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尋找遠方2020

    直接讓孩子每天啃書很難,即使看了有可能只是應付一下,要想孩子自覺看書我們需要學會引導,先從感興趣的書開始,家長適當陪同,有家長的溫馨陪伴比什麼都好,還可以適當的聯絡老師與孩子溝通,很多時候,老師更瞭解孩子的需要和興趣,老師與家長的共同溝通,將事半功倍。謝謝

  • 2 # 孤獨中成長ty

    放假了,在孩子的眼裡應該就是玩的時間了,很少有孩子會在這個時間重視自己的學習。但往往許多家長就在這個時候給孩子報了許多特長班,這些都特長又沒問過孩子喜歡不。重視孩子教育很好,但沒有計劃的重視反而讓孩子討厭,這樣反而達不到效果。

    假期是一個愉快而有樂趣的事,要讓孩子喜歡上學習,更要孩子享受到不一樣的樂趣。那麼孩子會越來越對學習感興趣。那麼要怎樣讓孩子願意學習了!有以下的幾個方法你可以試一下。

    第一、制定假期計劃,這個計劃一定要和孩子制定。因為只有他參加制定他才願意去完成,計劃裡應該有幾件事情,1.有時間來學習。2.有時間休息。3有時間給孩子玩他想玩的遊戲或者他想做的事。4.有時間帶起孩子去外面享受自然風光。

    第二、在制定學習時間時,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來規劃他學習的內容。有些知識不能太難,要有學習深度,先讓孩子學些想學的知識,在慢慢的把那些不懂得知識拿進來。要有多種學習方法,可以換著學習,把那些孩子想學習的知識作為獎勵,來帶動那些孩子不愛學的知識。

    第三、嚴格按照計劃執行。很多家長在和孩子制定計劃後並未嚴格執行,總是報有僥倖心理,今天孩子已經比以前好了,或者孩子剛開始這樣不用太嚴格。慢慢的孩子就養成這種習慣,拖拖拉拉的了,反而不利益學習。

    第四、家長的陪伴。許多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要有家長在旁邊,不然他們就會玩,就會不認真的做。我們可以採起多種方法來改變他們的習慣,例如超時超量完成任務,我們可以減少他們的學習時間,也可以給他們其它的獎勵。方法很多隻要你願意,慢慢的孩子的習慣養成了,他們會自然而然的去學習。

    孩子的每一個良好的習慣養成,都不是隨隨便便的,做為家長我們要隨時注意他們的行為,有時候我們稍微提醒一下,他們就改變過來了!只要我們不放棄,慢慢的他們會好的方向改變。

  • 3 # 校長的關門弟子

    首先讓學生自己制定每天的學習計劃,家長或老師稽核是否合理。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定。

    其次設定每天完成進度及獎懲制度。每天晚上家長或老師檢查。

    再根據一週的計劃檢查是否合理,以及檢查學習效果。

    最後培養學生做任何事情都有計劃的習慣。

  • 4 # 橙橙橙澄

    1.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監護人,更是孩子的先行者。家長的行為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帶動作用。

    按孩子平日的作息時間起居,家長不喝大酒、不打麻將、不在家裡組織娛樂活動,按時準備一日三餐,督促孩子按時早睡早起。調節生物鐘,調整“放假時差”,使孩子更容易適應學習生活。

    要注意管理孩子晚上睡前手機、電視、玩耍娛樂的時間,要保證孩子睡前大腦情緒處於平靜的狀態,可順利入睡。家長要言傳身教,應與孩子一起把生活作息恢復到平時的狀態,營造正常的家庭氣氛,把節日結束的儀式感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和調整自己的狀態,並更容易“進入學習的角色”。

    2.和孩子多交流,注意選擇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交流。假期中所看的綜藝節目、明星、電影、電視劇的觀後感想,從中挖掘與孩子的討論話題,並試著與孩子的學習生活掛鉤,比如《流浪地球》裡面有哪些物理原理,孩子到了初中能接觸哪些知識,高中後又能接觸哪些知識,大學哪個專業可以進一步瞭解天體物理。

  • 5 # 豫北寶媽

    放假了,學生需要加強這幾方面的注意事項

    1.目標意識:目標是導航、目標是方向、目標激發動力。首先要有未來的奮鬥的目標,其次要有階段性的努力目標,目前最重要的是找出實現未來目標的目標差。

    2.基礎意識:基礎是能力之本,沒有基礎就沒有能力。基礎是在長期、大量、反覆的練習中積累和熟練起來的,所以對待基礎不能急功近利,要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打好基礎要從早入手,查缺補漏工作必須在第一輪複習中基本解決,不要期待在第二學期補救(利用寒假和週末時間是一個比較可行的計劃)。

    3.總分第一意識:考試並非是單科的比拼,而是綜合實力的較量,是總分的PK。為此,必須牢固樹立總分第一的意識,不能憑個人的興趣和偏好把精力放在某一科,要力爭各科基本平衡。當然,在起始階段,可以有所側重,有針對性地把相對薄弱的學科補上來。在後續階段,就必須保持相對的平衡,力求在總分上有所突破。

    4.規範細節意識:考試是考基礎知識和綜合能力,同時也考規範和細節。所以要把規範細節意識貫穿在整個複習過程,要從每一次的作業和測試抓起。

    5.反思糾錯意識:反思糾錯是一個發現和改進的認知過程,反思糾錯的過程是進步的重要保障。學生必須學會反思和強化糾錯意識。具體來說,要學會階段的學後反思、作業的練後反思以及大考後的考後反思。建議每位同學都要設一本反思糾錯本子,以落實反思糾錯的具體措施。

    6.身心平衡意識:身心平衡是確保複習可持續進行的重要保證。所謂身心平衡,就是要學會勞逸結合,張弛有度,動靜結合。課中認真學習,課餘徹底放鬆。始終保持飽滿的精神和正常的學習狀態。

    7.合理制訂學習計劃安排,每天要進行必要的補課。根據自身情況和學習計劃,對較為薄弱的學科進行及時的補缺補漏,以便迎頭趕上。

  • 6 # 小小硬筆練字

    首先應該給孩子制定一個詳細的假期計劃,當然這個計劃當中不能光讓孩子學習也要讓孩子有玩的時間,勞逸結合這樣孩子才會喜歡上這個計劃,他也會按照這個計劃去執行,如果你想要對孩子要求嚴格,你就要放下作為家長的這種姿態。其次你要讓孩子有學習的動力,可以跟孩子說如果他要是在什麼期限內完成作業,你可以實現他一個小小的願望。你還要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如果他很快的完成了自己的學習任務,他發覺周圍的孩子還沒有寫完作業,他就會特別的開心。

  • 7 # 笑陳看影片

    這要看如何教學,是在玩的時間學習,還是在學的時間裡玩,要偷換概念,讓孩子即玩了,又學了,好好想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死讀書?讀死書?那個都不好,

  • 8 # 市北一條魚

    孩子們都是要升學的,但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到底要考什麼樣的學?不明確這一點動力就會不足,不願意學,更不會考慮應該學多少,應該怎麼學。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都不一樣,每一個學生的成才路徑就不一樣,有的成績高一些,可以考好一點的學校;有的成績低一些的,可以考一般的學校。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有價值的人,個人有了價值才會有可能擁有其他一切。所以,從家長的角度首先要清楚的認識學生的實際情況,客觀分析,理性對待。家長的理性對待會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當然有了獨立思考能力,成績大機率會提高,而且孩子以後的發展會讓我們更省心。比起成績,我們的孩子更缺乏的是成長。

  • 9 # 荒原十禾

    放假時間孩子以為就是休息時間,非常容易放鬆學習,但如果太過放鬆往往浪費了時間,造成開學後不能迅速進入狀態,而陷於被動。因此,如何引導孩子在假期適度學習就顯得非常重要,下面根據自身經歷提幾點建議。

    第一,與孩子一起制定可行性計劃。假期開始就不能讓孩子放鬆學習這根弦,但剛放假佈置學習任務他內心會很排斥,所以說話要注意方式,不要說制定假期“學習"計劃,說假期旅遊計劃、煅煉計劃、假期安排都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說,他喜歡去旅遊你就說旅遊計劃,安排具體時間去,那其他時間每一天的作息時間、每天的學習時間保障、做家務的分工等,要寫出來。

    第二,家長以身作則,以孩子為中心。制定了計劃執行是關鍵,除了自律性很強的孩子,大部分是需要家長的鼓勵和陪伴,家長首先要檢查一下自身日常生活習慣,哪些需要改變,比如說,把追劇改成讀書,不在家打麻將、開酒局,按時起床、睡覺。孩子年齡越小越需要家長做榜樣,難以想象你盯著手機半天不答理孩子,他會一心一意去做作業?另外,家長如果工作忙,要儘可能擠時間陪伴孩子。

    第三,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平時孩子在校時間多,與父母見面時間短,基本無法系統的瞭解孩子學習生活的詳情,假期機會難得,多溝通多鼓勵,發現問題耐心開導,時間長一點也利於家長有步驟的解決。應該說多陪伴,才有最佳的機會進行最恰當的家庭教育。思想品德上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學習上能輔導就親自輔導,輔導不了就幫孩子出出主意查查資料,陪伴越多與孩子越容易溝通,計劃執行就更順利,孩子假期就更充實有意義。

    第四,勞動使人進步。勞動活動筋骨、鍛鍊思維,培養尊重他人的品德,好處很多。洗衣、做飯、收拾房間等看似瑣碎簡單,但真正要做好並不容易,比如做一盤菜,和孩子共同從採購原料到做成色香味俱佳,讓孩子從勞動中體驗快樂和辛苦,也更便於與家長溝通交流。

    放假期間讓孩子重視學習,並不是單純要求甚至強迫孩子學習,為了讓孩子學習而僅要求學習,只能起到反作用!這更多是合理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 10 # 聖蓮學堂

    想要孩子在假期重視學習,絕不能僅僅只是到了假期才想起來,這個看似簡單的事情,其實也是平時是否有用功習慣的表現,如果說平時都沒有用功努力學習的好習慣,即使是假期督促就算是能有些作用,也肯定是收效甚微,至少也是治標不治本。

    臨陣磨槍又亂又慌,如果說想要孩子懂得重視學習,特別是假期也沒有忘記學習,這絕不能單純依靠到了假期才開始想起來學習,學習是一種習慣,必須在平時都要養成喜歡學習的好習慣,養成學習的好習慣,在於日常積累。

    孩子貪玩是天性,何止是孩子,我們這些成年人,遇到比較辛苦的事情,不管是生活學習或工作,都有懈怠的可能,學習又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對於孩子們來說,肯定是有逃避辛苦的傾向,因此孩子貪玩絕不能過度的批評,最為有效的不是指責孩子,而是身為家長的父母,應該逐步培養起來孩子愛學習的良好習慣。

    如何才能培養起來孩子愛學習的好習慣呢?

    首先需要家長自己懂得學習的意義,這樣說可能很多人都坐不住了,一定會想我怎麼會不懂學習的意義呢?事實上不一定,如果說一個父母懂得學習的重要性,他們的孩子一定就不知不覺會受到影響,如果說是愛學習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一定也是有愛學習的好習慣。一個喜歡打牌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一定首先學會的娛樂專案極有可能也是打牌;一個喜歡看書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一定也會不知不覺的喜歡看書。家庭環境的薰染對於孩子有很大的影響,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愛學習的人,最為直接就是父母也應該先把自己變成愛學習的人。

    在我們大多數人都有多少不等的經驗,學習的時候非常辛苦,雖然說學習只是腦力勞動,體力上根本沒有絲毫的負重,其實我們所有人都有懶惰基因,特別是像學習這種辛苦費力的事情,再加上我們如果不會學習時更顯得學習非常吃力,我們這些成年人就有習慣性逃避學習辛苦的行為,更別說孩子們了。孩子的天性都是貪玩,為什麼孩子會貪玩?其實答案很簡單,學習的辛苦費力和玩耍時候的輕鬆相比較,肯定會選擇比較容易的事情,更何況孩子不喜歡學習,對於正值求知慾非常旺盛的孩童時期,表現出來不願意學習,這其實已經說明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那就是這個孩子不懂的如何學習,既然不會學習,肯定就會覺得學習很辛苦,只要不會學習,學習效率必定有嚴重不理想,當費力還不能獲取學習效率高這個成果時,對於孩子來說唯一可以選擇的就只剩下貪玩。

    孩子之所以貪玩,因為他們還不懂現在必須學習有多麼重要,即使是學習比較好的孩子,遇到假期也是有貪玩的可能,一方面是假期也很想玩一玩,在學校時候每天非常緊張的學習,假期玩耍放鬆也很有必要,但是需要有一個合適程度,而掌控這種度,父母必須擔負起這個責任;另外就是任何一個人都是喜歡玩耍,特別是學習不是很好的孩子,在這時候更顯得非常貪玩,剛才已經提到了,孩子面對學習的費力或者加上還不能學會等因素,肯定會首先選擇輕鬆容易駕馭的選項,對於孩子父母來說,這時候就需要擔負起督促孩子的責任,幾乎無一例外地所有學習差的孩子,都存在家長督促不及時或根本不關注孩子學習時面臨困難的情況。

    想要孩子走向成才,父母必須擔負起應有的責任,父母絕不能如同領導視察那樣,發現問題時僅僅只有發出督促孩子學習的命令,而是應該真正的幫助孩子解決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重點在於幾乎所有的家長,都不同程度存在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面臨什麼困難的問題。

    接下來我提出幾點建議:

    1.假期也絕不能過度縱容孩子的貪玩習氣。雖然是一個學期在學校確實非常辛苦,等待四個月的時間才迎來一次假期,假期時候可以不需要早起也就是說可以實現睡懶覺,但是依然不能讓孩子只是貪玩忘記了學習,嚴格意義上來說學習根本沒有假期,因為人生旅途中每一個今天都有昨天的基礎,生命命運的軌跡取決於昨天創造什麼條件,到了今天就會實現相應的後續反應,昨天就如同今天,如果今天多努力一些,到了明天就有可能多一分創造超越自己的可能。假期時候孩子自己肯定總是會忘記學習,這時候家長就應該不定時督促孩子迴歸學習,如果有需要,適當的強制措施也是必須要應用的方式。

    2.假期的學習習慣來自平時的養成。絕不能總是到了假期才想起來,孩子應該要有學習的良好習慣,平時生活的每一天,隨時隨地都應該注重孩子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如果平時根本都沒有良好習慣,到了假期就算是拿著棍棒皮鞭,孩子也絕不可能發自內心的想要學習,許多時候家長即使以強制措施要求孩子學習,孩子確實好像沒有玩耍了,問題是那段時間的表面安靜,可能根本都沒有實現相應的學習效果,孩子內心想要玩耍,可僅僅只是假期時候家長才想起來督促孩子學習,有時候可能孩子只是存在著一種學習的模樣,重點在於學習效果。家長平時如何掌握每一個契機,逐漸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愛學習的好習慣,這個問題需要家長自己用功去思考,根本核心在家長是否有長期持續的培養孩子養成學習習慣,很多家長確實經常督促,但是孩子並沒有養成愛學習的習慣,這裡還都是因為孩子在家長督促的時候,並沒有實現學習進步以後那種成就感,就是說孩子被家長督促以後沒有實現相應的學習效果,就導致時間久了孩子養成的習慣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只要家長督促孩子就條件反射般全身心應付家長,隨後家長被表象欺騙,孩子也因為家長只是追求了表象,孩子應付家長的督促只要達到效果,很自然形成這個惡性迴圈。

    3.家長應該高度重視孩子的學習效果。這才是一個核心重點,如果家長盡最大可能,實現了孩子每一次被督促學習,就是每一次的學習,孩子都有相應的學習效果,時間久了之後,就算是家長沒有督促,孩子也會自己主動的開始學習,因為有了良好的學習效果,特別是這樣的次數多了,孩子才能養成真正意義的愛上學習,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孩子每一次學習之後,都有相應的收穫,那種收穫對於孩子來說變得非常必需,如同肚子餓了需要吃飯同理,孩子餓了渴了之後自己會尋找食物和水,當找不到時候會向家長求助食物和水在哪裡,而學習也是一樣,當孩子每一次都有良好的學習效果,孩子特別是養成這樣的習慣之後,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良性迴圈,孩子會漸漸的發現,學習遠遠比玩耍舒服,雖然學習過程中可能很辛苦,就是因為孩子從內心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而不是體驗到學習的沉重負擔,這樣孩子就根本不需要任何人督促,孩子就有可能自己主動的開始尋找學習機會。事實上就算是孩子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已經在良性迴圈的過程中度過每一天,依然需要家長的經常性督促,因為過去的小困難解決了,必定迎來新的大困難,當遇到相對昨天更大困難時候,同樣很容易如同溫水煮青蛙似得,不知不覺從愛學習的良性迴圈,逐漸轉變為虛度光陰的惡性迴圈,恆心絕對是稀缺資源,我們可能隨時都會失去對於恆心的堅守,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放棄堅持。

    家長必須要有強有力的自身基礎。很多人都感嘆孩子難以教導,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是多麼聽話,自己好像命苦今生遇到不聽話的孩子,有些人確實是天生都不怎麼聽話,實質上所有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叛逆方式。家長自己教導孩子的時候,就如同一個部隊統帥,如果自己的一些行為表現不能達到讓孩子心服,必定產生孩子相應程度不聽話表現,比如說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機,但是家長自己卻整天抱著手機,這樣就極有可能帶給孩子內心一個錯誤認知,你讓我不要玩手機,你卻自己就在玩手機,孩子根本意識不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家長玩手機並沒有影響每天的生活工作,事實上如果一個痴迷手機的家長,肯定有相應程度影響到生活或工作,這裡提到家長以身作則的問題,正所謂是言教不如身教就是這個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一本書,一定要去研究它的背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