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河的歷史
-
2 # 知來藏往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歷經5000年風雨滄桑,唯一沒有中斷的就是我們中華文明為什麼呢?
一,中華民族特有的氣質與氣場。包括,強大的凝聚力,勤奮好學,堅韌不拔,智慧卓絕等
二,強大的國家機器。中華五千年,從原始部落到現代社會,國家始終框架結構清晰,有組織,能夠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三,重視教育。從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到三教合一再到當今社會,歷朝歷代對教育的重視逐步加深,培育除了大量的行業骨幹和精英,大力發展了科技
四,文化統一,漢武帝后漫長的歷史發展,始終堅持以儒家文化作為統治思想,當今社會,儒家文化依然備受重視
五,人口眾多。龐大的人口基數既是發展挑戰,也是發展機遇,華人口數量,一直領先世界,不論是對於小農經濟的發展到資本主義萌芽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3 # 執著的河
中華民族是個偉大的民族,英雄的民族。早在遠古時期的黃河文明產生了燦爛的文化聞名於世。黑頭髮,黑眼睛黃面板的炎黃子孫勤勞勇敢善良的優秀品質定格了優秀的的基因,併發明瞭人類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同時,又建立了強盛的一個一個封建帝國時代文明。特別是創造了龍圖騰,使得歷代王朝如巨龍般雄立在世界東方,炎黃子孫都是龍的傳人,出現了一個個霸業雄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世界輝煌奇蹟!如,萬里長城,大運河,秦皇陵兵馬俑,四大發明,絲綢之路等聞名於世的輝煌成就,中華民族以驕傲的姿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
4 # 浮雲山間
因為中國有統一的文化屬性,還有很強的民族的包容性。代代歷經改革,越挫越勇,不怕流血。中華民族骨子裡的任性很強,代代言傳身教,薪火相傳。
-
5 # 125878215蜂獾
感謝悟空邀請。中華民族歷經磨難,不屈不撓偉大民族,中華民族最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民族一路走來無時無刻不歷經磨難,中華民族自古就多災多難,跌倒了還會在站起來,每經歷一次磨難,就會堅強一次,成長一次,我們不僅沒有被打扒下,反而會變得更加堅強,更加強大。
-
6 # 鄭小磊5
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辛勤勞動,還有統治階級也推廣農業相關技術,減免稅賦,獎勵開荒,發展手工業,商貿業,冶煉技術,
-
7 # 肖文之白圖
首先,中國5000年曆史,是指中國有文字記錄的歷史或有證據證明中國最早存在的國家形式。也就是說,中國從成立“國家”這種形式以來,已經歷經5000年的歷史了。
中華民族能延續5000年之久的原因是:
一、農業文明
古代中國選擇了農業文明,也使得中國在近5000年的可記載歷史中,得以傳承自己的文化,輝煌自己的文明,強大自己的國家。
戰爭是文明的摧毀者。遊牧文明和漁業文明社會里面發生的戰爭是掠奪財物,擔心報復,必然對被征服者斬盡殺絕,而農業文明社會里發生的戰爭是掠奪土地和人口,爭奪的是對社會資源的佔有權。
農業文明的國度寧願進貢賠款,都不願意喪失自己的土地。所以,多次的農業文明和遊牧文明的戰爭中,遊牧民族要麼因為失敗而被趕走,要麼滿載勝利得到的物資,回到大漠深處。而留下來作為土地主宰者的征服者,卻漸失遊牧民族的靈魂,逃不脫被同化的命運。 所以中國經歷了無數次的朝代更迭,無數次的戰爭,包括兩次被遊牧民族的征服(建立了元朝和清朝),還是傳承下來了。
二、儒家文化
文化是文明的基礎,文明是文化的昇華。所以文明的延續就是文化的傳承 。文化的力量使中華文明延綿不絕。
在中國,文化的團結產生於政治團結之前,兩者就能相輔相成,延綿不絕。如果基督教文化是在羅馬帝國之前存在的話,羅馬帝國可能到現在還存在,也就是說現在的歐洲可能就是一個國家,如同今天的中國。
中國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孔子的儒家學說就已經存在,到了漢武帝時代,儒教已是糅和了諸子百家在內的集大成者,這個文化體系後來被漢武帝奉為國教。
從那以後,整個中國都處在儒家學說之下,文化力量輔助了政治團結,兩者互為作用,讓中國文明延綿至今。
元朝在民族文化上則採用相對寬鬆的多元化政策,尊重中國各個民族的文化和宗教,並鼓勵中國國內各個民族進行文化交流和融合。
清朝製造了多起文字獄,統治者輕視科技和閉關鎖國,雖然導致了嚴重的後果,但這些並沒有使文化斷絕,中華文明得以儲存。
總的來說,中華文明裡的中華文化,在官方上是以儒文化為主各種思想文化大雜燴的高度統一、極度精彩的文化。
三、文字
文字是人類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是文明社會產生的標誌,同時有了文字,文化才得以傳承。
1、中國的文字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結構嚴謹表述精密的風格,其他三個文明古國的文字只是一種初創階段的文字,適用性不強,而且也沒有時間繼續發展下去。
當然,也有其他的國家民族借鑑了他們的文字特點後繼續發展,形成了現在的文字。比如埃及文字被腓尼基人借鑑創造了字母,腓尼基字母又演化為希臘字母,希臘字母發展為羅馬字母,現在大多數文字都使用羅馬字母進行書寫,但和最初的埃及文字已經風馬牛不相及了。
2、中國文字是表意文字,其他三大文明古國中的巴比倫和印度都使用的是表音文字。表意文字的特點是無論讀音如何變化但字形變化不大,而表音文字就需要根據讀音變化而變化。而語言的讀音在歷史上的變化是很大的。
比如印度,印度人至今仍使用梵語字母,但現在的印度語發音和古梵語早就沒有共同點了。所以就算是梵語寫出來印度人也只會讀不知道到底什麼意思。
總結:在中華大地上的,從古到今,不論發生了多少興亡,但生活在這裡的人還是一樣的,流過我們身體的血還是一樣的。傳承至今,中國當然與以前的華夏不同,但只要歷史在延續,就沒有不變的東西。
我認為判斷一個文明是否還延續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這個文明所誕生的民族,是否認同並一直認同他們的文化。只要我們華人仍然愛著我們的文明,我們的國家,那我們的5000年文明就能一直傳承下去。
-
8 # 黃土情愫
在中國歷史上,“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魯迅先生在《華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所說的這段話,就是對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為什麼能屢創輝煌最好的闡釋。
中國古老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經歷了諸子百家的發揚廣大之後,更臻完美,同時,也影響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他們在祖國多難多災的歷史程序中,為了民族利益,國家的振興,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前赴後繼,捨生取義,一次次地屢創輝煌。
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人民大眾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每一次民族的災,都是無數百姓滿含血淚的吶喊;每一次祖國的復興,都是一個民族創造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所以,當民族精神高度地大融合,大團結,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是一個輝煌時代的再現。
-
9 # 而知而行的歷史
人類社會的文明程度一直在進步,然而如果單純的看某個文明發展路徑並不是一帆風順,古代的很多文明並沒有生存下來,現階段我們能夠看到的古代文明實際上是倖存者偏差。
絕大多數的古代文明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遇到了包括戰爭、瘟疫、飢餓等災難,以至於湮滅與歷史長河中。在人類四大古代文明,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都已經消失不見了。在美洲的瑪雅、阿茲特克,東南亞的吳哥等等文明也無聲無息的消失了,他們也曾經達到數千萬的人口數量,也有過發發達的城市文明,可現如今只剩下了文明遺蹟。
(百家爭鳴爭的是文明的存續和發展)
現在的中國的學前兒童,還在誦讀這2500年前的哲人先賢德的教導,能夠透過書本與他們進行精神上的溝通與交流,這種一以貫之的文化一直生存繁衍至今,是所有古代文明的特例。如果不是文藝復興,可能現代社會也不會有西方文明瞭。
中國文明為什麼能夠一直髮展延續至今呢?
在歷史上,中國遇到的戰爭、瘟疫、饑荒一點也不比世界上其他國家所遭遇要輕鬆,有好幾次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機,然而華人憑藉著堅強的韌性存活了下來,並且一直髮展壯大。
首先,在中國文明的整體層面上,是因為中國適時地選擇了有效對抗外來威脅的政治組織方式。在周邊蠻族勢力弱小的時候,華人透過分封制快速擴張了勢力範圍。當後來威脅漸漸增多時,中國又選擇了大一統的政治制度,整合了東亞大陸的力量應對文明的威脅。大一統的政治倫理,使得華人孜孜以求,採用集體的方式應對外來威脅。中國不僅在政治上、經濟上,甚至在思想上也達成了大一統,這使得中國自古代以來一直作為一個統一的文明主體存在。
(西周分封使得殖民過程快速完成)
其次,中國有著廣闊的疆土面積,而且山川地理呈現次第分佈,這使得華人在遇到外來侵襲時,可以選擇有條件的退守,以保證文明火種的延續,並且能夠發展出更輝煌的文明。
(大一統使得中國文明進退有據)
再次,中國有龐大的人口數量。中國的人口數量,長時間在世界上居於前列,這與華人的生育文化有關。這使得華人擁有了應對未來威脅的豐富的人力資源,任何一個部落和民族武裝對中國這樣一個龐大體量的國家都難以達成殖民或者是侵略的計劃。
(穩定是中國文明的特質)
以上這些,看似必然,可是選擇了這樣的發展道路,卻有十分偶然的因素存在。這可能就是倖存者偏差,那些沒有在特定的時刻選擇了合適的發展道路的文明,最後歸於死寂。如果沒有中國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催化,現在大放異彩的西方文明可能還處在中世紀。
文明能夠存續和發展,這是文明能夠輝煌的前提。中國的北方一直存在著嚴重的外患,使得中國的政權一直處於壓力當中,中國選擇大一統,並由此產生的的治亂興替,多數都與北方的壓力有關。這使得華人很早就產生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危機感。在這場危機意識下,華人生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天下觀。
(中國即將再次迎來政治大變革)
華人在整體上形成了讓文明發展繼續進步的文化核心,這也是華人能夠在短短的和平時期就可以建設成為世界上的強大力量的原因所在,因為沒有哪一個人願意讓這片土地和人民長期生活在一種赤貧的狀態。多難興邦,興的是有文化核心的國家。越是危急時刻,華人所體現出來的團結、堅韌與強大的精神特質,是其他文明所不具備的。
雖然現在西方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觀風頭正勁,然而也造成了很多的環境危機、生態危機、種族危機。相對於西方的價值觀零和博弈,華人更願意嘗試用善政、惡政來描述世界各地的文明發展狀態。這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道法自然的政治觀,要比西方世界的普世價值的帝國主義觀念更有生命力。
-
10 # 小灰LX
一 地域原因。華夏文明源自大地灣文化、裴李崗文化、龍山文化、仰韶文化,華夏族父系Y染色體主體是O3及其支系,母系線粒體單倍群主要為M7c、F 和B4。六千年前,華夏族學會了種植小米的農業技術。糧食漸漸充足,不再像遊牧民族那樣缺乏食物,使得華夏族的人口很快的增長。於是華夏族開始為生存空間而擴張,向四方的其它民族掠奪土地,土地的爭奪也發生在華戎之間。但是對華夏族更有吸引力的是東方適於農作的肥沃土地。
二 群體活動以及起源悠久。華夏先民分為大大小小許多個部落,活躍於黃河中下游。其中比較著名的首領有太昊(伏羲)、少昊(白帝)、顓頊(黑帝)、黃帝、炎帝(赤帝)、帝嚳(高辛氏)、祝融、伯益、舜帝、堯帝。其中炎帝和黃帝為共主。華夏族在黃河流域留下眾多的文明遺址。華夏族的祖先黃帝和炎帝在中原為爭奪部落聯盟首領而爆發了阪泉之戰,炎帝部落戰敗,併入黃帝部落,炎黃聯盟初具雛形。華族從而佔據了中原,開始創造華夏文明。在中原更東的山東一帶,還有許多小部族,被稱為夷,曾經在東方有一個夷國,被商朝滅掉,後來東方就被叫做夷,開始並無貶義。到周朝時期開始“文化”,“東方曰夷”,又稱為“東夷”,有“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統稱“四夷”。
三 學術發展早期,帶動中華文明整體發展。諸子百家都繼承了詩書禮樂的王官教育,都推崇君臣父子之禮和夫婦長幼之別,也都信奉聖王政治。春秋時代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學者們便周遊列國,為諸侯出謀劃策,到戰國時代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傳統上關於百家的劃分,最早源於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他在《論六家要旨》中,將百家首次劃分為:“陰陽、儒、墨、名、法、道”等六家。後來,劉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馬談劃分的基礎上,增“縱橫、雜、農、小說”等為十家。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襲劉歆,並認為:“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後來,人們去“小說家”,將剩下的九家稱為“九流”。
回覆列表
因為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聰明,最勤勞,最有文化的民族,沒有之一。
前幾年我去馬來西亞旅遊,當地接待的華裔女導遊帶我們去某中式祠堂參觀,講解馬來西亞華人幾代人的心酸奮鬥史,幾度哽咽,最後更是哽咽著對我們說:感謝祖國強大了,我們海外華人才能過的更好!
當年馬來西亞獨立,英華人秉承一貫的攪屎棍特質,強制把幾個民族劃分到一個國家(題外話,近百年來的戰爭史,英華人要負一半責任,英華人總是把守不住的殖民地上有爭議的國土劃分給兩個獨立國家,文化毫不相同的幾個民族糅合成一個獨立國家等等,印度和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等都是這樣的例子。為的就是讓這些國家紛爭不斷,英國當不了殖民者仍然可以從中取利。所以英國根本不是什麼文明國家,它就是一個強盜組織),沒幾年,相對富裕的華人又隨李光耀出走新加坡獨立,剩下的窮苦華人生活就更艱辛了。
當時馬來西亞華人面對的是多重壓迫:
人口只是馬來西亞少數裔,不到25%。
政治上毫無話語權,上到國王中到邦主下到普通官員,全是馬來人。
經濟上更不用說,做大的都收歸國有(多年後馬來西亞故技重施,以使用的是國有土地為由沒收了某華人糖王的工廠,可惜那時候中國已經改開,立刻歡迎糖王投資內地建廠,並且將與馬來西亞的貿易洽談委託給糖王,連續兩年馬來西亞一分錢賺不到……最後只好賠錢。這就是祖國強大後撐腰的例子)。
教育上不允許華人建立學校(官方的),不許教中文和中國歷史,不承認華人學校(私人的)學歷。
傳統上不允許建立宗族祠堂、寺廟。
既不給華人上升空間,更意圖從根子上挖斷中華文化,華人外無強援,內無優勢,怎麼辦?
如果是猶太人,早就移民跑路了,反正也流浪上千年了,習慣了。
如果是黑人,多半就住在貧民區裡不斷遊行抗議,領補助過日子了。
馬來西亞華人怎麼做的?
不准我們從政,我們就從小賣店做起 ,做到馬來西亞十大富豪裡七個都是華人,甚至前三位都是華人!
不准我們學中文,我們就自己買地自己蓋學校自己教,不承認華人學校學歷,我們華人自己的公司都認!我們在國際上的合作方也認!反正到後來大一點的公司店鋪都是華人的。
不允許蓋祠堂寺廟,我們就把競選資金都給你的政敵!只要不來查華人社群裡的“違章建築”,就有華人社團的資金支援!
就這樣一點點的撬開壓迫,馬來西亞華人雖然在政治上仍然處於下風(歷任馬來西亞國王從各邦邦主中選出,而各邦邦主都非華人,沒辦法,驢膠太特麼能生了,選票不利),但經濟上佔上風,資助了不少代言人,撤銷了很多歧視政策。更完整系統的傳承了中華文化,某種程度上比大陸保留的傳統更多更完善,有好有壞吧。
也就是說,馬來西亞華人背井離鄉,以25%的人口,從底層奮鬥,掌控了整個國家70%以上的財富,而且沒有被驢膠同化,傳承了幾代人的文明更加強大了。
同樣的事情何止馬來西亞,全世界都在上演,中華文明為何生生不息,正因為華人無論走到哪裡,無論國內國外,都是一手抓子女教育,一手抓努力工作,每代人都比上一代受教育更多一點,經濟更好一點,自然文化水平會更高一點,才有能力去傳承傳統,記述歷史。
正因中華文明有這樣自強的特性,當四大文明古國其中三個都成為了“古文明”,只有中華還傳承著自己的歷史,未來還會成為最強的現代文明。
天佑不如自佑,願我中華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