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甲申十七年

    252年,剛主政的司馬師想透過戰爭獲取威望,不顧重臣傅嘏反對,執意伐吳,這就是著名的東興之戰。

    這場戰爭,司馬師大敗,但讓他迅速的成熟起來,並在第二年的新城之戰中打退了吳國的進攻,真正拿穩了權力。

    在東興之戰時,跟隨司馬師出征的將領有諸葛誕,師諸葛亮的族弟,吳國那邊的主帥是諸葛恪,是諸葛瑾的兒子,也是諸葛誕的侄子,叔侄倆的交鋒也很有意思。

  • 2 # 周朝文DMU

    沒有!

    說起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歷史上也是大名鼎鼎的存在。其實當時除了他之外,諸葛家族還出了另外兩位人才,巧得是還分別扶持了另外兩國。

    他們分別是諸葛亮的親哥諸葛瑾,扶持的東吳;諸葛亮的族弟諸葛誕,扶持的魏國。

    這細思極恐的畫面就不得不讓人懷疑了,難道說諸葛家族在下一盤大棋?

    然而故事的最終結果我們也是知道的,最終的勝利者是司馬家,而非他們諸葛家,那麼諸葛家到底是如何把這盤棋下崩了呢?

    諸葛兄弟都是聰明絕頂之人,他們肯定都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如果其中某一位得罪了主子,輕則穿小鞋、扣帽子,重則下大獄、滿門抄斬。

    所以說,如果三兄弟真的是同朝共事的話,一人有罪,三人皆斬,那諸葛家豈不絕了後?

    好,就算主子聖明,三個同等才華的人,共事一主,是否就猶如一山藏有三虎?

    一山連二虎都不能容,更何況是三虎,他們勢必會互相排斥,以至於互相殘殺。有人說不可能,放心,中國古代“文人相輕”這個傳統在任何時代都是適用的。

    所以為了不使兄弟之間反目成仇,三兄弟不得不各奔東西,自保前程。

    有朋友說了,我偏就不信三兄弟之間會揮戈相向,非要相信三兄弟一定能夠精誠團結,抱團取暖。其實這樣一來的話,麻煩就更大了。

    三個能力如此超群的人,本身就會引起同僚的嫉妒,更何況是三人抱團聯手呢?就算是再聖明的主子,恐怕也會因為德高震主而對你有所防備。倘若再遇上小人誣告,那就正中主子心懷了,到時候藉機剷除三人,那可就真的是一鍋端了。

    所以說三兄弟總有雄才大略,但左思右想之後,終還是不能有萬全之策,無奈只好各走各路,各為其主。

    最後諸葛亮事劉備,為蜀國之丞相;諸葛瑾事東吳,拜大將軍,領豫州牧;諸葛誕事曹魏,官至御史中丞、尚書,出為楊州刺史,加昭武將軍。

    至於三兄弟是如何把這盤大棋下崩的,估計就是他們沒想到,大家都是按照規矩來的,唯有一人卻不按套路出牌,寧願揹負罵名也要篡權奪位。

    就這樣司馬家傲視群雄,順利拿下了三國爭鬥的勝利果實,諸葛三兄弟連一家正統都沒拿到。

    可見笑到最後才是真的贏家,古人誠不欺我啊!

  • 3 # 一夫壹歷史

    所謂諸葛3兄弟大概指的就是蜀的諸葛亮 吳的諸葛瑾 魏的諸葛靚。蜀吳是聯盟除了夷陵之戰荊州之戰這些,大部分時期是和平的。諸葛亮和諸葛瑾關係也很好,諸葛亮起初無字,還過繼了諸葛瑾的一個兒子,後來諸葛亮的親兒子是妾生的。所以也不要相信他專情醜妻哈哈。諸葛瑾之子諸葛恪專權全族被滅。過繼給諸葛亮的兒子叫諸葛瞻又迴歸了本家。3國演義說諸葛亮的兒子孫子在綿竹之戰中殉國,但是真實歷史是他的孫子在晉朝做了官。魏國諸葛靚比較諸葛亮兄弟晚些 沒什麼交集。他是諸葛亮的族弟。

  • 4 # 街談巷議

    很多人都為三國時期諸葛三兄弟各事其主的事嘖嘖稱奇,有雞蛋不放在一個籠子裡以防範戰亂時期家族沒落的風險……然而,我個人認為諸葛家這種狀況實際上是漢末百姓流離失所的結果罷了。

    諸葛家這三兄弟,諸葛瑾與諸葛亮是親兄弟,而諸葛誕是關係比較疏遠的從兄弟,諸葛家族本來聚居於琅琊諸縣,後來遷徙到陽都,等到漢末黃巾亂起,群雄並立,諸葛家族也像很多的家族一樣開始考慮遠離中原中心區,遷往其他更加偏僻的地方保全家族。

    但是一個大的家族,有的原意搬遷有些不願意,諸葛誕這一支就是沒有搬遷的。諸葛亮三兄弟中諸葛亮和其弟諸葛均當時年紀還比較幼小,就跟在了叔父諸葛玄身邊前往荊州,諸葛玄當時被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而年紀比較大的諸葛瑾則侍奉著繼母遷往江東。

    實際上留在陽都沒有搬遷的諸葛族人應該更多,因為在曹魏出仕的諸葛族人遠不止一個諸葛誕,還有官至謁者僕射的諸葛璋,以及諸葛虔、諸葛緒等人。其中諸葛璋還曾經應曹丕的要求寫信勸降過諸葛亮。

    諸葛瑾字子瑜,琅邪陽都人也。漢末避亂江東。

    所以很可能當時諸葛裡亮這一支的打算其實是全家避難江東。相對於戰亂頻仍的中原,江東當時算得上清淨,遷居此地的人相當多,比如孫吳的名臣魯肅。

    這麼梳理下來,諸葛誕與諸葛亮兩兄弟的關係其實是比較疏遠的。從史書記載來看,諸葛誕活躍的時間比較靠後,前期在曹魏政權非常不起眼,與諸葛亮兩兄弟並沒有什麼接觸。諸葛誕在曹魏出仕是以尚書郎被任命為滎陽令,之後升遷吏部郎……所以,諸葛誕在曹操和曹丕統治期間一直擔任的都是中下層官吏,處於默默無聞的小透明狀態。

    一直到魏明帝去世,曹芳即位後,大概是曹魏建國以來的名臣宿將都死得差不多了,諸葛誕作為一個曹操時期的老臣,雖然在魏明帝時期因為作風問題被免官,也被大將軍曹爽任用——也大概就是另一個版本的“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這才給了諸葛誕在淮南三叛中出場的機會。

    諸葛亮與諸葛瑾這兩親兄弟,要說的話,迫於情勢相殺的情況是有的,但更多的還是合作關係——畢竟孫劉聯盟是兩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公元214年,經過幾年的戰爭,劉備終於平定了蜀地,這對於孫權來說無異於一個驚天大雷,本來“共謀益州”的打算落空,如此一來,荊州的歸屬就越發重要,於是到了215年,孫權果斷出手,奪得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孫劉聯盟似乎岌岌可危。但是曹操的威脅始終存在,孫劉兩方聯合的好處遠大於分裂,所以雙方決定講和。

    孫權一方派過來談合作的官員就是諸葛瑾。

    建安二十年,權遣瑾使蜀通好劉備,與其弟亮俱公會相見,退無私面。

    我相信諸葛瑾之所以成為孫權方面的使者,正是因為其與劉備方面的軍事諸葛亮是親兄弟,在孫劉兩方剛打了一場,已經撕破臉的情況下,親兄弟的諸葛亮和諸葛瑾作為談判雙方出場,顯然有助於緩和氣氛。

    兩兄弟各為其主,該下手的時候也是毫不猶豫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公元219年,蜀漢驅逐了曹魏,佔了漢中,劉備晉位漢中王,與此同時,關羽也展開戰略聯動,與曹魏大軍戰於樊城,水淹七軍。蜀漢的發展實在太過於迅速,打破了勢力均衡,在此種情況下,孫劉聯盟共抗曹操的前提已經破裂,因為此時蜀漢的危險似乎不下於曹魏,於是,東吳調整了戰略,偷襲了正全力對付曹操大軍的關羽。而統領東吳大軍進攻關羽的三大將領就是呂蒙、陸遜和諸葛瑾。

    後從討關羽,封宣城侯,以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住公安。

    這之後,諸葛瑾有相當長一段時間處於蜀漢和東吳爭鋒的最前線,時間大約是從219年到229年。

    黃武元年(222年),遷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

    大概將近10年,諸葛瑾主要駐屯在公安,公安這個地方是個戰略要地,號稱“七省孔道”,其東聯漢滬,西接巴蜀,南控湘粵,北通陝豫,把諸葛瑾派駐在這裡,可以說是委以重任。

    所以你要說諸葛亮與諸葛瑾兩兄弟之間是不是存在相殺的關係?那肯定是有的,畢竟孫權和劉備之間的聯盟關係也並不是一直都很穩固,破裂的時候兵戎相見,平時的時候勾心鬥角。

    但是古代的人在這方面都特別拎得清,公事上可能各為其主,該出手時就出手,毫不留情,但是私底下兩兄弟之間的關係應該還是頗為融洽的,這主要體現在當諸葛亮年紀老大還沒生出兒子,後繼無人的情況下,諸葛瑾把自己的次子諸葛喬過繼給了諸葛亮——這次過繼還有的另一個後果,諸葛瑾的長子諸葛恪後來捲入東吳內鬥導致東吳的諸葛一族盡滅,過繼的諸葛喬留下了一脈香火。

  • 5 # 臥牛說歷史

    諸葛誕是諸葛亮、諸葛瑾的族兄弟,並非親兄弟。

    諸葛亮三兄弟還有一個老么諸葛均,他跟哥哥諸葛亮在蜀漢。

    諸葛亮歷來主張聯吳抗曹,他當權期間不會攻打東吳。其實有件小事可以說明諸葛亮同兄弟諸葛瑾,以及東吳的關係。

    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被陸遜任免為督管糧草的官,管理糧草的賬目需要有耐心、細心的人,可諸葛恪不喜歡處理繁瑣的東西。

    諸葛亮聽說這事後,便給陸遜寫信,大意是:諸葛恪不適合幹這個工作,你給他換個吧。

    要是你是陸遜、孫權,會怎麼想?你諸葛亮鄰國丞相,居然管我家的事?

    結果呢,陸遜告訴孫權,孫權立即免了諸葛恪的“文官”職務,讓他領兵去了。

    至於諸葛誕,他比諸葛亮小得多,他掌權的時候諸葛亮早死了,應該沒同諸葛亮接觸過。

  • 6 # 劃過天空的拖鞋

    這個問題很好,人們對於諸葛三兄弟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因為這三人在三國時期分別為吳、蜀、魏三國效力,同時在《三國志》中都有三人的傳記,名氣比較大,但諸葛誕並非是諸葛瑾、諸葛亮的親兄弟,而是表兄弟。第二種說法是諸葛瑾、諸葛亮、諸葛均三兄弟,因為這三人才是親兄弟,都是諸葛珪的兒子。

    既然問道諸葛三兄弟有沒有相殺的故事,那麼今天我們就先從這四個人的履歷說起。

    一、諸葛瑾(174年-241年)

    諸葛瑾,字子瑜,是諸葛亮的哥哥,逃避戰亂跑到江東,公元200年出仕,在孫權手下做官,為劉備孫權聯合作出突出貢獻,一直主張聯蜀伐魏,對東吳忠心耿耿,晚年高居東吳大將軍之位,得以善終。

    二、諸葛亮(181年-234年)

    諸葛亮,字孔明,家中排行老二,諸葛瑾的弟弟,諸葛均的哥哥,光輝事蹟家喻戶曉,這裡就不羅嗦了,公元207年出仕,在劉備手下做官,最後高居西蜀丞相之位,事必躬親,殫精竭慮,最後活活被累死。

    三、諸葛均

    諸葛均,生辰不詳,諸葛瑾、諸葛亮的弟弟,與諸葛亮生活在南陽隆中,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還曾經把他當過諸葛亮,後來諸葛亮決定出山輔佐劉備時,特別囑咐弟弟諸葛均要好好打理草廬,等自己功成名就時還要回來歸隱,於是諸葛均苦苦等待,公元216年實在等的不耐煩的諸葛均跑去巴蜀投奔老哥諸葛亮,諸葛亮見其打理茅廬有功,封了一個長水校尉,後一直在巴蜀做官。

    四、諸葛誕(?-258年)

    諸葛誕,字公休,是諸葛亮的族弟,當時諸葛氏雖然不是什麼名門旺族,但人口也不少,所以諸葛亮根本沒見過諸葛誕,魏明帝期間諸葛誕一直為文官先後升為御史中丞、尚書。公元232年曹芳繼任,加昭武將軍,為曹魏立下汗馬功勞,官至徵東大將軍,後司馬氏掌權,諸葛誕起兵謀反被殺。

    如果非要說這四個人有相愛相殺的故事,那麼我們一一進行排除。首先是諸葛均,諸葛均的官的諸葛亮封的,而且在位期間一直沒有離開巴蜀,也沒有對外征討,所以諸葛均不可能與其他三人有任何交集。其次,我們在來說諸葛誕,諸葛誕出仕時是魏明帝時期,但一直是文官,史料記載第一次征戰是公元251年與東吳進行的東興之戰,此時諸葛亮、諸葛瑾早已駕鶴西去,所以也不可能有交集,當然,如果硬要說有的話,東興之戰吳國主將正是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格。

    所以排除了諸葛誕、諸葛均之後,只有諸葛亮和諸葛瑾可能存在相殺的故事。在諸葛亮有生之年蜀國和吳國之間的戰爭只有兩次,第一次是呂蒙白衣渡江,襲擊荊州,據《三國志.吳書.諸葛瑾傳》記載,諸葛瑾的確參與了襲擊荊州的戰爭,而此時諸葛亮身在成都,所以很遺憾哥倆沒有正面交鋒。

    後從討關羽,封宣城侯,以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住公安。

    而第二次就是劉備為關羽報仇,舉兵伐吳,這次戰爭前,諸葛瑾代表孫權向劉備請和,但劉備不同意,最終陸遜火燒連營,大敗劉備。而此次戰爭,諸葛亮同樣坐守成都,沒有參與,所以說諸葛亮與諸葛瑾也沒有相殺的故事。

    劉備東伐吳,吳王求和,瑾與備箋曰:"奄聞旗鼓來至白帝,或恐議臣以吳王侵取此州,危害關羽,怨深禍大,不宜答和,此用心於小,未留意於大者也。試為陛下論其輕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損忿,蹔省瑾言者,計可立決,不復諮之於群后也。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荊州大小孰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先後?若審此數,易於反掌。"

  • 7 # 國學小陳

    諸葛家青年才俊輩出,長得帥,學習好,妥妥的三國高富帥啊!可是三個人都沒啥好下場。 諸葛孔明就不用提了。一心匡扶漢室,先帝劉備託孤,奈何遇上個扶不起的劉阿斗,昏庸的皇帝沒啥壞心,從小被慣壞了,不學無術,只愛吃喝玩樂,孔明爺爺想要北伐,七擒孟獲,立下這麼多功勞,阿斗小皇帝聽信宦官的讒言,以為宰相要謀反,北伐大業功虧一簣,諸葛丞相飲恨而死。

    諸葛亮還有一個哥哥叫諸葛瑾,結局也不好,在東吳做官,關羽英雄末路被逼到緊要處時,諸葛瑾時不時過來勸告關羽投降。 諸葛亮還有一個弟弟叫諸葛誕,他侍奉的是諸葛亮的死對頭曹操,手中握有兵權,後來還因為不滿司馬家專權造反,最後被司馬氏殺死。 政見不同,雖然是親戚,但未必想法都一樣,人各有志,這個勉強不得。雖然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洛一度在吳國有一定的威望,但後來難免滿門抄斬。諸葛延也是為了魏國,不肯向司馬氏低頭也落了個掉頭之罪,只有諸葛亮算不錯了。

    他們雖然是親戚,但是受到的教育,接觸的人物等等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們的思想,所以三兄弟各侍其主也沒有什麼奇怪的。 但是三位最後都沒什麼好下場,也是令人唏噓!

  • 8 # 一壺清茗品春秋

    在三國期間,諸葛家的三兄弟分屬魏、蜀、吳三國,其中,弟弟諸葛亮在蜀國,兄長諸葛瑾在吳國,還有魏國的諸葛誕是兩人的族弟。人們把這三兄弟為“龍”“虎”“狗”。

    “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雖然各位其主,但是諸葛瑾、諸葛亮兩人還是十分友愛的,雙方互通書信十分頻繁。諸葛亮雖然貴為蜀國丞相,但是對哥哥一家在東吳的情況十分關心,在聽到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被任命為吳國管理軍糧的節度官時,諸葛亮特意寫信給吳國宰相陸遜,說自己的侄子不勝任節度官之職。

    諸葛亮聞恪代詳,書與陸遜曰:"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糧谷,糧谷軍之要最,僕雖在遠,竊用不安。足下特為啟至尊轉之。"

    諸葛瑾對弟弟的生活也十分關心,特別是在諸葛亮會後一直沒有兒子的時候,諸葛瑾把自己的二兒子諸葛喬過繼給諸葛亮。

    初,亮未有子,求喬為嗣,瑾啟孫權遣喬來西,亮以喬為己適子,故易其字焉。拜為駙馬都尉,隨亮至漢中。

    而且諸葛亮經常與兄長諸葛瑾寫信,交流對諸葛喬的教育。

    亮與兄瑾書曰:"喬本當還成都,今諸將子弟皆得傳運,思惟宜同榮辱。今使喬督五六百兵,與諸子弟傳於谷中。"

    可見諸葛亮對諸葛喬要求很嚴格,絕不允許與自己的關係,而享受特權,與諸將的子弟同等對待。

    被稱為“魏得其狗”的諸葛誕是諸葛瑾、諸葛亮兄弟的族弟,要晚於諸葛瑾、諸葛亮兩人。諸葛誕是魏國的鎮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曾經與司馬師一同平定了魏國毋丘儉、文欽叛亂。因為與被司馬家誅殺的夏侯玄、鄧颺等人交情很深,又見到毋丘儉、王凌等重臣被滅族,心裡不安起來,在司馬昭任命他為司空,讓其入朝任職的時候,他發動叛變。最終,叛變被司馬昭鎮壓,諸葛誕被夷滅三族。但是諸葛誕很得人心,兵敗城破時,屬下幾百人被俘,堅決不投降。行刑時,每斬一人,勸降一人,都說,為諸葛公,死而無恨。這裡需要說的是稱諸葛誕為”狗”,是功狗的意思,講其功勞大,並不是貶義。

    在三國類似的也不只諸葛三兄弟,大概這也是亂世世家大族得以延續的策略。即使當初孫權讓諸葛瑾當孫權命令諸葛瑾去說服其弟諸葛亮的時候,諸葛瑾卻婉言回絕。

    玄德昔遣孔明至吳,孤嘗語子瑜曰:"卿與孔明同產,且弟隨兄,於義為順,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從卿者,孤當以書解玄德,意自隨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以失身於人,委質定分,義無二心。弟之不留,猶瑾之不往也。

    諸葛瑾、諸葛誕在吳國、蜀國先後被滅族,但諸葛一族在晉仍有人擔任高官 。不能不說這樣的策略對保持家族延續起到很大作用。特別是當時諸葛瑾兒子諸葛恪被滅族,諸葛瑾一脈在吳國的子孫被誅殺殆盡,過繼給諸葛亮的諸葛喬之子諸葛攀,又恢復了諸葛瑾後人的身份,讓諸葛瑾逃過了滅族之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上學沒拿書包,哭著要你回家幫他拿到學校,該不該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