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霍小姐的八卦爐

    有段時間,親戚的寶貝兒子小明有點異常→→不僅每天悶悶不樂,而且好象零花錢總不夠花,經常變換著理由向家長討要。

    呵呵,在親戚的一再追問下,小明才吐了口/道出了真相,原來剛上小學五年級的他,被兩個同年級的“小混混”、“小校霸”盯上了,不僅天天向他索要數元不等的“孝敬費”,而且還多次威脅其不得向老師、家長講,否則將會變本加利“收拾”他!小明本來膽子小、性格內向,遭到恐嚇威脅之下,哪裡還敢有半點聲張。就這樣,竟被倆“無良少年”勒索、敲詐了足足兩個月!

    遇到小明類似情況,霍小姐以為,除了及時向學校/老師反映外,還應該學會如何教育孩子應對

    ---當孩子情緒波動時,愚蠢的父母責備孩子,聰明的父母關愛孩子(趙東華)。此時,千萬不要責怪心智不成熟的小孩,要多反思是否自己的關愛還不夠,甚至建議家長們要抽空多陪陪孩子(上學、下學、玩耍等),也許只有你深入瞭解孩子內心和八小時之外的生活,你才會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關愛補救。

    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比對孩子身體的關心更為重要,孩子只有具備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戰未來,走向成功(布魯爾·卡特)。象孩子受了欺負,卻不敢聲張,甚至變得性格異常(抑鬱、內向),這其實反映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不可忽視!如果自身這方面知識欠缺,還可以透過心理醫生(專家、老師)進行額外輔導。

    父母必須讓孩子知道,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成功往往是與艱難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來的(芭貝拉·羅斯)。小孩子的心理往往是過於天真幼稚、甚至想得既美好又簡單!但是現實挑戰無法避免,也有許多不盡人意紛至沓來。有道是,成功與失敗同在,順利與挫折相伴。此時,家長們透過書籍上名人的類似經歷,深入淺出,對比說教,可能效果會更好些。

    父母是天然的教師,他們對兒童,特別是幼兒的影響最大(克普普斯卡婭)。這一點不可忽略哦,不少家長往往認為孩子(幼兒)有專業的老師教授,自己就可以撒手放心了!其實則不然,自身的言傳身教不可或缺,孩子上學時間之外的家庭(示範)教育必須要及時跟上,有句話說得好→→成功,往往在八小時之外!

  • 2 # 笨笨的小書

    感謝邀請。記得剛上幼兒園小班時,班主任開家長會時曾說過,孩子如果被打,請家長告訴老師就行,由老師協調,家長不要私下接觸,更不要教孩子打回去,相信家長應該有這樣的素質,我當時心裡就不認同這個老師的說法。後來不久,我兒子就被抓了個滿臉花,其中有一道傷口就在眼皮上很深,眼晴都腫了起來,該老師也只是平淡了說了一下孩子被抓,甚至都不告訴我被誰抓的,我和老師溝通這件事有必要讓對方家長知道,不說帶孩子處理一下傷口,道歉總該有的,老師才不情願的通知了對方家長。有一段時間孩子總說班裡有個男孩老推他,有一次是直接把他推倒在衛生間,我和該老師反映了一下,她竟然說,孩子打鬧很正常。於是,和她吵了幾句,當天回來,孩子說午覺睡醒上衛生間時,老師讓他一個人呆在外面等小朋友上完才單獨進去上。我在微信上側面問了她下孩子上衛生間是排隊還是其它方式,我聽有另外小朋友說上衛生間時,老師讓我孩子最後再上,她竟然說因為我兒子從不尿褲子就讓老尿褲子的小朋友先上了,我心裡呵呵了一下。本來還猶豫要不要給孩子跳級以後多上個大大班,後來學期結束果斷跳級,現在的老師很好很負責,我也常告訴孩子,誰打你一定要打回去,如果不會還手老被打,回來媽媽也會收拾你,還完手,你可以去找老師把事情經過說清楚,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已、解決問題,不做被欺負的小笨蛋。現在跳級後一年半了,孩子再沒受過傷。而原來班級的小朋友聽說狀況就多了,牙摔掉、手脫臼、頭碰破、被咬、被抓常發生,每次出現問題家長找這個班主任,她都說當時她不在,不清楚。

  • 3 # 好好想想71499878

    很希望得到大家的幫助!我兒子從小協調能力差,跳繩、羽毛球、乒乓球從來沒超過3個。和我跟著影片跳操從來沒有做對過。小時候不覺得,長大上學才覺得對孩子影響有多大!做作業慢,反應慢,在班上就是受欺負的那個!剛開始兒子被欺負,我沒太在意,覺得小孩子打打鬧鬧正常,後實在氣不過,就叫孩子還手,剛開始兒子也知道反抗,可反應慢,不靈活,每次根本就打不贏!慢慢的就養成了越少麻煩越好!比如二年級中午回家吃飯書包東西被偷,書少頁,他就中午把書包揹回來!文具盒買幾天就壞了癟了,丟筆文具。他就每天只帶一支筆上學。送他上過跆拳道班,別人練的滿頭大汗,他在那打哈欠,動作做的別的家長哈哈大笑!我跟他說過很多處,可伶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也和他說過找老師,他說找了也沒用,後來還不是這樣!現在六年級,沒有想拿錢手機的慾望。就抱著阿Q精神和套中人的態度過日子,這是我覺得的,大了,現在問他就煩,真的很擔心!!

  • 4 # 愛家搭配

     1

      孩子被欺負,家長切忌只觀一面

    孩子年齡小,和小夥伴發生爭吵甚至出手打人都是正常,家長無需過分擔心,更不要將孩子之間的矛盾上升為家長之間或家長與對方孩子之間的“戰爭”。家長作為大人的身份對於其他的孩子本身就是一種威懾,不要再以恫嚇的方式或者斥責的方式教育對方小朋友,只要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家長要及時制止對方孩子的打人行為,要求他歸還搶來的東西,跟他講道理,告訴他“小手是用來擁抱的,不是用來打人的”。如果不奏效,可以告訴老師或他的家長。

      

      2

      教自己孩子學會分享和寬容

    孩子受欺負是給孩子上一堂思想教育課,這是培養孩子學會寬容的好時機。打架衝突是孩子進入孩子們之間“小社會”不可避免的事情之一,父母要告訴孩子:不要怕他,因為你越怕他,他就越欺負你;不要以牙還牙,因為打人是錯誤的,如果你也打人,你也錯了。在別人對自己的行為道過謙後要學會寬容和諒解。

      3

      提前演練應對方法防被欺

    比如教孩子在獨自遇到攻擊性的大孩子時選擇迅速離開,避免受到二次攻擊,儘快向周圍成人尋求幫助。

    光是選擇離開是不夠的,還可以教孩子在受到攻擊時雙手推開對方胳膊或者抓住對方的胳膊,同時雙眼嚴厲瞪著對方讓對方感覺到自己的威嚴。

    還要教孩子保護好自己的關鍵部位,比如頭、臉等。可以教孩子練習兩手握拳,兩臂彎曲,橫於面部,護住臉部的基本自我保護姿勢。緊急情況下,先還擊保護好自己,再呼叫尋求成人的幫助。

      

      4

      受欺負後要教育孩子勇敢面對

    其實,很多調皮的孩子在剛開始欺負別人時,可能只是無意行為。但是,當他發現你不像其他孩子一樣會強烈反抗,很好欺負後,他就會從這種欺負行為中得到滿足,從而得寸進尺,有意欺負你。因此,要讓孩子意識到,一味地忍讓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助長欺負者的氣焰,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傷害。

    首先,要教育孩子,學會敢於表達自己的不滿。當遭到其他同學的欺負時,要敢於用語言表示自己的態度,制止對方的侵犯。孩子們的一些欺負行為往往是為了取樂,如果看到被欺負的人如此堅強,一般會很無趣地離開。其次,讓孩子學會適當的行為反擊。因為有時,受欺負的孩子表現出一些勇敢的反擊行為,也能讓人震驚,從而停止其他孩子的暴力行為。

    孩子總是要長大的,要獨立面對來自生活各個方面的衝擊,與其家長像老母雞一樣,總是把孩子護得緊緊的,不如把自護本領早一點交給孩子,這個自護本領就是,讓孩子在學會保護自己的前提下,獨立面對外來的各種挑戰應付各種問題,尋找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 5 # 離開鍋的魚

    最開始每天高高興興的去幼兒園,中間有段時間一直讓孩子爸送的,有一天我去送她突然發現孩子特別牴觸去,一上車就說不去,說媽媽你帶我爬山去吧,我不想去幼兒園,我當時挺驚訝的,怎麼突然變這態度了?和她溝通,她說媽媽我給你說個小秘密,不想去是因為有小朋友欺負她,打她或者咬她,我說那你告訴老師了嗎?她說告訴了,老師每次就說不是故意的,一次兩次不是故意?難道每次都是故意的?說著就特委屈的哭了,我當時那個心情啊,第一時間就打電話問她爸,你每天送孩子去學校你都不和她聊天啊,她什麼情緒你難道一點沒發覺?他才說每次去幼兒園到大門口就特別排斥,特別不開心,那你咋不給我說一聲,他說我以為就是小情緒就沒說,把他一頓埋怨,只知道送去學校,路上也不和她溝通多聊聊,後來幾天我就自己送,一直告訴她,以後誰先動手打你你立馬打回去,她說老師會批評的,我說不用告訴老師,她批評你也說不是故意的,每天反反覆覆告訴她幾次,慢慢的就好了很多,也不那麼牴觸了,幾天後回來告訴我說,媽媽你真棒,你告訴我的方法管用,他不敢再欺負我了,告訴老師有屁用,有些老師哪有什麼師德,送了禮的孩子就坐前排,沒送禮的孩子直接最後一排!想想就尼瑪的生氣,可憐了現在的孩子,才幾歲就得承受這些,呵呵,現在的世道!

  • 6 # 果汁陽臺3

    首先不要一直給孩子灌輸,被欺負了,被欺負了,被欺負了,不然越是這樣,孩子越是覺得自己一直都在被欺負,會變得更沒有自信,更膽小!另外應該鍛鍊孩子的身體,增強自身的體質,這是很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增強孩子的自信,讓自己的能力增強了,孩子就自信了,自信的孩子和不自信的孩子在一起,你會感覺不自信的孩子自然就會把自己排到了一個被欺負的地位,如果剛好那個自信的孩子,喜歡欺負別人,那麼不自信的孩子就會被欺負了。

  • 7 # 觀真言真

    孩子被欺負,要從兩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1. 孩子之間的正常打鬧。

    這是孩子在自己模擬小社會的遊戲,無論哪個年齡段,他們都會在小夥伴內模擬小社會關係,有時是和諧積極的,有時也有衝突,孩子們必須要學會解決衝突,通常男孩子用軀體碰撞來解決,女孩子用語言爭執來解決,健康的小社會關係,過程中會有些高下,孩子們衝突之後會自己消化他們的問題,過不了多久又會和好,父母不需要太擔心,也不需要立刻干涉,看看狀況再說,不然就會出現“孩子打鬧引起父母相互指責,結果父母還沒吵完,孩子已經和好了”的故事。

    2. 孩子有某些特質招來欺負。

    如果孩子之間的關係已經嚴重到一個孩子總被欺負,無論是語言上還是軀體上,這時父母要幫助他。孩子被欺負,往往是自信本來不足和自信被打壓的迴圈因果,同樣是胖孩子,有的孩子可以笑嘻嘻的接受同學的綽號,可以和同學打成一片,有的孩子卻受不了同學的嘲笑,自卑或被激怒,反而引起更多嘲笑。父母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找到他也能自我肯定的優勢。很多孩子文文靜靜的,卻從來不被欺負,很多孩子願意和他交朋友,因為他有一種自信,和善但不懦弱。

    建立自信也不是要一味寵著孩子,把孩子變成小霸王。在家裡孩子被尊重,講規則,他就會尊重別人,也有原則,這樣這樣的孩子最不會引來別的孩子欺負。

  • 8 # 寶兒媽愛繪本

    我兒子長得瘦小,在外面屬於被欺負的那種,我這樣教他的:

    如果有人搶你東西,你要瞪著對方眼睛大聲說:這是我的,不可以搶。用聲音和眼神把對方鎮住。如果對方繼續,你就用力把他推開,大聲喊媽媽或者老師。在公眾場合玩公共玩具,那就誰先拿到誰先玩,別人過來要玩,你可以對他說:我先來的,等我玩好了再給你玩,你可以先玩旁邊的xx玩具。

    如果大人不在身邊有人動手打你,你就大聲吼住他:不可以打人!別人還要繼續,用力推開制止他,再打的話你也快速打回去然後跑開(萬一打不過,跑為先)。

    平時在家透過互動遊戲演示給他看,這個需要反覆練習才有效果,不然關鍵時刻還是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 9 # 方程老師數學課

    小孩子間打打鬧鬧是很正常的事,但有些孩子總是受欺負。

    孩子受欺負不見得是被打,可能是被其它小朋友隔離、被其它人看不起、或者經常被惡作劇等。本來應該是個歡快的童年,就因為這些小事而變得異常煩躁,甚至有些孩子因受欺負還影響學習那就很嚴重了。

    不知道你家的孩子有沒有碰到過類似情況?如果碰到你打算怎麼辦?

    方程老師在教育機構待了7年,見過各種學生,有被欺負的都得自閉症了,也有黑社會家庭中長大的孩子……

    碰到問題,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咱們要走進孩子的世界看問題。那麼咱們好好分析下,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欺負?

    身體有缺陷的容易受挖苦。比如長的黑的可能會被起外號“黑鬼”,腿短的可能被說成是“矮腳馬”……孩子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只要稍有特點的孩子就會被起外號,防不勝防。

    長的漂亮的女孩子容易被騷擾。小男孩看到漂亮的小女孩,心中喜歡,但孩子們表達愛意的方法與大人不同。他們會用各種惡作劇去騷擾女孩子,以得到關注。比如在文具盒裡放個蟲子,上課時玩前面女孩子的辮子……

    被欺負後不反抗或反抗不激烈的會招致更多的欺負。後面的男孩玩前面女孩的辮子,女孩不制止,男孩就會一直玩。其它小孩第一次對你家孩子開過分的玩笑,如果孩子沒有制止,玩笑就會越開越過分……

    孩子被打,甚至像網上那種嚴重的欺凌事件,那種就非常嚴重了,不過基本也是由前幾種演變過來的。

    總結來說,就是不合群的人容易被欺負,自卑的人容易被欺負!

    咱們再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為什麼一個小孩子會欺負另一個小孩子呢?

    孩子都小,心智也都不全,思考問題肯定不會很複雜,所以孩子的所有行動基本都是本能。

    人類本質上還是一種靈長類動物,什麼猩猩、猴子只要是一群,肯定會分出一個領頭的來。人雖然進入現代,但本質上還是一種動物,這種本能還是有的。

    那些孩子欺負其它人,不是他非要欺負人,而是他要當領頭人,當老大,那麼就總得有些手段去讓人認可。這個手段就表現在各種欺負別人,壓低別人,進而就顯得自己高大了。

    那反過來,即使是很厲害的孩子,他們不欺負什麼樣的人呢?

    他們的朋友他不會欺負,一些不熟的同學他不會欺負。

    所以,想讓孩子不受欺負,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他成為欺負人的那個孩子的朋友,就不會被欺負了。

    那怎樣才能成為欺負者的朋友呢?

    《霍元甲》電視劇裡有句話:“木必先朽而蟲始蛀之,人必先自辱而後人辱之。”清朝是自己先走向衰弱和落後,然後才有歐美列強欺負的。

    人也一樣,自己沒有自信,苦惱於一些小缺陷或一些小問題,遇事不敢反抗,與人交往覺得低人一等,那被欺負就是遲早的事。

    有自信的孩子才能有獨立的人格,才能和欺負者平等的交流,地位平等,才能交朋友,才能不被欺負啊。

    具體怎樣培養自信的特質,咱們下期見。

  • 10 # 御貓老師

    面對個性完全不同的孩子,教育不能搞一刀切:針對個性強勢的孩子,要引導他學會友好和謙讓;對溫順柔弱的孩子,則引導他守住規則和底線,不要畏懼衝突。

    明顯是後者的孩子,如果非要教育他“別人動手你就還手”或者強迫他去學什麼自衛術,準備還擊,肯定是不合適的。

    如果你見到孩子被欺負且沒有還手,就先焦慮、煩躁,數落孩子“你咋這麼傻,這麼老實,白捱打?”這樣的話語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比同伴對他肉體的傷害更甚。

    父母言語的責備會深深讓孩子產生挫敗感,覺得自己沒用的,導致下次他會更加怯弱。

    孩子不還手,不喜歡和他人爭鬥就是壞事嗎?就是吃了大虧嗎?也未必。

    面對大多數衝突,孩子其實是有能力解決的,我們首先要在要相信孩子。

    對於家長“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概念,我認為在面對對方先動手的時候,孩子是有權利還擊沒錯,但是孩子也有不還擊的權利。家長強迫孩子必須還手,其實是在剝奪孩子學習解決衝突的過程。

    除了埋怨孩子“不還手”外,你有沒有正面告訴過孩子如何處理?孩子面對“敵人”時,有沒有學習過應該先審時度勢判斷對方實力再加以判斷行動?

    對方是實力相當?比自己還弱?比自己強得多?對方人多勢眾?在衝突中孩子是還擊?是逃走?去找朋友幫忙?等回來向老師投訴?父母應該做的,是在孩子受到了委屈、被“欺負”之後做他堅強的後盾。

    把態度放寬些,先檢查孩子身體無大礙,然後正面幫孩子分析他可以做的選擇。

    你比孩子還緊張、還心疼的態度表現出來以後,孩子本不覺得多嚴重的事情,也會在心理加深了“原來這事情這麼嚴重啊!”的恐懼。

    歸納一句——家長要做的是幫孩子學會“遊戲規則”,明辨道理,不是做恨鐵不成鋼,恨不得親自上陣助拳的場外教練。

    讓孩子學會心裡有選擇,有紅線,他以後便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了。

  • 11 # J媽學堂

    家庭教育在中國,現在是一個全民關注的,沒有學分的社會學科,學問之深,讓每對父母都無法停下學習的腳步,特別是在孩子性格形成的問題上,大家更為重視。

    不久前16歲男孩跳下高架橋的慘劇,令家庭教育再次成為焦點,孩子擁有一個好性格,這一切和孩子的生活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絡,從幼小時候就開始埋了下伏筆。面對孩子被欺負的不同反應

    反應一:兩個孩子在爭搶時,一個媽媽直接衝過去對另一個小朋友吼道:你怎麼可以這樣推他?你是個不乖的孩子,我們不和你玩了!而另一個孩子的媽媽則感覺很無奈,如果家長也參與到這場小朋友的戰爭中,戰火可能就會越燒越旺。

    反應二:兩個孩子因為爭搶玩具而動手,但是其中一個孩子個頭小明顯吃虧,但是雙方的父母都沒有參與進來,只是個頭小的孩子的父母內心的OS是:我就這樣看著自己孩子被欺負嗎?不應該做什麼嗎?

    反應三:在幼兒園,因為角色互換的遊戲,自己的孩子扮演了大家都不喜歡的大灰狼,最後小動物們都抓住了大灰狼,這中間自然會有一些推搡,家長在臺下觀看錶演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孩子笑嘻嘻的被其他孩子推來推去,回家的路上就開始訓斥孩子:你怎麼這麼沒用,就這樣被被人欺負,不懂得把他們推開嗎?

    孩子都是每對父母心中的寶貝,被欺負,自然心中萬分難受,各種反應不一,雖然說面對小朋友之間的這些小紛爭,家長不應該參與進來,但是做起來非常難,以至於許多比較年輕衝動的家長會發生更大的口角爭執,並且這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形成。

    潛移默化影響孩子性格的家長反應

    孩子,是如同一張白紙一樣在我們的手中誕生的,以後會交出什麼樣的畫卷,全憑父母的塗鴉。孩子被欺負,原本是在成長過程中學著長大必須面對的現實,但是不同家長的不同反應都會讓在這張白紙上留下重要的一筆。

    1、 過激反應讓孩子更膽小

    孩子在面對被人欺負時本身就有些恐懼,特別是第一次碰到,都希望大人能夠來幫助自己,而這個時候家長反應過激,並且還和其他家長髮生衝突,無形當中告訴孩子:被人欺負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需要爸爸媽媽出頭才可以。

    這樣的孩子性格上會很膽小,以後遇事都需要大人來幫襯,更大一些的時候可能就會被更多人欺負,不敢反抗,嚴重影響到自己的社交和工作。

    2、 一味教導孩子還手只會讓孩子更加暴力

    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作為父母都會感到生氣,但是一味的教孩子進行還手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首先,家長們要冷靜看問題,如果是在學校進行一些遊戲,角色的互換,難免會有一些從大人的角度看來是孩子被欺負的情況,可是如果認真和孩子進行交談,會發現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他們根本不介意這樣的"欺負",原本在孩子心中非常單純的活動,卻被大人灌輸了"被欺負"的概念,難免以後孩子會有抗拒學校活動的心理。

    其次,心理暗示導致暴力行為在孩子中是最常見的。現在很多家長都會告訴孩子,面對別人的欺負你要還回去,但是沒有從事情的根本和孩子分析原因和方法,簡單粗暴的方式只會讓孩子在暴力的路上越走越遠。

    父母正確的做法

    李玫瑾有過一次很精彩的針對這種"欺負"還手的演講,李教授說她的父親告訴她面對別人的"欺負",我們要先發出警告:你再這樣我不客氣了。但是對方視若無睹,繼續這種行為,那麼在下一次依然做出這種欺負人的行為,告訴孩子:不用客氣了,直接還手!

    家長在孩子的生活中應該是起到指導的作用,但是不是干預,作為父母,我們在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發生的一些問題總會帶入我們自己的想法和情緒,無形當中影響了孩子的判斷能力、處理能力。一提到孩子被欺負總有許多家長莫名激動起來,但是大家有沒有冷靜的想想,試著讓孩子自己去解決一次,也許下一次你會看到一個長大的孩子呢?有時幼時經歷一些小小的挫折,不見得就是壞事,懂得自己去解決,也是智慧增長的一種方式。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不要把沒教養當做有氣場”,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