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歷史上總會有許許多多讓後人誤解的正派人物,他們都有誰呢?
14
回覆列表
  • 1 # 黃雲強5

    是隱居(高官,科學家等因封建皇朝制度和社會事亂)深山道教中國歷史文化寶典保留聖地稱為道教法號人物他們偉大成果而少流出官方誌記載(佛教是印度周圍國文化是皇家及官商因富貴病吃素才能對吃山珍海味補品……減少長年痛苦等文化而被這些人帶頭大捐修建寺院,如唐朝李世民重示西天取經而廣泛流傳,只是特別少旅遊家,藥師,最後變成學堂生活資源之一)。及朝代動亂時候而戰功封侯(大將軍)年齡三,四十歲早期退移)皇庭及大臣派的爭鬥,所以他們功勞成績讓後人誤解的正派人物。

    如廣西桂東北地下黨初期用生命在秘密工作成功,而北方南下幹部沒有社會經驗與地方官商父輩指導遺傳地下工作者進行了《南北兩派》及窮派鬥爭如地下黨領導肖林當富川縣長不到二年因重用富貴子弟地下工作員而北派被打倒稱右派(各種黨派和知名人士五,六百人)到了八十年代評反甚至到在沒有結果……如五代,十國,後唐封千戶侯黃峭在三十幾歲退出官場及社會事亂年代鬥爭年代隱居從事教育《閩邵武和平書院》,但黃峭保留自已一支軍隊給自己兒子黃蓋在中原及南方南嶺指揮歷史經過等家廟軍事秘籍譜保留南方道教場所,現失去千年軍事先鋒秘籙譜在外姓儲存,現在被作者考宗教文化發現才破解如邵武峭山家鄉隱居一位黃蓋有十幾位兒子分佈有的不知何處……在北宋官場在開封府周邊移居也有……

    所以現在誤解歷史人物早年隱居及戰亂鬥爭沒有地方縣誌記錄的原回……而現在有神話書打造如現有起升機械可飛牆走壁影片……

  • 2 # 執斧談史說事

    歷史上確實有許多人因為謠言或者是歪曲的歷史被人誤解。

    1在商朝的時候最被人誤解的就是商紂王了。歷史上商紂王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帝王,他把商朝的統治範圍向東擴充套件到了東海,向南擴充套件到了長江。正當商朝的主力部隊還在不斷的征討東邊的東夷時,西邊的周國乘機偷襲滅亡了商朝,建立了周王朝。因此現代對於商王朝主力部隊的十幾萬大軍的下落有許多五花八門的說法,大多經不起推敲。周朝歷史記載商紂王是荒淫無道的昏君,因為靠偷襲別人建立王朝並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所以周人很可能偽造了妲己等人物和事件來汙衊商紂王,以證明自己統治天下是順應天道,藉以安撫天下民心。許多人也因為《封神榜》把他當作暴君。所以一直被人誤解,從商紂王統治時期南征北戰,商朝正處於鼎盛時期來看他不大可能是過昏君。同樣的隋朝的隋煬帝在前期也是比較有作為的,可是做法太過於急於求成,濫用民力。後期失敗後又自甘墮落,確實比較昏庸,加上生活作風也很不好,就像皮日休說的“若無龍舟水殿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所以隋煬帝是翻不了案的。劇照裡的商紂王

    2唐朝是又有一位深受市井小說所害的歷史英雄人物,他就是蘇定方。歷史上的蘇定方參於了滅亡東突厥的戰爭。後來更是在西邊滅亡西突厥,開拓西域,抵禦了吐蕃,是少數可以大勝吐蕃軍隊的將領之一。在東邊滅亡了百濟,多次大大敗高句麗軍隊。最後病死在征討吐蕃的路上。一生可謂赫赫威名。可是在《說唐》小說裡蘇定方卻被汙衊為是一個壞蛋,使得部分人對蘇定方有誤解,這是十分可笑的一件事。

    3在宋朝時又有一個戰功赫赫的人被歷史小說給坑害了,他就是潘美。因為在伐遼戰爭中救援不力導致名將楊繼業的身死,這本是軍事上的失誤。結果在小說《楊家將》裡卻變成了故意陷害,潘美也被無限的醜話化了。劇照裡的楊家將

    4同樣還有龐籍,也就是《少年包青天》裡的龐太師,本是個名臣,結果也變成了奸臣。

    5還有武大郎和潘金蓮,現在考證確有其人,不過是明朝人物,而且還是進士出身的縣令,也不是五短身材,而是1.8米的大漢。武大郎又叫武植,老婆也叫潘金蓮,是知府千金,夫妻兩很恩愛。結果因為交友不慎被人造謠汙衊。後來施耐庵又把它寫進《水滸傳》裡,所以成了現在這樣。據說後來施耐庵的後人還向武大郎的後人道歉了。水滸傳裡的武大郎和潘金蓮

    中國有許多歷史人物都被人歪曲誤解了,特別是宋朝市民文化很是發達,出現許多說書人和文藝表演,把歷史人物搬上舞臺。經過許多文藝表演和說書人的傳播把越來越多的歷史人物扭曲了,所以宋朝人物被扭曲的最多。而這些又成為唐宋唐宋創奇和明清小說的素材。再經過小說家們的整理和編造變的面目全非。

    可見謠言是有多麼的可怕,可以扭曲是非黑白。我們應該不信謠不造謠,要傳播正能量,社會才會更加的美好。

  • 3 # 宴之遨者

    高力士。這絕對是被黑的最嚴重的人之一,為李白脫靴,戲劇中的形象基本都是小丑的形象。然而高力士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賢宦,生於官宦世家,幼時進宮,受到武則天的賞識,到唐玄宗時權利地位達到巔峰,協助玄宗平定韋后之亂和太平公主之亂,推薦賢才,累功封為渤海郡公,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死後陪葬於玄宗的泰陵,是泰陵唯一的陪葬墓。可見其功績。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

  • 4 # 絕緣野人

    我一直認為人無完人,中國講究的是“蓋棺定論”,什麼時候死了,才能判定這個人的善惡功過。我們不生存在那個年代,不知道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做過什麼。史料流傳下來的,也因為政治原因,扭曲,或者因為寫史料人的個人角度片面的書寫,使得我們很難客觀的瞭解真相。所以也太太較真,我就列舉幾個,道聽途說來的也許被誤解的好人。

    陳世美:原來是清代的一個清官。當時在貴州任職(能被派到這麼偏遠的官員,一般不是犯錯就是沒有背景不願意趨炎附勢),一位曾經資助過他的同窗好友來投奔,被他拒絕了。回去後就決定報復,才寫出來這段家喻戶曉的拋妻棄子忘恩負義的戲劇來。圖:鍘美案

    李鴻章:李鴻章一直被罵是賣國賊,主要是因為中國近代的很多不平等條約簽約時是他主持要麼跟他有關。但是當時的大清國病入膏肓,打也打不了,和也和不了,說白了弱國無外交。從政治的角度他主張以洋(夷)治洋(夷),但是當時許多人目光短淺,而且當了幾百年的天朝上國,那個主子的範還放不下,所以殺洋人各種勢力都處不可控的狀態,他很多都是無奈之舉。從他臨死前寫的那首詩:勞勞車馬為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當時那些指指點點的人,你們又為當時的中國做了什麼呢?圖:李鴻章

    還有很多:潘美,那可是宋朝的開國元勳啊,文武兼備,功勳卓著。只不過晚年指揮失誤把楊家將害死。民間同情楊家孤兒寡婦,抹黑潘美。其實楊家將並不怎麼厲害,只是忠心耿耿。但是文死諫武死戰,打仗誰能保證一定贏呢?

    宋仁宗啦,周瑜啦,曹操啦,很多。真與假,很多時候其實不是太重要,做到問心無愧就好。

  • 5 # 無非是誰的誰

    歷史上有哪些讓後人誤解的正派人物?

    我覺得隋煬帝楊廣算一個。

    先看看影視劇中的楊廣是什麼樣的人:沉迷女色、荒淫無道、濫用民力、兇殘成性。

    真實歷史中的隋煬帝是什麼樣的呢?

    先看一下隋煬帝在位做的幾件事,透過這些事來看一看隋煬帝是什麼樣的人。

    1.建糧倉,隋煬帝時設倉兩種,官倉和義倉,前者給公務員,後者供災區。存糧可供政府5,60年之用。

    2.調查人口,文帝初年,民戶不滿四百萬,煬帝五年,人口四千六百餘萬。此舉方便收稅,大大增加政府收入。

    3.鑿運河,隋代所開運河共五條,文帝只完成一條,其餘的在煬帝時陸續完成。此舉大大方便交通運輸運糧,也就是現如今隋朝最廣為人知的成績。

    4.發展科舉,使國務的操持由世族門閥政治而逐漸改向科舉取士。

    5.三打高句麗(現北韓)。

    這每一件事都是可以載入史冊的壯舉。都是利國利民的大事,但為什麼楊廣就變成昏君了呢。

    胡適說過: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成王敗寇,歷史都是由勝者書寫。

    看到網上有網友為楊廣寫了一副對聯很符合楊廣人設。特此貼出。

    上聯:徵吐谷,討高麗,用兵力既勞民力,固才冠諸王,然禍及百姓。若雄才兼安宇內,後世論名,可與漢武齊功;

    下聯:建東都,修運河,享獨樂不與眾樂,雖罪在當代,但利延千秋,如恩澤能至斯民,今朝評績,當和禹王同輝。

  • 6 # 麗萍嘮娛

    今天我要說的這個歷史上最被誤解的人物,才說名字就會被無數人反對,因為他的名字叫陳世美。

    劇照。

    歷史上均州是否有陳世美其人?多位關注“陳世美案”的學者,查閱了清代的《均州志》、《續輯均州志》,並沒有找到關於陳世美的任何記載。後來在《湖北歷史人物辭典》中有記載:陳世美,清代官員。原名年穀,又名熟美,出身於仕官之家。清初遊學北京,順治八年辛卯科進士。初任河北某地知縣,後得康熙賞識升為貴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參政。

    歷史上的陳世美,與他的妻子很是恩愛。而負心漢的的罵名卻是被人誣賴的。原來在陳世美在貴州任職時,有同窗好友前來投靠他,他熱情的接待。時間久了,大家都覺得他很熱情好客,經常為朋友們解決難題。所以前來投靠他的人也越來越多,這讓他實在是應付不來,於是便開始拒絕。

    這時有一位在陳世美進京趕考時曾經資助過他的叫胡夢蝶的同窗來投靠他,但是遭到了管家的拒絕,胡夢蝶很生氣,於是就企圖報復他。因此胡夢蝶就將一些忘恩負義、拋棄妻子的事情羅列在一起,然後再按在陳世美的身上,變成戲劇到處演出。後來,該劇在後來演變成了《鍘美案》。

    就這樣為官清廉,與妻子恩愛的陳世美變成了拋棄妻子的負心漢。

    據說,在清末年間以戲班子在河南均州演出《秦香蓮》時被當地的陳姓居民看到,陳世美的後人組織族人砸了戲班子,並且打死了幾人。在今天的丹江口市(原均州),陳姓後人很嚴肅的對待此事,說這個戲冤枉了好人,不許在均縣上演陳世美的戲。

    09年,為陳世美翻案的陳世美第十一代孫陳建,曾做客山西衛視《英達故事匯》,為自己的祖先平反。

  • 7 # 學文

    1.張獻忠 這是一個偉大的農民革命領袖,可是我們看看他都做了些什麼。 明史記載獻忠身長面黃,下巴像虎,人稱黃虎。性狡詐,好殺人。一天不殺人就鬱鬱寡歡。就是這個革命領袖在四川殺了一個天翻地覆,明末四川有人口三百萬以上,到清初倖存三十萬,簡直是十不存一。不能說全是他殺的,但他一定是最主要的因素。 張獻忠部隊擄去的婦女,凡是有姿色的都被輪姦得奄奄一息,然後割下首級,將屍首倒埋進土中。女人的下體朝上,據他們認為可以壓制炮火。除了在一種情況下婦女可以免死,那就是張獻忠計程車兵一進入百姓家,家裡的婦女裝出十分情願的樣子主動與士兵相淫。因此張獻忠計程車兵經過的地方,婦女不得不首先迎出來,自己脫衣供他們侮弄,這樣才有機會救一家人的性命。 2.李自成 歷史書上,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這個在姚雪垠筆下的農民起義領袖,在歷史上又是一個什麼人物? 一個落魄的郵遞員,一個將河南裹攜著千里無人煙的偉大劊子手。一個間接導致清軍入關的人。 3.洪秀全 這個落魄書生,用宗教搞的大半個國家一塌糊塗。拜上帝教,用現在的說法就是邪教。這個邪教首領在南京腐化但到天怒人怨的程度。然而就是這個十惡不赦的傢伙成了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領袖。

  • 8 # 東方大狂俠

    何謂正派人物?上對得起天地良心,下對得起黎民百姓,愛妻愛子愛家庭!雖蒙冤而不悔,雖受累而不怨,清白自愛,品行高尚,試問:天下有幾人可稱正派人物?不過如此一量,確實沒多少人可稱正派人物。只能取其次,如曹操統一北方讓大多深受戰亂之苦的百姓至少安居樂業一百多年,雖有小惡,也算是大善。不過正派人物可能也算不上他,畢竟手中沾滿了許多無辜生命的鮮血!李自成,一個介於正邪之間的爭議人物,因為撼動了腐朽明王朝的統治被人稱為起義英雄。可是他在攻佔北京後的所作所為要誰說他是歷史正派人物可能還真沒幾人苟同?魏忠賢,一個被歷史蓋棺認定是奸臣的明朝宦官居然是為老百姓爭取利益的人?是歷史被人塵封,還是有人故意抹黑,顛倒黑白,看了一些真實的歷史真相,令人戰戰兢兢,什麼時候,我們會不會也被人黑成什麼牛鬼蛇神也未可知?你說,在不懂歷史真相的人眼裡,還有幾人是正派人物?何況,真正的正派人物並不多。大多是混沌過日子的百姓,他們自己還可能有些小偷小摸佔小便宜的習慣,自己都不是很正派,哪裡還有評論誰是誰非的權力呢?

  • 9 # 文照星

    大部分對官更狠,對文人有傷害的人,他們去世後往往被黑。比如坑儒的秦始皇,殺貪官的朱元璋,雍正,治理文字案的明成祖,。而對低層百姓狠的惡人反而被捧成聖人賢人,殺太平軍的惡魔曾國藩,提出三綱五常不公平道德的董仲舒,蔑視低層百姓的孔仲尼

  • 10 # 澹臺燭滅

    大宋開國之初有兩員名將——北漢降將楊業和大宋第一名將——潘美,在民間被用各種藝術形式演繹的至今都家喻戶曉。論戰績武功潘美要遠遠超出楊業,論人品才華潘美也不讓楊業絲毫,但在民間的傳說中居然就把潘美形象完全顛覆,成為迫害忠良的大奸臣潘仁美的原型,被後人唾罵;楊業卻被拔到了非常高的高度,成為被潘仁美迫害致死的愛國英雄,世代受人頌揚。民間藝術對歷史人物的扭曲可見一斑。

    潘美本是後周遺臣,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時,初露崢嶸,陳橋兵變後,孤身一人先返回開封為趙匡胤登基掃清障礙,後來又單騎入陝,帶回趙匡胤的宿敵袁彥,其膽識謀略可見一斑,被趙匡胤倚為左膀右臂。

    戰功方面,潘美的戰績確實無人能及,雖說平滅南唐的主帥是大宋第一仁將曹彬,但衝鋒陷陣的先鋒正是銳利如尖刀的潘美。平滅南漢,更是潘美一生不可多得的得意之作,以疲兵弱卒勞師遠襲番禺,俘獲了南漢皇帝劉鋹,毫無異議,其難度超過平滅南唐之戰。在平滅北漢的戰役中潘美依舊立下赫赫戰功,勸降楊業,兩人成為親密戰友後,變成大宋抵抗契丹前線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鐵壁。兩人相互十分敬重,曾通力合作在雁門關下一舉擊潰遼國十萬大軍。至於《楊家將》中將潘美刻畫成處處掣肘楊業,必欲殺之而後快的奸賊形象,不知因何而起?

    潘美其人雖也有爭權奪利的私慾,但總體上來說良心未泯,品德絕非演義中講的那樣不堪。趙匡胤陳橋兵變後返回開封,發現了周世宗柴榮的兩個小兒,當時趙普極力勸說趙匡胤殺掉這兩個孩子斬草除根,趙匡胤猶豫不決的看向潘美,潘美的沉默換來趙匡胤的回答——即人之位,殺人之子,朕不忍為。後來潘美說“臣與陛下皆北面事周世宗,勸陛下殺之,臣負世宗,勸陛下不殺,陛下必疑我。”儘管這樣說,潘美還是把周世宗的一個孩子抱回家,當自己侄子撫養,趙匡胤和潘美日後也絕口不提這事。從這件事看來潘美絕對是個有良知的忠厚之人,絕非京劇中所表現的大奸大惡的白臉。

    潘美可謂是嚴重脫離事實,被民間藝術醜化最嚴重的歷史代表人物之一。

  • 11 # 司徒伯雷

    那必須得說說尹志平同學了!

    在金庸的小說《神鵰俠侶》中,尹志平簡直是最讓讀者憤恨的一個角色,作為丘處機的大弟子,他暗戀小龍女,趁著小龍女被歐陽鋒點穴時,奪走了小龍女的貞操,還讓楊過和小龍女遭遇了重大的情感危機。

    但實際上,歷史上真的存在尹志平這個人,而且還是全真教的第六代掌教宗師!

    尹志平,字太和,祖籍河北滄州,14歲時遇到全真教第二任掌教馬鈺,於是想方設法出家,最後拜丘處機為師,據史書記載,尹志平聰明好學,完全學到了丘處機的“玄妙”學問,後來又向郝大通、王處一學習,成了遠近聞名的道士。

    但尹志平是個很謙虛的人,雖然供奉他的人非常多,但他自己卻說:“我無功德,敢與享此供奉乎!”後來便隱居於德興(今河北涿鹿)龍陽觀,丘處機死後,全真教的人就尊奉他為第六代掌教宗師。

    尹志平掌教後,元朝依然十分支援全真教,這使得全真教發展到鼎盛局面,後來,尹志平被元朝尊為“大宗師”,全真教的勢力也遍佈天下。公元1251年,尹志平去世,1261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詔尊尹志平為“清和妙道廣化真人”,後來,元武宗又追贈他為“清和妙道廣化崇教大真人”。

    尹志平一生著述頗豐,他的著作大都是勸誡弟子忍讓謙恭、苦修利人、積善行德,並且,在全真教勢力鼎盛之時,尹志平依然告誡門人要注意修行,勿以“小善為無多益而不為,見小惡為無甚傷而不去。”

    對尹志平的高超品行,詩人元好問誇讚他“黃冠之人,十分天下之二,聲焰隆盛,鼓動海嶽”。尹志平83歲時,無疾而終。

    這樣一個品行正派的人物,卻因為金庸一部小說被誤解,令人嘆息。不過,金庸似乎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了,所以在近幾年修改版《神鵰俠侶》中,尹志平變成了甄志丙。有心的讀者對比下香港版和大陸版《神鵰俠侶》的區別,便不難發現其中的奧妙。

  • 12 # 自勵中國強

    我覺得登徒子可謂是冤枉之極了,登徒子士大夫之身;對自己極其醜陋的髮妻不離不棄且生兒育女不找小妾,卻被宋玉說成連醜女都上的超級大色狼。放在現在一個公職幹部對自己的醜妻不離不棄絕對是好男人的榜樣,可惜登徒子生在了古代又碰上了能言善辯的宋玉,自己就成了千古聞名的好色之徒。

  • 13 # 心靈aa

    歷史上有很多被後人誤解的正派人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了解

    第一、李鴻章 他被當時的歐美人認為是大清帝國唯一有能力和歐美列強一爭高低的人“中興四大名人”之一,因為在一次談判中遭人暗算,差點丟了性命,為此和日本談判的時候為“大清國”少“賠償”日本1萬萬白銀,他在當時建立的一些中國機構,到現在有兩家還是世界500強企業!

    第二、段祺瑞,後人惡意醜化,他篤信民主共和價值,曾三造共和,此人清廉如水,認總理時不抽、不喝、不賭、不嫖、不貪、不佔人稱“六不總理”,在紀念劉和珍君的葬禮上長跪不起,並在事後嚴懲了兇手,而且還發誓今後食素以示懺悔,這個誓言直至到他去世!

    第三、法海,在家喻戶曉的《新白娘子傳奇》中,法海是一個愛多管閒事又小肚雞腸的壞角色。他一直以拆散許仙和白娘子為樂,處處與他們二人作對,是一個人見人罵的人物形象。但是,真正的法海是唐朝的著名得道高僧,一生淡泊名利,致力於普度眾生,深受世人的尊敬。

    第四、李蓮英,晚清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就是李蓮英,經常有人傳言李蓮英是一個狗仗人勢、貪汙腐敗的奸臣。也因為伺候慈禧多年,而沒少挨後人的罵。其實,真是的李蓮英是一個非常厚道的人,對宮女太監都很和善,從來沒仗勢欺人。在慈禧要害死珍妃的時候,李蓮英不在現場,但是珍妃卻一直叫喊著李蓮英的名字,由此可見她對李蓮英的信任。

  • 14 # 1歲零240個月

    高階黑龐籍。大家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陰險狡詐,處處與包拯作對。其實龐籍只是被醜化而已。

    他是大宋的一代名相,同包拯一樣,他也是一位克己守法,嚴明法度,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的好官。據說連宋仁宗的寵妃干預開封府政事,最後都被龐籍打回。

    只不過他比包拯幸運,一路青雲直上,也許正是這種不公,才是後人摸黑龐籍的原因之一。按照猜測,文學戲曲中的龐太師的原型可能是宋仁宗溫成皇后的伯父張堯佐。根本就不是龐籍。

  • 15 # 華哥雜談

    既然能夠在歷史上留名的人物,那一定不是小人物,肯定都是推動歷史程序的關鍵性人物,一般來講大部分是政治人物。其實但凡是政治家,不能用“正派”一詞來形容,比如說唐太宗,從很多文獻記載來看,他並不是人格高尚的帝王,但他無疑是傑出的政治家,開創了“貞觀之治”。

    評價歷史人物,關鍵要看他客觀上是否促進歷史進步還是阻礙歷史進步。

    前面很多人回答了這個問題,最後認為袁世凱和李鴻章等也是被後人“誤解”的正派人物,所以就此觀點表達一下個人意見。

    先說李鴻章,這個人很有能力,也很忠君。從組織淮軍打擊太平天國起,他就成為同時代最出色的人之一,尤其是“中興四大臣”曾國藩等人紛紛去世後,李鴻章更是成了清朝的頂樑柱,每逢重大事件,他都不可或缺。

    如果李鴻章生活在太平盛世,或者在當下,他將名垂青史,可能不會成為爭議巨大的人物。

    到19世紀,滿清統治階層已經成為阻礙歷史前進的絆腳石,只要清朝還在,中國就無法迎來近現代化,還是落後捱打。李鴻章能耐越大,滿清這艘破船就撐得越久,中國落後的局面就無法改觀。

    從甲午戰爭後的“戊戌變法”和清末的“君主立憲”嘗試來看,清王朝絕無可能透過李鴻章這樣的一批能人所能挽救,只有靠革命推翻它,否則清王朝不會自覺變革。所以說,李鴻章客觀上是阻礙歷史發展的。

    再說到袁世凱,不論現在一些人在網路上怎麼翻案,袁的政治投機客性質不會改變。

    袁有能力的確是不容質疑,就如第一段所說,不論好壞,能載入歷史的人物都是不簡單的。很多人把清朝倒臺的功勞全部歸結到袁世凱頭上,這是十分偏頗的。

    清王朝的倒臺歸根結底是氣數已盡了,好比前蘇聯解體,十分溫和地就結束了。沒有大的反抗,也不用血腥屠殺,辛亥革命的槍聲一響,原本為滿清臣子的各省督撫,立即爭先恐後地宣佈脫離清政府,加入革命陣營。袁世凱不過是順應形式而已。

    有人認為如果袁堅持跟隨清政府會怎麼樣?清政府還是會倒臺,因為清廷的滅亡不論是誰都無能力為了,只是過程曲折一點,袁世凱只能是走向革命的對立面,民國的到來會晚一點,更加暴力一點罷了。

    袁世凱長期浸淫在清末政治核心,他早練就一副左右逢源、趨利避害的本事了。慈禧在世時,他倒向慈禧,民國到來時,他宣稱革命,每一次都沒有吃虧。只是“能人”也有失算的時候,袁世凱終於倒在稱帝的路上。

    袁世凱與李鴻章不同,他本有機會順應時代,成為推動歷史進步的元勳,可投機政客的性質註定成不了事。

  • 16 # 歷史就這樣

    一代負心漢陳世美原來是被黑了幾百年了

    想必大家都看過《包青天》吧,其中的鍘美案更是家喻戶曉,作為主角之一的陳世美,更是從此被釘在了負心漢的恥辱柱上。可以說在後人的心目裡,陳世美是一個符號,他代表了天下所有薄倖負心的男人。

    我們在電視劇上看到陳世美為了榮華富貴,拋棄妻子,在考上狀元以後做了皇帝的駙馬。而在家的秦香蓮(陳世美的老婆)久無陳世美音訊,於是攜子上京尋夫,但陳世美卻不肯與其相認,還派人半夜截殺這對苦命的母子。

    後來罪行敗露,被鐵面無私的包大人直接送上了龍頭鍘,咔嚓一下,丟掉了性命。但在現實生活中的陳世美不僅是一個好丈夫,還是一個為政清廉的好官。只是因為官期間得罪了人,才被惡意醜化。而且陳世美的原型是明末清初的人,而不是宋朝人。

    跟據《均州志·進士篇》的相關記載,陳世美又名陳年穀(為了方便閱讀,下面都還稱陳世美),出身於仕宦之家,在順治八年考上的進士。後來由於他政績很突出,於是屢受順治皇帝重用,被封為貴州省思石道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參政。

    有道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周圍的同窗好友、七姑六婆們看見他發達了,就紛紛過來想託關係,謀取官職。但是陳世美接待這批人後,並沒有濫用自己手中的權利,還勸他們要刻苦攻讀,堂堂正正的謀取官位。

    當時陳世美的同窗好友仇夢麟、胡夢蝶也從均州到京城找陳世美求官,陳世美對他們講明道理後婉言拒絕。陳世美的做法引起了這二人的不滿意,他們認為陳在求學期間,他們哥倆曾接濟過他。現在他仕途已就,反而忘恩負義,不念舊情。

    後來這哥倆越想越氣,但是又毫無辦法,只得打道回府。當他們走到河南南陽時,剛好遇上當地上演曲劇《琵琶記》。

    於是二人計上心來,不惜花費銀兩,請戲班子按自己的意願,把《琵琶記》的情節加以改造。將社會上一些升官發財、忘恩負義、拋棄妻兒之事全部捏在一起,加在了陳世美的身上,編成戲劇《秦相蓮》,在陝西、河南等地演出,後來就傳遍全國了,然後陳世美的名聲就徹底臭了。

    而且秦香蓮的生活原型名叫秦馨蓮,是均州六里坪秦家樓人。她是陳年穀的第二任妻子。夫妻二人一直相敬如賓,白頭偕老。所以人門常說筆桿子鋒利能當武器,這個案例很明顯的說明了這一點。

  • 17 # 沒腦子的小魚聊歷史

    我是沒腦子的小魚,愛好中國傳統文化。應該說歷史讓人誤解的正派人物很多,這些人物多是因為文學作品被醜化,究其原因,有的是為了洩私憤,有的是為了突出正面人物而做出的犧牲,不一而足。但是,一朝被醜化卻再難有翻身之日。下面列舉其中一二。

    1、陳世美,中國男人忘恩負義的代表。一出《秦香蓮》,讓陳世美世人皆知。歷史上的陳世美出身在清朝時期的一個仕宦家庭,成年後主政地方,清正廉潔、大公無私,為當地民眾辦了不少好事。一日,朋友上門拜訪,希望尋得一官半職,陳世美知道此人有些才華,惺惺相惜,便爽快答應並幫助了這位朋友。很快這件事就在當地傳開,於是同窗、好友、親戚紛紛上門尋求幫助,以致人數太多實在無法應付,陳世美便吩咐管家將這等人士統統拒之門外。

    不久,一位曾在科考時幫助了陳世美的同窗也來到陳府,管家在不知名的情況下將他掃地出門。事後,他非常記恨陳世美,於是執筆將當時社會上發生的一些小人所為之事統統記於陳世美頭上。後來,此“傳記”被一戲班子所得,班主也是有才,經改編便成了《秦香蓮》,在各地上演,於是便有了陳世美休妻棄子之說。後來,陳世美的第八代孫看到這齣劇目,曾召集族人將演出的戲班打了個人仰馬翻,但是無濟於事,不明真相的人們更加相信這是陳家在賊喊捉賊反咬一口,陳世美的千古罵名從此再難去掉。 2、魏忠賢,宦官專權的極致。在各種影視作品中,魏忠賢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他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歷史上的魏忠賢為鞏固個人權勢,確實有黨同伐異、殘忍歹毒的罪惡一面。但是,魏忠賢卻也是心繫大明王朝的赫赫忠臣,他力排眾議,大膽起用遼陽戰敗後遭受讒言的熊廷弼,在任期間遼地的風尚、綱紀為之大振;他拋開私怨,違心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保證了超綱的平穩有度。魏忠賢主政期間,國內形勢良好,遼東局勢平穩,這在歷史上是應該被認同和肯定的。

    崇禎即位的時候,海內難民揭竿四起、關外清兵虎視眈眈,內憂外患嚴峻形勢。天啟皇帝臨終遺訓,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但是魏忠賢傷人太多,朝廷文武大臣借舊帝新喪的時機“倒魏”,崇禎帝為了整飭內政和平息民憤,更是為了獨掌大權,不顧先帝遺訓,藉著這股怒潮,以迅雷之勢一舉肅清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

    崇禎十七年,明王朝已經深陷大廈將傾的絕望中,崇禎帝整夜整夜的睡不著覺,怎奈無計可施,眼看著李自成的大軍兵臨城下。3月14日,一直陪在崇禎帝身邊的太監曹化淳看著無力迴天的皇帝嘆道:“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崇禎皇帝愣在了當場,終於領會到天啟皇帝臨終前強調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雖然無法扭轉國勢日衰、積重難返的敗亡趨勢,但不至於在短時間內坍塌崩潰。第二天,崇禎帝命人收葬魏忠賢的遺骸,並下旨予以厚葬。此舉,既是對魏忠賢價值和功績的重新肯定,也是對自己17年執政生涯的全盤否定。 3、鰲拜,奸臣的代表。在無數的小說演義、影視作品中被塑造成野心勃勃、囂張跋扈的大惡人形象,簡直要騎在皇帝頭上拉屎拉尿,甚至有奪位篡權之心。但是歷史上的鰲拜是權臣而不是奸臣。

    鰲拜從小跟隨皇太極東征西討,立下赫赫戰功。不僅如此,他對皇太極忠心不二,在皇太極死後,因為即位之事不惜得罪位高權重的多爾袞,最終爭來了順治帝即位。順治親政後,念鰲拜一直以來的忠心耿耿,對他極為器重。鰲拜也不負重望,隨侍順治身邊,直接參與管理國家各類事務,幹得有聲有色。

    1661年,康熙帝即位,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四大臣輔政。鰲拜大權在握,朝中大事幾乎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仗著自己和兩任先帝的過命交情,根本不把年幼的康熙帝放在眼裡。直到康熙帝14歲親政,鰲拜仍然不願把大權交回,這漸漸引起了少年皇帝的不滿。

    1669年,這種不滿達到了康熙帝的上限。鰲拜與蘇克薩哈在多爾袞攝政時期就有仇,加上鰲拜的鑲黃旗與蘇克薩哈的正白旗勢力又因分地問題有利益上的衝突,鰲拜專權已久,直接違背康熙的意願,傳旨絞死蘇克薩哈,滅其全族,引起朝野驚恐,康熙震怒,要知道蘇克薩哈與康熙帝可是有血緣之親,你說殺就殺了?這口氣怎麼能忍!最終,康熙帝設計將鰲拜擒獲,宣佈鰲拜三十條罪狀,廷議當斬,但念鰲拜歷事三朝,效力有年,不忍加誅,僅命革職,籍沒拘禁。康親王傑書等又列上鰲拜大罪三十,主張“大辟”並株連其家,但康熙帝並沒有應允。不久,鰲拜死於禁所。

  • 18 # 顧前史而言今

    我來打個擦邊球,說一說史上被“黑”的最慘的正派人物。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沒錯說的就是包拯包龍圖。作為中國的著名清官,包拯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受戲劇和電視劇的影響,大家腦海裡的包青天一定下面這樣這樣的包拯簡直讓人懷疑他有非洲血統,但實際上包拯是個白面書生,史書上記載他相貌“清雋古雅,殊無異於人 ”。所以他應該是這樣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誤會呢?主要是包拯職業的影響。包拯在宋朝擔任開封府尹、監察御史等職。主要就是勸諫皇帝、彈劾不法。他曾經上書彈劾轉運使王逵貪贓枉法,但因為王逵和當朝宰相關係密切,又受皇帝親睞,所以效果甚微。為此包拯連續七次上書彈劾,終於讓宋仁宗罷免了王逵。此外,包拯還冒著得罪張貴妃的危險,勸諫宋仁宗打消把張貴妃伯父提拔的念頭,因為包拯認為此人才幹不夠。正是因為包拯不講人情,為官廉潔公正、不附權貴,鐵面無私,為人剛直,喜怒不行於色。而黑色象徵著法的兇狠和不詳,代表古人心中的法律。久而久之,大家就傳成他臉黑的跟鍋底似的了。

  • 19 # 古今之言

    魏忠賢就是被嚴重誤解的一位,東林黨人靠著一支筆桿子把魏忠賢寫成了大奸大惡,禍國殃民的大奸臣。但天啟皇帝臨死前卻對崇禎皇帝留下遺言“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崇禎皇帝在自殺前夕,也幡然悔悟,認為 “忠賢若在,事必不至此”。

    魏忠賢之所以被傳得那麼壞,是因為魏忠賢把東林黨人得罪的太狠了,東林黨人鬥不過魏忠賢,只能在筆桿子上出氣,把魏忠賢魏忠賢要多壞寫多壞,傳於後世。

    魏忠賢雖然和東林黨人政權奪利,但他是真正終於皇室的,比東林黨那幫嘴上說的好聽的文人強多了。魏忠賢掌權期間,沒做過一件對不起皇室的事情。崇禎皇帝繼位後,魏忠賢看出崇禎皇帝不信任自己,不顧屬下反對,主動提出告老還鄉,把權力交還給崇禎皇帝。是崇禎皇帝對不起魏忠賢,在魏忠賢已經交出權力,離開京城的情況下,派人把魏忠賢殺死。

    反而是東林黨人,在大明朝最窮的時候還一毛不拔,拼命貪汙。崇禎號召百官募捐,魏忠賢帶出來的太監們都非常積極踴躍,有捐數千兩銀的,但文官集團貪汙了大量錢財卻只捐幾兩銀子,氣的崇禎大罵百官誤我。

    魏忠賢不單忠於皇室,對農民百姓也還不錯,是個顧全大局,會做實事的人。在大旱大澇的災年,魏忠賢會安排賑濟災民,給災區減免賦稅,讓普通百姓能活下去。邊關軍隊缺糧餉,魏忠賢能夠積極籌措糧餉保證他們的補給,而且魏忠賢籌餉主要是在江南富裕地區進行,加徵的稅收也是針對工商階層。所以魏忠賢時期,遼東邊軍雖然連年征戰,但軍需卻從來沒有缺過,邊關防守還算穩固。而正是魏忠賢在江南“劫富濟貧”的行為損害了東林黨人的利益,讓東林黨人對魏忠賢更加恨之入骨。

    明朝最後真是窮死的,連崇禎皇帝也只是一天三頓粥,錢都在外戚宗室和貪腐文官手裡。魏忠賢掌權的時候,明朝還不怎麼缺錢,供得起軍餉,振的起災民,邊關穩固,也沒有農名起義。魏忠賢死後,東林黨人一家獨大,崇禎皇帝根本壓不住他們。東林黨人雖然說起來一套一套的,但大部分都是吸血蛀蟲,中飽私囊,魏忠賢時期江南地區能上繳幾百萬稅收,東林黨掌權後上繳國庫的卻才幾十萬。邊關軍隊缺錢,他們就給農名加收重稅,李自成這幫農民就是給這些人逼反的。農民一反,明朝就更窮了,連邊關軍隊的糧餉都湊不出來。

    魏忠賢雖然貪權貪財,也打壓異己,但他掌權時期,既壓得住東林黨也壓得住外戚宗親,用他的霸道維持了大明的朝統治。魏忠賢頂多算是一個權臣,只是身為太監才顯得格外突出,如果他是皇帝,肯定能比崇禎做得更好。

    魏忠賢死後,東林黨群魔亂舞,崇禎皇帝控制不住局面,明朝越來越窮,天下大亂,最後才給了滿人可乘之機。

  • 20 # 風過無痕16053

    隋煬帝,後世總把隋煬帝描寫成暴君,並且和秦二世相提並論,但事實上隋煬帝並沒有多麼殘暴,反而有不少利國利民的功績。

    一、建糧倉,隋煬帝時特設官倉和義倉,義倉專門用來賑濟災民,開歷史之先河。

    二、人口普查,文帝初年,民戶不滿四百萬,煬帝五年,人口四千六百餘萬,大大增加政府稅收。

    三、開鑿運河,隋代所開運河共五條,文帝只完成一條,其餘的在煬帝時陸續完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京杭大運河,也是最為留芳後世的功績。

    四、發展科舉制度,打破貴族壟斷官位的傳統,為寒門士子提供了進階之路。

    隋朝的滅亡顯得非常突然,但和隋煬帝的殘暴卻沒多大關係。隋朝農名起義的爆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規模開鑿運河導致民怨沸騰,官吏疏導不周才釀成大亂。加上宇文化及等權臣有心叛亂,隋煬帝控制不住局面,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只能說隋煬帝能力不足,沒能做好這個皇帝,要說他是昏君、暴君卻也還不至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人過中年,以後的尊嚴需要錢來維護,沒錢就沒底氣,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