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像一陣風吹

    韃靼一般指成吉思汗的直系後代建立的政權或者部落。

    北元是指元朝最後一個皇帝元順帝逃出北京後,在大漠繼續延續統治幾十年時間的殘留政權,歷史上一般以藍玉率領明軍在捕魚兒海一役大破北元皇室主力和捉住北元皇族標誌北元結束。

    阿魯臺是韃靼部其中一段時期的首領,像中原王朝的皇帝一樣。

    兀良哈一般指蒙古高原東部附近的三個部落,先後臣服於北元和明朝。

    至於聯絡,我可以補充說明的是北元滅亡後,主體主要分裂為韃靼部和瓦剌部,當時兀良哈地區的蒙古部落已經臣服於明朝,後來稱為朵顏三衛。這個朵顏三衛在靖難之役和明朝與韃靼部的戰爭中都是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 2 # 風光藝境

    【韃靼】韃靼為古族名。突厥統治時期,漠北以蒙古語族室韋諸部中的塔塔兒部先為突厥人所知,遂以其名統稱諸部。初附屬突厥,突厥衰亡後,韃靼活動範圍不斷擴大,逐漸西遷至今蒙古國、貝加爾湖地區及內蒙古西部。因其強大及與周圍突厥部族聯合若干非蒙古語遊牧部落往往自稱或被稱為韃靼。宋遼金時期,除韃靼(塔塔兒)本部之外,又習稱漠北蒙古部為黑韃靼、漠南汪古部為白韃靼或熟韃靼、森林狩獵部落為生韃靼,韃靼遂成為蒙古高原諸部的通稱。十三世紀初,塔塔兒為蒙古所滅,但西方通常仍將蒙古稱為韃靼。1402年,北元鬼力赤殺害可汗坤帖木兒,廢除元朝國號,恢復部落原名號韃靼。故明代又將東蒙古成吉思汗後裔各部稱為韃靼。

    【北元】1368年閏七月,明北伐軍迫近元大都(今北京市),元順帝棄離京師北奔上京開平府(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仍稱元朝。史稱元皇室結束對全國範圍內的統治、北徙大漠所維繫的政權為北元(1368—1402)。

    北元難攖明軍兵鋒,1369年由上京開平府敗走應昌(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西達來諾爾以西)。翌年,元順帝駕崩,太子嗣位,是為元昭宗;明軍克應昌,元昭宗北走和林(今蒙古國哈爾和林)。北元五傳至坤帖木兒,1402年,坤帖木兒被部將鬼力赤殺害。鬼力赤自立為可汗,廢除國號、帝號,恢復原部落名號而稱“韃靼”,北元滅亡。

    【阿魯臺】阿魯臺為明代蒙古阿速部領主,北元政權知院。1408年,阿魯臺殺非元皇室後裔鬼力赤,擁立能元帝裔本雅失裡為可汗,自稱太師。1409年,明軍北伐,阿魯臺大破並全殲十萬明軍於臚胊河(今蒙古國克魯倫河)。1410年,明成祖率領五十萬大軍親征韃靼,大破之,本雅失裡兵潰西遁。阿魯臺不願隨可汗西走,君臣始各為部;明軍追擊阿魯臺,連戰大破之。當年冬,阿魯臺遣使嚮明貢馬言和。

    1412年,瓦剌部順寧王馬哈木殺本雅失裡,立答裡巴為可汗。阿魯臺遣使赴明京師,請求明朝出兵擊瓦剌為故主復仇,受封為和寧王。1414年,明成祖親率大軍五十萬西擊瓦剌馬哈木,大破之。1417年,馬哈木去世,子脫歡嗣位。後因韃靼貢使劫掠行旅被明廷責備,阿魯臺復叛,兵犯興和(今河北張北縣)。1422—1424年,明成祖三次親征阿魯臺,他均聞訊而遠遁。1428年,阿魯臺為瓦剌所敗,乃率部東走兀良哈,駐牧遼塞。1434年,阿魯臺徙居母納山(今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境內),瓦剌脫歡襲殺阿魯臺,並其部眾。

    【兀良哈】兀良哈為蒙古部落,初分佈在斡難河、不兒罕山(今肯特山)至巴爾忽真隘(今貝加爾湖東)一帶,後歸屬蒙古,參加了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的戰爭,族人者勒蔑、察兀兒罕、速不臺成為蒙古開國名將。速不臺之子兀良哈臺曾隨軍西征至東歐,並與忽必烈南滅大理、南宋。

    蒙元時期,兀良哈發生分化,部分“森林兀良哈”人西遷加入斡亦剌(衛拉特),大部分留在不兒罕山一帶,擔負守衛成吉思汗禁地(葬地)的神聖職責,明中期成為達延汗的左翼兀良哈萬戶。另一支於元中葉以後,在者勒蔑後人率領下,跟隨成吉思汗三弟哈赤溫之子額勒只帶入居東部封地朵顏山(大興安嶺南麓)一帶,元設“朵因溫都兒兀良哈千戶所”治之,其中混合有東遷至肇州的吉利吉思、烏思、撼合納部眾。明代,成為朵顏衛主要部眾,並以朵顏山為衛名,但仍自稱兀良哈。明太祖為削弱北元勢力,乃“分其部落”,於1389年在其地分置朵顏、泰寧、福餘三衛為羈縻衛,分任首領統領之。朵顏、泰寧、福餘合稱兀良哈三衛,並出兵幫助燕王朱棣靖難之役,成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活躍於明朝和蒙古的歷史舞臺而為世人所知。

    由上述而可知,韃靼本為蒙古部落原名號;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統稱蒙古;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始稱元朝;1368年,元皇室北徙大漠,其政權史稱北元;1402年,北元部將鬼力赤殺害可汗坤帖木兒,自立為可汗,廢元國號,恢復部落原名號韃靼。阿魯臺為北元大臣,殺非元帝裔可汗鬼力赤,立元裔本雅失裡為韃靼可汗;後被明軍擊破,君臣分手,阿魯臺率部東走兀良哈,活動於東部,後為瓦剌襲殺。兀良哈為蒙古部族重要組成部分,與韃靼、元朝、北元關係密切;但北元及其改號後的韃靼為成吉思汗皇室後裔,屬黃金家族;而兀良哈儘管屬於蒙古族的功勳部落,仍屬從屬部落。阿魯臺為蒙古阿速部領主,北元大臣,韃靼權臣,是東部蒙古的領導者。

  • 3 # 桃花石喀喇

    北元包括韃靼部和兀良哈部,而阿魯臺是韃靼部的實權派,兀良哈部投降明朝後跟隨燕王朱棣參加了“靖難之役“,最後演變成“兀良哈三衛”。

    (一)北元分裂為韃靼、兀良哈、瓦剌

    明朝建立後對逃回蒙古高原的北元政權不停的進行軍事打擊。特別是明太祖時期的捕魚兒海一戰,將北元皇室的最後一點家底毀掉。自此以後蒙古各部實力派崛起,北元皇室逐漸淪為傀儡。

    明建文四年之時,蒙古貴族鬼力赤謀君篡位。自此,蒙元帝國分裂為韃靼、瓦剌與兀良哈三部。

    其中韃靼部可汗為北元皇室,但實際權利掌握在太師阿魯臺手裡。

    瓦剌部也立了一個北元皇室的人為可汗,但實際權利掌握在太師羅斯·脫歡手裡,脫歡的兒子就是“土木堡之變中俘虜明英宗的也先。兀良哈部更進一步直接投降了明朝。

    (二)兀良哈投降明朝參加“靖難之役”

    明洪武二十二年,北元丞相太尉那哈出(木華黎後裔)統率二十萬大軍投降明朝。朵顏高地的兀良哈人也歸屬於明朝管轄。

    明廷在朵顏山一帶設立了以兀良哈部為主的朵顏衛,以往流部為主的泰寧衛和以烏者部為主的福餘衛。三衛統稱為朵顏三衛或兀良哈三衛。

    兀良哈三衛最初為明太祖十七子寧王管轄,建文帝削藩時燕王朱棣奪取了寧王的兵權,兀良哈三衛也派兵參加了燕王朱棣的軍隊。

    燕王朱棣登基為永樂帝后,兀良哈三衛逐漸接管原寧王屬地,並且和韃靼部暗中往來。明成祖征伐韃靼部時,就發現有兀良哈三衛的軍隊幫助韃靼部。

    兀良哈三衛屢次嚮明朝提出接管大寧衛,明成祖死後,明朝依舊保有大寧城,但認可兀良哈人在邊界北二百里外自由遊牧。

    (三)朱棣五徵蒙古,打垮了韃靼部確便宜了瓦剌部

    明成祖繼位後幾次親自領兵北伐蒙古,先後在斡難河畔和貝爾湖東追擊、擊潰了韃靼可汗本雅失裡和太師阿魯臺兩部。

    瓦剌嚮明朝內附稱臣。其首領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分別被明朝封為順寧王、賢義王、安樂王。

    明宣宗宣德九年(1434年),韃靼部太師阿魯臺及遭到瓦剌所立的大汗襲擊,兵敗後避居母納山(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烏拉山),其後又受到瓦剌部首領脫歡攻擊,戰敗被殺。

    明英宗正統初年瓦剌部首領脫歡又殺賢義、安樂兩王,統一蒙古帝國。他立元皇室後裔脫脫不花為可汗,自為丞相。正統四年(1439)脫歡死,子也先嗣,稱太師淮王。至此,瓦剌勢力極盛,在“土木堡之變”中擊敗明朝二十萬大軍,俘虜了明英宗。

    結語:經過元朝一百年的發展,蒙古高原人口暴增,單憑遊牧經濟已經供養不起這麼多人口。失去了中原漢地的北元分裂是必然的,明朝對北元皇族的追殺,導致北元直轄韃靼部的實力衰弱,為瓦剌部崛起統一蒙古高原提供了契機。

  • 4 # 無史不丈夫

    韃靼,北元,阿魯臺,兀良哈,要理清他們的關係還要從元末明初開始說起。元朝末年,徐達等攻佔元大都。元朝滅亡後,蒙古草原的形勢發生了變化。隨著元朝的滅亡元朝的殘餘勢力逃往北方,這就是北元。

    1388年,藍玉率兵到捕魚兒海,徹底解決了北元勢力,俘獲眾多元朝宗室人員。

    這次北元的潰敗,使黃金家族(成吉思汗直系子孫)退出了蒙古草原的主導地位,大多數蒙古部落宣佈脫離它(蒙古本來就是很多部落聚整合的,其中就有韃靼,瓦剌,阿魯臺等部)而獨立。最大的部落是瓦剌和韃靼,這兩個部落爭鬥不休。

    1402-1438年期間,蒙古各部相互征伐,你爭我奪,其中就說阿魯臺和瓦剌最活躍。朱棣五次北征,就是與阿魯臺,韃靼等部交戰。

    朱棣的北伐導致韃靼勢力大損,明朝也損失極大,瓦剌的脫脫不花趁機崛起。短暫統一。

    後與明朝發生了幾次重要的戰役,土木堡之戰,京師保衛戰。

    明末時期,蒙古徹底分裂,這使得後金崛起。黃金家族再也聚不起眾部落了,大蒙古汗國至此消失,蒙古帝國從歷史中消失。

    他們之間關係是這樣的,元朝是有多部落組成,其中就有瓦剌,韃靼,兀良哈,阿魯臺。元朝滅亡後,元殘餘勢力逃往北方建立北元。北元滅亡後,眾部落紛紛獨立,從新又分成了各個部落。

  • 5 # 視影隨形

    北元是不是元朝,首先一點,北元的統治疆域是毋庸置疑的,佔據了漠南漠北寬廣的疆域。現在要討論的是北元是不是一箇中央集權的政權。從廣義的角度來說,北元持續的時間很長,從元順帝一直持續到了林丹汗,從明初持續到了清初。但北元能否被稱得上是和明朝並立的朝代,我認為不能。

    從捕魚兒海戰役之後,北元(或者說後蒙古帝國)實際上已經分裂出韃靼和瓦剌兩部,阿魯臺,無良哈也是其中的大部落,他們之間又由無數的小部落組成,這是典型的遊牧民族的特徵。北元可汗或者說蒙古大汗,除了少數能力超群之人,其他人基本不能掌控那麼多的部落。

    個人認為北元更像是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而不能稱之為是一個王朝。

  • 6 # 醉眼朦朧看天下

    這個問題有點複雜,我試著回答一下:

    一、韃靼、北元、阿魯臺、無良哈之間的關係。

    1、韃靼。在唐代是指居住在蒙古高原東部的操突厥語族的塔塔爾部,到了明朝時,就成為了對成吉思汗嫡系統治下居住在蒙古高原東部草原部落的統稱。

    韃靼後來主要指漠南蒙古,也就是內蒙古,大致分為察哈爾、土默特、科爾沁(含永謝布部)、鄂爾多斯、阿速(奧塞梯人)等部。

    2、北元。是指在明朝的打擊下,逃到蒙古高原的元朝殘餘勢力建立的政權。雖然退回了蒙古,但仍然打的是“大元”的旗號,所以被稱為北元。

    3、阿魯臺。這個人並不是真正的蒙古人,而是伊朗人的後裔,估計也是在蒙古軍中色目人的後代。他先後擁立鬼力赤、本雅失裡、阿臺為北元的可汗,覺得功勞很大,就自封為太師。

    他曾經多次率領北元、也就是韃靼本部,侵擾明朝邊界,也經常與西蒙古瓦剌部發生戰爭,後來在與瓦剌部綽羅斯·脫歡太師的戰鬥中戰敗被殺。

    4、無良哈。又稱兀良哈。從遼代開始就泛指東起黑龍江西至額爾齊斯河森林地帶從事狩獵的住民,估計有很多是達斡爾、鄂倫春人,後來與蒙古人混合一起,通被稱為兀良哈人。元朝以後,因為他們大部分都居住在朵顏山地區,明朝就在這裡設立了朵顏、福餘、泰寧三衛。

    明成祖朱棣曾是他們的領導,並依靠這三衛取得了"靖難之役”的最終勝利。

    二、有什麼聯絡?

    韃靼、北元、阿魯臺、無良哈都屬於東部蒙古。

    1、韃靼為蒙古本部,一直由成吉思汗嫡系統治,與西蒙古瓦刺部(也稱衛拉特、厄魯特)對立。

    2、北元是對外稱號,因居於北部邊陲,在史書中被稱為"北元"或“殘元。”韃靼是北元政權統治下的主要部落名稱。這部分人是正宗的元朝的宗室,也是真正的蒙古本部人。

    3、阿魯臺是人名,韃靼部伊朗裔人。長期擔任北元太師、即丞相職位。後來在與瓦剌部的戰鬥中失敗被殺。

    4、兀良哈在韃靼的達延汗時代,曾是蒙古左翼三萬戶之一,後來因為叛亂,被俺答汗打敗,大部分族人被分散到其他部落中為奴,兀良哈萬戶被取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靈強大是一種什麼樣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