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塵法遠

    什麼意思呢?

    很多人都以為“足”才能樂,所以才會問“不足,怎麼能樂呢?”

    其實,樂是內心的事,足是外在的事。所以,樂不樂在於自己的心,跟足不足沒有直接的關係。

    但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不足沒法樂”呢?這就是因為沒有明白真正的快樂只在於內心,而不在於外物。

    如果把快樂建立在物慾的滿足上,就算能夠透過獲得而產生了一時的快樂,但這個快樂的感受也是很快就會消失的。所以這個所謂的快樂是相對的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慾望是永遠無法得到滿足的,因此也無法獲得真正長久的快樂的。

    這樣的故事太多了,比如,我們熟知的世界經典童話《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故事中的老太婆總是不滿足,向小金魚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要求。老太婆無休止的追求變成了貪婪,從最初的清苦,繼而擁有輝煌與繁華,最終又回到從前。故事告訴我們,追求好的生活處境沒有錯,但關鍵是要適度,過度貪慾的結果必定是一無所獲。

    因為人的慾望是無窮的,把快樂建立在物慾上當然是永遠無法得到滿足的。

    在《不知足歌》裡把慾望描繪得很是形象:

    終日奔忙只為飢,才得溫飽又思衣;衣食兩般皆足夠,房中缺少美嬌妻;娶了嬌妻並美妾,又無田產作根基;臵下良田千萬頃,因無官職怕人欺;三品四品還嫌小,一品二品仍覺低;一日當朝為宰相,又想帝王做一期;做得君王猶不足,還把長生不老期;欲壑未滿夢未醒,一棺長蓋抱憾歸!

    人的慾望就象歌中所說的一樣,是永遠沒有止境的。

    就象“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地窖埋銀三百餘萬兩”的和珅,最終只落得抄家自盡的下場。

    再有,這些年落網的蒼蠅老虎,也都是貪心不足到頭來只落得身敗名裂、一無所有的結果。

    從古至今,我們聽到看到多少人因為貪心不足而最後身敗名裂,不但快樂沒有得到,甚至失去了生命。所以想要透過“足”來獲得真正的快樂,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這本身就與快樂背道而馳了。

    真正的快樂是屬於內心的,要從內心中去尋找,自然可以輕鬆獲得。這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知足”才能“常樂”。

    老子道德經之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能夠知足的人的他的內心就是富有的,就是足的。內心的富有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因為這個快樂是不建立在任何條件之上的,所以是絕對的快樂,也就是真正的快樂。

    一個內心富足的人是不會被物慾所左右的,獲得了內心的富足,無論外在的環境什麼樣,都不會影響到內心的快樂。

    顏回就是典型的代表,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七十二賢人之首。

    《論語·雍也第六》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在回也!”

    一小筐飯,一瓢水,住簡陋的小屋,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而顏回卻不改變向道的樂趣,這才是孔子一再稱讚的賢德之人。

    顏回正是安貧樂道的典範,正是因為他得到了內心真正的富足,也就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快樂。

    所以,題目的前後一顛倒,疑問就成了答案了:

    請問“不足何以樂?”,常言道:“知足常樂”!

  • 2 # 開拓的世界

    常言道:“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人要有足止之心,心比天高,可命如紙薄,往往沒有什麼好的結果。

    “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個世界就是由於人心不足才導致戰亂頻繁,無休無止。原本有一片土地還想霸佔別人的地盤,搞得民不聊生。希特勒幾乎佔領了整個西歐,還想統治全球,結果因失敗而飲彈自盡。當了皇帝還想成仙,秦始皇嬴政與漢武帝劉徹是明顯的例子。贏政為了成仙,卻沒有處理好皇儲的問題而導致國家滅亡,江山易主;劉徹想成仙竟聽信方士之言喝露水致病而亡。許多貪官汙吏有了幾千萬還想幾千億,貪得無厭。和珅富可敵國仍不收手,最後人財兩空。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皆因貪心不足所至。

    當然,人在某些方面不應該知足。比喻知識,知識的海洋無窮無盡,擁有更多的知識,一生受用無窮。人在行善方面不應該知足,多做善事,利人利己。在探索科技方面不應該滿足,為人類造福,功在千秋。

    總之,人在追求物質生活、權利慾望等方面要有滿足的心理,才能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這就是“知足常樂”的道理。人要懂得剋制自己的,不能隨心所欲,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常言“大廈千間,夜眠八尺。良田萬頃,日食一升”,這個道理告訴人們要有滿足之心,不需要太多的財富,“財多累己,食飽傷心”是至理名言。人只要有足夠的生活物質,有些剩餘防不時之需就行了,如果有太多的財富可以支援國家建設,可以支援孤寡殘疾和困難家庭,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也是功德一件,還可福廕子孫。

    總之,人只要吃、穿、住、行都不愁,稍有餘積就為滿足,這就是所謂的知足常樂!

  • 3 # 王文錦

    知足常樂的意思是讓你降低慾望和需求。你這句話裡面就透著你不知足,也就是你感到不能滿足,那就與此成語違背了。那你就不要受此影響了,趕緊幹你自己的事情吧。其實,人的慾望都是無限的,都想做出很大的成績,獲得很大的利益等等,但很多人由於能力有限,或其它無奈的因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無奈之下,只好以此句子來安慰自己了。所以,這個詞語幾乎沒有什麼用處。

  • 4 # 無名小草134387980

    謝大師兄邀!

    知足常樂出心底,

    無知無感心結起。

    喜怒哀樂表情戲,

    隨心所欲自有依。

    萬事長短都有比,

    唯有知足才如意。

    古訓本在言有寓,

    人騎俊馬咱騎驢。

    回頭看看推車漢,

    比上不足比下餘。

    唯有比市行情在,

    求出心安樂自喜。

    慾望無限貪心俱,

    蛇腹吞相不足奇。

    樂在其中喜現實,

    世人有感樂心裡。

  • 5 # 有情人眼裡的世界

    知足常樂,是可而止不必太貪反而不好。不足何樂指沒有足夠物質來供養生命那麼快樂從哪裡來?也是,無論物質而是精神都要量力而行合適最好!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溫暖如春。

  • 6 # 理財理髮理人生

    知足常樂代表的一種人生樂觀積極生活態度,主要表達的意義在於珍惜眼前,活在當下,正所謂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在知足常樂人心中,不存在不足這一說!不知足也是勵志的人生態度,更有效,快速的推動著人類社會不停的更新,進化,發展!不管知足或者不知足都有優勢與弱點,所謂仁者見仁!希望大家都要有知足的心態,不知足的工作慾望!加油!幸運或者不幸的朋友!!!

  • 7 # 心靈臥室

    “知足者先知而後足,於天地之廣闊遊跬步之能及,於人海之茫茫惜當下之所依,於萬物之豐盈攝生命之所需,於慾海之無邊享本能之所欲,讀書以明智,求索以開眼,自尊、自律、本善、平和,不驚榮辱,不患得失,皮囊融入世俗,內心遊走天地,安能不樂乎?”《園中澀果•李子——知足常樂》

    知足者有一扇認知世界的窗子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在智慧的人眼中,世間一花一葉都是不同的。對生活理解不同,即使同樣的學歷、同樣的工作,過著相同的日子,卻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知足者從不用那些長篇大論的理論來解釋生活,因為他們知道生活中最有價值的智慧就是笑著面對。

    知足者有一面自我定位的鏡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曾經記者問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當初為什麼選擇了數學,大師回答,別的什麼都不會,只能學數學。無獨有偶,記者採訪著名畫家黃永玉,問他當初為什麼學畫,他的回答也是,別的什麼都不會,只好作畫。這看是謙虛,實際是自知的生命智慧。建立自信,自我成長,尋找內心才能避免成為千篇一律的皮囊。

    知足者往往擁有強大的內心世界

    外表看似平和無奇,內心卻波瀾如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都在他積極的人生裡平淡地進行著。潛心的修煉能讓他處變不驚地笑對一切蹉跎。

    同樣是安於現狀,知足常樂者和不求上者是完全不同。一個是積極向上,一個是得過且過;一個會透過努力來維護現狀,一個只求享樂消費現狀;一個會向周圍輻射快樂,一個向周圍噴射牢騷;無論多難,一個會讓人對未來充滿希望,一個會讓人覺得活著的目標就是消亡。

    慾望一半是天使,另一半是魔鬼,你讓她成為什麼,她就會讓你成為什麼!

  • 8 # 小心翼翼又急切的心動

    知足常樂,不僅僅是指物質上的量,它指的是一種精神狀態。在自身的精神方面知足了,所有的不足也會歸於平靜。然而有的人,在物質上達到了許多人沒有的層面,但他還會不知足,這就是他的精神世界的匱乏。做一個簡單的人,不去攀比,多看看書,多養身修性,知足常樂的生活也會是一種樂趣。

  • 9 # 天下無詐國泰民安

    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任何美好的生活,無一不是在不斷追求中取得,而追求的動力源於對生活的不知足。只有永葆不知足的生活態度,才會有破繭成蝶的勇氣,才能有抵達卓越的決心,才擁有堅持不懈的動力。反之,不及時更新自己的認知水平,早晚會被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淘汰。樹立不知足常樂的精神,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當然,不知足不是好高騖遠。人有遠大的抱負是無可厚非的,但萬萬不可操之過急,不知足是要有吃苦耐勞的毅力,戒驕戒躁的定力,紮根基層的韌力。不知足也不是貪得無厭,千萬不能為了滿足個人的慾望而鋌而走險,以身試法。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我們要摒棄消極面,保持不知足的積極心態,把不知足用在對學習的不懈追求、對工作的嚴格要求、對生活的健康需求上,定能發揮不知足的巨大能量。

  • 10 # 南溪花園

    我以前覺得知足之樂有點消極,有點燕雀焉知鴻鵠的感覺。

    隨著閱歷的增加,我對知足有了新的理解。

    知足的足,是本自具足。

    當你歷經一些人生的挫折、執著、迷茫,

    心無限嚮往,卻求而不得的時候,反向迴歸自己,發現原來本自具足。

    你不需要世界的認可、不需要加持各種身份標籤、頭銜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

    你和世界不是分裂的,你本就是世界。

    你和別人也並沒有什麼不同,你看到不同,只是你以觀察的身份,

    看別人,看世界造成的。

    知足的足,是活在當下,不被心裡中的匱乏感驅使。

    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審視自己的慾望、目標,很多都是被匱乏感驅使的。

    比如童年被忽視的人,可能一生都希望愛人能無條件地包容Ta。

    經歷過極端貧窮的人,一輩子在錢上沒有安全感。

    小時候缺愛的人,對愛情、友情都抱有一種不切實際的天真幻想。

    一顆知足的心,不是小富即安,心無大志,

    而是內心安寧, 安寧就是知足知止,無求於外,只修其內。

    成大事的人,都有一種超乎尋常人的定力和毅力,

    這是精神資本,定生慧, 繼而無往而不利。

  • 11 # 古道學宮

    如果每個人都能滿足於已經得到的東西,則社會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可是社會上總會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這樣的人往往要栽大跟頭的。對他們來說,“知足常樂”這句話就成了靈丹妙藥。但是,知足或者不知足也要分場合的。

    在舊社會,窮人吃草根樹皮,闊人吃燕窩魚翅。在這樣的場合下,你勸窮人知足,能勸得動嗎?正相反,應當鼓勵他們不能知足,要起來鬥爭。這樣的不知足是正當的,是有重大意義的,它能伸張社會正義,能推動人類社會前進。

    除了場合以外之就是適當的限度的問題了。人們常說的“安分”、“非分”等,指的就是限度。

    這個限度也是極難掌握的,是因人而異、因地而異的。勉強找一個標準的話,那就是“約定俗成”。

    至於知不足,這裡所謂“不足”,指的是“不足之處”, “不夠完美的地方”。這句話同“自知之明”有聯絡。

    有一句老話:“人貴有自知之明。”這一句話暗示給我們,有自知之明並不容易,否則這一句話就用不著說了。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就拿現在來說,我所見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覺良好。

    因為,又有一句老話:“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還有一句老話:“學海無涯。”說的都是真理。但在這些人眼中,他們已經窮了學海之源,往前再沒有路了,進步是沒有必要的。他們除了自我欣賞之外,還能有什麼出息呢?

    所以要知不足啊。

  • 12 # 楊先森房訊vlog

    知足常樂,在我的認知裡面,這是一個形容狀態,還有心態的一個形容詞。所謂知足者常樂,其實就是一個心態的面對和調整。現如今社會,遇到的事情問題都非常非常多,人也會變得越來越複雜,所以這種心態也就越來越難能可貴。在我們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同的影響下。其實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所導致的結果也會不一樣,就比如說開心處事方面,也是這樣一個問題。有些人為人處事非常低調,不會去計較太多,所以遇事則安心情也會很輕鬆,不會有太大的壓力,會適當的調整自己的狀態。而有些人想的事情會比較多,面臨的事物也會比較潮,比較繁雜。所以影響到他很難冷靜下來去思考這方面的問題,所以遇到很多困惑,讓自己心情也不會很好。

    所謂知足者常樂,不足者何以樂這個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常常會想到在遙遠國度的亞非地區的小孩。在條件這麼艱苦,這麼苛刻的環境下依然沒有如此燦爛的笑容。在吃和生活方面都滿足不了的情況下,依然嚮往的人生,努力讓自己活得更好。試想一下,像我們現在的生活是不是就更幸福了,我們擁有的比他們強了千萬倍,但我們的心情卻沒有了他們那份天真浪漫。所以我們要時刻調整自己的心態,做到常讓自己歡樂,讓自己自己讓自己努力向上。儘量讓自己知足,長樂!

  • 13 # 章守珍

    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呑象。做為老百姓的我們,不應該有太多的奢望。量力而行,比如早上出門,正好趕上公交車,不用在車站等車半小時,很好,心情愉快,知足常樂。阿Q精神。

  • 14 # 開心流蘇

    足的標準是個人內心的感受,每個人要求的不一樣。俗話說,有人騎馬咱騎驢,後面還有走路地。這叫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過話說回來,難道走路的就覺得自己不快樂嗎?稍微動點腦筋就知道其實不然。所以,知足常樂是一種心態,一種積極的樂觀看待一切的心態。過日子需要這種心態。

  • 15 # 細品陳年老酒

    謝邀。這要從3個層面來說:1.對於有錢人來說有這樣的生活態度確實能獲得人生樂趣,有益健康,長壽;2.對於窮人來說,很難。試想,如果他家人有病了沒錢治,危急生命了,他能樂得起來嗎?孩子上學沒錢,能樂得起來嗎?孩子快40了,因為窮找不到媳婦,他能樂得起來嗎?3.如果都抱著這樣的生活態度對社會發展也是不利的。

    能說這話的人基本是生活無憂的人。人處在不同社會地位,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狀態,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完全不一樣的。

  • 16 # 君友皮革保養

    感謝邀請,老鞋匠改編一首歌來回答這個問題。知足常樂美妙何其多不知足你確定難快樂看看人家鈔票那麼多越想自己越窩火愁眉苦臉日子怎麼過所有的人看你都不快樂!老婆早晚得和別人過孩子姓啥也都不好說奉勸朋友不要這樣活不順利的人其實也很多想想國外的疫情患者至少現在你還活著吃苦耐勞中華美德面對挫折要勇敢拼搏慾望無限是惡魔操之過急萬萬要不得調整心態該舍就得舍世上不如你的人很多Sunny燦爛吃啥都快樂老婆孩子每天樂呵呵!

  • 17 # 耀我風彩

    日子總是像從指尖流過的細沙,在不經意間悄然滑落。那些往日的憂愁 在似水流年的盪滌下隨波輕輕地逝去,得到的不一定是永久的 人活得其實是一種心情!有些事你想開了就是幸福想不開就是一種痛苦 ,你不是跟生活過不去 ,而是跟心情過不去 !人活一世別跟現實過不去 ,知足也好不知足也罷,生活還得繼續 ! 加油吧!

  • 18 # 青木與君

    “知足常樂”出自老子《道德經》:“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所謂“知足”之說,在《道德經》多章中具有表述,體現的是老子“不爭”的思想。“知足常樂”之說與當下流行的“斷舍離”、“少即是多”的思想有不謀而合之處,更便於理解。其主要含義是把不必要、不適宜、繁雜的東西統統斷絕、捨棄,並切斷對它們的眷戀,此後才能過簡單的生活。

    所謂“常樂”,可以從內心和現實兩個層面理解。割捨掉不必要的、繁雜的甚至有害的慾望,會使內心更純淨、更滿足。同時,在刪繁就簡、去粗取精之後,人有更多精力和時間去思考、創造真正有益的東西。所以說,“知足”不僅使人內心“常樂”,更能使人獲得更多現實的益處。

  • 19 # 藥師阿楓

    如果永遠抱著“不足”的心態,那就不要常樂了,不知足就不常樂,這不是很簡單因果關係的問題。人的慾望和貪婪就像一個無底洞,給你幾個億的家產,你會嫌老婆不漂亮,再給你個漂亮老婆,你又嫌子女敗家,讓你子女又成龍成鳳,你又嫌自己身體不好…事上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豈能盡如人意,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只有你生病得了癌症臨死的時候你才能領悟到生命和健康才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貪得無厭只會越活越累,不過都是你自己的事,who really care about you how to live in the worle except yourself?

  • 20 # 少女樂章

    知足常樂在於心,

    不足之處樂助人。

    終身不辱自知足,

    不足之處少學問。

    當年社會競爭大,

    知足不足各有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人到了30歲,別輕易合夥做生意”,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