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essica宣
-
2 # 老白字太白
一、老人帶小孩常見的13種不恰當行為必須糾正
1、迷信思想重
有一個奶奶,說自己的孫子命裡缺金,立馬就把自己的金戒指摘下來塞到孩子的嘴裡了,三個月的孩子一下子就吞下去了,差點丟了性命;
還有一個奶奶,新得了孫子,高興極了。要按照“習俗”用錢給孩子洗澡。結果孩子面板嚴重過敏,渾身起大紅疙瘩,哭鬧個不止。就這情況下,奶奶還不覺得有何不妥。
2、強迫孩子吃飯
老的觀念是,孩子白胖才最好。老人也總希望孩子吃得很抱,所以習慣不停地喂,甚至追著喂。
有些孩子不想吃,老人就威迫利誘,用零食哄,用語言威脅“不吃我就讓警察抓走你”,用動畫片引誘……其實,越是強迫,孩子越排斥吃飯,而還造成孩子吃飯時吃零食、看電視的壞習慣。
3、追著孩子給吃東西
在遊樂場裡頭,孩子玩得特別高興的時候,老人趁他不注意嘴裡塞一個水果。在老人看來:只有這個時候,孩子不會輕易抗拒,塞一個,孩子就會吃一個。吃一個,就算一個。
老人做得對不對呢?實際上這個小小動作極易破壞了孩子注意力的發展。有些孩子上學的時候,為什麼他的注意力不好?實際上就跟他小時候一點一滴的這種“被打擾”有關。
4、給孩子穿很多
老人怕冷,於是他們也習慣地給孩子穿很多。孩子是純陽的,他不怕冷,除非他的體質生下來就偏弱。結果孩子一運動,就容易出汗,汗涼了,孩子一熱一冷,反倒更易生病。
5、鼓勵孩子說謊
女兒嘴上有甜味,媽媽就問:你吃糖了?她想了想,說:吃了。這時爺爺就衝出來,說:你這個叛徒,我都告訴過你不要告訴你媽媽,你還跟你媽媽說。
媽媽知道,不能跟老人起衝突,只好壓著情緒,跟孩子說:一定要跟媽媽誠實,吃了就是吃了,媽媽不是不允許你吃的明白嗎?
第二天,孩子又吃糖了,媽媽再問時,女兒疑惑了半天,想了想,說:我吃了還是沒吃呢?她不知道他該怎麼樣回答。
一方面,這孩子怕爺爺說他是叛徒,一方面又怕媽媽擔心。你看,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所以很多父母發現孩子可會察言觀色了。他們會看看爺爺奶奶允許的是什麼,如果爸爸媽媽不允許就不去找他們了,轉而去找爺爺奶奶。
6、限制孩子探索
老人最常跟孩子說,慢點跑,別摔著。一歲半以後,其實經常是爺爺奶奶稍不注意,孩子一溜煙就沒有了。於是老人害怕:我乾脆就抱著他好了。
經常抱著孩子會導致什麼情況?一旦會走路的孩子,反而不願意走路了,老想讓大人抱著。孩子也會形成了不敢冒險的意識,前面有危險,還是呆奶奶身邊好了。這樣很容易養出膽小的孩子。
7、放電視很大聲
有些老人聽力衰退,總是對孩子說話聲音過大,而且看電視的時候習慣將電視聲音開得比較大。而小孩對聲音是很敏感的,我也經常提醒寶媽給孩子聽音樂的時候聲音一定不要太大。這樣長期以往,都會對孩子的聽力有損傷。
8、毫無限制給孩子吃零食
孩子一哭鬧,什麼糖、汽水、零食都給孩子吃了,疼愛孩子到無節制的地步。老人也不知道什麼食品新增劑,也不知道零食危害孩子健康,更不知道新增劑會損害孩子的大腦。
9、“替代”孩子做事情
媽媽問:寶貝,你今天去哪裡玩了呀。
然後奶奶就說我們今天去小公園了。
媽媽沒吭聲,又問:你今天見到哪個小朋友了啊?
奶奶說:我們見到誰誰。
另外一個例子,孩子吃飯前喜歡幫媽媽端飯,家裡老人就很擔心飯碗會摔掉,一般都是孩子還沒端起來,就被老人接過去了。
這些行為,其實是減少了孩子自己學習的機會,對孩子語言發育和動作協調封能力的發展都是有影響的。
10、幫孩子穿衣
好多孩子五六歲了,都不知道怎麼自己繫鞋帶,不能穿衣服。老人說孩子小,大人應該幫忙,或者說孩子穿得不對,出去會讓人笑大人沒盡責。
但實際上孩子學穿衣穿鞋有個過程,犯錯多了,慢慢的就會自己糾正。開始可以讓寶寶自己伸左手、伸右手你幫他穿,做的不對進行糾正,做的對進行表揚。老是幫孩子穿,孩子沒機會犯錯、也沒機會糾正,自然就不會了。
11、老人缺乏活力
現在大城市中,很多家庭中的老人年歲都比較高。因為大城市中的年輕人,結婚和生孩子的時間本就愈來愈推遲,上班後陪伴孩子也少。這些缺乏活力的老人帶孩子,他們跟孩子身體上的接觸偏少,容易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母嬰肌膚的接觸,是嬰兒建立安全感的基礎。
這類孩子長大後不會主動跟別人交流,也不知道怎麼跟人溝通,他們往往會內向,甚至抑鬱。
12、孩子摔倒追究桌子的責任
孩子撞在桌子摔倒了,老人趕緊將哇哇大哭的孩子抱起來,“打它,桌子不乖,撞到寶寶,打它……”這是育兒還是害兒呢?這樣的教導,讓孩子是非不分,長大後,往往將自己的失誤和過錯推到客觀環境或者別人身上,這樣的孩子,不善於自我總結和糾正,也終究會變得自欺欺人。
13、欺騙孩子
“你把這碗飯吃了,奶奶等下帶你去買糖”,“你去睡覺,爺爺明天帶你去公園”……結果,孩子歡天喜地吃完了、去睡覺了,但是爺爺奶奶故意將承諾忘記了,或者乾脆說“下次再給你買”,“下次再帶你去玩”,孩子也是有自尊的,被騙多了,會養成懷疑的習慣,逐漸地,也學會去騙別人。
二、專家透析:老人帶孩子的11大注意事項
1、不要因為怕危險就不讓孩子爬來爬去,把孩子限制在床上或小車裡,只要注意保護就不會出事。
2、不要老抱著孩子,要讓孩子多與大自然接觸,多做戶外活動,每天至少1小時。
3、不要包辦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儘量讓他自己動手。
4、如果兩代人觀念上發生衝突,要多進行溝通,不要各自固執己見。老人可以多閱讀一些現代育兒書刊,多接觸一些新的育兒理念與方法,提高自己科學育兒的水平。
5、平時多溝通,多交流育兒經驗,也能彌補“隔代教育”的不足。
6、不要因為自己當年沒有滿足兒女的需求就以補償心理來養育孫輩。
7、孩子父母限制孩子的事情,長輩不要越俎代庖,儘量與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
8、避免縱容孩子養成貪吃零食的習慣。
9、孩子口味應該比較清淡,避免以自己的口味做飯,讓孩子吃得過鹹。
10、不要總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運動能力和抵抗力。
11、不要買東西討好孩子,否則日久易養成孩子和大人討價還價,撒潑打滾的壞毛病。
三、給爺爺奶奶帶孩子的10點建議
如果你是把孩子給爺爺奶奶帶的一定要多互相溝通,可以給他們一些建議,你們也可以更放心!
No.1:建議讓寶寶盡情爬行
老人們看到小孩有什麼動靜,就繃緊了神經,十分緊張。看到小不點在地上爬,就趕緊把人家抱到床上還有小車裡,不讓小寶寶亂走,擔心磕磕碰碰。這麼限制我們寶寶的行動,寶寶會不開心的。
看到這種過分緊張的行為,媽媽不禁感嘆道:有必要這麼誇張嗎?
所以,如果看到這種情況,媽媽可以跟老人們解釋寶寶爬行的好處呀。
當小寶寶在爬行的過程中,頭頸抬起,胸腹離地,用肢體支撐身體的重量,這就鍛鍊了胸腹背與四肢的肌肉,並可促進骨骼的生長,為日後的站立與行走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此外,爬行對孩子來說是一項較劇烈的活動,消耗能量較大,據測定:爬行時要比坐著多消耗一倍能量,比躺著多消耗兩倍能量,這樣就有助於孩子吃得多、睡得好,從而促進身體的生長髮育。
這麼多好處,比人家去做健身還好,所以幹嘛不讓寶寶享受爬行呢?只要在旁邊注意保護,一般來說都是安全的。
在解釋了諸多好處之後,老人們當然也願意放手讓寶寶去爬行啦。
No.2:外出要給寶寶防曬做足功夫
看看,外面的Sunny多燦爛,外面的空氣多新鮮
,外面的娃玩得多歡樂啊,看到這麼美好的一幕,哪個寶寶不心動啊,哪個爺爺不心動,於是爺孫兩個人就快快活活地出門。
不過,出門歸出門,老人家總是會忽略給寶寶防曬。寶寶的面板還很稚嫩,長時間在Sunny底下曬,會影響寶寶的面板。
所以,媽媽們可以提醒老人家給寶寶做做防曬工作。例如,出門要選好時間,爸媽們不妨建議爺爺奶奶進行戶外活動的時間根據季節的變化進行調整,夏季可在上午10點前、下午4點後;春秋兩季可在上午9點後到下午3點前。他們玩耍的時候,可以選擇呆在樹陰下,當然遮陽傘下或帶蓬的小推車也是必不可少的防曬利器。
No.3:婉轉提醒,不要嚼爛食物喂寶寶(直接說怕會傷了感情,老人也是為孩子好啊~)
有些老人家,在寶寶沒有長牙齒之前會嚼爛食物去喂寶寶,以為可以讓寶寶直
接吞嚥,其實非常不衛生。
大人口腔裡有很多細菌、病毒,嚼喂容易使小孩患病,因為成人身體的抵抗力比嬰幼兒要強,有些致病細菌成人接觸了可能不患病,可是寶寶接觸後很可能患各種疾病。新聞也經常報到這種情況一定要注意。此外,由於咀嚼後的食物很細碎了,孩子不再咀嚼便可嚥下,天長日久,寶寶的咀嚼能力就得不到鍛鍊,造成牙齒、咀嚼肌和下頜骨不能正常發育。嚼喂也不利於孩子的消化和吸收。小孩透過自己咀嚼食物,可以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以利於食物的化學消化。
媽媽們只要將嚼喂的壞處一一解釋給老人聽,相信他們能夠理解,用一種衛生的方式餵養寶寶。
No.4:補充現代的育兒知識,即便是過來人也要充充電滴
老年人在養育孩子的全過程中,處理過許多孩子成長中的問題,親眼目睹並參與了一個或幾個孩子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的全過程,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積累了豐富的育兒經驗。雖然有些經驗已經過時,但在孩子健康方面、做人道德方面,祖輩的經驗教訓有很大的作用。一個人帶孩子的可能會深有體會哪種不知所措、手忙腳亂的感覺,這些正是老人可以彌補的。
所以,將帶寶寶的重任交給爺爺奶奶,他們可以利用傳統的老經驗,再學習新的育兒經,帶起寶寶會更加得心應手。其實,爸爸媽媽平時可以多和老人溝通,多給他們講講一些年輕爸媽的經驗。當然,爸媽們也可以多訂閱一些通俗易懂的現代育兒書刊,放在家中給爺爺奶奶翻閱,現在網際網路也發達,我空間分享的那麼多早教資料都是可以下載來讓老人看看(關注早教資料每日分享QQ:26378884895 每天分享早教育兒資料!),讓他們多接觸一些新的育兒理念與方法,提高自己科學育兒的水平,這樣也能彌補“隔代教育”的不足。
No.5:別太寵孫子孫女,拒絕補償心理
有一些老人家,因為當年生活條件所限不能給孩子豐富的物質條件,或者不能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所以就會出現一種補償心理,想要一下子都補償給小孫子小孫女,於是很容易出現溺愛的現象。所以,爺爺奶奶在帶小孩的過場中,還是要把握適度原則,該表揚的就表揚,改批評就得批評,更要理智對待小孩的物質需求。
No.6:爸爸媽媽和老人步調要一致
明明媽媽千叮嚀萬囑咐讓外婆不要給寶寶吃糖果,可是媽媽上班後,經不住寶寶甜言蜜語、軟硬兼施的外婆終於“投降”了,乖乖交出了糖果。相信這種場景爸爸媽媽見了不少了。爸爸媽媽當然希望老人能跟自己站在統一戰線,無奈老人家心軟,經常被寶寶兩句勸就動搖了立場。這個讓不少爸媽頭疼啊。
難道就沒有解決辦法嗎?
其實,如果爸爸媽媽能多花時間與老人溝通,讓他們瞭解一些最新的教育理念,分享一下教育故事與生動的案例,慢慢地影響他們,這樣他們的頭腦中會裝進更多的適合現代孩子的教育策略,同時也要用故事或案例的方式講一講溺愛對孩子一生幸福的影響。但是,前提是爸爸媽媽不是想去改變他們,而是跟老人家是分享,影響他們,相信他們一定也會有所改觀的。
No.7:為了寶寶的健康,跟垃圾零食說不
許多老人都怕餓著寶寶,所以一旦寶寶喊說要吃零食,當然就順著小孩的意思啦。偏偏小孩子們都愛吃那些“垃圾食品”,一撒起嬌來,老人也不得不說好啦。其實,小朋友吃零食無可厚非,但是一些垃圾零食絕對拒絕,所以,不妨在家裡貼一張“零食黑名單”,下次寶寶嘴饞了就知道哪些可以給他們吃,哪些不能吃。
那麼有哪些零食上了黑名單呢?
榜單如下:1、油炸食品;2、罐頭類食品;3、醃製食品;4、加工的肉類食品(火腿腸等);5、肥肉和動物內臟類食物;6、奶油製品;7、泡麵;8、燒烤類食品;9、冷凍甜點;10、果脯、話梅和蜜餞類食物。
No.8:還是為了健康,堅決抵制重口味
有些爺爺奶奶吃飯喜好重口味,所以也從飲食方面影響了寶寶。其實,無論是小孩還是老人,飲食都應該以清淡為主,這樣才比較健康啊。
寶寶在新生兒期應養成喂白開水的習慣,不能給糖水。6個月後儘量不喝果汁,改為啃食水果。寶寶出生6個月內,食物中應該不加鹽,以後逐漸增加,到3歲後才能接近成人口味。對已經有口味偏好的寶寶,要耐心的慢慢糾正,如慢慢減淡食物口味、把清淡的食物做得更有趣、和其他寶寶一起吃、造造良好的進食環境等。
爺爺奶奶們的飲食榜樣,力量很大哦。
No.9:別給孩子套過多的衣服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老人家帶著小孩出來,小孩被套了好多衣服,整一個圓滾滾的,愛跑愛跳的他們顯得非常臃腫,一下子就大汗淋漓了。因為害怕著涼感冒,有些老人會給小BB套過多的衣服。
實際上,正常的嬰幼兒與成人的體溫相同,只是嬰兒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尚不完善,對過熱、過冷的調節能力較差而已。因此,一般健康的嬰兒平時穿著比大人稍微增加一點就可以了,體質差的比成人多穿l到2件衣服也足夠了,不必穿得過多。
No.10:讓寶寶在白天適當睡覺
相信許多媽媽都會有這樣的煩惱:老人總是不讓小寶寶白天睡覺,怕是白天睡了,晚上睡不著就不好了。大多數媽媽看來,寶寶白天想睡覺就讓他們睡唄,睡多了才能長身體。
媽媽的看法對了一半。其實,在白天,寶寶適當的睡眠可以作為夜晚失眠的補充,有益於他們的生長髮育,午睡就是一種非常棒的形式。
其實奶奶們無需害怕寶寶白天睡過多,而影響夜晚睡眠,因為她們可以幫助寶寶控制睡眠時間。寶寶一歲半以後,白天可以只睡一次午覺,時間一般安排在午後,睡2小時即可。同時,保證寶寶午睡醒來至晚上睡覺前有4小時以上的清醒時間,這樣才不會影響夜間入睡。
-
3 # 小丑雅成長記
天底下所有的老人都一樣,總怕孫子孫女冷到了磕到了,有時候搞得我們做父母的就像後媽後爹一樣。其實,孩子是親生的,不僅爺爺奶奶疼,我們做父母的也很疼,但是一切得以孩子舒服為基準。
老人家由於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會比較怕冷,我跟爺爺奶奶約法三章,寶寶的衣服數量與我一致,比他們少一件就很合適。現在這個方法也得到了他們的支援,不再像剛出生那會,天天把孩子裹得全身汗了。
-
4 # XF書香育兒
第一種辦法:如果老人好溝通的話,就溝通解決,畢竟孩子穿和曖不曖和很容易判斷出來,相信比較容易說服。
第二種辦法:如果老人不同意,那就跟老人協商,先讓老人帶一個月,把這一個月的穿衣記錄和孩子的活動情況和感覺記錄下來。你再帶一個月,同樣的,把這一個月的穿衣記錄和孩子的活動情況和感覺記錄下來。
然後對比分析,相信問題顯而易見,這個時候解釋起來比較容易。
如果能夠用第一種方法就不建議用第二種方法,免得有些老人會多想,傷和氣。
回覆列表
老人總是生怕寶寶年齡小被凍壞,特別是秋冬季寶寶穿衣,經常看到有些寶寶穿的太多,活像個小絨球。而父母則覺得寶寶出了汗,捂在厚厚的衣服裡更加容易感冒,少穿點反而還可以增強抗凍的能力。其實大多數寶寶都屬於“熱性”體質,一活動就出汗。如果寶寶體質健康,不需要捂太多,正常情況比大人少穿一層衣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