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欣磬

    素質教育就是人對人性的認識與管理。人性有善惡兩面,天天針對惡會被惡捕獲,唯有發揮善良遠離邪惡,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如何遠離?就是要讓人建立真善美的世界觀,有正業的一技之長以安身立命養家活口。一技之長可以有考核標準,而人性是不能被考核的,ta是在全部生命中被考驗的。人性是無法用一張卷子或幾張嘴來定性的,因為人性太複雜了。所謂素質教育的考核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如果說有考核,那就是讓華人打心眼裡能看得起自己,看得起自己的同胞,更讓世界人民打心眼裡不得不佩服你的國民精神,讓華人三個字不再是“黃禍”。

  • 2 # A鄧學理律師A

    只要把某種知識某項技能列為必考內容,什麼樣的素質教育都最終會演變為應試教育!所以,乾脆就別跟風炒作概念啦,炒概念對教育孩子沒有任何可操作的指導性!能吃苦,有毅力,有目標,有規劃,耐得住孤獨和寂寞,這才是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教育!

  • 3 # 鄰家五哥教育工作室

    要不要搞素質教育?這已經不必再爭論。因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已經寫進了教育相關法律和黨的教育方針,不實施就是違法違規。

    但什麼是素質教育,或者說怎樣從一線教育者的角度去理解素質教育,可謂眾說紛紜。不過無論是哪種說法,如果離開了受教育者素質的全面提升與發展而講素質教育,都是無稽之談。 

    我們習慣把素質與文化劃等號,這沒什麼不妥,高素質意味著有文化,所以可以把實施素質教育等同於培養文化人的教育。應該肯定的是,素質不是學歷,有學歷、沒文化、低素質的現象比比皆是,所以那種說升學率高就是素質教育的說法是非常片面的,屬於一孔之見。

    當前的學校教育無論掛什麼樣的招牌,但應試教育的痕跡還是非常明顯的,或者說還有很大市場,其主要表現是學生缺乏創新意識,缺少終身學習和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關鍵能力,或缺家國情懷,而能解決以上問題的教育,就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解決由於存在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偏差而造成的教育亂象,更好地落實國家法律法規和黨的教育方針對實施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真正使素質教育落地,讓學校培養出的孩子能夠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重要推動力量。

    說說素質教育

    一 素質教育是重視過程的教育行為。

    教育過程是否科學,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是否合法,符合國家法律規定,這些都是判斷與評價是否是素質教育行為的依據。

    回想不遠的曾經,在媒體渲染下,某校一夜之間忽然獲取了什麼光環,其它學校一窩蜂地跟進學習,因此出現了現在已經消聲滅跡但當初瘋狂一時的南學什麼學校、北學什麼學校的亂象,也造成了各種未經時間和實踐檢驗的學習模式的泛濫。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教育管理者,特別是部分沒有自我和缺乏思考的教育者的無知造成的悲劇,而其貽害無窮,導致新課改理念在學校左右搖擺,新課改活動停滯不前,直接影響了學校人才培養多樣化的程序,無法滿足社會發展對創新人才的需要。而現在不少學校應試教育思想和行為依然嚴重,還在搞精英教育,出了幾個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就搖旗吶喊,耀武揚威,甚至以此來論證自己實施了素質教育,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學校的章程,是各類教育法律法規與學校實際相結合的結果,是學校辦學思想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管理過程的指南,如果其制定的過程合法合理合情,全體師生都必須遵從。

    例如,我們的學校章程中一般都會出現“人文管理”的字眼,那怎麼實現人文管理?學生犯錯了怎麼處理?

    學校中的人文管理,就是要以學生髮展為本,不是以管理者的主觀意志為本,要求教育管理者要對學生的違規違紀行為進行疏導而不是堵截。學生違規違紀,批評教育糾正,之後又犯錯,再批評再教育糾正,迴圈往復,直至學生養成良好習慣,不再犯錯,這是疏導,是符合學校章程規定的人文管理過程。

    而那些怕學生受不了嚴酷管理跳樓就把窗戶都焊死的方法就是堵截,教育者不從自身的教育方法上找問題,而是隻要學生分數提高各種瘋狂管理方法都敢嘗試,揚言只要學生不死在學校就行,這分明是沒有把學生當人看,更別提什麼為學生服務了,諸如此類的管理違背了學校章程,就是非法的管理過程。

    那些精確到秒的嚴酷管理方法,使學生失去了自主創新的機會和動力:違規頻繁組織考試並公佈排名、按名次排座位,把學生的自信心踩在地上任意踐踏,讓他們成為分數和課本的奴隸;要求孩子們坐椅子都要保持不可以靠椅子背的動作,課間不上衛生間就不許離開座位走出教室,跑操都要拿本書速讀等等。

    更有甚者,即使學生放假在家裡也必須按學校的作息生活,也沒有一丁點兒自主支配的時間,於是這種自由就成了監獄放風般的施捨,逐漸把一個個個性鮮明的孩子,變成了奴性教育的犧牲品,並不斷喪失著曾經擁有的屬於自己的情趣和快樂的源泉,本該在學生時代擁有的各種豐富的情感體驗已經被厭學甚至厭世情緒替代。

    那種對以上極端管理方法已經習以為常的孩子,完全被奴性洗腦,坦然接受這種美其名曰軍事化(又不是軍人,哪來的軍事化?),其實是奴役化的管理,甚至為這種教育站臺,他們即使考上了什麼所謂好學校,也不過是又多了一個缺乏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人工智慧機器人。一旦某些學校採取了極端管理方法,就會造成劇場效應,被不斷效仿,進而傷害到其它中規中矩辦學的學校,對整個區域教育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有人說管理嚴酷也好違規也罷,但能出成績,那素質教育就不要考試成績了麼?當然,但與應試教育不同的是更重視教育過程,要看教育過程中是否重視了學生人格的塑造、情趣的培養和技能的習得,是否關注了孩子們的精神生活。

    重視教育過程,看其過程是否合法合理合情,是素質教育的第一個特徵。

    素質教育是尊重與喚醒。

    中華民族的復興,離不開創新人才的培養。只有每個孩子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內心深處那種與生俱來、與眾不同的潛能被喚醒,他們的個性才能充分釋放出來,逐漸培植出創新意識。

    尊重什麼?

    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他們,要用對待成人的態度對待他們。師生之間地位平等,教學相長。生對師是敬畏關係,因為教師的人品、學識使學生折服,學生因為敬而畏,願意傾聽教師中肯的建議和合理的安排。而不是師者自恃教師的身份對學生頤指氣使,甚至打罵侮辱。

    兩年前一所高中學校孩子自殺了,這孩子的同學告訴我說,因為孩子考試成績有所下降,老師就當眾抽了孩子耳光。做出如此行為的教師,根本不是對學生嚴格管理,而是違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是赤裸裸的違規。更有甚者,有些學校還把學生自殺的原因完全歸咎於家庭和孩子,為自己的違法非規教育找藉口。這種連學生生命都不敬畏與尊重的學校,說是草菅人命誇張麼?而其還在高呼自己是在實施素質教育,就只能讓人笑掉大牙了。

    要尊重孩子間的智慧差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性格和氣質,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教育者要喚醒孩子的特長,數學好、語文好、英語好、體育好都是優勢;能團結同學,熱愛勞動,熱心公益更應該表揚。發現發展孩子們的優勢方面,幫他們樹立自信,成為合格加特長的孩子,就是在為提升他們的整體素質服務。

    而那些違規把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唯一標準的學校,泯滅了孩子的個性,用考試排名和依名次排座位成就了少數學生的虛榮和大多數孩子的自卑。學校透過大口號、大標語等多途徑洗腦,讓孩子們把考試成績作為人生的全部,沒有了家國情懷,沒有了正確的人生方向。

    要尊重孩子們的成長。素質教育不是壓抑個性,而是引導和發展個性,不能讓所有孩子都長成同一副面孔。要給孩子們成長的權力,師者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做好引路者,幫他們在行走中養成適合自己的習慣,形成文化人的思維方式,透過各種綜合實踐活動喚醒他們內心的愛與溫暖,成為心中有自我、有他人、有社會、有公理和正義的時代新人。

    素質教育不是割韭菜,不是強制孩子們按同一個標準成長。難道組織個幾十公里的拉練就是鍛鍊孩子意志麼?高中軍訓形式內容的違規和中小學違規組織軍訓就是培養孩子們吃苦耐勞的精神麼?

    當然不是。把對全體學生的尊重拋到腦後,只關注少部分孩子的發展,或者要求所有孩子都在同一種模式下發展,都不是素質教育。當學校的教育行為成為炫耀的噱頭,既沒有面向全體學生,又沒有面向學生髮展的每個方面的教育方法大行其道,諸如此類的現象越多,離素質教育越遠。

    所謂炫耀什麼就是缺少什麼,在教育部三令五申嚴禁宣傳中高考狀元的大前提下,依然有學校在蒐羅所謂的狀元排行榜,之所以敢頂風作案,不過是在利益驅動之下想繼續提高學校的入學門檻,以及因為實施了嚴酷管理與素質教育無緣而遮遮掩掩。

    沒有尊重和喚醒,就不是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關鍵能力。

    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具備支撐其終身發展、適應社會需要的關鍵能力,要求改變唯分論的知識本位教學模式,以提升學生的能力為主。

    唯分論只關注知識的傳承,侷限了學生的視野,透過大量的機械、重複性練習把學生培養成刷題機器,看到某類試題,根本不加思考,而是如條件反射般給出答案。而長此以往,高分者就成了刷題冠軍,思維被禁錮,只知道標準答案,沒有了創新意識。這種應試唯分思維模式下,連人生的路都成了唯一選擇,那就是考所好大學,如果因為失誤沒有考好,那生活就沒有希望了,跳樓算了。

    而由於唯分,學生的身心健康就被放到次要位置,但如果失去了幸福的健康基礎,孩子們患了胃病、近視、抑鬱症,及時考取了所謂的學校又有幸福可言呢?

    提升能力,要求學生在掌握學習技能和學習方法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總結與反思,豐富情感體驗,為具備終身學習能力服務。

    學習過程中的各種情感體驗,如成功感、挫敗感、驕傲感、自卑感等,都是孩子們未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是提升他們生存能力和生命質量的必要條件。

    透過學生參與的各種活動體驗和教師的正確引領,孩子們的交際能力得到增強,會懂得不能因爭搶排名變得自私和貪婪,丟掉團隊意識,失去一個文化人應該具備的核心素養。而團隊意識的培植,正確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係,處理好人與人之間關係,讓孩子們懂得這世界不只是自己的,還有他人,還有天下。

    素質教育幫助學生具備的能力具體講有以下三點:保持健康身心的能力、控制好自己情緒能順利與他人交往的情商提升和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的學習方法和技能的掌握。

    沒有愛和感動,沒有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沒有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就不是素質教育。

    作為一線教育者,我們有沒有要求學生帶病上學了,有沒有佔用體育課把學生按在課桌上補課了;有沒有當眾侮辱或體罰學生讓孩子自尊心灑了一地,有沒有誇大競爭讓孩子們之間互為敵對了;有沒有違規佈置大量作業變相體罰孩子們,有沒有給孩子們自由支配的時間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去學習了等等,就是衡量我們是否在按照素質教育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從教。

    最後小結一下,什麼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在一片教育法治的天空下,孩子們能夠舒展開自己自信的翅膀,敢於主動釋放出與他人不同的聲音,成為可以自由翱翔的天使,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

    如果再換個角度講,一所學校,如果能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是把所謂狀元掛在嘴邊,出了個清北生就“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還無知的用“在我校在全縣統考中又榮獲第一”的說法反饋自己所屬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違規做法,這樣的學校,如果還沒有完全實施素質教育,至少也是走在了通往素質教育的路上。

  • 4 # 高俊科

    教育是什麼?什麼是教育?

    教育本身不是“素質教育”?在“教育”前面加“素質”二字成“素質教育”豈不是畫蛇添足?

  • 5 # 頭號憤青老了

    素質教育是個偽命題,日本的國民素質是教育出來的嗎?司法做到絕對公正,沒有選擇性執法、雙重標準,國民素質自然變了。張扣扣的母親如果得到法律保護,他會走極端私自殺人報仇?如果硬要說素質教育,那麼最該教育的是政府自己內部制度。

  • 6 # 果蛋皮01

    首先講教育的素質,是離開學校10年後剩下的,以及長大結婚生子後成人的我們從原生家庭得到的觀念。素質教育就是,考試作業以外足以影響你一生的方法、世界觀。簡單講是有些人當完兵多年後仍有的軍人作風,舞者的優雅。素質教育就是讓經歷、教育成為我們身體思想的一部分,影響一生的素質。

  • 7 # 漫話神州

    素質教育的含義:是指遵循生理、認知和情感發展規律,培養能自由、有個性且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的教育模式。

    素質教育的特點:客觀性、自主性、生成性和創造性。

    素質教育的條件:一是教育環境寬鬆,二是教育主體獨立,三是教育活動科學。

    素質教育的要求:一是轉變教育觀念,如平等、民主;二是改變教育方式,如探究、合作;三是改進教育方法:如啟發、引導;四是完善教育評價,如過程、綜合。

    素質教育的目標: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發展。

    素質教育的目的:實現全面而有個性、可持續而終身發展。

  • 8 # 清山峻嶺常青松

    所謂的素質。受了高等教育的高材生。內心修養性很強。仕途貢獻大,前途一片光明。表現人質彬彬有禮貌。這種人受人尊重。

  • 9 # 使用者石破天驚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重在受教育者在能力,技能,實踐運用方面得以發展。教育者的教學觀念徹底改變。摒棄滿堂灌教風。教師由原來的演員變為導演的角色轉變。總之要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 10 # 弓長張15973

    人的發展決不僅僅取決於其知識、智力,而是取決於其綜合素質。所謂綜合素質包括人的知識、智力、情感、意志、品德丶健康等多方面。素質教育的提出是為了匡正不利於人的發展和人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的片面的科學知識的教育。是為了改變那種重知識輕能力、重學會輕會學、重智商輕情商、重求知輕做人、重名利輕奉獻的做法。有人錯誤的認為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就是什麼都教、什麼都學。而是著眼於人的終身發展和持續發展。是在知識、技能、智力、情感、意志、品德、個性的真正為學生的一生健康成長打下牢固的基礎。素質教育同樣鼓勵學生冒尖,允許差異,重視特長。素質教育就是要把科學文化知識教育與社會人文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人的生成和發展的最佳化型教育。讓學生成為有血、有肉、有思想情感、有獨立人格、有遠大目標、有終身奮鬥精神、有健康體魄、有健全心態的完善的人。為社會培養和輸送有社會擔當的具有現代社會素質的公民。素質教育的評價是系統複雜的工程,是要關注人的長期發展。當然,對學生在校期間評價的主體還是以德智體和創新能力為主導,監顧學生平時發展、尊重學生特長、尊重學生獨立人格和尊嚴。(謝謝)

  • 11 # 春風餘暉

    素質教育是個新名詞,正如幾個朋友所說,只要很好的落實毛主席的教育方針,我們的素質教育才算真正的落實了。目前的素質教育誇大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而對情感態度價值觀重視不夠,尤其是培養什麼樣的人重視不夠,這也是當前唯成績論的必然現象。

    我認為素質教育首先是品德教育,也就是德育。德育教育不能停留在死記硬背,必須結合實際,讓學生不僅認清是非,更要從思想上和行動上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想落實好,就必須正確對待學生成長檔案,必須進行多方面評價(目前大多數學校沒有,有的也是形式,弄虛作假,起副作用),如果還是走形式,素質教育的根就萎縮了,大打折扣。

    要想落實好德育教育,必須加強教師課上的德育教育,只有所有教師都重視起來,才能抓出成效。於是必須對教師授課的德育教育納入評價體系。

    其次就是能力和知識的培養。也就是智育,這點目前很多學校做的都不錯,課改理念基本深入人心了。但必須提醒老師,無論什麼模式,啟發式教學是根本,只有結合實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既學到了知識還培養了能力。

    再次就是切實落實好綜合考評機制。目前唯成績論害苦了所有人,孩子沒有了童年,家長沒有了自己,老師疲憊,領導很無奈,唯一開心的是輔導機構和私立學校。綜合考評物件不僅有學校,還有老師,重點要對學生進行綜合考核才能收到本質效果。

    綜合評價是個大工程,如果不落實,素質教育就是個口號。

  • 12 # 小吳物理

    1.什麼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比更重要。

    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面向全體,我們國家這些年努力實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就是面向全體,讓每一個適齡兒童少年都能進到學校裡來,進到班級中來。以前有一部電影叫《一個都不能少》,反映了教育教學裡有一個同樣面向全體的問題,就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都在天賦允許的範圍內充分發展。比如說你讚許的目光是不是隻給了前三排,你的微笑、你的點頭或者說你的關注等,是不是隻給了那些成績好的孩子、聽話的孩子,我覺得這就是考驗你是不是面向全體。

    第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這一直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我們需要在實踐中把這個方針貫徹好、落實好,在這方面不能有任何放鬆。有的網友可能會說,你說面向全體,全面發展,那和因材施教有沒有矛盾呢?要我看是沒有矛盾的。實際上面向全體,正是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個體,你只有面向差異了,面向個體了,你才能面向這個全體。

    第三,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我們的基礎教育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上做的非常好,也得到了世界性的公認,但是在能力培養上還需要進一步努力。應該說知識是重要的,但是知識不能成為限制人們思維空間的東西,而應該成為人們進一步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發展能力的基礎,不是把人作為一個知識的容器,而應該把知識融入到人的認知結構中,能夠活化起來。同時,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對我們來說尤為重要。這些年來,連續30年我們國家GDP以每年10%速度遞增,相當程度上是靠勞動力的價位優勢,但是縱觀全球,不能靠廉價勞動力的優勢成為世界一流國家,所以我們有中國製造,我們還要有中國創造。

    第四,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誰都想有創新,怎麼實現創新,必須以主動性的發揮為前提,真正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弘揚主動精神。這樣一種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就要求啟發式教學。我們的總理對這個問題非常注重,每年教師節時都會去聽課,看到教師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非常高興,鼓勵學生主動探索、主動思考。又比如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就要求我們能夠鼓勵學生存疑、求疑,一個老師能不能允許學生對自己的答案提出挑戰呢?這就是一種考驗,也就是說主動性的發揮要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當然,這與我們的尊師愛生並沒有矛盾,我們的優秀傳統還要堅持。

    第五,著眼於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教是為了不教,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讓學生會學,不僅給學生知識,更要給學生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的基礎教育一定要培養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具體怎麼考核:對於學校,我覺得可以實行操行分原則,把素質教育的五個內容都包括在裡面,然後對應每個內容進行分數設定,一學期結束後,對每一項打分,如果有不合格的,那麼下學期就得著重改正。

  • 13 # 白雲藍天

    素質教育應是教育方針裡說到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當前部分學校考試只注重智育(文化課)的考試,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的教育,甚至不開這些課。這也同政府管理監督考核有一定關係。如何搞好素質教育人大機關應立法,什麼樣的學校什麼年級開什麼課多少課時多少這樣的老師,教育行政部門如何監督、考核,向社會公開結果。對做的不好學校啟動問責處罰程式。德育看學校學生平時表現,體育美育進行體育美術標準的考試佔到中高分中並加大比例,勞動課可讓學生參觀附近工廠,甚至到餐廳幫餐,自己洗衣服等的考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才能得到長輩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