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每到清明節,總會讓人想起: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文字不多,還朗朗上口,人人皆知。 請問,歷史還有比這首描寫清明的詩更完美的詩詞嗎?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199716755

    在我看來能與杜牧這首清明時節雨紛紛匹力的詩詞國粹詩詞之中確實不多:但是如果不忽略蘇東坡的江城子的話。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就名氣來說,唐代有大杜小杜之分,大杜是杜甫,小杜為杜牧:換句話說就是縱觀中國詩壇雄踞三甲者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之外,只有蘇東坡可以入圍,顯然杜牧先生尚不夠格。這是其一。

    其二就作品來較量,杜牧的清明只有寥寥四句,短短二十八個字:而蘇東坡的江城子達到百字之多,前者是輕音樂後者是四重奏,其藝術的濃度厚度力度均是蘇勝於杜。

    當然我們這樣說並非是無視杜牧詩的琅琅上口,億民傳誦的豐功偉績,我們這樣說,太空泛,我還是結合我自己的經歷以及江城子的華章來剖析一下吧。

    記得我在四十多年前,年齡尚小的我隨父親到長沙他的北山故鄉掃墓,也是清明節,到山頂上尋到了祖墓,在祭掃中父親面色凝重的唸了一首詩詞,我只記得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原來它就是蘇東坡的清明一詩江城子。現在父親離世十年了,但是他詠吟的這首詞仍然活在我的心裡,可見蘇先生的這首清明是何等的有藝術魅力!並且我的老父還只有小學文化,可見蘇的清明一詩在中國的普及力度之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

    下面是江城子原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詩意是,十年來我與親人生死隔絕,各不知道對方是情況,但是一切自然難以忘記,墳墓遠在千里之外,孤獨又淒涼。到哪去傾訴滿心的悽苦,即使相逢也要認出我的模樣、塵土滿面鬢髮斑白,如染秋霜。夜裡趁著迷離的夢境回到了故鄉,她坐在明亮的小窗戶前,對鏡子梳妝.明月夜那小松崗。

    這是蘇懷念死去妻子的悼亡詩卻永遠不朽的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

  • 2 # 秦曰漢雲

    歷史上描寫清明的詩詞很多,除了杜牧的這首《清明》,比較著名的還有黃庭堅的《清明》、孟浩然的《清明即事》、白居易的《清明夜》、杜甫的《清明二首》等,另外不是很出名的數不勝數。

    清明節自古以來是我國比較重要的節日。中國人歷來提倡不能忘本,借清明節祭掃祖先,表達對逝者的思念,所以這才是清明節的中心思想。

    杜牧的這首《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全文並沒有直接描寫作者有對逝者的懷念,是不是脫離了清明節的中心思想?既然這樣,為什麼還說這首詩寫得好呢?

    其實不是這樣的,雖然這首詩沒有直接寫明,但是我們透過字裡行間,可以體會到當時作者的心情。

    在這個萬家祭掃的日子裡,作者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連哪裡有酒賣都不知道),無法親自到墳前對先人祭掃,心情很低落,偏偏又下著雨,道路泥濘難行,想死的心都有了(欲斷魂),想喝口酒暖暖身子,問牧童哪裡有酒,卻被告知很遠的地方才有(遙指杏花村)。可以想見,作者當時的心情就想這天氣一樣陰霾。

    作者不僅恰到好處地表達了詩的神髓,遣詞用句還十分朗朗上口,真的不失為一篇老少咸宜的佳作,難怪乎很多人認為這首詩是“清明”主題寫得最好的一首詩。

    另外,這首詩還有一個彩蛋,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那就是移動一下標點符號,整篇文章依然能夠讀得通: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3 # 隔逢年

    怎麼比較都存在偏頗,要說同樣精彩那就不勝列舉了。比如:

    夜深 / 寒食夜

    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

    夜深斜搭鞦韆索,樓閣朦朧煙雨中。

    —————唐 韓偓

    直譯:

    “悽清的春風裹挾寒涼,吹綻一樹杏花紅,如雪般飄落的臘梅灑下細碎的花瓣。夜深了,目力所及是孤獨的鞦韆,隨繩索牽拉、輕擺;茫茫煙雨中,那座熟悉的閣樓恍惚近在眼前。”

    許是書者無心,讀者有意。四句寫物寫景的詩中,至少有兩句不是真實存在於眼前的,是回憶中的。春寒、冷風、臘梅、杏紅,是其一;夜深、鞦韆、樓閣、煙雨又是其一。諸多景緻排列成詩,世間唯有“情”字,男女之情的“情”字,可教人此般悱惻纏綿。亦真亦幻、若隱若現,像水墨丹青暈染開來。

    引申:

    夜正深沉,正濃烈。風中的寒涼昭示今天又是一年“寒食節”,記憶中的梅杏桃紅而今早已失去當時的風采。空蕩的鞦韆,茫茫的煙雨,若隱若現的閣樓,彷彿都在訴說,你真的已經離我而去。

  • 4 # 愚灺軒主人

    清明,是我國自古流傳下來的重要的民俗節日。在節日期間,人們有外出祭祖掃墓、春遊踏青、寒食賜火、插柳射柳、採桑迎蠶、盪鞦韆、放風箏、鬥雞拔河等活動。自古又有許多文人墨客著文寫詩,紀念這一傳統節日。提起寫清明時節的詩詞,大家會不約而同的想到杜牧的清明詩。

    確實,這首《清明》絕句通俗易懂,意境清新,音韻和諧,琅琅上口。在此就不對這首《清明》詩做以分析了。但若說還有沒有比該詩還要完美的詩詞,這個就不好說了。感覺問題的本身有欠嚴謹。因為自古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章都是各有千秋的,就如同“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讀者的境界不同、境遇不同、價值觀不同,自然他所認可的文字也便不同了。是以無法論定哪首清明詩更高明。

    其實自古以來,寫清明詩詞的文人很多,像歐陽修、杜甫、白居易、李清照等大家都有過佳作,流傳下來的名篇也不少。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 • 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明》 宋 • 王禹偁[chēng]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這裡著重介紹一下宋代婉約派詞人晏殊的《破陣子 • 燕子來時新社》

    破陣子 • 燕子來時新社 宋 • 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原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此詞透過對清明時節一個生活片斷的描寫,摹畫出了少女身上洋溢著的青春氣息、蓬勃活力,充滿著歡快的氣氛。全詞采用白描的手法,以輕鬆的筆觸,素樸的風格,形象生動的展示出了少女純潔的心靈。

    詞的上闋寫景。描寫了散發著淳樸鄉間泥土芬芳的生機盎然裡的春光。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新社:即春社,時間在立春後、清明前,具體為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以祈豐收。新社這兩句既點明瞭季節,又寫出了季節與景物的關係,給人以具體的意象。“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碧苔:碧綠色的苔草。飛絮:飄蕩著的柳絮。春水池塘,漣漪微起,點綴著三四點青苔,密林深處,綠葉蔭裡,不時傳來黃鸝鳥兒清脆的婉轉吟唱。“三四點”、“一兩聲”或為實寫,更透出幽靜與悠長。“日長”,表明季節已開始悄然變化,文字間透漏著些許的惜春味道。柳絮在空中輕舞飛蕩,顯示著晴和的景緻。“碧苔”、“黃鸝”、“飛絮”,都是極其常見的自然景物,但經詞人稍加渲染,便宛如一幅晚春初夏的風景畫卷,點厾著一片春色嬌嬈媚人的畫風:清明過後,天氣漸暖,梨花才飄落,柳絮又飛花。春社將至,紫燕歸來。一方漣漪泛起的池塘邊點綴著幾點青苔,在濃密的綠蔭深處,不時傳來黃鸝鳥的低吟淺唱。

    下闋寫人。寫少女嬉戲,活潑天真,洋溢著清新的生活氣息。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逢迎:碰頭,相逢。在這暮春夏初的時節,女孩們紛紛來到戶外,或踏青,或桑麻。這時,東邊鄰居的小姐妹巧笑嫣然的走了過來,她們邂逅在那條桑田小徑上。“巧笑”二字,用細節描寫定格了“東鄰女伴”的愉悅表情,揭示出了女伴的心理活動,由表及裡的塑造了東鄰女伴這一人物形象。巧笑於無人處,這純真無邪的情感流露,讓我們看到了在爛漫春光裡走來的一個心情爛漫的鄰家小姐姐的形象。“疑怪昨宵春夢好,原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疑怪:詫異、奇怪。這裡是“怪不得”的意思。鬥草:古代婦女用草進行比賽的遊戲,也稱“鬥百草”。鬥草分“文鬥”和“武鬥”兩種,女孩子多屬後一種,比賽花草的種名、多少。雙臉:臉頰。女孩們聚到了一塊,興高采烈,歡欣雀躍(嘰嘰喳喳),接著就玩起了鬥草遊戲(這個場景是帶過的)。女主鬥贏了,充滿著勝利的喜悅。忽然她記起怪不得昨夜做了那麼好的夢,原來那是“鬥草”勝利的吉兆啊!於是臉上又洋溢起了愉悅的笑容。其實這一內心活動是虛寫,活現出了這位女主不僅聰明,富於想象,而且心態天真幼稚、純潔無瑕:在採桑的路上偶遇巧笑嫣然的東鄰女伴。一起鬥草獲勝後想起了昨晚做的美夢,原來它是預兆我今天要取得的勝利啊!不由得臉頰上綻開了笑靨。這裡由虛處落筆,表現到實處“笑從雙臉生”,把一個聰敏嬌憨的少女形象寫得活靈活現。尤其是在上下闋的結構對應裡,將嬌媚的春景與爛漫的少女們比照著寫,把春天的一切都給寫活了。春天的一切都是充滿著正能量,都是盎然向上的。

    古人曾說過,好的詩詞,能夠“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在於言外”。這首詞以輕淡的筆觸,描寫了紫燕歸飛、梨花飄落、池上綠苔、清脆鳥啼、柳絮飛花、女孩兒如花笑靨,以及鬥草遊戲等古代少女們春天生活的一個小小片段,勾畫出生動而鮮活,明媚秀潤的景象,讓人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和青春的無限美好。

    本詞作者一改傳統詩詞中傷春惜時的風格,用輕鬆愉悅的心情,以視覺、聽覺、觸覺等“通感”的手法,傳神地繪景寫人,展示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圖畫。全詞構建優美,音節瀏亮,意境清雋,場景輕快,洋溢著鮮活的青春魅力。如果拿該詞的清新婉約風格來說,在一定意義上,說其“別緻”也是當之無愧的。

  • 5 # 字言字語吧

    清明

    [作者] 王禹偁[朝代] 宋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鵲踏枝·清明

    [作者] 馮延巳[朝代] 五代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 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

    清明

    [作者] 黃庭堅[朝代] 宋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清明即事

    [作者] 孟浩然[朝代] 唐

    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清明夜

    [作者] 白居易[朝代] 唐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三臺·清明應制

    [作者] 万俟詠[朝代] 宋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內苑春、不禁過青門,御溝漲、潛通南浦。東風靜、細柳垂金縷。望鳳闕、…

    清明二首

    [作者] 杜甫[朝代] 唐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 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蘇堤清明即事

    [作者] 吳惟信[朝代] 宋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清明日對酒

    [作者] 高翥[朝代] 宋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郊行即事

    [作者] 程顥[朝代] 宋

    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渡江雲三犯·西湖清明

    [作者] 吳文英[朝代] 宋

    羞紅顰淺恨,晚風未落,片繡點重茵。舊堤分燕尾,桂棹輕鷗,寶勒倚殘雲。千絲怨碧,漸路入、仙塢迷津。

  • 6 # 文可之

    應該沒有!

    關於清明的詩很多,自唐杜牧一千多年以來,有詩詞鑑賞能力者儘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杜牧這首寫清明的詩是最棒的!

    杜牧的七言絕句《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悲悽而又釋懷的清明感懷的畫面。詩是語言的靈魂,是心跡的最佳表白,詩以言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杜牧這首詩短短28個字,生動描述了作者當時的心情!古語有云:“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是一個思念的日子,是一個思念追憶離去的親人的節日,也是一個對生命、對生活有所感悟的節日。品讀這首詩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寫景之妙。清明時節已是春天,應該是花紅柳綠,楊柳依依,但這個日子畢竟是祭奠亡者、慎終追遠的日子,難免會有淡淡的哀愁,一場春雨紛紛而來,春天的雨應該是細雨濛濛,陰沉的天氣,行走在雨中,觸景生情,增添了些許惆悵。春雨一般是“細雨霏霏”或細如牛毛,但用形容“大雪紛紛”的“紛紛”來形容春雨,更多的是體現詩人的心情。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寫盡境由心造的特點。

    二、言情之妙。出門在外的羈旅之人,往往有諸多孤獨和不如意,遇上這特殊的日子和特殊的天氣,自然對親人的思念更深,但此時無論是先人和親人都不在,自己就如同無根的浮萍、斷線的風箏,沒有了著落,難免悲上心頭。“欲斷魂”極力渲染了詩人當時的心情,悲到極致如同“人將死”,一個“短”字很妙,可以說一句“路上行人慾斷魂”極盡詩人當時的心態。

    三、釋懷之妙。一個人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生活還是要繼續、路還是要走的,眼前的愁緒也是要調整的,於是悲悽當中,想借酒澆愁,平息憂傷的心,四望尋找飲酒的酒館,牧童指向了杏花村,這其中“牧童”並不僅僅指牧童,有難忘童年,不忘過去、不忘來路之意,“杏花村”也不僅僅是村子叫杏花村,還有指春天的歸宿的含義,表明作者對生活和未來充滿了信心和希望。因此“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讓我們看到作者由悲轉喜、樂觀的心情。

    一首好詩往往是平平淡淡見真情、悟人生,杜牧的《清明》讓我們認如同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更如同與作者並肩而行,促膝談心。

  • 7 # 漢子詩人

    《*清.明*二首》

    其一,

    寒枝風

    中瑟,墳頂生

    飛花。

    疏煙沾

    帶淚,影落誰

    人家。

    其二,

    黃泉噴湧思

    念淚,

    陰陽相隔夢

    斷魂。

    滿天泣聲喚

    親人,

    再有來生永

    不分。

  • 8 # 史研

    這已經是史上最好的清明詩了,沒有辦法超越它,我們可以從詩裡面可以感受到詩人在寫這一首詩的時候,是多麼傷心和無奈,走在一個曠野的山間之中,卻沒有遇到一個想遇到的人,本來想喝一口酒解解悶,遇到了一個小孩子,卻告訴他卻在幾千裡之外。

    讓我們再一次感受一下這首詩的魅力,詩詞就是這麼樣觸動人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清明這一個時間已經是到了春天,春雨是不斷不斷的下著,本來是晴朗的天空,卻突然又下起了小雨,身為一個在路上行走的人,作者是多麼的無奈,可是濛濛雨穿透了他的心,他再也感受不到那種心中的痛苦了,他把自己眼中看到的東西都裝進了腦海裡,忘記了痛苦。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人生是很苦難的,遇到了很多事情我們都無法做得出,所以我們必須要忘掉煩惱,自然繼續的往前走,他碰到的路人告訴他酒店還在很遠,所以他要走下去,他終點就是在喝酒的地方,杏花酒可是中國最好的酒啊,現在真是喝酒的時間,要是能夠遇到一個朋友一起喝著酒那該多好啊,雖然這一首詩描寫的非常的景色美麗,可是始終也透露著失望,但是在最後卻給人了希望,指明瞭道路,喝酒能夠忘記一切。

    清明雖然是一個非常傷心的節日,可是他也透露著希望,只有真正讀懂了這首詩的人才會明白,再也沒有人能夠超越了,就像當初的李白來到了黃鶴樓,看到崔浩寫的黃鶴樓的詩,再也沒人敢動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俄亥俄州表彰曹德旺:福耀玻璃在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