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好劇分享菌

    理性的看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是否沉迷於玩手機。玩手機是否對孩子造成了惡劣影響。

    小孩子接觸手機的根源在於父母,小孩子正處於對這個世界好奇的年齡段,他們看到父母每天玩手機,手機時刻不離手,小孩子看到了就會好奇並對手機產生興趣,就會模仿,就會和父母一樣手機不離手。稍微大一些的孩子接觸手機一方面因為父母,一方面來源於同齡人。

    如果說孩子沉迷於手機,每天就是抱著手機追劇,看小說,打遊戲。這個可能就得重視一下子了,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糾正,比如有的孩子父母批評幾句,給他制定規矩,他就會聽,但是有的孩子可能你越這樣他越不聽你的,這個可能就得慢慢來,一點點控制他玩手機的時間,有時間多陪他聊聊天,帶他出去玩,或者給他一些任務,以此減少他花在手機上的時間。

  • 2 # 金魚媽媽談育兒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如今的資訊資訊無處不在,現在的小孩個個都對電子產品愛不釋手。很多家長認為電子產品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好的影響,但又沒辦法制止。既然無法避免,也不可能家裡不用電子產品,那麼我們可以花點心思,去引導孩子如何來正視這些產品。

    1,以身作則

    家長要以身作則,不管多麼喜歡玩遊戲,只要孩子在身邊,都不能玩。試想一下,如果你規定不讓孩子玩手機,自己卻時不時的拿著手機,沒事玩幾把鬥地主,打麻將什麼的,孩子心中會如何做想?此刻應該會很傷心吧,心裡肯定在想,爸爸媽媽心裡最愛的是手機,而不是我。

    2,限制玩手機的時間

    在孩子完成作業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玩一會手機,那麼,多久比較好呢?動畫片時間設定都是一集20-30分鐘,專家建議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間一般在20-30分鐘。孩子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如果長時間玩手機,容易造成眼睛近視,所以家長要把控好時間,不能讓孩子過度用眼。

    3 ,孩子調皮時,不要把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當作獎勵

    這是很多家長會犯的錯誤,只要孩子不聽話、不吃飯時,就把電子產品給孩子玩,作為吃飯或聽話的交換條件。經常這樣,一旦孩子想玩了,就會鬧,不吃飯,做什麼都不願意,跟你撒潑,這時候,估計很多家長都沒折了,一旦習慣養成是很難改變的。所以,建議把握好開始的這個關,不要讓孩子養成這種不良習慣。

    4,自己陪孩子一起玩遊戲

    挑選出適合孩子年齡段的遊戲:家長們自己在經過大量遊戲試玩之後,挑選出適合孩子年齡段的遊戲,儘可能挑選畫面唯美(順便培養審美觀)對生活、科學知識有較高要求的(可以讓孩子看到這個世界更多的視窗)偏向於動腦的遊戲,同時暗示動腦的遊戲才是高階的聰明人玩的很酷很神氣的遊戲。

    5,和孩子一起培養興趣

    孩子之所以玩手機也是因為寂寞,爸爸媽媽都在玩,沒有人陪伴,也沒有人說話,每次睡覺前,都想要聽睡前故事,可媽媽只顧得玩她的手機。既然沒人理我,我也自己玩手機吧,這樣子的心理,久而久之,導致孩子對手機產生了依賴性,家長應該每天抽出一定時間來陪伴孩子,試著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帶孩子到戶外去活動,一些親子交流,陪孩子看書,畫畫,閱讀之類的。慢慢培養孩子的各種其它興趣,這樣孩子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的興趣就會慢慢降下來。

    6,讓孩子意識到玩手機的危害,幫助孩子增強自控能力

    孩子還處於不能夠自己控制自己注意力的階段,自我意識還很薄弱,從來都不知道玩手機有什麼危害,如果說考試考差了,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沒有發揮好,這跟玩不玩手機沒有太大關係,班上的學霸們也都是一邊打遊戲一邊複習。

    所以如果孩子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玩手機的危害,家長就得想辦法跟孩子溝通,最好讓孩子自己體會迷戀手機的這幾個月以來,自己的一些變化,比如耐性的減弱,體重的增長,成績的下降,朋友的減少,等等,並且幫孩子來增強自控能力,比如向班裡自控能力強的同學取經,制定自己的每日作息計劃和每週學習目標,等等。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和教育。

  • 3 # 孫連芳9

    1.孩子對手機感興趣好奇,是情理之中的事,現在手機的功能太全了,如果是老版的數字機,恐怕拿來放不下的孩子不多。而現在的生活,只要帶手機,就可出門,不僅提供生活便利,還可娛樂消閒。

    3.我認為玩可以,但要注意如何引導他使用手機,你把它禁止,他會更想用,甚至偷偷的玩。玩之前,先和孩子立好約定,如:一些生活常用的有關支付功能,不建議他獨自使用,查資料等可以用(這個一般時間不會很長),看書不建議看電子書,遊戲類玩前設定好鬧鐘,時間到,停止。我家孩子基本能按約定做到。

  • 4 # 古書堆

    孩子玩手機,影響學習,你給他們講道理是行不通的。

    因為孩子們的心理方面、分辨利弊的方面,都是概念模糊的。你必須給孩子拿點手機,換成電話手錶之類的,來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情況。

    再說,現在網路汙文化盛行,非常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 5 # 張波林

    孩子為什麼會依賴手機?

    第二類是遊戲型依賴,孩子手機裡面的遊戲特別多,全部都是大型的網路遊戲比如連連看、魂鬥羅、超級瑪麗等等,在長期的戰鬥中積累下來的功勳和經驗使得孩子不忍離去,更願意戰死沙場,馬革裹屍。

    第三類是娛樂型依賴,手機裡面好友不多,遊戲不多,全部都是電影、音樂、電子書。電影往往都是勵志大片比如還珠格格這樣的動輒就上百集的電視連續連續連續劇,歌曲從黃家駒的新歌到中世紀的法國民謠,再到大悲咒,什麼都聽,電子書往往不是世界名著,而是一些校園小清新型別的小說比如我是校花我怕誰,我是學渣又怎樣等等。所以如果孩子特別依賴手機,我們還得先分析一下到底屬於哪一類的,然後咱們對症下藥,因材施教。

    對於孩子玩手機,家長們有哪些管束方式?

    我查閱了近十年的法制晚報,瞭解了一些有關管理孩子玩手機的新聞,這裡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比如,武漢一中學為禁止學生在校使用手機,老師發現後立即用鐵錘砸毀,並設立"手機屍體展示臺"。再比如,眼看著讀高一的女兒沉迷於玩智慧手機,心急如焚的媽媽怒砸3000多元的新手機。等等,大家也能看得出來,這些方式其實是沒有什麼效果的,你砸了孩子一個iPhone5,你很可能會在回心轉意的時候給她買一個iPhone6plus,這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根據我多年的實地調查和胡亂猜想,我總結了家長們對孩子玩手機的管束辦法,大體有四種方式,從弱到強排列如下:

    第一種:隨便玩-給孩子買智慧機,不限制孩子使用,只要孩子不在闖紅燈的時候玩遊戲,家長就聽之任之,不聞不問。

    第二種:隨性管-給孩子買智慧機,根據場合、使用時間等等因素隨性管,覺得像需要管的時候就管,覺得不需要管的時候就不管。比如聽說隔壁王二毛同學因為玩手機成績下降了,回家就把孩子的手機沒收了。後來聽說王二毛離家出走了,又趕緊把手機還給孩子。

    第三種:軟隔離-給孩子買智慧機,但是限制使用時間,時間到了即沒收,或是不給錢買流量包。在非娛樂時間,孩子的智慧機除了打電話發簡訊,唯一還剩下的功能就是看時間。僅有的一個貪吃蛇遊戲也被強制解除安裝。

    第四種:硬隔離-不給孩子買手機,或是給孩子買一臺82年的黑白屏手機,比如買個原價199元,打完折195元的諾基亞大屏老人機。只是為了隨時隨地可以聯絡上孩子。

    我覺得如果能一直保持在第四種,當然會很有效果,但是實際上,許多家長是四個階段都經歷過的,基本上是從第一種慢慢變成第四種。為什麼會這樣呢?咱們來從人性的角度分析一下。

    家長的管束效果為何越來越差?

    0-3歲,家長會因為孩子會玩電子產品而高興。看見寶寶切水果比自己還快,而同齡的小夥伴還處在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的狀態,於是我們感覺孩子終於沒有輸在起跑線上,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不僅不禁止,還會教孩子一些一刀切多個水果的技巧。

    3-6歲,家長會想,沒時間陪他們玩,就讓他們玩手機唄,反正孩子也沒啥事幹。孩子玩手機的時候,至少不會給我哭鬧。這個時候孩子已經能排兵佈陣用幾個豌豆射手橫掃一群殭屍了,家長忙著在群裡搶紅包,也沒有心思去管孩子。

    6-12歲,家長會進行有條件的管制。我們會想,孩子這麼辛苦,學習之餘玩玩沒問題。人呢,最重要的是開心,只要開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偶爾看見網上說有孩子玩手機玩的傾家蕩產,就會心裡有些擔憂,不過看著孩子這麼聽話,也就放心了,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12-18歲,開始進行高條件的管制。因為這個時候已經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孩子看見手機兩眼發直,目瞪口呆,眼睛裡的光比手機螢幕還亮。孩子在跟家長說話的時候越來越沒有耐心,卻願意為了一件基本上沒什麼用的裝備耐心刷機十幾個小時。這個時候事情已經不可掌控了。有些家長於是放棄了,拿起自己的手機,刷朋友圈解悶。

    所以你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往往等問題已經很嚴重了再去想辦法,想著從源頭上處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源頭了。也就是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沒有一個非常清醒的認識,等到我們有時間或者有精力來處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那我們需要怎麼做呢?

    那麼該怎麼辦?

    為了使我的建議比較中肯,我首先翻牆去國外的網站,看看外國的家長和學校是怎麼做的。我到了南非,發現大家根本不擔心這個問題,因為孩子沒有手機。於是我就去了發達國家。西班牙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在重度手機成癮者中,身體會出現莫名的痛苦,社會能力大大減弱,這些症狀與因藥物依賴或是賭博引起的心理症狀有多處重合,網癮"已被列入"精神病"的範疇,以增加大眾對這件事情的認識。在南韓,孩子進學校前有一個手機寄存處,手機必須放下,放學之後再來取。在日本,學校會開設形形色色的課外活動小組,讓孩子們做他們喜歡的事情,跳高、跳遠、跳騎馬舞等等。

    不過,這些是在整個社會和學校撐腰和支援下才能做的事兒,現在很難在中國馬上推行,除非咱們的聽眾裡面有教育部長啥的。對於咱們每一個家庭,家長們能做什麼事兒呢?我們來總結一下。

    一、儘可能晚的讓孩子接觸和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

    孩子上學前儘量不要給孩子玩太多的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當孩子上學後,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再慢慢培養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特別是兩三歲以前的孩子,一定不要給他們玩,因為螢幕的刺激對眼睛的發育影響很大。孩子對電子產品的抵抗力就像是磁鐵的負極對正極的抵抗力,那是基本沒有的。所以不要認為小孩子玩電子產品是在培養智力,我覺得用泥巴捏出一個球都比切水果要好。

    二、儘可能隱藏家中的電子產品,不讓孩子知曉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手機、ipad這些電子產品儘可能地放到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而且告訴他這是媽媽用來工作的,不是玩的,那麼孩子的第一興趣就會減弱很多,轉去關注其他東西了。孩子對一切的東西都有濃厚的興趣,只要你把手機收起來,他自然會找到另外一個他感興趣的東西,比如iPad等等。當然iPad也是要收起來的。

    三、家長以身作則,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遊戲等

    家長要以身作則,不管多麼喜歡玩遊戲,只要孩子在身邊,都不能玩。如果想玩,可以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單獨一個人玩。法律上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自己淪為手機的奴隸也就罷了,可別影響孩子。我見有家長居然跟自己的孩子炫耀新手機的諸多遊戲功能,這不是教唆犯罪嘛。

    四、孩子調皮時,不要把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當作獎勵

    這是很多家長會犯的錯誤,只要孩子不聽話、不吃飯時,就把電子產品給孩子玩,作為吃飯或聽話的交換條件。經常這樣,一旦孩子想玩了,就會鬧,不吃飯,做什麼都不願意,跟你撒潑,這時候,估計很多家長都沒折了,一旦習慣養成是很難改變的。所以,建議把握好開始的這個關,不要讓孩子養成這種不良習慣。其實就像有的人聽說喝酒有害健康,於是花了十年時間,終於用抽菸來替代了喝酒,這又有什麼用呢?

    五、多給孩子一些有趣的圖書或是帶孩子戶外活動,參加集體活動

    一旦孩子已經上癮了,那也不要太急,慢慢幫孩子戒掉。可以試著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譬如給孩子很多有趣的圖書,帶孩子一起讀故事,或是帶孩子到戶外去活動,讓孩子交朋友,慢慢培養孩子的各種其他興趣,這樣孩子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的興趣就會慢慢降下來。有的家長跟我哭訴,作為書香人家的孩子,居然對家裡的書一點都不喜歡,一本都不看,我問家長你們家都有什麼書?家長說這我還真不清楚。所以你看,只有家長真正的愛閱讀,愛分享,孩子才會慢慢喜歡。

    六、上學了需要使用時,控制時間與內容,避免遊戲的誘惑

    等孩子上學之後,由於學習的需要,多多少少會用到這些電子產品,比如小猿搜題、猿題庫、家長幫、百度作業幫、有道詞典等等。那麼這個時候,儘量不要在手機、ipad上面安裝遊戲等容易上癮的應用,儘量多安裝一些學習工具或是與學習相關的學習軟體。同時控制孩子使用的時間,每次儘量不要超過1個小時。我看見有的家長的手機吃喝玩樂的軟體一應俱全,唯一的一個學習軟體就是有道詞典,還從來沒有安裝過,這樣的手機落在孩子手裡,會對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七、多一些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培養興趣

    對於有的孩子來說,玩遊戲也是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的。比如爸媽特別忙,根本無暇顧及孩子,這時候孩子就會利用遊戲來消磨時間,長此以往,就對遊戲產生了依賴感。如果父母能每天抽出時間陪伴孩子看書學習,並且在孩子面前做一個嚴格自律的人,孩子耳濡目染之下,肯定會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學習上。

    八、和孩子約法三章,並且依法治家

    有的孩子現在已經對手機產生了不可磨滅的情感,沒了手機,人也處於生不如死的狀態,這時候怎麼辦呢?如果用槍指著孩子,殘忍地把手機收起來鎖在保險櫃裡,順便把保險櫃的鑰匙也鎖進保險櫃裡,這樣可能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嚴重的傷害,他們盛怒之下可能會做出過激的行為。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跟孩子約法三章,每天可以玩半個小時,但是一定是在作業全都完成之後,而且如果玩的時間超過半個小時,那麼下次就要相應地減少時間。

    九、讓孩子自己贏取玩手機的時間

    首先要說,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冒險的行為,但是對於那些短時間內確實不可能完全脫離手機的孩子來說,確實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有的孩子用心經營自己的遊戲賬號,已經做到了在遊戲世界裡呼風喚雨君臨天下的地步,他如果一走了之,那麼江山社稷怎麼辦?這種家國情懷使得孩子不忍離去。還有的孩子專業經營QQ空間好幾年,認識了全國各地乃至東南亞和北非的諸多好朋友,如果瞬間消失,那麼這些跨越國界和膚色的友誼該何去何從?所以對於這些情況,我們可以制定獎勵措施,每天作業完成的好,正確率高,就會贏得半個小時的遊戲時間。這樣對孩子也是一種激勵。

    十、讓孩子意識到玩手機的危害,幫助孩子增強自控能力

    有的孩子從來不覺得玩手機有什麼危害,如果說考試考差了,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沒有發揮好,這跟玩不玩手機沒有太大關係,班上的學霸們也都是一邊打遊戲一邊複習。所以如果孩子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玩手機的危害,我們就得想辦法跟孩子溝通,最好讓孩子自己體會迷戀手機的這幾年以來,自己的一些變化,比如耐性的減弱,體重的增長,成績的下降,朋友的減少,等等,並且幫孩子來增強自控能力,比如向班裡自控能力強的同學取經,制定自己的每日作息計劃和每週學習目標,等等。

    當然,方法其實是多種多樣的,孩子們的特點也是千變萬化的,所以到底需要什麼方式來管束孩子,大家還需要結合自己家裡的實際情況。

  • 6 # 亞北農產品

    小孩經常玩手機怎麼辦,我們來交流一下。你不能經常打小孩,越打越失敗,不妨用以下幾種方法試一下:

    1.先叫老師罰您的小孩。小孩回家時,把手機藏起來。讓他寫作業,沒有作業的活就給他佈置多多的作業讓他做,寫多了對掌握知識點有幫助,讓他沒有空閒時間。

    3.您的孩子如果是尖子生,但是經常玩手機的話。就把語文、數學、英語等等科目讓他複習一遍後就可以了。 不能把作業變成課外內容,要與學校的內容差不多。

  • 7 # 娛評小達人

    我覺得最好是先限制時間,然後再正確引導看手機的內容,形成良好的規定,儘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另外一方面,大人最好是別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形成一個模範是最好的

  • 8 # 溜溜達達逛河北

    現在手機家家戶戶都有,甚至不是一倆個,所以也成了孩子的玩具,

    大人玩都上癮,就別說孩子了,

    要慢慢的讓孩子遠離手機,別說那些寫完作業就讓你玩會話,

    老師們也有一定的責任,作業全留在手機上,有的甚至在上面答題,早晚都得帶了眼鏡,

    儘量少玩,

  • 9 # 育兒新思路

    小孩子特別喜歡玩手機可能是每一個家長都關心的事情,也是每一個家長都比較棘手的事情。面對小孩子玩手機,如果強行不讓孩子玩,他就會哭鬧,如果讓小孩子繼續玩,又怕影響孩子的視力,影響孩子的成長,畢竟手機等電子產品還是對於小孩子來說並沒有什麼好處的!

    其實小孩子玩手機更多的是由於大人的原因造成的。很多大人一回到家裡就玩手機,使得小孩子也就看著父母在家裡玩手機,當你不陪著孩子玩耍,只顧著自己玩手機的時候,孩子是孤寂的。所以你放下手機的時候,他也就會去玩你的手機,從中尋找你不理他的原因。慢慢的,他也就覺得玩手機很好的,如果長時間玩手機,帶來的結果就是孩子內心的變化,不與大人進行交流,慢慢的性格孤僻,而且長時間玩手機會帶來視力下降的極大風險。

    所以,當有小孩子在的時候,大人能做的就是更多的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更多的陪著孩子玩耍,而不是大人只顧著自己玩手機去。要想讓孩子不玩手機,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多陪孩子。孩子的腦子裡並沒有對手機有什麼概念,你只要陪他玩了,他就不會想手機,也就不會玩手機了!

  • 10 # 和光同塵1069

    相信每個家長都很關心這個問題,孩子特別喜歡玩手機,家長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孩子玩手機多半是跟大人學的,所以,作為做父母的,一定要給孩子樹立起一個良好的榜樣,不要在孩子面前長時間的玩手機,很多父母喜歡玩手機,絲毫不理解孩子的任何要求,不陪孩子,這樣會給孩子一種錯覺,在孩子的眼中造成一種不好的影響,他們會產生這樣的心裡:父母都愛玩,我為什麼不能玩?

    合理安排孩子的時間,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的學習成績變好,時刻都在要求孩子學習,寫作業,這樣在很多時候不僅不會上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升,還會導致孩子壓力過大,產生叛逆心理!瘋狂的玩手機也就不足為奇,父母一定不要對孩子太嚴格,要根據情況來培養起孩子的興趣,不要讓孩子一味的學習,那樣只會適得其反,一定要讓孩子勞逸結合。可以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很多孩子是由於在家的日子枯燥無趣,而手機上則可以上網,玩遊戲,便深深的沉溺在裡面,不可自拔。可以嘗試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不喜歡讀的話,可以找一些孩子感興趣的內容來慢慢的培養,這樣在空閒的時候就可以透過看書來打發時間,而不是玩手機。

    如果因為聯絡方便或者其他原因要給孩子買手機的話,小的孩子可以給他買電話手錶,大點的孩子可以給他買老式按鍵手機,不能上網不能玩遊戲的手機,既可以起到聯絡的作用,又沒有智慧機的功能多,孩子也就不會在手機上花費時間和心思了。其實孩子在小的時候需要的不是手機,而是小夥伴。鼓勵孩子交朋友,很多父母由於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一放學回家便不讓孩子出門,這樣會導致孩子在家裡無事可做的時候便會想著玩手機,因為孩子也是需要小夥伴,需要朋友陪伴的,所以當孩子提出來要外出的時候,父母不要用“看會電視”“玩會手機”等等理由將孩子留在家裡。而是要儘量抽出時間陪陪他們,作為家長在孩子面前也儘量控制玩手機的時間,我們做家長的從自身做起吧!不要讓這種現象成為一種病態!

  • 11 # 丶舊夢難溫877

    我覺得大人多帶孩子出去逛逛或者做其他遊戲,家長不應該在小孩面前經常耍手機,很多時候是我們做家長的把孩子影響了

  • 12 # 詩酒長歌行

    你把手機隨身攜帶,不給他不就完了,你跟老太太說,這麼小玩手機將來上學眼會瞎。你想要寶貝孫子將來娶不到媳婦光宗耀祖嗎?

  • 13 # 豆逗你來了

    “小孩子愛看手機怎麼辦”?

    現在這個社會,大人刷手機,好像已經是天經地義、必不可少的了,顯而易見,如果沒有帶手機,會感覺渾身不自在,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似的。受其影響,小孩子玩手機,也已經是“遍地開花”,見怪不怪的了。

    可是,我們都知道,手機有輻射,又傷眼睛等等,就是大人也是不能長時間地弄的。更別說是小孩子了,毋庸置疑,是更不適合玩手機的。

    可是,為什麼還是會有那麼多的小孩喜歡玩手機呢?

    問題,自然還是在我們這些大人們自己的身上啦!

    但是,同時,我們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隨著手機的普及以及越來越智慧化,諸多的用處集於一身,早已經不再僅僅是打電話以及發信息這麼簡單了。隨之而來的一連串的功用強大,可以說是日新月異,什麼QQ、微博、微信更是曾經紅極一時,並且仍然還在掌控著我們相當一部分人的寶貴時間。

    所以,留給小孩子的時間,也就自然而然地少之又少了。他們小小的年紀,一邊是少了大人的陪伴,感覺孤獨寂寞冷;一邊又是大人們“以身作則”的影響,有樣學樣——玩手機;還有,就是手機本身超強的趣味性,尤其是眾多的遊戲,更是讓孩子們興趣盎然、樂在其中,愛不釋手、欲罷不能。輕則影響了學習,重者損毀了身體。小小年紀,沉溺手機,學習退步,眼睛近視的大有人在。

    我們不禁要問,這可怎麼辦呢?

    就像是醫生給病人治療疾病,需要辨證施治、對症下藥。我們要想讓小孩子們遠離手機,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大人嚴於律己,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少玩手機,並且,儘量不要在孩子們的面前擺弄手機,正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耶;

    二,多抽出點時間來,陪陪孩子,帶他們去做做親子運動,跟他們講講故事,哪怕是說說話也行啊!讓他們有心心念唸的父母的陪伴,有安全感,讓他們有健康而快樂的童年。

    三,儘量地與孩子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告訴他們手機的危害,讓他們不要一味地沉迷於手機,並且,最好是不要玩手機。告訴他們,大人們也要少玩手機,小孩子是不能玩手機的。並且,這方面,一定要堅持原則、寸步不讓,不要“心慈手軟”,孩子一哭一鬧就“繳械投降”、前功盡棄了。

    要知道,你的這種“仁慈”,反而就是害了他,正所謂,“慈母出敗兒”;所以,在這件事上,一定要“鐵石心腸”不為所動,堅決執行到底。

    總之就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孩子玩手機,不能慣壞了他(們),特別是才兩三歲大點兒的小屁孩,身體的許多功能還沒有完全發育完成呢,要知道,手機對他們的危害更是巨大,不可逆轉的。

    諸如此類,希望大家都能夠因材施教,管住自家的孩子讓他們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與快樂的童年,還有美好的一天未來!

  • 14 # 曉曉說育兒

    其實這位網友也知道小孩子愛玩手機是不對的,這裡面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婆媳關係,首先來說一下隔代教育的問題。

    既然孩子已經三歲了,應該已經上了幼兒園了,那麼這時管教孩子的主要任務就落在幼兒園和父母身上了,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的教養就應該退居二線了。對待家裡的老人,我們還是不能要求太高,畢竟他們的年紀和經歷是不可能和我們同步的,如果無法改變父母一代人對孩子的養育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親子帶孩子,除了白天上幼兒園之外,父母的晚上時間和週末時光是都可以全程陪伴孩子的,我們不可能既要求老人付出時間來幫你帶孩子,但又又要求老人完全按照你的意願來,這並不現實。退一萬步講,即使你花幾千塊錢專門僱一位保姆來照顧孩子,也會有好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所以,既然是自己孩子自己帶就好了。

    然後再說說父母的陪伴問題。

    白天去幼兒園的時間孩子是不可能玩手機的,晚上回到家之後,建議爸爸媽媽多陪孩子,可以多和孩子互動,做一些益智遊戲,手工剪紙、畫畫或者一起讀書、講故事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要讓孩子知道除了手機裡的動畫片,生活中還有很多豐富多彩的活動是更有趣的,這個考驗的是父母的耐心陪伴,只要你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也願意為了孩子花費更多的心思,相信孩子愛玩手機的習慣一定會得到改善的。

    再說說手機的危害吧。

    首先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實力傷害是毋庸置疑的,長期看電子產品一定會導致孩子視力下降,近幾年來,從幼兒園就可以看到好多戴眼鏡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了,為了孩子的視力,三歲左右最好不要接觸手機,如果真的要看動畫片,建議孩子可以從家裡的電視上看,一則螢幕大一些,二則可以遠距離觀看。

    其實0-6歲的幼兒長期看動畫片和遊戲對孩子的想象力的破壞是巨大的。動畫片是將現成的感官刺激直接替代了孩子的心裡感受的過程,讓大腦缺乏了想象空間,如果從小就破壞了孩子的想象力,那麼孩子長大了,在創造力方面一定是嫉妒匱乏的,在今後學習一些需要想象的的學科,或者今後從事創造性思維的工作時,就會茫然不知措施。

    比如我們給孩子講一個關於小紅帽的故事,講完之後,孩子就會在腦子裡構思出無數個小紅帽的版本,也會構想出無數個大灰狼的形象,這些聽故事的過程就是鍛鍊孩子無限的想象力的過程。但是如果我們之間將小紅帽的動畫片播放給孩子看,就相當於直接剝奪了孩子想想的空間,把小紅帽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直接輸入大腦,並且永久的固定在了孩子的腦海裡。

    可見動畫片對孩子想象力的破壞是巨大的,所以如果有時間,儘量陪孩子多閱讀,多思考,而不是為了省心省事,直接丟給給孩子一部手機,這樣做不是愛孩子,而是傷害孩子。

    簡單總結一下:

    一,作為父母首先不要責備隔代教育的各種弊端,這些矛盾和問題的處理都是在為人父母的路上必須經受的考驗。

    二,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視力傷害巨大,而且不可逆,希望我們早日驚醒。

    三,動畫片對孩子想象力的破壞也是巨大的,為了孩子的教育,做的父母的就必須要多花時間和經歷,全力陪伴。

  • 15 # 石頭聊家庭教育

    這個事情,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入手解決。

    一個是手機本身;

    一個是外部的影響;

    先說第一個,手機本身。

    孩子玩手機,無外乎於玩遊戲,我們都知道的一點是,完全限制孩子玩遊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並且遊戲並非洪水猛獸,一點都不能接觸。

    遊戲只是一種娛樂方式,只是它更懂得人性弱點,所以要有限制的去讓孩子做這件事情。

    既然手機是一種娛樂方式,那麼就應該在完成正事兒之後才能玩;既然手機非常懂得人性的弱點,那麼就應該有一定的時間限制。

    那就按照上面的規定,和孩子制定相應的制度,並且努力執行。

    再來說第二個問題,外部的影響。

    我們這裡所謂的外部的影響,包括兩個方面:

    一個是來自父母的。

    相信關於這點,我不說,您也清楚是指什麼。

    另一個是關於孩子的。

    孩子處於成長的階段,對萬事萬物都感興趣,之所以那麼想玩手機,主要是他沒有更好的、更吸引他的事情去做。

    家長應該培養孩子額外的興趣,找到更好的消磨時間的事情,讓時間過得更有意義。

    比如,閱讀、逛博物館、一項運動......

  • 16 # 聽說月亮打烊了

    老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所以做父母要有正確的原則。

    簡單粗暴的方式雖然直接有效,但副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孩子心裡如果不服氣,會想,為什麼大人都在玩手機,為什麼不讓我們小孩子玩?面對長時間的家庭暴力,首先,父母和孩子之間會有情感上的隔閡。一旦產生隔閡,孩子會在情感上和父母疏離。如果孩子在情感上和家長有了距離,有了什麼心事都瞞著家長,和家長說的話越來越少,如果到了這個地步,家長的家庭教育基本上可以說是失敗。

    還是以教育為主。首先要講道理,告訴他玩手機手機時間長對身體的危害。要讓小孩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當然,前提是不能欺騙小孩。有時候有些家長為了達到讓小孩聽話的目的,對小孩進行欺騙,這是不可取的。比如為了制止小孩吃零食,就說這個東西不好吃。現在的小孩是很聰明的,你根本不可能騙得了。小孩一旦知道這個東西好吃,一旦發現家長欺騙了自己,對家長的信任度就會降低。以後你再給他講道理,他就會在心裡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爸爸媽媽不是又在騙我吧?所以一定不要欺騙小孩。

  • 17 # 記錄新農村

    這些其實可以控制的,沒必要說一定不讓玩手機,畢竟現在學生的壓力也是很大的勞逸結合沒什麼不好,主要還是要適度。

  • 18 # 流殤5301

    我贊同說是環境, 說說我的兒子,現在三歲,看著長大的,生下來皺巴巴,長大了肉多了真可愛,目前人們的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真的離不開手機,網購,外賣,手機銀行理財,炒股,出行買車票,工作,等等等,相信大家都有體會,所以我和老婆在照顧孩子閒暇時間都在看手機,給他買點衣服尿不溼奶粉零食,看看電影放鬆一下,等等,哈哈孩子就在這樣的環境長大,他能不對手機感興趣嗎,剛剛開始他不會玩,就搶我們手機然後放一邊讓我們陪他,後來懂點事了看見手機上好多他的照片,華為手機鎖屏可以新增照片,慢慢的他就要看手機看照片,特別喜歡自拍,三歲不到就吵著鬧著看光頭強,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小豬佩奇,等等等,求著我們給他放一集,嘮叨了這麼多,孩子生在資訊,網路時代,不可能不讓他接觸網路和電子產品的,不然就跟不上時代了,也可以讓他視野開闊,學到很多東西,總之適當,適可而止

  • 19 # 小巨人叔叔

    “男孩用母親手機給主播刷禮物,一刷就是三萬六”

    “十歲兒子用手機偷偷消費了5000多,母親哭訴:兒子刷禮物刷出了我一個月工資”

    “孩子用家長手機買遊戲裝備,孩子父親稱:已經報警”

    “6歲孩子用父母手機網購,不知道密碼也照樣付錢”

    。。。。

    先簡單介紹一下姐姐家的情況吧。小侄子今年5歲,姐姐姐夫平時工作比較忙,所以都是孩子奶奶帶著侄子。昨天給姐姐打了一通電話,沒聊多久,姐姐就和我抱怨起來“龍龍最近快氣死我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使用的淘寶,天天用他奶奶手機看玩具,看到喜歡的直接就買了,快遞到家了我才知道。孩子奶奶覺得也沒多少錢,所以也就由著他,平時學習不見得記性這麼好,這把他奶奶手機上的所有密碼都記的可熟了。我這平時工作忙,還不能天天看著他。這還沒到618呢,這小子給自己買了好幾個玩具了,真後悔沒有從小帶著龍龍。以後你有孩子你一定。。。。。。”

    聽她抱怨了半個小時,字裡行間都是一個母親和兒媳的無奈。自己帶孩子的時間短,所以現在孩子什麼事情都先跟奶奶說,姐夫工作更忙,而且在姐夫看來,孩子還小,很好帶,不用他操心。很想勸姐姐趁著孩子放假好好陪陪孩子,自己帶一段時間,但仔細想想又不現實。

    其實小侄子網購的事情並非個例,“剁手族”低齡化現象已經非常普遍了,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網購大軍!讓我們看一組資料吧!

    2017年,廣東省兒童網民網路素養狀況研究課題組採用網路問卷調查形式,共獲得有效親子問卷6275份。調查顯示,兒童“觸網”年齡越來越小。超23%學齡前兒童(3~6歲)每天上網30分鐘以上。

    與成人相似,低齡兒童也透過網路進行娛樂、消費、資訊釋出等活動。在7歲組,24.2%受訪兒童研究過網遊攻略,61.0%曾自主下載遊戲、影片和音樂;8.5%有網購;14.4%在網路上釋出過圖片、影片或文字,甚至有4.7%表示擁有粉絲。

    調查中,多數孩子表示,在父母的陪伴和網路遊戲之間,他們更願意選擇父母的陪伴。

    但是,很多家庭經常發生這樣的畫面:

    週末孩子想和爸爸聊聊天,爸爸一直低頭打遊戲,心不在焉地回覆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們也學會了在手機裡填補自己生活的空白,心裡話無處可說時,他們寧願向陌生人傾訴也願意告訴家人……

    於是家長們奔走相告:“給孩子手機,就是毀孩子一生。”然而,真正毀掉孩子的不是手機,而是沉迷手機、不懂得陪伴的父母。因為言傳身教的力量往往藏在細節之中。

    如今,手機已經成為我們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父母和孩子,放棄手機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父母最應該做的,是教會孩子如何使用手機而不是被手機使用:

    一、對於手機要專時專用。認真工作、認真交談的時候,不看手機;過馬路、上下樓梯等需要注意周邊安全的時候,不看手機;在睡覺、吃飯的時候,不留戀手機。

    二、是把手機當做工具,而不是牽絆,學會“玩手機”,而不是被手機“玩”。可以鼓勵孩子利用手機去閱讀和學習,甚至是體驗一些有趣的APP,使用線上支付、電子導航這些能夠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工具。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讓孩子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和文明的進步的機會。

    這一代的孩子是網路社會的原住民,讓他們放棄手機是不可能的。比起家長把手機當成洪水猛獸般防範,我們更應該告訴孩子注意用眼衛生,因為手機傷了眼睛,我們就看不到更美好的世界;教育孩子要懂得在網路上保護自己,不要隨意洩漏自己的身份資訊;教育孩子們,什麼是網路暴力,我們應該怎麼在網路上保護自己並不傷害他人。

    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孩子對於手機的態度,覺察到他的精神世界。

    孩子們幻想手機能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耐心、陪伴和分享......但家人的愛,是手機、網路永遠無法替代的。

  • 20 # 帶你看音樂影片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我們趕緊把孩子整天看電視、玩手機、玩ipad的壞習慣給改過來。

    我們可以這樣做:

    第一:父母首先做好榜樣,不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看電視。

    第二:豐富寶寶的日常生活,寶寶還是喜歡爸爸媽媽的陪伴,多陪寶寶玩一些親子游戲:例如一起畫畫、一起拼圖、擺積木、過家家,這樣可以讓孩子陶醉在遊戲中。

    第三:把寶寶看電視的時間,轉移到讀繪本,繪本里故事的世界也很精彩,沒有不喜歡聽故事的孩子,只有不願意講故事的大人……

    第四:給寶寶規定看電視的時間,每天不超過一小時,一次儘量控制在半小時以內,寶寶遵守了我們的規定,要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

    第五:若我沒有時間陪伴寶寶做親子游戲,就讓寶寶一起參與做家務,寶寶也可以在勞動中得到成就感。

    特別注意哦 :三歲以內的寶寶還不懂的是非,也正是性格的養成期,我們儘量讓寶寶少接觸電子產品,多帶寶寶去戶外玩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化越是民族的,便越是全人類的”,對此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