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執筆灬寫史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朱棣攻入皇宮後殺盡宮中美女是為了斬草除根不留隱患,不得不說朱棣可真是心狠手辣。

    自古無情帝王家。在古代皇室親情是最一文不值的東西,為了自身的利益這些帝王子孫不但能夠對親兄弟們大打出手,甚至還能狠下心來將他們趕盡殺絕,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李建成、李元吉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僅是兄弟能夠反目成仇,就連隔代的叔侄也能為了權力自相殘殺,明朝永樂大帝朱棣就曾將皇位從侄子朱允炆手中搶奪過來,並且在攻破皇城以後還將斬草除根的理念奉行到底,殺盡宮中美女,其手段之狠辣讓人不寒而慄。

    朱棣為什麼要造反?

    其實朱棣造反更多是被逼無奈的舉措。 眾所周知朱元璋對於皇太子朱標寵愛無比,或許在他心目只有馬皇后與朱標才是真正的自己人。所以為了培養朱標,他甚至親自選出大學士宋濂擔任太子師,並且還他頻繁與自己的開國大臣接觸,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朱標一定會繼承皇位。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以往的努力全都付諸東流。太子死後,朱元璋沒有選擇其他兄弟作為皇位繼承人,而是愛屋及烏將希望寄託於皇太孫朱允炆。這時候朱棣幾兄弟雖然心有不滿也只能默默接受。

    而朱棣造反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朱允炆削藩的舉措。我們知道朱元璋這個人猜忌心非常強,幾乎不信任任何人,所以明朝開國三十五位大臣最後只有三位得以保全自身,其他人全都死於朱元璋的屠刀。

    那把這些文臣武將殺光之後誰又能來守護明朝的安全呢?自作聰明的朱元璋選擇將保家衛國的任務交給自己其他幾個兒子,在將他們封為藩王以後還給予他們一定的軍隊,這也造成了明朝中央政權掌控力不足的局面。

    朱元璋在位的時候這些藩王一個個都老老實實不敢有半點非分之想,這是因為朱元璋有能力將這些兵權全部收回來。 然而繼位的朱允炆無論是威望還是能力都遠遠不如朱元璋,面對地方強大中央弱小的現狀他感到無比害怕,所以動了削藩的心思。

    在齊泰和黃子澄的幫助之下,朱允炆削藩的道路一直暢通無阻,周王、代王、齊王等人先後被貶為庶人,眼看削藩令就要落在自己的頭上,朱棣終於坐不住了,他破罐子破摔,率領大軍與朱允炆抗爭到底,最終奪取了皇位。

    朱棣為什麼能造反成功?

    朱棣造反成功除了與朱元璋肆意殺害開國功臣致使人才凋零有關以外,還與朱允炆智謀團的決策失誤有關。

    朱允炆上位以後根基非常不穩固,雖然藩王對於中央的威脅很大,但這絕不是短期內能夠妥善解決的事情,而當朝核心大臣齊泰卻建議朱允炆即刻就實施削藩的舉措,並且手段非常激烈粗暴,所以才會遭到朱棣等人強烈的抵抗。如果朱允炆能夠循序漸進一步步削藩,或許根本就不會發生靖難之役。

    大臣黃子澄也是削政策堅定的支持者,然而齊泰只是操之過急,而他則是鼠目寸光。他建議削藩時採取先易後難的順序,這給了朱棣足夠反應的時間與從容排程的機會。如果借朱棣進京弔唁的時機將他扣留下來,那日後怎麼會有那麼多麻煩?因此黃子澄的鼠目寸光同樣為朱棣造反成功加了一把勁。

    將老將耿炳文替換為李景隆更是朱允炆下的最臭的一步棋。其實朱棣在造反初期與朱允炆交鋒好幾次都是處於下風,甚至有可能被徹底消滅,因為當時開國老將耿炳文還在,憑藉自身能力他完全可以守護好中央朝廷。

    耿炳文堅持固守城池的戰略,並且等待多方救援將朱棣包餃子,眼看朱棣即將被消滅,這時候朱允炆硬逼耿炳文出戰致使戰事失敗,而後他又撤下耿炳文換上不堪大用的李景隆,使得朱棣扭轉局勢大獲全勝,朱允炆也因此陷入被動的局面,最後一步步走向滅亡。

    可以說朱棣能夠成功篡位,朱允炆以及他的智謀團功不可沒。

    朱棣為什麼要殺盡宮中美女?

    按理來說,勝利者在得勝以後都會選擇直接接收對方的後宮,李世民和曹操都是這麼做的,只不過朱棣不但對這些美女絲毫不敢興趣,反而放了一把大火將這些美女連同太監、宮女合計上千人一起趕盡殺絕。

    朱棣這種做法是為了不給自己留下後患。因為自己坐上皇位名不正言不順,如果這些妃子宮女有一個人懷上了朱允炆的孩子,那這個孩子就有可能成為自己日後的隱患。所以秉持著“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的理念,朱棣乾脆直接將這些女子全部殺死以絕後患。

    其實哪怕朱棣登基以後,這個皇位也一直坐的不安穩,為了防止朱允炆的舊部捲土重來,朱棣甚至將明朝都城從南京移到北京,並且還多次派遣鄭和下西洋尋找失蹤的建文帝,可見一天不見朱允炆的屍體,朱棣就一天不能心安。

    綜上所述,朱棣造反與建文帝削藩政策有關,他能造反成功朱允炆及其智謀團功不可沒,至於攻入皇宮後朱棣殺盡宮中美女是為了永絕後患,不得不說朱棣真是一個心狠手辣的雄主,或許這也是他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吧。

  • 2 # 莫問青衫

    因為朱棣是奪取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害怕後宮中有人懷了皇子,給自己帶來威脅。

    朱元璋原先選擇了自己的大兒子朱標為太子繼承皇位,但皇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朱標死後,朱元璋準備立朱標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長孫朱允炆繼位。但是朱允炆畢竟年紀尚小,朱元璋害怕他沒有辦法管理住朝中那些功臣,於是在自己晚年大肆斬殺當年和自己一起建立王朝的功臣,為自己的小孫子鋪路。朱棣看到朝中這樣的局面,就已經知道不妙了,自己遲早也是其中一個,但朱元璋還沒有為朱允炆完全鋪好路的時候就去世了,這個時候年紀輕輕的朱允炆上位了。可能是年輕氣盛,或者是別的原因,朱允炆登基以後,自己還沒有站穩,根基也不紮實,就想著削藩。這樣的命令一出,各地的藩王肯定心裡不願意,但是朱允炆執意於此。擁兵自重的藩王於是決定群起而攻之,紛紛起兵,想要推翻朱允炆的統治。這些藩王中,燕王朱棣的隊伍是其中最強的,因為在邊疆立下了赫赫戰功,在藩王裡面的威望也高,最終朱棣順利地打敗了侄子朱允炆,打進皇宮後,得知朱允炆已經被燒死了的訊息,朱棣自然不信,但是無論如何也找不到朱允炆,憤怒的朱棣便將皇宮內的所有女人都殺了,為何?

    因為朱棣害怕皇宮之中有妃子懷了朱允炆的皇子,以後會威脅到他;或者有人受了朱允炆生前的恩惠,對他不利。所以,殺掉所有人是最穩妥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沒有後顧之憂。

  • 3 # 璽印芳華

    朱棣進京後把宮女斬草除根的事情史料中是沒有記載的。要說朱棣斬殺了跟建文帝有關係的宮女嬪妃,也許有這種可能,但不會像傳言說的那樣慘烈。

    之所以說朱棣進京後殺宮女,我認為這是必然的,本來就找不到朱允文,還不找她的女人算賬?萬一哪個女人懷有龍種咋辦?我想,不管朱允文找不找得到,跟其有關係的宮女肯定是活不成的,尤其是那些嬪妃們。朱棣殺大臣最狠的連其親朋好友都要殺掉,何況建文帝的老婆們?

    一,朱允文登基要削藩,朱棣要造反。

    朱允文當皇帝,朱棣是不支援的,自己有勇有謀、戰功卓著,老爹居然立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朱允文當皇帝,而且還差著輩呢,但起初只是反感並沒有謀反之意。

    建文帝即位之初,是有幾位大臣輔佐的,其中以齊泰、黃子澄等為首的智囊團就向建文帝獻策削藩,因為削了藩就能打消各藩王勢力,對加強皇權有好處,此時不削,尾大不掉,萬一出現什麼情況可不好控制。這樣的建議朱允文當然會舉雙手贊成,隨後開始著手削藩。

    朱允文采用先捏“軟柿子”的方法打壓了幾個藩王后,茅頭逐漸對準了燕王朱棣,朱棣肯定不幹了,本來就有怨言隱忍不發,這回你倒找上門來。就這樣雙方派人你來我往互相試探著,最終在建文帝要動手的時候,朱棣也做好了還手的準備。

    後果眾所周知,朱棣喊起“清君側、除奸臣”的口號,一路南下殺將而去,最終用四年時間擊敗了朱允文的軍隊,進京自己當了皇帝,身為建文帝的朱允文卻不知所蹤。

    二,朱棣登基後,奮力剷除敵對勢力。

    朱棣登基後將當初反對他的人統統趕盡殺絕。對主要大臣齊泰、黃子澄等給予了“特別照顧”,尤其是方孝儒,居然被誅了十族。

    朱棣進城後,朱允文就把皇宮一把火燒掉了,有人說其被燒死,有人說逃跑當和尚去了。朱棣見朱允文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就草草假意把朱允文皇后的屍體當做建文帝給埋了。

    三,事情到此還沒有結束。

    如題,朱棣沒有見到朱允文並不代表後宮的嬪妃宮女們就能倖免。至此我想朱棣肯定是找不到老的拿小的算賬。畢竟改朝換代可不是小事情,這種事情是不可以調和的,所以我認為,朱棣會把和朱允文有關係的宮女嬪妃們統統殺掉,以絕後患。

    冤有頭,債有主!至於有的說法說朱棣殺掉了後宮所有的女人,我想朱棣不會這樣做,也不可能這樣做的~因為報仇歸報仇,民心歸民心嘛……

  • 4 # 樓哥看歷史

    燕王靖難

    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蒙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生母馬皇后(請勿提《南京太常寺志》這本偽書)。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燕王,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就藩於北平(今北京)。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駕崩後,朱棣侄子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改明年年號為建文。從朱允炆的年號可以看出,他是要和他爺爺對著幹的。因此在洪武朝行之有效的親王守邊政策,在朱允炆和他背後的文官集團手上被破壞的一塌糊塗。

    王學圻飾演的朱棣

    當時出鎮在外的親王一共有15人。其中屬於朱允炆叔父輩的是燕王朱棣(封國北平)、周王朱橚(封國開封)、楚王朱楨(封國武昌)、齊王朱榑(封國青州)、蜀王朱椿(封國成都)、湘王朱柏(封國荊州)、代王朱桂(封國大同)、肅王朱楧(封國甘州)、遼王朱植(封國廣寧)、慶王朱栴(封國寧夏)、寧王朱權(封國大寧)、岷王朱楩(封國雲南)、谷王朱橞(封國宣府),合計13人。屬於朱允炆堂兄弟輩的是秦王朱尚炳(封國西安)和晉王朱濟熺(封國太原),合計2人。

    朱允炆上臺後當即於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將周王朱橚廢為庶人,此後建文元年四月齊王朱榑、代王朱桂相繼被廢,湘王朱柏被逼自殺。六月岷王朱楩被廢。七月燕王朱棣起兵靖難,十月寧王朱權隨同燕王一起靖難。而遼王朱植、谷王朱橞放棄封國返回南京,肅王朱楧從甘州內遷至蘭州。13位叔父逼反了2人,逼死了1人,囚禁了4人,佔比超過一半。而朱元璋對遼東、大寧、北平一帶精心構建的防線全部垮掉。大明王朝如果任由朱允炆和文官集團這樣折騰,恐怕難逃二世而亡的悲劇。

    燕王篡位

    朱棣起兵後經過三年的鏖戰,終於在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13日由金川門進入南京。諷刺的是開啟金川門的正是逃回京師的谷王朱橞,建文帝朱允炆之人心盡失可見一斑。南京陷落後只有魏國公徐輝祖組織了小規模的抵抗,朱允炆本人則在絕望之中和皇后一起在奉天殿自焚而死。

    譚學亮飾演的朱允炆

    現在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了,朱棣到底有沒有在攻入皇城後將宮中美女斬草除根呢?這個說法既不見於《明史》,也不見於《明太宗實錄》,而是出自清初史學家谷應泰所著《明史紀事本末》。

    清宮三日,諸宮人、女官、內官多誅死,惟得罪於建文者乃得留。—《明史紀事本末卷十六》

    由於缺乏旁證,筆者不好因為谷應泰是清朝順治四年進士身份,就說他一定會對明朝的事情百般誣衊,姑且認為此事屬實,那麼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從谷應泰的記述來看,當時處死之人是三種身份,我們就分別來剖析一下。

    宮人:明顯是指朱允炆的後宮,按照朱元璋的規矩,皇帝死後宮人都要陪葬。那麼處死這些宮人,對於朱棣來說是名正言順,根本無需揹負罵名的。至於其中是不是還有已經懷有身孕的,那就不在朱棣的考慮範圍內了。說你沒有就沒有,正好一了百了,永訣後患。換句話說,朱棣連朱允炆的兒子朱文圭都沒殺,他何必擔心這些宮人再為朱允炆生一個後代?繼續關起來就是。宮女:如果說宮人需要陪葬,宮女是不必的。對於這些前朝宮女能不能再用呢?如果朱棣是順位繼承,那當然沒有問題。但現在他是暴力篡位,這些宮女的主人都殉葬了,她們會不會對新皇帝、新皇妃懷有仇恨呢?不能排除。但實際上朱棣是沒有必要殺掉這些宮女的,一般的通行做法是放出宮去,還可以為皇帝博一個好名聲。再不濟也可以送入浣衣局,還可以為朝廷創收,何必要肉體消滅呢?內官:其實和宮女性質差不多,朱棣一般不太會再留用他們。而內官們既不能送出宮,又不能送去浣衣局,還真不如殺掉了事。但是谷應泰還加了句尾巴,叫“惟得罪於建文者乃得留”。但是建文朝時朱允炆和內官的關係是非常緊張的,谷應泰本人也在《明史紀事本末卷十六》對此進行了記錄:“帝又御內臣甚嚴,皆怨望,遂密謀戴燕王,告以金陵空虛,宜乘間疾進。”從這裡可以看出燕軍南下,是得到了皇宮內的內線訊息。那麼這些內官之死,很可能就是被殺人滅口了。

    結語:從筆者的分析來看,朱棣進入皇城之後,朱允炆的後宮肯定是會陪葬的。但這出於朱元璋的祖訓,並非朱棣擔心他們會生下朱允炆的子嗣。至於宮女和內官到底有沒有被殺,那就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 5 # 百曉大神

    這一條我絕對相信,因為朱棣他是造反起家的,建文帝才是正統的皇帝,謀殺皇帝這可是大逆不道啊,仔細想想看建文帝手無縛雞之力,周圍的大臣又都是些書呆子,他有機會跑出南京城嗎?那麼真相來了,其實建文帝早就被殺死在了皇宮之內,只是朱棣不願意背上殺害皇帝的罪名。所以必須把所有的知情人全部殺人滅口,這些可憐的公女就成了替死鬼。

  • 6 # 這個歷史有點毒

    我是@歷史的史光機 ,我來回答!朱棣發起靖難之役後,經過艱苦卓絕的戰爭,終於打進了京城,接下來就該享受勝利果實了,他真的在這個時候殺光了皇宮裡所有宮女嘛?當然是不可信的,那麼怎麼會有這樣的傳聞?

    1.傳聞的細節如何,發生在什麼時候。

    首先,朱棣靖難之役後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沒有任何關於朱棣屠殺宮女的記載,明朝編撰的《明實錄》也好,清朝編撰的《明史》也好,都不見這樣的記載!

    其次我們明確下這段故事的細節:實際上故事描述朱棣屠殺皇宮女眷的時間,並不是靖難之役後,而是朱棣62歲時!這個故事不僅生動而且恐怖:六十二歲的朱棣,在各國使團進京時,偶然發現皇宮裡的北韓宮女與太監通姦,一怒就下令追查,一查可不得了,竟然抓出三千多“作風”有問題的宮女。這下朱棣的憤怒指數飆升了,竟下令把這三千名宮女在明朝紫禁城裡當場活剮。而且他還親自操著刀上陣,屠戮受刑的宮女。

    這個描述裡,朱棣彷彿化身成為變態殺人狂魔,不僅心狠手辣,而且是在紫禁城裡活剮,作為皇帝居然還有親自動手殺人的慾望,更別提彼時的朱棣已經62歲高齡!僅僅這裡,就讓人懷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

    2.故事來源:一個奶媽的自述

    那麼這個繪聲繪色的故事既不見於正史,也不見於國內的野史,究竟怎麼流傳下來的?翻遍包括當時各國使團的歷史文獻,均沒有這件事的記載,最後發現唯一記載這件事的,只有北韓的《李朝實錄》,是北韓的史官,聽一個名為“金黑”的奶媽在明宣宗時期回到北韓時講述的,而在明朝的《明宣宗實錄》裡,確實有這麼個金黑奶媽!

    但是問題又來了,這名名為“金黑”的奶媽,直到明英宗時期,才被放行回到北韓,和這名北韓史官的記載,差了至少30年……

    3.為何獨獨北韓史官要編排這一段故事

    《李朝實錄》的這段故事,妙就妙在它居然能和歷史上真實的人物對上號,雖然時間上差太多,但是有心人自然能聯絡到朱棣身上去。

    朱棣由於得位不正,對待建文帝舊臣手段殘忍,以至於歷史上一直被評價為暴君,而朱棣也確實不是什麼善男信女,對待自己的敵人一向是心狠手辣!

    這段故事明顯是抹黑朱棣,目的也不言而喻,營造一個暴君和精神病的朱棣人設,,塑造明朝周邊國家受迫害的形象…這個小故事能流傳幾百年,不得不說這些人編故事的能力,真是一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華為EMUI10輸入法的“模擬機械鍵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