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感覺獨立的孩子通常不怎麼聽指揮,聽話的孩子又通常不獨立,你覺得獨立自主和有規則意識矛盾嗎?
10
回覆列表
  • 1 # 真心爸媽

    我們的新書《育兒基本》中,對於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和培養孩子守規矩、有規則意識,都有充分的闡述,讀者可以參看。

    守規矩、有規則意識,並不是要求孩子像大人理解和期待的那樣“聽話”,而是能夠自覺地遵守公共規則,比如在學校守規矩,無非上課認真聽講、不和同學交頭接耳、老師說話時不隨意插話、按時完成作業、上學帶東西不丟三落四、不和同學隨意打鬧、不破壞班級榮譽等等,都是學生的本分;在校外守規矩,無非遵守公共場合行為規範、不損害他人利益、不做規則的破壞者等等,是作為社會人最基本的教養。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是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決定、自己完成,希望孩子養成獨立的自我、獨立的人格,能夠自主生活、自主閱讀、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情感。

    自主的孩子,更獨立、更負責、不任性、更懂你/我的界限、不唯我獨尊,也不對他人盲目遵從。所以獨立自主的孩子更容易明白:你的自由,不能侵害他人的自由,你的利益,不能凌駕於他人的利益,你的快樂,不能建立於對他人的不尊重和對規則的破壞,這些是一個人的基本教養。

    獨立自主的孩子,可能確實沒有不自主的孩子那麼”聽話“,但是會比不自主的孩子更不依賴、更負責任,所以恰恰常常是自主的孩子,在公共場合更守規矩、更不容易不負責任地去破壞規則、侵害他人利益。

    而不自主的孩子,因為常常依賴大人的決定,不需要獨立對行為結果負責,所以更容易做不負責人的事。我們看到一些在公共場合不守規則的孩子,常常剛好是那種沒有主見、沒有獨立意識的孩子。

    所以,培養孩子自主,和培養孩子守規矩,是完全不矛盾的。

  • 2 # 靜水141699174

    首先,規則意識在前,獨立自主在後,獨立自主的前提先要服從規則。

    這個不能亂,亂了,不守規則就不是獨立自主了,就是縱容孩子胡作非為了,就是嬌慣孩子,是害了孩子了。

    其實這兩者不矛盾,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只要遵守規則才會有相對的自由,如果大人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事情,那社會就亂套了,大家所希望的獨立就不會得到真正的實現。

    同理,小孩的世界更有必要建立規則意識,孝敬父母、排隊等候、輪流玩遊戲、幫助弱者、遵守遊戲規則等等,只有先把孩子的規則意識建立起來,孩子的獨立意識才能強化。

    不矛盾還在於,有規則意識的孩子自主意識更強,有規則意識的孩子更有安全感,規則意識更有利於發展自己各方面的才能,規則意識是孩子發展的基石。

    請不要誇大孩子的自主意識,有自主意識是好事情,這是孩子在發展成為自己的,成為獨立自主的人,但不要忘了規則的約束,前後顛倒就會麻煩很大,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 3 # 餃子lina

    獨立自主和有規則意識並不矛盾。首先,我們作為社會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生活在其中就應該遵守各種各樣的規則,“無規矩不成方圓”。其次,獨立自主並不是無條件、無限制地自主,不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而是應該教給孩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他們能明辨是非,有自己的主見,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明白自己想要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建立在規則範圍內的獨立自主。

  • 4 # 芷藍戀

    我們生活的現代社會充滿規則,如交通規則、競爭規則、遊戲規則、家庭規則等。規則是為了約束規範人們的行為,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將來無法在社會中立足,更談不上成才了。所以,做父母要從生活細節入手,從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讓他們認識到生活中處處充滿規則,從而願意學習規則、執行規則,並慢慢養成習慣。家長態度要堅決,規則要明確,家長在制訂規則的時候要考慮全面,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保障孩子沿著安全健康的軌道成長,而不單是為了樹立家長的威信。儘可能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訂,尤其是涉及與孩子關係密切的事情。共同制訂規則除了表示對孩子的尊重外,還會增強他遵守規則的自覺性。規則制訂了,關鍵在實施。家長要以身作則,不然會讓孩子覺得規矩只是給我們制定的,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 5 # 西西和妮妮媽媽

    首先我覺得不能把“獨立自主”和“有規則意識”放在對立面,這兩項都是小朋友和成年人都必須具有的,缺一項都不可以啊。“獨立自主”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夠獨立思考,不仰仗、不依賴。“有規則意識”是指遵從規則,法律。這是不矛盾的,不過我家寶貝規則意識有,但是獨立自主方面還需要大人注意放手,尤其是注意鼓勵孩子。

  • 6 # 藍藍湖

    我覺得這是認識誤區,獨立自主和規則意識是不矛盾的。

    很多家長總是希望孩子要聽話,但是家長的隨意性又很大,這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就很茫然,不知道處事的原則。家長的隨意性會造成孩子的隨意性,在小的時候迫於家長權威,但等孩子長大就會反叛,徹底站在父母的對立面。

    規則意識的培養就是讓父母和孩子都有可以遵循的依據。吃飯睡覺要按時,講衛生懂安全必不可少,衛生也是相對概念,過於控制孩子也不行。安全主要是電、火和利器,其他的東西不需要太計較。經常看到有些父母帶孩子出去玩,哎呀,土好髒不能玩,水太涼不能玩,石頭好危險也不能玩。結果孩子什麼都完不成,非常掃興。

    講規則父母也要以身作則。比如週一到週五不能看電視,父母也不要看。要孩子多讀書,父母也不要總捧著手機。

  • 7 # 晴之婉約

    讓孩子獨立自主和有規則意識,這兩者是不矛盾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這是在社會環境裡對人的正常約束。比如在公共場合不損害他人的利益,不大聲喧鬧,這些就是有規則意識,人人都遵守,才會井然有序。再比如說在教室上課,尊重老師和同學,不影響別人,這也是一種規則,這些絲毫不影響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所謂的獨立,並非是不聽話,其實通常聽到很多家長說,我家孩子不聽話,這個聽話的意思就是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沒有自己的想法。很多孩子成年後有選擇困難綜合症,其實就是小時候太聽話,造成了懶於自己獨立思考,久而久之養成了習慣,長大後遇事就沒有自己的主意。這些孩子並不是所謂的處女座力求完美,這是很多沒有主見的人對自己的粉飾。

    獨立的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探求,除了書本和師長的經驗,常常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思考,他們腦洞大開,敢於追求和嘗試,跳出常人的思維定勢。

    綜上所述,遵守規則和獨立完全是必然並存的,根本不存在矛盾。

  • 8 # 妮妮141338374

    獨立自主的孩子自然有規則意識,何談衝突!

    孩子獨立自主是被父母尊重、把孩子看作獨立個體的正常表現。遵守規則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之所以會有這個問題提出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關注過多控制過多,已經成為普遍現象,稍微做的正常些的好似不正常不應該一樣!可見現在孩子的可憐及無辜!

    孩子獨立,是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事情,能夠做到獨立思考,獨立選擇,有自己的主見。而規則意識是能夠遵守家庭、學校及社會制定的條條框框,兩者沒有任何衝突,反而獨立的孩子規則意識更強,更明白應該與不應該!

  • 9 # Elva葵

    個人覺得獨立自主和有規則意識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不僅大人可以輕鬆點,還能鍛鍊孩子遇事獨當一面,不會害怕。自己的事自己做,並且自己負責,不會一直依賴於父母,也能更好的面對自己的事情。並且從中還有可能發現美好。

    關於有規則意識,是面對事情,守規則,不是說一味地聽從父母的話,大家相互都瞭解事情的規則的話,孩子和父母互相監督,也是很好的事。守規則也能讓事情效率變得快些。

    所以獨立自主和有規則意識一點也不矛盾。

  • 10 # 小碗杯

    在我看來這並不矛盾,反而感覺獨立自主和規則意識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孩子自主了才更獨立不任性,獨立自主的孩子才會更容易明白,不管走到哪裡,都要自覺遵守公共規則。其實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一張白紙,都是家長在白紙上作畫,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

  • 11 # 靳筱梅

    獨立自主的孩子會更負責,不任性、不執拗、自我意識、更尊重別人,很懂規矩的,而往往爸爸媽媽都很唯權,“控制”孩子,希望孩子成為自已想好的樣式。孩子力所能及的事,能讓孩子自己拿主意、做決定的事儘量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提升孩子在做選擇、決定方面的能力,也提高孩子對自己所做的決定負責。

  • 12 # 陸妍如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讓父母頭疼的狀況:把媽媽剛收拾好的玩具扔得亂七八糟,用彩筆在牆上“亂塗亂畫”、不好好吃飯、不按時睡覺……,給她制定好的規矩:吃飯要洗手,收拾玩具等,但是她依然我行我素,不去執行。讓父母很是煩惱。這個時候父母內心就會很糾結:放手讓孩子自由發展?還是採取手段讓孩子聽話,遵守規則呢?兩者之間是不是矛盾呢?可以兩者兼顧嗎?

    當然可以,讓孩子獨自自主與遵守規則制度是可以達成一致的。

    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們就應該遵守規矩。“沒有規矩,不能方圓”,每一個孩子猶如一張白紙,需要管教、需要規矩。在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有特定的規則需要遵守,所以在孩子的每個時期作為父母需要教會孩子遵守規則。但這些規則不僅僅需要父母的教導,也需要孩子自己去嘗試,越是父母放手,獨立性強的孩子越是越願意自己去嘗試,知道哪些是自己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而那些自主性差,被父母溺愛的孩子,則被動的聽從父母的說教,沒有讓孩子真正明白道理,這樣設立的規矩多是沒有意義的,孩子往往在做的時候並不去執行規則,因為有可能並不明白規則,也有可能父母對規則看的太重而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導致孩子不願意去遵守。

    在我們家,我剛開始只是一味的強調孩子要遵守規矩,不然她就會受到懲罰,而忽視了對她的放手與信任,表現得很專制。也是不斷的學習才意識到需要學會放手,信任孩子,讓孩子自己去嘗試,開始不再勉強她去做什麼,重視她的意見,鼓勵她去冒險,我女兒變得越來越獨立自主,然後我驚喜地發現她反而對我的意見越來越聽從,越來越願意遵守設立的規則。

    那些把懂規矩看作頭等大事的父母,限制孩子的冒險、探險,不讓孩子自主的家長,或是那些只放任孩子自由,並約束孩子的父母,他們的做法根本不可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人才。只有一邊讓孩子知道規則規矩,一邊又給孩子自由獨立,這樣的孩子就會很清楚事情的邊界在哪裡,她需要怎麼去做,以後也是一個合適的社會人。

  • 13 # 果愛沫

    做了父母之後,透過看一些育兒書籍,加上自己的經驗,覺得獨立自主和有規則意識並沒有什麼矛盾的。我認為獨立自主並不是說什麼事情都可以隨著自己的意願來,孩子的獨自自主是讓他懂得一些擔當和責任,比如自己選擇喜歡的玩具,玩具自己收拾歸類整理。當然什麼事情都有個度,這個度就需要有規則意識,這個度其實是在保護這個獨立自主讓其在正確的軌道上執行。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能夠做好獨立自主的孩子同時他的規則意識也會強大,比如孩子隨著自己的意願選了自己喜歡上的課外輔導,他就會很認真的學習和遵守這個輔導班的紀律。

  • 14 # 航媽16

    獨立自主的對立面是依賴,而不是沒有規則。我認為獨立自主和有規則意識是完全不衝突的。有句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果缺少規則,那麼在教育孩子時,會變得毫無底線,慢慢就變成溺愛孩子。大人的人身自由也是建立在法律範圍內的。所以規則意識是必須要有的,而且不僅孩子遵守規則,大人也要遵守規則。

    獨立自主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可能會在某件事上跟大人意見不同,大人就會覺得孩子叛逆不好管。其實如果孩子的意見沒有違反規則,大人可以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想法來做,同時讓他自己承擔後果。時間一長,孩子自己心中就會有桿秤,會平衡這件事該怎麼做,什麼事該做不該做。

  • 15 # 十八線mama

    不矛盾。讓孩子獨立自主的意思是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利並能夠承擔得起責任。孩子能夠獨立自主,才能更好的遵守規則,因為他明白獨立自主相應的責任和後果是什麼,而不是感覺這個是別人幫我選擇的,跟我沒什麼關係,這樣的心態。而讓孩子有規則意識,並不代表不讓孩子獨立自主,處處讓孩子聽話,限制孩子自由,而是明確邊界,告知孩子規則即是底線。別說是孩子,在成人的世界也是一樣的,沒有絕對的自由自主,而都是規則之內的自由和自主。

  • 16 # 一生有你141729053

    不矛盾的。孩子就應該在有規則意識下獨立自主。假如沒有規矩只有自主,那他可以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將來就變成大偷了。老人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是有道理的。

  • 17 # 李澤俊

    獨立自主跟有規則意識不會矛盾啊,至少從我的育兒經歷來看是這樣的。

    而且,從您描述的問題來看,這個問題是個偽命題。

    為何這麼說呢,我認為是問主對“獨立自主”和“規則意識”兩個概念的介定出現了偏差。

    什麼是獨立自主?

    一般來說是指孩子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做事有主見,不太依賴父母,也不容易被其他人所影響。

    舉個例子:我女兒就是個比較有獨立性的孩子,她對自己的房間有一套自己的整理和佈置風格,對於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有比較周全的想法,而這些想法是沒有依賴父母的指令的。

    有規則意識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尊重規則,認為規則大於一切,每個人都應該遵守規則,不破壞規則。比如每天晚上睡覺前要刷牙,孩子不但自己能做到,還能提醒爸爸媽媽也要做到,如果爸爸忘記了,孩子還會幫忙把牙膏擠好。

    從上面兩段描述來看,你發現沒有,恰恰是比較獨立的孩子是比較有規則意識的!

    因為一個有獨立個性的孩子,並不意味著他“不聽指揮”,他能聽進去的不是命令和指揮,而是一個合理的規則。

    那麼,為何您會有“感覺獨立的孩子通常不怎麼聽指揮,聽話的孩子又通常不獨立”這樣的感覺呢?

    那是因為您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孩子的指揮,沒有建立在尊重他的獨立性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您對孩子的控制基礎上,所以會導致孩子的抗拒,當孩子年齡還小時,他還只能停留在消極抗拒的程度上,當到了12-13歲我們所謂的“叛逆期”時,孩子的個性已經趨於成熟,那時他對於您的指揮就是公然的抗拒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家庭裡,孩子跟父母的親子關係在叛逆期時會出現對抗,原因就是父母在孩子小時候沒有尊重孩子的獨立個性。

    這個邏輯反過來也可以解釋為何“聽話的孩子通常不獨立”這個問題,因為受到父母的控制型教育,孩子從小表現的很順從,很聽話,自然事事會對父母產生依賴,喪失了自我思考、自我行動的能力,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獨立個性的發展就會出現殘缺。

    應該怎麼辦呢?

    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要尊重孩子的個性,給孩子更大的空間去讓他嘗試,甚至試錯,同時,在必要的領域,和孩子一起討論、建立某些規則,並且帶頭遵守這些規則,讓孩子從小形成規則意識,這有點類似於我們經常說的,“要法治,不要人治”,透過規則來界定孩子獨立性的邊界,這對於孩子的一生都有莫大的好處。

  • 18 # 春子141579521

    讓孩子獨立自主和有規則意識雖然不是很容易達成一致,但兩者並不矛盾。讓孩子獨立,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意識,這對他們的成長相當重要,如果他們一直依賴父母,等父母把一切都打點安排好,那孩子們豈不形同傀儡。但所謂的獨立自主也不是讓孩子們為所欲為,進而無法無天。凡事都有規則,大了講,走到哪裡都有法律規章的約束。所以孩子們從小就得有規則意識,讓他們在有限的範圍內為自己主張權利,享受自由。就拿孩子自己制定寒假作息來說,他得自己意識到:我得完成一天的作業,也不能持續幾個小時都安排自己看電視。然後他可以在此基礎上自由地搭配看電視寫作業,下樓找小朋友玩,閱讀寫字的時間。

  • 19 # 落雪無痕72794411

    我個人覺得讓孩子獨立自主跟有規則意識不矛盾。獨立自主能夠從思想上讓孩子獲得主動權,如果什麼東西都需要孩子聽家長的,禁錮自己的思想那孩子會變得沒有主見。有規則意識則是希望孩子能夠不侷限於故步自封的套路里。孩子既要獨立自主又要有規則意識

  • 20 # 豆阿姨

    深夜抖機靈,感覺這個問題有點類似:民主和法制矛盾嗎?

    哈哈。還是回到LZ的問題。

    孩子的獨立自主和規則意識其實並不矛盾,竊以為。

    獨立自主指的是孩子能培養自己選擇、自我負責的能力;而規則並非指的是父母建立的規則(如果是超級理性且完全符合社會行為準則的父母建立的規則另當別論,大多數人達不到),而是指的遵守社會公德、道德底線(不損人利己等等)。之所以LZ有這樣的疑惑,我想大概是混淆了規則的定義,把自己建立的規則作為了標準。

    說實話,同為父母我也挺愛給孩子立規矩的,不能在房間裡吃東西,刷牙要3分鐘等等,平心而論這些規則更多的是從我自己的角度出發,且包含著對孩子的控制慾(比如我老公就常笑話我刷牙時間長但還是很多蛀牙),並不值得提倡。

    綜上,建議LZ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孩子不聽指揮並非壞事,我們也需要反省一下,是不是在一開頭的指揮上就錯了呢?祝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陸遜捉關羽,敗劉備,四次伐曹無敗績,為何被孫權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