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那年今夕

    首先,元朝官方文字是蒙古文,不是漢語,所以對征服地區推廣的也不是漢語和漢文化。

    其次,元朝建立之時,蒙古帝國實際已經分裂,形成了四大汗國。雖然表面上以元帝國為尊,實際上各自為政,並不同屬。所以,向西亞,歐洲等地推廣漢語和漢文化並沒有直接政治上的優勢。

    最後,元朝本身文化建設並不重視,更不要說推廣文化課!

  • 2 # 煮酒祭長史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統治者為蒙古孛兒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始為162年,從忽必烈定國號元開始歷時98年。元朝退出中原後的北元政權一直持續到1402年。

    首先元朝的官方語言並不是漢語而是蒙古語,元朝當不當官基本不是靠科舉(儘管後期元朝也裝模作樣地開了科舉),而是靠血統,所以上學不學習無所謂。

    再說當時沒有什麼面對平民的官辦學校,漢人子弟學習都是進的私塾,蒙古朝廷懶得管這些事情,因為蒙古統治者根本對漢人不屑一顧,比如整個元朝基本沒有文字獄,不是因為蒙古人寬容,而是蒙古人根本不懂漢語,也不在乎漢人說什麼,也不認為知識和輿論在屠刀面前有啥作用。

    漢人除非想當官,那就必須蒙古化,起蒙古名字、穿蒙古衣服,學蒙古語言。當然,由於元朝重視血統,所以一般漢人子弟進不了政府,只有在蒙古滅金、滅宋之戰中立下功勞的功臣子弟才有可能進入政府。

    元朝人分為四等,漢人、南人本來就是最低等級的,前面的蒙古人、色目人才是高等級的,一般政府職位基本由他們壟斷。所以政府中主要語言絕對 不是漢語。

    至於小老百姓,愛說什麼說什麼,當時大都畢竟是一個國際性城市,各種外族人多了去了,什麼印度的、波斯的、歐洲的人很多,並沒有硬性規定日常必須說蒙古語。

    最後蒙古帝國分封汗國,每個汗國都是不一樣的經濟文化體制,政體都無法統一何況語言

  • 3 # 任十三讀史

    蒙古帝國的疆域雖然遼闊並且名義上以元朝的忽必烈為天下共主。

    但實際上是四個彼此相互獨立的帝國。分別為元帝國,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以及伊爾汗國。

    另外元朝的貴族所使用的語言並不是漢語,而是蒙古語。蒙古帝國建國的初衷在於征服,而對於建設不太擅長。即便是在中國大陸,各種語言和文明的融合也需要一些時間。

    更何況亞歐大陸原本是有許多各種各樣的語言和文明存在的。

    如果要改變這些情況,在農業文明的時代,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元朝是中國的大一統王朝裡存在時間比較短的,只有97年。

    實際上,元朝的存在還是促進了亞歐文明的交流。我們所熟悉的《馬可波羅遊記》正是馬可波羅寫於這個時期。

  • 4 # 當代曹植

    元朝是蒙古人統治,為什麼要形成以漢語為主的亞歐文明?蒙古統治者也從未承認自己是華人,為什麼要推廣漢語?

    亞歐大陸原本是有許多各種各樣的語言和文明存在的。

    如果要改變這些情況,在農業文明的時代,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元朝是中國的大一統王朝裡存在時間比較短的,只有97年。

    實際上,元朝的存在還是促進了亞歐文明的交流。我們所熟悉的《馬可波羅遊記》正是馬可波羅寫於這個時期。

    元朝的官方語言並不是漢語而是蒙古語,元朝當不當官基本不是靠科舉(儘管後期元朝也裝模作樣地開了科舉),而是靠血統,所以上學不學習無所謂。

    再說當時沒有什麼面對平民的官辦學校,漢人子弟學習都是進的私塾,蒙古朝廷懶得管這些事情,因為蒙古統治者根本對漢人不屑一顧,比如整個元朝基本沒有文字獄,不是因為蒙古人寬容,而是蒙古人根本不懂漢語,也不在乎漢人說什麼,也不認為知識和輿論在屠刀面前有啥作用。

    漢人除非想當官,那就必須蒙古化,起蒙古名字、穿蒙古衣服,學蒙古語言。當然,由於元朝重視血統,所以一般漢人子弟進不了政府,只有在蒙古滅金、滅宋之戰中立下功勞的功臣子弟才有可能進入政府。

    元朝人分為四等,漢人、南人本來就是最低等級的,前面的蒙古人、色目人才是高等級的,一般政府職位基本由他們壟斷,所以政府中主要語言不是漢語。

    至於小老百姓,愛說什麼說什麼,當時大都畢竟是一個國際性城市,各種外族人多了去了,什麼印度的、波斯的、歐洲的人很多,並沒有硬性規定日常必須說蒙古語。

    最後蒙古帝國分封汗國,每個汗國都是不一樣的經濟文化體制,政體都無法統一,何況語言,況且元朝並不重視語言。

  • 5 # 漁人文史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在蒙古帝國中,漢族地區只是其中部分,蒙古人才是統治階級。元朝部分實行漢化政策,是出於穩固對漢人統治的需要,即入鄉隨俗。另外,蒙古人統治的地域過於廣闊,包含多個悠久燦爛的文明。蒙古族上層為了穩固統治,對當地文化一般都持尊重態度,甚至同化於當地民族。因此,蒙古不會向西方推廣漢文化。

    其次,元朝與廣義上的蒙古帝國有區別。隨著蒙古人佔領了越來越廣闊的領土,分裂的趨勢無法避免。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期間,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等最終獨立。在分裂後,元朝的勢力難以越過西域。在蒙古人建立的諸多政權中,只有忽必烈的元朝因為長期接觸漢人而漢化,而忽必烈的漢化政策也是導致蒙古帝國分裂的原因之一。

    最後,元朝的漢化政策也有限度。蒙古統治者對漢人缺乏信任,這主要是由於征服漢人地區的年代較後,以及漢人(尤其是南宋治下漢人)的抵抗極強烈。出於對蒙古族統治的維護,元朝有意保持本民族特徵,防止蒙古人漢化,拉攏色目人牽制漢人。廣泛推行漢文化不符合蒙古人的統治政策。

  • 6 # 碼字的蝸牛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看看此圖,請問有何感想?

    (圖一)

    清代時期,將明朝統治區中的十五個承宣布政使司中的湖廣分為湖南、湖北,南直隸分為安徽、江蘇,從陝西中分出甘肅,設定了漢地十八省。日清甲午戰爭時期,日本曾釋出一篇《討清檄文》,其內容是號召漢地十八省共同“驅逐韃虜、光復明朝”(“以逐滿清氏於境外,起真豪傑於草莽而以託大業,······卿等速起,勿為明祖所笑!”)(圖二是漢地十八省的地圖)

    (圖二)

    好了,迴歸正題,我們的歷史從來都不是以單種族血緣關係來確認的,從上古時代始至先秦商周時代,一直在不斷融合不斷進化,不斷擴張。

    現今網路上一直出現一種言論,認為蒙元並非是中土王朝中的一份子,這種言論不能說就是錯誤的。只是其本身就有一個缺陷,那就是將中原王朝永久限制在漢家區域了。那麼北方的草原、南方的原始森林,就不是中土王朝的一份子了麼?

    一千多年前,鼎盛的唐王朝發生了內亂,自此一個統一的帝國陷入了百年的軍閥混戰之中。很快一個全新的三國局面出現了。以繼承唐朝衣缽的北宋王朝;以李唐冊封國姓的党項李氏為主的西夏國;以昔日唐朝的遼地外藩契丹為首的遼國。

    這個全新的三國中,契丹遼國創造了文字、西夏党項人也創造了文字。甚至党項人還參考了突厥人的習俗,獨創出中土王朝中第一次“剃髮易服”。

    若是按照蒙元不是中土王朝一份子的說法,那麼西夏國還是嗎?

    再則,滿清的皇帝的頭銜,可不僅僅是清帝國的皇帝,還有蒙古諸汗之汗的頭銜,就如康熙皇帝,他的蒙古稱謂叫做“阿木古朗汗”。有清以來,直至抗日戰爭爆發之前,中土政府就在外蒙庫倫駐紮有軍隊、以及行政中心了。

    那麼名義上的外藩,蒙古就不是中土的一份子了?

    西夏、遼、金、蒙古、明、清,只不過是中土王朝中歷史的融合戰爭的瞬間。

    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並非是單一的政體形態!

    自公元1206年,鐵木真於斡難河源頭稱帝以來,蒙古帝國就從來不是單一的政體形態。此時的帝國,主體是以草原諸部為主,輔於被征服的各部民族,如西夏党項人、漢家北地人(金人)、回紇人(維族的祖先)、女真、契丹人、突厥後裔、衛拉特人等等。

    在中土歷史上,第一次施行一國兩制的國家,是契丹遼國。

    即“漢家北地(此時是幽雲十六州和遼東)施行漢法制度;草原及遼地施行草原法則。”

    蒙古帝國建立之後,同樣延續了這個制度。

    一、蒙元帝國的律法意識形態

    早期的蒙古帝國,是一個軍國主義制度的帝國,它的組成,其實是以軍政合一的形態而構成的。因此它的行政體系與軍制的基本同等的。直至到窩闊臺汗即位後,才有所改變。

    窩闊臺汗時代,也是蒙古帝國發動第二次西征,征服東歐的時代。此時的蒙古帝國版圖西至東歐烏克蘭大草原、東至東亞半島(北韓半島,當時還稱高麗)、南至黃河北岸。

    此時的政體,在契丹王族和漢學儒家的協助之下,進行了一定的改制。可大體上依舊延續了成吉思汗所制定的分封制度及汗國制度。因此也延續了軍政合一的大體形態。

    此時《成吉思汗法典》(史稱蒙古大扎撒),成為了蒙古帝國的最高法則(當時已經具備了近代“憲法”的形態了)。

    但根據《元史 刑法》的描述,當時的蒙古帝國同樣施行了“一國多制”的策略。即各部按照各部的舊時律法來審判各部臣民,而“華人”(蒙族)則以大扎撒為指導意見。

    因此當時的漢家北地(黃河以北,含西夏舊地、金國舊地及遼東區域),蒙古帝國冊封了大量的漢世候,來維持統治,當地的同樣施行漢法制度。

    而如唐兀人(党項人的改稱)則施行西夏國時期所制定的律法形態。

    其他的遊牧形態的種族,則以草原法則(大扎撒)為法律主體(西域回紇人則以穆斯林法則為主)。

    二、蒙元時代的各種思想

    蒙兀人是在契丹遼國的“庇護”(外藩)之下崛起的,在契丹遼國時代,蒙兀人並沒有過多接觸到漢家思想形態。

    公元1206年,鐵木真稱帝之後,原本統治蒙古思想的薩滿教派的教首想學習穆斯林形態,建立其一個政教合一的政體,因此對鐵木真及其家族進行了分化。後被鐵木真識破,從此薩滿教派就在蒙古族群中逐漸衰弱。

    此時可以看出,以經商聞名於天下的穆斯林其實已經達到了蒙古高原腹地。而當時的中原陷入了新的三國內戰模式之中,金人已經將宋王朝逼到了南隅,壟斷了與蒙古高原的通商接觸。

    所以,當蒙古崛起之後,它所接觸到的思想有:穆斯林、也裡可溫教(古老的東方基督教派)、薩滿、漢家北地的道教、漢家北地儒學、以及佛教各個派系(如藏傳佛教、漢家佛教、西域佛教)。

    打個通俗的比方,這個時期的蒙古就是一張白紙,任何一種思想都可以在這張白紙上畫上濃厚的一筆。

    現代漢人都難於讀懂苦澀的漢家文言文,就那麼肯定粗獷的蒙古漢子會全面愛上漢家儒學?

    最為直白的是,到了元中期時,元成宗時期,派遣老師去教育皇子們時,有個皇子說了句話“(漢學)老師說的,苦澀難懂,還不如(藏傳)佛法讓人欣喜(據說是雙修)。”

    三、蒙元時期,漢法的“輝煌”時代

    其實蒙元時期,從攻取漢家北地(金國)時,蒙古高層就已經接觸到了漢法,特別是成吉思汗時代,啟用了漢化的契丹王族耶律楚材等人,在這些漢儒臣的建議之下,蒙古有所改變了以往的草原法則(屠殺令),耶律楚材也被任命為中書令達十四年之久。在他及其他漢儒臣的協助之下,以儒家治國之道為蒙古帝國制定了各種施政方略,為以後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因此當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返回後,滅亡西夏國時,成吉思汗就頒佈了蒙古帝國的第一條止殺令。

    在窩闊臺即位之時,曾有蒙古將領提議屠殺、驅逐漢家北地的人們,空出土地來放牧,也是耶律楚材成功阻止了,並讓蒙古人見識到賦稅的魅力。

    隨後蒙古的軍政合一形態開始出現分化,漢家北地區域的“牧民、治民”的民政形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均由漢家儒教弟子所執行。(意思就是蒙古統治者只要賦稅收到位,基本不會參與管理漢家北地)

    這是漢家儒學的一次轉變的機遇,北宋時期,孔孟儒學已經出現分化了,形成了“心學”和“理學”兩個學派。而蒙古時代,由於伊斯蘭教派、佛學教派、道家教派等等在蒙古統治階級中出現,儒學在此時也逐漸融合了各種意識形態。

    後來忽必烈時代,出現了個儒學怪才——王文統。他制定了一套銀本位經濟體制,與600年後牛頓制定的金本位沒有任何差別。為了能完善經濟體制,他還參考了唐朝的錢櫃、宋朝的錢莊制度,制定了中土古代歷史上唯一的“國有銀行體系”。

    但是他也遭受了儒家理學派的攻伐,特別是姚樞、竇默等人,經常在忽必烈面前說他的壞話。隨後他的女婿,漢世候李檀謀反叛亂,他也被誅殺了,他所制定的各種經濟律法也隨之隕落。直至明代的邱濬等人,在整理《食貨志》時,根據他的理論結合了《大學衍義》提出了另一種全新觀點——“食貨者,國之根本”(翻譯過來就是市場經濟決定了國家經濟)。

    王文統及漢世候的謀反之後,忽必烈已經不再全面信任漢儒學了。隨後啟用了奴隸穆斯林(蒙古時代,穆斯林基本都是黃金家族的家奴)阿合馬。

    阿合馬運用了古代伊斯蘭世界的理財模式——包稅制、鹽鐵專賣制、皇室壟斷商業等等模式,為忽必烈斂財。可能由於漢家區域是異教徒的因素吧,阿合馬的根本政策就是“多斂財,主子才高興”。據此元代的斂財官多為色目人所管控著,之後就是元代的漢人黑暗降臨時代了。

    四、漢化的蒙古第五代

    元朝建立之前的蒙古帝國,要麼漢儒需要學習“國語”(蒙語),要麼只能透過翻譯(蒙古帝國有個職位,是專門為封君、大汗同步翻譯各部臣民的語言)。可以說忽必烈之前的蒙古汗王基本不懂漢語(或是不願意說)。

    可到了第五代時,已經出現全面漢化的情況了。代表人物就是忽必烈的皇太子真金、安僮(木華黎子嗣)、伯顏(穆斯林)、玉昔帖木兒(博爾術的嫡孫,其實他漢化應該有爭議)。

    特別是皇太子真金,在隨後的政治鬥爭中,基本是站在漢法這一邊的,經常抨擊阿合馬等為了斂財而不顧人民的生死。

    可最終真金卻因過多傾向漢法,攻擊阿合馬,導致忽必烈不喜。結果在征討乃顏謀反時,突然出現了阿合馬被暗殺。不久後南地(南宋故地)的御史竟然上奏,請求忽必烈退位禪讓給真金。導致真金驚恐,最後患病死去。

    致使原本就在元廷中已經趨向被壓制的漢法,逐漸退出了中樞,直到元順帝這個被放逐到桂林的皇子,才慢慢奪回政治地位,可已經為時已晚。

    估計有人會問,假如抗戰失敗,那日本也是一份子了?

    只能說,在吐蕃駐兵的王朝中,只有元、清。若沒有元,彩雲之南還是獨立狀態的。

    另外在建國後,編輯歷史地圖時,為了照顧東南亞諸國的情緒,並沒有將版圖畫過去。其實在歐美的歷史地圖中,元朝的在呂宋等島都有駐軍。

  • 7 # 陸一說歷史

    答:元朝沒有地跨亞歐,漢語也不是元朝的第一語言。

    說點不好聽的,大家一提到元朝就感覺我們的祖先很強大;但要清楚,元朝是蒙古人的,不是漢人的,我們傳統意義的中原地區是蒙古人侵略搶來的殖民地!

    元朝是我們自己的叫法,人家真名叫大蒙古國,後來忽必烈1271年改成了“大元大蒙古國”,但本質上還是蒙古國。

    下面我說說開頭的兩個問題:

    元朝沒有橫跨歐亞。

    (上圖才是大蒙古國全境!)

    大蒙古國裡面有五個政治實體,分別是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統稱為“四大汗國”,還有一個是我們的所說的元朝。

    這裡可以理解為這五個政治實體是大蒙古帝國裡的五個王國,雖然四大汗國後來承認了大元宗主國的地位,但本質上他們是國與國的關係!

    所以!是大蒙古帝國橫跨歐亞,不是元朝橫跨歐亞!漢文除了在漢人聚集地使用外,處於西亞東歐那邊的四大汗國壓根沒幾個認識,還談何傳播?

    語言問題

    無論是元朝還是四大汗國,都是蒙古人的國家,人家的官方語言是蒙古文,不是中文!

    雖然元朝為了緩和與漢人的矛盾,大力推崇過漢文化,不過這本質來說是蒙古人為方便統治所採用的手段!

    大蒙古國是蒙古人說的算,不是你漢人,人家要傳播也是蒙古文!

    就這樣,不拉仇恨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騎單車是僅次於游泳的、位居第二位的有益關節的運動,那騎車到底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