口結構合理,有英語基礎,與世界接軌便利。以上種種造就印度有最大的潛力消費和人力市場。

  • 4 # 財經大兒科

    哪裡有商機,資本就會流向哪裡。

    為什麼很多人去搶佔印度市場,那必定看好印度的未來,不論印度的經濟會不會崛起或者超越哪個國家,只要他現在看起來的經濟復甦的機會比較大,那麼就有無限商機。下面我就來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印度的人數在未來不久會超越中國成為全球第一

    大家應該都知道,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印度現在跟中國的人口只相差了幾千萬人,並且增長速度比中國快上幾倍,所以在不久的將來印度會超過中國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那麼這裡就有很多東西要說了,人口代表消費,人口多的地方,做生意的方式有很多,況且按照這個增幅發展下去,我覺得很多房地產企業也會進去,因為房子的需求會越來越大。還有很多很多行業,只要是有人的地方,有人口的地方,就有機會。

    近些年印度的經濟增幅在7%以上

    近些年,印度的經濟增幅在百分之七以上,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他們的經濟正在告訴發展,平均每年百分之七以上已經不是一個小的數字了,這個經濟增速每年在全球國家經濟的增速排行上都是名列前茅。

    印度的經濟快速增長,讓我回憶起了幾十年前的中國,在中國也像他們這樣物質匱乏的時候,也有過一段很長的經濟快速增長,這個時候,就是商機最多的時候,因為這個經濟增速表明很多行業正在快速發展和崛起,能在這個紅利中獲得一份,那就是特別好的事情,對於很多資本家的經濟週期佈局也有很大的影響。

    未來,可能印度會成為世界工廠

    這些年有很多人到印度辦廠,更有很多財經新聞預測:未來的世界工廠會向東南亞轉移,以印度為主。

    我認為這個預測非常有道理,為什麼呢?

    第一:在未來印度會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他們國家本來經濟就不高,因此不需要發很高的工資,這裡的話,人工費更加低了。

    第二:那種像富士康這樣的大加工廠集團進入印度,為了印度的經濟快速發展,印度政府肯定會對像他這樣的很多投資商給出非常好的優惠政策。

    那麼這些種種原因連在一起就預示了印度會成為加工廠的天下。

    很多人(很多企業)去做印度的生意,無非就是看中了印度崛起的紅利時代,他們有很多行業都在起步階段,而在其他國家,這些行業已經成熟,那麼就可以帶上自己的技術,去他們國家發展,開拓他們國家的業務。或者像其他的公司一樣,投資印度跟自己公司型別差不多的公司,直接控股,這個也算是一種搶佔市場。因此,很多人去印度發展是能夠理解的,中國早期也是這樣發展過來的的。

  • 5 # 小波談管理論經濟

    我認為這和印度很多方面有關,我主要列了一些如下:

    第一,就是印度的人口,目前印度是全球第二大人口國,而且有望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人口國,而且人口結構比較年輕,所以存在著巨大的人口紅利,而且價格相對低廉。

    第二,印度其實就是發展中國家,其基礎建設不完善,內部城市化建設需求比較大,銷費需求也大,所以印度在經濟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第三,印度在語言方面還是有優勢的,一段時間的英屬殖民,使其英語的普及程度高,更有利於外來企業和個人進入。

    第四,印度在很多的市場方面存在著空白,有的比較薄弱,所以對於很多外來企業和個人是很好的機會。

    第五,印度對外的開放程度比較高,其政策對於外來個人和企業來說進入印度投資更容易。

  • 6 # 河東一哥

    印度有著不下於中國的龐大人口規模,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這就意味著一個巨量的尚未完全開發的市場,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當然需要加緊佈局印度市場。印度試影象中國當年所做的那樣,透過改革開放來招商引資,利用勞動力成本優勢來發展製造業。但要發展製造業,印度需要對其軟硬體條件進行大幅改善和改革。總理莫迪上臺後很快提出了“印度製造”概念。大量外資湧入印度,印度政府也逐步放寬了對外國企業投資的限制。在一百多個個經濟體中,印度排名39。當前中國過剩的產能急需轉移出去,而印度作為與中國相鄰的南亞大國,自然吸引了越來越多中國投資者的目光。

  • 7 # 逍遙子飛哥

    目前我就在印度,說一下原因吧。首先,印度人口增速快,人口結構年輕化,平均才二十多歲,另外,最近幾年莫迪政府搞改革,有不少稅收優惠,最近幾年印度經濟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速。其次,印度人均工資很低,國內的三分之一吧,並且印度失業率很高,勞動密集產業在印度大有可為。最後,巨大的人口意味著巨大的商機,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這麼龐大的需求能不讓人心動嗎?中國政府改革成就世界人民都看到了,很多人都說,印度是下一個中國。另外,印度的基建,電力等公共基礎設施比較差,美國大規模基建發生在百年前,中國大規模基建漸近尾聲,印度要發展經濟,沒有好的基建能行嗎?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提前佈局印度搶佔印度市場的原因。

  • 8 # 鄭汴信貸幫

    是的,原因如下:

    1、經濟

    世界前八國GDP是這樣的:美國中國為10萬億美元俱樂部成員,日本為4.7萬億不到5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德國為3.7萬億,法國、英國、巴西都為2.5萬億左右,在下面就是印度了。也就是說印度跟前三位相差不大,也就差了4000億左右,按照世界銀行對印度2014-2018年每年增長8%的預測,印度在2014年將達到2.6萬億、2018年將達到2.8萬億,位居世界第五位。

    印度其實有點像10年前的中國,中國在當年也是一年超過一位老牌資本主義國家,GDP迅速躍居世界第三位。有了足夠的經濟能力,外購武器就成了有源之水,就有了實現的可能。對比一下著名窮國越南購買蘇30,一次咬咬牙、狠狠心才買12架(第一批是蘇30是8架,第二批蘇30是12架,這是第三批);再參考印度大手筆——126架陣風戰鬥機,就可以對比出經濟實力對於國家的影響。

    2、人口

    印度人口12億,是世界上兩個人口超10萬億的國家之一。其人口雖然很多,但是結構合理,印度的平均年齡為26歲。中國是老齡化嚴重,而印度是年輕化嚴重。參考一下中國的用工荒和勞動力工資的不斷上漲,已經各類工廠遷出中國,得出結論中國的人口紅利基本上消失殆盡。而印度人口資源,就是一個讓人羨慕並嫉妒的人口資源結構。

    有了足夠的人口就有了發展製造業的資本。製造業是什麼,就是人口——大量的高素質人口才能撐起製造業。(美國汽車城——底特律為什麼衰敗,底特律還是以前的底特律,但是裡面的高素質人口沒了,都變成黑人、墨西哥人了,所以就衰敗了。)印度人口素質有高有低,印度的高層次人口,跟英國人無異,所以才能在軟體業上取得驚人的成績。

    人口有什麼用處,人口就是資源,人口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足夠的人口則是萬萬不能的。有很多網友提出問題:二戰時德國怎樣才能獲勝,有很多人提出N多觀點,但是隻要有一條,就可以使德國利於不敗之地——再給德國4000萬人口(日耳曼人)。二戰德國只有8000萬人口,德國就靠這8000萬人口,向南面橫掃北非,向東佔領蘇聯大片國土,向西欺凌英國。如果再給德國4000萬人口,佔領全歐洲不成問題。

    現在英國為什麼衰落,其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人口不足,英國的人均GDP跟美國相差不大,但是英國只有不到5000萬人口,而美國是3億人口,如果英國有美國的人口,那麼英國的GDP總量應該為15萬億,而不是現在的2.5萬億。

    製造業通常都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造船、造汽車、造飛機、電子都是如此。俄羅斯能的航空工業是非常發達,中國的航空工業能迅速崛起,印度將來也能發展航空產業,都得益於大量的人口。而澳大利亞則不行,假如航空及附屬工業需要200萬人口,那麼這些人口僅相當於中國一個地級市人口的幾分之一,而卻相當於整個澳大利亞人口的十分之一。所以人口大國能拿出這部分人口搞工業,人口弱國則不行。

    3、印度的資源。

    印度的自然資源有豐富的一面,也有欠缺的一面。

    以糧食來說,印度只有3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僅相當於中國的三分之一),但是耕地就有1.6億公頃(而中國是1.2億畝,中國國土是印度的3倍,而土地卻是印度的四分之三)。換句話說印度有一半以上的國土都是耕地,所以印度才能以300萬的國土,養活了12億人口。

    當然了,有利必有弊,印度國土上平原多,山地就少。山地少,礦產資源就少,印度除了煤、鐵錳鋁儲量不錯外,其餘礦產儲量都不算多。印度的黃金儲量只有86噸,而中國2013年黃金產量有428噸。印度的石油總儲量才8.9億噸,中國大慶油田自己儲量就56億噸。好在印度靠中東隔海相望,去沙特買石油,方便快捷。再就是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缺少什麼去外國買即可,只要您有美元。

    4、教育

    印度的官方語言就是印地語和英語,多年的英國殖民統治,不但給了印度大一統的思想,而且導致印度英語教育發達,其實高層印度人跟英國人無異,無論是思想還是教育。亞洲高校前200位中,印度高校有13個,次於中、日、韓、中國臺灣,名列亞洲第五。

    5、地理

    印度周圍無強國。

    北面印度近鄰中最強的一個國家——中國,但是兩國隔著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馬拉雅山脈;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兩國發生大規模陸地戰爭,是很難以想象的事,最可能的是發生空軍大戰。

    印度戰鬥機為300架三代機,中國為1000架,印度遠不是中國的對手,但是印度周邊強敵不多,而最強的巴基斯坦也只能自保;中國周圍強敵太多,而且中國最主要的敵人是海上的日本、美國,所以中國空軍不可能對印度有太大的壓力。畢竟,中國空軍主力要部署在東南沿海的。

    西面是巴基斯坦,人口與GDP都跟印度差距很遠,歷次印巴戰爭都是被印度按著打,領土都丟了一半(指孟加拉國獨立),就這麼慘,還被尊稱為伊斯蘭世界第一強國。

    剩下的孟加拉國、泰國、緬甸連與印度對抗的資格都沒與;斯里蘭卡、尼泊

  • 9 # 儒學財經

    提到印度,很多人的想法是印度落後或者貧窮云云之類的,但是印度的現狀並不是我們看到的那些,只是印度目前的貧富差距比較大,貧窮的看到了而富有的地方我們並沒有看到。

    印度雖然發展的不如中國,但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一無是處,印度和中國是世界上唯二的人口超過十億的國家,我們常常說中國在這些年來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實印度也並未舉步不前。

    寶萊塢作為印度的電影製造中心已經聞名海外,班加羅爾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矽谷的第二軟體開發基地,即使今天在各大領域都取得了許多成功的中國在軟體產業也沒有超越印度,從這一點看印度也沒有落後中國太多,更不至於像中國人想象的那麼貧窮。

    印度作為一個人口超級大國,人口紅利都是所有人都會看到的一個地方,而人口紅利換句話講就是人工成本相對比較低,這也是很多公司願意把工廠放到印度的原因。

    另外就是印度目前的製造業比較落後,雖然說印度的軟體開發還是比較厲害,但是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想要發展經濟,必須提高製造業。

    所以製造業在印度還是有非常大的潛力可以挖掘,所以搶佔印度市場更多的是搶佔製造業市場。

    另外印度的資源相對比較匱乏,貧富差距比較大,商貿問題也是一個大蛋糕,商貿也會是大多數人想要發展的一塊。

    總體而言,現在搶佔印度發展先機的都是看重製造業和商貿的,其他的受到印度本身政府的影響發展可能會比較慢了。

  • 10 # 紅薯是個啥

    印度近二十多年的經濟發展非常快,中產階級迅速崛起,居民有消費能力,並且對商品需求是非常多且廣泛,印度的政府大力投入電力、交通、港口等基礎建設,渴望進一步創造產業商機。而且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國,這些資訊都向我們暗示著印度潛在的龐大需求,這麼大的一個市場怎麼能白白浪費呢?所以近年來,各行業都進駐印度。

  • 11 # 思維講座

    因為印度人口多,近幾年印度的改變很大,UPI、GST、JIO等都在推動消費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尤其GST合併了中央稅和地方稅,統一了分裂的稅收管理,降低了印度在消費、經濟、稅務上的摩擦;資料費用的降低更鼓勵移動互聯的使用,這些積極舉措為它未來的發展帶來利好。

    另外,印度和東南亞的資訊化和網際網路化正在加速。這是一個大趨勢,東南亞和印度沒有中國過去十年例如百度、阿里、騰訊這樣PC網際網路帶來的機遇,但他們有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機遇,近幾年尤為明顯。在印度尼西亞、東南亞、印度,我們看到有些“獨角獸”企業形成,但這僅僅是個開始。

    當然,現在佈局東南亞、印度市場,我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舉動的核心點在哪裡?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時間點的選擇正確嗎?為什麼是這個專案,這個創業者?這都是我們需要不斷探討的話題。

    今天,整個東南亞移動網際網路化的成熟度加劇了,使用者習慣在慢慢往移動網際網路遷移。前幾天我看到一個淡馬錫跟谷歌的報告,東南亞使用者單天消費時長在拉開,差不多到了單個使用者每天三到四個小時,將近於中國的水平,在一些市場甚至還更高。

  • 12 # 黃蜂二師兄

    這就是風口或者潮流,對國際化的企業來說,印度14億人的衣食住行都是商機,特別是未來人均收入達到八千美元的時候,(目前僅達到2200美元)就會像我們二十年前,股市、房市、期市、網店、實體到處都是巨大商業機會。

    當然進去太早只能成為“先驅”,比如日本的孫正義也想在印度辦一個像阿里巴巴一樣的企業網站,結果很不理想,原因就是條件還不成熟,目前中建、小米、華為、吉利汽車等企業都是在那裡賣些中低檔產品。垃圾多,牛散放多,次序亂

    當然目前印度是有著世界第4大軍隊,第8大製造業和僅次於美國的高科技人才,已經連續5年增長率過8%,但是製造業僅軟體、醫藥和紡織是強項,而印度又是農業大過,產業結構強弱差距太大,宗教紛爭不斷,即是機遇又風險很大。騷亂也經常產生

  • 13 # 首席投資官

    大多數人都要去搶佔印度市場其原因如下:

    一是印度人多,市場需求大;

    印度作為一個人口超級大國,人口數量僅次於中國,具有很大的人口紅利,中國前期發展是根據自身情況,取短補長。人口紅利發展都是所有人都會看到的一個地方,而人口紅利其實就是指人工成本比較低,這也是很多公司願意把工廠放到印度的原因。

    二是製造業比較落後

    雖然說印度的軟體開發還是比較厲害,但是印度本國的工業體系比較落後,特別是製造業,人口大國想要發展經濟,必須提高製造業。因為生產落後,所以導致很多產品更新迭代需求旺盛。所以搶佔印度市場更多的是搶佔製造業市場。

    三是語言優勢

    由於受英國殖民很多年,印度官方語言是英語,所以語言障礙比其他國家小;印度相對而言比較有包容性,貿易基礎好,外國產品容易打入印度,國際化程度比較高。

    四是印度人普便佛系,勤奮的人到印度容易致富;

    五是印度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

    總體而言,現在搶佔印度市場,主要是看重印度的製造業和商貿。

  • 14 # 短線起家

    印度人口很可能要超越中國,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場有機會,就像當初的中國!

  • 15 # 麥嘉烘焙

    印度就是中國的改革開放,廣州的縮小版,還是很有發展前途的,雖然國情不一樣,但是入鄉隨俗,相信我們勤勞的華人,會更加的出色。

  • 16 # 使用者3126652730344967

    人口紅利,中國紅利給世界貢獻值第一!

  • 17 # 阡陌優品

    印度人口的急距上升,是消費主體的形成。印度的人口快要超越中國。想一想,不管任何行業只要能佔領市。你就不等於佔領了市場高地嗎?

  • 18 # 小樓聽雨71514

    印度人口眾多,經濟增長快,市場夠大!

  • 19 # 黃旦

    印度還處在發展中,發展潛力大!印度人口馬上世界第一,人口紅利很大!

  • 20 # 頭條相約之山東二哥

    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有巨大的消費市場,經濟發展潛力巨大,且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又是文明古國,有一定的文化底蘊,為今後的發展提供諸多有利因素。所以被有識之士看好和投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腦梗能治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