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諾媽家有男寶
-
2 # 淵蘭
既然是學前班自然應該慢慢步入學習的,當然不必像一年級那樣緊張的課程,也不能像幼兒園只玩不學了,寫點簡單的數字加減,學點筆畫簡單的漢字,最好也把拼音表背誦並默寫,必竟用一年的時間來學習拼音跟三個月來學習對這麼小的孩子來說是有很大的差別的,這樣到了一年級就不會那麼緊迫,悟性慢點的孩子就不會那麼痛苦,反而厭學。學習不是那麼簡單的,要慢慢引導,給孩子一點時間吸收消化,現在的一年級課程很緊的,不早點做準備最終辛苦的還是孩子和家長!
-
3 # 夢暄麻麻
我家孩子現在6歲了,其實要到10月份才5週歲。按公立的幼兒園我家孩子還是小班下學期,可是我家孩子已經學過十以內的加減法、聲母、100個數、漢子認識一百多個了。每天放學回來要寫字,看她小小年紀就要學這麼多,也心疼。有時候她不想寫字我都是隨她,她自己想寫就寫不寫就不寫,我不知道這樣到底對不對,但是我只想她可以過自己快樂的童年。
-
4 # 萌託號
萌長:永遠記得我兒子剛上學前班,我問他你最喜歡什麼課,他說了三門課:活動
課,㳺戲課,體育課。那時我也偷偷地看過他上音樂課:眼睛就看著教室門,嘴唇
在動,決不是在唱什麼歌,腦袋上下左右地動,還是離不開那扇門。很可憐的。
不論什麼年齡的孩子都應該好好玩,不能再像囚禁似的把小孩關在籠子裡。在玩的時候
時候也可以聽音樂,聽英語,甚至可以聽熟了樓下的廣場舞曲和很多紅歌。
不需要誰來教。
其實教育上最應該利用的是兒童玩的時候,一邊聽一邊玩玩得越多聽進越多,
不要玩的時候不聽,聽的時候不玩,只要安排好活動中要聽的材料,怎麼玩
都好。
-
5 # 似火青春1
首先幼兒園學前班,它是一個銜接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的過度期。我認為這個過度期可以是在玩和學的一箇中心點上,不能光玩,也不能光學。這兩個極端最後導致的都是孩子對小學一年級生活的不適應和過度適應。怎麼講呢?第一,如果幼兒園學前班還是像小中大班那樣以遊戲為主,那麼到了小學學習書本知識的重心,會讓孩子接受不了。一,上課時間比幼兒園長了,孩子接受不進。二,書寫工作多了,孩子受不了。當然還會有其他一些孩子無法適應的情況。第二,如果孩子在學前班以學為主,沒有一個合理的過度,那麼孩子厭學的情況會提早發生,同時對小學生活有一種恐懼。到了小學,發現學的知識學前班都學了,就開始放鬆,懶惰,導致不好的學習態度的產生。
所以,幼兒園學前班的學與玩,應該是取中間一個度。第一,我們可以適當把孩子大班的教學活動依次延長5分鐘,10分鐘……直到孩子可以適應一節教學活動45分鐘。第二,我們孩子的座位可以慢慢適當的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分開,單人單桌,一律朝向黑板。第三,開始培養孩子初步的讀寫能力,可以從讀,到手指摸,再到沙板畫寫,再一次過度到用鉛筆在適當的本子上寫。第四,學前班的老師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正面的上小學的態度。最後切記一點“學前班不是傳授孩子小學的知識與技能,而是傳授孩子一種適應小學生活的態度,習慣,思維和思想。”
-
6 # 學習問題診療—陶勇
當然是以玩為主,因為遊戲是孩子學習的最佳方式,也是唯一方式。抽象的學習,那是7歲以後孩子才能具備的能力。
另外,過早讓孩子進入抽象的,功利的,毫無人性的學習,則會讓孩子過早厭學,從而消滅了他們天生的自我成長意願和探索精神。你看看華人不讀書,不思考,不求上進的人有多少,就能明白他們的形成機制。
-
7 # 我和她的故事
我覺得每個學校的學前班都有相應的課程安排,一般都是根據一年級的進度來編排的吧。
如果學前班總是玩,不學東西, 上一年級時,就會比較吃力。
因為孩子上一年級,會面對很多不一樣的事物,還會有一個適應的時期,之前知道一點的話,會有更多的時間去適應別的事情。
-
8 # 倌倌
我覺得幼兒園學前班的孩子,也就是面臨幼小銜接,這個階段肯定不可以像一年級孩子一樣學習為主,但是也不能完全放敞。我說的不能完全放敞,不是讓孩子學習多少東西,而是讓他順利的可以過度到小學,掌握些基本的能力,這樣他上小學後,會更快的適應小學的生活學習。
幼小銜接階段主要就是培養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養成集體團隊意識。生活習慣就是可以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按時起床睡覺,可以自主吃飯、洗漱、解便,做事情有條理有計劃性,不拖沓。學習習慣就是有基本的學習能力,培養專注力和傾聽能力,這樣以後上小學上課可以坐得住,認真聽講。培養閱讀能力,喜歡看書,如果能識字當然最好,不過也不要強迫,最好在玩中學,順其自然的認字。可以參加一些集體團隊形式的體育興趣班,比如足球、籃球、冰球等等,孩子在鍛鍊身體的同時,也學會了怎樣在團隊中與隊友相處,學到了團隊意識和集體精神,這樣會對他以後的小學集體生活有幫助。
以上都是主要培養孩子的能力和意識,這些並不一定完全靠上興趣班、靠學習來完成,可以在生活中點滴小事積累的。家長也不要焦慮太重,害怕孩子跟不上小學生活,而提前學習太多東西,讓孩子壓力過大,幼兒園最後的美好時光,還是該讓孩子們多多玩耍的。
我主張的是讓孩子張弛有度,如果他喜歡的東西,可以多學習,多參與。家長引導得到,不要焦慮,不要把這種情緒傳遞給孩子。我相信,只要有了能力,孩子會順利過渡小學生活的!
-
9 # 毛毛麻麻3
娃正好處於大班階段,還有幾個月就要正式成為一名小學生了,鑑於小學跟幼兒園學習環境的巨大差異,我覺得這個階段作為家長的我們是有必要幫助孩子做些準備的:
1.閱讀習慣的建立,每天有固定的時間用來閱讀。
2.任務意識的培養,每天規定一些需要完成的小任務,比如畫一幅畫,寫幾個數字或者每天猜個謎語等。
3.提前帶孩子參觀小學,瞭解小學生的學習生活。
4.時間觀念培養,每天的小任務規定時間段完成,養成不拖拉的好習慣。
5.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跟運動習慣。
祝願娃娃們都可以順利幼小銜接!
-
10 # 糯米麻麻Coco
我覺得應該是玩,幼兒園本來就是給孩子玩耍的。以後上了小學真是沒有玩耍的機會,所以孩子還是能多玩一年就給她多玩一年。
不過現在幼小銜接班比較盛興,很多孩子不上幼兒園大班,去上幼小銜接班,就怕小學跟不上。但是我覺得孩子在玩耍中也能學到很多東西。
-
11 # 九皮皮
可能我比較理想化,我覺得孩子玩和學習是可以兩不耽誤的。
幼兒園期間也沒什麼學習任務,時間也不緊張,完全可以做到在玩中學,學中玩。只要家長不生硬的丟給孩子學習任務,硬性規定必需學會什麼,那麼像平時的玩,對孩子來說,都是學習的機會,而且孩子們都很願意以遊戲的形式來學習,家長注意引導就可以了,就會達到你想要的效果。這樣孩子開心,你也不累。
-
12 # 凌兒媽媽
我覺得幼兒園學前班的孩子可以適當學些知識,比如簡單的漢字,拼音,簡單的10以內的數字或加減法等。但主要還是以玩為主,不能象小學那樣規範化的學習和做作業。之所以提前學一些,是為了孩子進入小學之後適應起來快一點,沒有必要玩命的學,以學習為主。
-
13 # 聽說吧心理諮詢
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兒童心理諮詢專家指出,一個人的性格特徵、行為習慣很多時候是在小時候形成的,尤其是學前期,也就是幼兒期。而且,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也表明自己在幼兒園學到的東西是最重要。廣州兒童心理諮詢帶您一起去看一看。
1998年1月18日至21日,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首巴黎,會議期間有人問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學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出人意料的是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回答:“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什麼?"”老人回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拿,東西要放回原處,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學到的東西就這些。”
各位朋友,看到這裡,你們是否不屑一顧,覺得這位老人回答得太簡單了,覺得這些習慣每個人都能做到?細細分析,卻不那麼簡單。
一、“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朋友”——看似很容易做到,但有誰能夠一直做到了?你願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自己的發現、自己的靈感、自己的工作經驗與同事分享嗎?你敢信任他們嗎?
一個人,只有當他內心寬闊、對他人充滿愛與信任,他才會自然的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朋友。而當他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朋友時,他的人際關係肯定好,別人也願意坦誠和友善的對待他。
二、“不是自己的東西不拿”—— 面對誘惑,面對一些不該我們得到的東西,我們是否能夠堅持做到 “非己之利,纖毫勿佔;非己之益,分寸不取”了?
一個人能夠堅持“不是自己的東西不拿”的信念,往往是一個正直、坦蕩的君子,是一個能夠自食其力、有原則有底線的人,這樣的人,往往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
三、“東西要放回原處”—— 用完東西后,把東西放回原處、放整齊,這是一個多麼簡單的動作,但是很多人卻沒有做到。
而那些做到的人,將由此享受更高效率的人生。一切用品放置井然有序,想找一本書,想找一個用品隨手拿來,不浪費一秒鐘,效率自然是高的,每年如此每天如此,人生這部汽車肯定跑在眾人之前。
四、“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過改之,這是對自己的反思和要求。但既然我們做錯了事情,一定會給他人帶來不好的影響,我們也需要向受害者表示真誠的歉意。
這種善於反思、知過就改慮的習慣和品格,必然帶來謙遜、和善的情懷,虛心學習他人之長,不專橫不固執,永遠虛懷若谷,一生不斷吸取營養,完善自我。
同時,永裕承認錯誤、敢於向他人道歉,也是善解人意,寬以待人的表現。許多人人際關係不好,就是唯我獨尊、死不認錯造成的。當真理和虛榮矛盾時,好多人要虛榮而不要真理,心裡知道錯了,嘴上卻不道歉,這樣的人在親子關係中難受兒女尊重,上下級關係中不會讓人心悅誠服,師生關係中常常遭受學生鄙視。
五、“午後要休息”——這放映了他生活規律、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很多人上學的時候很討厭午睡,覺得這樣剝奪了自己玩耍。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如果沒有午休,下午上課常常昏昏沉沉、迷迷糊糊;有了午休之後,我們下午也會感到精力充沛,學習效率很高。
所以,要想有效的利用好時間,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我們也需要愛惜自己的身體,保障身體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六、“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很多人覺得這個很不可思議,覺得大自然有什麼好觀察的了。其實,自然蘊含的資訊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豐富且生動的,對比之下,人類建造的環境單調且呆板,而且生活的忙綠使我們喪失了對自然的感知。
自然對人的意義,有兩點:第一點,自然本身是變化無窮的壯觀,不論是朝暉夕陰,不論是暴雨明霞,不論是飛絮滿天或落葉滿地.....種種奇景,都值得人在恬靜中或快樂中賞心悅目。第二點,自然應帶給人對宇宙的遠大看法,物換星移,時序代謝.....都是使人瞭解宇宙真相的憑藉。西方的詩人從一粒沙中看世界,從一朵花中看天國;東方的詩人從長江中看逝者如斯,從明月中看盈虛者如彼,.....這種種觀察都可以賞心悅目以外,別有妙悟。記得英國湖畔詩人華茨華斯有一句子:“到光明裡來,讓自然做你的老師。”
廣州兒童心理諮詢結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孩子今後能夠成為怎樣的人,擁有怎樣的人生,往往與他們的幼年有很大的關係。在幼兒期兒童極易接受外界刺激,而且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並將成為人的第二天性。因此,作為父母老師,我們需要重視幼兒期對孩子的照顧和培養,透過簡單的行為和指導幫助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
14 # 蛋仔嘛嘛成長館
在我看來,其實幼兒園學前班的孩子,應該以玩為主,畢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能還沒有很強的自律性,但是我覺得可以把知識融入到玩當中,讓他們在玩中學習,這樣孩子的接受理解能力也會更好一點。
總之,我一直認為,作為孩子,還是應該擁有快樂的童年,不應該讓他們的童年過早地參與到這種機械式的學習。如果讓孩子過早地失去學習的興趣,對於孩子的可持續發展都是得不償失的。
-
15 # 為你踮起腳尖
既然選擇讓孩子上學前班,那可能是想讓孩子能夠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那就不可能讓孩子像幼兒園那樣多玩會,但是我也不希望孩子像一年級那樣,以學習為主,因為這樣做也有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厭學。所以這個度,必須要把握好,讓孩子能夠順利幼小銜接。
-
16 # 愛吃糖果的小公主
幼兒園的孩子肯定是以玩為主,玩中學,在玩中探感知世界,探索世界。以後學習的時間多的是,多讓孩子玩多一點就讓孩子玩點,多接觸大自然,多接觸生活,而不是沒到學習的年齡就開始背誦,算數,寫字,上輔導班。童年那麼美好的時光應該好好讓個孩子玩,玩盡興。
-
17 # 鑫媽向前衝
當下,幼兒教育“小學化”被普遍認為:不利於兒童身心健康,阻礙兒童全面發展;致使兒童喪失學習興趣,後續學習動力不足;壓抑天性、扼殺潛能,剝奪了兒童快樂成長的權利。因此,在“科學保教”的名義下,以所謂的“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為依據,幼兒教育“小學化”被社會各界堅決抵制。拼音、識字、算術等學習內容如洪水猛獸般被幼兒園所避之不及,而上課更是成了幼兒教師不可言及的禁區。
就在全社會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輪番聲討中,西南大學的劉小紅博士和廖其發教授卻發出了不同的聲音,他們認為禁止幼兒園教幼兒學習拼音、識字、唐詩、算術等內容,取消一切傳統知識的學習,完全以遊戲、活動為中心是不科學的,也不可能必然地給幼兒帶來快樂的童年,更不可能真正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現在認知神經科學普遍將學習視為大腦中神經元之間彼此建立連線的過程,已有研究顯示,就大腦皮層而言,兒童4歲時其腦神經元之間就已經建立了廣泛的聯絡,在結構上為神經網路的組建作好了準備,同時其一系列複雜心理認知功能,如注意、記憶、語言、表達、認知、思維等也在這一時期出現並增強。這無疑表明兒童在這一年齡階段已經初步具備了學習各類知識的能力。
現在的一些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兒童有著自己的樸素理論,能進行抽象概念的學習,並像成人一樣,運用概念進行歸納推理,擴大認識範圍。因此,在幼兒園適當地教授兒童一些如漢字、拼音、算數等小學低年級的基礎學科知識似乎也並非不可。心理學家傑羅姆·S.布魯納(Jerome S.Bruner)也曾說過,任何一個學科的基礎知識都可能以某種形式教給任何年齡階段的任何人。
因此,重點不是學不學,而是以什麼方式學!是灌輸著學,還是讓孩子在遊戲中、在快樂中學,顯然應該是後者。
-
18 # 小菡老師
作為教師,我認為要分階段的,一學年分上下學期,可以根據上,下學期來安排孩子的學習和遊戲狀況。
大班上學期,以口頭鼓勵為主。上學期離幼小銜接階段時間還比較遠一點,讓孩子以玩為主,但是家長也要故作無意識一樣,培養孩子對小學的熱愛和嚮往,不要拿上小學來恐嚇孩子,造成孩子對小學的恐懼心理。
大班下學期,以適應小學習慣為主。孩子上小學後,就有了大量的功課和作業,作為即將升入小學的孩子,適當的做一些閱讀訓練或是作業,為孩子進入小學提供一些適應的渠道,當然還是以玩為主,孩子畢竟是孩子,玩耍才是他們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其實,上小學後,孩子也是可以玩耍的,所以不需要太緊張,只要讓孩子適當的適應一些小學生活即可。
回覆列表
“兒時不競爭,長大才勝出”!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論點,我覺得很有道理。我個人觀點就是:幼兒園的孩子,玩才是重點,在玩過程中探索世界,累積知識。
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崇尚競爭,學生時代的學習競爭,工作階段的升職競爭、還有生活物質條件競爭……競爭貫穿我們的一生。
作為一個正在讀幼兒園孩子的媽媽,我的身邊不乏很多急迫的媽媽,還沒上幼兒園就送進早教班,上了幼兒園開始學舞蹈,學英語,學沒事,學音樂……孩子忙得團團轉,家長也忙得團團轉。雖然我也曾受影響焦慮過,但最後還是選擇:讓孩子自由發展。
.童年是一個非常珍貴而又非常特殊的年齡段,孩子成長為大人,從“自然”向“社會”過渡。就像麥苗從小芽過渡到麥穗需要時間和Sunny雨露一樣,孩子的成長也需要漫長的時間以及向內累積營養的過。每一個階段,都有他應該做的事,而幼兒園,就是一個讓孩子盡情玩,並培養習慣的地方。
我們一直在說,要給孩子良好的啟蒙教育,首要任務就是呵護好孩子的好奇心,發展孩子的自由意志,讓孩子有幸福感。讓孩子積累內在潛力,未來更具競爭力!
想想我們的童年,哪一個不是在玩耍中度過。只是現在社會的壓力,讓我們把自己的焦慮過多地轉嫁到了孩子身上。讓孩子提前學習,也讓孩子提前進入競爭的軌道。孩子過早被賦予競爭的責任,揹負起攀比的重擔。試想:他們會快樂嗎?
我看到過一個三歲的孩子,在春節家族聚會時,因為數數不過比他大一歲的小姐姐而不甘心,不開心,甚至哭鼻子。一個三歲的孩子啊,就在榮譽攀比中度日,他的心理未來還要承受多少打擊?所以,我們現在常常聽到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離家出走,甚至選擇結束生命,令人惋惜。
童年的任務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內積累。一個人內心力量強大,才能很好把控自己,未來才能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