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滿江紅F4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韓翃,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侯希逸回朝,閒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別緻,在當時傳誦很廣。其實我最喜歡的是第一句,春城無處不飛花,是寫:暮春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

  • 2 # 奶茶愛尚咖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這句詩描繪出了暮春時節的無限美好:

    彷彿自己置身於長安城,一陣東風吹來,漫天的花瓣歡快的飛舞著,柳絮彷彿是花瓣的粉絲,紛紛簇擁而來,一起在空中舞蹈;

    隨後便共同在地面上鋪就了一條豔麗柔軟的毯子,讓人走在上面感到舒適怡情;

    這就是春天的美好,能將一個地方打造的如此吸引人,置身其中真是如入仙境,美輪美奐,讓人流連忘返。

    這句詩帶給人的,就是這樣的美景,每每品讀,便在腦海中營造如此氛圍,閉目想象,流連其中,不捨得睜開雙眼。

    這句詩也是自身的一個美好願望,希望在閒暇之日,能有幸見到真正如此的美景,可謂人生幸事。

  • 3 # 一葉孤帆行萬舟

    我最喜歡“春城無處不飛花”這一句。“無處”就是到處、處處的意思,一個“無”字一個“不”字,兩個否定字表示肯定,肯定了春城無處不飛花之美景美色。“春城無處不飛花”點明瞭暮春時節,各種鮮花已經完成了它們來世間綻放的使命,開始凋謝飄落,滿城到處都是紛紛揚揚、飄飄灑灑的花瓣,空氣裡瀰漫著花的清香,連塵土也是香的,正所謂風住塵香花已盡。“春城無處不飛花”既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悵,也有夕陽西下幾時回的無奈,但更多渲染了暮春中春城的美景,令人嚮往迷戀,留戀忘返。韓翃的《寒食》其全詩如下: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 4 # 眉畫張敞

    我最喜歡這首詩中“春城無處不飛花”這一句詩。

    韓翃,唐代詩人,字君平,河南南陽人,天寶十三年進士,大曆十才子之一,早年間仕途不暢,為人做幕僚,後因這首《寒食》詩聲名大噪,被唐德宗御筆點官,任駕部郎中,成為詩壇佳話。

    我們先來看一下整首詩。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整首詩的意思是:

    暮春時節的長安城內處處柳絮紛飛,落花飄散,寒食節時東風吹拂著皇城裡的柳樹。

    夜色降臨,皇宮裡忙著傳賜新火,嫋嫋輕煙散入權貴豪門的家裡。

    我為什麼喜歡“春城無處不飛花”這句詩呢?

    1. 把春日裡的長安城稱為“春城”,一為季節,一為都城,二者結合,語言凝練,景色華美。

    2. “無處不”用雙重否定來表示肯定,表達效果更為強烈,強調了長安城內春光無處不在的動人景象。

    3. “處處飛花”表現出長安城寒食節時柳絮飛揚、落花飄散的美麗景色,富有畫面感,同時也暗含春天的長安城處處花紅柳綠的繁華景象。

    4. 一個“飛”字,動感強烈,表現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同時也表明了時間是暮春時節,因為只有暮春時節才柳絮飛舞,春花凋殘。

    5. “飛花”明寫花而暗寫風,無風花只能飄墜,正因為有風,柳絮、花瓣才能隨風飛舞,讓靜景生出動態,意蘊深遠,耀人眼目。

    6. 這首詩能傳誦千古,主要就是因為這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詩中的“飛”字又最為奪人眼目。

    7. 據說著名的酒令“飛花令”就是因這句詩而得名。

    這一句詩就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長安城內東風吹拂、柳絮飛舞、花瓣飄散的美麗春景,詩中有畫,靜中有動,富有詩情畫意。

    總之,這句詩寫出了長安城的迷人春光,又為全詩奠定了一個華美、詩意的背景。作者視野開闊,站位高遠,滿城春光,盡收眼底,所以這句詩既有氣魄,又生動華美,實為全詩的精華。

  • 5 # 閒情偶記生活點滴

    韓翃是大曆十才子之一,他的贈別詩寫的很有特色,筆法輕巧,寫景別緻。一掃送行詩中常見的離愁別恨之風。他寫的《章臺柳》詞後世流傳較廣。

    寒食是清明前一天。是日禁火、寒食。傳說晉文公為紀念介子推被火燒死,故這天不得燒火炊煙。

    這是一首借漢喻唐的諷刺詩。因為漢代在寒食節那天,全國都禁菸火,更不能點燃蠟燭,但黃帝對公侯寵幸人家,卻大開方便之門,特賜蠟燭,從這件生活小事上,也可看出貴族侯門之家,享受的特殊待遇。“五侯”們受到如此恩寵,以致造成了外戚、宦官們相繼專權誤國,最終導致漢政權的滅亡。

    作者借漢喻唐,用意是很明顯的,但諷刺的手法又很富於詩情畫意。足見其苦心孤詣了。從側面看。這首詩也可以被看成是對黃帝恩澤的“頌揚”。因此。難怪唐德宗都很欣賞這首詩。據孟棨的《本事詩》記載:當時朝廷起草制誥一職缺人,中書省提請黃帝親自決定,唐德宗就提名寒翃擔任。但當時有兩個同名字的寒翃,德宗又批示說,只要“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那一個。可見這首詩的流傳是很廣的。當然,我也特喜歡“春城無處不飛花”。

  • 6 # 程萌的作品

    寒食 / 寒食日即事 

    唐 ·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 7 # 殘陽暮裡酹江月

    不好意思,首先糾正下,不是韓雄,是韓翃(音宏)。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唐輦下歲時記》“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

    唐代制度,到清明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這個這儀式有什麼用意呢?

    一自然是標誌寒食結束,可以用火;

    第二重含義確實勉勵臣子們:介子推有功不受祿,你們要好好學習,不要有點功勞就得意忘形。

    《寒食》詩文解讀

    唐德宗李適的父親代宗,因為是由宦官擁立,所以對宦官很是優寵,特別是派往各地出使的宦官,任由其公開索賄、大肆搜刮。李適為皇太子時,就很清楚其中的弊端,所以他即位伊始,就下決心加以整治宦官和外戚等勢力。

    這樣的背景下,可以說《寒食》很符合當時的政治正確性。

    寒食節家家不能點燈生火,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裡就忙著分送蠟燭,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得到這份恩典。

    借漢喻唐,暗指中唐以來受皇帝寵幸、專權跋扈的宦官、外戚。引用貼切的典故對外戚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進行諷刺。

    最喜歡,自然是最後兩句了。

    作者韓翃其人

    韓翃(hóng)(生卒不詳),字君平,南陽人。“大曆十才子”之一。早年大概一直在軍隊裡做文書工作,曾閒居長安十年。晚年被德宗賞識,晉升不斷,官職中書舍人。

    那因何被德宗賞識呢,正是因為這首《寒食》。

    唐德宗建中初年,韓翃已經到了晚年,仕途還是很不順利,和他一起任職的年輕人都瞧不起他。唯獨有一位姓韋的巡官和他相處不錯。有一天半夜,韋巡官半夜扣門甚急,韓翃出來見他。

    韋巡官說:“給你道喜了。皇帝給你升官了,讓你擔任駕部郎中,主持制誥(起草皇帝所下文告和命令)。”

    睡眼朦朧的韓翃首:你弄錯了吧,皇帝怎麼可能知道我這麼個小人物?

    韋巡官坐下喝了口水,才激動的說:皇帝卻制誥的人,中書省幾次提名,皇帝都沒批。請示多次後,皇帝說用韓翃。中書省還以為是任江淮刺史那個韓翃呢,就把他報上去了。皇帝說,不對,是寫"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個韓翃!

    韋巡官接著說:這不就是你嗎!

    可見這首《寒食》的確切中時弊,當時流傳頗廣。

    寒食節

    寒食節,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前一二日。這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 8 # 詩歌子寧

    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皇室的氣派,充溢著對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詠。從當時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愛該詩,歷來評價也很高。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詩人立足高遠,視野寬闊,全城景物,盡在望中。「春城」一語,高度凝鍊而華美。「春」是自然節候,城是人間都邑,這兩者的結合,呈現出無限美好的景觀。「無處不飛花」,是詩人抓住的典型畫面。春意濃郁,籠罩全城。詩人不說「處處飛花」,因為那隻流於一般性的概括,而說是「無處不飛花」,這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加強了肯定的語氣,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於濃郁春意之中的盛況。詩人不說「無處不開花」,而說「無處不飛花」,除了「飛」字的動態強烈,有助於表現春天的勃然生機外,還說明了詩人在描寫時序時措辭是何等精密。「飛花」,就是落花隨風飛舞。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說「落花」而說「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字,蘊意深遠。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首詩能傳誦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而這一句詩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個「飛」字。

    「寒食東風御柳斜」,春風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隨風飄動起來了。風是無形無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飛,柳之斜來間接感知。照此說來,一個「斜」字也是間接地寫風。

  • 9 # 漁樵之人W

    謝謝邀請!韓翃的《寒食》這首詩,揭示全詩主旨的就是末句“輕煙散入五侯家”。上文的寫景都是為寫這一句作鋪墊的,我喜歡這一句!清明前後一兩天禁止煙火,原起於戰國,到現在我們這裡還有這個習俗,不過現在理解為清明燒火有燒青苗的意思了,所以人們祭掃的時間,選擇在清明節前幾天。詩中說的是漢朝,可諷刺的是唐朝。作者借寒食節宮廷中賜燭之事,表達了對中唐時期宦官專權的憂憤。寒食節百姓不點火,而把持朝政的宦官家裡,燈火通明,輕煙不絕,形成了照明的對比。作者故意不作評議,但棉裡藏針,諷刺物件一目瞭然。可見韓翃有正義感,我就喜歡這樣的人,所以喜歡這一句!

  • 10 # 大漠風霜客

    首先很這首詩,這首詩初次接觸並不是刻意去背的,而是看個韓翃的小故事才留意到這首詩,這個故事是這樣的:韓翃年輕時很有才華,很有名氣。侯希逸鎮守青淄時,韓翃在他手下當從事。後來被罷官,在家閒居十年。李勉去鎮守夷門時,被啟用為幕僚,當時韓翃已經到了晚年,和他一起任職的都是些年輕人,對他不瞭解,看不起他寫的詩。韓翃很不得意,多稱病在家。唯有一個職務不高的韋巡官,他也是一個知名人士,和韓翃相處的很好。一天半夜時,韋巡官扣門聲很急,韓翃出來見他,他祝賀說:"你升任駕部郎中了,讓你主持制誥(起於皇帝所下文告和命令)。"韓翃很吃驚說:"不可能有這種事,一定是錯了。"韋巡官坐下後說,皇帝的文告、命令,缺少起草的人,中書省兩次提名,皇帝沒批。又請示,德宗批示:用韓翃。當時還有一個同韓翃同名同姓的人,任江淮刺史。又把他兩人上報皇帝,皇帝批示說:"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就用寫這首詩的韓翃。韋巡官又祝賀說:"這不是你寫的詩嗎?"韓翃說是。他才知道沒有錯。接觸了這首詩就喜歡上了,我喜歡這首詩的每一句,但更喜歡它的整體

  • 11 # 宗海

    這四句詩我都比較喜歡,如果與之對比,個人觀點,“春城無處不飛花”寫的最好,接下來說說理由並一起欣賞一下原文:

    原文:寒食 唐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分析: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詩人登高眺望,視野廣闊,全城景色盡收眼底。““春城”一是春意盎然氣候,二是人民的家園,這兩字的結合,呈現出無限美好的景觀。“無處不飛花”,詩人以畫面的寫作形式,讓讀者直觀感受到,春天的美景,而“無處不飛花”,雙重否定即是肯定,有效地渲染了,全城皆已沉浸於濃郁春意之中的盛況。“飛”字所表現動態強烈,有助於表現春天的勃然生機外,同時充分說明了詩人在描寫時措辭是極其縝密。“飛花”,就是落花隨風飛舞。不說“落花”而說“飛花”,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字,蘊意深遠。

    “寒食東風御柳斜”,春風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皇宮。皇宮中的垂柳也隨風飄動起來了。風是無形無影的,它的存在,柳之斜已經能夠間接感知到。照此說來,一個“斜”字也是間接地寫風。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天,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漢宮”是借古諷今,實指唐朝的皇宮。“五侯”一般指東漢時,同日封侯的五個外戚。這裡借漢喻唐。燭燃燒通明,升騰起淡淡的煙霧,嫋嫋娜娜地縈繞在近臣家,到處瀰漫著威福恩加的氣勢!使人如見他們那種炙手可熱、得意洋洋的驕橫神態。文中用“傳”與“散”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寒食禁火,是中國沿襲已久的習俗,但權貴大臣們卻可以破例地點蠟燭。詩人對這種腐敗的政治現象做出委婉的諷刺。

  • 12 # 牧影計劃

    寒食唐代:韓翃( hóng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簡單來了解一下這首詩是什麼意思:春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城中的柳樹。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嫋嫋的輕煙飄散到天子寵臣的家中。

    詩句字面上的意思很容易理解了,寫了長安城的景色,寫了漢宮裡面的活動,但這首詩隱含著更深層意思。

    一、寒食節由來

    清明節前一二日就是寒食節了。

    在古代,寒食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在這一天全國禁菸火,只吃冷食。

    關於寒食節,有一個不能忽視的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傳說,在一次逃難的過程中,公子重耳餓到不行,介子推就割下自己的肉來給重耳吃。

    重耳是有眼力勁的人,他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

    可介子推這個人呢,他淡泊名利,早早的就帶著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逼迫他出山,就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活活被燒死在山上。

    所以,晉文公就下令在介子推被燒死的這一天全國禁火,只能吃寒食,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了。

    二、用典故,借古諷今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寒食節這一天,天下人都吃寒食,不能用明火,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裡就忙開了,不但生火煮食,還忙著分送蠟燭,送給那些皇家寵臣們。

    我們要知道的是,韓翃是一個妥妥的唐代人。

    這裡,詩人就是借漢宮喻唐宮,詩人對唐皇寵信外戚佞臣不滿,才寫了這麼一首詩來諷刺外戚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

    三、意境優美

    雖然,這首詩是一首帶有諷刺意味的詩,但不妨礙它營造出來的優美意境。

    ”春城無處不飛花“

    春天到了,從高城眺望,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飛花。

    這裡,”無處“二字,寫出了長安城到處盛開著鮮花,一派生機勃勃,春色無邊,美不勝收;“飛花”,就是落花隨風飛舞,詩人用了一個”飛“字,而不是”落“字,一字之差,意蘊完全不同,這裡沒有暮春衰敗之相,反而平添了一種勃然生機之美。

    我最喜歡的就是這一句了:春城無處不飛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京杭大運河要穿過長江及黃河,大運河是如何穿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