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家娃19個月,現在脾氣特別犟,晚上看動畫片看的正入神的時候,他爹把電視關了,脾氣犟起來了,哭了快一個小時,抱都抱不住,哭累了,才抽抽著睡著了,睡著還嘆氣,求教各位有經驗的寶媽,該怎麼辦?
7
回覆列表
  • 1 # 閃閃紅星21638866

    我家大寶4歲4個月了,根據我帶他的觀察,一歲快兩歲的時候,就是很彆扭,我認為他是開始有自我的意識了,開始意識到自己並不是媽媽的延伸,而是個獨立的個體,所以處處完表達自己的意願,但是語言表達還沒法跟上,所以只能透過發脾氣,犟,來表現。我慢慢學著和他商量,到了4歲,就好很多了。這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謝謝邀請

  • 2 # 果漿麻麻

    和不少家長聊天,都說自己的孩子脾氣很犟,這似乎成了通病。昨天我也領教了我家寶貝的厲害,你打她罵她,她犟的更狠,和她講道理她也不聽,非要依她不可,做為家長平時轉移寶寶的情緒他發脾氣的時候不用理他 現在的寶寶都鬼精著呢 他發脾氣也是想引起大人的關注 要狠下心先冷他一下 沒人理會他意識到沒用會有收斂的 這個時候的寶寶的腦子就是一張白紙周圍發生了什麼全記在腦子裡 平時大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脾氣再犟的寶寶總會服一個人的 你可以觀察一下 我家寶寶就是這樣 平時我怎麼吼她打她 就是不怕我 但是她爸爸輕輕說一聲她就規規矩矩的了 所以在給他講道理的時候找他服帖的人會事半功倍

  • 3 # 遊點料

    大人都會任性、亂髮脾氣,何況是小孩。發脾氣從發展學上來說是“合理”的,是成長中的一部分,沒有或很少有孩子沒有發過脾氣。它和先天的氣質也有關係,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發起脾氣來比別的孩子大的緣故。

    愛發脾氣是孩子在1歲左右出現的現象,一旦不如意,便會“動肝火”,有時候還會衝著自己。發脾氣高峰在2~3歲,這和他們自我意識的初步形成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有限性有關。孩子有自己的主張,又不能很好地表達,同時這個年齡孩子的父母又要開始規範他們的行為,我們稱之為“社會化”。在這個時期父母和孩子很容易陷入衝突,父母一方面要尊重和滿足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另一方面要小心地選擇不傷害孩子自尊心的方式來規範和糾正他們的行為。一般這種現象會延續到4~5歲,以後會好一些。孩子發脾氣並不說明他們“壞”,他們正在做著他們這個年齡要做的事。

    有的父母也給孩子做了不好的示範。有的成人,在沒有能力承擔責任或者解決困難的時候,常常大發雷霆,有的甚至把怒氣撒到孩子身上。這種行為模式往往會被缺乏辨別能力的孩子加以效仿,於是孩子會翻版父母的處事方式。

    還有的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對孩子有求必應,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愛來實現自己的願望。這種被寵壞的孩子,父母既想管教,又怕孩子受委屈,反而讓孩子形成一種錯覺:我鬧到底,父母總會讓步的。如此下去,形成惡性迴圈

     專家建議

    1.表現你對他的愛

    千萬保持冷靜。發火的父母會使孩子更加發火。記住,你面對的只是一個孩子——你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要來抓你的大妖怪。你可以發洩怒氣,但是不要針對自己的孩子,畢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

    溫柔、溫和地和孩子講話,對他安靜下來有好處。如果孩子在叫嚷,注意簡化自己的用語,而且平靜地和孩子說話。不要讓孩子抱怨或者太孩子氣。

    父母可以靠近孩子,抱他愛他。身體上的親密達到很好的安慰效果,可以使氣氛緩和下來。讓孩子坐在你的大腿上或者親密地坐在孩子身邊幫他平靜下來。

    如果孩子因為生病而發脾氣,此時你應該對他表示同情,可以找出平時收藏起來的玩具讓他玩。因為這時他發脾氣不是無理取鬧。

    當他表現出一點控制自己的能力時,你要有針對性地表揚,比如本來他發脾氣時要扔東西,這回雖然發了脾氣,但沒有扔東西,應該表揚他。

    2.不予理會

    有時候孩子會存心想試探你而故意哭鬧,此時你只要站穩立場,他看看沒有指望控制你,會安靜下來,就不會再任意哭鬧了。

    孩子因為得不到某一樣東西而大發脾氣,千萬不要為了讓他安靜而把東西給他。如果一發脾氣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以後他就會更隨心所欲地亂髮脾氣。

    如果孩子任意哭鬧,你忍受不了他的叫聲時,可以到別的地方去做聲音大的活動,例如吸地板、釘東西。不要理會孩子哭鬧時所說的話或所做的事,要讓他明白,叫喊沒有用,只有好好說話,你才會注意聽。

    3.轉移注意力

    音樂有鎮定的功效,放點音樂,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哭鬧停止。

    可以忽然提出一個新的事情,要孩子和你一塊兒去幹,他就會忘記發脾氣的事。

    在孩子耳邊輕聲說些有趣的事或者開始說故事,孩子很可能會為了聽故事而停止哭泣。

    如果你感覺到孩子的情緒越來越緊張,讓孩子玩個有意思的遊戲、讀本書或者只是把孩子帶到戶外。

    4.隔離政策

    心平氣和地把孩子抱到另外一個安靜的地方,告訴他不再哭鬧時,就可以回來。等他回來之後,和他談談剛才的事,以及如何避免這種狀況發生。萬一孩子再度哭鬧,仍舊採取隔離政策。

    如果孩子在店鋪裡大哭大鬧,只要平靜地把他帶出來或帶上車。等他哭過之後,再繼續把剛才的事做完。不要讓孩子覺得發脾氣可以阻止你採購。

    不要在他發脾氣的時候和他理論,他一定聽不進去,等事情過去了,他有一個好心情時,可以和他談談,這樣效果會好。

  • 4 # 關愛寶貝151229

    我的寶貝現在正是一歲多,各種事物都好奇無比,她現在可以聽的懂媽媽講的話了,也會說各種話了,但最多的說的就是不要。

    “反抗”一詞包含有“抵抗”的意思,寶寶並不是毫無道理地抵抗,其實他們是在堅持自己的主張。如果這些主張得以實現,對於寶寶“自我”的確立非常重要。如果仔細觀察這種狀態下寶寶的舉動就可以明白,這是寶寶有了自我主張的表現。例如,想要自己穿鞋、想要自己用筷子、想要自己洗碗等等,大都是堅持自己的主張。如果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四五歲寶寶,在這種情況下會說:“我自己穿鞋!”“我也想用筷子!”“我自己洗,不用幫忙。”等等,將自己的主張正確地傳達給對方。但是,語言表達能力還相當貧乏的2歲寶寶只會說“不要”和“自己做”,很難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父母,而被誤以為是在“反抗”、誤以為寶寶犟。

    其實我認為這是寶寶發展的必經階段,讓寶寶嘗試做一些新鮮事物,不僅可以滿足寶寶心裡想法,還可以鍛鍊寶寶的行動力。開發寶寶的思維。只要在正確的方向,可以放開寶寶,讓她自己來,唯唯諾諾,百依百順並不是什麼好現象。

  • 5 # 糖心吧

    你看電影正起勁的時候有人突然給關了啥感受。

    孩子看電視的習慣是從哪裡來的。

    戒掉電視不是一蹴而就,一歲可以聽懂指令和要求了,也可以商量,尊重娃,提前說,然後準備好轉移注意力的其他教育。比如父母做一個特別搞笑的動作遊戲等其他方式轉移注意力。

    還有,沒有電視就不會看電視了。言傳身教。

  • 6 # 薇媽伴成長

    就你說的情況個人感覺不是犟啊,是正常情緒發洩,想想孩子看的正美呢,突然沒圖畫了,多大的打擊啊!哈哈,建議父母提前和孩子打好招呼,讓他有個心理準備,就是到時候不接受而哭鬧也比突然“打擊”好點。

    若你說的犟是生活中處處和你反著來,你說東他往西,什麼都是不,那也是正常的,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有了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判斷,自我意識下的正常行為,也不是故意和你作對的,千萬別因此受到打擊!

    1周7個月的孩子會走自己也會玩了,那就保證他的安全下儘量讓他探索吧,這不讓動那也不讓碰,時間久了就容易脾氣大,如果家長處理不當,比如,打他,罵他,他更憋屈了,所以,很多事情處理起來用用小技巧啥的效果很不錯。

    說說我的一個經歷,我女兒有一次睡覺了睡覺了要吃零食,我就沒答應,她當下就大哭,後來靈機一動,我就說:想要吃烤鴨嗎?媽媽給你卷一個,我就假裝動作在那拿肉來卷,他就看著,也不哭了,我卷好了,遞給她,她還“吃”了一口,當下氣氛就變了,我們哈哈大笑,接著就洗澡睡覺了。

    孩子的世界沒有對錯、應不應該,只有我想要,所以,當不能滿足他的需要時,再打擊她,那她得多憋屈,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多多關注他的情緒,感受他,接納他,陪伴他就是最好的方式。

  • 7 # 嬌女無鹽

    作為一個寶媽,我也遇到了跟你一樣的問題。我兒子有段時間稍微有點不順心就撒潑坐地上哭,不管在什麼地方就要往下坐,而且跟你往反方向使勁兒,抱都保不住。我覺得這麼下去肯定不行,有天晚上他又因為一點小事坐地上撒潑,我就找個了安全的地方讓他坐那路了,現在離他兩米遠的距離,對他說,你自己起來,媽媽就抱,你不起,媽媽就不抱你。他坐在那哭了大概20分鐘的樣子,我就離開了跟他說,等你哭夠了去找我。我一離開他立馬自己起來往我這跑過來了,我就抱著他哄了哄。過了兩天他又往地上坐著撒潑,我還是跟他說,你哭夠了自己起來。然後他就哭著起來了。經過這兩次以後,他再想坐地上撒潑的時候,剛一坐下就像想起來什麼似的立馬起來了,慢慢的就不再往地上坐了。

    一歲以後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考,他知道怎麼樣會讓他得到自己想要的。這是大人就要走底線,這件事不能做就堅決不能做,前提時別讓他恐慌,知道你在關注著他,讓他走安全感。

  • 8 # 五月雜說

    我家也是個一歲多的寶寶,現在的小脾氣簡直是犟的不要不要的。

    現在小孩正處於一個用手去感知外界的階段,什麼東西你越不讓他碰,他就覺得越神秘,非要碰一下才行。

    近段時間,小孩老是要掀開水壺的蓋子,說了很多次都不管用。那天我實在是氣不過,倒了一杯蓋的開水(溫度不是太高),然後直接把他的手塞進去,告訴他燙是什麼感覺,雖然差點就被嚇哭了,但是還是有效果的。這周基本沒有再出現這種情況。

    家裡的東西,尤其是開水、電、刀子、剪刀等等,都要嘗試著讓小孩記住這些東西不能摸,不能碰。

    小孩雖然犟,但是我們也要試著去疏導。可以像我這樣“以暴制暴”,當然更多的時候我還是會選擇溫柔點的方式,用別的東西吸引他的注意力。

    我家小孩特別喜歡拿手機、pad,自己會操作,但是超過5分鐘我就會制止他,一開始也是哭鬧不止,被我屢次制止過後,他也習慣了,會自己去找別的玩具,或者讓我給他別的玩具。

    總之,小孩在這個階段,我們要開始立規矩,當然也要讓小孩在規矩的前提下儘可能自由的成長。

  • 9 # 三三小廚房

    這個問題真是勾起了各位寶媽們的訴說欲了,我也想跟大家說說我的小傢伙的情況。

    我兒子快一歲四個月了,懂得我們說的話,自己也會說一些,也會表達自己的意思,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要是他的要求不被滿足,首先先是在那裡跺腳,一邊走一邊看著我一邊跺(有時候看著覺得好搞笑),要是我再不順著他,就哭。雖然他還小,但是我還是會告訴他不可以的原因。不知他懂不懂,看我不理他,又去跟他爸求救,反正就是犟!

    特別是喜歡看電腦聽兒歌,只要看到電腦開了,就會拉著我到電腦面前,不停的說聽聽聽……用什麼吸引他都換不開視線,只能抱走,讓他哭。

    唉,個小傢伙這麼小就這樣,真是

  • 10 # 軍官變奶爸

    我家寶寶十六個月了,是個特別調皮、特別任性、特別倔強的小孩,對任何事物都好奇,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對任何事物都衝動,總是都想看看、摸摸、動動、啃啃、玩玩。

    在家裡時,一時一刻也不閒著,東翻西找、爬上爬下、滿屋塗鴉、要吃要喝,如同一個搬運工。

    寶寶如有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發脾氣,呲哇亂叫、指指點點,有時會哭、會鬧、會叫、會摔東西,有時跪在地上、趴在地上不起來,痛哭流涕,好像受了多大委屈一樣,有時還打人、摳人眼睛、打虐自己。

    為此,我很苦惱。我透過網上、書上學習,向育兒專家、有經驗的朋友們請教、諮詢,緊密結合孩子的實際發現,寶寶發脾氣不光是他自己不滿情緒的發洩,更重要的是希望引起別人注意,滿足自己的需求。

    其實,育兒也是一個跟孩子鬥智鬥勇的過程。寶寶發脾氣家長不能小看,處理不好,會助長寶寶的囂張氣焰,甚至肆無忌憚、變本加厲,把發脾氣成為要挾家長的一個重要手段。

    通常我這樣處理:

    一、合理需求,及時滿足

    寶寶發脾氣了,要認真分析發脾氣的原因,第一時間內找出對策辦法。對於有道理的發脾氣,看看是餓了,困了,病了,還是累了,要儘快跟孩子溝通、交流,摸準脈搏,找出原因,及時滿足。

    二、無理要求,置之不理

    寶寶如果大哭大叫,坐在地上耍賴,躺在地上打滾,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冷處理,在確定安全的前提下任其怎麼折騰,你都不要理會,去幹自己的事情。寶寶看看沒人理她這茬,折騰一會後,自然就消停了。期間,不可嚇唬、打罵寶寶,那樣會適得其反,火上加油。

    三、採取措施,擱置處理

    有時寶寶做的對,期待爸媽的認可和表揚,但也許大人忙於其它事物而忽略了此舉動,日積月累,往往會造成寶寶發脾氣。此時,你可以給寶寶一個笑臉、一個擁抱、一個讚許,講一些寶寶喜歡聽的故事,分散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實在不行,講清道理,說明原因後,可將孩子單獨放一房子裡,讓其閉門思過。

    四、身體力行,做好表率

    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要處處給孩子做表率,孩子在無形之中便效仿了大人的舉止行為。父母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語氣要平和,態度要和藹,不可在孩子面前暴跳如雷,甚至惡語相加,大打出手,這樣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和成長,大人的行為就是孩子的翻版。

  • 11 # 蹦噠蹦噠Crazy

    我家小不點現在正好一歲半,正處於自我意識發展階段,提主說的“犟”我也正在經歷。

    和他的鬥智鬥勇中我發現一個較省心的方法,那就是順著他。當然,並不是事事順應,要疼愛而不溺愛。不必擔心會不會讓他形成依賴型什麼的,不存在的,孩子小的時候你給的愛就是他的安全感,是他以後獨立的必要前提。

    相反,如果強行扭轉他的“犟”你累他也累,並且對他成長和性格的養成很不好。

    最後,現階段的每一天都是以後最省心最幸福的一天,畢竟小不點的T2馬上就來了,珍惜現在的每一天吧

  • 12 # 鍋裡有隻魚

    首先,提醒媽媽,孩子過早接觸影片,會直接影響到他未來的專注力,情緒管理,學習能力等……看影片的時候,眼睛可以不用動,畫面自己被動跳入眼簾,長期的被動接收讓寶貝習慣了“省勁兒”,將來看書,畫面和字靜止,需要眼睛主動追蹤的時候,他自然會覺得“費勁兒”,累~所以,舉個例子,孩子正在喝甜水喝的正高興,大人突然給寶貝強制換成白開水,食之無味,他能不鬧嗎?

    其次,咱們寶貝1歲半以後進入叛逆期階段,隨之而來的不僅僅是麻煩,還有值得我們高興的是:孩子的智力也發展了,不是之前任你擺佈的小Baby了,他有自己的想法和秩序感了~所以其實,爸爸突然給寶貝關掉電視,有些簡單直接粗暴,看上去解決問題,實際破壞了孩子的自主意識和秩序感~

    正確的做法第一步:每天儘量充實家庭中爸爸媽媽與寶貝的互動,讓寶貝豐富多彩的生活忽略電視的存在……

    第二步:如果要看,提前跟寶貝說好看多久,儘量30分鐘以內,並且說好電視結束後我們要去做什麼(比如玩水洗襪子)~我們爸爸媽媽要在接近30分鐘時,並且正在看的那一集動畫片快要結束時,告訴寶貝,還有2分鐘就要到時間了,這一集結束,我們比賽誰先關掉,誰第一時間跑到廁所的水盆裡洗襪子~

    第三步:鬧鐘一響,大人情緒要誇張具備表演和吸引力的喊出:誰先拿到遙控器,誰先第一個跑到衛生間,誰先洗乾淨自己的襪子……全程開心,逗趣,吸引孩子注意力~

    第四部:如果已經轉移不了注意力,孩子還要耍賴繼續看,媽媽不要試圖去說服孩子,只需要簡單的一個態度:溫柔而堅定:寶貝,我們說好了就看30分鐘結束的,所以必須要關掉了,然後馬上關掉~這個時候孩子哭鬧打滾,爸爸媽媽態度一致:既不生氣也不焦慮,只說:沒關係,寶貝,你想發洩,那就哭一會兒吧,爸爸媽媽在一旁陪著你呢,然後你們做自己的事情即可~溫柔且堅定!因為咱們已然發現:無論是哄,還是訓斥,孩子都哭了那麼久,如果我們大人能夠保持情緒穩定,孩子反而不會那麼委屈,而且幾次之後,寶貝自己會知道規則,原則是怎麼回事,媽媽不會因為我的情緒受影響,而是原則的行就是行,不行就不行,哭鬧好像沒太有用~

    一步一步做到以上幾點,孩子叛逆期順利過去,我們便可以收穫一個情緒穩定的寶貝,如果做不到,家長還在圖省勁兒,讓影片幫我們帶孩子,有了問題自己也情緒化、焦慮著急,就會收穫一個犟脾氣,擰巴的寶貝~

  • 13 # 小林子啦啦啦

    寶寶小都是這樣的了,我家女兒現在也是這樣,打罵不起什麼作用,用別的東西去分散不給她做的事是最好的方法了。

    要想使不聽話的孩子變得“聽話”,做父母的在細心分析孩子不聽話 的原因之後,要採取相應的辦法。

    競賽法父母可以抓住孩子好勝心強的心理,與孩子開展“競賽”,比比看誰做得快、做得好。比如,早晨起來,孩子往往不願意刷牙。這時,可以跟孩子說,我們來刷牙比賽,看誰刷得好、刷得快,孩子往往欣然應賽。當然在開始“競賽”時,父母應有意讓孩子獲性,以樹立起孩子繼續做的信心。

    故事法故事裡的人物(動物)形象往往是孩子模仿或崇拜的“偶象”。因此,父母可以透過講故事的方法,為他們提供仿效的“偶像”,引導孩子學習故事中的人物(動物),做懂道理的乖孩子。

    遊戲法可以將要求孩子做的事情透過遊戲的形式來完成。比如.孩子不肯識圖形、辨顏色、數數字,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開展玩積木、拍皮球、畫圖畫、跳繩等遊戲,在遊戲中教育孩子,引導他完成有關的學習任務。

    選擇法當有些事情必須做但孩子不肯做時,可以採用選擇法。所謂選擇是要孩於選擇“先做”還是“後做”,是“立即做”還是“等會兒做”,而不是要孩子選擇 “做”還是“不做”:比如,頭髮長了,但孩子不肯理髮,父母不必強行要求,可以用商量的口氣說:“是你先理,還是我先理?”孩子往往回答“你先理。”等父母理好發後,孩子就不得不理了。

    轉移法孩子不聽話,有時可以採用轉移法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比如,看見一件玩具,孩子鬧著要買,大人覺得不該買,怎麼辦?這時,父母可採用“轉移法”,即不與孩子談這件玩具該不該買,這樣就在不知不覺中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忘記他要買玩具的想法。

    知道了管教孩子的科學方法,並能巧妙地加以運用,孩子會“聽話”起來的

    1、轉變方式:不要堅持讓寶寶按照你說的辦。可以為寶寶提供一個選擇的空間。如寶寶該上床睡覺了,但寶寶遲遲拖延。在此情況下,你可以設定兩個選擇:

    (1)“你該睡覺了,上床去好嗎?”

    (2)“你還不睡?媽媽要睡了,媽媽要關燈了,你自己到客廳去玩好嗎?”一般寶寶會依著自己的性子選擇,但沒關係,只要父母堅持信守承諾,寶寶會在總結失敗的選擇中,接受大人的建議。

    2、適當中和:如果不是非常關鍵的問題、非常重要的決策,當寶寶不情願時,家長可以和寶寶商量,確定一個折中的辦法,使雙方都滿意。比如,外出時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吃什麼......在非原則的大事上,讓三四歲的寶寶參與討論,比讓他服從更有價值。即便寶寶的意見欠妥,也不妨聽他的,引導他透過決策失誤中形成經驗,才能實現引導成長。

    3、堅持原則:在大是大非面前,寶寶不聽話,大人不讓步,會更有利於對寶寶的教育。如在公共場合耍賴、外出做客沒規矩、影響妨礙別人的生活、活動等等。只要寶寶違背事先的約定,家長可以運用中斷活動、帶離現場等方式,讓寶寶體驗不遵守約定的後果。但是,家長切記:事先要針對可能發生和曾經發生過的問題,和寶寶一起制定彼此都要遵守的約定,使寶寶心理上有準備,行為上有比照,這樣寶寶才能心悅誠服的接受大人的意見。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俗話說:七、八嫌。這時的孩子好奇心強,事事都想自己做主,去試一試,逆反心理也在逐漸增強,以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從如下著手:

    一、冷靜對待,當孩子發脾氣耍賴時,讓他獨自在一個屋子裡呆一會,不要急於去說服他,沒有多久,他就會安靜下來,這時在和他講道理,他就會接受。

    二、適當體驗,有時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本來是不正確的,這時,大人不妨在沒有危險的前提下,可以讓他嘗試,當他碰壁時,在給他講道理,他也會樂意接受。

    三、交流溝通,當孩子做錯事時,不要一味的指責,要耐心的詢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並幫他分析這樣做的後果,使他認識到嚴重性,學會以後如何解決此類的問題,調控自己的情緒。

    四、及時鼓勵,鼓勵對任何一個調皮的孩子都是良藥,當發現他有一點進步,就要鼓勵表揚,給他信心,他就會自覺的約束自己的行為,不斷的強化,逐漸改變不良的習慣。

    五、榜樣作用,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名人從小聽話的故事,讓孩子說說你從故事中知道了什麼,也可以用孩子身邊聽話的孩子做榜樣,引導孩子效仿故事中的人物和身邊的孩子,做個懂道理的孩子。

    中國的孩子從小最常聽到的一句教育用語就是:小孩子要聽大人的話。父母最不滿意孩子的時候就是孩子不聽話。總之,聽話似乎成為了“好孩子”的最高標準。正因為如此,在中國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的最明顯的缺點就是缺乏獨立性和創造性。

    從現代教育的觀念來看,用“聽話”做為教育孩子的目標,顯然是一個誤區,不利於孩子個性的發展和潛能的激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過於聽話的孩子反而有可能是一個“問題兒童”。

    為什麼說“聽話”的孩子是“問題兒童”呢? 我們稍加觀察即可發現,最受大人誇獎的“聽話”孩子,常見的特點是外表膽小、怯懦,很少有自己的不同意見。但是不說出來不等於沒有不同看法,只不過這樣的孩子更善於壓抑自己,即使心裡有問題也不提出來,更不與長輩爭議。有的孩子表現為在幼兒園或學校是個特別聽話、特別守紀律的好孩子,在家裡也很少反抗父母,聽慣了周圍人的表揚和誇獎;但他們往往最受不了別人的批評,心理脆弱。

    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獨立意識,凡事有了自己的想法,這時更不能片面強調讓孩子聽話,也應該多聽聽孩子的話。大人雖然經驗豐富,但也不乏片面、錯誤的認識。要平等地與孩子交流,多思考一下,孩子是否有他自己的道理。父母也應該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勢壓人。不要因為你是父母,就強迫孩子對你言聽計從,要給孩子思考和說話的機會,要讓孩子心服口服。

    實際上,只強調“聽話”容易培養兒童的奴性,使其毫無獨立性,對所有問題缺少個人見解,對邪惡勢力無力抗爭,甚至會因長期壓抑而引起性格扭曲。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某個公認的“好人”出人意外地自殺或走上犯罪道路,他們往往是由“問題兒童”演化為“問題大人”的,這更說明這一問題猶如潛伏的癌症一樣可怕,應該引起人們高度的重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六大主張”,他提出:“解放兒童的頭腦,使其從道德、成見、幻想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雙手,使其從‘這也不許動,那也不許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嘴巴,使其有提問的自由,從‘不許多說話’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空間,使其接觸大自然、大社會,從鳥籠似的學校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過緊安排,從過分的考試製度下解放出來;給予民主生活和自覺紀律,因材施教。” 他的主張十分精闢。

    解開父母心中的結

    一、孩子不聽話:父母心中難解的結

    孩子不聽話令許多父母頗感頭疼,然而,許多父母卻找不出問題的根源。其實,只有把孩子不聽話的根源找到了,才能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否則,只是感到頭疼,甚至病急亂投醫,那是很難解決問題的。

    1.孩子不聽話,是父母心中的一大心病

    2.孩子不聽話的行為是其逆反心理的反映

    3.科學地、一分為二地看待孩子的不聽話

    4.孩子過分不聽話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種表現

    5.不能對孩子的過分不聽話聽之任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某個【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14 # 久隱290

    孩子為什麼會嘴硬

    孩子倔強是堅持自己的想法。所以家長先要想想是不是自己也是控制慾很強的人,因為有“擰”孩子都有“擰”父母,這和先天因素有很大關係,所以,家長不能認為這都是孩子的錯;但是也有父母很隨和而孩子很倔強的情況,這便是父母過於寵愛造成的。不管是哪種情況,家長都要注意掌握對孩子評價與態度。

    家長最錯誤的做法就是太過於干涉孩子。勸告、訓斥都會讓孩子很厭煩,不能認真對待家長的要求,習慣將家長的要求當成耳旁風,有的時候明知道自己不對,但還是會頂嘴、辯解。孩子用這種方式展示自己的價值、尊嚴與權利,所以,孩子就會採取報復的方式。

    怎麼理解孩子的嘴硬?

    孩子如果太過於倔強會家長與老師覺得很難管理與溝通,這樣會影響孩子對學習的認知,影響智力與非智力的發展以及人際關係,如果孩子經常讓自己處於一個高危的心理環境裡生活,會很容易引起衝突,而受害者也會是自己。所以,家長一定要培養嘴硬孩子有隨和的社會性。

    但是呢,倔強的孩子也是很可愛的,所以家長要學會多多欣賞嘴硬的孩子,比如這說明孩子的個性強,很有自己的主意,執著,堅強,有勇氣,有氣魄,不害怕懲罰,有管理與支配的能力,一直堅持自己想法的人,控制別人與事物的發展,至少也不會受到別人的欺負,所以說嘴硬也不是完全不好。

    如何教育嘴硬的孩子

    其實孩子太過於執拗可以會有一定的原因與目的,家長先要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再對症下藥,這樣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緊張與衝突,才能更有效的教育孩子。很多家長習慣於用批評,懲罰,說教的方式來讓孩子接受錯誤,其實還有更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克服嘴硬的行為。

    多瞭解孩子的需求,對於意志力堅強的孩子,對於他們每提出任何要求都要仔細的分析,這樣可以避免孩子由於需求得不到滿足從而會和父母發生不必要的衝突。所以,家長可以花時間定期和孩子在一起聊聊天增加感情,要始終保持理解的態度,學會怎麼正確的和孩子交流。

    如果孩子向父母示威,先要和孩子商量達成共同的想法,也從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機會,家長要學會適時做一些讓步,這樣可以慢慢培養孩子理解道理的能力。在和孩子發生衝突時,家長要及時的抽身出去,避免孩子做出更加強烈的反應,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孩子學會自我反省。

    等寶寶大了教他學習時,推薦你使用遊戲+教學這樣的方法。比如陪著寶寶做遊戲互動,在生活的過程中教學,還有閱讀繪圖,不過這東西寶寶容易拿來吃。

    我家閨女從三歲開始接觸漢字,現在用了一年認字300多個勒,基本上都是軟體裡面學來的,裡面動畫故事超多,寶寶特喜歡看,還有遊戲可以玩(遊戲是鞏固識字的喲),開始我還擔心玩太長時間對寶寶眼睛不太好,然後發現裡面竟然有個設定功能,可以設定學習時間,和使用時間自動關閉,超讚。用的久了還鍛鍊了寶寶的用眼習慣。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現在學的字多了,故事聽多了,我下班回來還會跑過來給我講故事,超暖心的(雖然講的斷斷續續的,但是超可愛的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曉霞是你心中的完美戀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