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逐月影3

    德雲社為什麼會飽受爭議?郭德綱等人能代表相聲的發展趨勢嗎?

    郭德綱為首的德雲社以賺錢盈利為根本目的,德雲社的演員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張雲雷小學四年級,還不懂國難是什麼意思,所以拿地震作砸掛,小嶽嶽最多是初中,所以春晚出現了平仄平仄平平仄的笑話,連一貫支援郭德綱的北大中文系教授孔慶東也不得不說這有些誤人子弟。郭德綱自己講他也沒有上過高中,表演中的葷段子較多,經常涮于謙(當然他的徒弟也可砸掛他,如矮個子,黑胖子,坐金馬桶硌屁股……),其實這些都是舊社會擺攤時候常用的手法,即使給人的笑也是低俗的。

    從德雲社走出的李菁也說過,德雲社的演員大多數是從0開始學相聲的,沒有一點基礎,加上郭德綱也不具備管理能力,肯定是不行的。

    綜上,德雲社以賺錢為目的,成員普遍文化較低,必然飽受受爭議。

    目前雖然有些票房,賺了一些錢,但德雲社任何一個演員都不能代表相聲的發展趨勢。

  • 2 # 綠來如戲

    爭什麼呢?爭的是相聲該不該俗,

    那麼問題來了,俗是應該俗,應該通俗易懂,也就是大家都喜歡的“雅俗共賞”的俗,注意,是“通俗”,許多鋼絲都拿“雅俗共賞”來為某三俗演藝團體洗地,這是鋼絲的理解錯誤?還是文化太低沒能讀懂“雅俗共賞”的含意?或者是另有目的?某相聲藝人曾說過一句話,當然這句話是非常正能量的一句話:江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非常高大上的正能量的一句話,可是說這話的人做到了嗎?很明顯,沒有!因為能說這些話的人應該是個Sunny向上的而不是傳播低俗、庸俗、媚俗思想的人,能說這話的人是作不出在已故之人的葬禮之送大紅喜字的事的,能說這話的人更不可能做出組織粉絲(水軍)攻擊辱罵同行前輩的事的;還有一句話他是這樣說的:相聲,說到最後拼的是文化,這句話也沒問題,沒毛病,可毛病出在哪兒?問題出在說這句話的人的思想上了,難道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就是低俗、庸俗、媚俗的文化?他這是貶低中華文化呢還是惡意炒作?

    中國十幾億人口,非得要每個人都要去喜歡去接受這些三俗聲音?只能接受不能批評更不能反對?反對三俗藝人的三俗作品就是打壓?就是排擠,就是爭議嗎?

  • 3 # 使用者4956903716549

    現在相聲界的爭論,已經不簡單是相聲界的事兒了,已經涉及到曲藝,戲曲,宗藝各個層面,甚至牽扯到社會意識形態,政治環境等領域,這不是危言聳聽,因為任何所謂的表演藝術,最終都離不開你要表達什麼,說明什麼,引導什麼這樣一個根本問題,必然要形響到社會,形成一種意識流,從而影響社會的意識形態。絕不像某些人說的就是逗人一樂那麼簡單。

    現在有一種普遍的認知,就是相聲存在兩大派別,一種是德雲社的相聲,也就是郭德綱的相聲,被稱之為非主流相聲,另一種就是郭德綱以外的相聲,被稱之為主流相聲。至於這個分類的依據是什麼,恐怕只是郭德綱和其同道人的知道。因為相聲界畢竟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團社和眾多演員,郭德綱自立一派,把別的相聲都打入主流相聲,除了要證明一家獨大,壟斷相聲恐怕沒有更好都解釋。

    好了,我們現在可以來剖析一下郭德綱以非主流相聲自居的相聲到底是什麼樣的相聲。郭德綱自以為傲的相聲就是“俗”,為什麼“俗”呢?因為“俗”就代表福斯,福斯就是“俗”人,相聲就是地攤文化,就是從“俗”中產生並發展的,是福斯喜聞樂見的表演術,“俗‘’就代表著接地氣,所以“俗”就是相聲的本源,“俗”才是真正的相聲,脫俗入雅,就算不得相聲了。咋一看,郭德綱這樣的說法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細一推敲,問題就出來了。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俗”?俗這個東西,的確是福斯之中一種不約而同存在的東西,比如吃喝拉撒睡,誰都不可能沒有,而且還有各種個樣的風俗習慣,許多社會性的習慣,都是俗眾行為。但是,俗眾行為有優劣之分,有良俗和惡俗之分,有需要繼承和需要拋棄之分,不是所有的俗都是要宣揚,要傳承的。我們以前隨地大小便,揩屁股用土坷垃,在當時就是俗啊,大家都這樣啊,這種俗能傳承嗎?又如,臭豆腐做為一種很多人喜歡的小菜,夠俗吧?可是你在小範圍內品嚐沒毛病,你怎麼喜歡就怎麼吃,可是,你把一碗臭豆腐端進公共場合試試?還有,男女床第之事,更是誰也不可或缺之事,俗到家了,可是,這個俗是有人倫約束的,誰也不可能象動物一樣去當眾交配,因為那是畜牲。當年以侯寶林為首的相聲大師們就是拋棄了相聲裡的文化糟粕,拋棄了那些庸俗下三濫的東西,吸取了相聲藝術的精華,讓相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可是,郭德綱反侯大師而行之,已被侯大師拋棄的耍流氓,獻醜耍怪,宣揚淫情穢事都被他當做俗文化來傳承,虧他還拜在了候氏門下為徒!是的,這也能逗人一樂,開心不少,可是你在逗什麼人在樂,你在讓什麼人開心?難道十四億人的快樂和開心就是這些嗎?如果真是這樣,這個民族不亡天理不容。

    下面再說説票房,這可能是郭德綱最引以為自豪的招牌了,在他和他的崇拜者來說,票房就足以說明一切,因為目前沒有哪個相聲團社有他這麼高的票房,這說明他郭德綱是深受觀眾喜愛的,是被觀眾認可的,不管別人怎麼說,你的票房超過我再說。事情真的如他所想嗎?舉個簡單的例子,范冰冰怎麼樣,紅,火都不知在郭德綱幾倍之上吧,票房更不用說了,郭德綱根本不值一提,人家得過國際大獎,走過紅地毯,那份榮耀郭德綱饞掉下巴也得不到吧,可是,范冰冰的光環散盡後,曾經的票房又說明了什麼呢?類似的案例數不勝數,票房決定一切嗎?郭德綱的葷口,黃段子,拿女人臍下三寸做引誘,拿同行開掛互黑當本事,的確讓一些觀眾歡呼雀躍,口水流了一地,但是,這是什麼樣的觀眾呢?十四億人口的大國有點兒下三濫觀眾不奇怪吧?咱們再看看郭德綱的德雲社吧,細節太多,就不多說了,弟子打人事件,郭德綱師徒怒懟觀眾事件,拿國難災民砸掛事件,拿革命先烈開涮事件,哪一件沒反映出郭德綱這個非主流相聲大師的惡俗本相?

    郭德綱賺錢,就說賺錢的事兒吧,別給自己臉上貼金了,也別去拯救這個拯救那個了,先拯救一下你自己吧。

  • 4 # 使用者2088665336516451

    你們水軍不瘋狂的炒作了,不造謠汙衊了,不惡毒的攻擊謾罵了,不厚臉皮的自吹自擂了,不昧良心自問自答了,就沒有爭議了。相聲界就安生了。就沒有矛盾了。可是你們出這個題又開始昧良心炒作了。又開始製造矛盾了。又開始了你們日復一日的日常作業了。又開始自問自答自評自贊了。這就是社會安定團結的絆腳石。

  • 5 # 王大鋸

    中國的傳統相聲本來就是一種街頭技藝,貼近底層民眾,本來就屬於市井性的一種娛樂節目,在清末民國時期都是在街頭表演。後來由於時代發展,馬三立、侯寶林兩位大師對相聲進行改良去除相聲中粗俗的語言文字,除了娛樂福斯還賦予了它批判社會不良風氣的意義。但再後來這種形式的作品越來越少,而且小品無論在表現形式、舞臺效果 還是思想傳達上都更能吸引官眾,所以相聲漸漸被小品取代,2000年後我們很少看到新的相聲作品,連春晚舞臺也沒有了相聲類節目,當時社會上都在討論我們的相聲是不是將會消失。但05年左右 我應該說忽然間郭德綱進入了福斯視野 ,電視上個不高的郭德綱和燙著頭的于謙驚豔的所有觀眾,我到現在還記得老郭的一個梗:于謙的二大爺是個神偷,一根泡麵能翹開一個鎖,一包泡麵能開一個小區。當時真的覺得相聲比小品有意思,所以經歷過相聲低谷期的人都會明白“郭德綱以一己之力挽救了中國相聲”一點不為過。有人說老郭的相聲不是主流相聲,我想問主流相聲在哪?觀眾多的不應該是主流嗎?現在全中國哪家說相聲的觀眾比德雲社多?至於高雅粗俗我都不想說,我還沒看過高雅的相聲,就連前面兩位大師的作品用高雅形容恐怕也不合適。至於第二個問題德雲社無論規模還是影響力應該是全國最強的了。但他還是不能代表中國相聲,因為還有很多其他的說相聲的,因為沒有哪個大師能代表一門藝術。

  • 6 # 狐仙詩行

    說起德雲社,它是目前中國比較著名的大型專業相聲社團之一,全稱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之前叫做北京相聲大會,於2003年更名為德雲社。

    德雲社的宗旨是:讓相聲迴歸劇場,做真正的相聲。

    2011年7月3日起,德雲社在北展劇場開闢新形式,用犯扯的方言以及話劇和相聲混搭方式,為觀眾演繹從清朝、民國到新中國成立後各種風格流派的相聲。

    其實德雲社相聲有三大特點:

    一是有點接地氣,就是老百姓身邊的事說活了,老百姓也喜歡聽;

    二是有點間接性的汙,這也是德雲社飽受爭議的地方和主要原因,也就是把老百姓的街頭巷尾的隨口語言、方言和口頭禪等略為加工,說起來就通俗好笑好聽,同時也感覺得有些地方間接性的汙,任何實體的產生都會有人說好說壞,對於德雲社的爭議還是讓時間或者交給後人來評說吧。

    三是文化運營好和商業化運作比較成功,節目豐富又通俗,文化氛圍很好,也把很多相聲演員包裝得很成功,受到老百姓的喜愛。

    至於德雲社對相聲界的作用和意義主要是郭德綱、于謙等著名相聲演員為代表的德雲社,把傳統藝術搬上舞臺,增強了相聲界節目的聲望,也秉承了傳統相聲藝術,得到了長遠發展,並務實了相聲藝術的基礎和發展機遇,使德雲社得到快速發展,使現代相聲行業走進百姓家,成了老百姓的茶餘飯後的趣事,對中國的相聲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是有益於相聲界的發展的。

  • 7 # 菸斗的傳說

    我們知道,任何新事物的成長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德雲社在發展的路上肯定也會遭受到一些磕磕絆絆。但我並不認為德雲社的相聲“低俗”,反而我在郭德綱、岳雲鵬、張雲雷等人身上看到了相聲真正的“說學逗唱”。郭德綱是個實在人,他說只要把觀眾逗樂了,這相聲就成功了。我覺得至少郭德綱等人現在真正代表了中國相聲的最高成就,目前還沒看到有人能超過他。

  • 8 # 夢113300796

    爭議,是引人注意的一種方式。

    引發爭議,或許就是郭德綱對德雲社的一種特殊的營銷方式。畢竟,郭德綱也好,德雲社也好,在相聲界既沒有地位,也沒有資歷,還沒有名聲,沒有任何的社會資源。想要在相聲界佔有一席之地,全靠自己打拼。而打拼不是你有能力就行的,還必須要有機遇。

    在郭德綱開始進入相聲界的時候,正是相聲界群星燦燦的時候,尤其是馬家軍的掘起,使得連侯躍文都顯得不那麼輝煌,更兼是馬家軍的覆蓋面很大,使得其他新人很難有一展風采的機會。

    郭德綱那個時候進入相聲界,如果他也按步就班地來,那真的是太慢了,很難有出頭之日。想要打拼出一片天地,必須要一鳴驚人才行,這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置於風口浪尖上,先引發爭議,先吸引住大家的眼球,先拉住觀眾。然後才能顯示你的才能。郭德綱就是這麼做的,最後他成功了。

    至於發展趨勢,任何一種方式只是一種方式而已,都是藝術百花園裡的一朵鮮花,你再怎麼鮮豔好看,也只是一朵花而已,而不能是全部,如果真成了全部,再怎麼好看,也會引起審美疲勞,使其無法發展。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堅持學習投資理財,真的能夠賺取不錯的收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