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不開居士
-
2 # 山人最愛
這種情況是一種非常婉轉的裁員方式,但是這麼大的公司出來的基本上都是人才,一般起點都比別的公司高,對一些小的公司來講也是一種好事情,人才到哪裡都是很器重的
-
3 # 內容是第一生產力
一個快速發展中的企業同樣也需要匹配企業發展需求的人力資源組成結構,這就需要不斷的調整企業對於員工的要求,比較為企業創造價值,是作為企業員工的一項基礎屬性,創造的價值越多,得到的空間和與之相匹配的機遇,晉升空間也就會越多,因此就會淘汰掉一些跟不上企業發展步驟的差生,而這些差學生由於是接受過較為嚴謹的職場培訓,對於那些競爭不太激烈的企業來說,基本上是完全可以勝任的,也就是尖子班的差學生到了平行班就變成了尖子生,在一群矮子裡面挑將軍,肯定是個人高一點的會比較有優勢,這就是同樣的道理。
作為企業員工,切不可抱著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想法,混吃等死每月到月領取工資還覺得心安理得,這樣的想法在企業中一定是很危險的,因為不進則退,企業的快速發展不僅需要決策者的高屋建瓴,更需要實施者的高效執行,越是能領會決策者的佈局,越能緊緊跟隨企業的發展戰略,為企業發展添磚加瓦,發揮自身不可替代的角色定位,因為,無論是基層員工,還是中層主管,都需要對自己在企業中的角色定位清晰明確。
無論在什麼樣的企業,對於自己的清晰認知都是職場生涯中很必要的一項技能,讓自己變得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在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科技如此發達的當下,要想更好的活在當下,就必須要高於旁人的生活本領。
所以你是值得企業留下來,共同發展的,還是為社會企業創造流動價值的螺絲釘,決定了你能伴隨企業有多久。
無論是做一份工作,還是大膽創業,都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價值,識時務者為俊傑,留下的都是高手。
每個人都應該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因為原地踏步就是一種退步。
當然也要結合自身情況,無論在什麼樣的企業,做什麼樣的工作,都要作對自己,對企業有利的事情。
-
4 # Lscssh科技官
對於這個問題我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不同的層面可能得到的答案完全不同。
1、每年變相裁員1000阿里人:
從一種角度來說每年輸出1000名阿里人,可以認為每年變相清理掉1000名阿里員工,阿里現在執行末位淘汰制度,按照阿里目前在職員工總計10萬人,一年末位淘汰1%也有差不多1000人了。
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所謂的向社會輸送1000人就是這波每年被末位淘汰的人。
2、10年資歷以上的阿里人有用嗎?
當年也許你並不認同上述說法,因為馬雲說的是輸出10年以上資歷的阿里人。那麼我們根據這個條件來換一種角度看。
輸出阿里人可能鞏固整個阿里系:
10年以上資歷的阿里人,只要混的不差都應該是中層了,少數應該是高管。如果將這批人放出來,那麼從長遠來看肯定是有利於阿里的。
因為,每年輸出的1000人將會進入各行各業,由於在阿里的資歷,這批人基本也是會成為新公司的高管,經過一段事件之後這些公司可能就會成為所謂的阿里系公司。
最終形成一個以圍繞阿里為中心的龐大阿里系成員,這等於是另外一種壟斷形勢。
輸出阿里人並不適用全行業
當然,以上只是一種可能。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批人員進入各個新公司之後,可能出於思維慣例會將一波在阿里的制度執行到這些公司上。但是要知道,每個企業其實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家大型企業的制度並不能適用到中小企業上,這種強行的套用只會讓原有公司越來越脫離自己的軌道,最終走向滅亡。
因此,這輸出的1000阿里人並不能對整個社會都發生正面作用。技術人員可能好一點,如果是HR、行政等人員那危害會比較大。現實中其實已經有類似情況出現,某些阿里出來的HR直接套用阿里模式,結果讓企業快崩盤了。
綜合來說,一個企業有人員流動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將這種人員流動當作一種人才輸出,並且認為這種模式會對整個社會發揮作用,那我覺的是別有目的想法。
如果不是別有目的,僅僅是裁員的一種說法,那也不得不佩服馬雲,裁員都能說的這麼高大尚。
-
5 # 創業者李孟華為對於裁員說法是“放棄平庸員工”,騰訊裁員的說法“結構性最佳化”,百度的說法“鼓勵狼性,淘汰小資”,科大訊飛“提前吃飯的員工需要被最佳化”,京東“淘汰掉音身體原因不能拼搏的員工”,馬雲“未來每年將會向社會輸出1000名在阿里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
以上說法來自網際網路,我來談談我的看法,10年以上的阿里人輸出被質疑為裁員,太小看馬雲格局了吧?說句時候30年後裁員1000個人對於一個大廠來說好像等量級不值得一提吧,而且針對十年以上的人被裁員,那按照企業的發展是不合理的,不合適早被發現了,十年了有些都成為習慣了吧,還敢懈怠,不想要給自己職場留下好的印象了嗎?所以馬雲和阿里都回應了,表示:馬雲迴應裁員傳言:在阿里員工熬到三年非常難,熬到十年是寶貝。
對於一個企業十年的老員工要被裁員,那是什麼感受?為什麼一個員工裁員要等到十年,一定是1年、3年、7年之癢才對吧。但是對於阿里人來說,我還是很敬佩的,主張外向和服務精神。而且在阿里對於離職的員工也成立了一個阿里校友會,而且阿里在網際網路業界這幾年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創業者,而且出來創業也做得非常成功,甚至有些還繼續牽手和阿里合作,這些方面是能夠看到的!
而針對阿里的文化既然可以孵化出很多創業者,那麼其他的崗位那?如果按照阿里的這樣的說法其實無疑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阿里說法在佈局一個大的人才生態以及打造阿里的網際網路經濟圈!
如果很多企業都有阿里10年以上的優秀人才加盟,而且有了管理經驗(OKR,阿里定期還對外組織培訓)的輸入、文化的輸入以及阿里的技術人才、營銷人才、運營人才的輸出也是一個很強大的力量,如果因為阿里這樣一層關係,阿里因為阿里人(工作十年以上的人才)發現了好的企業,從而加入阿里陣營,那麼對於阿里來說無疑不是一種創業孵化和企業孵化的過程嗎?
如果按照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是明智的一個舉動,鼓勵十年以上的老員工不安逸,去挑戰創業公司,這樣也對於老員工也是一個更好的發展,工作十年了累積一定的經驗,更是實現一番抱負的時候,而在阿里這樣的大廠內部畢竟在很多崗位以及專案演化機會還是有限的,所以出來無疑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當然如何讓一個人從一家企業離職了,這幫人還感謝這個企業,並非是抱怨或者謾罵,這個才是藝術,如何教會一個人去成長,如何能夠讓一個人因為一個公司的文化越來越幸福這個是很重要的!這對於個人而言在十年後,就是面臨著家庭孩子老人的壓力,去挑戰去創業去實現一些理想的東西也是最佳時期,你不覺得嗎?
而對於阿里人來說,在這方面的開明態度確實是史無前例的,創立阿里校友會,早期都發不過去要培養多少米CEO人才,而在這1000名10年以上的人才,也有可能是輸出給企業,也許進行參與了一些社會政府的專案,為整個社會國家發展做貢獻都是有可能的!
-
6 # 何天衢
我們不能用嘲諷來看到馬雲的話。首先,馬雲是中國偉大的企業家、慈善家、教育家。——或許有些人不同意教育家這個稱號,但在我看來,絕對是擔當的起的。——他創辦了湖畔大學、達摩院,原本又是老師出身,阿里巴巴在他的帶領下,人才輩出,現在人們也都願意稱他為馬老師。
他是真正把情懷和商業融合在一起的人,為國家、為民族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真的是想解決我們國家的空氣問題、沙漠化問題、扶貧問題、商業問題的人。對於一個有如此胸懷的人,我們不應該懷有小人之心,承認別人的優秀會莊嚴自我,況且你無論承認與否,他的優秀舉世公認!
至於阿里巴巴的員工,做過網際網路的人都知道,簡歷經過阿里的“鍍金”,市場上都是比較搶手的,創業的話可以作為專案背書,融資相對比較容易。據說有些阿里人被派到了貧困地區,透過他們的能力,幫當地人發家致富。
以上種種,說人才輸出並不過分!
話說回來,某家公司要裁員,你是願意直接被對方乾乾脆脆的裁掉,還是願意服從安排,為邊遠的山區做一點貢獻呢?馬雲說的是十年以上的阿里人,中國的很多貧困縣、市都缺乏網際網路人才,此時來了一個阿里十年的老員工,對當地而言,肯定如降甘霖,如獲至寶的。
同時也反映出阿里的人情味和阿里的自信。——輸出而不是拋棄。據說每年阿里離職的員工都會回到公司聚一聚,很有人情味,雖然沒有在這家公司工作,卻依然秉持著阿里的文化,依然像一個大家庭一樣。想必馬雲也始終相信,那些認同阿里文化和使命的人,經過十年阿里的鍛造,必然會為社會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價值!
同時也反映出阿里人的三觀:為社會、為別人創造價值。——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和學習!
馬雲曾在阿里巴巴二十週年時提到了未來的一個暢想:「30年以後,我們希望每年向社會推薦輸出至少1000名10年以上的阿里人,他們應該參與到社會的建設。」
近日,有網友重新翻出這句話並認為這是馬雲換一種說法形容公司「裁員」,對此阿里巴巴官方迴應稱:
員工從來都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產品”。20年來我們最幸運的,就是能有一群有情有義的人,在一起做一件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成為一家好公司,能讓社會更美好,這是阿里巴巴的願景、堅信,更是榮幸。
10年以上的員工在阿里很寶貴,在年會上是有資格坐在內場前排的,人才我們從來都不嫌多!
雖然被歪曲解讀有點意外,但能借這個機會再次與大家重溫這個美好的願望和希冀,很開心,感謝大家。
回覆列表
將內部最佳化描述得如此藝術,將裁員與內卷化解釋得如此有大局觀,這世上只有傑克馬一個。
每年至少向社會輸送1000名人才=每年至少裁掉1000名35歲以上的老員工,讓被開的老阿里人仍然認為自己是業內翹楚,代表著超一流的網際網路、執行力人才,可見馬爸爸卓越的號召力與企業管理頭腦。
所以啊,創業者們,馬爸爸給員工畫大餅的口才夠你們學一輩子的了。(狗頭